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爱情故事也不一定搞那么严肃复杂吧,冲着文人和大作曲家的八卦来的,没想到收获了不少笑点。
塑料姐妹花虽然可能会背后算计你,但是有时候她们讲话还是挺有道理的,要不是这些话,乔治桑可能也追不到肖邦。但闺蜜说这话,更多的其实是在说自己。
肖邦:真香!
虽然他决斗的时候还嫌弃枪不够干净,虽然还没开始就昏古七,但是小桑桑帮他开了枪还把他抱走(〜 ̄▽ ̄)〜
情到浓时肖哥不给力,但是我觉得乔治躺在肖邦脚下听他弹琴这个画面才最性感
不得不说导演选角高明,休叔年轻时候的气质太像肖邦了
近日网上看视频,重新浏览到了两部反映音乐家的传记电影,主角都是肖邦。Impromptu(《春光奏鸣曲》)曾在90年代中看过译制片,那时央视影频直译成《即兴之作》;《一曲难忘》也曾播出过,那时只粗略晃了个介绍,没看;借机将这两部电影一并重温~
《一曲难忘》看下,着实被雷得不轻。因为这种以昂扬的革命主义基调和高大全的典型失真人物形象,实在是更像天朝主旋律电影构思的翻版,简直不由得让偶怀疑导演以及编剧全面学习且领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体思想。电影的整个脉络老套且失真到荒诞,无限制拔高意识形态上的某些精神,口号性的理想主义宣言的台词,在看到开头童年肖邦的那个革命觉悟的时候我的居于膈下腹腔上部的主管消化功能的器官已经有着些微的不适和别扭。。。至于男主角Chopin童鞋,更像是某东欧曾社会主义阵营国家——sorry,偶没有贬低的意思,我是说他在演其他人的时候会更加好一些——的某位革命主角……啊,比如,可参考下蒙卡其画作《死牢》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恕我那从骨子里对此类形式的极度反感,我觉得那时期那地域的所谓“艺术作品”实在是其实难副,为某爱代表全体的统领层服务——或者叫利用——的价值远远高于那“艺术”含量。电影中的肖邦童鞋,如果说这位去演类似于普加乔夫手下的一个有点小文艺的哥萨克,会更加合适一些……而肖邦身上那半法国血统和半贵族血统所应该具备的优雅在部这革命文艺片中被华丽丽地毁掉了。。。至于乔治•桑这角色实属一个风情老怨妇,着实毁了桑本应有的所有天赋气质和特征……还有一处不能容忍的是,整体服装造型和环境取景,更像是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毫无一些19世纪法国沙龙的贵族气息——毫无,那强堆出来的璀璨盛宴和勉勉强强的沙龙气氛,只能让人觉得刻板生厌,且滑稽。
《春光奏鸣曲》与其说是作曲家的传记电影,严格意义上来讲更像是为肖邦和乔治•桑——这俩19世纪文艺沙龙中故事演绎最多的一对情侣所作的一个搞笑的带点儿噱头的虚构故事罢了。但对比看下来,觉得后者更能贴近那种感觉——虽然情节虚构,但对于那俩角儿的特征掰得还算合理~音乐配得挺高明的,体现在所有细节发展中~偶个人非常喜欢他们初次擦肩而过用的前奏曲,那感觉真的是恰如其分;至于其他种种谐谑段子和配乐就不多赘言了~另男女主人公也更贴近想像中的形象~饰演肖邦的Hugh Grant那时正值好年龄(那是91年的他,表搜近照,不然捶地),偶承认90年代电影中看到风度翩翩、纤弱俊美的肖邦时就被迷得云里雾里~至于乔治•桑——我只能说,较前面那位老怨妇,Judy Davis确实将桑的双面特征发掘得很完备。但最为关键的是,至少对我而言,这两人之间的种种是次要的;我所关注的,更多是那么一个无可比拟的时代——那么一个充斥着多样情绪的、文艺思潮发散的、生机盎然、理想而最不现实的浪漫主义的时代。
编剧仅仅是发展到了那俩人关系确定的开始,去马略卡岛前就结束了。这倒是很完满的结束,故事恰到好处的收尾,总是以看似欢喜的结局定论,却很少有人能想到发展下去的宿命的悲哀。现实本身就是缺憾的,也许在最后的悲哀来临之前,无视是一种幸运。
是电影就有虚构,相比较而言《春光奏鸣曲》的虚构相对来说不似前者那么令人不能忍受。也许Impromptu的设局更加接近于应该要表达的东西~或者说,本性。而无肆意拔高“革命主义”的那种空泛,以及惯用的对某特定人物的带有标签性质的定语。比如,我很反感用“爱国”这类标签字眼去标榜艺术家的特征——对不起,艺术家们的政治觉悟恐怕会让所有人失望,尤其是那些寄予厚望并渴望借此为之服务的人大大的失望。不是完全排除这种意识,只是这意识最终是会转化为创作的情绪,而非是成为驾驭艺术的主体思想。到底是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他只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情感,更具有独白性。艺术家表达艺术情感,无非就是他想要表达,他觉得应该表达,他抽风,他激动,他有所欲望,他写出来,画出来,凝结为情绪发泄的一个成品,就完了。至于后人觉得好也好,不好也好,与他本质上无关。他爱的是他内心的境界。所以,所谓爱国这么个提法,还不如说他是依恋心灵的故土。这个国度只属于他。至于那些口号类的形态想凑来借艺术之名抬高下自身身价——对不起,您打哪儿来,回哪儿去。
至今看过感觉最好的的休格兰特的影片。
19世纪的巴黎,没有热搜没有流量,宴会上堆满了艺术家文学家。
艺术家需要灵感,作家也需要灵感。和那些烂男人的糜烂之事成为了桑夫人书中的灵感,直到她遇见了那个天使。
“But I love entirely, exclusively, and steadfastly.”
