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王》有着很多让我看的噱头,比如金狮奖获奖影片,但是让本片先让我一震的倒是它的一张海报。海报上,长发的摔跤手垂头扶在摔跤台的围栏上,像是要挣扎着站起,显的有些无力,显的有些悲壮。片中的兰迪就是这样,在摔跤台上拼搏,在生活中挣扎,又频频倒下,最后还是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充满真实感的励志和感慨。
开场的片头以欢呼声和剪报表现着兰迪曾经的辉煌,这两、三分钟足以勾勒出一个曾经在摔跤场上不可一世的王者形象。但是片头结束,影片正式开始的时候,就打出字幕“二十年后......”,不留太多铺垫,开始的这几个字幕已经透出沧桑,接着是兰迪沧桑的面孔,沧桑的背影,沧桑的嗓音,一个已经付不起房租的摔跤手,一个平时要打短工的谋生的摔跤手的生活,透出岁月的磨砺。片中有个细节,当他辉煌不再时,当人们称呼他的姓氏时,他总会强调“叫我兰迪”,“兰迪”二字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他的名,那是象征的是一个绰号“大锤”的摔跤手的光荣岁月,当他变的苍老,当他因为心脏病眼看着要告别世上唯一能给他荣光的职业,他只能靠坚持这个称谓来保持他的尊严。
当人失意时,总会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本片的两条兰迪的情感路线以励志片常见的模式展开。一是爱情,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身边美女如云,兰迪一定是纵情声色犬马,但是也有他心中的佳人,一个脱衣舞女卡希蒂。而如今光荣不再,孤独的兰迪更是将她视为倾诉的对象,而红颜知己却与他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也是辉煌不再。脱衣舞和摔跤,显然都是带些吃青春饭色彩的职业,从兰迪对卡希蒂的依恋也可以相见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该是何等风光。看似强悍的兰迪,在生命中灰暗的日子里面,其实感到孤独和无助,他需要有个人倾诉,他与卡希蒂在车上聊天,一起去给女儿买衣服的片断是片中颇为温情的时刻,男人间往往不会如女人一样在困境时互诉衷肠,抱头痛哭,所以,每个男人都需要一个他的知心女人,在他脆弱的时候,这常常是他情感的依靠。另一条感情线是兰迪和女儿的亲情,事业风发时不顾家庭的故事已经太多,兰迪与女儿的关系从极其紧张到开始有了缓和,这短暂的日子,也是兰迪在心脏病发作后最开心的日子,忙忙碌碌于功名后,终于感到与女儿平静散步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这个粗线条的汗子,在那一刻的细腻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本片最让我感到出色的还是它在进入些看似俗套的剧情时,却不流于俗套。当兰迪认为自己可以享受平淡生活时,他的情感依赖都产生的动摇,一种有些残酷,但是让人感到真实的动摇。励志片很多故事都是虚幻的,并不是脆弱的男人都惹人怜爱,让女人一下子想与你共度一生,兰迪有他的尊严,卡希蒂也有她的原则,所以,兰迪的情感试探造成了他们关系的僵硬。而恶劣的父女关系不是靠几次碰面,几次情感的冲击就能完全改善,兰迪和女儿的过去,在片中没有详述,但是女儿一句“我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在哪里!”已经说明一切,开始缓和的亲情竟然那么脆弱,一次失约就能将之摧毁。所以,兰迪再次陷入生活的低估,这是二次失意,却也是他抗争的开始,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归宿,他是兰迪,那个在摔跤台上可以摧毁一切的大锤,商场柜台不是他的舞台,摔跤台才是他梦想的载体,所以,带着脆弱的心脏,他回到了摔跤场,在后台,虽然面对着赶来劝止的卡希蒂,但身后那山呼海啸的呼喊才是最大的感召,正如他回到台上对观众所说,“我要告诉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大家!”,片子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解决,兰迪从高处以他的绝技跃下,他是生是死?他是否与卡希蒂能重归于好?他与女儿能否达成谅解?这一切留待观众自己去遐想。我喜欢本片兰迪最后的决然,他回到台上,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他要有始有终,平庸窝囊的生活只能加速他的死亡,所以,抛去那些励志片常见的事业失意后情感上的温情虚幻,他从倒下的地方重新挣扎着站起,这让人感到心痛,让人有些沮丧,但是这才是感人的真实的力量,兰迪在摔跤台围栏上高高站起,他已经高于生活的艰辛,之后的一跃是多么振奋人心!
