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看的第一部动画,先说我只看到第10集,并且不打算看完了。
主角小孤独是个“社恐”,既是人物特征也是这部作品的“笑点”来源,或许有人能共鸣吧,但也不是所有社恐都像小孤独那样的。普遍意义上的社恐是害怕引起注意、拒绝成为焦点的人,而小孤独会背吉他上学,穿戴个性化的服饰,这一点上我很难认为她是社恐。
所以姑且认为她事实上是个开朗、积极的人,只是不巧被环境无视/霸凌了,而且她表达紧张情绪的方式如此夸张,社恐才不会这么干。。
那除去“社恐”这个噱头,就和普通芳文社没什么区别了。有拿来和轻音比的,实话轻音过去很多年,或许现在看来已不够优秀,但情怀是无法被打败的,就算没有情怀这部也打不过。
还有人诟病演出过剩,其实我就是冲着这句评价才找来看的,都做动画了,当然是怎么异想天开怎么来啊。但实际比较失望,我嫌导演视觉创意不足,大部分刻意的演出都是在拿“社恐”的刻板形象开涮,比起搞笑,冒犯更多吧?想要触碰边缘人的心,这种程度远远不够,这片只会让我觉得青春美少女真不错。
除了主角,贝斯姐和店长的形象还算丰富,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有点含糊,既不废萌也不深刻,没有让人特别喜欢的。其他没什么,姑且值得一看。但如果这就是22年的最佳动画,我可能会附加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孤独摇滚!》出生在一个并不那么友好的季度。当大家对《电锯人》《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间谍过家家 p2》《灵能百分百 第三季》等噱头十足、声势浩大的一众番剧翘首以盼的时候,注意到这部番剧的人并不那么多。确实,原作作为四格漫画影响力本就不高,CW 虽然有不少优秀作品(比如一月份的《更衣人偶坠入爱河》),但其并不如其他大厂那样自带眼球。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CW 用实力宣告世界,什么叫真正的神作,什么叫无敌的改编。
《孤独摇滚!》的原作来自轻百巨头芳文社,形式是四格漫画。漫画本身并不算非常出彩,质量优秀但没有到达炸裂的程度,但非常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原作尽其所能表现出了一里的社恐、虹夏的体贴、凉的怪特和归去来兮女士的开朗,大家在动漫中看到的很多波奇酱崩坏脸实际上在原作中都有表现(毕竟是改编嘛),没有原作优秀的刻画必然成就不了动漫的成功。其中有几话重要情节,为了表现出画面的张力,作者舍弃了四格漫画的形式,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视觉效果。
但是《孤独摇滚!》毕竟是一部讲摇滚、讲音乐的作品,漫画的局限性便在于此,结束乐队几场重要的 live 部分被迫一笔带过,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也显得整体节奏非常急迫而诡异,而这被动漫完美地补全了。CW 的制作让一里的社恐形象极度深入人心,让虹夏的大天使地位彻底确立,让凉成为了全作的整活担当,让归去来兮女士竖起了中指(划掉),而其中的几场 live 更是完全让番剧封神,且不谈作画的优秀(比如第五集随着吉他抖动的那个视角),也不谈节奏把控的优秀(那一脚),这几首歌可是原作没有的啊!不管是蓝色惑星,绝不会忘记,还是化为星座,和主角一里的人设都极为相符(而且很好听!)。这几首歌,这几场 live,能让你切实地感受到这四个女孩的成长,感受到她们对于摇滚那股火一般的热情,也能感受到 CW 在改编时充斥的爱。一部好的喜剧番就是要整活,一部好的音乐番就是要沉浸,一部好的成长番就是要变化,这一切,《孤独摇滚!》悉数为你奉上。
这就是 2022 的年度最佳。
孤独摇滚确实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值得多看几遍。 近几年的作品我觉得揭示心理问题的真的不多,记得上一次还能让我看五十多遍的番还是《四谎》。
虽然咱们国家学术论文发的也不少,但始终没有杀出一个这样的国创。作为游荡在各个行业间的我看了这个番也有很多感想。 社恐,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确实是病,而且研究的人也很多,学术论文,期刊也发了不少,总库1万两千多,但矫正就这四条。
而“原生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等都没有破2000,足以显示出业内对社交焦虑现象的关注,以及社工的冷门,不愧是特困行业(笑 见中国知网 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都在「上网成瘾」上,有的文章甚至和大家的观点一样,比如谢蝶的《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 》,大家可以自行到中国知网搜索。 乍一看,和这个作品,孤独摇滚没什么关联,其实关联还不小,比如网络,小孤独在网路上配信自己弹吉他的作品,其实也是在网络中寻求认同。
