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龙潭之战

HD中字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丹尼尔·韦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7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8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9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1966年龙潭战役

下面是网上关于这个战役的机翻中文。我做了些修改,让语句更加通顺。(battleoflongtan.com)

1966年5月,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第一批士兵抵达南越;其余部队也在6月份陆续抵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营的成员们发现自己卷入了越南战争中澳大利亚人最大的战役之一。

到1966年8月,虽然,澳大利亚特遣部队只有在Nui Dat基地呆了3个月。但是,越共对这个桥头堡阵地耿耿于怀,决心尽早铲除澳大利亚军队。在战斗前几天,无线电信号显示在基地5公里内有强大的越共部队,但巡逻人员什么也没有发现。

第一,起因:

这场战斗的催化剂是越共对澳大利亚作战基地Nui Dat的攻击。攻击发生在1966年8月17日凌晨,越共使用了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

澳大利亚人只是在最近才在Nui Dat建立了基地,他们试图以基地为跳板控制Phuoc Tuy省,这样就可以在该省掌握军事主动权。虽然这次袭击只造成了有限的破坏,但却让澳大利亚特遣部队指挥官奥利弗·杰克逊准将(Brigadier Oliver Jackson)感到不安。

作为对攻击的回应,澳大利亚皇家团(6RAR)第6营B连受命从基地巡逻以确定越共的炮击位置。B连完成了这个任务后,8月18日中午被D连取代。D连一路跟踪越军撤退的卡车轨迹,从迫击炮阵地,进入一个橡胶园,走向被遗弃的龙潭村。

第二,遭遇战:

在Nui Dat以东大约4公里处的这个橡胶种植园里,战斗突然发生了。当D连穿过橡胶种植园时(两个排在前面,一个排在后面),由戈登·夏普中尉指挥的11排在澳大利亚的右翼遇到了一个越军巡逻小队。经过短暂的交火,敌人引诱11排向东追踪。

澳大利亚人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即将与敌军的主力部队遭遇。下午4点刚过,11排在猛烈的火力下被压制在地上无法动弹。中尉吉奥夫·肯德尔率领10排(在前左位置)奉命支援11排;然而,他的排在提供支援之前也被同样激烈的火力阻挡了。在D连的两个前进排的后面,连长哈里·史密斯少校带着12排和连部向Nui Dat发出报告,请求支援他那陷入困境的连队。

战斗刚开始,天空就阴沉了下来,下午一场暴雨为橡胶园里的战事,更加增添了恐怖的气氛。“泥雾”的出现加剧了种植园的混乱,降低了能见度,使得双方很难从视觉上识别目标。这种现象在越南战争期间很常见,当时季风带来的降雨如此之大,以至于地下翻腾的红土溅起50厘米高的水花,把它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弄脏了。使情况更加复杂的是通讯中断,10和11排的无线电都被炮火损坏。

由于10排无法支援11排,肯德尔中尉被命令撤出他所在的排,重新回到连部。此时,中尉大卫·萨本接到命令,从他的12排中调出2个纵队,试图从另一个方向向11排发起救援。在途中,萨本的队伍也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无法到达目标。

下午6点,12排在试图支援11排时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越军使用了分割包围、迂回穿插的战术,只可惜没有重火力的支援。

如果把这场战斗拖延到夜晚,并且阻止澳军装甲部队。那么D连就有可能被全歼。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胶着状态:

因此,D连现在被敌军分割包围,每个包围圈里的士兵都在遭受越共的攻击。其中,11排有被歼灭的危险。在第一次交火后的一个半小时内,28名士兵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前20分钟内受伤。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Nui Dat,澳大利亚基地乱成一团,因为来自龙潭的战报对敌人的估计数量不断增加。联军炮兵已经向越共开火,目标由D连的前沿观察员确定。并且向美国请求空中支援,美国人热情地答应提供帮助。然而,当3架F4幻影战机飞临战区时,它们无法通过厚厚的云层识别地面目标,所有炮弹都偏离了敌人阵地。