对我来说,《摔跤王》是一部充满感染力的电影,兰迪的艰辛和挣扎,都显的那么真实。而主演米基洛克的表演确实很自然,毕竟之前他也是个进入低谷期的演员,而这个跟他颇为契合角色完成了他的再次辉煌,在我看这部电影两天后,他摘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虽然另一位提名的西恩潘同样出色,但是两人谁获奖我都可以接受。更何况,正值经济危机的恐慌弥漫的今天,这样一个失意中奋起一击的充满真实感的角色确实充满了感召力,毕竟,比起兰迪,至少大多数人还有颗健康的心脏,面对生活暂时的困难,也如兰迪一般吧,挣扎着站在高处,纵身一跃,将它压个粉碎。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1f5fe050a953595b1138c23d.html当有一天你终于发现自己老了,再也垮无可垮彻底的磕不动了,那时候感受最强烈的一定最先是孤独。你发现自己也开始抱怨了,抱怨现在的时代稀烂,如今的歌手都是娘娘腔,现在的运动员根本不能跟你年轻那会的相提并论,甚至连酒都变得难喝了。要是运气还好,你还会有一个自己的爱好,甭管吃喝嫖赌抽,这会儿没人再能轻易说服你,老子就好这口了,死了算球。
看过WWE的都知道那玩意有多假,但我有时候也奇怪,就算再假物理规律是无法躲避的,像那种站在柱子上纵身跳下砸在对手身上的动作,掌握不好就不可避免骨折的惨剧。看过这片子之后我才知道这些人是一帮高超的演员,他们强壮厚实的肌肉只是为了好看和减轻伤害,他们熟悉各种药品和创伤处理,可以迅速完成一般的外伤治疗,在场上也是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剧本进行表演,私下里他们彼此亲切而礼貌。然而微薄的收入和不断的运动伤害还是不断侵蚀着这些人的生命,当男主角怀着一颗近乎破碎的心脏坐在比赛的签售现场做宣传时,他放眼看过去一帮老友几乎都是残缺不齐的身体和苍老的神态。那一刻是如此苍凉,英雄迟暮的感觉已经够悲情了,而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强撑,让人倍感唏嘘。
当男主角开始明白自己老了,他被一种无法逃避的孤独包围。就像电影《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要表达的,我们共同拥有的过去的时代才是温暖美好的。他喋喋不休的回忆80年代有多么好,80年代有那么多好的乐队和音乐,那也是他的最辉煌的时代,他拿到了几乎所有的荣誉,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演过自己的经典比赛。他想转型成一个甘于平淡的老男人,干着一份超市里卖熟食的工作,有个亲爱的女儿和一个聊得来的女人,过上退休的生活。然而努力失败,他煞费苦心挽回的父女情瞬间崩塌,自己一直喜欢的靠跳脱衣舞养活儿子的女人也不接受他的感情,他默默回到熟食柜前干着枯燥琐碎的工作,终于不可遏制的爆发了。对此时他来说,摔跤不再是谋生的手段,那是生命中唯一还有光芒的东西。
这不是一部类型片,虽然直到影片差不多结束前我都这么认为。男主角不是《阿郎的故事》里的周润发,不是《阿虎》里的刘德华,更不是《洛奇》里的史泰龙,他不是为了爱情金钱荣誉子女监护权或者其他,他的世界已经只剩下这最后一场比赛。赛前他安抚心脏祈求上帝保佑,在我看来是祈求能够让他完成这最后的演出。进场时背景音乐响起了枪花乐队的《Sweet child o' mine》,观众起立鼓掌欢呼,台上站着他20年前的对手,这才是他的时代。他将对手击倒在地,拒绝了裁判和老友的劝阻,蹒跚着爬上台柱,在台下观众的欢呼中摆出经典的“大锤粉碎压”的pose,面带微笑坠下台去。
这部电影也几乎是男主角米基·洛克本人的写照。他也曾经风光得意,帅得一塌糊涂。然后几经辗转影坛和拳坛,再回来时已经是破碎的面孔和苍老的身体。他本人的故事或许比这个剧本更跌宕,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维姆·文德斯说:“这部电影里有着真真切切令人心碎的演出,而我说心碎的时候,你知道我在说米基·洛克。”
昨晚和哥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说实在的,假如不是哥力荐的话,我是不可能去看这部名为摔跤王的电影的,男人间的那种打斗热血的片子我是不太喜欢的……
不过看完之后觉得心情难以平复,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无奈?悲伤?各种感觉都有吧……
然后今天上豆瓣看到了徐记大白兔的那片影评《坏小子们老去》,很有感触~
影评链接:
http://www.douban.com/review/1774930/ 看这篇影评前我是给四星的,但看完这篇影评之后我真的有冲动去补上那颗星。
当我知道其实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想再去仔细回味一下这部电影。