在另一篇论文里,说明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认为,社交焦虑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远端因素。根据失补偿理论,网络成瘾是个体发展受阻的一种补偿性行为。如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社交的需要,他们很可能转向网络寻求补偿,最终导致网络成瘾。年级的升高,学校适应得越来越好,同学之间也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就业和考研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减少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呐,能改变吗。
在医学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抑制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并去抑制锥体神经元,从而导致前额叶皮层的过度激活和社交恐惧反应。 正常上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社工介入,大部分的矫正还是激发出社恐人士的潜能,接纳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新认识,就比如第6集的广井(个人认为是故意喝成那样的,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估计是下北泽小天使她姐指示的) 就最开始的那几句让小孤独再学学看,以及到后面让她在街上表演,以及那句别认错了对手到后来去他的演唱会观看,这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实际上都是对她的矫正
这些都表明了一点,就是作者绝对学习了社工的知识。 当然,作品为什么会迎来部分人的反感 这作品你想想看,它的商业性质在那里,不可能搞太专业,太严肃。 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且这玩意也不是好矫正的,你只能引导他人,改变他对事物的态度,态度改变了,他就会自己改变观点,没有人接受你强塞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会愿意要人,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 面对不确定性,人类最自然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到熟悉的世界里,找回安全感。但是改变也不是什么坏事,得到的宣传语是什么,终身学习,安全感,来自确定性。但是机会,藏在不确定性里。
就作品来说,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个人感觉也很像四谎,甚至第一集的情形和宫园薰拉有马公生伴奏有的一拼
导演给的镜头语言也很到位,虽然画风有些离谱。就是对于小孤独发病的表达有些讽刺的意味,对于极度社恐的人可能是一种嘲讽希望以后能改变表达方式。
总之,自己有问题,有钱找心理医生,没钱找社工
但是,日本也有社工组织,可是为什么还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日本的道德中,找心理医生就会被认为是病态的行为。 在西方社工已经早就实现了职业化专业化的一体化。在咱们国家社工都是国家购买服务,所以说免费服务。
如果需要,你可以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申请服务
广义上的社工就是政府与社会团体利用科学的办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调解人际的关系,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专业。 希望以后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早点出第二季。 引用: 孙金明.社会工作介入一例社交恐惧症的案例报告【D】.山东大学.2012(02) 张金健,李桂莉,陈红.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09):805-809 谢蝶.从现实“社恐”到虚拟“社牛”: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1):19-21
