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韩国电影《王者制造》。
片名킹메이커 / Kingmaker (2022),别名造王者。
本片是一部韩国政治惊悚片,讲述上世纪60-70年代总统竞选的那些事,号称韩国版的《纸牌屋》。
政治新星金云范高举改革和民主主义大旗来势汹汹,他背后的影子军师徐昌大诡计多端强力助推,两人联手向韩国总统宝座发起冲击。
尽管应该一开始写明,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及人物所创作的虚构故事,但影片中写实程度之高,基本可以看做是那一段历史的重现。
韩国电影青龙奖影帝薛景求扮演崛起的政治明星金云范,其人物原型就是韩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百想艺术大赏影帝李善均扮演影子军师徐昌大,他的原型叫做严昌禄。
影片中角色的几段主要经历,徐昌大帮助金云范当选国会议员、徐昌大运作下金云范获得党内竞选提名、金云范竞选总统失利等,均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徐昌大是一个有着改变世界愿望的理想主义者,当他看到另一个理想主义者金云范时,决定追随他,帮助他当选总统,进而改变世界。
徐昌大对政治的看法就和做生意一样,只要运作得当,交易下来做到有赚头,那就是成功。
而金云范对政治的看法则更加理想主义,他更希望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获得权力,去改变那些不正确的现状。
短期内,两人的目标一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但长期来看,两人在深层次的认识上有不小差距,很容易扩大裂隙。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肮脏的,徐昌大完全能够在这个肮脏的泥潭里游刃有余,而金云范则像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徐昌大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到处泼脏水,轻松操纵舆论、民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金云范就不一样了,他既想得到面子,又想做的事情堂堂正正,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
两人政治理念在根本上不同。
影片中也在不断强调两人的明暗身份,灯光、服饰、布景让人一眼看出两人不同。
金云范是随时处于镁光灯聚光灯之下的公众人物,随时随地地行走在光亮里;而徐昌大就不同了,敏感的出身和阴暗的点子,让他变得不适宜抛头露面。
两人形成一明一暗的鲜明对比。在各自领域越陷越深,他们注定会分道扬镳。
影片后半部分着重讲述他们的分手过程。
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一个实用主义者在根本上发生分歧后,彼此就已经很难在心底认同对方了。观众带入他们俩任何一人视角,都会觉得他们的立场正确。但正确、正义并不能带来胜利,想要胜利就不能太在乎正义。
只能说这个世界不是留给好人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越是把国民当做傻子哄骗的人,越是能够得到巨量支持。民主选举变成了财阀的一场游戏,抛头露面的候选人也只不过是台前表演的代言人。
本片编剧导演卞成贤也说,他想探讨一个问题,“是否有任何不公正的方法可以为实现公正的目标”。
金云范想要光明正大地当选总统,去改变这个有太多不公正的社会,而徐昌大则觉得可以使用肮脏手段竞选,先当上总统再说,才能去进行改革。
事实证明,金云范的一厢情愿只能让自己远离总统宝座,但如果按照徐昌大的法子,获得总统位子后,还能理直气壮地画大饼吗。
理想主义者不愿脏手,
影子军师用现实打脸。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棒子的政治题材电影的确很有独特魅力,《特工》《铁雨》《南山的部长们》《摩加迪沙》等等,实在是非常羡慕他们能拍,敢拍,有深度有思想有表达有世界观。哎,相比大陆电影,差距真的拉得越来越大,这是来自广告从业者的感慨。
王者制造整体的剧情讲述还是不错的(虽然目前的中文翻译看起来是有点苦逼),映射的是金大中政治生涯的故事,弄得我还特意去了解了韩国历史和历届总统的知识点。金大中政途是相当的坎坷,也算是目前唯一善终的韩国总统,不知道文在寅能成为第二个不。
电影中的金大中(金云范)人物刻画,我总觉得他是表面正直,即伪君子,片尾呼应片头的偷鸡蛋故事,金云范的回答,演员薛景求的演技有点告诉我,他是真的表面正直,他在呼唤严昌禄(徐昌大)回来帮忙,徐昌大也是明白和了解他的,作为影子助选帮手,整个电影的中心思想就在以下这句台词中尽显无疑了。
通过了解得知,韩国民主化进程也是相当的黑暗和艰辛。世界上所有的政治选举和斗争都是最黑暗的,每个地区每个国家最聪明的那群人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游戏,甚至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局,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如果一个有抱负有自由民主理想的人,如果只有正直的为人,基本不可能在这些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个人。影子,很明显就是金云范他的阴暗面,荣耀我拿,龌龊事你来想你来干,锅你来背。
但也了解到,朴正熙(电影里的朴槿惠)长达将近20年的专制独裁统治,各种政策按部就班的实施,也让韩国经济发展成绩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好了,想说的也说完了,最后还要感谢金大中同志对韩国电影制度的改革,才有了今天蓬勃发展的伟大的韩国电影,亚洲电影之光,希望政治题材的韩国电影能有更多,有深度的电影更多!