只有,来自9中队的两名勇敢的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下从树顶高度空投了几箱弹药到D连,以弥补他们的弹药不足。

下午晚些时候,增援D连的任务获得批准。首先,B连(他们之前的任务是返回Nui Dat基地)被命令掉头去找D连。第二,批准第三装甲运兵车分队前往D连支援。随后十辆装甲运兵车载着B连离开了Nui Dat。在途中,装甲运兵车与一群企图从侧翼包抄澳军阵地的越共发生了一次小冲突。随后,部队重新集结,朝龙潭方向快速前进。

第四,撤退

11排幸存的13名成员终于在傍晚前,冲出敌人的包围,并在烟雾弹的掩护下向12排靠拢。半小时后,趁着暂时的平静,11、12排得以与其余的部队重新集结,在战斗中首次巩固了D连的阵地。

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D连遭遇了无情的人海冲锋。幸运的是,他们占据的是一个反斜面阵地,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保护,使他们免受步枪和机关枪的射击,这些子弹大多安全地从他们的头顶飞过。越军的冲锋异常坚决,他们愿意用勇气证明,即使遭遇重大伤亡也愿意继续进攻。

晚上7点夜幕降临,橡胶园一片漆黑,D连的增援终于赶到。他们的50口径重机枪扫射橡胶园,驱散了进攻的越军。龙潭之战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一些D连成员希望立即回到11排阵地以寻找幸存者,但是,指挥B连增援的中校科林•汤森德,仍然决定把澳大利亚部队撤退到橡胶种植园西边,优先疏散周围的伤员。澳军很沮丧,认为他们遭受了惨败。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斗的结果逐渐明朗。简而言之,一个由108人组成的澳大利亚步兵连在与两个越共部队的意外遭遇中幸存了下来,这两个越共部队后来被确定为275越共主力团和D445营,其中与澳作战的人数可能多达1000人。

 2 ) 危机:龙潭之战

澳大利亚和越南,这俩国家实在难以让人喜欢。一个冲在五眼联盟恶心我兔的最前面,一个是白眼狼。稍微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个瞎掺和,哪哪都有他。另一个中国17万人和它并肩作战,结果他反过来咬我们,这就是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危机:龙潭之战讲的就是澳大利亚的一队兵,在龙潭这个地方和越南兵陷入了战争。

开头影片打出字幕,这些娃娃兵平均年龄不足20岁就被派往战场,大多没有战斗经验。然后就是无厘头的打牌,执勤喝啤酒,放空枪,抗拒命令。还来了一个叫帕蒂的女明星来劳军,在军营里面开起了演唱会,结果好了,越南军在龙潭这个地方部下重军,准备把这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南越支持者包饺子。

危机:龙潭之战表达了澳大利亚官兵在越南的土地上怎样英勇奋战。当阵地失守,官兵要求向他所在的连地炮击,这有点中国式的“向我开炮”的感觉。后面还有抗拒撤出命令,为了救出被围困的兄弟搞不明白,救出其他兄弟固然重要,难道军队的命令就不重要了。这是要传达出一种为了不落下一个兄弟,可以抗拒命令的价值观吗。

影片虽然以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拍摄,其实也蛮适合越南人观看,看看土澳怎么在自己的土地上残杀自己的同胞。别整那些光鲜亮丽的理由,你没事跑人家土地上耀武扬威,揍你是理所应当。战争场面很激烈,结果只死了18名澳大利亚兵。只能说凭借火力优势,土澳用108人顶住了越南2000多人的进攻。抛去意识形态的东西,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战争是极其残酷,迫不得已,谁都不希望寄希望于战争解决问题。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ご公衆號ご:凉心评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3 ) 澳洲抗越神剧