徐晗;Haifeng Xu;Ling Liu;Yuanyuan Tian;Jun Wang;Jie Li;Junqiang Zheng;Hongfei Zhao;Miao He;Tian-Le Xu;Shumin Duan.前额叶皮层去抑制性神经微环路介导条件性社交恐惧[J].科学新闻,2020,(02):88. 刘润2022年《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 刘润,《底层逻辑》
啊啊啊后藤写的词内心好温暖,虽然不是心声,但阴沉的词也很喜欢😭😭
菊里这段演我😭😭😭😭啊啊啊菊里真的各种演我内心世界。。
引用一段喜欢的b站热评:
如果那一天小孤独没有背着吉他出门,如果那一天虹夏没有注意到她,也许后藤独依旧会是那个只在虚无缥缈的互联网上通过伪装寻求一点点存在感的社恐女孩。但是那一天虹夏迈出了那一步,随着一声“吉他”,她跨过了面前的栏杆,也跨进了这个社恐女孩的内心。她带着后藤独交了朋友,组了乐队。第一次被人取外号,第一次演出,第一次一起打工,第一次一起出去玩,这一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故事,看到了她的成长。从最开始的躲在房间里默默练吉他的社恐后藤独,到带着纸箱子上台的芒果假面,再到敢在几百人的大厅里演奏的波奇酱,这个社恐女孩在一步步蜕变,逐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愿每个小孤独都能遇到自己的虹夏天使。 感谢芳文社和CW以及各位声优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作品,给我们这段时间提供了很好的看番体验。
自言自语,第一次写短评,因为深深共鸣了,影评那里写不下。。
可能这部剧对荫独(indoor)人更有共鸣吧
有弹幕说制作组的艺术表现形式很超前,真的会觉得超前嘛,但后藤独的那种神奇内心世界的幻想我也经常会有😂,比如我觉待办事项很多flag很多但是近期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完成,就会想像要是有一个巨大的透明夜光水箱天花板能把五颜六色的液态事务塞进去,抬头就能看到绚烂的色彩而且能随时提醒我就好了😌,最好非常容易把液态的心愿填充和取走😂。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后藤一里啊!自己虽然没她那么社恐,可能都不算社恐,但我觉得这种人很有趣,可能就像菊里姐姐跟后藤说的那样,孤独的人会吸引孤独的人。
我初高中甚至大学一直是很孤僻的人(有点像凉,但没有她那种小钱迷),不怎么愿意主动交朋友,甚至用奇葩理由拒绝很多邀约(啊真的很像凉啦),因为孤独好像对我来说更自在,不用考虑人,安排了很多自己一个人的活动,哈哈哈就像后藤说她喜欢泡在图书馆,甚至我有注意到暑假快结束想要安排团建那里,失去意识时有个图书馆的画面,她竟然想到图书馆这种地方团建哈哈哈(我也不是没做过这种事,但不是团建就是约着一起学习),但我也是这样经常泡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基本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在社交平台上比较活跃,也一样不想被熟人认出来,现实里比较孤僻低气压。
当我换了新环境遇到一个个愿意主动跟我交流的人(就像后藤我是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朋友,总觉得不擅长维系朋友关系,真的邀请别人出来玩会像后藤一里持续内耗最后还是选择自闭),就慢慢有了朋友。被各种e人带动交流沟通下(真的像虹夏小天使啊啊),也更愿意分享和表达自己,更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光,我真的很感谢愿意相信我并觉得我好玩有趣的每一位朋友,有让我心境成长了许多,但我没对朋友表达过这种感谢😭。
有太多共鸣的地方了。比如许的愿望根本说不出口这个太真实了。凉和后藤鬼屋那里的反应,人比鬼更能吓到我哈哈,还有后藤每次被别人喊名字时的反应就是在演我,还有泄洪那里用来表现呕吐风波真的笑死(虽然总感觉弹幕怪怪的)……等等。
总之这个番非常搞笑,要素很多,全程高能,甚至我感觉只刷一遍会漏掉细节,我是有考虑当成人生之番来看的,等我剧荒,甚至想把漫版也补一下,周边也有想买的冲动,甚至有激励到我自学吉他的念头(看番的时候总想到自己有一把放在角落纸箱子里沉睡已久积满灰尘的破木吉他)。
波门,喜门,虹门,凉门,星门,菊门,下一季见!
