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追加更新于7月7日晚上7:40】觉得我写得不好的可以好好摆事实讲道理,我承认我也没什么水平,我也没自诩影评人,正常的指出问题我也是能接受的,随便人身攻击只会显得你这人没意思也很没品。不过有一说一,我承认我之前确实是情绪化先行了,我也有我的问题。但同样的,这跟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好一点都不冲突。
【更新于6月27日晚上11:45】真的不要在长评硬拗什么我吐槽《人生大事》我就没有生活经验了…就算我再怎么年轻我都知道,把小文送到亲妈手上,这就是🧠瓦特的离谱行为。三哥想让小文不步他后路方法很多,可他偏偏选最极端的那个,更何况他还是个坐过牢的人,真以为现在的监狱是还是像以前《监狱风云》那种的吗,我初中以前参观个戒毒所都能看到有不少人在里边看书读书啊做思想教育什么的,我就不信监狱没有这些。如果他在监狱里面没有一点思想上的进步的话,那只能说明这种人他是真的不行,不值得怜悯。
【更新于6月26日下午2:45】发现最近一个小时的点踩比例突然翻了一番,60多涨到现在110多,看起来粉丝开始发力准备把我“赶尽杀绝”了哈…但是不管怎样这篇评价我是不会改的。遵从自己的内心评价才最重要,更何况我作为消费者,这位厨子的菜难吃还不能说吗?
继《一周的朋友》之后我怎么也没想到今年还能发第二篇长评吐槽,真的万万没有想到,原因无他,就是被这样的离谱剧情气到了。我发誓今年的观影十烂没你我吃键盘,说到做到。
正(kai)文(pen)内容:
天哪,半吊子的镜头调度无序就算了,晃来晃去就造就一堆无意义的镜头,先打碎完整的观感,关键编剧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吗?殡葬业的严谨呢还是亲情之真切呢?还是家庭伦理大戏呢?硬凑呗,哪条筋他都搭不进去,情感发展有如儿戏,反转目的一个字煽就完事,当观众的眼泪流不完似的玩呢,一会怼你一个大道理,一会给你一段鸡汤文字仿佛跟满天繁星那样美得不得了,实则连在一块就是废话文学,违和感拉满的大杂烩。当然前面这还不算完,编剧后面还能给你玩个更大的,让男主把小文送回到他亲妈那里,逻辑崩坏的感人那,给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人,先不说走最基本的法律程序,于情于理呢,为什么不先问问她本人和建仁夫妻的意愿?她妈管她啥了吗?你又不是法定收养人,你凭什么帮人家自作主张,🧠被烧坏了吗,人家孩子都给弄丢了最后还要搞个强行和解大团圆,缘由无解,只想说这么假的剧情都能想得出来那全片尽是TM瞎扯淡。
以上,皆为个人情绪表达,并非完全客观,如有意见不一者见谅了。
故事的开始,清晨的电话聒噪不停,小文没能喊醒外婆,百无聊赖的坐在窗户前。
三哥发出了许多条没有回应的消息后,从烧纸钱的火盆里点燃了烟,去给逝者整理临行前的仪容。
躺在土炕上四肢僵硬的,是我们童年记忆里的长辈,她会给我缝娃娃形状的小布兜,她会给我扎上小小的哪吒头,她会摸索很久学会发语音喊我回家吃饭,不厌其烦的嘱咐我少晒太阳多喝水。
后来有一天,她睡着了,被人装在黑色的箱子里,抬上了车。
小文一遍一遍的听着外婆留下的话,望着漫天繁星。
我喜欢三哥。
他年纪不小脾气老大,他一事无成身无长物,他做着不讨喜的营生,利用孩子去拿生意的订单,心思半天变五次卦,甚至因为打架进过监狱,日子过得一团糟。
被人诬陷偷东西时候满脸戾气,转眼却脱光了衣服自证清白。这个情节让人不禁联想起《让子弹飞》里的老六,为了一碗粉钱的公道剖腹自尽。
换来的只有雇主一句“耍流氓”。
可是,他看不惯舅妈的指责唾骂,毅然冲进屋子里,带走了无父无母的小文;他为了获得收养资格,动了结婚的念头;他在幼儿园里追着孩子喂热干面,给一向看不惯的邻居鞠躬道歉,甚至穿上他最好的黑色西装去跳秧歌。
这些看似粗糙冲动的行为,却让我喜欢上了他:被小孩子穷追不舍胡搅蛮缠的时候,被老莫拎到当街人前训子的时候,被海菲在深夜里长跪不起苦苦哀求的时候,他的种种反应和行为,却让人觉得,让我知道,这是个有原则有底线的男人,
当他扛着孩子匆匆冲进医院,当他翻出压箱底的殡葬笔记,用孩童般幼稚的字体一笔一划的写着,当他把睡熟的小文放在出租车后座上,冒着倾盆大雨追出几条街,当他在江畔绽放开了盛大绚丽的烟花,我心头一动,毫无原则无底线的喜欢上了他。
一个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哪吒,一个是满脸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一场“还我外婆”的胡搅蛮缠。
