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与黑弥赛亚

HD

主演:丹尼尔·卡卢亚,勒凯斯·斯坦菲尔德,杰西·普莱蒙,多米尼克·菲什巴克,艾什顿·桑德斯,阿尔吉·史密斯,达里尔·布里特-吉布森,里尔·莱尔·哈瓦瑞,多米尼克·索恩,马丁·辛,阿马里·切托姆,克里斯·戴维斯,伊恩·达夫,卡勒布·埃伯哈特,罗伯特·朗斯特里特,汤米·拉菲特,特雷勒·希尔,齐纳·萨维尔斯,迈克尔·哈瑞蒂,迈克尔·博诺莫,布莱恩·鲍曼,杰梅因·福勒,洛根·弗莱,泰拉·乔伊·史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2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3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4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5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6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3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4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5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6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7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8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19犹大与黑弥赛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犹大与黑弥赛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1960年代美国黑人社团黑豹党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故事聚焦于Hampton之死,他于1969年被杀,死于芝加哥警察局和FBI组织的一次突袭行动。警方开了80枪,而“黑豹党”成员一共只开了一枪,这一枪还是来自于一位成员被警方打死后的肌肉收缩。Hampton与怀孕的未婚妻正在睡觉时,头部被近距离射杀2枪,他当晚被下了药,根本没听见任何警方的动静,死后尸体被拖进小巷中,年仅21岁。经过审讯,他的死被判定为“正当杀人”,后来在1982年,以185万美元的赔偿数额,达到了民事诉讼的庭外和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恶搞专家大电影拉斯维加斯婴儿美丽男孩奶牛美女秘密访客 独家纪录片月八日记森林惊魂你我之间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

 长篇影评

 1 ) 犹大之罪

小时候看《英雄》,觉得刺杀太难了,李连杰杀了这么多江湖义士,就是为了再近十步,再近五步的靠近目标。似乎这是一个战斗游戏,你得将所有的道具都打出来,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才有可能最后通关。

但现实中却往往不是这样,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会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nobody杀死。而若干年后,这个nobody一生唯一会被人记住的就是杀死了某某某。

Fred Hampton的死太过轻而易举了。似乎只要胡佛想了,他就死了。画房型图、下药,都不是重点,即便没有这些,结局依然一样。甚至Bill O'Neal存不存在都不重要,他作为棋子的目的是,能让FBI更合逻辑,更好交代,更不露痕迹的消灭黑豹党。而绝不是能不能消灭的问题。

犹大只是射出去的箭,而不是射箭的人。即便没了犹大,还会犹二、犹三。而在耶稣死后,当人们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犹大,只能说是射箭者的第二次胜利。

 2 ) 因为走对路而被绞杀——《犹大与黑弥赛亚》

今天聊聊电影《犹大与黑弥赛亚》。

片名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 Jesus Is My Homeboy (2021),别名耶稣是我同伙 / 犹大与黑色弥赛亚(台) / 耶稣曾是我兄弟 / 耶稣是我同伴。

我在去年就注意到了这部影片,当时看到外媒评选出《2021年最受期待的外国电影》,一共列出了45部电影。《犹大与黑弥赛亚》就在其中。

稍微了解《圣经》故事的话,大家应该对标题中的“犹大”“弥赛亚”不会感到陌生。

犹大就是那个为了30枚银币而出卖耶稣的叛徒。弥赛亚则是耶稣的另一个称谓。弥赛亚源于希伯来语māshīah,原意为“受膏者”,希腊文把它翻成christos,由此引出“基督”(Christ),因此“弥赛亚”就是“基督”。

但是当时这部影片的译名叫做《耶稣是我同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部神棍大乱斗的奇幻电影,并没有着急看,这一放就过去了几个月。

如果按照原名直译的话,翻译成《犹大和黑人救世主》就会显得直白一些。这能通过片名直接点名人物关系,也不会给人错误的印象。

希望大家不要被译名误导而错过这部好片。

《犹大与黑弥赛亚》讲述的是上世纪1960年代美国黑人社团黑豹党副主席弗雷德·汉普顿投身社会运动,直至被美国政府设计杀害的过程。

黑豹党是美国近代历史上最接近工人解放的运动,也是被美国政府严厉打击镇压的社会组织。

1966年的时候,黑豹党由修伊·牛顿(Huey Newton) 和博比·西尔(Bobby Seale)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创建。他们反对资本主义美国政府,主张通过普通民众的长期运动实现社会主义。他们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武装,改造黑人社区,为穷人孩子提供免费早餐、教育和医疗,试图通过有组织的运动于资本主义对抗。

