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围绕韩国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们在导师杨教授的带领之下,追求真理最终获得累累硕果让不法分子瞠目结舌并伏法的故事。在对于不慎被害喝了毒咖啡的徐教授这一案件,牵扯出一干人等非法践踏法律,甚至利用法律进行作秀以谋私利的咄咄实证。由于杨教授的英明睿智,以及对法律的熟稔以及道义的深入人心的演绎,成就了《至上之法》这一带有思辨和哲性的篇章。
通过一个个嫌疑人的在面对被冤枉的无辜之时,大部分的法学生甚至是嫌疑人保持了镇定和冷静。如棱镜般的折射,散发出阴郁而晦涩的光。很少有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充分利用法律的法理性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保护,雕砌成灼照的壁玉与浑然天成。法制的重要性在于保持其应有的理性和尊严,而非以蜚短流长说出欺骗性话语。杨教授冷峻、霸气,但给人以强烈的生命自信。他不仅是老师,也是干练体面的精致检察官,他的课程意味着发散性思维的成就与思绪,以事实为依据和法律准绳。他训练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对于这一角色的深度把持也提高了此剧的审美和艺术性。
杨教授不仅严以律己,而且善于通过引导性的方式,依据大写的法律人姿态将道义弘扬,在处理全艺瑟被高议员的儿子以性暴力对待之时,他处于杀害徐教授的嫌疑人的身份,也要处置滥用私刑却毫不知悔改的荒唐。全艺瑟被高议员儿子予以暴力对待,他甚至拍下性爱视频来威胁恫吓全艺瑟。在杨教授的开导指引下,她放弃了所谓的东方女人式的“面子”,而亲口对杨教授、对法庭说,她痛恨这个轻浮作秀油头滑脑的议员之子,而她被威胁时不慎将他推倒导致其瘫痪的事实也被法官判为正当防卫。
高议员是整场戏的罪恶核心人物,当年徐教授醉酒开车和高议员同车之时,撞死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而高议员为了徐教授的所谓“前途”,不惜敦促徐教授肇事逃逸,以至引发一系列的生命后果。重点不是求取一个所谓完满的答案和结局,该剧正是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呈现丰富复杂的道德伦理,星空下的道德律与化必然王国为自由王国的法律归属性。而此时的法学院学生的灵魂素养有了本质的变化和新的历史觉醒归宿,全艺瑟面对家暴案件的处理有了设身处地的经验和教训,并指导受害人如何解除婚姻的僵局。
这是一部结构紧凑的剧,写意了杨教授大写的自由意志,和法学院学生们凌驾罪恶之上的细致现实与人道浪漫。放弃虚浮勇于担当,以刻骨铭心殉道一腔法律热情。学员们通过案件而使得生命的质感得以全盘彰显,也让阴暗隐秘的角落得以落空和溶解。撕烂那些荒唐与生命毁损以获得性灵的飞升,铁肩担道义,也是法制走向完善和去浮萍化的应有议题。
看完这个电视剧,第一次知道韩国是不允许大学老师去法庭上做辩护人的,除非得到类似教育部门的特殊批准。因此剧中老师不能像律师一样为同事及学生辩护。具体条文怎么规定的不知,欢迎懂的大神补充。个人认为这个规定挺好的,至少减少了老师做律师辩护人课外捞金的机会,是不是会更专心的教学生?整部剧值得学法律的学生一看。
剧本非常专业,第一集里刑法课堂上对裁判文书的研讨,便有学生(韩俊辉)在解释法条时能指出立法与司法的区别,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正是从这里,我开始认真看完了全剧。全剧的专业性很强,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深思。但是第十集的法律相关内容我第一遍没怎么看懂。于是作了简单的法律检索,简略分析一下第十集里的两个法条。