开始的开始,小哪吒把木枪抵在他胸口,他言辞规定小哪吒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许吃。
后来的后来,小哪吒戳着木枪挡住了老莫的拐杖,看见他的米饭掉在桌子上幽幽的叹气。
你以为这两个人全无交集天差地别吗?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两人都是世俗眼光里的“苦命人”。
可就是这样两个苦命人,苦中作乐,在阴沟里仰望着满天繁星。
荒唐透顶又不伦不类的皇帝葬礼,鬼气森森的殡葬店里铺上了鲜艳的垫子,一向怒目圆睁的老莫笑得见牙不见眼,喜庆的红毯从婚庆店铺进了殡葬铺,命运的棘轮逐渐咬合,让他们彼此成就了对方的不圆满。
建国和白雪这两个配角,戏份不多,血肉饱满。他们来历成迷,影片中没有交代过去,却在关键时刻屡屡助攻:
第一次,小文刚被拜托照看是,建国接下了钱,白雪给孩子讲故事;
第二次,刚领了结婚证的两人收养了小文,给了她一个合法的身份;
第三次,三哥送走小文之后,夫妻俩痛骂一顿,仍旧尽心尽力地陪三哥料理家事。
哪怕他是弃暗投明的小偷,她是蹩脚的戏曲演员,人生有此知己,无憾。
殡葬行业的戏份不多,一是穿寿衣,二是缝合尸体,三是抬棺起灵,桩桩件件,既嫌弃又畏惧。专业与否我难做评价,影片的基调主题由此而起。
生死,似乎都是围绕在身边的浓雾,明明近在咫尺,却看不清,穿不透。
人生只两件大事,一曰生,二曰死。
中国传统文化里,较少谈论死亡话题,或是忌讳,或是无知。许多人觉得死亡是不吉利的,充满了恐惧和逃避。就连秦始皇那样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后的最大愿望,也是四处求仙问道,追求长生。
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活,却不愿不肯花一点点心思,去了解和思考死亡。医疗和殡葬,大概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了解到的离死亡最近的行业了。
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先贤们就给出过答案。
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庄子谈向死而生。
王羲之笔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李太白吟着,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苏东坡感慨,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王守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莫三妹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他也许不懂那些大道理。可在火葬场里的童年,使得他比大多世人都看得透彻——
你看呐,他们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不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数十年人间如同白驹过隙,草木飘摇。他们活着的时候,都知道自己有一天要死的。
可他们仍然奋力挣扎,为了食物和衣衫,为了权利和财富,为了情感和尊严,为了你能想到或你想不到的所有的任何事物,终其一生的挣扎着。
——这世界上的不公道有许多种。
这世界上唯一的、最后的公道,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向死亡的终点。
说回影片本身。
【猜】二哥是1988年去世的,三哥没见过二哥,估计是九零后。老父亲的事业是殡葬店,而大姐似乎并不愿意从事殡葬。老父亲从小教三哥穿寿衣、拼碎骨,定下一年之期考核继承权,他希望这个孩子能继承他的事业。
但是,三哥被同龄人欺负时,他袖手旁观;每次让三哥给二哥磕头;想听小文喊他爷爷,还是出面指点三哥去修复遗容。他希望后继有人,以一种固执又别扭的方式培养着这个孩子。
我甚至觉得,三哥可能不是亲生的,是二哥折在长江里后,老莫为了继承香火收养的孩子。所以三哥看见快要成为孤儿的小文,决定不管不顾的要收养她。人类总是对与自己相像的人充满了好感的。
【贬】似乎现在的电影里使用方言成了一件时髦事情,可是同一个角色的方言里夹着普通话,多少有些出戏。
还有广告,补脑的饮料就算了,装骨灰盒的奶粉罐子,好像打了广告,又好像不是。
【惊】男主角朱一龙,很难从这个穿着花裤衩的汉子身上,看出这是温润如玉的齐元若,认出这是克制隐忍的沈巍。我真正明白了“演员是为角色服务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个说辞,而是一种原则。