他们按照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导,武装自己。黑豹党的资金来源也很有趣——通过倒卖《毛选》。20美分进货,1美元卖出,通过赚取差价然后购买枪支。

黑豹党有组织、有纲领,更有伟人的思想做指引。这一切都让资本家感到害怕。美国政府无视法律约束,穷尽办法绞杀黑豹党,更加说明了黑豹党的正确性。

为了最快速度消灭黑豹组织,美国政府软硬兼施,各种肮脏手段都使了出来。

强硬的手段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栽赃陷害都只是小儿科把戏,为了从内部瓦解分化黑豹党,FBI接连安插线人,并且给线人身上安上好几条命案。这样FBI一方面可以牢牢控制住线人,另一方面可以破坏黑豹党形象。

可谓阴毒至极。

软刀子则是现实中的魔幻事实。

漫画家忙不迭地按照黑豹党创作了漫画形象“黑豹”。这位从原始非洲大草原瓦坎达走出的高贵国王,给了黑人大兄弟们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似乎黑人祖上就拥有着富可敌国的黑科技和玄乎其玄的振金,双手抱胸大喊一句“瓦坎达forever”就能获得“力量”。

这从文化层面消磨黑人的意志。若干年后甚至倾心倾力拍摄了一部《黑豹》,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把黑人大兄弟哄得开开心心。

偶尔压迫地过火了,就紧急开启黑命贵、零元购活动,给黑人们提供一个定向释放情绪的途径。

反正只要没有组织、没有纲领,随便黑人闹腾,一切都好说。

也正是如此,才显示出弗雷德·汉普顿的伟大。

他很清醒地看到症结所在,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模式毫无威慑力,当白人用枪顶着黑人脑门时,黑人没有任何措施。只有武装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黑豹党选对了斗争方式,这才让美国政府感到害怕。FBI不遗余力地诋毁、打压,正是证明了黑豹党的正确。

黑豹党甚至已经能够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红脖子、波多黎各等少数裔,都是他们团结争取的对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这会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

丹尼尔·卡卢亚很好地将人物状态演了出来。在演说时,慷慨陈词、张扬霸气,在爱人面前,羞涩内敛、小心翼翼。

他身上背负着黑人救世主的重任。他接过前任主席的旗帜,团结阶级兄弟和伙伴,继续带领组织做斗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熟悉的革命先烈的气质。可惜的是,他的生命止步于21岁。

扮演威廉·奥尼尔的莱基思·斯坦菲尔德是本片另一位主要演员。

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扮演威廉·奥尼尔之后,他需要接受治疗。

毕竟演反派如果演的太好太入戏,会对演员产生不小负面作用。

精于算计的资本家玩起杀人诛心的一套把戏极为熟练。

不仅要给黑豹党安插眼线,还要让黑人之间分化相互仇恨。威廉·奥尼尔先是被当做眼线,安插进黑豹党,黑豹党几近消亡后,还要把威廉·奥尼尔拿出来鞭尸,榨干最后一滴剩余价值。

尽管他的叔叔声称他对与联邦调查局合作“充满负罪感”,但威廉·奥尼尔在几次采访中声称他对黑豹党“没有忠诚”。

1990年1月15日,威廉·奥尼尔在290号州际公路上撞车后被发现死亡,时年40岁。在车祸发生前,威廉·奥尼尔试图从二楼的窗户跳下,不过被阻止了。虽然他的死亡被裁定为自杀,但他的妻子声称这是意外。

不管他心里有没有愧疚,我都觉得这种祸害死不足惜。比鬼子更可恨的是二鬼子,比敌人更可恨的就是叛徒。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同袍创造美好明天,偏偏有人要做敌人的狗腿子。

本片和另一部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发生在同一时间。这两部影片都获得了第9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在《犹大与黑弥赛亚》中提到黑豹党主席博比·西尔在法庭上受辱的事情。

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也提及弗雷德·汉普顿被杀害一事。

弗雷德·汉普顿遗孀和遗腹子

说几点影片中花絮:

1.比尔·奥尼尔给弗雷德·汉普顿的粉末实际上是赛可巴比妥(Seconal),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的巴比妥酸盐。