第一次通过影子的作用取得成功,影子和金云笵拥抱的时候,柱子上的书法写的是: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胜着华(花)
这出处是:清朝湖南人陶澍的《题上海豫园得月楼联》表达遇到好朋友的感受。
完整版为:“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琴心剑胆终不悔,卓然不群是君家”
得到好的朋友就像夜晚对着明亮的月亮那样清新有好的书籍读的时候胜过看鲜花的心情,练琴时的心境练剑时的胆魄(这都是古时文人的追求境界)始终无愧,卓越与众不同才是您呀!
导演用心了,很契合剧情。
这部电影有趣地从“造王者”和“王者”的角度展现了朴正熙军统期间,金大中在通过补选当选议员后发生的一系列明面上及暗地里的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政治斗争,以及在这过程中“造王者”与“王者”之间惺惺相惜却又因各自的政治正义执着而渐行渐远的现实,不失添加了几分人性的味道。我真的特别喜欢看政治题材的电影,尤其韩国电影,是真的敢拍!
但是想提个小问题,也是对电影中极度不解的情节设置(也可能是真实历史中发生的),即金云范被狡猾的记者故意设陷阱问题,提前透露了其欲取消针对北韩的国民预备役部队,而执政当局中央情报局则利用这点,开始煽动北韩威胁。药剂师(即造王者)在内部会议上公开提出惯常伎俩put on a show,遭到其他幕僚甚至金云范本人的不齿。
要表演的话,还不如去马戏团。
此时金云范已经慢慢摒弃这枚毒棋,把药剂师留在国内。没想到此时正好有爆炸案发生,也正好切中药剂师算盘,当他正准备发文强词抨击中央情报局的滥用权力制造恐怖时,就被中央情报局反将一军抓捕监禁,理由是新民党在自导自演制造恐怖!我的问题是,在大众对于中央情报局滥用权力制造恐怖的形象已经有所认知的前提印象下,中央情报局为什么敢在这个节骨眼把该形象反扣在新民党?这样难道不是会更加加深公众对于当局肆无忌惮打压政治对手的反感吗?公众为什么会突然相信中央情报局的说辞,转而认为新民党才是在自导自演制造恐怖?着实有些牵强。
最后加上首尾呼应的小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家的母鸡每次下蛋后,鸡蛋都不翼而飞。在某个夜里发现是邻居偷的鸡蛋,而第二天他向村长告状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因为村长是邻居的亲戚。药剂师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让农夫今晚回去把一根红绳系在母鸡脚上,并且在夜里把鸡放到邻居家的槽里,第二天让全村人看到,邻居现在不仅偷鸡蛋,还开始偷鸡了。这样村长也保不了他了”。而在若干年后,当药剂师向金云范讲述这个故事,问到如果是他,他会怎么做时。
“我会在第二天把新鲜的鸡蛋送给邻居,”金云范答道,“以此来表示我误会邻居的歉意,如果他有良心,他会改过自新。”
“那如果他没有良心呢?”