第十集杨宗勋作为特别辩护人并申请陪审团审判来为自己的学生做无罪辩护。 这里涉及两个法条(所有法条都可以在韩国相关官方网站上找到,以下中文内容是笔者自行翻译的)。 一是韩国刑事诉讼法第31条“辩护人只能从现任律师中选取,但在特殊情况下,最高法院以外的法院可以同意将非现任律师认命为辩护人”。 二是韩国《关于公民参与刑事审判的法律》第46条第5款“第二款至第四款下的判决和意见对法院不具有约束力”。该款表明陪审团所作出的裁决或意见对法院不具有约束力。
杨宗勋通过法学院院长的帮忙,使得主审法官同意杨宗勋通过刑诉法第31条作为特别辩护人担任学生的代理律师。同时申请陪审团参与审判,并致力于让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是为了减轻主审法官方面可能受到的议员压力,也给主审法官可以直接同意陪审团的裁决。这样即使议员希望法官援引《关于公民参与刑事审判的法律》第46条第5款,来作出有罪判决。法官也可以有个“民意”的借口。而且金教授也使得媒体重新关注该案,让议员有了舆论压力,不敢轻易给法官传导压力。
美中不足的是,编剧似乎不知道“陪审团作出的裁决对法官不具有约束力”这一点。对这一点没有用墨。主要表现在议员得知是陪审团审判后,跟检察官说了一下,但检察官回答的却是希望以舆论来影响陪审团,而不是直接说出陪审团的裁决对法官不具有实质约束力。这里不知是有过删减,还是编剧疏忽下的bug。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禁止引用
法學院 以法之名
第三篇 較量
如果作者經常改主意,或是創作團隊諸君風格不一,就會造成亦莊亦諧的效果。這份趣味,在前幾集還不甚明顯,到了第四集以後,愈發突出,成為法學院系列故事當中不可忽略的一景。
這不,第五第六兩集原本說的是姜柱萬教授和姜率(B)父女二人因誤會而爭相做供,又被楊鐘勛提點的經過,繼續貫徹該劇實行全員猜真犯的遊戲規則,可是未曾想編導因為急於埋設各類伏筆,反倒給各類院內小爭執和小確幸等等故事做出了趣味,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趣聞。這可就不一般了。有鑒於此,本篇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談案情鑒別,全員猜真犯,目前猜到哪兒了,究竟是誰,誰,誰誰誰被排除了,哪些人又新進榜,值得懷疑,另一部分則要談談法學院最近出的八卦,最近新出現三角關係的苗頭。趣聞啊,觀眾朋友們,趣聞~ 講八卦是到哪兒都受歡迎的溝通方式,在法學院也不會例外。
可是,這麼扯的內容安排,看來完全不搭嘎,要先講哪個?熱心讀者作了投票,結果是……一致要求先聊八卦,可這八卦還連著案情分析,要咋辦才好。看看,看看,這問題不就來了嘛。那就,一邊聊八卦,一邊分析案情,這安排可還行~
◆ A與B
在法學院,提起姜率這個人,估計大家都會問:
你說的是哪個?A還是B?
是,法學院的姜率有兩個人,都是女生,同名同姓,由於韓語讀法一樣,這類情況通常會被稱為同姓異名,意思是說韓語的單字比較少,容易造成同名同姓情況,但可以用漢字來區分。是沒錯,大部分韓國人的身份證件上都有姓名的漢字寫法,用以區別與他人同樣發音的名字。因此,住在同一間宿舍的姜率(A)與姜率(B)就有可能是這種情況,法學院的助教們在提起這兩名女生的時候,都會以一句“同姓異名”來解釋。
同姓異名這種情況,在韓劇中也出現過,譬如盧熙京編劇名作【那年冬天起風了】劇中主人公吳樹就跟一起住的朋友吳守是同姓異名的情況,兩個人的名字雖然漢字寫法不同,但是韓語寫法和發音一致,因此郵差經常把信送錯,就因為這樣,吳樹才看到了吳守寫給妹妹吳英的信,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為後來扮作吳守接近吳英創造了條件。
話題回到劇情這裡,考入法學院,進入學校指定的宿舍居住,還遇到跟自己同名同姓的室友,這感覺可真夠那啥的,就為這,姜率(B)也毫不諱言自己的彆扭感覺:
-真是的,怎麼會跟你住一屋~
可是,拗不過室友姜率(A)的隨和好脾氣,每次都被她真誠地眨眼,呼呼嗨嗨地就這樣應付過去。所以,抱怨和安撫,就成為姜率AB二位的日常對話。可是,光是名字一樣,還不是讓姜率(B)彆扭心爆發的原因,如果兩個人還對同一人有好感,那才真是一致到了極點,用韓語的說法就是“大發”。
大發的那位是誰?