2.在弗雷德·汉普顿遇害场景中,弗雷德·汉普顿睡在一张盖得很好的床上。在现实生活中,他睡在一张光秃秃的床垫上。

3.奥斯卡允许每个有投票权的成员自行决定演员的表演属于哪个类别,是主演还是配角。这就有了看似双主角设置的《犹大与黑弥赛亚》,两位主角莱基思·斯坦菲尔德(Lakeith Stanfield)和丹尼尔·卡卢亚(Daniel Kaluuya)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4.《犹大与黑弥赛亚》最终由丹尼尔·卡卢亚拿下最佳男配角、歌曲《Fight for You》拿下最佳原创歌曲。

5.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两位以上非裔制片人的电影。这也是第一个全是黑人制片人的最佳影片提名。

6.芝加哥警局和FBI的突袭行动中,警方开了80枪,而黑豹党成员一共只开了一枪,这一枪还是来自于成员被警方打死后的肌肉收缩。

最有希望的一次斗争,

因为走对路而被绞杀。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3 ) 爆米花下的黑人革命—《犹大与黑弥赛亚》短评

我在《犹大和黑弥撒亚》的豆瓣短评中说,影片展现了一种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变革方式,汉普顿看似在演讲中提到要建立社会主义,要学习毛,然而他的斗争范围,或者说黑豹党的变革野心,和中国不同,并不在于要建立一个新政权、要推翻旧阶级的统治,而是在现有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对文化和政治(政府)进行改良(第43分钟演讲),注意,这里的政府和国内理解的政府不同,三权分立制度下,政府与司法是分离的,我们能看到,最后即使汉普顿死了,妻子和他同志们的反抗方式不是推翻政府,而是诉求于司法,要求司法对政府进行约束和宣判,这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法想象的方式,因为在国内,即使宣传法治的现在,我们心底里仍然觉得政府和司法部门是紧密相连的,你无法想象在20年代,陈独秀、李大钊去向法院提起诉求,说要控告政府,我们采取的方式,或者说一直以来中国这片土地采取的变革方式,都是推翻一个政府,推翻一个政党,建立新的政权。这大概就是多党制国家和一党制国家不同文化对人的驯化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毕竟是个面向全体民众的电影,美国政府不可能允许毛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所以对电影里展现的变革野心,刻意柔化,局限于文化和政治改良,最后引导一句,真实故事的主人公最终得到了司法上的反正,看完后的美国人民走出电影院,面对比几十年前繁荣百倍的现在,欣欣然于改革的进步,虽然最后会跟风似地喊上一句pigs,大概内心还是庆幸美国的进步和伟大吧。(手动狗头)

所以通看全片,你会同情汉普顿的遭遇,敬佩他的革命决心,抑或对叛徒咬牙切齿,但却始终无法对影片中提及的美国革命文化产生共情。“枪杆子里出政权”、“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人民的力量”...这些字眼对于我们是如此熟悉,在我们心中,它们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总结出的经验,是无数先驱用生命开辟出的道路,然而移植到不同的文化情境下,却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来,显得如此软弱和妥协。这或是一种误解,一种文化差异造就的沟壑,又或者是这时代不同社会一致的走向......

爆米花下的种族革命,不过是抚慰不平者的嗨药。处于这个时代去回看几十年前的革命过程,本就是非常晦涩和艰难的事情,能够汲取到一些来自历史的力量,是最乐观不过的了。

图片取自电影截屏

文章内容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4 ) 黑豹党差点燎原,终遭剿杀,被娱乐被消解

之前,我们聊了聊奥斯卡夺奖大热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以及1960年代全世界轰轰烈烈的左翼运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便是在庭审上被五花大绑,封住嘴巴的黑人鲍比·希尔。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美国的黑人们依然在被暴力对待。为什么受压迫的黑人依然无法团结?为什么少数族裔,在美国依然受到迫害?为什么平权运动失败了?在这部获得奥斯卡六项提名的电影《犹大与黑弥赛亚》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答案。

“黑弥赛亚”意即黑人的救世主,片名就告知了整个故事,这就是现代版的叛徒犹大背叛耶稣。

1969年12月4日,“黑人救世主”——怀揣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黑豹党领袖弗雷德·汉普顿,因受到叛徒出卖,在家中遭一队FBI探员连开99枪射杀,死时年仅21岁。

黑豹党在美国历史上仅仅存在十几年,星星之火很快被扑灭。然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抗争, 依然像幽灵一样,在美国上空徘徊,直到现在。发掘这段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同样有一批年轻人想要去走那未曾设想的道路,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第一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黑豹党诞生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也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多年。虽然通过了明确规定黑人各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公民权利法案》,但黑人们仍然面对着3K党的猎杀,政府的系统性歧视和警察的随意酷刑。黑豹党作为一个以暴力手段反抗压迫的黑人民族政党应运而生。

