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人不喜欢这一版的范增是因为讨厌孙海英这个人,从而无法接受这个角色那样不合常理的诠释方式。弹幕里面骂孙海英的人颇多,其实如果抛开对演员的成见去看待这个角色,慢慢就会发觉其独到之处。
先说说历史上的范增,他在中国历代谋臣中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名气比不上对门的张良,史记上对他的记载也没有特别丰富,拥怀王、鸿门宴、阻议和这些都是战略之谋,战争里面的奇计几乎没有描述,一般来说能在军帐里出谋献策运筹帷幄的军师似乎更受大众喜爱,范增相比其他人的特别之处也就在于「亚父」二字。
再看剧里面的范增,这一版诠释范增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范增、项羽二人之间的感情描写,他们不只是聊军事聊政治,还会时常斗嘴开玩笑,项羽一副谁也不服的样子,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听这个七十几岁亚父的话,范增死后项羽更是痛哭不已,他们之间除了君臣之谊还有深深的父子之情,这一点就是他们和其他那些君上臣下的组合最大的不同。例如对门刘邦和汉初三杰,他们之间有信任有猜忌有忠诚还有各种小心思,但是剧里面真不见得刘邦和他们感情有多深,更多的是体现了君王的用人之术,相比之下范增项羽之间的情谊就单纯得多了,两个人都是非常有温度的人。
对于项羽来说,他不信任身边的人,叔父走后,亚父范增就是他最依赖的人,范增走后其实他就只剩虞姬了,相比刘邦那边一直一团热热闹闹的气象,项羽真的太孤独了;而范增一心辅佐项羽,尽管他内心清楚刘邦才是更容易成大事的那一个,但是他计较的早已不是历史成败和个人在后世的评价,他只是想在他所剩不多的岁月里可以竭尽全力助他这个孤独的儿子成就一番霸业,尽管他们中了离间计,但是直到范增死去的那一刻他对项羽的心从来都没有变过,这一版范增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有血有肉,结局令人惋惜。
再说说孙海英对范增的演绎,老实说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他怪异的语气和老顽童般的肢体动作,但是越往后面慢慢习惯了范增这样的设定后,便非常喜欢范增出场的戏份。他这种剑走偏锋的表演方式,让范增以一个「怪老头」形象鲜活的存在于我心中,他是真的把范增演活了。范增一个七十岁才出山的智士本来就应该有些奇特的地方,除了奇,孙海英眉目之间的细微表情把范增的心理变化诠释的非常到位,可以说他以个人风格塑造了一个非常完整奇特的范增形象,这个形象甚至是可以独立于史书之外的。
要说这一版里面楚汉时期最为人所知的六个男性人物,孙海英版的范增肯定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次是韩信,除了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智慧,居然还有一丝幽默感;然后是萧何,完美贴切就是少了些记忆点;接下来是刘邦,陈道明老师把王者之气和小地痞之风结合的很好,只是看多了会觉得他的表演比较套路化;再接下来是项羽,他在一些需要爆发的感情戏里处理的还不错,但是静态的时候就很烂,一直是别人欠他钱的表情;最后就是张良了,依旧是鲁子敬的感觉,没有仙气,主要还是存在感太低,导演安排的戏份不是很足。
以前我对范增这个人物真的没什么感觉,但是看了这版电视剧以后,我开始喜欢范增这个历史人物,他对自己人忠诚,对敌人凶狠,同时识人有术,对局势有深远的洞见,他和项羽似君臣、似父子,他离去后项羽也迅速失败,可以说项羽的悲剧命运某种程度上和范增是连接到一起的,最让人心疼的是七十岁出山鞠躬尽瘁的的老人家最后却是被猜忌出局的结局,离间计狠啊!
我忍了38集。本来还真想看看公主一死编剧如何自创三流言情剧本,想看看人格分裂的虞姬如何和眼含热泪的项羽你侬我侬(感情戏就指望你们了),也想看看这剧能把万能攻城(loading)CG和咸阳后宫CG轮上多少遍。
但是,三分钟的巨鹿之战之后,我果断不想给自己添堵了。
巨鹿之战啊同学们,以少胜多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啊,“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的巨鹿之战啊!开玩笑啊同学,这场重头戏3分钟解决啊!战场都没怎么正面表现啊!冰与火之歌因为预算问题曾经打算把黑水河战役拍成室内戏,有士兵不断报告战情然后就结束了,但是人家良心发现没有这么干。于是你一个2.4亿投资的电视剧也这样干?你确定用了2.4亿?做了那么几个一到战场就被轮的攻城CG、斩杀CG,从头用到尾,导演你自己不觉得这很扭曲吗!
