女性---神话---书写
《罗莎·卢森堡》 [Rosa Luxemburg]
编剧/导演 :
Margarethe von Trotta
音乐 : Nicolas Economou
116分钟
[电影是1986年 Cannes Film Festival 競赛片之一]
电影的开始
是
在
监狱内
1916年
Rosa 在 监狱内的雪地 ‘一跛一跛’的散步 后 然后回到
'政治犯' ---待遇的牢房---有书桌
开始书写...
[编导可能有参考Rosa Luxemburg“狱中书简”]
Rosa是一位远比‘男性’同座/同事/同志优秀的女性‘革命’者
[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认知、为了人民(人类)]
所以 她大部分的时间(在电影内)是在
监狱中
回忆、写书...
---------------------------------------------------------
女人 Rosa Luxemburg 书写 ...
女导演 书写(透过电影的编导、影像) Rosa Luxemburg 女同志 ...
---------------------------------------------------------
回忆起
之前, 因为‘政治’理念、活动与政府对立而入狱的
Rosa
被
哥哥Josef (Henryk Baranowski 饰演)
保释...
偶尔
影像
会回到
年幼时的
Rosa
大部分的回忆
是
Rosa 与
Luise Kautsky (女, Adelheid Arndt 饰演)、
Liebknecht、
Die Internationale 或 the Spartacus League 的活动
1900年
迎接新年的
晚会
Rosa与 Leo Jogiches [为了在德国发展革命--〉嫁给Gustav Lübeck (丈夫)--〉取得德国国籍]
及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SPD)的领导/家属们交流...
例如 : Clara Zetkin (女, Doris Schade 饰演)、August Bebel (男, Jan Biczycki 饰演)、
Karl Kautsky (男, Jürgen Holtz 饰演)、 Gertrud (女, Regina Lemnitz 饰演)
Rosa在
电影内第一个对大众[工人为主]的演讲 : 电影进行到第25分钟
Rosa与
SPD的
Karl Kautsky
Luise Kautsky等人讨论...
电影内第二个对大众[SPD为主]的演讲 : 电影进行到第30分钟
--〉内容主要是SPD得‘反战’...
电影内第三个对大众的演讲 : 电影进行到第53分钟
--〉内容主要是得‘反战’...
因反军国主义演讲,Rosa被判三个月监禁
电影内第四个对大众的演讲 : 电影进行到第57分钟
--〉内容主要是得‘反战’...
[演讲是 Paul Levi (男, Winfried Glatzeder 饰演)主导]
电影进行到第62分钟
Jean Jaures的大会[1912年European Socialists congresses]演讲
--〉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4日,德国议会SPD党团赞成军事拨款,背叛德国无产阶级。
Rosa 及 Karl Liebknecht 因为密谋反战大罢工被拘捕入狱...
电影进行到第83分钟
编导插入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记录片
对比Rosa 的无力感或梦魇(当时她仍在监狱内)
=====================================================================
电影进行到第92分钟
电影内的时空 :
1918年11月8日
Rosa 被释放(从 Breslau [现在的波兰 Wroclaw] 监狱);
Mathilde Jacob (女, Karin Baal 饰演)去火车站 接她...
Rosa 与 Karl Liebknecht 在
1918年11月创办了
the Red Flag [红旗] newspaper
---》
联合
Spartacist League、 independent Socialist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s of Germany (IKD)
成立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ermany (KP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Karl Liebknecht and Rosa Luxemburg
on 1 January 1919]...
Karl Liebknecht 鼓动德国群众革命、暴动(Rosa Luxemburg反对采取暴力方式)
Social Democratic leader
Friedrich Ebert ordered
the Freikorps to destroy the left-wing revolution.
Luxemburg and Liebknecht were captured in Berlin on 15 January 1919 by the Freikorps'
Garde-Kavallerie-Schützendivision.
当天晚上
两名军人(一位是军官)先后
用枪重击Rosa Luxemburg头部
然后
枪杀她
并弃尸于
Berlin's Landwehr Canal...
一位‘社会主义’先行者、一位‘女性主义’模范、一位‘反战、反军国主义’的先锋...
就这样的
永离人世...