我记得看《孤独摇滚》的最后一集的时候,正好是在武大氧气层餐厅里和一个陌生的女生吃饭。 ...怎么说呢就挺尴尬的吧 点餐之前店员跑过来问我:能不能接受拼桌啊? 我看了一眼店铺外面,排队的人还有很多,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一个人来这里吃饭的果然只有我一个呢。 我无奈道:“好的,我不介意。”于是餐厅里唯一的空座有了位置。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穿着卡其色风衣的短发女孩,戴着常见的黑色圆框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 我友好地朝她笑了笑,心想:看来孤身一人的不止我一个,这就叫无独有偶吧。 我点完餐之后轮到她点,她点完后我们就开始各玩各的手机。 餐厅放着美国乡村音乐,周围聚餐的同学们有说有笑,喧嚣之下倒也不显得我们这里平静的有些尴尬。 店员端上我点的汉堡肉不合时宜地打破了这份宁静,短发女生抬头看了我一眼,又看了一眼淋着黑椒酱的汉堡肉,好像想对我说什么。 但我已经戴上了耳机,开始看《孤独摇滚》的倒数第二集了。 中间有的时候强忍想笑却笑得像个神经病一样,导致余光瞟到旁边的人都莫名其妙的看着我。 有时候忍不住想流眼泪却只能死命用大拇指的指甲掐着食指,用刺痛硬生生把眼泪憋回去。 《孤独摇滚》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笑的时候很肆意,哭的时候很淋漓。 与十三年前横空出世的轻音不同,孤独摇滚更像是一个人的成长记。 后藤一里是一个从初中起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很帅气的乐队吉他手的社恐。 她身上有着几乎社恐的一切特点:不敢和人讲话却又期待他人向她伸手,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听听音乐、弹弹吉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时时刻刻幻想着自己能够登上大舞台展现自己的吉他绝技,成为一个超级帅气的“有名人”。 她想的特别多,却不敢向世界招手。 后藤把吉他背在身上,希望别人能注意到并感叹:哦,后藤同学会吉他唉!然后邀请她组乐队。 于是她从初中等到了高中,终于遇到了那个向她招手的人。 因为温柔乐观的性格被粉丝戏称为“下北泽的大天使”的虹夏邀请后藤加入了自己的乐队,后藤终于向梦想迈出了走向舞台的第一步。 故事由此开始。 提起可爱的音乐就会想起轻音少女,提起轻音少女就会想起可爱的音乐。 轻音是我认为把美好的青春感刻画的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四个玩玩闹闹的轻音部学姐,加上一个总是被欺负的吉他手学妹,所有演唱的歌曲都带着最纯粹的青春和美好。 呆萌可爱不懂事的主音吉他手平泽唯,傲娇胆小反差萌的贝斯手秋山澪,活泼调皮假小子的鼓手田井中律,文静爱笑大小姐的键盘手琴吹紬。 加上一个很想认认真真练习乐队却每次都被学姐们带坏的节奏吉他手中野梓。 一群人吵吵闹闹地度过一个个夏天,肆无忌惮地在练习室里弹奏满溢着青春的歌谣,她们喝茶,聊天,去野餐,去度假,在漫无边际的海岸沙滩上玩耍,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下奔跑。 她们和所有曾经或正在经历着青春的人一样怀着草莓蛋糕般的梦想,用尽全力追逐着自己热爱的一切。 她们活成了所有人眼里最快乐的模样,让人不禁心想:啊,青春就应该是这样呀。 孤独摇滚里最经常被人拿来搞误解向的片段,就是虹夏在自动贩卖机旁的路灯下,第一次问后藤一里: 小孤独,你为什么要组乐队呀? 虹夏说:“如果让你迁就我了我很抱歉,因为你是在当时那种气氛下顺水推舟加入乐队的吧?” 温柔又善解人意的虹夏以为,被她爱称叫“小孤独”的后藤一里是不好意思拒绝才加入的乐队。 却没有预料到,这是后藤等了很多很多年的机会。 她背着吉他上学放学,坐在公园的秋千上,都是为了希望有人能注意到她,却让她成了身边人眼里高冷的摇滚女孩。 后藤有些尴尬地心想:要不要把自己是因为想要变得很帅气告诉她呢? 虹夏接着说:我呀,有个目标,或者说是梦想,所以你没有迁就我真是太好了呢。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幻想的时刻:幻想自己拥有漫画里的超能力,能够有朝一日拯救世界; 幻想自己是个无所不能的天才,能够攻破世界所有难题; 幻想自己是个万人迷,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 … 我们好像曾经都会幻想自己是那个“特殊的人”,上天会给你某些特殊的使命,你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命运对你的考验,最终一定会成为传奇。 反正我在小学的时候是这么想的。 可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才开始发现有些幻想终究是不切实际的,有些梦越来越遥不可及。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虹夏向自己伸出手。 就像相合之物里那首歌唱着: “ 那一个个从我身边路过身边的人,或怀着梦想,或梦想破碎,或坠入爱河,或难以入眠。” 我们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从小学到了初中,从高中上了大学。 就像轻音里,平时总没头脑的平泽唯在背着吉他跑在街上与路人擦肩而过时突然想到的: “担心什么都没做青春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她才会看似无厘头地和“放学后茶话会”乐队的其他成员说: “别丢下我一个人变成大人哦。” 