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及格。
给四星是因为和前几年的那些大制作和近几年乱七八糟的流量电影来比,应该给个鼓励!一直看好谢苗,期待他的后续发力😜
字数不够据说发布不了……
瑕疵还是有不少,比如刚开始那一段被刺穿肩膀,之后立马就又好了…中间很多桥接都是一笔带过一个镜头飘过(当然剧情还算连贯,也算消除尿点——但是又不上映也无所谓尿点😂)
金戈铁马的英雄词人—— 谈谈电影《辛弃疾1162》
作者:杜崇斌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难得的表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大词人)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太难得了,无论如何,都得好好欣赏一下。在时下,历史题材电影中,帝王将相很多,皇帝后妃很多,甚至宫斗题材很多,但是表现文学家的电影太少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文学家,中国古代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人物,他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抗金的义军,和金兵进行过浴血战斗,后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有过记述,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等等
这部影片截取了英雄词人最为英雄的一年多的时光,作为表现的内容。虽然影片是倒叙手法,采用老年辛弃疾的回忆来结构整部影片,但是,影片其实重点是讲述从1161年到1162年青年辛弃疾的抗金故事,那正是英雄词人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
1161年,辛弃疾22岁(古人用虚岁),这一年正是他参加耿京起义军,与金军浴血奋战的那一年。史书有所记载的是辛弃疾在这一年带领自己的义军兄弟,投靠了山东泰安的起义军耿大帅(耿京),在多次战役中,有勇有谋,取得了多次胜利,
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影片场面壮阔、苍凉,较好地还原了南宋和金朝对峙时期的历史,很有历史沧桑感。特别是一些战争场面,颇有辛弃疾词中所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因此,很有吸引力。
影片刚一开始,就是一场血战,辛弃疾带领义军队伍伏击金军将领库尔巴,四凤闸之战,致使金军二千多人全军覆没,后来辛弃疾带领自己手下获胜的义军投靠耿大帅,但是耿京的军师贾瑞给他出了难题,让他以八百人战胜一支金军的五千人运粮队伍并截粮,如果成功,才能容许其进城。后来,辛弃疾只要了五百人就成功全歼金军运粮部队,并截获全部粮草。
然后影片又表现了辛弃疾用计谋连克三城的英勇和智慧,后来得到耿大帅的赏识,任义军的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义军内部高层的机密谋划等事务。
辛弃疾虽然投靠了耿京义军,但是他和耿京的眼光理想有很大差异。辛弃疾深谋远虑,有远大眼光和政治理想,他组织义军抗金的最终目的是收复大宋朝的失地和光复中原,不像耿京这样的草莽英雄,只知道喝酒吃肉,小胜即安,也不是取得些许胜利就得意满足的人。根据当时的形势,他认为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于是,他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这正是大英雄辛弃疾的远大政治理想。后来,1162年,宋高宗赵构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接见了辛弃疾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
这时候,又有两件大事,表现了大英雄的勇武豪迈和大义凛然,一是义端和尚的卧底诈降,一是义军将领张安国的叛变。在这两件事中,辛弃疾一是以铁血英勇杀死诈降的义端和尚,并将计就计诱敌深入,大获全胜;二是辛弃疾组织“敢死队”,只带领很少的人马闯入敌营,杀出一条血路,将叛将张安国生擒回来,用来祭奠耿大帅英灵。
这部影片中辛弃疾、耿京、贾瑞、张安国等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霜花、榔头、义端和尚等等都是虚构人物。历史题材中的合理虚构,引入和虚构这些小人物,正是为了突出兄弟情义、爱情和家国情怀等等,比如影片虚构了榔头这个勇武的义军兄弟,他敢作敢为,敢说敢骂,虽然有粗俗的草莽英雄的一面,但他勇敢、豪放、舍生忘死,与辛弃疾是生死兄弟的莫逆之交。辛弃疾的恋人女英雄霜花,有女英雄的铁血坚硬的一面,也有女性的柔情似水……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非常具有感染力。
当然,作为一部表现大文学家题材的影片,影片在很多地方用辛弃疾的词作烘托和渲染气氛和意境,“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主题和升华意境的效果。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青年时金戈铁马的铁血人生,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和演绎。影片厚重苍凉,色彩凝重,画面构图别具匠心,一次次的战场对决撼人心魄……
最后简单交代一下,《辛弃疾1162》是由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络电影,由张哲执导,谢苗、南笙、张皓森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2日在爱奇艺上线后,多次获奖。2020年9月27日,该片导演张哲凭借《辛弃疾1162》,获得第四届网影盛典年度网络电影·最佳导演奖;2020年11月13日,在第二届中国网络电影周评选中,导演张哲凭借此片,荣获年度影响力导演奖。