韓俊輝。他是姜率(A)的好朋友,也是姜率(B)暗暗在意的人。B的心意被A發現以後,A曾經半是玩笑,半是歎息地對B說:
-早知道你喜歡的是韓俊輝,我就不跟他來往了。
可是B噘著嘴說不用,可是看她的眼神就像小時候等著冰淇淋的小女孩,雖然說不要,但心裡還是在意的。可是A真是個實在人,別人說沒事,她就以為是真的沒事了。別的不說,韓俊輝還真是最在乎A的人。實際上,就在剛入學沒多久的時候,在上民法課,韓俊輝和姜率(A)兩個人的互動就被教民法的金恩淑教授瞅出情況不對,作為老師,金教授甚至都沒說別的,就笑著跟兩個學生說:
-哦~哦!真會幫人打圓場呀~
-姜率(A)和韓俊輝同學,這周內你倆拉著手到到我房里來一趟,特別地,把我房裡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也給你們彼此了解對方的機會。
這一建議引發哄堂大笑,大家都覺得金教授是在拿幫忙解圍的韓俊輝打趣,也沒多大在意,可是金教授很清楚她安排了什麼。是沒錯,她確實是給了韓俊輝和姜率(A)親近彼此的機會。所以,這就是後來劇情描述韓俊輝和姜率(A)的對話場景,不是在教師辦公室,就是在法律咨詢中心。這兩個地方都是這二位在校時常去的地方,其中,金恩淑教授的個人辦公室就是指定要兩人去整理和打掃的地方。
金恩淑教授為什麼要這麼做?往後看,不過,看情形,法學院的老師們都很愛回顧過往。比方說,院長就很愛懷舊,在複印社的大叔為寬慰她,把學生們整理出的關於名譽毀損相關資料拿給她看的時候,她就提到了在模擬辯論時,無法站在對立面發言的姜率(A):
-真是跟我當年一模一樣啊。
-我就是,怎麼也沒辦法站在反方的一面去辯論,結果我就只能當判士(法官)。
…………
金教授也是因為懷舊才這樣安排嗎?往後看,反正在法學院,和她關係最好的同事就是教授刑法課的楊鐘勛教授,兩人的關係與其說是相互喜歡,倒不如說是親人一樣互相照顧,彼此理解的情況。韓俊輝和姜率(A)以後會變成楊鐘勛和金恩淑這兩位老師這樣嗎?難說,因為韓俊輝對姜率(A)的維護,還不進僅在於民法課上幫忙解圍,在刑法課上也是一樣。那天,姜率(A)被稱為“花苞頭”,被楊鐘勛教授指名回答問題,因為不想回答,直接把頭髮給拆了,弄成披肩發,結果教授毫不客氣地將稱呼改為“那個十分鐘前的花苞頭”,繼續要求她回答問題,後來,她答不上來的題,大部分都由韓俊輝負責解答,結果,楊教授就給韓俊輝一句評價:
-不要搶走別人的問題。
看,韓俊輝就是這樣,總在以自己的方式,遇事幫忙,有事照顧,總是擋在姜率(A)的前面,成為她的依靠。類似答題,解惑之類的事,只是諸事中的小小一件,他和她的初次見面,後來被兩個人同時察覺,才是有趣。那天,姜率(A)還不是姜率(A),她只是一個想要賣掉手足留下參考書的備考學生,而韓俊輝就只是一個來買書的學生。在姜率(A)的出價沒有被書店老闆接受的前提下,韓俊輝出錢買下了那些舊書,因為姜率(A)自稱是法學院的學生,還對他說:
-看了這些,一定能考上韓國大學法學院!
可是站在一旁的妹妹姜星卻聽不下去,認定姐姐這麼做是詐欺行為,把錢退給了韓俊輝,拉著姐姐就上了公交車。留下的那一本,後來成為韓俊輝的紀念品,帶到了學生宿舍。
什麼?為什麼要提這個細節?噢,這可是關乎後續劇情發展的重要場景,至於如何重要,往後看。這裡要看的是,韓俊輝到底怎麼認出的姜率(A),又是怎麼想起當時的事。
還是為了幫忙,在姜率(A)得知妹妹姜星在家門口遇到李萬浩這樣的真犯,受到驚嚇,急忙對這個人噴了胡椒噴霧以後逃走,走時太匆忙又丟下了手機,被對方撿到,而李萬浩作為被害人,告上了局里,這才急急地趕去接人。一開始,韓俊輝就是為幫忙去的。沒想到,有關部門負責處理此時的探員卻告訴姜率(A),不能在群裡散發李萬浩的資料以及照片,這才讓她氣憤非常,剛要出言反駁,就被韓俊輝引用法條教育了半天,這才氣到緘口不語。
不過,這些瑣事跟韓俊輝照顧姜率(A)有什麼關係?
有。韓俊輝不但當場勸阻,要求姜率(A)不要使用通信軟件散發真犯李萬浩的資料以及照片,還特別說明這件事有可能帶來的影響,這才給擔當探員解了圍,接受了對方的感謝。看來,因為讀過警校,韓俊輝在警界也頗有人緣,看起來也有不少熟人,如果日後進入業界,應該很好辦事。這回為幫忙,他特地將姜率(A)送回家,這才見到了姜家小妹姜星,認出她就是當時買書還錢時那個伶俐可愛的小女孩,想起自己當時買書的事。從那時候開始,韓俊輝才真正接觸到姜率(A)的家人,開始逐漸融入這個家庭。
注意韓俊輝和姜家姐妹的對話:
-你就是小星沒錯吧?嚇到了吧?