你们的预算除了片酬其实就剩下四千万了吧!
然后你们为了拍出“大型古装历史正剧”,憋出80集,毅然选择走避重就轻之路。重大战役能省则省,镜头循环利用,把剩下的剧情用原创BG剧填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让人着急死的“公主意欲扳赵高”,就看到了玛丽苏圣母的最佳代表虞姬,正当大家还在奇怪这样一个虞姬怎样会喜欢上那样一个“魔鬼”似的项羽,然后这妞一夜之后突然大哭“羽将军!我想通了!”——虞姬果然是双重人格吧。或者说编剧实在不知道如何解决BG重头戏,怕再写下去虞子期就变成虞基了。
这些我之前都忍了,历史剧嘛,我们权当它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编剧不擅长谈情说爱戏份,编剧在普及历史知识呢【面瘫】——编剧的历史老师你怎么看?——“陛下!不好了!陈胜起义了!各地都起义了!”——小学历史老师都哭了好不好。
一个连最起码的常识性错误都犯,用不断重复的画面来搪塞观众的剧组,他们永远不会正经表现战场,永远只纠结于刘邦的基友流氓团缠斗(谁特么要看樊哙“不好意思大哥我没忍住”啊)和眼泪汪汪的项羽,相同台词说了无数遍,不少集的剧情明显前后矛盾,角色像是不在一起拍戏似的,同样的内容这集说一遍,下集又重复一遍,欺负观众记忆力不好是不是。
当然他们是永远不会承认的,这可是陈道明加盟的“大型古装历史正剧”啊!因为大型所以你们就可以拖戏了吗!在根本不重要的细节上纠缠,因为室内预算少所以一定要花好多笔墨写二世如何与宫女踢毽子,二世如何在宫女间娇喘,赵高如何洗脚——因为这些戏份拍得太多,所以你们没钱拍巨鹿之战了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鸿门宴和垓下之战的坑爹了……
这就是典型的“槽点太多无从下口”的剧集啊!
不但台词让人哭笑不得,部分角色完全是照本宣科的面瘫……等等,关联词用错了。一部这样破绽百出全靠陈道明的影迷支撑起来的剧集,剧本都锉成那样了节奏都恶心成那样了你还指望摄影和艺术指导?
什么乱七八糟的摄影和场面调度啊!每一集的镜头无论室内室外都脏兮兮的,好吧,楚汉嘛,不华丽就不华丽,但是一到战斗场面那乱的跟被搅烂的豆腐脑一样你觉得观众看的爽吗!好的影视作品,随便截图都能当壁纸,我就不指望截出来当壁纸了,你这截出来就是电视上的雪花点啊!
一塌糊涂的场面调度几近失控,更不用提灯光还有化妆还有那些更高层次更细致的东西了。
3分钟速战巨鹿的电视剧你还指望它怎么样?!
于是我又想再说一遍这真的有2.4亿吗?!
2.4亿你就做了几个循环播放的loading画面?你好意思吗!好意思说自己用了2.4亿就捣鼓出这么一个破烂玩意?
别跟我提历史,这货跟正史杠上了,编剧历死早居然还能拿到工资,那么多人找不到工作我建议大家都去当编剧好了。以及编剧脑子是有多奇葩才能让项羽林间狂奔突然开始唱歌,然后一群江东子弟出来说“我们一起唱”——江东男子天团啊。没有一个人觉得很违和吗?
我为什么啰嗦一堆为这个烂剧写剧评?因为我在弃剧的那一天看了隔壁的隋唐演义啊!