民权运动中被白人警察和警犬攻击的黑人,1963

比起马丁·路德·金提出了争取黑人经济平等的空洞口号,黑豹党采取武装争取权利的方式,要求美国政府承诺包括黑人社区自治、保障就业住房、平等教育、黑人拒服越战兵役、公正司法待遇、反对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以及释放一切黑人政治犯等要求。

黑豹党崇拜毛主席,视他为肉体和精神武装的双重导师。认同“枪杆子里出政权”,把它当做黑豹党创立之初的中心思想。黑豹党起步时缺乏购买武器的经费,于是他们在华人众多的旧金山大量购入毛主席语录,卖给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的学生们。

纽约市哈林区黑豹党办事处贴着的毛主席画像

但黑豹党的领袖们当然知道,最重要的力量其实并不是枪杆子,而是人民。在贫民窟,黑豹党中组织失业的黑人进行生产,为超过十万名黑人儿童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召集志愿者开展扫盲运动,同时为没有条件上学的黑人青少年授课;提供免费医疗,大力改善黑人中流行的镰状细胞性贫血疾病;在治安方面,黑豹党建立了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他们以黑皮衣,贝雷帽的统一制服形象出现在街头巷尾,保持常态化的巡逻,内防犯罪事件,外防3k党与警察暴力。

黑豹党为黑人儿童提供免费早餐,1969

可以说,当时黑豹党控制的黑人社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治。如果只是在黑人社区做福利,搞民兵联防,那么黑豹党绝不至于引起美国政府如此重视。他们真正怕的,是黑豹党背后这套完整的政治哲学和政治诉求。

1966年,黑豹党建立之初,曾仿照《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发出了著名的十点纲领。

黑豹党的《十点纲领》

有了武装力量后,黑豹党继续从李德胜大大思想中学习,决心团结黑人民众。黑豹党创始人之一鲍比·希尔曾说道:“黑豹党是人民的党。黑豹党生存的核心原则在于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取得人民支持,发掘人民的力量。我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全体人民从各种形式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以便人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黑豹党的集会也欢迎各种族的支持者,嬉皮士和越南老兵都可以自由参加黑豹党的公开集会。而黑豹党的演讲在现实中也确实常有大量白人和犹太人参加,他们与波多黎各裔,拉丁裔和底层白人一起建立了彩虹联盟,宣传种族平等思想。

黑豹党集会,1970

1969年,由白人左翼阵线和黑豹党领导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开启了第一次全国会议,会议达成共识:民权运动目前的性质是一个有白人阵线的黑人运动,在未来计划组建一个“新党、新的工人党”,并希望按照非洲和拉丁美洲“解放阵线”的模式, 建立一个“包括美国全体人民的美国解放阵线”。

1970年黑豹党的势力达到巅峰,在全美68个城市设有据点,总共数千名成员。他们有纲领,有实践,有领袖,也有朋友。但是星星之火,只燃烧了数年,便很快被扑灭,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小插曲。后世看来,恍若隔世。

黑豹党

第二章: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直到永远的胜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浪潮。现在的我们,无论如何想要复原当时的时代,可能都难以完全理解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为了社会的改变而付出生命。

上世纪50到60年代,随着英法等殖民帝国在二战后丧失霸主地位,全世界出现了一波争取民族独立、权利平等的浪潮。这是一个属于革命者的年代,是一个孕育英雄的时代,是一个普遍相信只要通过行动与抗争,就能让自己的同胞摆脱霸权与剥削的时代。

刚果年轻人在游行队伍中举着毛主席的画像

在非洲,1960到1970年这十年间,前后共有32个地区从宗主国的控制中摆脱出来并成立国家。

1961年,南非一位名叫纳尔逊·曼德拉的43岁黑人,已经组织了多年的反种族隔离抗议斗争,他因为深受马列主义的影响,被以“叛国”罪入狱与审判。出狱后,他成立了激进的武装抗议组织“民族之矛”,他从遥远的东方古国学到了游击斗争。在他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中这样写道,“在埃德加·斯诺的光辉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我发现是毛泽东的决心和非传统思想把他引向了胜利。”

叛国罪审判期间的曼德拉

1959年,一名叫亚西尔·阿拉法特的30岁年轻人刚从战场回来 。他曾加入埃及军队,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打败了英国、法国与以色列的联军,夺回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就在这一年,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这个组织后来又一个更加著名的简称“法塔赫”,作为阿拉伯世界少有的世俗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团体,开始为巴勒斯坦人民的独立奋斗一生。

