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看完后豆瓣里的第一个影评,很想写点东西。关键还是在影评中没看到我觉得共鸣的东西。
这个电影不认真看真感觉好普通,很平庸,也许是没有那个主角代入感或者是镜头所表达的不足。我觉得这就是主角黄政民(崔哲基)的独角戏。
1.故事开头警署局长与厅长的对话就表明了整个电影所表达的中心“他不是专业警校毕业的,这对我们更方便啊”。从第一次的“不当交易”开始,不管成与败,黄政民注定是一个牺牲品的缩影。不是警校毕业,如果与厅长的交易东窗事发他就是弃子。(当朝临时工的写照)
2.看完电影后第一个疑问,崔班长为什么答应警署局长的交易?后回想起崔与张锡邱桥下会面拳脚相加的镜头,再到团队人员与妹妹家人被抓后在检察官面前下跪的对照下。崔在乎的只是他们,一个单身大叔的年纪,他们是崔唯一的牵挂唯一的家人。这也就有了答案。
3.不是警校毕业3次错失晋升。其他组的升迁,自己队员气不过跟他们的大打出手。队员跟大虎的经济情况。妹妹顶着个大肚子还在经营着一个破旧的理发店。妹夫替他收黑钱。这一切他所在乎的人,只要他接了这个交易,全部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理解了崔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4.在嫌疑人里崔还有认真在调查,并没有随便从中挑选一个替罪羊。可时间有限,证据不足。在锁定李东石嫌疑最大后。崔单独去找了张锡邱。即便最后时刻大虎要替崔杀了张的助理,崔也极力反抗。他不愿自己在乎的人受牵连陷入这肮脏的交易。这是他一个人的生与死。
5.队员看了大虎死亡的部分片段。误以为是崔陷害了大虎,栽赃大虎与黑社会的金钱交易让警队蒙羞,大虎死了警衔还降级。崔却因此晋升。让我想起片中的一个插曲,崔被停职的时候队员极力反抗,在饭桌见了警署局长后复职。队员们却以为是他们的反对起了效果,才让崔复职。也许也正是这些种种因素,队员们对崔下了杀意。在他们的立场里,这是江湖义气的缩写~我待你义薄云天,你却见利忘义
6.崔晋升警长,进入警长办公室的时候。触发了我2个片段。队员同其他组员大打出手崔制止时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的警长,警长无动于衷。队员被检察官带走事后崔赶到大骂同事时回头看了眼警长,一样的冷漠。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述的意思。按我的理解是。崔独自一人在警长办公室,独自一人偷偷去大虎墓碑,独自一人在车里哭泣......就仿佛看到了崔当上警长后活着如电影里的警长2个镜头0句台词,卑微的在忏悔中安度余生
6.电影最让人难受的就是队员杀崔的那一幕,本是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却演变成队员们在他们的认知里骄傲的活着!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片如其名,交易贯穿着整部影片,主线是张锡邱与黄哲基,朱阳与金会长,朱阳与黄哲基四人之间的交易。
黄哲基与朱阳有对方的黑料,相互制衡,金会长是最弱势的一方,无法控制朱,而张锡邱保留了与黄的一些记录,企图控制黄为自己办事。