龙潭之战连导演自己都交待了,越共和澳洲方面,都说自己赢了,但无论真相如何,至少导演为了满足澳洲方面的胜果,胡编乱造一场澳军和越共之间的战斗,首先,在没有反火炮雷达之前,单靠听觉是不可能成功判断地方火炮阵地的准确地点,更何况是迫击炮这种东西,更加难以判断,其次,越南军队最终能够把美国佬打跑,不至于连我都比不上吧?一群人拼命向前冲简直找死,更奇怪的是开始的时候,越共还有三挺机枪,后来打着打着机枪没有了,迫击炮也失联了,更神奇的是,澳军居然没有手榴弹,而越共军队尽管有手榴弹,但一次都没有用过,而且越共军队居然不能爬在地上,只能站起来开枪……最后导演可能觉得自己也太过分了,终于想起了火箭筒(打了一发就被干掉),重机枪(还没开枪就被干掉),迫击炮终于也出现了(炸死一个澳军),反正就是为了满足澳军的战果(108人打退2000名越军精锐,而仅仅死了18人,伤了二十多),能够弱化越共军队的方法,都用尽了…

 4 ) 这部电影完美说出炮兵才是战争之王

比起其他电影,他的炮兵出场次数最多,效果最好(炮兵队长的肌肉也很好看)。当然这是符合实际的。所以前线士兵如何能准确快速的提供坐标给炮兵是步兵真正的杀手锏,虽然片中士兵如何能找出坐标没有详细描写,是一败笔。

此片对比荷里活的当然差不少,不说中枪的特效,就说合理性也不好,战友倒下了你过去扶他有吊用,是不是先打死冲过来的敌人在说呢。

对越南人的描写也差,前后至少两个小时,一千人的部队怎么也能送10门迫击炮来前线了吧。像这样的临时阵地,澳军的士兵缩在不到50米半径内,如果有几门迫击炮帮忙,相信半小时就搞定了。不过看过第一名的影评介绍真实战况,好像越军也真没有使用迫击炮,无解。

 5 ) 危机时刻

2022.03.10

原来越南战争不是美国一家打越共,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澳新联军,这个土澳哪哪都有他,朝鲜战争有他,越南战争还有他,到现在还跟着美国瞎搀和中国的事,记住澳大利亚这个祖上都是罪犯的国家。

直升机送两个新兵蛋子到来开始,直到中士开车把他们接到营地,那段音乐真给力,伴随着两个新兵一路小跑,节奏感超强。

D连指挥官史密斯·哈利少校在马来半岛打过共军和游击队,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军官。不过少校有两个短板,生活上的短板,从二等兵拉吉进帐篷就开始用筷子鼓捣那碗面条,咋都送不到嘴里去,最后直接用手捞着吃了个痛快,连汤都喝了。人际关系上的短板,对士兵按突击队的标准严格,二等兵拉吉,开枪走火,企图蒙混过关。被少校直接戳穿,严厉训斥,毫不留情。少校在官场上更是个白丁,不善交际,办事不圆滑。对上司不满,不喜欢汤森上校,另外不想做一群新兵蛋子的奶妈,越级上告,实话实说,申请调离,结果被准将训斥一顿。

士兵要上前线,明星来助阵,最能鼓舞人心,能让自己心仪的女明星亲一口,是一个超有动力的事。谁知演唱会开到一半,前方战事告急,明星们吓的爬上直升机,看着远处炮火连天的滚滚浓烟溜之大吉了。

B连在龙潭没有搜索到敌人,D连接替B连继续搜索,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结果让他们遇上了,还是敌军的大部队,于是D连经历了一场地狱般血与火的考验,夏普中尉的11排首当其冲。就在上校和一群士兵在基地兴高采烈的观看明星演唱会的时候,D连11排的士兵们在一个橡胶园和大股的敌军遭遇了,超强火力打的他们抬不起头来。关键时刻炮兵开火了,指哪打哪,膀大腰圆的澳军炮兵非常给力,压制了敌军的冲锋。