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2:10作于碧云天书斋
——————————————————————
【作者简介】杜崇斌: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今日刚刚看过,仅从个人角度评价一二。
总体来说,还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如果从电影艺术角度评价,目测分数不会超过4分(10分制),但对于喜欢那段历史、喜欢那些诗词的个人来说,绝对值到8分左右。
2017年,有幸拜谒济南大明湖稼轩祠,游人聊聊,几可罗雀。不禁慨叹,世人但知大明湖,不晓稼轩祠;但知夏雨荷,不明铁公堂。是想如今影视如此发达,稼轩先生如此传奇的前半生,竟然鲜有影视问津。想来未必是影人不削,多半为政治正确尔。未曾想,2020年初,得此新片,聊以自慰,权祭先生之灵,再塑国人风骨。
对于电影不想多说,基本上描述了稼轩先生青年时期的一段“传奇”故事。基本尊重了史实,在某些地方增加了部分虚构人物,但不损害整体结构。其中,耿京、义端、贾瑞、张安国等人都是比较尊重历史描述的。此外,电影对服饰道具方面也是花了一些心思,虽然算不上“考据派”,也看得出颇有心思。
比方说,电影中虚构的人物“榔头”,多数时候使用锤、斧一类的钝器兵刃。这一点除了塑造人物的需要以外,也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色。自五代十国以来,重甲兵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金军精锐“铁浮屠”就是其中极致化的代表。重甲对于刀剑等刃器有着很好的防御作用,但对于钝器的防御就较差了。钝器在这段时间比例大增,只不过钝器对使用者不是很友好,要求使用者在力量和技巧方面有较高的修为。
再比方说,最后一段俘获张安国桥段,张安国一直手持金军授予的印绶。在打斗中,印绶跌落,展现出较为完整的印绶、印匣制式。恰恰是金元时期的典型印绶样式。这一时期的印绶较汉唐时期更大,较明清时期略小。中低级印绶多以铜铸,部分配以印匣。此类印绶多有出土文物可以参考,也可见剧组是花了心思的。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居中虚构人物完颜速拔,身边时常有一只“海东青”陪伴。这一点是对女真人贵族性格比较符合史实的一种个性化塑造方式,只不过大众未必买账而已。再次感谢导演没有用根据视觉冲击力的金雕代替海东青。理论上来说,海东青多数为动物分类学上参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阿穆尔隼,电影中的“海东青”更像是参与我国西北地区的阿尔泰隼,不过这种小细节,也不必苛求了。真让导演搞一只阿穆尔隼也是强人所难。
书归正传。
历史在很多时候总是比影视更加传奇,稼轩先生的青年时期就是这样的。导演很讨巧地选择了这一段故事来讲述故事,可以说是颇费心思了。不太了解历史的人,觉得先生一介书生,武功了得,不太靠谱。不过历史上的稼轩先生却恰恰如此,20出头兴起义军,单骑追杀义端、万军之中生擒张安国,转载千里归宋庭,都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情。至于先生晚年的寂寥,影片头尾也略有交代,大抵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
在故事层面,导演只要做到综述史实,也就足够精彩了。略加入一些虚构的人物和事件,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故事性,倒也无可厚非。其中需要说明的其中的女性人物霜花的塑造,可为褒贬不一。这个事情,个人从两个角度来看:
其一,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这就是一部“男人戏”。女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登场频率素来与男性是不成正比的,以至于寥寥几位历史女强人,屡屡被翻着花样搬上银幕。全部都是男性角色,对导演、对制片方、对投资方,甚至对观众都是一种挑战。故事片毕竟不是纪录片,还是需要考虑一点市场和大众口味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加入一个女性人物也可以理解;
其二,霜花虽然为虚构人物,但这个女性角色的加入并未对稼轩先生的人物塑造造成过多的负面影响。大家对稼轩先生的诗词直观感觉更多是金戈铁马,万里豪情的,殊不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老先生的佳作呀。不知道这一句的,请自行百度,并向稼轩先生认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稼轩先生的诗词,跨越千年,直接与中国互联网时代挂上了钩。
历史上对稼轩先生的情感生活记载不多,没有陆放翁那样的“错错莫莫”。不过依据先生的诗词来看,也是一个情感细腻,铁血柔情的人物,否则哪里来的千百度?好在导演也没有忘记这一点,在影片最后,让两世恋人隔空相望,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诉尽半世哀思,一句“蓦然回首”道了一生寥落,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圆了阴阳情缘。半是电影化的点题,半是诗歌化的浪漫;半是青春的回忆,半是老年的寂寞;半是酣畅淋漓的金戈,半是浅吟低唱的诗书;半是青史留名的笔墨,半是虚幻缥缈的光影……也算是对稼轩先生一生的概论了吧。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虽然算不上佳作,但也是吃透了稼轩先生的风骨。且以为祭,后人略瞻先生之英豪柔情尔。
这段时间谢苗拍了不少这类的戏,像大汉十三将,还有这个。值得鼓励。谢苗还坚持走硬汉路线,而且这类戏也在现代夜店酒吧这种靡靡之戏里算传出另一种高亢的声音。