有一次她们乐队在暑假到海边集训,平泽唯蹦蹦跳跳地弹着吉他。 背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烟花。 那个场景很感人,莫名地会让人想到自己很久以前的梦想。 十年后的你,还会记得十年前的梦想吗? 轻音里的青春感是最纯粹的,就像那句很有名的话:女孩子是由蜜糖,香辛料,摇滚和其他美好的东西组成的。 日本有不少青春感很重的作品,我看过的就有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第一人称单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但这些作品里面的青春是夹杂着苦涩的,是更为真实的。 似乎作者是要靠着这样的真实感打动人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是轻音去除了所有青春里的少年忧伤,把我们所有人幻想中称之为“青春”的东西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她不是靠真实感打动人心的。 她靠的是这种美好的突然定格。 轻音的结尾定格在少女们所有美好的极致,四位学姐在离校前为学妹唱起了名为《相遇天使》的原创歌曲,然后最后一次在夕阳下笑着奔跑在无人的街道上。 全片终。 我在写这篇的时候,一直没吃上饭。 耳边是孤独摇滚里的《吉他与孤独与蓝色星球》。 一首题目很草率,旋律很抓耳的歌。我特别喜欢里面吉他的solo。 所以这篇文章就叫吉他与少女与永远的青春风景。
到底是什么把摇滚和其他音乐分别开来?是什么让它如此与众不同又如此令人着迷?人们热爱摇滚乐手的狂放不羁,热爱光芒万丈的舞台,热爱主唱高亢激昂的歌喉,热爱电吉他的嗡嗡啼鸣、架子鼓的掷地有声、贝斯的低音重炮还有合成器的空灵迷幻、热爱演唱会潮起潮落的茫茫人海,热爱炫目的闪光灯,热爱耳膜震荡的感觉,热爱血管里循环流淌着的酒精和肾上腺素,热爱哪怕只有一宿却胜似永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摇滚唱出了所有人心底的隐痛——孤独。
听过一些摇滚乐以后,我越来越明白:摇滚是个人主义的音乐。摇滚歌唱的是个人的情绪、思想和愿望。摇滚精神骄傲地向世界宣称: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你休想把我同化!”摇滚中的“我”无限大,作为创作者的化身,是作品中占据本位的第一要素。无论是皇后乐队的“I want to break free”,还是《花房姑娘》里的那一句“我想要走在老路上”,都是一种个人情感的直白表达。即使谈到爱情,摇滚也极少描写恋人的缠绵和情意,对爱人的奉献和坚守这样的话题,而是把重点放在对爱情刻骨铭心的追忆和沉淀上,更为注重爱情对“我”的意义。例如我本人很喜欢的一首歌,穷街乐队的I remember you。所谓的叛逆啊,反传统啊,特立独行啊,其实也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个人的一种态度、一种立场。
凡事都有代价。追求个性的代价就是孤独。也许凸显个性是很洒脱的事儿,但是这也意味着你要与集体中其乐融融的氛围挥手作别,独自面对冷漠的世界。人是害怕孤独的,倒不是害怕孤独本身,而是害怕孤独带来的衍生物:恐惧、迷茫、寂寞、无助。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所以人类选择结成集体,在获取宝贵的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放弃一些个性和个人追求,来更好地融入集体。但当这种妥协已经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抑或是这个社会已经混乱肮脏到根本无法提供它本该提供的东西,总有一批人站出来说:不!这些人里有的拿起了电吉他,玩起了摇滚和朋克。音乐,这种同人类历史一般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如果说民谣和流行音乐是为生活谱写的赞歌,那摇滚就是那柄刺穿生活虚无的利剑。在粉饰太平和直面孤独之间,摇滚决绝地选择了后者。
孤独一直是摇滚乐的母题之一。摇滚乐中对孤独的提及数不胜数。从齐柏林飞艇Rock n’ roll一曲中的“lonely loney lonely time~”,到鲍勃迪伦在Like a rolling stone中的无奈叹息,再到深紫乐队孤独的April……太多了。可以说,孤独已然成为激发摇滚音乐人创作灵感的最大源泉。所以说,摇滚也是孤独的音乐。