“那我想,我就会来找你吧” (笑)
看完韩国电影《影子造王者》,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割裂感:影片前半段对此前选举中屡战屡败的政客金云范将毛遂自荐的徐昌大纳入竞选团队后的节节胜利描绘得多么澎湃热血、甚至不乏喜剧色彩;后半段两人的决裂、导致近在迟尺的民主梦最终受挫便有多令人唏嘘。两位主人公在现实中的原型分别是金大中总统及其谋士严昌禄——虚实的交错,更是将这一悲剧结局的冲击力渲染得无以复加。
至于分手的原因,无论是影片一开始两人分别援引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首次对话,还是收尾呼应的那个鸡蛋被享有特权的邻居偷走要怎么做的问答,都不断提醒着两人关于目的和手段的理念分歧。这一答案因此显而易见,也颇为合理,却不免让人感觉犹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
由量变到质变的不甘
之所以如此认为,是注意到徐昌大在两人展开合作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未介意自己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那时的他只是纯粹的想朝着改变世界的目标与金长久地并肩作战。“影子”这一称呼在影片中的首次出现,是在金出其不意地战胜了背后有总统支持的执政党候选人而获得国会议员席位之后。从为总统卖命的情报局长那里得此“谬赞”,徐此时也只有好似受宠若惊的戏谑与轻蔑。直到金在党内胜选成为总统候选人,不甘于只做影子的苗头才显露出来,并由此加速疯长。
这一过程中,发生在金家中的爆炸无疑是个异常关键的事件。事件的幕后主使是谁,影片并未给出确切答案。但真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事发之后,早已虎视眈眈的情报局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扫荡金的竞选总部,把徐关押起来并得以偷看他被没收来的日记。换言之,神经战和心理战的作用是起到了:金这边是不得不中断访美行程而紧急赶回处理这棘手的局面。徐则是前脚刚被老板扔下一句“你还没准备好”而最后时刻踢出访美随行名单,后脚又经受了几天几夜的囚禁之苦。
这个异常微妙的时间节点可以说是两人搭档以来彼此都最为脆弱的时刻。于是,好不容易重新碰面的两人来不及庆幸,金云范便把周遭听到的越来越多的对徐昌大的不满不加筛选地倾吐出来,徐会因为这番言论的引爆而暴露自己傲慢野心的一面,金又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露以及重新浮出水面的两人在目的和手段方面的分歧而动摇了对徐的信任,徐的自我则因这番动摇而瓦解崩塌……如果剧本能将两人在造王成败的关键事件之外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徐的心境变化也刻画得更细致些,对这场急转直下的交锋的铺垫也将更为充分。但就双方神经一步步被对方揪紧、直至最后“啪”地断开的这短短几分钟而言,两位影帝的表演均已无可挑剔,连带着全场(或者至少是坐我周边的)观众也一道窒息。
无法解开的情感死结
回过头来看两人在一起的最后时光,对徐昌大来说,当初喜欢看着你在政治舞台上闪闪发光的由衷喜悦是真实的。随着你的步步高升而越来越无法忍受变得更黑更暗的阴影的焦灼感也是真实的。对你所宣扬的政策和愿景深感认同仍是真实的。被你无法真正理解活在阴影中意味着什么而感到的失落所吞噬也是真实的。
如果以上这些证实了金云范所认定的徐昌大“并未做好准备”,同样的结论放到金云范身上又莫不如是?担心你被关期间受苦而内心翻涌、主动送上的拥抱是真实的。被你突如其来的自大和图穷匕见的不堪刺痛到也是真实的。与背离了这种信条而把你当成手段的一部分达到赢得选战的目的难以和解的纠结是真实的。判断出选情遭遇绊脚石而想要及时铲除的迫切感是真实的。因为这一绊脚石是与自己惺惺相惜的左膀右臂而备受煎熬更是真实的……