黄哲基不是警校出生,又没有后台,在系统里备受排挤,而且亲人也不省心。无奈接手备受青瓦台关注的案子后,在层层压力下,通过张锡邱,让案子的第二嫌疑人李东石认罪,做假案。案子尘埃落定后,黄担心会出变故,也不想再受张的掣肘,指使张的手下秀日杀死了张之后,唯一的把柄还在秀日手中,于是将他也斩草除根。这一过程中被大虎看见,想阻拦黄,在打斗中,黄失手开枪杀死了大虎。这一切被另一个人拍了下来。拍下的内容被黄的同事看见后,他们也做了一个交易:找小混混杀死黄,还让小混混再也不要回来。朱阳也因有受贿的嫌疑被传唤,但他岳父有钱有势,朱还是活的好好的。
在韩国,有背景的人犯了大错也会平安无事,比如朱阳。也有没背景的人,被拉去顶罪、被拉去“扛炸药包”,如李东石(当时无辜)和黄哲基,侧面说明韩国资本当道。
在青瓦台的压力面前,警局选择黄哲基来处理,一是看重他确实有实力,二是他没有后台。如果完美解决,那么皆大欢喜。如果解决得不好,直接将黄处理掉,以平息舆论,对高层而言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本片还是黑了一把韩国的政府、检察官和警察。直接的表现是警检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钱权交易,或者为了政治前途服务财阀。对于全民关注的恶性事件,青瓦台在乎的不是案件的真相或者受害人的利益,他们在乎的是民众的舆论,这是政权稳固的基本。
最后说到黄哲基,我相信黄在开始的时候是个好警察,只不过被家人拖累,不得不屈服于资本,在杀死张锡邱后,我想他还是想彻底撇清自己与张锡邱那群人的关系,重新当一个正直的人,不再让亲人担惊受怕,只可惜错手杀死大虎。
除了经济,还有政治上的压力。青瓦台关注的案件,要么破获案件,要么被当成弃子再无翻身可能,普通的警员对此真的是无能为力。
大虎的葬礼和晋升仪式,黄选择了晋升仪式,一同出生入死的同事也被调走,暗示着他与过去的一切划清界限。其实在他杀死大虎的那一刻,他已经回不了头,不再是从前的黄班长,也不可能再当回黄班长。
本片《不当交易》还有一个译名是《神鬼交易》,可谁是神谁是鬼,还是都是鬼?
影片总体以一种写实的手法暗讽政府职能机构的黑暗面,而在影片最后DNA测试后证明凶手就是他们找的“演员”时,这种暗讽的级别得到了升华,无论是角色还是观众此时必会有着比较奇怪的感受,罪恶感不会因此减轻,却相反地成倍地增加,在这一系列自认为为了前途而战的不公正行为在这一刻却讽刺性地“正义”了起来,对于这些正义之心残存的人群而言无疑是致命的,而对于那些现实中可以对号入座的官员们所起到的警示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
作为韩国电影的发烧友,建议你们看一看。
电影是一个屌丝警察和人生逆袭的检察官的对决。
两个人交叉点并不是在一个事件上,应该是围绕着两个价值观,一个是屌丝逆袭中的思想,一个是逆袭后的屌丝思想。
警察想要抓住一个机会就会飞黄腾达,而检察官已经逆袭后,要守住自己的荣耀。
影片从来没有脱离这个主题,而且多个隐藏场面台词也很棒。
检察官: 一而再的好意,让人觉得是权利。
然后一顿的飚戏啊,这估计只能这个演员才能如此淋漓尽致的演。
屌丝虽然拿到了荣耀,最后死了,觉得太唐突了。唐突点在于不是一个人作案,而是多人作案太把人之间的感情当回事了。这样杀人也有点违背警察的完美杀人计划了,反而一个人去会更好。
逆袭后的人就带上靠山,还照样去上班。
最后知道犯罪人是对警察机制,检察官机制的讽刺。
该交的税金都交完的话,我们检察官大人的西服谁给买啊
听说过自己人比敌人还可怕吧?