-現在好多了。
-這是韓俊輝,姐姐在法學院的同期。
-啊,就是那個通過第二輪司法考試的人?姐姐經常提到你。
-這是在瞎說什麼呀?
-不過看起來不像是傲慢自大的哥哥。
-是這樣嗎?哥哥不是自大的人,是真的很優秀。
-看出來啦,也不是那種讓人討厭的人。
看吧看吧,不能在背後說人閒話,否則當面拆穿,實在尷尬。韓俊輝原本是想打個招呼,但在對話中已經敏感地意識到自己在姜家也是話題,於是乾脆跟女方妹妹親切地閒話家常,順便了解一下情況。雖然都是孩子話,但是讓他知道了不少事,以至於姜率(A)擔心到不讓妹妹繼續說下去,把孩子抱走了。
把人送回家,打個招呼就完事了嗎,看來還沒有。至少姜率(A)在溫書的時候,聽到了尖利的狗叫聲,吵得她沒法看書,這才跑到外面去,打算把狗趕走,沒曾想居然看到奇特的畫面:
平時在課堂上鎮定自若,侃侃而談的韓俊輝,吓到縮在房簷邊上,就為避開下面那隻小小的白狗。
這,這是怎麼話說的?難不成,韓俊輝不怕訊問,就怕狗?君不見小狗走了以後,韓俊輝跳下來,就連腿都軟了。姜率(A)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她哄走了小狗,還問他在幹嘛,剛好家長下了夜班回家,看到女兒站在樓門口在跟一個男生講話,就問他倆站在門口幹嘛,這才給韓俊輝解了圍。
天這麼晚了,韓俊輝為什麼會出現姜家門口?
從姜率(A)釋然的眼神來看,她已經明白韓俊輝站在她家門口是為了保護她,擔心在家長回家之前,姐妹倆在家會有危險。既不能進門,也不能離開,他就站在樓下,希望能夠幫忙。畢竟,對面樓里就住著真犯李萬浩,平時姜家還只有女眷。這次姜星遇到李萬浩,嚇到拼命逃跑,也說明母女幾人平時並無安全感。
說歸說,聽過聽,雖然在回學校的公交車上,被姜率(A)嘲弄一番,笑他怕狗,可是韓俊輝也有他的辦法,比方說,提起當年買書的事,還開玩笑稱呼姜率(A)為前輩,讓她尷尬非常。就這樣一路玩笑,才讓這二人見到了以後有可能會經常打交道的麻煩人物高英昌。雖然是頭一回見面,可是因為他對藝瑟推推搡搡,態度不好,也看得出惡意,讓韓俊輝和姜率(A)對他初面印象很糟糕。就在相遇時,姜率(A)和韓俊輝都不知道,與這個人的相遇,究竟意味著什麼。
就在姜率(A)被韓俊輝笑話是假裝法學院前輩賣書的時候,姜率(B)卻在以一己之力拼命申辯,為自己,也為父親姜柱萬教授說明情況。看她淡定的樣子,確有法律世家後人的風範,只是,理想型的標準是會遺傳的,而姜率(B)恰好遺傳母親的喜好,因為在意韓俊輝的心意過於明顯,就連室友姜率(A)都發現了,當然,也被家長耳提面命一番:
-你就為韓俊輝那小子,就要住宿舍,要到那個組里學?
不過,家長也沒啥立場嘲弄孩子。當年是誰被迫與徐秉周分手,嫁給了法律世家的後人姜柱萬,每天都在譏諷丈夫不如徐秉周?母親在意的是徐秉周,女兒鐘意的是韓俊輝。這可真是過於那啥,說一句心意始終如一,並不為過,因為韓俊輝是故人徐秉周的外甥,如果較起真來,可能還有其他情況。就為上一代的恩怨,影響到了下一代的發展。實際上,這個有可能影響到案情走向的剽竊事件就是折騰出來的。
◆ 罪與罰
在講述姜率(B)論文抄襲事件之前,有個小問題值得關注:
姜率(B)的母親為什麼帶著犯了錯的孩子去溝通,不像是道歉,而是去談判,還對徐秉周如此理直氣壯?