初期判断有误,10排接敌后也发现不对劲,敌人越打越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排的规模,夏普中尉很快就挂了。敌军第二波冲锋很快来袭,有一个营大约七八百人,前方请求装甲车支援和美军空中支援,美军飞机来了,地面的烟雾弹却哑火了,少校只好引导空中的美军飞行员把炸弹盲投到一个炸不着自己人的地方,希望能够吓跑敌军。

敌军又一波冲锋开始了,11排已经弹药殆尽,中士请求“向我开炮”,一顿炮击后,少校呼叫11排,步话机里一片寂静,11排没有了。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仿佛在为英雄们默哀流泪。

在敌方情况不明的情况下,不易轻易调动有限兵力增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牺牲局部,保存有生力量按兵不动,防止敌人用调虎离山之计,最终进攻基地。因此基地给D连的作战命令更改为马上返回基地。

此刻是考验一个前线指挥官能力和水平的时候了,少校拒绝了返回基地的新命令,他要和11排共存亡,抗命决定找到11排,抢救生还者。澳军里时不时的闪现出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色彩,又一个抗命的人是直升机指挥官自愿冒着枪林弹雨和瓢泼大雨给前线送弹药,直升机及时送来急需的弹药和补给,使D连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找到11排的消息传到基地,让所有人为之一振,汤森上校一反常态的要求准将准许派装甲运兵车去接D连,准将借口保护基地而不意,上校坚持“史密斯少校能挺得住,装甲运兵车又能瓦解敌军攻势,我就能跟敌军背水一战保住基地”,准将只好应允。不知道的还以为D连的英勇行为感染了上校,其实他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前方战事紧,后方内耗忙,此时准将和上校两个高阶军官的官场争斗达到高潮,准将摆明要“秋后算帐”,让上校背锅,上校绞尽脑汁拼命想甩锅。

上校借口去视察基地防务,离开准将视线后,命令装甲运兵车回来接他,又命令装甲运兵车队停止前进等他,前线军情紧急,D连危在旦夕,这一连串的命令等于置危在旦夕的D连于死地,也彻底暴露了他派装甲运兵车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关心D连死活,纯粹为了作秀的真实目的。

好在装甲运兵车指挥员没有完全听他的,继续驰援D连,就在D连弹尽,准备肉搏的最后关头,装甲运兵车到了,击退敌军,D连得救了。危机时刻,患难与共,兄弟携手,共渡难关。

 6 ) 战争版【无名之辈】,不可多得的战争电影

我是因为豆瓣影评不错才看这部电影的,但看完之后觉得豆瓣的评分低了,不知道打低分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去评价的,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从各个方面来说都表达的很不错,场面宏大而真实,细节表达到位,士兵真实生活表达到位,能感觉到每个士兵的存在,一些对戏安排的很好,有些潜在翻转也是让人意想不到,可能有些不足的就是把越南兵描绘的太傻瓜了吧,除此以外我感觉都非常的好。

我不是战争粉丝,不太了解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从一开始的观影印象来看,男主是个少校,双眼很有神,笑起来很特别,但却在训练一群义务兵,虽说是义务兵但也都属于三角洲部队,名声在外的厉害,在部队里也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在少校上面还有一个中校,是个胖子留了个小胡子,一看就感觉是没什么战争属性的人,感觉应该不是什么血性人物。在中校上面有个上校,全局总指挥,这3个之间的作战交流在后面会非常非常多,也有一点有趣的反转,那个小胡子中校最后竟然冲向战场,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我不想写过程,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电影的开局营地被人轰了,反击过程有点懒散,觉得好笑,这种部队咋打仗啊,还好有一些有血性的士兵不然真被炮弹炸光了。有个小伙子放哨的时候没注意放了个空枪,骗人说敌人没打中,后面被少校狠狠收拾了一顿,从那里开始我就感觉这个少校应该是个人物,应该是除了打仗之外对战争有更加深刻理解的人物。具体我不怎么明白为什么反击了之后,还非要去对方轰炸的地方检察一下,但他们安排去了,也就在那里开始了本片。