。。。。。。。。。。。。。。。。。。。。。。。。。。。。。。。。。。。。。。。。。。。。。。。。。。。。。。。。。。。。。。。。。。。。。。。。。。。。。。。。。。。。。。。。。。。。。。。。。。。。。。。。。。。。。。。。。。。。。。。。。。。。。。。。。。。。。。。。。。。。。。。。。。。。。。。。。。。。。。。。。。。。。。。。。。。。。。。。。。。。。。。。。。。。。。。。。。。。。。。。。。。。。。。。。。。。。。。。。。。。。。。。。。。。。。。。。。。。。。。。。。。。。。。。。。。。。。。。。。。。。。。。。。。。。。。。。。。。。。。。。。。。。。。。。。。。。。。。。。。。。。。。。。。。。。。。。。。。。。。。。。。。。。。。。。。。。。。。。。。。。。。。。。。。。。。。。。。。。。。。。。。。。。。。。。。。。。。。。。。。。。。。。。。。。。。。。。。。。。。。。。。。。。。。。。。。。。。。。。。。。。。。。。。。。。。。。。。。。。。。。。。。。。。。。。。。。。。。。。。。。。。。。。。。。。。。。。。。。。。。。。。。。。。。。。。。。。。。。。。。。。。。。。。。。。。。。。。。。。。。。。。。。。。。。。。。。。。。。。。。。。。。。。。。。。。。。。。。。。。。。。。。。。。。。。。。。。。。。。。。。。。。。。。。。。。。。。。。。。。。。。。。。。。。。。。。。。。。。。。。。。。。。。。。。。。。。。。。。。。。。。。。。。。。。。。。。。。。。。。。。。。。。。。。。。。。。。。。。。。。。。。。。。。。。。。。。。。。。。。。。。。。。。。。。。。。。。。。。。。。。。。。。。。。。。。。。。。。。。。。。。。。。。。。。。。。。。。。。。。。。。。。。。。。。。。。。。。。。。。。。。。。。。。。。。。。。。。。。。。。。。。。。。。。。。。。。。。。。。。。。。。。。。。。。。。。。。。。。。。。。。。。。。。。。。。。。。。。。。。。。。。。。。。。。。。。。。。。。。。。。。。。。。。。。。。。。。。。。。。。。。。。。。。。。。。。。。。。。。。。。。。。。。。。。。。。。。。。。。。。。。。。。。。。。。。。。。。。。。。。。。。。。。。。。。。。。。。。。。。。。。。。。。。。。。。。。。。。。。。。
常言:一波三折。或许这部电影达不到,但是一折两波还是有的。从开始观看,你会不自觉感受到剧情的爬升,然后归于平淡,最后却在结尾来了一个大高潮。所以本来的三星又会飙到四星。
第一波,现实又真实。 崔哲基作为主角,一个基层的警察,有着自己的坚守,却也能认清事实。自己的升迁现状、属下兄弟们的情况、妹妹的生活实际。都能在底线上徘徊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扛下一切。为此有了与警察高层的交易,有了在地板寻找疑犯演员照片的一幕,最后开始了一顿为达目的,佛挡杀佛的操作。包括检察官朱阳,也是如此。两人碰撞,精彩的对抗。却在崔哲基脱衣一跪之下,达到真正的波峰。为了属下和妹妹等,可以放下所谓的尊严。这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折,如何解决问题。为了结束烦恼,选择了结束一切的隐患。或许灭口才是最干净的手法。在灭口场景中,突然冒出来的兄弟,让原本上升的剧情陡然之间下降,一切如你所料,误伤了兄弟。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自己突然想到,每个人在面临绝境之时,如何选择,自杀逃避还是生死一搏?其实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大部分人应该第一选择,或者说首先面临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杀,而非冷静思考,其实底线就是一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这个时候的状态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这倒是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最差的后果,尔后在往上考虑,或许问题就会有新的生机。
第三波,检察官朱阳的豁免。剧情发展到崔哲基被兄弟报复而死,而且朱阳的丑闻铺天盖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好像符合大家的预期。但在大家以为结局如此之时,朱阳在岳父的庇护之下,却能安然无恙,让你心潮再起一波。却也是最现实最致命的一击。一切的一切,归根于底,是需要有后台,或者说是你成为后台。如此才能无惧风浪。