從當時的對話情況來看,當年確有不少不為人知的事發生。如今家長帶著孩子來理論,徐秉周也不便把話說穿,只能歎息世事無常。不過,他還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了姜率(B)一些建議,比方說,那些讓姜率(B)記到後來的話:
-坦承一切應該很難對吧,理解。(你)也許覺得坦承一切,人生就完蛋了,但不是這樣,在你選擇掩蓋事實的瞬間,地獄之門就打開了。
這話說的,情真意切,倒不像是在譴責,而是在告誡,更像是在袒露心聲。或許,這就是徐秉周他自己的心路歷程。眾所周知,徐秉周與妻子的關係不好,他平時獨自生活,只關心自己的外甥韓俊輝。偏巧對方還不樂意搭理他,在出現贈予土地相關事件之後,簡直以他為恥,就連考上第二輪司法考試的面試都不去了,這可真是讓人意外。
注意徐秉周當時的表情,看到這對母女,他的心情應該很複雜。這麼多年過去了,從前的女友,現在已為人婦為人母,帶著孩子來找他理論,還說是孩子自己寫的,從小就拿家長的法典當玩具,論文出現類似內容,就只是借鑒,又要他不要再提此事,說起自己的丈夫,卻滿是嫌惡之色,倒不像是來協商,而是來下最後通牒的,知道的是從前的戀人見面,不知道的還以為被害人來跟加害人理論。原本應該是被害人的徐秉周,此時在在這對母女面前卻更像是加害者,這到底怎麼回事?
更讓人意外的是動機,情況正如金恩淑教授所說的那樣,按理說,姜率(B)在進校之前就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取得了不少獎項,看她的簡歷,光是獎狀就有厚厚一疊。這樣表現突出的學生,需要靠抄襲論文當作自己的作品來獲得肯定嗎?相信每一個看過姜率(B)成績表和授獎記錄的人,都認為不需要,但事實如此,讓人不得不信。實情是,姜率(B)獲得獎項,並被收錄到相關作品集的論文,是來自徐秉周從前發表的英文版論文的韓語版,而且是一字不差的翻譯。
…………
這又是怎麼話說的?最不可思議的是,根據金恩淑教授的確認,她看過姜率(B)和徐秉周二人各自的論文之後,做過比較,很肯定地跟楊鐘勛提到:
-就算這孩子成績優秀,在上中學的時候自己寫的,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就沒見她補充過內容,更新案例呢?
這話提得很有道理,由不得人不信。可見,論文事件,確實跟姜率(B)的母親有關聯。至於後來的糾葛,就更有問題。姜率(B)曾經跟父親姜教授提起:
-我真希望徐秉周教授這個人消失。
這話讓家長感到了深深的絕望。是,姜柱萬教授自己也不喜歡徐秉周,這種壓迫感和怎麼也不會贏的劣等感,正如妻子與他相處時對他說過的話:
-您覺得她不正常嗎?
-您的家人都是一次通過司法考試,而您沒通過考試,這才是不正常。
为什么不正常?
请关注姜家主婦堅持要掛在客廳里的全家福照片。在相片中,家長端坐中間位置,後排是幾名身穿法袍的家庭成員,這個行列當中,唯獨沒有姜柱萬,姜柱萬以及妻子和女兒都分列在側面。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很清楚,姜氏家族就是有名望的法律家庭,家裡那麼多兄弟姐妹及家屬,都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就只有姜柱萬一人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因此他沒有資格在拍攝全家福相片時,和其他家人一樣穿戴法袍。
按照妻子的看法,姜柱萬即便是目前在大學從事教育工作,還擔任副院長,但在家里都比人矮一截。除了家庭,他就是個什麼都不是的人。是沒有錯,在妻子的心目中,姜柱萬就是個失敗者,從來都沒有贏過徐秉周。姜柱萬是她受到家長壓力,不得已選擇的人,而徐秉周才是那個遺憾到無法直視的人。更何況,徐秉周甚至還對姜柱萬說:
-我現在知道她為什麼說後悔跟你在一起了。
假設這樣的兩個人對峙,失敗者會不會想要滅了對方?
