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后谈不上,空前绝对有。第一部引起全民关注的“国产电影”。“国产电影”用了着重号,这个名词另有独特的含义。字面上指的是“国人自主研发”的电影,字面以下,还有落后、愚昧、山寨等等不良意项。
幸运的是,秦俑打破了以上意项。它打着《古今大战秦俑情》的耸闻旗号登场。引起的轰动效应也配得上这个旗号,“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从一个黄泥喷溅的近景开始,镜头拉远,推出洞口。数列精骑在黄泥坡上居高临下,坡下一个巨大的黄泥坑中,成百上千的人辛苦劳作。昏黄的质感,黄沙漫天,低回配乐中时不时窜出几个灵动的音符,一下子把人拉回那个秦灭六国,遥远而又神奇的国度……
影片打头就透着一股子浓浓的黄泥味。这与老谋子的个人气质不无关系。但整体效果开风气之先,主题前卫甚至超现实。秦俑的热映催生了两大类型片的泛滥,“穿越”和“盗墓”。
穿越题材,自古有之。从东晋的《桃花源记》到唐代的《南柯太守》《樱桃青衣》(梦境穿越),到明代的《西游补》,都是穿越的滥觞。后半部分围绕始皇帝陵展开,又混入了“盗墓”元素。盗墓题材,最早有李翰祥72年的《大军阀》,原型是孙殿英盗掘东陵事件。之后才有《夺宝奇兵》、《神话》等作品。除此之外还有武侠、言情、玄幻,各种类型的混搭、乱炖,秦俑堪称始作“俑”者。
《秦俑》原著小说出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之手。巧妙借用始皇帝“长生不老药”这一设定,让男主角实现“穿越”,女主角则借用了“再世轮回”的设定。“轮回”这个主题,是相对于西方的东方,或者说佛教特有的世界观。现代小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始于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但对《秦俑》影响最直接的,要属钟玲原著、胡金铨等拍摄于83年的《大轮回》。主核是男女相恋不得,穿越两世最终结为夫妻,冥冥之中似有天定。整体架构类似,情景同样分为古世、近世、现世。
李碧华作为90年代声名鼎沸的小说家、编剧,笔下多惊世骇俗的恋情,神出鬼没的脑洞。九十年代大卖的大片霸王别姬、胭脂扣、诱僧都出自她的笔下。文笔简练、苍白,像一张的仙气飘飘的纸……
小时候看个乐呵。从古墓回来,去医院就医一场戏。蒙大将军用手指戳玻璃,把针筒当“暗器”,努嘴吹着灯罩包裹下的灯泡,把文明医院唤作“黑店”等等,各种谐趣鬼马。而在肿瘤内幕被大量爆光的当下,“黑店”仿佛成了一个预言……
之后半道爆胎,蒙天放窜出汽车,一个古装武士在街上追逐摩托车,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唐吉诃德;隔着收音机里,要与“五毒神君”决一死战等,充满对武侠桥段的调侃与反讽。令人笑破肚皮。
比及年长,再去看,又有了不同的感受。看似一个荒诞不经的穿越故事,实际却包裹了一个深刻、复杂的内核,一个古今理念价值冲突的内核,新旧或者东西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
最经典的一场戏,莉莉(二世冬儿)奉命要取蒙天放的几根头发,作为碳检测之用。一边莉莉帮天放梳头,一边穿插前世燕好后的梳头戏,叙事与写情水乳交融。作为现代文明人的莉莉,梳头只是掩饰盗发的一种手段。而蒙天放却蒙在鼓里,一味惦念着旧情。文明的进步,换来的却是人心叵测。天放不甘心莉莉的寡情,又拿出绣花鞋,期望能唤回“冬儿”的记忆,“冬儿”临走时将鞋往门口一扔,骂了句:
“神经病!”