她会像男人追女人一样去追求肖邦,她从不把她当作一个病人,她要带他去更广阔的世界,她只想和他在一起;
而肖邦也愿意以孱弱的躯体为奥罗拉决斗,愿意重新敞开自己的身体去接纳一个新的灵魂与躯体。
但是也正如有豆友写到,影片终结在了故事最美的时候。否则等待的就是,争吵,分开,江郎才尽,卒。故事和画面都是最美的。
———————————————————
谈一下演员
朱迪简直太美了,那种散发着男人的英气的女人味。奇怪自己居然从未看过她的电影。
一开始因为肖邦台词太少,没太注意,后来发现休时特意学习了口音,想演出波兰人的感觉,我是听出了口音但听不出是啥哈哈哈。虽然这部片中的肖邦完全不同于休的其他渣男角色,温柔孱弱,但是啊!休的一颦一蹙依旧是那个渣男休格兰特啊啊。
以上。
2020年中期考核麻醉学前。
当伯爵夫人在后面叫喊着:"She will kill him!"时,一切才刚刚开始。伴随着他的咳嗽,马车带着肖邦和乔治桑渐渐远去,驶向充满阳光的西班牙。柔情的双簧管响起,片尾字幕随之出现,真正的故事只好任人想象。
在我看来,全片最动人的地方出现在漫长得令人厌烦的贵族与艺术家们的胡闹之后。乔治桑与肖邦在乡间独处的几日,展现出的完全是纯洁得不掺一丝情欲的爱情。
每当看到那些世俗看来角色倒置的关系,总要感动得几乎落泪。那纤细,脆弱,敏感,熨帖,易惊的灵魂啊,永远让我渴望为之付出一切。何尝不曾想去追求你,哪怕在别人看来这是如此荒谬。或许不契合注定会让我们彼此消损,可我依然愿意做这段关系中的强者,而身后那片最温柔的净土,只有你。<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
肖邦有病,身体不好,受不了大的刺激,整个人是阴柔忧郁不喜欢见阳光甚至不爱运动的。休格兰特本人的气质跟肖邦很符合,相比于《一曲难忘》中革命文青的高大全形象,这个肖邦显得更真实,更娱乐化。实际上,艺术家对政治的迟钝程度是很让有心人捉急的,所以那些需要利用艺术家的名声来给自己的政治主张贴标签的人往往刻意地拔高艺术作品的所谓“思想性”,相比之下,这部轻松诙谐的艺术家罗曼史的小清新故事还是赏心悦目的。不过有一点,肖邦是不喜欢自己的钢琴曲被改编成管弦乐的,可这部电影中许多曲子包括幻想即兴曲都变成了管弦乐版,虽然也不错,不过多多少少是违背了肖邦音乐的本意。
中文互联网里对乔治桑的介绍,错误连篇,可以说百分百,完完全全,全部错误。作为一名法国居住多年的历史人,分享真正的法国历史上对乔治桑的科普。
乔治桑的祖母是萨克森大元帅的女儿,萨克森大元帅是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第三个获得大元帅称号的人,他的爸爸是强力王奥古斯都二世。
乔治桑的曾祖父与第一任妻子生下了乔治桑的祖父,第一任妻子死后,娶了第二任妻子,杜邦夫人,法国有名的美女,1733年买下了舍农索城堡,第二任妻子是法国财政大臣Samuel benard的女儿,可见非常有钱了。但是这位杜邦夫人与乔治桑没有任何关系的,中文里各种介绍说这个城堡女主人杜邦夫人是乔治桑的祖母,乔治桑在舍农索城堡里受她教育长大,简直笑死了,她去世大约十年后乔治桑才出生!!!