我不知道这次战斗是什么类型的,遭遇战吗,伏击战吗,阵地战吗,歼灭战吗?我觉得各种因素都是有的吧,他们3只队伍去了龙潭之后分开行动,遇到敌人的时候初步判断就一个排,但最后敌人数量不断增加,战斗开始后,他们面临的就是各种不确定性了,打死一波又来更多,弹药缺少,人数压制等等,直到最后打完,我想说的是一些个人在这段时间里面我的想法。

在双方交火一段时间之后,澳军快没弹药了,人也死了一些,越军开始围攻的时候,澳军殊死搏斗,那个时候他们只能相信真理了,坚持战斗等队友救援,这个时候个人真的觉得那个女声BGM可以换成无名之辈:

【 无名之辈 我是谁 忘了谁 也无所谓 谁不是 拼了命走到生命的结尾 也许很累一身狼狈 也许卑微一生无为 也许永远成为不了 你的光辉

无名之辈 我是谁 忘了谁 也无所谓 继续追 谁的光荣不是伴着眼泪 也许很累一身狼狈 也许卑微一生无为 谁生来不都是一样 尽管叫我无名之辈】

是的,他们作为士兵,听命于部队执行战斗,生与死都很随机(真的很随机),也没有办法去左右决定战争谁对谁错,执行国家命令,成为国家利器,却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下一秒,即使这样还是要以命相博,哪怕下一秒就要全军覆没,哪怕自己要去做自杀式任务,哪怕要杀死自己队友,哪怕要求队友向自己开炮。他们也想回家,也想追星,也想谈恋爱结婚,也想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少校对战争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悔恨、果敢、视死如归、爱等等,相信他身经百战一定经历过很多触目惊心的事情吧,那双眼睛就很适合讲故事,问那个之前受罚过的小伙子家乡日子是怎么样的,我还想导演给这个镜头是不是证明少校活腻了后面要挂掉,但最后竟然是那个年轻小伙子挂掉了,又在少校稍好的心上刻了重重的一刀,全片这个少校表达的都很优秀。

这部电影我给满分的理由还有全片所有士兵的素质都表达的很到位,不论是痞还是作战,对明星的喜爱,对战争的恐惧,对死亡的无法逃避,对敌人的果敢,对队友的信赖。战斗机过来执行轰炸时找不到信标,飞行员说:对不起,我们找不到目标,我们要走了,要去救其他人了。这句话的含义真的是很浓厚,飞行员知道自己背负的使命,知道战争的意义,知道生命的意义。

整部电影里炮兵的表现可谓顶级,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的后果,不携带不消沉,用最好的状态为队友带去希望,装甲连队一往无前感觉也是很可以的,不知道前面有没有雷用身体试,只为了去救援队友。

电影里几个阵地之间相隔只有几百米,却不能快速支援,个人觉得这个设定还是很满分的,毕竟丛林里本来就不熟悉,还有那么多敌人,想方设法的去突围去冲锋,拿命去博生存概率,为了队友。看的人心血沸腾,这么多年少见这么好的战争电影了。

在最后弹尽粮绝时,我相信那些士兵已经在提前体验死亡了,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意义,生来无名,死去无名,参与了战争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战争,击杀了敌人,也要被敌人击杀,此时此刻真的就是一个无名之辈。

 短评

《血战钢锯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澳洲战争片制作,稳定发挥无甚惊喜,但看好来年本土学院奖可以斩下多个技术奖。龙潭一役难在地形复杂和天气多变,敌众我寡的局面也因此受限了除去步兵之外其他的战斗方案;电影很好地完成了重现历史的任务。【Trivia:2016年战争50周年时候的Anzac Day,对于老兵前往故址参观,曾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也有诸多限制,依然是双方之间的敏感议题】

8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都什么年代了,拍战争片还是无视枪械的真实火力。AK打脑门居然就一个洞,炮弹两米完爆炸居然只把人打个前空翻……

11分钟前
  • 陈赖汉
  • 还行

必须评论一下 大家记得关注那个吹小号的士兵是我男朋友扮演的 😂

12分钟前
  • 一颗西域葡萄干
  • 还行

印度片的水准....