讲真,他那么干净漂亮彬彬有礼,却转眼变成了莫三妹这个糙汉,太让我意外了。
【喜】小演员杨恩又蛮灵动的,那股拧巴劲表现得淋漓尽致。
【憾】影片以殡葬从业人员为出发点,讲述了一段半路父女的故事。莫三妹本人对行业的思考全靠外在冲击力,其转变和态度的表现稍弱了些。个人认为,如果殡葬替换成医疗或警察行业,去探讨同样的主题,似乎也能成立。
另外,小文母亲回来的剧情有些奇怪,好像是为了给三哥凑个老婆似的。
【总】瑕不掩瑜,推荐一看。
时隔两年,再一次在大银幕上听到武汉话,作为一个湖北人,我心中是充满期待的。在《人生大事》中,朱一龙完全抛弃了形象,寸头,花衬衫,出口成脏,痞里痞气,把小混混莫三妹演的活灵活现,让我随着他的足迹,一边哭,一边笑,完全沉浸到故事里。 电影独辟蹊径,将镜头对准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把生离死别呈现在观众眼前,不躲避,不渲染,用现实主义的客观态度呈现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电影里的生死观,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回避阶段。影片一开始,就是莫三妹出场,作为一个有过前科和污点的小混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边缘人。这么一个边缘人,要回归社会,他对祖传的殡葬事业是不认同的。可以想象,从小在上天堂店里长大的莫三妹,玩具是纸扎和丧葬用品的莫三妹,孩童时代没有少受过同龄人的嘲笑。做这一行,他是迫不得已,是为了和父亲周旋,好拿到“上天堂”的房产证,和女朋友双宿双飞去开启新事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上天堂”是卖丧葬用品的,却开在婚庆店旁,一边是白事,一边是红事,还是蛮诙谐的。婚纱店的老板娘对上天堂积怨已久,认为不吉利,影响了她开门做生意。她看到小文站在店铺前,立马让儿子小胖大声背诗,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这是周围人的态度,也符合了大众的态度——对死亡议题的回避。相比霓虹人在欣赏樱花飘落的死亡之美时,从转瞬即逝中感叹人生和宇宙,我们赞叹的是生的努力,肯定的是福贵那样能战胜一切噩运的顽强生命力。死是日常生活的禁忌。 可惜回避解决不了问题。莫三妹对未来的规划一一失败。莫三妹心心念念的女朋友琵琶别抱,选择了有钱的老六,还怀上了老六的孩子。他想领养小文,因为不符合领养条件,他涂上香水,期期艾艾去找白雪,没想到白雪和建仁早已经在一起。从这里能够看出,莫三妹不是个聪明人,他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他对世界的认知是后知后觉的,是被动的。在电影中,莫三妹有过两场面对面的肢体冲突,不管是面对老六,还是胖胖的建仁,三妹都是被压制的那一个。他不仅迟钝,还孱弱,他的粗话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色厉内荏。 事业上的莫三妹也频频受挫。他想要挣钱,利用小文获取丧女客户夫妇的好感,抢下这单生意,可是对死亡毫无概念的小文大闹火葬场,莫三妹不仅被罚款,前姐夫还告状到父亲这里。小文帮他拉生意,找来外婆生前的舞伴,老大爷愿意出三十万给自己般葬礼,重金之下莫三妹不顾习俗接了这单活儿,结果老人的家属大闹葬礼,莫三妹一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
将就的生活并不能通向幸福,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第二阶段是接受阶段。小文和莫三妹之间是一段相互成就的感情。遇见小文之前,莫三妹迟钝,莽撞,有着受宠幺儿独有的天真孱弱。当他遇上了小文,这是个比他更可怜的边缘人。小文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儿,从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唯一爱她的外婆死了,舅母要赶她走舅舅连拦都不敢拦。小文激起了他的同情心,他开始正视这个小孩,尽力去满足她的愿望。