看“女汉子”乔治·桑如何撩“男妹子”肖邦!!倒追男神,绝对逆袭!!这是部特别有意思的片子。
杜撰式传记抓住当年这帮人的性情特质,编剧让艾玛汤普森把李斯特德拉克罗瓦缪塞乔治桑肖邦这群人搞在一起做艺术家驻留就等着出大事儿,显得休格兰特的肖邦像个纯洁小天使。电影在这场著名恋爱的热恋期结束,肖邦对乔治桑饿虎扑食时退缩给的解释听来很感动,同时处于艺术和不幸中的人才能懂。B站无删减好评!
桑夫人的故事是自中学就心仪的。她是我最早领略到的女权主义。传说的乔治桑,只穿长裤,游走于巴黎的沙龙间,才华和气派都是称绝一时。她和肖邦,以及更早的谬赛,是现代少见的组合。片子诗意而热情,诠释爱情是什么太让人迷醉了。桑夫人的母性,热情和洒脱浑然一体。这样一个女人,美妙的情人,坚韧的母亲,顽强的知识份子。让两位艺术家都迷醉的发狂。这是我理解的艺术人生,艺术,不就是人性的极致吗?
简直是集合福斯特小说改编电影主演的恶搞喜剧嘛,《印度之行》、《莫里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
哇,原来肖邦这么帅这么囧的
Judie Davis的乔治桑 Hugh Grant的肖邦 Julian Sands的李斯特 还有比这更绝的选角嘛!可惜片子不太行。。
这这这。。这两人。。。实在是无语了,编剧……但偶承认,它比《一曲难忘》好太多,能更加贴切地反映出那个环境精神~
对着1991年的Hugh Grant饿虎扑向小绵羊各种做得出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连我爹都说这个Chopin英俊的。但Julian Sands版的Franz Liszt也蛮吸引人的。当他们俩坐在一张琴凳上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入非非了。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是完全翻转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一对儿:乔治桑生命能量澎湃饱满、精力无穷、情感总处于动荡之中、处处无畏而主动;肖邦阴柔孱弱、能量低微内敛易感透支、处处被动、胆怯和躲避。最异质的反而最相吸,却也最不合适。这部恶搞肥皂剧实在难抵预期,唯有鲜肉休叔的美色值得一看。
我的天哪!朱迪戴维斯气场太强了,休格兰特气质太赞了!!一个演绎霸道的爱,一个上演这该死的温柔~这种类似性转的设定真的对我来说蛮带感的~而且很多小细节都设计的特别合我心意~肖邦和李斯特合奏后的那个欢脱的小拥抱实在印象太深刻了~这部戏里的休格兰特实在是羞怯而可爱,当然了还有好听的曲子
“我曾经以为结婚会让我窒息而死,但现在折磨我的却是自由”
小四颗,那时格兰特真年轻都没认出来...画面还是比较好看的
2009.03.02 上流社会无聊而有趣的罗曼史……唉,乔治·桑和肖邦的绯闻在当年不知引起多大的轰动呀!……艾玛·汤普森非常非常可爱~~2015.09.22 重温了一遍,发现阿Hugh的演技真的不错,把那种敏感、纤弱、温柔、单纯的感觉全演出来了,而且还细心地带上了些微口音。呃,居然有Gideon,以前真没认出来
小時候不認得Hugh Grant,覺得Chopin好靚仔
前半段女追男的戏码很幽默,很女性主义,桑夫人的叛逆与肖邦的阴柔组合在一起,戏剧张力十足。但当桑夫人穿上长裙与肖邦牵手成功后,她就少了几分令人心动的英气,这段爱情也变得无趣和俗套起来,总而言之故事讲得头重脚轻虎头蛇尾。P.S. 休叔年轻时的颜太令人心驰神往了,咽口水~
英国人拍古典爱情都透着一股奥斯汀味儿。休格兰特版肖邦有点过于美貌,乔治桑这种抽烟喝酒骑马打猎着男装的女性真是飒到极致,长相平庸却惹众位大拿为其争风吃醋,可见个性与才华比皮囊更重要。
肖邦和乔治·桑的故事,电影将众多艺术家的关系处理得微妙而有趣,不过有很多与史实违背的地方。Hugh Grant把肖邦演得挺好的,尤其是面对乔治·桑热情如火追求时那种柔弱而不知所措的神态~
这根本就是一个帅T追小受的故事啊……编剧v5……推荐的全部原因都在Hugh Grant这只绝世小受的身上。此片种种雷人,好歹找对了演肖邦的人。HG年轻时怎一个可口了得,还有那种脆弱敏感的气质,连那么糟糕的发型都损毁不了……果真好一个忧郁的贵族美人啊~~~我见也要推
哈哈哈哈哈……恶搞得好!谁当真就是白痴
他俩的情史原来是这样子的,乔治桑果然个性啊。。不得不说休先生还是演出了喜感。女主像斯图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