13分钟前
  • 北极光
  • 较差

第一次看澳洲拍的越战电影,很用心。喜欢。

16分钟前
  • 盛希音
  • 推荐

義務兵表現了不亞於常規士兵的勇氣和戰鬥能力, 尤其是他們和對手相比既沒有地形熟悉和戰鬥經驗優勢. 下士鮑比戰後造訪越南戰地遇到當年的老對手時, 舊查理軍官幹部自己笑著親口承認他個人認為澳洲人打贏了龍潭一仗.最後一位戰死的保羅至今仍舊為老家庫拉鎮鄉親所紀念,庫拉鎮本身就有對龍潭戰役做了相關緬懷紀念的舉動:18顆樹被種植以代表每位失去性命的澳洲大兵.

19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下的版本字幕极其辣鸡,D连Delta Company翻译成三角洲部队,醉了,更醉人的是评论里还有人跟着“三角洲部队”的。。。短发Luke扮演的主角之一Sgt Bob Buick是11排的platoon sergeant,电影里看着倒像连军士长,跟连长关系很近,连长超级眼熟,后面发现是维京的主演和魔兽里的洛萨,然而长胖了。战场场面看着像二战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打日军(北越军像喊着banzai自杀性冲锋的Japs),并不清楚真实战役是否如此,倒是Aussie小兵群像还行。Luke现在越来越老兵形象了,丝毫不再软妹感了,钢锯岭里的Smitty已晋升排军士长,再一部war drama是不是可以commissioned officer了。。。

22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1、此非义战2、AK打脑门儿,天灵盖就全掀飞了,不会只有一个洞

25分钟前
  • rockyfang
  • 很差

1966年8月18日,澳新军团三角洲连队(delta company)108名士兵击退了北越军队2000多人的轮番进攻,18名澳大利亚士兵(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和245名北越士兵丧生。

30分钟前
  • 落地麦子
  • 还行

主要是看战例~反战什么的不太感兴趣。只关注战术层面的内容,配上地图看应该会更有收获。

33分钟前
  • ОИЯИ
  • 推荐

美国是英雄,越南是蝗虫,结果人海战术吊打多国联军。乒乒乓乓打到最后,导演一拍脑门儿:忘了反战,赶紧补在最后~~~~~~~~~拜拜导演好好学习钢锯岭吧!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Danger Close翻译成“危机”,真是离题万里,应该是“向我开炮”,这场澳军防御战全靠火炮帮忙。

39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澳大利亚版向我开炮

40分钟前
  • Alpha
  • 还行

谁拍谁有理,反战先放弃…

42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战争戏还算密集,但场景单一看到最后也有些疲劳了,以至于后半段看戏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哪几个演员演过钢锯岭。

47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还行

战争戏调度差且单一,而且明显看的出成本不够,看完即忘的平庸片。

50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炮打得还是蛮有感觉的,人物塑造较差,战争场面一般,战役进程交代不足。三星半。

54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基本合格的描述了人民军一个主力团加一个越共游击营在Long Tan西北方向的三层树冠地区伏击澳军的经典战例。澳军的遭遇与打了雅尔多瓦战斗的爱尔兰共和国陆军类似,不过人民军要比冲伯的雇佣军更会打仗。

55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看过前些年那部纪录片,再看这部电影,感觉拍的很不错,基本还原了战斗。

58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拍得很用心的遭遇战实例;人物刻画比较单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评很可笑,祖国的几个岛不还在猴子手里拽着呢;反思国产课本经典案例之实力堵抢眼就魔幻了,7.62足以让人肝肠寸断,12.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1小时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