近代以来,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事实上是大大加强了的。社会结构变得更紧凑严密,人像金属中的原子一样被紧紧压在一起,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压抑,即使不愿承认,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波奇酱。正如三木清所说:“孤独不在山上而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而在许多人中间。”而在摇滚乐里,众多孤独着的灵魂找到了寄托,纵情狂欢的背后,其实是孤独心灵之间的共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演出结束,乐迷各自散去,回到集体主义社会的怀抱。不是每个人都有站在风口浪尖的魄力,大多数人最终也只是借摇滚发泄心中的苦闷,摇滚唱出他们心中的渴望,他们爱摇滚,却不可能加入摇滚。留给摇滚乐手们的,唯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就是摇滚的悲壮所在。所以你总能听出摇滚旋律里隐含的那一点忧伤,这忧伤每每使我动容。
摇滚是一朵以泪浇灌的花,孤独不止,摇滚不死。
1:負の遺産:可以用来比喻过去留到现在的陋习。
2:陰キャラ:致郁系人格
3:他人本願:万事希望别人主动
4:陰ながら応援します:默默支持
5:バンドを盛り上げる:把乐队做大做强
6:引け目を感じる:感到自卑
7:ノルマ:指标
8:グダグダ:有气无力的样子
9:功労者:功臣
10:顔に出る:情感或者身体状况表现在脸上
11:前借り:提前预支
12:勢揃い:聚齐、到齐
13:ベース:贝斯
14:弱音:丧气话
15:底をつく:存款等见底、花光
16:Fコード:和弦
17:ワイルド:wild 狂野
18:ボーカル:乐队主唱
19:おろおろ:不知所措
20:向上心パワー:上进心(所带来的力量)
21:よりいっそうバンドらしくなるには?:如何更具备乐队气息?(主要是看日文对“如何”的处理,并不一定要用どうやって)
22:息抜き:休息一会儿
23:さまになる:像样、像那么回事儿
24:物販(ぶっぱん):商品销售
25:気が早い:性急
26:期待の目をされてる:有人对自己抱有期待(日语多用被动表达)
27:オリジナルソング:原创歌曲
28:禁句:避讳的言辞
29:イメージが湧く:灵感来了
30:動画を編集する:剪辑视频
31:バイブス:氛围
32:なりきる:彻底成为……(引申用法:把自己当作……一样去……)
33:霊媒師:灵媒师
34:薄っぺらい:单薄,比喻人品肤浅
35:つるし上げる:吊起来;集体责问、群众批斗
36:外道:坏人;邪说异端
37:アー写:艺术摄影
38:気合入れ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
39:覚悟決めます:下决心
40:金欠:缺钱
41:ドラムスティック:架子鼓鼓槌
42:下北沢(しもきたざわ)
43:昔ながらの店がどんどん消えてゆく:有历史感的店接二连三消失(昔ながら 这个表达方式好好)
44:振り回されてる:被耍的团团转
45:でかした:做出了……
46:~てほしい:也可以翻译成“要是有点……就好了”
47:イエスマン:无条件赞成 yes man
48:ツチノコ:锤子蛇
49:根暗:性格阴暗
50:承認欲求:希望得到他人认可
51:絵になる:会很好看
52:写真のデータもらっていいですか:可以把照片发我么(用授受)
53:本格始動:正式开始
54:冷たい反応される:反应平平(还是注意被动)
55:うろたえる:狼狈
56:売れ線:随大流;流行的;
57:揉める:发生争执
58:どんより:阴天;阴沉的气氛
59:~の色になる:忘了啥意思了……
60:目のクマ:黑眼圈
61:誰かに深く刺さるんじゃないかな:或许有人深受触动,或许会深深地打动一些人
62:フレーズ:句子
63:歌詞も何とか形になった:终于写好歌词了
64:生クリーム:奶油
65:スコア:得分
66:マンガ大人買い:指小时候买不起漫画,长大后一股脑买齐全册的行为
67:心苦しいん:心里难受
68:闇に潜れば:找点见不得人的路子(?忘了……)
69:浮かんできた:(灵感)来了
70:よしよしください:夸夸我
71:捨て台詞(ぜりふ):扔下一句话(跑了)
72:拗ねる:别扭
73:オーディション:试镜、试演
74:戦闘的サイン:战斗信号
75:意地悪い:性格差
76:土管:混凝土管子
77:まぐれ:偶然、侥幸
78:~並に~できる:做到与……并齐的水平
79:ジロジロ:盯着
80:心から頑張った:打心底努力
81:キノコヘア:蘑菇头发型
82:判断基準ぼんやりしている:判断依据暧昧、模糊
83:激動:动荡
84:スタートライン:起跑线
85:黒歴史(くろれきし)
86:ちやほやされたい:想要万众瞩目(想被捧高高!)
87:~の先にある:比……要更远大一些
(夢は武道館でライブをやりたい? ——ううん、目標はその先にあるよ)
88:粗削り:粗糙、马虎
89:身内:可以指家属
90:コミュ症:社恐
91:合格を勝ち取る:合格(注意动词,不要只会用する)
92:大ピンチ:大危机
93:ビラ配る:发传单
94:酔い止め:醒酒药
95:すごい注文してくる:提了好多要求 (看到要求会联想到 注文 么)
96:肝臓にしみる:浸透身心
97:お酒はほどほどしないと:饮酒还是得适量
98:迎え酒:喝完酒的第二天,为了醒酒喝的酒(二日酔いの悪い気分を直すために飲む酒って、本気?)
