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说好呢?虽然我不喜欢《岁月神偷》,但也不至于觉得那些选此片为柏林影展“新世代最佳影片”水晶熊奖的14岁以下青年是有眼无珠。我走出戏院后胡思乱想,如果《岁月神偷》这个故事拍一个东欧版或者中东版,甚至来一个我会似懂非懂的日本版,用上相近的制作技巧和怀旧情调,配一批更合眼缘、演技稍佳的演员,我大概也会非常喜欢此片,看得津津有味吧。我其实并不是个有深度的观众。 所以我不喜欢《岁月神偷》,不是电影的问题,也不是那班14岁以下评审的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问题是,我太认识香港这个地方,所以那些太虚空的神话,我投入不下去。 也不苛刻的说一家人四个主角的故事空洞薄弱,绝症桥段俗套煽情似韩片。所谓桥不怕旧,最紧要观众受落,看豆瓣的接近五星满分评级,就知不受落的只占极少数。 然而正因为我是地道香港仔,年纪也不算小,离60年代不算太遥远;可是年纪又也不算太老,对那份怀旧蒙眬美不太感冒,加上自己是本地人,电影看起来就少了一份异域风情,剩下来就只能检视那无情的现实,还有那些最好换成外国语的肉麻对白。 电影巧妙的回避了很多现实的尴尬,例如罗进一能考入男拔萃,我马上就不由自主的疑问,现今的男拔萃会取录多少个罗进一那样的穷鬼?(是真的不清楚的疑问而不是质问,有心人请指教。) 又例如,60年代的内地医疗真的那么吸引吗?有能治愈香港也不能治好的绝症的往绩(track record)吗?还是因为,当时香港的公务员(包括警察和医护人员)都贪污腐败,还不及内地的朴素清廉?我不太懂历史,60年代的北京不是刚刚完成了大跃进,在蕴藏着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吗?要知道,谷德昭演的上海裁缝不是已经好不容易的来到香港落脚吗?我实在一时想不出这种着墨背后的玄机。 罗进一说,不是第一名就没意思了,真的吗?听起来很香港精神,拚博第一嘛。然后那个爱顺手牵羊的可爱小弟弟罗进二是怎样从天台社团小学(谢关平先生指正,详见留言)大跃进地考入男拔萃的呢?不知道。是哥哥给的家属分?还是神父显神迹呢?细心一想那些主角配角每一人都是的设计都太简略、太平面也太陈腔滥调,女生喜欢男生因为他是文武全材,男生喜欢女生是因为她貌美如花,看起来如MTV中的故事。就如有种音乐类别叫Easy Listening,《岁月神偷》可归入Easy Watching吧。 Easy Watching好不好?不知道,至少不算太坏吧。反正像我那样投入不下去的,应该是很少数吧。不大碍。
『人生像是一片苦海,每個人遲早要離開,如果想見你愛的人,就要把你心愛的東西丟進海裡。』 這是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中,羅家老奶奶對年幼頑皮的孫兒羅進二講的一段話。小男孩似懂非懂,不知道分離是什麼?也不知道時間的威力足以改變人生的狀態,他只是把奶奶的話當成寶貝一樣裝進心裡,轉身就跑進他無憂無慮的童年世界。 從羅進二純真的眼光看香港六十年代末的歲月,那是一個物質匱乏,什麼都很難得的時代。 羅家四口製鞋為生,沉默寡言,手藝傑出的鞋匠爸爸(任達華飾),能言善道,凡事樂觀的媽媽(吳君如飾),品學兼優,才華洋溢的哥哥羅進一,古靈精怪,天馬行空的弟弟羅進二,一家人守著破舊的老鞋店,過著簡單知足的生活。 這幾乎是每個舊時代尋常人家的樣貌,過著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生活,雖然沒有多餘的錢,但一家人相親相愛,街坊鄰居相互照顧,老舊的街道上時時瀰漫著濃厚的人情味。 我一向喜歡充滿懷舊氣息的電影。喜歡當時的人們一無所有,卻依然快樂的純樸心性,雖然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的煩惱,可他們始終保有『人就是要信』的價值觀,相信只要繼續往前走,一定能漸入佳境;相信只要彼此相依,苦盡甘來的日子就不遠了。 相較現在這個不予匱乏的年代,人心就像無底洞,擁有再多仍感不足,什麼都能輕易取得,也就沒有所謂無法失去,或深感可惜的心情了。 沒有可惜,也就不會懂得珍惜。 我喜歡『歲月神偷』呈現出的舊時光:它讓我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互動,沒有那麼多自我,有的只是希望身邊人都好的簡單期盼。他們不會說愛,但愛就在生活的點滴相處中;他們並不富裕,但對家人滿滿的感情,讓心靈無比富足。 我相信,那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 【從「難」處到「佳」境:一起走過的夫妻之情】 電影中,羅氏夫婦一路相伴的夫妻之情令我深感動容! 他們經常各自忙碌,但偶然間同時抬頭凝視對方,那心有靈犀的微微一笑,已道盡兩人之間多年來的默契:一起養育子女的辛苦,一起面對生活的磨難,也一起在生活夾縫中注入樂觀的因子。 