昨晚看的时候觉得很多场面太血腥了,很多地方让人无奈让人悲伤,那时我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觉得很难受,但是我哥逼着我不能移开目光,只能看下去,我只能在心里说,这一切都是演戏,所以没关系,他一切都好……
但现在我知道了,大锤的故事,其实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戏里的他的感情如此真实。导演是多么的残酷啊,不知道他是用什么心情演绎这个与他那么相似的角色呢?从最高点跌落后的人生是无奈的,更是惨痛的,看着兰迪迈入熟食部准备揭开帘子,背景响起了拳击场的欢呼声,只是,当他揭开帘子走进去时,一切戛然而止,他失去了他最爱的舞台,因为他那颗为这个舞台狂跳着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
或许他应该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死去,这样的话,他就能永远停留在他最美的那一刻,只是,现实始终是现实,英雄总有迟暮的那一刻,松弛的肌肉,颓败的容颜,衰颓的现实,当看到他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当看到他只能和小孩子打那80年代的红白机游戏作为娱乐而且无法理解现在的小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时,当看到他只能在脱衣舞娘身上寄托自己的感情时,我深刻地明白到了,时间是最残忍的……
但我庆幸着,至少,他最后还是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个他最爱的舞台上,有尊严地死去,看到他最后在舞台上说的那些话,看到他再次站到摔跤绳上,看到他悲伤地看着那个已经没有了她的身影的幕布后淡然地一笑然后纵身一跃,把他的生命定格在那里……
这个舞台的确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了……
对于米基•洛克,我无法知道年轻的他是多么地英俊多么地桀骜不驯,但现在,55岁的他用自己真实的经历演绎了一个摔跤王的一生,以至于我觉得似乎分不清什么时候他在讲自己的故事,什么时候他演绎着这个角色,或许,他们一直在一起吧……
最后,哥,谢谢你,让我看了这部电影。。。
最后,我补上了那颗星……
我真是不喜欢手提摄像机,所谓的“真实感”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种噱头——就算人物在环境中快速奔跑甚至上下翻飞,他自己也不一定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吧。作为观众的我既然不能跟他同样运动,那么画面该传达的便只有惊悚的环境与紧张的心绪,但这种心绪并不非得用晃动的镜头和迷离的虚影来表述啊,人物还没眩晕呢,观众先被晃吐了,这是什么超前的“真实感”!
《摔角王》一开始,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摔角选手“大锤”兰迪刚打完一场表演赛,衣衫褴褛开着破车回到他那跟天气同样凛冽的破烂汽车房,黑暗中摸摸索索发现因为迟交房租,房门又被管理员锁了。手提摄像机镜头跟着主演米基•洛克的后背在昏暗的灯光里晃,画面质感糙得要命,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拍出《梦之安魂曲》的阿罗诺夫斯基的作品,一时间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但越往后看,我越觉得这“惨不忍睹”的画面正好搭配了兰迪的落魄,全片从头到尾的褪色灰白郁闷压抑,都是为了结尾那一个闪光灯星般跳跃的辉煌瞬间,而我早就把对手提摄像机不满的事儿忘了,当Bruce Springsteen粗糙的声音向砂砾一样蚀透我的耳膜“你可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想要自由起舞?如果你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你就见过我”时,我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哭了……
我对摔角运动并不熟悉,不能从电影是否真实的反应了摔角职业的残酷来看这部影片。我感兴趣的,是主人公兰迪本身。
这个落魄的昔日英雄与往常的英雄类电影主角们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时代车轮碾轧二十年后的他,是从头输到尾的,家人离析,爱情无望,身心崩溃;而他全心热爱的摔角职业,其实也充满争议——输赢提前设计,过程哗众取宠,肌肉离不开激素,年轻的辉煌只换来垂老的残破,这是多么冷酷的生活真相!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输家,衰人,而且并怨不得别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咎由自取!