法塔赫武装分子游行,1970年

也是在1959年,31岁的切·格瓦拉与革命同志,33岁的卡斯特罗,在经历了5年山区游击战后,推翻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在美洲建立起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古巴革命完成后,切·格瓦拉帮助卡斯特罗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则因为对美国的强硬态度为西方世界所闻名。

切·格瓦拉(左)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右),1961年

切·格瓦拉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事业。1964年作为古巴的高官,他相继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等8个非洲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他离开古巴,出走刚果,希望利用自己的游击战经验,帮助刚果人民完成起义。临别古巴,他说了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直到永远的胜利”。

两年后的1967年,在玻利维亚进行游击作战的切·格瓦拉,因为遭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渗透,被政府军逮捕,结束了37岁的生命。

玻利维亚政府军军官与切·格瓦拉的尸体

这位“像鹰一样战斗”的男人,把短暂的生命全部献给了他心目中的革命,将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切·格瓦拉的死,给当时的年轻人内心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成为了反抗权威和世界左翼运动的象征,一直到现在。

1967年,百万古巴人云集革命广场,送别他们心中的英雄。卡斯特罗在悼词上这样说:“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典范的人,一个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的人,一个属于将来的典范的人,我衷心地说,这样一个在行为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如果我们想表达我们要我们的子女成为怎样的人,那么作为热情的革命者,我们一定会从心底说:‘我们要他们像切!’”

第三章:他们能杀死革命者,但不能杀死革命

全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深刻推动了美国国内的黑人平权运动向革命化的转变。

60年代初期,马丁·路德·金还怀揣着那个梦,希望通过非暴力和平抗议的方式,为黑人争取到与白人平等的待遇。1963年,在他完成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他获得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支持。1964年,《民权法案》获得通过,同年,马丁·路德·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声望达到顶峰。

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

然而,全世界的革命浪潮让他的思想很快发生转变。他开始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的歧视,保护黑人投票权就能解决的。他开始频繁地谈及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亟待根本变革,渴望看到资源重新分配以改变种族和经济不公平。而这,真正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1967年,在他遭到刺杀的前一年,他在纽约发表了一篇在西方世界没有那么有名,却更加振聋发聩的演说《打破沉默》。他说:“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全球所有人都站起来反抗剥削、压迫的旧体系。一个脆弱,但公平公正的新秩序正呼之欲出。这个国家受苦受难的人民正从未有过地站起来了。黑暗中的人民已经看见了曙光。我们西方世界必须支持这场革命。很悲哀的事实是,因为舒适,自满,对共产主义病态的恐惧,以及我们对不公正的倾向,西方国家曾经孕育了现代社会如此多的革命精神,现在却成为反革命的庇护所。这导致很多人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有革命精神。因此,共产主义是对我们民主失败的审判,也是我们开启的革命道路上践行者。我们唯一的希望,是重新找回革命精神,对充满敌意的世界宣战,永远战胜贫困、种族主义,以及军国主义。”

马丁·路德·金对平权运动看法的转变,实际上在几年前就被另一个人所鼓吹,他就是马尔科姆·X。

马丁·路德·金(左)与马尔科姆·X(右)

马尔科姆·X批判马丁·路德·金的看法,认为他的目标是让黑人原谅那些四百年来粗暴对待他们的人,让他们忘记白人对他们做过的一切。马尔科姆认为非裔美国人被视为美国内部的被殖民者,尽管并不存在一块实存的殖民地,但美国黑人的存在即是殖民地本身。白人从美国黑人在棉田和工厂里付出的劳动中剥夺剩余价值,非裔美国人因而与他们在非洲受到英国和法国侵略的黑人同胞共享了历史和斗争目标 。正是在这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 运动者认为美国黑人争取黑人权力,要求自决的斗争是全球反帝解殖运动的一部分。

马尔科姆·X演讲

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马尔科姆·X建立了非裔美国人统一组织(Organization of Afro-American Unity),作为对大洋对岸非洲统一组织(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的回应。他1965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道:“我们的问题不是公民权利被侵犯,而是人权被侵犯。我们不仅被剥夺了成为美国公民的权利。我们还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一周后,他在一个不准携带任何影像记录的会场,演讲中遭到离奇暗杀。

在马尔科姆·X遇刺的一年后,30岁的鲍比·希尔和26岁的休伊·牛顿创办的黑豹党诞生。对于他们来说,前人已经尝试了所有道路,要改变黑人以及美国其他受压迫群体的现状,只剩下一条路:革命。