在姜率(B)看來,她的父親姜柱萬就是這樣的人。但在姜柱萬看來,女兒姜率(B)因為說過這樣的話,完全有可能是真犯。
…………
如果父女二人都有心結未除,都沒有對彼此敞開心扉,還真的很容易誤會對方。就譬如姜柱萬教授這樣可憐的家長,為了女兒,他甚至願意去承認自己並沒有犯下的罪,理由很簡單,因為楊鐘勛曾經提到過的,在現場出現的那個砂糖袋,就是他拿過來的。他也知道這是女兒姜率(B)拿走了砂糖袋,就為了打掩護。在他看來,都是家長的過錯,當然應該由家長來承擔罪責。結果,他與楊鐘勛對話的結果,卻得到了對方的建議:
-沒有任何證據和證人支持您的說法。我的指紋出現在三處,您有把握被當作真犯嗎?而且檢方希望我是犯人。
-我的意思是,您去跟警方自首,也不能讓我(被定為)無罪。
-明日開庭,請您出庭。
在楊鐘勛看來,說徐秉周死去是姜柱萬放的藥,那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兩人見面是在上課之前,如果故人在課前喝了下藥的咖啡,早就出問題了,根本不可能撐到上課間隙去休息。所以,姜柱萬教授其實是因為內疚才要去頂罪,既然如此,讓他出庭作證也是不錯的安排。所以,這就是後來姜柱萬教授出現在證人席的原因,他是因為接受建議,還是打算要當庭認罪,這才去作的證。不過,在庭上發生什麼情況,可就很難說了。畢竟,法庭辯論可是楊鐘勛的強項,除了對付徐秉周收地相關事件失利,只要是刑事案件,他就沒輸過。
正因為這樣,在庭上,法學院旁聽審判的學生們看到奇特的景象,簡直無法形容:
姜柱萬教授出庭作證,說砂糖袋是他的,跟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然後,楊鐘勛的手機響了,開的是免提,因此傳出另一個女生的聲音,聲音很耳熟,原來是姜率(B)。
原來,是楊鐘勛為勸阻姜柱萬教授,急中生智,撥通姜率(B)的電話,又打開手機免提,就為讓女兒聽到父親的聲音。在庭上打算認罪的父親,聽到女兒的聲音,動搖了,急忙趕來的女兒,又特意阻止了父親頂罪。因為,本來就不是他的罪,不應該由他承擔。
以上,就是楊鐘勛教授被提告之後,與檢方進行第一回合較量的全過程。
如果證人提供的證言前後矛盾,法庭可不予採信。不過,由於姜柱萬教授的證言中也有讓人相信的部分,因此這份證詞暫時擱置,作參考用。
這番審判已經結束了嗎?不,看起來還沒有。至少,在檢方辦案人員看來,姜柱萬教授吞吞吐吐的話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在現場勘查時,砂糖袋確實存在過,後來是有人將袋子取走,是為掩蓋什麼。究竟掩蓋什麼,後續劇情會有交待,現在需要關注的是姜家父女的情況。
經過這番糾結之後,父女二人終於看到了對彼此的關心和誠意。如果父女二人都沒有犯錯,那就沒必要爭相承擔或是掩蓋什麼,而是需要好好溝通,說出當時發生的事,也談談自己介意的人和事。這才是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最好辦法。可是,想到那位一看到孩子不受控制,就拿出藥瓶,作出仰藥自盡架勢的家長,姜柱萬和女兒姜率(B)都忍不住搖頭歎氣。按照姜柱萬在法律家庭生活多年的認知,他認為女兒姜率(B)已經不具備擔任判士(法官)的資格,於是對妻子說:
-失格!
可是妻子卻不肯承認,她認為只是女兒漫長法律生涯中的一件小事,現在剛好被害人也不在了,沒有誰能出面指證姜率(B)的剽竊問題。那就是都處理好了,沒問題了,可是按照姜柱萬的看法,卻沒那麼簡單。他認為,全家人都應該去看精神科,尤其是孩子,父母應該陪著子女一起去。
那麼,後來問題解決了沒有,姜家人去心理咨詢了嗎?
看姜教授急忙趕到,還攬住女兒肩膀進診療室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去咨詢過了,但是效果如何,可就不好說了。畢竟,醫生開導再好,也抵不過不甘心的妻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麻煩。
這是一個遺憾的故事,這是一個令人詫異的家庭,如心中有遺憾,做什麼事都不會快樂,得到什麼都不會滿足。姜率(B)及其家人的情況就是一例。
在法界,並不都是大事件,也不是每天都有大案要案需要處理,多的是瑣碎的小事,還有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亟待解決。法律工作者也和平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如果能夠理解,還能長時間包容,就有可能走進他們的世界,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又是八卦故事,又是案情分析,其中還有師生互助互糗,同學互信互愛,也有奇特的三角關係。反正,到了法學院,只要跟案件有關,就停不下來。就算學生不想看不想聽,也得拿這個作分析,即便是自己的事,都有可能會被拿來當作考試題目給眾人一起討論。譬如韓俊輝的情況,就是一例。結果是,他的案件,被負責為他辯護的同學姜率(A)深入分析,拿到了第一。如今這一回,輪到姜率(B)和她的父親姜柱萬教授來渡劫,反正A與B,不僅有對比,有競爭,也有互助,有照顧,她和她不僅是同學,是室友,也是一起成長的夥伴。
最有意思的是,姜家父女這次歷險又渡劫,靠的是楊鐘勛和他的學生們真誠建議,與誠意襄助,這才解開了誤會,暫時遠離危機,結果傳言就成了幫助姜教授擋住鏡頭的姜率(A)是他的親生女,然後姜率(A)還會在自修室打盹的時候,被同學們貼上很多便利貼:
“你不是院長的女兒嗎,幫幫我們吧。”
“看吧,不用做題了,真好。”
諸如此類的吐槽建議,這可真是太那啥了。後來,就連B都會問A:
-你為什麼要幫我解圍,啊?