但是,你能不同情他吗?
他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父亲。女儿十几岁了,他不知道她生日哪天,不知道她听什么音乐,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爱好,唯一一张女儿的照片还是十年前的泛黄旧照。他爱女儿,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完全不能领会为人父意味着什么样的责任,他带给女儿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他是一个不够执着的情人。脱衣舞娘卡西迪终于冲破一切实际考量开车追逐兰迪要与他彼此厮守的时候,他却眼睁睁看着爱情溜走,自己义无反顾的走向毁灭。
他是个不能正确自视的男人。二十年的摔角生涯,聚光灯换来一身伤痛,时代飞速前进,可他原地不动。一份平凡踏实的工作他接受不了,他受不了被人认出来自己风光不再,潦倒落魄,于是任性的大吵大闹,仿佛倒是这世界亏欠了他。
他是一个输家,一个衰人,一个咎由自取彻头彻尾的真loser!
可我却不得不同情他。我同情他在呼啸的海风里流下悔恨的泪,我同情他面对女儿绝望的眼睛表情里不可遏制的痛,我同情他遍体伤痕茕茕一身,我同情他孤注一掷拿性命作最后一搏,我甚至同情他不负责任的在超市里吓唬顾客大发脾气。因为兰迪就是放大了的人生失败,是集中化了的悲惨遭遇,是挫折的剪影,是悔恨的具象。
伯兰特•罗素在自传前言《我为何而生》中总结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单纯而强烈感情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的,悲天悯人从来都不为了值得,很多时候其实往往并不值得;但我们依然同情,依然体会,依然流着许许多多并无必要的眼泪,因为上天明鉴,这点脆弱甚至也许廉价的同情啊,是将每个生命连接起来的纽带,是这世上超越一切不可调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矛盾、让我们在剑拔弩张之后依然能共存的中间地带。没有怜悯,就没有理解的冲动,对话的努力;没有同情,就没有尊重的起点,没有改变的可能。
所以我流着泪,跟着Bruce Springsteen一遍又一遍的哼这首《摔角王》,你可以笑话我,但眼泪不丢人,不丢人。
“你可曾见过一匹笨马在田野里快乐飞奔?
如果你曾见过一匹笨马,你就见过我
你可曾见过一条腿的鸽子在街道徘徊
如果你曾见过一条腿的鸽子,你就见过我
你见过我,我站到每扇门口
你见过我,我失去的总是越来越多
你见过我,当血溅上地板,我打赌总能让你笑
告诉我,朋友,你还有何所求?
告诉我,你还有何求?
你可曾见过一具尘埃浸透的空心稻草人?
如果你曾见过那稻草人,你就见过我
你可曾见过一位独臂男人在风中挥舞空拳?
如果你曾见过一位独臂男人,你就见过我
你见过我,我站到每扇门口
你见过我,我失去的总是越来越多
你见过我,当血溅上地板,我打赌总能让你笑
告诉我,朋友,你还有何所求?
告诉我,你还有何求?
这世上的温暖,我总弄得分崩离析
这是我家可我却不能留下
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展示我破碎的骨头与遍体瘀青
你可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想要自由起舞?
如果你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你就见过我”
片终,Mickey Rourke从摔角台一角奋力跃下,Bruce Springsteen的歌声响起,一个男人重生了。所有同样怀揣着对昔日的幻想、对今日的愤懑、对未来的憧憬的男人都重生了。
Sweet Child O Mine那段太催泪了我靠
圆熟、伟大、完美的通俗剧……年度NO.1!