我先不说隋唐演义有多好,但和这个一对比……立刻就看出人家真的花了钱,还有诚意啊(连路人都是帅哥美女的剧能没有诚意吗)!人家也有大牌啊,严宽王宝强不都是嘛,隋唐很华丽于是人家就搞得漂漂亮亮,动作戏也上道啊。
人家的标题是“演义”都比你这个……
卧槽,原来高希希你拍的是“传奇”啊……不好意思我错了,既然当初就只想玩玩,那我真是错怪你了。
向继续追这个剧的陈道明的影迷致敬。
【如果不粉陈老师,我还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下去的。
【以及槽点真的太多了,我一看到神棍范增就出戏,一看到明目张胆卖腐的台词就替他们的节操捉急。我再也不当抖M了。
开始看这个片是因为看到道明大叔一张海报,加上无聊和对高希希不反感,看了两集就果断当背景音乐听了,听到11集项羽私自铸剑,一帮人一边拿剑砍人一边不停地喊:我们要复楚!复楚!复楚!复楚!楚!!的时候,实在不能忍了,爬上来把三星改成了两星。
据我没有仔细听而得出的结论,这片神经质的厉害,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永远一副神游外太空的表情,眼睛瞪的老大,嘴撅的老高,说话停一句顿一句的,怎么看怎么像神经病。而且秦始皇这个形象被解构的厉害,第一集就自爆经常出巡不是为了加强统治,而是只有在车里摇摇晃晃他才偶尔能睡着。。。还有之前童鞋吐槽过的因为不能和李斯搅基才焚书坑儒,已经突破我历史观下限了:亲你确定是部历史正剧,不是来搞笑的?
好像除了始皇帝自己发神经还不过瘾,编剧还要赵高也在背后吐槽:一边寻找长生不老药,一边给自己修陵寝,看来是真精分了。
秦始皇身边也有很多神经质。比如赵高,说话永远像鬼魂附体;又比如胡亥,要么不说话,要么突然特别大声地说话,就算不被吓死也会被他大喊大叫吵死。而且2012都过去了!为什么还要把历史人物脸谱化!二世皇帝可以昏庸可以糊涂可以耽于游玩沉溺美色,但还不至于智商有问题吧!这个,真不知道是为二世的智商拙计还是为中国编剧的智商拙计啊!
再说项羽,何润东演步惊云的时候还是很霸气的,这次造型师给整那小胡子,加上编剧对霸王性格的表现除了焦躁貌似就没别的方面了,于是项羽像一只永远撅着嘴的傲娇小正太,而项梁永远只有一句台词:时机不到。于是项羽每一次傲娇,项梁都要再三强调:时机不到。于是项羽又傲娇,项庄梁又时机不到、时机不到、时机不到。。。于是这片就死循环了:石矶姑娘你到底啥时候来呢,等你等的花都谢了。。。
高希希啰嗦,这从他之前的名著翻拍已经看的很清楚了,只是姑娘我没预料到一大爷也能啰嗦到这种地步。讲故事拖泥带水,塑造人物则是一个性格特征反复强调,其他性格全部抹杀。拜托,会来看你历史剧的人都知道那是司马迁的观点,你拿来用没问题,但是能不能不要无限放大啊,一者你这样做真心很无聊,二来凡事极则反,这样胡乱夸大,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相比之下道明蜀黍这边确实是神经最正常的一群人,除了曹氏略有点神经质(泼妇骂街什么的,大概刘邦就是喜欢厉害女人?),樊哙智商稍微拙计了点(偷了人家的女人,还一个劲说:我真是没忍住),还有刘季的二嫂有点神经质(吕雉那一巴掌扇的真好!),其他尤其是主要人物都还算正常。原来编剧蜀黍是想告诉我们神经正常才是起义获胜的最终决定性条件啊!终于悟出了本片真谛,感动的内牛满面了。。。
另外因为是听片,对这个片配乐的神经质也是深有感触。经常明明只是普通的谈话,非给配个阴森恐怖的调调,赶脚像有阴谋,而且时时刻刻——赶脚没有那段没有背景乐。也许是因为导演讲故事的功夫太差,只能用配乐弥补了。嗯,一定是这样。
于是我又开始纠结:还要不要带着自虐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绝决继续把此片听下去呢?下去呢?去呢?呢?