她死后
没有多久
德国的法西斯、好战、军国主义等一一呈现于世人
在
历史上
臭气薰人 [波兰的许多第二次世界大战集中营成了‘犹太人的地狱]
欧洲波兰/德国的男人大量死于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被分裂成两块
(直到1990年代初才回到原状)
------------
Barbara Sukowa 饰演 Rosa Luxemburg
Daniel Olbrychski 饰演 Leo Jogiches
Otto Sander 饰演 Karl Liebknecht
Adelheid Arndt 饰演 Luise Kautsky
Jürgen Holtz 饰演 Karl Kautsky
Doris Schade 饰演 Clara Zetkin
Hannes Jaenicke 饰演 Kostja Zetkin
Jan Biczycki 饰演 August Bebel
Karin Baal 饰演 Mathilde Jacob
Winfried Glatzeder 饰演 Paul Levi
Regina Lemnitz 饰演 Gertrud
Barbara Lass 饰演 Rosa's mother [Rosa 年幼时]
Dayna Drozdek 饰演 Rosa, 6 years old
Henryk Baranowski 饰演 Josef, Rosa's brother
Patrizia Lazreg 饰演 Josef's daughter
Charles Régnier 饰演 Jean Jaure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sa_Luxemburghttp://en.wikipedia.org/wiki/1905_Russian_Revolution电影 音乐 [电影进行到第14分钟后] <---> Josef's daughter
----------------------------------------------------
导演 Margarethe von Trotta 的丈夫 Volker Schlöndorff
曾帮助
导演
姜文
完成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后期制作。
在赤潮mod里的北朝鲜,有很多变身的国策,最终能上台的除了最开始的朝共先锋派(朴宪勇)外,有申采浩的加速主义(相当于otl的游击队派),安壬的金佐镇以及曹晚植的农团派,其中申采浩的国策甚至可以成立高句丽,所以我就一直想做一个“正常”的释放出来的高句丽来玩,当我使用唯一一个必须强行扶植上位的崔昌益的朝共社粹派时,我突然意识到湘系的社粹主义和崔昌益真的是有联系的!也就是otl里的崔昌益正好就是延安派,而所谓延安派其实就是朝鲜毛派;所以rf里的朝鲜的社粹主义和湘系军阀的社粹主义确实是有联系的
但我觉得这里的主席就是普通的卢森堡—斯巴达克主义者,并未发展出毛主义;我觉得赤潮里的主席真的有可能一直主张建立湖南共和国,但陈独秀那一派就不清楚了
同样高加索社团的斯大林也和otl并不怎么像,斯毛都是普通的格鲁吉亚人和“楚人”,但这次更新所谓斯大林上台线路纯属多此一举了,将来再更新国共北伐乃至统一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罗莎·卢森堡》,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元铭清
角色本身在我认知盲区,之于我而言,更多是中规中矩的在讲述生平,政治色彩的升华颇有公式化的意味
小透明
罗莎 卢森堡是个伟大的女革命家 她忠诚自己的信仰 热爱生活…对待爱情也是如此 面对男友出轨没有哭闹 毅然决定分开…这样的女性 敢爱敢放手…热爱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信念 …这样的女性 真的很伟大…。!
Morning
演讲戏尤为精彩,此前我一直在想演讲戏到底应该怎样处理,除了导演摄影对于场面和群演的调度之外,演员表演的分寸,情绪和细节究竟该如何呈现,我认为这部电影示范了一些好的例子,芭芭拉苏科瓦面部是硬线条但五官有细节,演讲戏她则是在表现一个自我的突破,涨红的脸,用涌出的泪水,她没有喊但你角色她下一秒要喊出更伟大的话语,就是在这个区间内,让我觉得她是激动的,充满热情的,同时场面也是被煽动的。因为有这样的戏,死亡戏也被对比得很好看,开篇的”假枪毙“,结尾的真开枪,她都表达了恐惧,前是肢体的细节,最后则是对白的演绎。
Becckett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拒绝改良主义的人,一个对社会和经济有清晰认识却还要长期革命的人。
一个喋喋不休的人。
罗莎琳德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传记电影还是有点门槛的,但也很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力,这部片就是很规矩地讲了一下罗莎卢森堡政治活动时期的生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各种意识形态主张啥的都没有刻画而是假设观众已经了解了,所以整体都是脱离社会现实的人物回忆流水账,你甚至都没看到几次女主最关心的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Sally Bowles
在她身上能看到人的所有特质,如此真诚热烈的一团火。
#FIFF27#第4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1914年德国战争拨款法案投票,SPD全体成员只有李卜克内西一人投反对票。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历史书里的一句话,在当时却是无数人辛劳奋斗的付诸东流以及几百万人被送往地狱门口。
女导演和女演员都让人刮目相看,把卢森堡、阿伦特都拍了一遍,而且一点不露怯。都是有思想密度的电影,视听语言在其次。片子里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这样的价值观简直无可挑剔。直面(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尤其是分歧。牛之于她,是不是跟老马之于尼采一个道理。
在纽约见到旅居美国二十年的Barbara Sukowa,竟然是一个论调完全脱离当代现实,典型的欧洲精英主义反移民倾向者...
