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偶然找到的,为了这部电影资源还花了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这钱花的值。女主亚利安娜的命运十分坎坷,她与上尉的爱情也十分感人,柏林被攻陷后,她无助的寻找丈夫却找到他的尸体那一段,真的忍不住哭了,其实在纳粹的暴政中,不仅向亚利安娜这样的平民和犹太人是受害者,而且像曼夫莱德这样的德国军官也是,他也痛恨纳粹,但他身为一个德国军人,必须为祖国而战,最终只能导致悲剧。看完电影,我觉得我们要记住那些在战争中得死难者,唤起人们对法西斯的仇恨,不要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珍惜眼前和平安宁的生活。最后我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小说,和电影情节基本相似。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初中,大年三十春节晚会后CCTV1凌晨放的,其中女主人跌宕起伏的命运,让人为之感叹。虽然只看过一遍,却是而后10年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不记得人名,导演,只记得电影被翻译成 “戒指”。
很多年后通过百度知道,才寻得点点线索,终于一位在山东的朋友发来消息说,女主角的名字叫金斯基。于是,在亚马逊买到了原版电影,阔别10多年,又一次看到了这部电影。不再有翻译,生硬的德式英语下,体味着曾经熟悉的片段。只是,对于片中的漂泊,离散,抉择,命运,对于痛楚和幸福,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体验。
还是依旧的感动着,我想会一辈子珍藏它,伴随着那份年少时的记忆。
回忆有时会很美,但是总有遗憾。比如一场电影,初看时饶有兴致,觉得不错,然而在许久没有重温时,会自作主张地将一些想象,溢美加到它的身上,在脑海里重又勾勒出一种近于完美的影像。
这部电影还是我上初中时在CCTV周末的正大剧场中看的,回想起来,这个节目曾经让无数个周日的下午充满了欢乐,也是我的西片启蒙之始(后来才有了国际影院,世界名著名片,原声剧场,佳艺剧场...为什么当下的CCTV总播韩剧呢?不解ing)。
电影《戒指》是我感兴趣的二战题材,讲述了一个德国家庭的离乱故事,我记得当时觉得女主演很是眼熟,最后家里的一本旧杂志唤起了我的远古级记忆,她正是苔丝和德州巴黎的主演,德国女星娜塔莎金斯基。
大四时我在学校的图书馆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原著译本,美国女作家丹尼尔斯蒂尔的小说《血溅戒指》,触目惊心的名字。我馋着看了一遍,又复印了下来,无奈中间缺了两页,真是遗憾。于是在回家返校的两次旅程中,我又看了几遍,才有把握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第一卷 凯撒特
银行家瓦尔马尔年轻的妻子凯撒特在一次文学沙龙中邂逅了犹太作家多尔夫,并开始了热烈的婚外恋情,一次二人在多尔夫住所内云雨,不料盖世太保破门而入,将多尔夫毒打并抓走,凯撒特为保性命,透露了自己的身份,遭到羞辱,第二天得知多尔夫的死讯,万念俱灰,自杀身亡。
第二卷 亚利安娜
凯撒特留下的两个孩子——亚丽安娜和乔哈德,与父亲相依为命,瓦尔马尔出于正义感救下了受到迫害的同事马克斯,并帮助他离开了德国。为躲避纳粹的兵役,瓦尔马尔计划将两个孩子送到瑞士,然而他帮助儿子偷越国境成功到达瑞士后,在返程中不幸中弹身亡。家中的老保姆出卖了亚利安娜,使之陷入虎口。
在监狱中,亚利安娜险些受到德军中尉希尔德布兰特的凌辱,富有正义感的德军军官曼夫莱德救了她。在利特上将欲将亚利安娜收作情妇之时,又是曼夫莱德挺身而出,将亚利安娜带到相对安全的劳动营,并借机将她带回自己的家保护起来,后来亚利安娜了解到曼夫莱德的父母妻儿均死于战乱,二人对战争的痛苦感同身受,渐渐产生了爱情,最终结合。曼夫莱德在苏军攻克柏林市战死在帝国大厦,亚利安娜随难民逃往法国,在朋友圣马吕的帮助下乘船来到美国。
在美国,亚利安娜受到乐善好施的利比曼一家的热情款待,利比曼家刚从太平洋战场归来的二儿子保罗爱上了亚利安娜,由于已怀有身孕,在医生的建议下,亚利安娜向保罗隐瞒了已婚和怀孕的事实,同意了保罗的求婚。婚后不久,亚利安娜偷偷怀念着前夫,被保罗发现了曼夫莱德是纳粹军官的事实,二人分手。
第三卷 诺拉
诺拉是德语“新年”的意思,亚利安娜诞下一子,开始自食其力。一次在移民局偶遇父亲的好友马克斯,回述往事,不胜唏嘘。诺拉大学毕业时,亚里安娜遇见了儿子的女友塔玛拉,她正是保罗的女儿。在亚利安娜的努力下,上代的恩怨终于冰消。塔玛拉的好友,法国人布丽奇特的父亲听说了诺拉的母亲有一只价值连城的戒指,很想买下,就在前往美国拜访诺拉一家时,竟发现诺拉的母亲就是失散了近三十年的姐姐亚利安娜,一家终于团聚。
失而复见,没错,自己组织的4个字,却代表了我跟这部剧的缘分。