我喜歡電影中夫妻倆對“鞋”字的對談,丈夫說“鞋”拿掉右邊成了“難”,但妻子卻說,拿掉左邊成了“佳”。她相信生活時有難處,卻總能漸入佳境。 難,到了底,佳,就不遠了。 這是無數生活艱辛所累積出的人生智慧,沒有人知道明天會不會更好?但心境的好壞往往左右了生活的好壞。所以妻子常說:『人總要信』,信,未必會好,但不信,永遠不會好。 我從她的信念看到一種堅韌的人生哲學,即便一無所有,心仍保有一線之光,而希望就在失望的夾縫中悄然茁壯。 他們一起苦過,因而更珍惜能一起開懷的日子。 兩人之間濃郁的夫妻之情展現在生活的細節中:丈夫為妻子特製了一雙紅色羊皮鞋,鞋面上左右各一朵花,美觀之餘,是為了讓妻子長雞眼的腳得以舒服透氣,看他低頭悉心為妻子穿鞋的畫面,我深受感動!他不會說甜言蜜語,但他牢記妻子無心說過的話。 愛一個人,不就是把她的話放在心上嗎? 總是能輕易遺忘的,愛也不會有多深。 印象最深的畫面是,當兩人因長子的病倍受現實折磨時,一向樂觀的妻子開始感到恐懼,她緊握丈夫長年勞動佈滿傷痕的手,輕輕帶過的畫面,有她的心酸,也有他們一起承擔的勇敢。不需言語,深厚的夫妻之情已盡在其中。 而我也漸漸明白,這樣看似平淡,卻珍貴無比的愛情有多重要。 曾經的濃情蜜意會隨著時光消逝轉變為相依的深層情感,那是一起經過歲月的厚度,更是讓人在任何時刻都能不害怕的緣由。因為你知道這世上有一個人,不管遭遇怎樣的困境,都會緊握你的雙手,堅持和你一起走過生命的起落。 我想,所謂人生伴侶的意義就在此。 【把最好的都給你:看似平常卻最恆長的家人之愛】 電影中羅氏一家四口的感情讓我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影子,他們的尋常與我們的日常緊密相連。天天見面的家人,彷彿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那種日積月累的好,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我們總是喜歡看向遠方,總以為不平常的感情或從天而降的關懷,才是人生得來不易的驚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以為生活一成不變,總是將希望寄託於虛無縹緲的未知,因為我們很少關注生活的細節,當然也就看不見身在細節之中的家人了。 而我卻在羅氏一家的身上看到他們對待家人的方式:把最好的都給你。 一向品學兼優運動比賽總拿冠軍的哥哥,非常疼愛與他有幾歲差距的弟弟,兩人一天到晚打打鬧鬧,他卻從不忘記把自己最好的給弟弟,他把象徵榮譽的金牌送給弟弟,他經常把動不動就嚎啕大哭的弟弟抱在懷裡輕聲安慰,那種發自心底的疼惜讓我十分感動! 我想起小時候總愛耍賴的我,有個和電影裡的哥哥一樣好的姊姊,總任憑我無理取鬧。以前我很愛外公送的一台小三輪車,當時太小不會騎,我喜歡姊姊載著我一圈又一圈的轉,姊姊騎累了想休息,我還是固執地不肯下來,大我三歲的姊姊沒有對我發脾氣,也沒有丟下我轉身就走,我一直記得一樣是小孩的姊姊柔聲哄我的畫面,那成為我心裡最溫暖的記號。後來因為有了妹妹,每次一起出門,我很難再牽到媽媽的手,這時姊姊總會牽著我,讓生性膽小的我不再害怕,我一直覺得她像是我另一個媽媽,陪我一起長大,更是我心裡安全感的來源。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她對我說過:『別怕!有姊姊在。』 如果長大以後的我,能帶給別人一點溫暖,那是因為我始終在姊姊的保護下安然成長。 她把最好的給我,我也想把最好的給她。 所以,當我看到電影中的弟弟為了讓病中的哥哥開心,把所有的寶貝攤在哥哥面前時,心中忍不住一動。 弟弟童言童語道:『哥哥你不開心,我把這些都給你。』 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哥哥,是因為在他心裡,哥哥就是最好的。 這是最簡單,卻最綿長的愛,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而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不小心就被生活的艱難輕易掩埋。 電影中不擅言辭的父親,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仍咬緊牙關讓兒子受最好的教育,我在他身上看到那種舊式傳統父親不知如何表達愛的困窘,憤怒責打孩子的背後,是對孩子的失望,也是對自己的失望。但我一直記得父親打完小兒子以後,心疼把他抱在懷裡,幫他擦藥的畫面;以及,傾家當產也要讓大兒子舒服一點的堅持。 他沒有唸書,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子女的愛?他只想把最好的給他兒子。 既平常又恆長,這就是一個父親的平凡與偉大。 【難忘純真初戀:想和你一起看見彩虹】 『魚只有三秒鐘的記憶,但有些事一輩子都會記得。』 有時很羨慕只有三秒記憶的魚,一轉身就能忘卻煩惱,重新開始。有時卻又害怕記憶從眼前消逝,遺忘痛苦,也意謂著不再記起美好。 