在一个成熟的政治生态里,更加老练的政客或许能够更沉稳地调和内外部矛盾,幕僚也不至于对身份焦虑如此耿耿于怀,或者至少能审时度势地收敛锋芒。可惜故事的最终版本里,只有这些不成熟、相互矛盾却无比真实的情感缠斗至难解难分,打成的死结才是两人关系中最为深刻的人性悲剧。
此后的徐昌大若是在倒戈的路上索性一路走到黑,历史的进程或许会更曲折——在厚黑学盛行的政坛,我甚至认为这种可能的合理性更强。然而真实的历史走向并未沿此展开,人性悲剧的色彩才更显浓烈而悲壮:把金云范的败选全归咎于徐的倒戈或许有失偏颇,但对方阵营恰是在徐的提议下大打此前金不甚敏感的身份牌,怂恿人口更多、经济上更强势的庆尚地区与新罗地区的对立而把票转投给本土出身的执政党候选人(即时任总统本人),金才遭受到了此轮选战中最大且最措手不及的重创。经此一役,徐昌大也更看清了金说的比起如何去赢(手段),为何要赢(目的)的问题要重要得多。这份姗姗来迟且代价惨重的领悟,却再也没能为他学以致用。
两人一别即是十七年,重聚的小酒馆看似别来无恙,周遭世事却已沧海桑田。认清形势也好、自我保护也好,徐昌大终究未能得偿所愿地走出阴影而亮相于政坛。登上全国舞台的金云范则遭受了总统长达十几年的“重点关照”而九死一生。两人的变故足以让后者由衷感慨,时光要是能倒流该多好。只是业已生出的裂痕毕竟无法抹平。等一束久违的光照耀进来,已是又一个九年过后。
徐昌大先一步病逝而无法亲眼见证金云范终于登上总统宝座、达到并且超过了与他合作时所企及的高度,看似将这个故事的遗憾美学推至了最高潮。不知由此寓示的民主梦想的实现与延续,和由此带来越来越多被邻居偷了鸡蛋的国民可以既不用等着对方良心发现,也不用暗地耍诈,而是依赖法制来伸张正义,能在多大程度上让这份遗憾从高潮回落一些。而这样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故事得以被改编、搬上大荧幕供后世的观众感叹反思,大概就唯有让某些邻国羡慕的份了。
当己方实力不如敌方时,派人冒充敌方阵营的人,以丑恶的嘴脸和污秽的言辞,要求边缘选区的老百姓给敌方投票,引发老百姓对敌方首领的厌恶。由于这些老百姓平时置身事外,不参与选举,因此第一印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能你会觉得上面这三个做法挺不要脸的,但在胜利面前,要不要脸不重要,只要你胜了,正义就站在你这边,你就有脸。
改编自真实事件,以诙谐、腹黑、娱乐的方式再现了韩国的民主式选战历史。党内选战的桥段有一种《华尔街之狼》的感觉。“不要相信我这个人,你要相信我的贪婪”,“大义”的名分,“地域黑”战术......政治啊,就是一幕幕激荡着理想、利益、欲望、谋算与背叛的悲喜剧。正是因为有了失败的人,才会愈加凸显胜利的意义。正义,本就是属于胜利者的单词。胜者即正义。“搞政治的人不会演戏是无能的。”瑕疵:将道与术进行彻底的剥离,形成明显、简单的二元对立,“大义”不是这么个玩法的。
才發現看完沒有標,卞成賢算是個人心目中近年韓影圈最會拍“男人戲”(Bromance)的一位,從《不汗黨》的任時完X薛景求,到這部的李善均X薛景求,相比起李滄東喜歡把薛景求用“殘”,卞成賢卻挖掘出薛景求“性感”的一面,真可謂觀眾之幸。都知道故事以金大中和嚴昌祿為藍本,但電影卻比現實理想化得多,電影最後讓兩人相見,但實際上嚴昌祿並沒有看到金大中登上總統寶座,也看不到韓國史上首次政權和平交替和原本想和先生一同創造的世界。
有均均的就期待
这么流水账,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和演员。
通过改编金大中与影子军师严昌禄的事迹,来阐述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这一点很取巧。剧情对政治的处理多有理想化,但瑕不掩瑜,人物形象饱满,节奏流畅,加上一票演技派,观感十足,可以说是《南山的部长们》之后韩国最好的政治片