首先是1:刘邦这个角色,刻画的丝丝入扣,入木三分,完全不像在演刘邦,这就是刘邦 好像身边非常会为人处事的同事或者朋友一样,万事处理的圆润光滑,流氓气息十足但是不仅仅于流氓。仗义,豁达,心胸宽广。全部表现的淋漓尽致。楚汉传奇刘邦陈道明演的,很喜好陈道明。但是就刘邦而言不如楚汉风云演得好。
2:项羽 胡军天神自带霸气,男人阳刚气十足,虽然有微小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比何润东强出5个楚汉传奇毫无问题。
3:楚汉风云,张良演的非常聪明而不卑鄙。一个眼神一个计谋一个动作都是刻画出张良之聪明。楚汉传奇把张良硬生生演成了了呆瓜,一点不聪明,甚至还不如刘邦,失败至极
4:范增陈平韩信。楚汉风云个个有血有肉,反正看着都是毫无违和感。
就编剧水平而言:楚汉风云比楚汉传奇那可不止强一点半点,
楚汉传奇编剧就像小学没毕业,完全抓不住重点,刘邦和他的狗都可以浪费四五集剧情。项羽嘴里每次都语出惊人(什么刘邦是臭虫。是蛆虫,像老鼠一样,刘邦像蟑螂??)雷的我外酥里嫩
怪不得是最贵的电视剧。大场面拍那么多搞那么大阵仗有必要么,还没拍到战争只是皇帝仪仗而已有必要么。
喜欢韩信那姑娘我好中意,这么大了还婴儿肥娃娃脸不容易啊O(∩_∩)O哈哈~
除了虞姬不怎么样,其它都还不错。
陈道明太文太正太儒了 演痞子总像是为了痞而痞 樊哙和吕媭的床戏把我给雷了
虽然bug一堆,虽然高希希是我讨厌的导演,虽然好多演员都演得不咋地,但是,我是来看陈道明的,两星给明叔两星给段奕宏——奇怪了,为什么楚汉剧里我最关注最心疼的永远是韩信?
场面宏大,但是主线不清楚,显得情节拖沓,虽然陈道明何润东都很喜欢。
高导成为不了郑晓龙那样的导演就败在选女演员的档次太低,太低~~!!!!
应该去掉里面的男女爱情戏。。。
现在发现陈道明的所谓“演技”,从来都是他的本色演出。这回演市井混混一下捉襟见肘了
挺好的。。。
项羽虞姬真是让人吐槽不能,编剧肯定跟他俩有仇
李依晓学戏曲出身,虽容貌不够绝色,但还是有几分古典气质的,虞姬柔情似水颇治愈系,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版虞姬。何润东除了身板不够高大,但也中规中矩英气昂扬,他的眼神很深情。霸王别姬那场戏拍的很琼瑶又很克制,非常不错。
每个演员都很赞 陈道明的刘邦前期痞里痞气 演的很好 包括何润东的项羽 竟然也没有违和感 整部剧都非常喜欢
加上三国对何润东的印象特别好,没什么比正剧更能检验一个演员的底子,先不说吕布,项羽和陈道明斗戏,气势一点不输。他一身难得的正气和天真桀骜相互平衡,让我信服,会有一个虞姬只是瞥见了他的眉眼,就断定这会是一个英雄少年。对,他的眉眼特别有神。
80集终于看完了,应该是值得一看的,对于历史剧没必要鸡蛋里挑骨头,演员也演的很到位,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很好
陈道明演谁都是他自己
6集弃剧
本片中的项羽符合历届日本动漫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时而脑残,时而说教。而刘邦从一名唱K也蹦迪的下乡知青一路走来,由一群好基友扶上王位。最后基友都被他搞死了......
楚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波澜壮阔的史诗,此剧在基本面上做到了完整呈现那一段历史,但是戏份的偏重问题很大,秦廷的事可以适当压缩,巨鹿之战这种大战应该展示更多的战争细节,最后高潮霸王别姬项王落幕由于拉成过多集数使戏剧张力大打折扣,整剧看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在记流水帐,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感。人物方面过分美化刘邦和项羽,刘邦比张良还能运筹帷幄,项羽最后甚至为大汉天下着想了,二人做任何坏事都能编个合理借口,陈道明的刘邦太流于表面,何润东的项羽情感爆发足,静态状态下表情太烂;其余配角只有范增和萧何刻画成功,张良几乎没用,韩信虞姬两个圣母。关于项羽刘邦,后世对二人的评价极可能会逆转,以利当先几乎是当今时代的行为准则,项羽那般的理想主义者更多人会以蠢字评价,刘邦则会成为厚黑成功学的偶像代表。
难得,在如今穿越纵横的今天,还有人认真讲故事,但先不追求细节太过考究吧。已经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