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的剧情有扯淡呢?我复述一下结尾部分的剧情你就知道了:
警方放走凶手后,安排警察盯梢,警察盯梢的人就在10米后,犯人完全没有发觉。随后凶手进入小卖部,花了大约10分钟,杀了两个人还分尸,闹出很大动静,此时警察就在20米外等着。满身是血的犯人,拿着死者的手和头离开,返回几百米外的住处,整个过程中盯梢的警察没有任何行动,然后丢失了犯人的踪迹。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市区发生分尸案,路上没有任何目击者,警察也没有在附近查访寻找。
我始终在等剧情反转,揭露盯梢的警察是犯人同伙,然而并没有。
我的天,导演,你要不要脸啊?表现警察愚蠢是靠这样完全不顾物理规律来表现的吗?你直接不安排警察盯梢不就得了么?现在这样已经根本不是什么牵强了,角色想出现就出现,想消失就消失,想看见就看见,想看不见就看不见,这不是把观众当猴耍?
我估计有人会说这片子是有现实原型的,犯人也确实逃脱过,麻烦您搜一下实际的案件资料,看看到底是怎么个过程,有没有象这片一样扯淡。要照这么说,抗战也是真实存在的啊,那我写一段情节,800里外一枪打死鬼子,行不行?
片子里的人蠢没问题,犯错没问题,但是这个蠢一定要有所指,故事一定要有整体性,而不是“啊这个情节连不上了,让角色智商暂时下线好了”。编剧完全不动脑子,只图省事,出场人物和警方的智商上窜下跳。前一分钟警察还拥有正常人类的智力,按常理办案,下一秒突然就因为不会脱裤子被尿憋死。看片的时候我大脑飞速运转,脑海中不断闪过看过的抗日神剧的剧情,然而始终找不出哪个片子的剧情比这片更蠢。
豆瓣的影评也是一样,所有人光说影射,就没一个人愿意提剧本的逻辑问题。说实话这种牵强的剧情手法用一次两次都可以成为一个电影抹不掉的污点,用几十次那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了。
啊,西巴啦,真是差点给这片气死。
惊悚犯罪重口片,根据轰动韩国历代最残忍的杀人魔柳永哲真实个案改编,主人公英民和为了拯救一个女人追击他的唯一一名追击者忠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希望比绝望更令人感到寒冷!
看完后非常令人难忘!又一部片子讽刺警察,杀人回忆也是这么讽刺的。之前看小姐里河正宇演公爵,这部应该是他比较早的作品了。一部让人痛心疾首的影片,痛恨无能腐朽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反而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
本以为美珍会得救,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变态杀手。影片看到最后还是很揪心的,就差一点啊,尤其是小卖部老板娘,看着真着急。血腥暴力场面很多,气氛渲染好。
皮条客的妓女们失踪了,都是在那个4885的号码出现之后,于是皮条客勃然大怒,发誓要找到那个贩卖人口的家伙,并且找回自己的姑娘们,或者说是,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
故事的开始就是这样,三俗的开始。皮条客、妓女以及变态杀手之间的故事。正义的追寻也许往往源于一个极端无聊,无比恶俗的理由。随着剧情的推进,这种无聊的情绪似乎在蔓延开来,不相信变态杀手是变态杀手的皮条客,为了挽回护送市长失败才努力追查凶手的警察,都是一群为了金钱与名利而无聊奔波的势利小人,而没有人真正的关心被囚禁的妓女的生死安危。
也许是皮条客的正义感逐渐涌现出来,也许是出于对于妓女的关心,也许只是对自己被戏弄的愤怒,他开始独自追查。而无能的警察们果然没有再一次辜负广大的观众朋友,他们还是依旧那样的无能。看破凶手内心的心理专家让凶手恼羞成怒,偶然路过的记者让警察局局长畏手畏脚。出于恶俗目的的正义让人觉得虚伪,身为局外人的我一边咒骂着那个傻逼的记者,一边咒骂着那个傻逼的警察。