小文对外婆的感情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个禁忌的世界。死亡并不可怕,在那个世界里有我们爱的人,有我们的思念,它不是和这个世界割裂的,而是和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的反面是死,而某种程度上来说,死也孕育了生。莫三妹告诉小文,外婆不是变成烟烟了,没有消失,而是升到天上变成星星了。小文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坐在院子里望天,把星星当成了外婆,跟星星说话。醒来的莫三妹看到这一幕后,选择了默默离去。 前女友的到来,是电影前半段一个有力的反转,暗合了因果循环。前女友和老六幸福地举行了婚礼,可惜好景不长,老六出车祸死亡,钱财被赔光。这个女人所追求的一切全都化作了泡影。但她还是有骨气的,她选择承担自己的命运,她来找莫三妹,不是想破镜重圆,而是央求莫三妹给老六拼骨化妆,让他体面地下葬。 如果是那个不成熟的莫三妹,是那个天真被宠坏的莫三妹,他可能会扬眉吐气地嘲笑前女友一顿,笑她眼瞎选错了人。但现在的莫三妹已经成长了,他在那段失败的恋情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所有错都推到前女友的身上。看着捧着大肚子哭泣的前女友,他心里没有大仇得报的痛快,只有悲凉。原来死亡离普通人这么近,原来死亡来得这么快,那个春风得意的老六还没见到孩子出生,就化作了棺材里的一堆烂肉。莫三妹感到了物伤其类的同情。
莫三妹带着父亲赶到殡仪馆,在父亲指导下给老六拼骨,见到老六的惨状他忍不住呕吐,好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累得头昏脑涨,可是当家属看到妆扮一新的老六穿着西装躺在花丛中,悲恸地对着遗体发泄不舍和思念时,这一切都值了。莫三妹第一次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成就感,也找到了久违的尊严。 当莫三妹开始尊重死者,同情每一个死者家属时,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接受了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阶段是认同阶段。父亲喝酒住院,莫三妹赶到医院去看望,见面就吵架的父子俩,因为莫三妹开始接受入殓师这份职业,父亲难得对他没有发脾气,两人心平气和地聊天。 在莫三妹心里,二哥是一根刺。每年祭拜的时候,他都会被逼着给二哥磕头,他不服,父亲对他的责骂,都化作了对二哥的嫉妒。不然,他也不会在吵架时说出自己去地底下换回二哥的混账话。湖北有句谚语,叫作“爷奶重长孙,父母疼幺儿”,莫三妹不仅是幺儿,还是家庭里仅有的一个男孩,父亲连祖传的店铺都给了他,不可能不爱他,只是爱之深责之切。 父亲之所以让莫三妹给二哥磕头,是因为二哥把入殓师的职业做到了极致——他为了在长江里捞起死人的尸体,献出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可惜年轻时的莫三妹不懂,被嫉妒蒙住了眼睛。 直到父亲去世,自己从入殓师变成了家属,莫三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入殓师的分量之重。作为人生旅程终点站的执行人,入殓师和助产士一样重要,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死者的尊严在入殓师手里得到维护,生者的执念在入殓师手里被安抚,当父亲的骨灰璀璨地绽放在长江上的星空时,他不再是那个满腹怨念的小混混,而是一个造梦的艺术家。 原来对死亡真正的尊重,不是形式上的重视,不是三天三夜的流水席,不是车水马龙的纸扎,这些东西不过是活人的面子。原来对亡者真正的思念,不是儿孙的哭泣,不是沉浸在悲恸中无法自拔,而是带着亡者的祝福继续生活下去。 对职业的认可终于让他有了自信。因为害怕自己给不了小文更好的生活,害怕小文和他一样在殡葬店长大,害怕自己当不了好父亲。小文生母找来后,他懦弱地把小文还回去。当小文离家出走,喊着爸爸跑向他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自作主张,自我感动是多么的可笑。他紧紧抱住小文,承诺再也不和她分开。这一刻的莫三妹,终于成长为一个男人。真正理解了入殓师这份职业后,他笑着邀请小文的母亲入伙,五个人在夜晚的台阶下看星星吃水果的画面很美好,很温馨。 死亡只是死亡,它不需要回避,也不用刻意美化,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尊重它,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我想,这就是《人生大事》的内核吧!