当情人与自己划清界限,当女儿与自己彻底决裂,当工作与自己磕磕绊绊,一个中年男人也许就势必会走向自我毁灭,而为了最后的体面,就会选择那个曾经辉煌过的舞台。米吉洛克表面上再饰演一个摔角手,其实就是在还原那个曾经无比光鲜之后又无比落魄的自己,这才是本片最令人唏嘘不已的。当你看了片中这些为了人类这种原始欲望而进行这种类似自残的摔角运动,你甚至会觉得有些不人道。像《百万美元宝贝》《激战》《百元之恋》一样,所谓的英雄,所谓的战斗,所谓的胜利,所谓的精彩,其实更多的是伤痛、遗憾、无奈与麻痹。最近张伟丽在UFC卫冕成功,而9年前她只不过是一个保安而已,她的故事也非常适合搬上大银幕...
对于一个摔跤手而言,在台下做失败的父亲和求爱不成的男人才是受伤,在台上流血甚至战死沙场都不算什么。米基.洛克完美的本色演出,影片的结局让我印象深刻!
就冲那个由工作间一路走下来到熟食摊将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长镜头,这片子就值五星!摔跤台上的真实与血腥,摔跤台下的隐忍与压抑,这两者杂糅在一起,温情与残忍交替不停地在蹂躏观者的心;平实的达伦依旧令人震撼同时更令人动容,米基·洛克最伟大的演出没有之一。
和《愤怒的公牛》共享着一部分灵魂,关于被虚假扣留的真实,关于爱在人生里无法取代的部分。真正的悲剧性不在于荣光远去,而是挽留荣光的时候,神坛印象与孱弱面目之间的巨大错位。呼声再高,演讲再真挚,最终也要独自被这份错位吞噬。所有活在聚光灯下的傻逼,只要不死于巅峰,无人逃此一劫。敬虚荣。
我老爸最喜欢看的美式摔角,我一直认为摔角都是一种表演而已,不以为意,看了这个有让我震撼和感动到,米基·洛克把梦想与现实,台上的血腥与真实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真是揭露了摔角业内的不少内幕,剧情、套招、刀片、类固醇,在因药物问题接连死掉几个名气颇高的选手的情况下,难怪WWE扛把子Vince不喜欢这片儿,当然并不妨碍Mickey出现在摔角名人堂和Wrestlemania XXV上,令双方共赢一把。话说Mickey拨头发的动作也太过妩媚,至少现役的长发选手没人会这么拨的。独立联盟出现了不少,ROH、CZW,后者可是继ECW之后卖弄暴力和血腥的翘楚啊!
竟然是《爱你九周半》里的他,难以置信。岁月怎么能如此残酷,把人声声催老,无法回头。
心酸不已,不仅是因为剧情,还因为米基洛克。你知道什么叫沧海桑田么,你懂得岁月人事的凄楚么?
五星是给米基·洛克的
“这个世界根本不管我的死活,只有摔跤台才是我的舞台”。才知道了WWE拳手生存如此之不易。被默认的底层工作者,包括那些脱衣舞女和性工作者,无非也是为了生存。8.3
镜头对着脱衣舞娘衰老的面容,她在自己的舞台上马上明白了同样衰老的摔跤手要去做什么,这儿和结尾是全片最打动我的地方,通过这部片,阿罗也使自己的风格更多样了,这部是手提摄影的写实风,在他是第一次
你忍受着那么多的不如意最后还是死在这里了Have you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rying to dance his way free,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
看完本片,《叶问》所展示的雄性美就像幼稚园一样可笑
封刀归隐天不甘,醉卧沙场尽笑谈。选上米奇去演Randy,可能因为他也曾放弃过演艺事业去打拳击(之前他的酗酒滥药伤人案实在太多),而可找到Bruce Springsteen为这电影谱出同名片尾曲就更加催泪了。米基与兰迪共同的边缘身份和从光辉到低迷的境遇赋予了影片一种无以伦比的迷人气质-并不是对孤独的反抗而是绷着一股劲沉溺于孤独中,灰暗和沉默退去后,尊严和荣誉浮上水面。这是一部成熟自然的电影,让你看到一颗敏感而饱经磨砺的心是怎样捍卫自己的尊严的。
第五个星给Bruce Springsteen的片尾曲。
1.角斗台是他的家,观众是他的家人,观众的呐喊是他的血液,“大锤粉碎压”是他的灵魂,“大锤”是他的称号也是他的生命,而这一切到最后都是被逼的。2.老壮男的苦逼与烦恼。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悲情摔跤手,状态不佳,很难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