缺点说下,编剧太差,或者说导演,我看的时候就感觉剧情 似曾相识。另外常识太差,说几个,一,剑再好也是文人装饰,武人舞剑用的,或者侠客比试也可用。战场杀敌不好使,而且三两下都能弄断或者缺口,主角大战小战,全程用一把剑,跟人家狼牙棒,大刀,什么的硬钢,看的我好尴尬呀,关键是怎么打剑都好好的。战场兵刃和平时的刀剑是有区别的,这点常识希望注意,二,大宋臣民管皇帝叫官家,这里弄错了。别的就不说了这俩是真硬
搜索南笙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古诗词,辛弃疾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位老前辈。
点开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一些小改动,也无可厚非。
说到剧中的爱情。
辛弃疾也是男人,也是写出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文人。
有个绝世佳人也不为过。
不过整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有点点平淡。剧情不够紧凑,节奏掌握的不算高。
对我来说,全剧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片尾曲署名的那几个字。
作词:辛弃疾
这是一部2020年的新电影。 中国的历史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不好拍,因为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从卫青、霍去病,到岳飞、文天祥、袁崇焕、史可法,他们的对手,当时的外敌,现在都已经成为国内民族的一部分。 说起来也只有戚继光和三国比较好拍。戚继光抗击的倭寇,依然还是外国人,而三国也纯粹是内战。 类似的历史人物问题在国外也有,但洋人似乎看得比较开。比如英国的罗宾汉是萨克森人,反抗入侵的诺曼人。而电影《勇敢的心》则描述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人暴政的历史,还得了奥斯卡奖。啊知道英国人和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会不会扎心。 看见真实的历史很难,坦然看待历史更难。因为如此,我给这部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8的电影打了满分,希望能拉一拉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看看历史。 如果不知道辛弃疾,怎么知道大宋的辉煌?怎么知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怎么懂得“气吞万里如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剧情略干瘪,布局散乱。然后,总体就有点蜻蜓点水了…… 士子情怀、英雄气概 从来都因为知音零落而败给短视的小农思想。底下的人本来就愚昧,当脊梁被轻易折断,更不知何时可进步了
演员表演部分还算合格,但感觉受经费所限,几场交战戏呈现的都很局促,尤其最后与对方主帅过手太儿戏直接就KO了,有点可惜了。
这部剧也符合史实,谢苗也可以,比那些小鲜肉强好多倍,总体来说值三星,比最近上映的那些网大都要好看
其实,想想杨家将,岳飞什么的被玩坏成了什么样子,就知道市场对于“民族英雄”的渴求到了什么程度。于是,辛弃疾这个可以打的IP就被刨出来当战神,也是顺应民心了。从洪熙官里的小谢苗,到现在每每出演动作片,却老有一种路子不太正的感觉,但是至少比王宝强一身恶毒戾气的强,看看什么时候能翻身吧。
三星全给武指。
整体不错的,但国产电影有个通病,不管什么历史,什么战争,但要加一点儿女情长,最后看一段女主被射死了辛弃疾爆发小宇宙杀疯了,这有点尴尬,就想到了攀登者最后山顶告白,现在主旋律都要谈个恋爱上战场,但女主会杀敌是个女英雄,这点值得表扬的,辛弃疾是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英雄,一生都想着收复故土,死前还喊着杀贼杀贼,电影最后有点夸张把金朝王爷给杀了,电影可以适当的演义,历史已经过去,但演义里可以给失意英雄的一个杀贼成功的结局
辛弃疾这种猛人,这网大的阵容和水平还是配不上啊
可以
冲着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名号而看,也想借此了解南宋抗金那段历史。因为本片没有上院线,原猜测是剧集水准,实际比预期要好,尽管男主角的形象有偏差,但剧情主线基本尊重历史线索,能让观者很清晰理清要点,战斗场面下了本,带动民族情结有点燃。
是个人才。
质量还算可以了,但质感上 ……那就是辛弃疾打了近一个时辰小怪兽。
作为网大,算是很不错了,题材也难得,但是辛弃疾,这样一位人物,描写成一个动作英雄,还是太薄了
辛弃疾之边疆往事。这换个人也成立啊,还有演员也太丑了吧
情节基本符合史实,辛弃疾人物的英雄气过重,加入女主霜花让辛的人物更充实,家国恨儿女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众里寻她千百度,陌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的陆放翁是好友;词风相似,但比陆游更多了份慷慨激昂
网红脸很影响观影体验
结局五人入万军给魔改成那样。。。好歹是少数值得佩服的沙东人啊
燃!如果这电影能在影院中看到,那该有多好!
网大而已,胡编滥造,把辛弃疾换成霍去病这个故事也能成立,换成成龙也能成立,根本没有标识,没有那种文人气度,简直一个糙人,根本没有人物弧光,所有的事光靠想就够了!羊头狗肉罢了,整个故事散单至极,不过网大尔耳
给霜花四星。换下裙裾,穿上短褐,征战沙场。对辛弃疾,她温柔专一,对国家,她忠肝义胆。霜花坚强勇敢但内心柔软,有温情也有大义。南笙演绎的很好,看到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