什么才是正义?这个时候我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一个伸张正义的机构不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存在,而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存在,我想,这样的机构所存在的意义也许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可笑,透着无比的悲凉。变态杀人狂被释放,阴差阳错的被脑残的欧巴桑老板娘挽留,然后继续行凶,杀死了老板娘,以及刚刚逃离凶宅的妓女。也许这一切都只是命运的安排,让你在想要抓住命运的那一个瞬间突然感觉到无力,一切美好的憧憬与生的希望都在暴力的铁锤下轰然倒塌。
于是我们只能以暴制暴。用铁锤杀死用铁锤行凶的变态杀人狂,在酣畅淋漓的同时,隐隐的感觉到一种讽刺,结果,人类,每个人,不还都是一个模样,人,就是这个熊样,无论是邪恶还是正义,都伴随着杀戮,结果,我想,满地的鲜血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义在邪恶面前阳痿了,阳痿的变态杀人狂在所有正人君子面前站了起来,他用手中的铁锤庄严宣布:你们这群废物。他被揍得鼻青脸肿,却能够继续行凶,也许他是一个懦夫吧,用杀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许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懦夫,用倾泻而出的愤怒来满足自己虚无的正义感。
让我觉得无比讽刺的一点接下来又出现了。当被泼粪的市长走出公安局,在雨中看到满身鲜血的皮条客的时候,他害怕了,他的随从也害怕了,他不能够挺直他的胸膛坦然面对,只能唯唯诺诺的赶紧躲到车里迅速逃离,他对暴力屈服了。象征正义的政客在沾血的屠夫面前选择了撤退,依旧没有让观众失望,他们,还是如此的道貌岸然,不出所有人的所料。
妓女,死于变态杀手之手,变态杀手,死于皮条客之手,皮条客活了下来。警察们找到了尸体,案件侦破了,凶手找到了。正义的一方功德圆满了,邪恶的一方去见撒旦了。然而也许没有人真正的关心需要关心的人,那些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就像是眼前的世界,一群人为了莫名的目的明争暗斗,打打杀杀,弱势的人们行走其间,在夹缝中战战兢兢的生存,一不小心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没有人来保护他们,或者说是没有人来保护他们的生命,正义,只保护我们的尸体。
满地的献血在逼仄昏黑的空间里蔓延开来,苟延残喘的生命让人感觉无比痛心与鲜活。
我不禁问自己,也想问别人:“你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就像是变态杀手问妓女的那个问题。其实我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只要活下去就好,就像是变态杀手,他也不需要答案,只是行凶就好。
变态杀手高高的举起手中的铁锤,说:“放心,没有人会关心你去了哪里,没有人会担心的。”然后,他狠狠的敲了下去。有时候,你会感觉变态的话无比的惊醒世人。
杀死变态杀人狂的皮条客站在妓女的小女儿的病床前,昏头涨脑的将浑浊的视线望向浑浊的窗外,窗外,正下着雨,这个灯火辉煌的大都会,夜幕下有无穷多的肮脏与美好,邪恶与正义。
在这里,你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文/阑夕
http://blog.sina.com.cn/foxshuo韩国电影业的两极分化让人瞠目,即使它一年内可以拍出海量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一败涂地的烂片(尤以爱情片为甚),但它也总能冒出几部让人惊喜交加的优秀之作,即使是在姜帝圭、金基德陷入低迷时,也会有一两个鲜有耳闻的毛头小子一鸣惊人,罗宏镇就是其中一个。
严格来讲,罗宏镇并非由无名小卒而横空出世,在拍出《追击者》之前,他一直是韩国短片电影界的梁柱之一,但是导演之于电影讲究的是风格旗帜的树立,文艺点儿的词叫“鲜明的烙印”,每年都有无数导演遭遇转型之痛——仅仅是在电影类型之间的转换就折腰无数,很难想像罗宏镇在拍惯了以创意和手法为主的短片电影后能够在其第一部长片电影的执导上就大获成功,将2008年的大钟将变成了自己的个人专场。