愛情讓人傷神,但我依然喜歡電影中那段青澀純真的初戀。 男孩遇見女孩,沒什麼特別,只是喜歡一起吃東西,一起聊天,一起散步。 女孩喜歡男孩彈吉他的身影,男孩喜歡女孩微笑的臉龐。 女孩相信男孩所說:魚的記憶與幸福的彩虹,男孩相信刻骨銘心的想念會超越分離的命運。 他們相信:心裡有一個人,天涯海角都會回到身邊。 如此不顧一切的確信,曾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愛情模樣,相信同心的等待一定能換得開花結果的美麗,可惜事與願違似乎才是情感世界的尋常結局。 說來感傷,卻也能坦然接受了。 或者,我應該帶著初戀的心情,看待每一段經過的感情,讓苦澀中仍有淡淡的甜,讓魚的記憶在三秒鐘之後仍保有不被刪除部分,那是曾經一起看見彩虹的珍貴片刻,在不斷被偷走的時光中,依舊在彼此的生命中閃閃發亮。 所以最終,男孩和女孩留在相愛的時空,任歲月輕狂,任逝水年華。 【歲月偷走回憶,偷不走愛】 好久沒有深夜看電影,昨晚看完電影已接近凌晨兩點,一直坐到曲終人散才起身。離開的那一刻,心裡突然感到一片靜寂,那是安穩的寧靜與盈滿的空寂,感覺心中某些無解的情緒被溫柔撫平了。 那是來自電影的深刻感動,也是自己由內而外的無聲擁抱。 我看到在曲折的成長歲月中,我和羅氏兄弟一樣,始終擁有家人的愛,戀人的愛,朋友的愛,但我曾經以為走入回憶,愛,也隨之消逝。 看完電影之後,我體會到的是:歲月偷走回憶,偷不走愛。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像羅進二一樣,把心愛的東西全部丟進苦海,我不擔心物件帶走回憶,因為我知道“愛”會用它的方式,在我心裡,永遠停駐。 我相信:如果是愛,永遠都會在。
并未洗净铅华,却用最自然的从容令人动容
全放映室的大叔大哥都在抹眼泪,更别说女生了,这电影点了香港人的泪穴
它讲述了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死于绝症的故事……煽情处是编剧精准计算的,但小孩子的演绎天然发挥让煽情真实好多。黄金一样的色调和过去情怀,其实不需要死亡也可以表现出岁月流逝的伤感和来日可追的信心。
没想到2010年还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感到很幸福。
人生总是一日难,一日佳。过去的总归是好日子。
弟弟偷了能偷的一切给哥哥,可哥哥被偷走的却是生命。
岁月神偷,偷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生活,一家人的平淡生活反应了一个社会的动荡!
“在变幻的生命里, 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我喜欢这种褪色的温情脉脉。
影院里我哭的跟罗进二似的
在柏林有连绵的掌声,但这个故事模式却是做作多过感人.典型的港片励志怀旧手法,突兀且无趣的悲剧转换模式(如果不用某癌,而让哥哥只是因弃恋断肢而后沉沦自杀会不会好些),人生“一半难一半佳”以及“最重要是保住个顶”都过于说教.看在小弟本色演出、本色偷盗以及鱼缸头罩宇航员等等加至四星.
本来只觉得是个俗套又滥情的故事,特别不明白为何要以哥哥死于血癌当主线;直到看到相关报导,才知电影是导演自传,情节基本全是真的:小男孩就是导演自己、鞋匠夫妻就是他父母、他哥哥真的早逝了。于是我们知道了这故事的后续:那小男孩长大后当了导演,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有过这么一个哥哥。
每个人都有一场被岁月偷走的记忆。眼泪流了那么多,但丝毫不觉得煸情。节奏虽慢,但不琐碎。很喜欢李治廷的表演。这一场感动,来得无比自然、真实而朴素。难一步,佳一步。一步难,一步佳。有这样的爸妈,我们难道没有理由看得见天空中同时出现的两条彩虹吗。另,海报上明明不可以少了李冶廷的份嘛。
隔了很久我才看了岁月神偷。岁月神偷是好,但还是不及天水围的日与月。岁月神偷毕竟刻意雕琢的痕迹太重,而天水围的日与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冲淡与自然,却更蕴含无声的张力。但是作为两部都很杰出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又更担负着一层港片复兴的使命意义。
哭死我算了。
岁月是个神偷,偷走了我们的所有,但留下了最珍贵的回忆
突然觉得吴君如如此美丽.
哥哥倒下到弟弟接力的精英回首,父亲的道别和母亲的无奈,隔一层玻璃观看的热带鱼和上世纪60年代的深水埗
老演员表现非常精彩,新生代与小演员则一塌糊涂;布景与摄影都很粗糙;台词过分直白外露,细节安排不周到,刻意煽情;太情节缺乏深度,除了亲情尚有力度,其余都是苍白的怀旧。
如果你觉得只要电影里有人得白血病那么这部电影就是烂片的话,你不就不要看这部片了。
當你發現時間是賊了,他早已偷光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