蒙天放望着鞋,画面闪回当年水边赠鞋一幕。在痛苦失落之余,他无奈地把一切归结于“她全忘了”。潜台词在说,古代提倡的那些“忠诚、坚贞”,放在现代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蒙天放与莉莉的格格不入,反映的是传统与现代两种爱情观、价值观的冲突。蒙天放是华夏古老文明的一个符号,“他”穿着一身铠甲,在当代跌跌撞撞四处碰壁。他身上的武器越沉重,负担也越重,越来越转身不便。蒙天放的困境,正是古老、陈旧的价值观在日益先进的现代文明面前的困境,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当复活的军团冲出陵墓,在手枪、火炮之下纷纷倒下时,当蒙天放在古今两派大火并中首鼠两端,看着两败俱伤一片狼籍时,观众的心绪也是复杂难以言宣的。影片精确地传达了现代人在复古还是革新之间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
得知被莉莉出卖后,蒙天放说:“我要回到皇陵去,那里才是我的天下。”一个人在残破不堪的城墙上踽踽独行,回首处,佳人已逝,一个恰到好处的空镜头。掏出绣花鞋,远远地掷了出去,全片笼罩在一片茫然、低回的慨叹之中……
影片完美地复刻了原著小说的场景、整体气息。唯一一处改动较大,原著设定始皇帝也服下了不老药,在帝陵大战后突然现身,对“现世”失望,吐槽一翻后隐遁。这一段内容大有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怨怼之风,而且与主核关系不大,所以删减了。
影片中的始皇帝由陆树铭扮演。个人感觉,这一版是大荧幕上塑造最成功的始皇帝。他高高在上、威仪天下,他也暴政、生杀予夺,他也崇尚英雄,偶尔流露出对苍生的一丁点儿“怜悯”。但这些都掩饰不了他对“长生不老”的迷信与幼稚可笑。在时间面前,再伟大的人物也只是匆匆过客。老谋子后来又导过一版陈道明版始皇帝。典型的“剧本杀”角色。前一版遥远但却真实,后一版清晰但却虚假。
各大导演都塑造过秦始皇。陈凯歌版的颠狂、歇斯底里让人拍案叫绝,稍有门缝窥人的嫌疑。周晓文版纯是跑错了片场。最喜欢的还是陆树铭版。
必须要提一笔的还有配乐,古典韵味十足,无论是鬼气森森还是俏皮恢谐,都表现到位。而黄霑与顾嘉辉合作的一曲“焚心以火”,凄恻迷离,更是将男女主角殉情的悲壮点染烘托到极致。
当然男女主角的“本色”出演也使影片情采自然。老谋子来演男主角,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
最短也是最后一幕“现世”中,当老谋子摘下眼镜,怔怔地看着日本女郎,似曾相识,恍如隔世,欲说还休。当他的脸与兵马俑头像并列在一起时,血缘相通、基因相同,十分类似却又累世进化的不同。疑真疑幻的强烈对比,引发观众无尽的怅惘与浩叹。
即便是严肃文学都难以表达的意境,在这部娱乐片身上却表达得淋漓尽致。
你俩想谈恋爱也用不着拍个烂片让大家一起看吧?
张艺谋演兵马俑太像了!
看了《十三邀》对张艺谋的采访,二刷该片。还记得小时候看,被震到,觉得电影神奇又牛叉,到现在都还记得巩俐那身红衣,还有那曲【焚心似火 - 叶倩文】至今还记得旋律和歌词,到底是为什么能这样。
有点前卫,有点华丽,有点夸张,有点二逼,还有点CULT。故事李碧华风格明显。一些场面还是很经典的。反派就很俗套了。巩俐演得不错,能把清纯动人的冬儿和媚俗做作的莉莉这两种反差极大的形象都演得活灵活现。张国师年轻时怎么跟现在一个样儿…一点儿都没变…我是说他现在长得年轻呢还是……==
这是小时候在干休所礼堂看的,周围的爷爷奶奶们一直在小声低估同一句话:这丑了吧唧的男的怎么还不死啊。
秒杀一切《英雄》《十面埋伏》《菊花台》《三枪》
第一次看时没想到内地能拍出这么现代的片子,后来了解到影片的编剧,导演,配乐都是香港人时,就更吃惊于在当时一部纯粹的香港片能找张艺谋和巩俐来主演~~
这么好看的片子居然分数这么低
这样的电影只属于那个特定年月,充满暖昧不清的时光余味,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会有了,巩俐与张艺谋程小东,香江与大陆,黄沾与叶倩文,一曲《焚身以火》……
冬儿奔向火场的那一幕拍得真美,人生一场真心爱过就不枉此生,冬儿将爱的寄托传递给了蒙将军,活下来的才是最苦的,离开的反而解脱了。
盗墓穿越题材,先锋的很。制作精良,看样子是投了不少钱。老谋子真是长了一张兵马俑的脸,难怪找他来演,还有和巩俐当年的那些事也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另外,李碧华的套路感很强,颇有层叠推进回旋之感。这么一部挑不出大毛病的商业片,在豆瓣只有6.6分,啧啧~
又名: 秦俑 / Qin yong导演: 程小东 (Siu-Tung Ching)主演: 张艺谋 / 巩俐上映年度: 1989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imdb链接: tt0098147
轮回与转世,一次又一次。
这两人当年要不分手,中国电影史会改写吧
英雄是不是就是这个套路走的?
还是不太大的时候跟我妈妈在电影院看的呢,就是觉得巩俐的古装很漂亮,不过张艺谋怎么看怎么觉得老。现在再看,还是觉得张艺谋厉害,虽然从来都没年轻过,但是二十几年来也没觉得怎么老,呵呵。
这片儿在我的童年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误解 幼儿时期的我一直坚持认为兵马俑是活人敷上一层厚厚的泥浆做成的 残忍至极每次想到都浑身发冷 一次次锤打碰撞着我幼小脆弱的心灵……
有点囧,有点傻,很纯情,完全怀疑是程小东拿了钱,给热恋中的张艺谋、巩俐拍的MV。
二十年前,穿越鼻祖;二十年后,穿越成风。
完全有理由怀疑张艺谋为了和巩俐拍亲热戏才亲自上阵的,不然以他那张老树枯皮的脸和小鸡仔身板怎么会想到来演个威武伟健的秦朝大将,我多年前看小说时可从没代入过这种形象。古不错,今就算了,巩俐只要不演农村妇女多半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