鲍比·希尔(左)和休伊·牛顿(右)

没有意外,黑豹党成为美国政府的目标。FBI将其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并实施了其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计划:“COINTELPRO”。在一份此后泄露出的FBI内部备忘录中,FBI局长埃德加·胡佛提了四点:第一,首要任务是阻止黑人武装团体的联合,因为这“将是美国发生黑人革命的第一步”;第二,要阻止“黑弥赛亚”的诞生;第三,集团内的首要目标,可以先行消灭;第四,要对黑人领袖进行污名化。

白人警察让黑豹党成员靠在墙上排成一排

巨大的国家机器对黑豹党的大量领袖与成员进行了系统化的监听、暗杀、监禁、公开羞辱,以及虚假指控。两位创始人先后入狱,第三任领袖弗雷德·汉普顿在遭到FBI的99枪射杀前,说出了这句著名的话:他们能杀死革命者,但不能杀死革命!

若不是1971年,一群活动者闯入宾州FBI办公室,偷取超过1000份机密文件。FBI的这些活动,包括汉普顿的死因,可能永远成为历史谜团。这件事后来还被拍成了纪录片《1971》。

直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美国的黑人们依然高呼着喊“我不能呼吸”,终究没能等来他们的“黑弥赛亚”。

如今,《黑豹》被拍成了爆米花电影,马尔科姆·X和马丁·路德·金成为漫威电影中万磁王和X教授的原型。

当抗争的意义被消解,被消费,被娱乐,也许,害死黑弥赛亚的真正的犹大,并不是这位叛徒,而是被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所浸泡,再无斗志的犬儒。

【B站/视频号/知乎搜“脑飞Mindflix”,了解屏幕背后的精彩现实】

美国黑人为何仍不能呼吸?教员思想武装的黑豹党差点燎原,终遭最野蛮剿杀【犹大与黑弥赛亚】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5 ) 近年来最精彩的黑人电影

注意,有剧透——————————————————

虽然对美国黑人的那段历史并不了解,但在看本片时,彷佛真的置身其中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氛围,黑人为了反抗压迫而群起奋斗的精彩瞬间,这也是我近年来看到过的最精彩的黑人影片,好于今年的另外几部,如《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迈阿密的一夜》、《蓝调天后》等等。

现在的中文译名确实有点不搭调,还不如直译为《犹大与黑人弥赛亚》,因为片子本身讲的故事,就如同犹大陷害耶稣的故事一般。勒凯斯·斯坦菲尔德饰演的比尔·奥尼尔代表着犹大,背叛了丹尼尔·卡卢亚饰演的黑豹党领袖弗雷德·汉普顿,代表着黑人版的耶稣(这也可能是丹尼尔近年来的最佳表演,至少获得一个奥斯卡提名没有问题,勒凯斯的表演也同样值得奥斯卡!)。

弗雷德作为当时黑豹党的主席,他说的话,做的事,无不是为了整个黑人斗争,他就代表着黑人版的耶稣,带领兄弟们去反抗当时的社会压迫。

而代表犹大的奥尼尔,受到警察的威逼利诱,还有他自身的认知问题,最终选择了背叛,加入刺杀弗雷德的行动之中,弗雷德和黛博拉的孩子还未出生,就惨死在自己的公寓床榻上,年仅21岁,令人唏嘘不已。

片中还用了那个时候大量的真实录像,人们的反应,还有比尔·奥尼尔的采访记录,2位演员的表现也是精彩纷呈。尤其是弗雷德的那场演讲,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激情,真实,极具煽动性,话语简单,却道出了当时人们的心之向往。

影片结尾,后续如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威廉·奥尼尔一直活跃在黑豹党中,他同时也是联邦调查局的线人,他总共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20万美元。

1989年,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纪录片《美国民权之路2》接受了采访。

《美国民权之路2》于1990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首次播出。

播出当晚,威廉·奥尼尔自杀。

他执行暗杀任务那年,弗雷德·汉普顿年仅21岁,同样遇害的马克·克拉克也仅有22岁。

在暗杀行动中,警察开了99枪,黑豹党只开了1枪,然而,七名幸存者受到多项指控,包括谋杀未遂。

1970年,幸存者们以及汉普顿和克拉克的母亲,提起了4770万美元的诉讼,指控联邦调查局、芝加哥警察局和州检察官办公室密谋暗杀了弗雷德·汉普顿。

经过12年的漫长斗争,该案最终以185万美元的金额达成和解,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民事审判。