其实两波一折,说明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公检法商黑,黑吃黑,错掩错。墨墨黑呀。
对于最后DNA的设计我持保留意见,如果凶手恰恰真的是替死鬼,那么讽刺性虽然增加了,但批判力度却大大减弱,前面替死鬼妻子和女儿雨中打着伞的镜头等于在欺骗观众眼泪。我个人倾向于这个DNA检查结果是警署总长为他的手下擦屁股。这样影片的社会批判性就更强了。
算是韩版《无间道》了吧,韩国电影审查尺度真宽呢,完全不给公检法留情面。
想我马爷当年身材还没那么魁梧,还是跟在黄政民身后当小弟被扇大嘴巴子的命……士别三日啊……
前面字幕不太好,看着很吃力,后面突然就好了很多,原来不是一个人做的。借杀人案讲了个制度下人人腐化的故事,在中国,这基本不算个事儿。期待过高,没有想象中的强
题材不算新颖 但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大场面的犯罪片能斩获三项青龙大奖靠的是过硬的剧本和导演的功力 三角主力互相钳制 主副线力度分配恰到 人物繁多但阵脚不乱 演员飙戏人物尽立 柳承范是为最大亮点 对体制的挖掘也相当深刻 绝非“青龙黑马”
警察是坏人,检察官也是坏人,被陷害是坏人的人也是真正的坏人。反正都不是好人。@20110728
所以说豆瓣真文艺,才打6点多分,只有那种红白蓝云上日子是五星是吧,这么情节流畅演技彪悍配乐带感的黑吃黑动作片就格调低下了是吧,真想看香港翻拍版,古天乐配吴彦祖嗯,刘青云可以去演那个悲剧便当的大皓。
勉强及格。一个警察一个检察官一个商人一个黑道商人的四角关系,最后因一场全民关注的少女奸杀案而产生角力和勾结,四去其三而电影聚焦的韩国财阀社会依旧稳固。这个剧本比柳昇完自己搞的那些动作类型片框架里的要复杂,指控韩国财阀社会并不新鲜,全员恶人的主角群亦非独创,比较好的地方是编剧扎实的表现角色生存困境,捎带也垫了兄弟情之类元素,这些设计都挺克制的。柳昇完的导演环节一如既往的有问题,他镜头里的人物经常处于暴躁情绪里而欠逻辑,比如本片大虎阻止黄政民杀人、黄政民对黑道柳海真毫无底线的压迫(直接导致他自己对形势失去掌控)之类举动因为缺乏垫戏,显得角色像神经病,开场部分交代四人关系的戏略显凌乱,感到导演的吃力。黄政民找黑道胁迫认罪的嫌疑人,后来又交代确是真凶,是把黄的角色往悲情英雄上靠,这处理并没有必要
又不是写剧情小说,内容拍的那么满,爽是爽了,看后想想真没劲~
不需要說明,就值得看!!
港版可能会好看很多。
给柳承范一颗星,本来是冲着黄正民去的,却被柳承范再次震撼到了,小柳戏路宽广,擅演各类坏蛋、怪咖、神经质。。。
逼良为娼,开篇和结局都有些弱,三星半
揭露公检法腐败内幕的作品真是再多也不嫌多。尽管讲述黑吃黑的电影经常性地落入一种隔靴搔痒的窠臼,但拍出《新世界》的朴勋政却用斯科赛斯式的喜剧漫画风为这种警匪类型片注入了一股“老坛酸菜”的味道。他一定要让那些隐秘而肮脏的《不当交易》体现在每一张百感交集的脸上。在看似风光的场合里,人的五官和动作以及在充斥着各种歧视性、辱骂性和暴力性的话语间的权力争斗不仅令《寄生上流》的《华尔街之狼》忍不住作呕、抓狂和暴怒,更让围观的看客忍不住叫好和发笑。遗憾的是,机遇与挑战在时间长河中就像《赛末点》那样只有短短一瞬。一念之间,你要么迈向《新世界》的大门,要么坠入永无翻身机会的深渊。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配拥有人性和家庭,只有念及《大虎》以及兄弟情义的人还在下跪、忏悔和认罪。正义永不会缺席,死神也仅仅是经常性迟到而已。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在黑吃黑的权钱斗争下人性变成了最脆弱的东西,无论是警察还是检察官,他们都在欲望中渐行渐远。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很具有批判性,故事也算高潮迭起,但人物本身缺乏层次感,演员表演过于浮夸。
柳承范总让人感觉有喜感,黄民政尽管长相不帅凭借实力近期也都上位主角了。又是一部反映国家部门腐败、官商勾结的影片。情节紧凑、富于戏剧性,不失为一部好片。腐败的官员有的曝光得到应有的报应,有的依仗靠山还是在国家机构内部腐烂,结尾也很赞。
接近四星,双雄式的对决刺激无比,此消彼长,悬念丰富,成功描绘出一个黑到骨子里的公检法世界,动作不多但设计精良,配乐情绪紧张,过耳难忘,甚至有点过火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