對於這件事,姜率(A)自己也說不上來,她就這麼含糊其辭地對付過去了,可是很明顯地,姜率(B)這個人雖然獨斷又傲慢,但卻改變了對室友A的態度。至少,她開始願意與室友分享補藥,還對A說:
-喝吧~
看吧,宿舍氛圍還有互助小組的情況是好了很多,至少,一個都沒掉隊,還在繼續跟課程和論文作鬥爭,一天不畢業,一天不停止。而在另一面,楊鐘勛與法律世家姜氏家族的神經戰結束之後,他與檢方的較量也在繼續。陳檢背後的人仍然要楊鐘勛完蛋,非要把這件事栽他身上不可,此前設局,已經被破去若干,如今再定,估計還有更多麻煩。問題在於,陳檢背後的人似乎沒有意識到愚蠢與失敗,不想停手,甚至還想走到幕前,繼續跟法學院師生對峙。這才引出了另一處好戲:
如果拒不認罪,拒不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楊鐘勛作為曾經的檢控官,也是現職刑法學教授,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擺正此事。
畢竟這是在法界,如檢方的人有問題,無人願意輕易放過。這不僅是為解決個人恩怨,也是法律與正義的較量。就在釋懷的父女之間,就在相互詢問的師生之間,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預知下情如何,請繼續關注下篇。
对于所有把对方暴力解释作爱的女生,我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气死我了)
法律并不正义,因为法服务人,也离不开人。
值得细细品的一部剧(预定二刷~),梁教授在教学方面没得说哈哈哈哈,法庭课堂深入浅出。anyway法学生和法学者也是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不为人知”,与其说法是规则,不如说法是人性。
前阵子看预告:刑法老师🤔《大法典》🤔觉得表现异国他乡的东亚社会的法律人日常的剧,应该能跟火过一阵子的综艺相映成趣吧。
第一集,上来就模拟法庭(围观校领导和教授们那贫瘠的男女比😢扮法警妹子的鞋跟好高),杨教授课堂突袭提问(没有点名册或不看点名册),小组讨论……我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要看这个🤦🏻♂️学生性格好像都塑造得蛮有特点的,刑法教授就……劲儿劲儿的,有话不说或怼着说,苦大仇深一脸沉重,估计剧情需要。
果然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不够适合法学院么(民法金教授出场似乎刻意设置成与刑法恐怖纠问式男老师形成反差的风格,说笑话,记学生名字,迎合学生……后来手机桌面是娃的照片。嗯,想起了那句“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以及一流法学的精英教育崇尚高压么,法学院杀人案媒体上沸沸扬扬,学生在“自由平等正义”的图书馆里闷头学习……可以可以。说实话如果念书时出现拽得不要不要的刑法老师被当作嫌犯当场带走的场面……我这科会学得巨好的。大写的实践课啊。
法学院硬件真好,emmmm校友捐助,呵呵呵资本主义。师资以实务经验足的退役检察官居多?考取凭面试?这部分的背景可能得查资料了。结合我人生韩剧《秘密森林》,目前见到了四种授课方式:1模拟法庭(出精英也出戏精吧🤔认真准备的模拟法庭其实对抗性非常强),2课堂纠问式案例教学,3课堂正常讲,4旁听庭审(不过黄检那是实习期)
又看了新版预告发现唉果然法学院的剧是不可能拍成日常的,又是探案追凶了。以及无论韩语还是英文,剧名不就是法学院么,不一定就定调成“至上”了吧。反而是law school听上去戏比较多呢。
看到有剧评列举了经典的《波士顿法律》美剧作比较,那个就是Boston Legal的直译吧,看过剧的都知道要是波士顿至上法律就完全跑偏了——那剧基本上是我的律师行业劝退指南(没有说律师或剧不好的意思)。像《the practice》《silk》得意译,本剧其实不必,要是为了博眼球,考虑下叫“法学院杀人案”?(看完第二集及后面的预告,感觉主题/主线确实是“法学院杀人案”,行吧,盲猜重心会偏向“杀人案”唉)
我的第一部没看完就确定可以给五星的电视剧,因为重点根本不是剧情走向或最终结局,因为目前所呈现的一切演技,细节,剧本设定,拍摄诚意都已经是无可挑剔,能感觉到对法律系统和正义精神的真正的敬爱和对光明的热情和不会被击败消失的希望感。最大的“缺点”是对于非法律背景的人需要时不时暂停观看,是一部需要沉静下来仔细观察细节和品味的精致制作。
剧情一般,不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倒挑不出毛病来
韩剧上半年打了一个漂亮仗啊!真滴不错,金明民是男神啊,声音也太好听了。剪辑抓人,节奏剧情都很不错~不过杨教授也真的太喜欢说教了哈哈哈哈哈杨格拉底牛!全员演技在线
很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剧 说是法律版《Sky Castle》倒是差了点那种感觉 但是确实比想象中好看很多 剧情紧凑且严谨 好戏骨和熟面孔也很多 柳慧英欧尼挑电视剧剧本的眼光确实很不错
杨教授带我走吧,这年头大叔的魅力真是越老越陈香。剧情节奏演技全部在线,角色们人格魅力都很足,每个人都很立体
教授真的太帅了太帅了太A了太A了晋升我最喜欢的韩国大叔之一呜呜呜剧里有些人真的太气人了太气人了也配从事公检法相关吗???