专门在卢森堡诞辰150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来看,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流水账一般回顾罗莎卢森堡成熟时期的半生,对罗莎的情感生活大书笔墨,相比之下政治的片段则显得有些局促,时间线不清晰,也略过了很多重要事件(比如完全没提到列宁,也许是出于冷战形势的无奈),没有多少铺垫,让人有一种性别叙事喧宾夺主的感觉。但同时这也使得罗莎本人的形象极其丰满,不管是演讲时的澎湃激昂、恋爱时的热情冲动还是对生活的丰富感悟(与传统的职业革命家形象大有不同),都在女主角出色的表演下鲜活生动(女主在20年后又与导演合作汉娜阿伦特)。结尾干净利落,甚至有些冷酷,只有悲凉的兰德威尔河水缓缓流淌,诉说历史的哀伤。让我们在这个日渐紧张的时代再次回味一下她的绝笔吧——我来过,我又来到,我又将重临……
通过画外音朗读罗莎卢森堡本人的文字与演讲现场再现的方式将罗莎卢森堡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社会主流政治风貌一一呈现,带领观众认识她与她的时代,而不时穿插的生活场景又避免将其个人神化,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罗莎卢森堡即是一个努力开创新时代的实干家与革命者,也是一个与普通人别无二致的人类,她以血肉之躯抵抗当权者的迫害,她会哭她会疼但她始终如一,坚定的、乐观的、积极的处理她的事业与生活。
波兰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罗莎·卢森堡梦想着德国威廉主义时代的革命。尽管卢森堡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在德国和波兰多次被囚禁,但她与爱人和同志们疏远,直到这位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因她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巴达起义中的领导地位而被弗赖科普暗杀。中间穿插一段罗曼司:罗莎卢森堡抛弃出轨的丈夫,跟一个崇拜者发生情愫。由巴巴拉·苏科娃(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罗拉》(Lola, 1981)中的明星)出色而冷静地表演,是对极其复杂的性格的一流介绍。它必然被简化了,同时也代表了卢森堡传记中至今最被接受的那些方面。
虽然叙事比较跳跃,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话很容易摸不着头脑,但此片表达出了女革命者心中与激情相交织的理性、浪漫与诗意,把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深度也呈现得很好,其实要好于20多年后特罗塔与苏科瓦再次合作的《汉娜阿伦特》。
一个货真价实的女革命家激情并悲怆的一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并且入围戛纳真的是一件勇猛的事。
怎么今天才看到?有太多值得纪念的人物被遗忘。没有左翼,没有斗争,现今会怎样?对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而言,作为受益者的我们——是否忘恩负义!
主张和平,最后被主张战争的反对党派暗杀。个体难免一死,在历史的记载中她的言语依旧有力也锋利。
难以评价历史,但是苏科娃真是一个优秀的女演员。
对花草的迷恋,对事业的执着,对爱的执念与勇敢。认真而intense地活着。值得一看。"她始终是一只鹰".
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罗莎谴责“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女性。”的男性。当男革命者问罗莎的时候:“你是想要革命还是想要孩子?”罗莎说:“我都要!”(对于女性来讲革命与生活/爱情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问题,但是对于男性似乎只有一个选择)。与激进派不同,罗莎非常清楚所有的社会变革必须经历阵痛的过程,她自己已经做好为此牺牲的准备,但更重要的是革命应该有爱和耐心,她所做的准备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制度,由于一战爆发,她认为德国现阶段应该尽力避免流血暴力、大规模战争和工人阶级无辜死亡,故而罗莎是一个指向未来的革命理想主义者。
八十年代出品,扮演罗莎·卢森堡的和前年扮演汉娜·阿伦特是同一个人。同时看两部片感觉很怪异。主演太过敏感,神经质,以致于有些干扰了两部作品的历史人物原型。剧情也很沉闷。这点上还比不过意识形态很浓重的东德《台尔曼》。不过在两德未统一前,西德做到这样客观的看待激进左派分子已经很难得。
"Die Revolution sagt ich bin, ich war, ich werde sein."
我来过,我又到来,我还将重临!
我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依然这样!
女主棱角分明,人物个性突出极为丰满。不过时间线、背景和主题略含混模糊,这样的遗憾在26年后的《汉娜·阿伦特》里得到了补偿。玛格丽特与芭芭拉,携手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了一生呐。
演讲戏尤为精彩,此前我一直在想演讲戏到底应该怎样处理,除了导演摄影对于场面和群演的调度之外,演员表演的分寸,情绪和细节究竟该如何呈现,我认为这部电影示范了一些好的例子,芭芭拉苏科瓦面部是硬线条但五官有细节,演讲戏她则是在表现一个自我的突破,涨红的脸,用涌出的泪水,她没有喊但你角色她下一秒要喊出更伟大的话语,就是在这个区间内,让我觉得她是激动的,充满热情的,同时场面也是被煽动的。因为有这样的戏,死亡戏也被对比得很好看,开篇的”假枪毙“,结尾的真开枪,她都表达了恐惧,前是肢体的细节,最后则是对白的演绎。
开始她被蒙眼诈了一枪即刻闪回到童年眼巴巴望一朵玫瑰盛开,后来净身入狱即刻闪回到童年教厨娘认字都很有张力。泛舟湖面的场景很像《青梅竹马》蔡琴家客厅那幅画。。她思路清晰ideology细分 但理想主义者搞政治太难了监狱就进过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