就是很开心能够参与到电影《人生大事》的路演中,也很幸运的看到电影各位主创。
让我感到很惊喜的就是,饰演莫三妹的武汉籍演员朱一龙,和之前在《知否》里的齐衡、《叛逆者》里的林楠笙可太不一样,痞帅殡葬师和翩翩公子对比过于强烈;莫三妹和小文之间的互动,也超级有爱,这可不就是现实生活的一对怨种父女么……电影《人生大事》真的是一部很有烟火气,很能够温暖人治愈人的电影,影片全程武汉话,就很有代入感。
其实说来,平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太有泪点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电影开篇就给了我重重一击,小文喊“外婆、外婆”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要绷不住不受控制了,因为我想起了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武汉人很多时候是称呼家家和爹爹)……
电影里小文有一个会给她缝布偶,会做好饭等他回来吃的外婆;我也有一个会拿着网子在小河沟里给我捕小龙虾,夏天会给我准备一屋子西瓜,怕我没胃口吃饭骑着三轮车去隔壁小镇给我买凉菜的外婆……
2019年3月到5月间,外婆和外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了天上,变成了继续相互守候的两颗星星。对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接受失去外婆这个现实的同时,外公也没了。他们在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之前专程回去看的时候,老房子的破败和往日的回忆参杂在一起,现实似乎连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也要一并剥夺,心里窦的缺了一块。今年是他们走的三年,按道理是要去扫墓的,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都没能陪妈妈去墓地扫墓,其实就是积累了太多遗憾和可惜……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我们并不是要忘记,而是在心里珍藏与他们最美好的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想告诉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其实我现在挺好的,即使有什么小的波折跟不开心,我也会变得更好……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希望大家6月24日也都能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人生大事》,一定会收获到满满的感动!
《人生大事》
最近网评不错,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吸引了我,从剧情介绍到电影画风让我想到了《入殓师》,最开始我猜测可能是一部《药神》味道的《入殓师》,对电影抱着期待,踏进了有几个月都没有踏进的电影院,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说实话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近几年因为《药神》的诞生让内地电影市场涌入了很多同类型电影,都想在拿奖的同时把票房也赚到手。但是从18年到现在没有一部可以超越《药神》。
(“人生大事,电影小事”)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刚开始我认为国内院线还没有一部关于丧葬行业的电影出来,我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对于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我一开始认为这部电影可能可以弥补内地电影缺少的行业话题性,但是看完之后发现我真的想多了。
群里有位小伙伴总结了几个字简直是一针见血,“功利性太强”,确实整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太过于商业,已经可以是把商业两个大字刻在脸上给你看,整部电影也更像一个“童话故事”。
电影中手持摄影部分很多,请问为什么要用手持摄影?手持摄影不就是为了拉进观众吗?反而这部电影把观众越推越远。
整部电影节奏把控问题很大,节奏太快,快的我们观众都快要吸氧气瓶了,几乎每个节点都给你安排一个小高潮,泪点也太密集了,当一部电影泪点太密集的会造成一种廉价感,反而多次泪点的密集轰炸会让电影本质存在的情绪基点化为乌有,观众失去耐心,也让演员的表演失去精彩点。
中间有一段就是,女儿刚走,父亲马上去世,父亲刚做完道别,女儿马上失踪,这样密集的轰炸真的让观众都还来不及欣赏演员的表演就开始切场,说实话有点拉胯,我都怀疑这部电影的成片上映前有没有请一位专业的老师观看和指导,这种低级的错误还可以出现在2022年说实话有点难见。我承认朱一龙在这部电影里能看见一位演员对于电影表演的渴望,但是电影叙述节奏让我来不及欣赏朱一龙的表演确实有点遗憾。
观看电影时我们观众对于角色,严重缺乏共情点,甚至有些不理解的行为,为什么可以去帮助伤害过你的人?还要去帮助小三?没错角色可以有动机,但是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角色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另外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接受小孩?为什么莫名其妙的让“女儿”跟着不负责的妈妈回去?
为什么莫名其名的又让小孩的母亲加入你这个行业?因为需要Happy Ending?