还记得是初中周六的下午,无意间开到了中央8套,当时播放的正是这部片子,只是没看到开头,直接从女主母亲自杀开始,精致优雅的场景,战争的硕大背景,我看的无法自拔,并且念念不忘下周六要看下部。隔天去了学校,跟同学交流,发现好多女同学也都看了这部,那时候好开心啊,只需要聊聊这部电影的片段,我们就很开心。
然而不幸的是,下周六下午学校活动,意味着我们都看不到该片的下半部分,当时心里挺难过的,一个故事就这么牵肠挂肚下去,那时也没有网络。
然后幸运的是,某天同学跟我说,她借到了本小说《戒指》,剧情就是跟我们看的电影一样的,我惊呼,难道是原小说??也是那时我猜知道该剧的真正名字。要知道我读的是县城中学,这样一本书竟然也可以找到,我立马借来看,书本算是弥补了下集的遗憾。
到了大学后,有天无意中想起这部剧,于是能使用的搜索手段都用上了,可是还是一场空,那时安慰自己:以后会有的。
结果,结果,就是昨天,突然想起上豆瓣了,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这个网站的功用,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来使用,我发现豆瓣上的电影很全,被我逛啊、晃啊,发现了这部电影的资料。感谢现在网络的发达,我想就用百度视频搜索吧,第一次输了“戒指”,出来的大堆都不是;第二次输了“the ring 戒指”,omg,终于在土豆网上发现了上、下两集,英语中字,这还是后来影迷自己制作的,那时的我觉得好开心,若干年后,我终于看全了这部电影,我年少的回忆。
再次重温,感觉依然没变,女主的眼神,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永远那么淡定,她的眼睛仿佛说出了一切,那么让人怜爱。我也终于发现原来马克斯的扮演者,竟然是我现在看的美剧《妙贼警探》的男主,天哪,原来那么多年前就看到他了,至少有10年了,可是他的面容竟然一直没变,OMG
我的戒指,我的ring,失而复见^_^
最后放上戒指的观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INnZFArBaE/没想到这么多同好啊!我比较幸运呢,也是高中看的中央台,当时太喜欢了,看完就和同学讲了故事内容,结果她告诉我她家有一部小说,和我说的电影内容一样,主角名字也一样,她急不可耐的问我,男主角帅不帅啊?哈哈,后来这本书被我A来了,虽然很旧,不过我保存了十几年,看过很多次,书都散架了,后来在淘宝上又买到一本,当然,也是旧的,不过总比我原先散架的那本要新点吧!作者是美国作家,丹尼尔.斯蒂尔,中文书名是血溅戒指,前几年我也很走运的在网上买到了原版碟,终于圆满了!这部电影虽然中间找了多年没找到,但因为有了书,好像也没有从我生命中消失。要说的是,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们,应该找来原著看看,原著写的很好,比电影的情节更多更丰满些,这么多年了,每次看书都能让我泪水长流,非常感人啊!当初总以为只有我在找,看来还是很多同学喜欢的,心里很安慰啊!
其实剧情很琼瑶,但是娜塔莎的表演让你觉得这故事那么真实……
亲情、爱情、战争、民族 任何其中一个元素都足以感动人心。可惜差了一点点就成经典了。
让我想起till we meet again,战争、爱情、家庭、亲情,很有爱。
柏林被攻克后娜塔莎在广场上寻找丈夫却只找到尸体的那幕好伤心……
快三小时的电影,竟然没觉得长,就是好电影,不过结尾有点不尽人意。
娜塔莎金斯基太好看了。为啥德国军官总是那么帅?
当年看完这部电影,愣是三天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另一个角度的Kinski,但是没有Tess的柔弱本性,这个面孔有些犀利,距离感特别强。我应该是不喜欢这个样子的女人。
大团圆什么的最喜欢了❤
过去的一切都无法回头。你只能向前。
美好回忆,也算是结局比较好了
超爱二战爱情片!
Although a TV-Movie(NBC), it doesn't have a TV-movie feel. Excellent story. Great casting and performance.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片,记忆犹新
喜欢前半段
孤独的活一阵子,谢谢你还在。
女主活一辈子抵别人活几辈子的故事了。
头一次看的我,不会有那么多因童年回忆而生的伟大光环,所以也就觉得略有冗长,还不够细腻。恶趣味的想央视当年如何咔咔掉那些xx镜头的;另外,因俊男美女的“后代”均如此不堪对人类未来堪忧。。
看到最后竟然也飙泪了....RPJ当年还很稚嫩,但是样子完全没变哪~
96年的电影,生了孩子的金斯基姐姐依然漂亮。电影剧情也是引人入胜。观看地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43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