今年一月韩国公映的政治大片,用虚构的手法演绎金大中70-80年代竞选的沉浮历史,好处是写了两个不同价值观的主人公的博弈及情谊,类似《三国演义》历史小说的写法。获韩国自己的百想电影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
很理想主义的片子,不过还是太顺了,也更娱乐了。相比南山部长,还是那个更对胃口。
最后影子走进了黑暗。韩国人对金大中本人基本持肯定态度 不过他的身边人确实就在灰色地带游走
比南山部长还是弱了,关键是太理想主义不够狠,最后竟然落脚到了友谊,政治圈怎么能谈感情呢,难怪赢不了。
在电影院看的。明争暗斗,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现实中,结果比过程重要;在电影里,过程比结果重要。鉴于我对政治类电影不怎么感兴趣的缘故,只能给三星了,个人喜好问题。
影片的背景和时间,是已故金DZ总统的故事没错了。反复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师生关系影射两人,最后结果自然会青出于蓝。纵使几位主演的演技都炉火纯青了,但没什么紧张感导致电影就很催眠...
下基层,放炸弹,马甲演戏草船借箭,逐步诱导挑拨离间,分裂国民选票计数;党内斗争很会搞,党外整得好狼狈,偷蛋送蛋大义难为……道理说得挺好,就是拍得有点儿戏
炸弹事件后的决裂有点过于“言情”,纯粹是为了炫演技。但还是很值得一看。
优秀的演员用台词就可以达到整容效果,让那些年轻的、热衷“管理”的小生小花情何以堪
2022.11.20.百老汇电影中心。因为是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所以对两人最后的分道扬镳以及影子终究未能亲眼见证政客成为总统就更感唏嘘。两人在目的手段方面的分歧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在与对方共事多时并深信对方代表了正义的情况下却仍败给了自己的野心和对名分的执念,以及背后潜藏的更深层的身份上的自卑,(对于两人来说都是)历史的悲剧由此也夹杂了人性的悲剧。如果剧本在呈现造王成败的过程与结果之余,把“王”“上位”(当上议员)后两人的互动也呈现得更扎实些,结局走向或许也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但就两位影帝以及一众老戏骨配角的演绎来说已经是无可挑剔了。感谢香港亚洲电影节,借着影片了解了一下此前一无所知的韩国民主化之前的这段历史。
格局不是一般的小
3.5分。是坚守政治理念的道?还是偏执于实行道的术?这就是影片里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区别和争执,他们本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出理想的政治制度,但是却在是非对错中固守姿态,最终让对方陷入到落寞之中。不过,真正成熟的政治家又怎么会如此二元对立地思考问题呢?理念的完美无缺自然是好事,但是想要在普罗大众面前施以绝对完美的政策又是何等幼稚天真!所以,压根不用思考什么道术之分,道术本身就是一体的,只不过这部电影用二元对立法将这一命题挑出来辩证分析而已。
精湛演技+ 紧凑的故事情节+ 意想不到的策略+大义。 近三年观影最佳。中间人名太多导致我人名盲,减一星
无语问苍天 明月几时有 字幕一般般 理解倒不难
虽然也是政治片,不明白有的人为什么要拿这部和《南山的部长们》相比,难道因为与朴正熙有关吗,可笑。电影没有明说原型人物和事件,了解韩历史的话,就可以看出是金大中总统的故事。影子军师和备选总统从亦师亦友,到误会、渐行渐远。二人目标相同,然而,理念和方法有分歧。首尾呼应的偷鸡蛋问题足以说明一切。虽然没有惊悚元素,喜欢历史的,看下来不会觉得无趣,反而会时不时与真实对比考证。要知道,是金大中总统在任期内推进的电影分级制度,才有了今天走向世界的韩影。薛景求的皮肤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