最重要的就是主角反感这个行业,但是通过一个“二哥的故事”就接受了这个行业,也太过去儿戏,没有成人世界的思考。
电影中也在这种没有感情的观影下结束了。
其实以上我对于电影中的几问,导演可以通过两个点解决,第一就是“匠人精神”行业匠人精神在这部电影里我根本完全感受不到,导演宁愿花时间去填充泪点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讲“匠人精神”这个思维就是错的。
第二也就是,电影中缺乏男主对于家庭观念的改变,收留女儿思想转变缺乏说服力,太过于儿戏,这里完全可以通过情感羁绊去提升观众的理解,但是导演却不这样去做。
整部电影其实就只需要两个泪点,第一就是父亲的离去,第二就是与这位女儿的羁绊,其他的只需要交代好人物、工作这两个点就够了,真的不需要太多密集笑点与泪点。
如果你没有文牧野、宁浩这类对于类型片把控的能力,其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好了。
而且与女儿的泪点,也不要用母亲来抢夺抚养权这种俗套的方式可以吗?真的太老套了,你看见这一幕就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整部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没有太多可以夸的了,浮于表面的电影,拥有华丽的外观但是内核却什么都没有。
商业片也请认真对待电影,对于流量演员为主角的电影,老观众们踏进电影也就是对于题材与演员抱有希望,但是一点诚意都看不到。
我不会去说“新人导演已经很不错了”这类的话,因为我看见了太多的优秀电影处女作。
抱歉整部电影我只看见了电影流水线的一面,并看不见所谓的“电影精神”。
可能导演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资本问题导致电影应该这样去拍,不伦是哪一种理由,都只能展现出目前电影行业可悲的现状。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gai溜子。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勉强三星吧,结构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可能是考虑市场的原因,编导在沉重的题材里面植入了很多娱乐的元素,导致煽情和搞笑都做的后劲乏力。看得出导演平时没少攒素材,可靠素材串成的电影注定在情感层面缺乏延续性,所谓的笑中带泪是需要剧情或人物去推动的,而不是单靠段子。朱一龙为了坐实小梁朝伟的名号不停的让摄影给他的双眸特写,但这也就是残酷的地方,眼神太干净了,看不到啥故事。
看到了一个又帅也有演技的好演员!朱一龙真的不错,还有小哪吒好灵气的,故事也很好,节奏掌控都还不错,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七分!
朱一龙那个狗狗眼神真是让人想去给小文当妈
这个亲妈简直败笔,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朱一龙和小女孩
人生除死无大事,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可能距离四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电影对现在的市场很重要,整天说着中国电影完了,但还是希望能慢慢变好,即使在这种囹圄中。演员演得很好,小朋友真的像个小哪吒一样,太可爱了,朱一龙的糙汉形象也很好。手持镜头、方言台词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所谓的殡葬题材只是个噱头,本质还是家庭片,本以为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缺少的死亡教育,但最终还是落于俗套,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整体的情感转折都有点生硬,这也是缺少真正打动人的情感的地方,韩延是个会煽情的人,但是技巧永远无法替代真诚。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感觉三个主角对小女孩儿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相处几天就要领养了。。。后面没有和法律上的父母商量就擅自交给亲妈(没有证实)也很离谱,把老头骨灰放烟花放也很?
国产片现在是离不开哪吒跟孙悟空了、、、
蹩脚的剧本会让演员的用心表演看起来像个笑话。
人生除死无大事!哭,痛快的哭!笑,尽情的笑!就像武汉的风,武汉的人一样,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喜欢!痛快!演员还是得拍电影,拍电影好啊,拍电影真好啊,拍电影太踏马好了,电视剧连个律师医师教师都讲不好全是谈恋爱,电影讲殡葬师它是真敢抬棺化妆出殡啊!
全员演技在线。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有些情节我认为没必要加。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
人物情感像儿戏,非常突兀,情节不符合逻辑,演的还行
朱一龙好像卡姆 谁懂 神似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孝子打碗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其实,她妈妈不用回来的,没有必要强行圆满。
其实她母亲不回来更好,强行凑了一个家庭。。。
如果去掉后面亲妈的情节,加长情敌和老爸入殓部分,增加小文认同入殓行业对三哥童年的治愈部分,感觉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