暗杀发生25天后,黛博拉·约翰逊生下了孩子。

直到1978年伊利诺斯州分会解散之前,她一直作为党员活跃在黑豹党。

如今的黛博拉,又名叫AKUA NJERI,是黑豹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这是一个继续在为黑人的自决而斗争的革命组织。

弗雷德·汉普顿二世是该党的主席。

 6 ) 后殖民主义角度

a.以这种方式描写Hampton是值得怀疑的。1.它把重点放在Hampton的自我牺牲上,而不是黑豹党及其合作力量的集体行动上。2.把他的死说成是“必要的”,赋予它一种不必要的悲剧性品质。

b.影片始终关注个人行动和决定,这唤起了一种对暴力的非人性的认识(如黑豹党成员射杀躺在地上的警察)。所有暴力都是非人性化的,但影片没有区分有一定政治意识的自卫行为和警察的暴力行为。

c.后殖民主义的主要角度,涉及到它选择在哪里找到它的戏剧性以及它所呈现的视角。影片不是以Hampton的政治为中心,而且讲述了他与奥尼尔之间的故事。大多数决策时刻都涉及奥尼尔。比如在1:19处Hampton的演讲。镜头在奥尼尔,Hampton和fbi特工之间切换,这表明线人面临着痛苦的抉择——牺牲自己,声援Hampton还是背叛他。奥尼尔的视角代表了导演的政治选择,即关注他们认为最有趣的元素。对他们来说,Hampton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似乎是一个告密者的心理,一个充满矛盾并面临道德和生存困境的人,而不是Hampton本人所实际代表的政治潜力。

 短评

死者的未婚妻,原型人长得很美的。影片选角,怎么选了个难看的?太不符合历史了。 黑人的表现欲很强,影片也是略略夸张了点,渲染效果还是不错的。影片还是很好看的。年度最佳美国片,4.5星推荐

3分钟前
  • bugz
  • 力荐

Revolution is the only solution. 很powerful. 在anticommunism propaganda 已经成为宗教的美国, 这样的题材并不是所谓的主流政治正确. 说什么黑豹党臭名昭著的,是对zf与系统的暴力恶行视而不见,也是对黑人社区经受的一切充耳不闻。电影还是可以做到更好,比如到1968年,2/3的黑豹党员是女性, 这点完全没体现。新一轮的左翼革命必须由劳动女性主导。

7分钟前
  • 找不到我
  • 推荐

在看过One Night in Miami和Ma Rainey‘s Black Bottom后 我认为这部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是今年最好看的黑人题材电影 看片前我不知道Fred Hampton和Bill O'Neal是谁 但这两小时我完全被这两个人物吸引住了 他们让我想起了刺杀神枪手中的Jesse James和Robert Ford 前者是极具个人魅力的黑人领袖 后者是与魔鬼达成交易越陷越深的犹大式叛徒 这两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的复杂多面性被逃离绝命镇的两位演员脱胎换骨般的演绎的太精彩了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 刚出狱后的Hampton在黑豹党集会上慷慨激昂的高喊着为自由抗争 站在台下应和着的Bill与招募他的FBI探员四目相对 从他的眼神能看到这个人物注定的结局

10分钟前
  • NolaMoon
  • 力荐

组织被渗透被打压过程中残酷斗争的缩影,再次证明保持党内纯洁性秘密性与纪律性之重要。各个国家有自己的历史背景,cccp和cpc的经历无法(即使是小范围)实现的重要原因是美政府强大且有人心,仰赖于从全球搜刮的血汗和转嫁出去的危机,从全体国民的角度看生活没有到一个过不下去的程度,这些转嫁过程反向加剧了亚非拉的独立解放斗争,算不算某种程度上的灯下黑。

13分钟前
  • SHI NE
  • 推荐

比起电影直接呈现的斗争,我更想看O' Neal在陈述当年罪与罚后自杀的故事。

18分钟前
  • 五加皮
  • 还行

还是和许多同类作品一样,影片对于黑豹党的聚焦仍然侧重了口号性的内容,没有深究其政治理念和实践,不过这部电影优秀的摄影和绝佳的表演完全弥补了这些小缺陷,上一次看到如此强大的二人组化学反应还是在《爱尔兰人》里。

21分钟前
  • James Cool
  • 推荐

街头版《芝加哥七君子》。相较于前者,胜之于核心人物有血有肉,复杂而丰富,历史悲剧感在小人物的挣扎中油然勃发;然而既限于一隅,单纯注视小人物的人生转变,又缺乏以小见大的妙笔,便不能以细微处见大寰宇,人物虽存,却不能见时代,这是剧本与主题上的根本局限,虽在“犹大与黑弥赛亚”这个题目中可见偌大野心,但显然眼高手低了