99:インディーズ:独立制作人、独立音乐
100:大空へ羽ばたいていく:宏图大展
101:手取り足取り:手把手
102:すらすら嘘つく:说谎不带慌的
103:スルー:(语境下)已读不回
104:取り乱す:弄得乱七八糟
105:路上ライブ:路演
106:~日和:很适合……(向いている)
107:引っ込み思案:畏缩不前、消极
108:欠点克服:克服缺点
109:上出来(じょうでき):做得特别好
110:バンドマン:乐队er
115:今夜が峠(とうげ):今晚是关卡(危急时刻)
116:バライエティ豊富:种类丰富
117:~に貪欲(とんよく):执着于……
118:妄想(もうそう)
119:トラウマ:心理阴影
120:煙たがられる:感觉不易亲近(子供に煙たがられる)
121:横断幕:横幅
122:真に(しんに)怖いところは~:真正恐怖之处在于……
123:罪な女:罪孽深重的Girl
124:引きずる:耿耿于怀、放不下
125:ソワソ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126:勢力を落とす:台风减小规模
127:青春胸キュン映画:青春心动(纯情)电影
128:デザイン案:设计方案
129:奇行:行为奇特
130:エスパー:超能力者
131:念には念を:小心驶得万年船
132:ひねくれ:乖僻;不合理
133:チョイス:选择
134:サビ残(が続き):(天天)免费加班
135:間に合ってるん:原意表示赶得及,引申“不需要( 結構です)”
136:無謀(むぼう):痴人说梦
137:成功を収める:成功(注意动词)
138:布団を干す:晒被子
139:会話はままならない:聊天不如人意
140:萎縮(いしゅく)
141:砂浜(すなはま):沙滩
142:追い打ち駆ける:乘胜追击
143:ちょくちょく:时常、往往
144:リアルパリピ:忘了啥意思
145:クライマックス:顶点、最高峰
146:江の島(えのしま)
147:リミッター解除:解除限制
148:ひとまず:暂且
149:殺生(せっしょう):残酷、残忍
150:開放的になる:可以用在人的心情上
151:陥れる(おとしいれる)
152:インドア人 :宅家type
153:舐められてる:被小看了
154:満身創痍
155:遠出(とおで)
156:戦力外:派不上用场
157:出し物: 演出
158:アリーナ:圆剧场
159:煩悩(ぼんのう)
160:話を進める:可以指情况一直往前发展
161:王道展開:经典桥段
162:憂う(うれう)
163:通夜:念(つうや)是通宵;念(つや)是灵前守夜
164:夢に見る:在梦里看到
165:コアのファン:忠实粉丝
166:金を巻き上げる: 他人からその人が持っているお金を、暴力、恫喝、脅迫、威圧、などの方法で取り上げる、といった意味の表現。
167:見せ場:亮点、戏剧等的精彩场面
168:攻めの姿勢:进攻
169:植え付ける:灌输(思想等)
170:用紙:语境下可以指申请书之类的
171:ウジャウジャ:乱爬乱钻
172:片っ端から:从一边开始、从头开始(有顺序地做……)
173:コメント欄:评论区
174:動画をあげる:上传视频/更新
175:学校行事:学校活动
176:たかる:请客(敲诈、迫使请客)
177:コンプリート:complete 完整的;完全的
178:ジャージ以外も着ればいいのに:别整天穿运动衫嘛(反译)
179:ビジュアル方面で売り出す:出卖颜值
180:ギャランティ:guarantee 保证
181:貶す(けなす)
182:強気の姿勢 气场强
183:(明日の)本番に備える:为~做准备
184:即デビュー:立即出道
185:ペンライト:荧光棒
186:君に朝が降る: 愿你迎来黎明
187:打ち上げ:庆功会
188:通販サイト:网购平台
189:ギターは何本あっても困らない:吉他多少都不嫌多(反译)
很厉害的演出分镜,导演的功底真的很强,但是剧情给人的刻意感太强了,不管是冷幽默、人设还是百合
2023年还能看到这么old-school的日式动画,一切都恰到好处。停止在一个成功却没完全成功的结局上,就像是所有人的青春。谢谢你,芳文社。
萌妹子搞乐队这个配方目前在番剧领域还没有失败过。