不说别的,韩剧已经站在思考良法恶法的高度了,仅这一点就十分值得一看。———————————————————————第二话开始延展了,实际上整集都是围绕着隐藏主题“无罪推定原则”展开的,而这一原则也在其后反复被提及。
看完law school这学期刑法我绝不挂科 不吹假逼😤
近两季最佳,精致扎实紧凑,完全不需要仿天空之城款的ost(噗是sing again 30号唱的,不黑了。。)加成。保持质量、收视大发吧,2021年了顶楼狗血霸榜算什么事啊。。
太神了这部剧!主角没有金手指。他们每个人都有秘密。只是一个案件一步步查下去而已,都能让我一天追平。片尾曲we are起来的时候真的好像we all lie啊第一次听真的吓到。 看完这部不太想看模范出租车了,有类似的案件,sad,解决了但还是很难受。希望艺瑟打赢555美女姐姐加油555
第一集迅速抓住眼球,节奏很利落剪辑也凌厉,整体观感有点像美剧,金范这部里少年感很足人设也好,刘慧英这次演了个学渣但我还是总觉得她下一秒会成宝拉附体攻略全场,群像剧可以期待一下后续
我就是金明民脑残粉
精彩的阳谋。特别喜欢金教授模仿正义女神的那一幕。
近期所有剧中的王,剧情巨好,没有一点废话。全部闭环。
“作为刑法教授,从未教导过学生,法律是正义的。让法律变得正义的,是法官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和证据裁判主义所做出的公正权衡。”by.梁宗勋
“姜率A和韩俊辉同学,这周内手拉手来一趟我的办公室,特别给你们在办公室大扫除时单独搞暧昧的特权。”
一直觉得这个片子有点眼熟,终于想起来了,他的人物设置和剧情走向,很像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剧《逍遥法外》。也是律师讲师和法学院的学生,卷入一场命案。人人都有嫌疑,但是由于是学法律的,嫌疑人又非常厉害,知道利弊。1-2集洗脱嫌疑,引入新的证据,指向新的嫌疑人。感觉最后凶手应该是最不像凶手的人。
一二集节奏紧凑,如果之后能保持这个水准直接预定年度韩国法律剧神剧。另外最近韩国的电视剧都在映射素媛案,非常有胆识了。(八集更新:这部剧至今本质上还是爽剧,主角团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输过,也没有被完全压制住,所以这就是这部剧算好剧但离神剧还差一点的原因)
敢想,敢拍,敢放的韩国影视,靠着这份大胆不但佳作频出,还多次促成了现实中的变革。剧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值得每个国家的公民去思考:①、法律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②、就算法律是公正的,司法人员有私心该怎么办?③、懂法的人犯法,该如何防范?④、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有多大?剧中梁教授对姜率说,与其努力不如去质疑如何。现实也是如此,正因为受到质疑,韩国政府才在素媛案的影响下,多次进行法律修订。任何判决都不是恒定的真理。人们之所以相信司法,是因为向往公义。但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思辨意识上的产物,它同样也需要不断地被加强、修正和完善。这个过程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更多理性的发声,和长久的努力。以及不问得失只问善恶的勇气。尽管这非常非常的艰难,但只要不停下追问的脚步,就一定会有希望~
目前看非常喜欢,节奏紧凑,还没快进过。金明民出来的时候,那种压迫气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慧英姐姐本来以为演的是学霸,结果完全相反,但是人物演的很可爱讨喜。希望后面保持住,不要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