22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还行

打着枪杆掌权旗号的黑豹在几任领袖纷纷歇菜的情况下,冒出了一个弗雷德,此君一心为民,可惜不是轻易被捕,就是总部被炸,本片以耶稣犹大类比了弗雷德与比尔,卧底比尔经历了剧烈的心里挣扎,不过黑豹的短命早已注定,最终的射杀却毫无疑问让人惋惜。

26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力荐

第一遍,2021.02.13,第二遍,2021.02.15,尽管影片的拍摄制作层面觉得不错,但其故事还是没能引我入胜。—— 美国电影学会2020年度十佳电影+特别表彰的11部作品全看了,不出自己所料,尽管有年度最爱的《心灵奇旅》入选,AFI评选的2020年度电影于我的整体观感还是和2018年一样不太理想,成为2010年以来数一数二差劲的一届。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不流血,无革命” 片中的那段引用如是说;于是牺牲,于是留下一笔。在特殊时境造就的民权话题活跃的2020-2021颁奖季,与《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齐力完成了对当时的某种梳理与汇总。但更多时候,不只聚焦对Fred Hampton高亢陈词回顾与历史重述上,也同样知道用“无间道”这样的类型感来妆点和设计这个早已明确终点、但却可以增进了解和沉浸的故事。比较难得或是之前都鲜少做到的一件事是Jesse Plemons和Martin Sheen在还原了脸谱化的人物之外,还被赋予了更多拓展角色的表现时刻;皆因双方的对撞,最终成就了全员也可圈可点的表演。Daniel Kaluuya的下一提,搞快点!

3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相当具有煽动性的电影。我一直在想,假如人类历史上,非洲文明走在前端的话,黑人会不会也要奴役白人,应该是的吧,因为这是历史规律。

36分钟前
  • 白天星
  • 还行

演的真好,没有主角两位都提男配。和黑色党徒质量差不多

40分钟前
  • mills
  • 推荐

标题翻译的是啥玩意啊。看了以后必须去看看当年的真实事件,然后发现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当年的FBI警察真的无法无天,Lakeith那个角色是真的那么糟糕。而且电影没表现出来的是fred hampton当年只有21岁,都是一群热血青年。

43分钟前
  • 千岁
  • 推荐

加上这部,今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美国电影我就都看过了。和《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一样,这部也是关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革命运动的历史题材,它们的出现及被关注,应该和近期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有关,可称为美国社会的“主旋律”。片子拍得不错,特别是它以被FBI雇佣的“犹大”— 卧底线人为叙述视角,除了再现政治历史外,多了些许人性的内涵。影片中信奉并极力鼓吹“暴力革命”的黑人“黑豹组织”头目,却被警察用秘密、卑劣地暴力手段消灭了,令人感慨:暴力革命与暴力治安孰是孰非?就看你在社会中的不同立场和位置了。

4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这个片子叫啥犹大与黑弥赛亚啊,直接叫黑犹大呗。。。除了联合了当地社区和一开始各种不服的皇冠党之外,没看到黑豹党还干了别的任何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就像开篇hampton说做比说重要deborah说可是你就是在说啊。全片就光看hampton做演讲了。。。这部电影可以做芝加哥七君子的补充知识。。。

49分钟前
  • 鸟鸟弗斯
  • 还行

选角选得很到位,两位男主都给出了不错的表演。太心塞了,FBI闯进Fred家里刺杀他那一段是真的看哭了,you can murder a revolutionary but you can't murder a revolution. 真的是50年前的战斗还在继续。

54分钟前
  • Insider J.D.
  • 推荐

个人利益的斗争与个体牺牲换取的集体利益,电影充满着一些美丽的时刻,但是最激昂的画面不是枪战而是言语的力量,最痛心的不是死于抗争而是死在梦里。

57分钟前
  • 雨苔思音
  • 力荐

7.5分恨呐,黑豹党这么傻白甜,符合真实嘛。没怎么讲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就一起学毛主义给我看乐了。其实电影技法也一般,但是配上性感的黑人音乐,情绪一下就被煽动起来了。我要是非裔美国人我也去BLM了。

1小时前
  • 全小康
  • 推荐

6.5/10

1小时前
  • Valuska
  • 推荐

黑人争取权利过程中,终于出现了表现更多细节的电影,这个是讲一个背叛的故事,犹大被呈现了出来。

1小时前
  • Sabrin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