【B+】愈发感觉到社恐在本作中并非性格中的一层,而是人物萌属性中的一面,这自然是符号化的简单碰撞,但这同样也是芳文社系作品的特征,制作组在此基础上放大了社恐这一属性背后的想法和行为,cw需要一个出口来承载脑洞和想法,所谓夸张的演出皆为消解孤独这一具有悲观属性的负面形象,虽然有着大量丑化或者勇于让角色变得不可爱这一点的处理,反而以此达到平和的效果,但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每一话都在不断地重复与放大作为社恐的一面,与前文的改变和前进总是有种异样感与不适,不免有一种还处在原地踏步的感觉。不过观众需要的只是一个进入的空间,那处漫游的下北泽街道,校园里的文化祭与礼堂,演出时回想起呆过的角落,或许最优解在于不需要投射与代入,只是作为观众见证,注视着主角从网络上移步到台下最后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已足够了。
太可爱了,一天看不到《孤独摇滚》我就要死了
いいね
前俩集太棒了,总有会心一笑的段落,社恐表现也过于真实。强烈安利
想大声的唱《相遇天使》了
能不能别在芳文全女主的作品下要男人啊,恼。目前来看不错,展开很顺畅,节奏也合适,该进展的时候进展,整体氛围轻松有趣,很喜欢凉的性格,女主奇怪的颜艺很好笑。小火一下能吸引来这么多不感兴趣还看完了非要骂一手其他人审美低下的贵物,也是神了
对社恐的描绘有些还挺到位的:“原来凉跟我是同类”“她放假时都一个人去废墟探险,或是逛二手衣店”“不,不对,凉只是喜欢一个人过”;VS“女主和我还挺像的”“不,不对,人家会弹吉他,在网上有三万粉,现在还在组乐队”。
元电影的、破碎叙事的、剧情时间和放映时间统一的、姿态激烈的、不可还原的、无可拒绝的、无法逃避的、元叙事的、声音连续体的、绘画性陈述的、身体运动的、套层结构的、双重主体性体验的、空间的人口稀少性的、第三电影的、侵凌性的、叙事中断的,波门🙏
写作摇滚、玩成Indie样式,但是每首单曲单拿出来都充满着一种“The First Take”味儿,索尼音乐各厂牌派出所谓的豪华阵容也让整部作品的Genre不固定得像新时代的单曲模式。它终究是2022年的、日本动画企划者创作者所理解的“摇滚”。如果是山田凉自己评价这部作品的音乐,恐怕要说得比我难听多了。动画是好看的,但正如xie3所说,它既不孤独(但是妄想),也不摇滚(但是流行)。
虚假的十月霸权:电锯人 间谍过家家 灵能百分百真正的十月霸权:孤独摇滚!
把社恐描写的太生动了,社恐不仅仅是逃避社交,症状还包括各种比较思维,拖延症,慢半拍,对视恐惧,完美主义,想一口吃个胖子...简直我的翻版好么
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
楼下说live烂的,不是,这么顶的live演出不说做的好,还说是最烂的,那我巴不得所有动画的live都做成这种水平《烂》,有一种眼睛和脑干缺失的美😅
比较意外的是并没有太多小宇宙爆发的时刻,倒是每当飘起来时就事故满满。某种程度上说很感激这种充满各种各样社死和社恐的故事,而不是波奇酱讨厌的那种不切实际轻松地光明起来。而且你看,虽然乱七八糟的,但是也可以充满欢乐。如果是独自一人消化这些尴尬和痛苦的话大概会一回想起就头皮发麻,但是放在动画的空间里也能成为不大不小的玩笑。“波奇酱多有趣啊”。是啊,其实很有趣。
孤独摇滚被观众抬上了本不属于它的地位高度,所以被各路动漫高手骂的这么惨也是咎由自取。当然完结后回头再看,诸如演出过度、消费社恐、不够摇滚、粉丝烦人等种种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你如果把某一方面做的好到极致那也不怕说的,只是孤独摇滚显然没有那个野心,还是停留在类型片舒适区不愿意出来了,那就求仁得仁吧。其实我既不是社恐也不关心社恐人士怎么看待,我只是看这片子时候很烦躁,所以这点够了吗?
社恐爱摇滚不就是闷骚嘛(○` 3′○)
作为一个不把社恐当成病,不把摇滚当精神的看客,体验正好;商业动画追求的本来就是这样,把纯粹的东西掰碎了喂给追求精神纯粹却满身杂质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