很多地下导演在往上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能力上的瓶颈,与才华无关,而是当他们一旦面对一个有着长度要求、需要在意结构的完整性的题材后,会丧失对节奏的把控力,不同以往只需要提炼出内容诉求和个人技巧来满足小众的欣赏,镁光灯下的红地毯和喝彩声向导演索要的是完整故事的表现,罗宏镇拍摄《追击者》的理由都灌输着短片电影的思维:“我有一次晚间走在人迹罕至的街道,偶然间看到一个步行女子,突发奇想——如果此时,这个女人突然消失,并且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和目击者,那么是不是还能够找到她呢?”这个从没拍过长度在一个小时以上的电影导演为了一个突发的念头而自己编写剧本,然后用尽人脉去拉来一线演员,本身就充满了无法不叫人担心的惊悚性,和电影里的男主角忠浩相似而不同,罗宏镇赌上的是自己的天分,较量的是事业的前途,最终表情轻松的赢得盛誉。
淅淅沥沥的雨夜,被妓女们称为人渣的皮条客忠浩愤怒的寻找着那个被他认为拐卖了自己的员工、害自己还不上贷款的混蛋,随着真相的一点点剥落,这个漫长的夜晚成为了忠浩狼狈不堪的一次固执,成为了拯救一个女孩母亲的一次机会,成为了有关仇恨和胜负的一场较量。
将猎物和猎手的角色予以混淆和弱化,然后放在荒芜的街头和住宅,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没有规则的棋局,做了这些规划后,罗宏镇自己则置身事外的坐到了观众席上,任由剧情发展延续,那团因他点燃的火焰不断被冷漠的社会和冰凉的雨点打击和刺激,烧不掉什么东西,却也难以熄灭,精疲力竭,功亏一篑。
以悬疑片而言,第三人称远比不上第一人称要更容易将观众引进“扣人心弦”的升降机上,《追击者》偏偏采用的就是讨厌的第三人称,把所有线索都明白的放上台面,愤懑、扭曲、笨拙、混乱、巧合、绝望、无助、崩溃、失去……几十道菜肴纷呈别出,酸甜苦辣自由评说。没有犯罪头脑的杀手,缺乏秩序和系统的警方,仓皇无计的追击者,三方的博弈在观众看来是无比的愚蠢和浪费,但那根死结就没有人去试图打开,杀手在被捕后被再度安然释放,警方将力量用于内耗和错误,追击者以最笨的方法来完成迟到的拯救,当美珍的头颅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被装饰在游有热带鱼的鱼缸中时,电影真正的残酷之处方才突如袭来的决堤而出。
《追击者》是继《老男孩》后又一部选择“榔头”为行凶器具的韩国电影,在英文中,“Hammer”有着“强迫灌输”的及物意义,类似于它在《追击者》中的精神意义,阳痿的男人将榔头当作自己的生殖器,瞄准女性的脑袋一下一下的砸出血浆,以此来获得高潮。联想到杀手窃据之所本为教会的忠实信徒所有,而杀手在杀掉女人后喜欢将尸体吊挂于墙,从脚踝处(影片中警察称之为阿基琉斯之踵)开洞放血,榔头的象征则成为了另类的“朗基努斯之枪”。
当装扮一新、正打算离开杀手池英民遇到顺着蛛丝马迹摸索而来的追击者忠浩,电影的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忠浩的伞扔在门外,前一刻他刚刚推门而入,池英民打着同样的黑伞,脸上挂着突兀的苦笑,一张一弛,罗宏镇抹掉了撞见的过程,将迎面而来的对立过渡得非常出色,整部剧集的力量在瞬间被离弦放射,精彩二字,当之无愧。
在影片中,可以明显看出罗宏镇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和诉求,包括那段市长被扔大粪的插曲都对剧情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地区检察官怀疑警方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逮捕“连环杀人犯”是为了掩盖在市长身上发生的丑闻从而导致了杀手池英民被释放,然后本来已经逃离魔窟的美珍被杀手再次发现,魂归异世。
如果不是《追击者》的上映日期,我几乎要将它视作是韩国“姜浩淳连环杀人案”的记录片了:
(2008年12月19日,韩国发生一起绑架命案。在对案件调查过程中,韩国警方发现姜浩淳(男,38岁,居住在京畿道安山市八谷洞)有重大犯罪嫌疑。2009年1月30日,姜浩淳被韩警方逮捕并被移送至检察署。
姜浩淳在审讯中交待其从2006年12月开始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军浦、华城、水原等京畿道西南部地区共杀害了8名女性的事实。他向警方交代称自己在冲动的情绪下于2006年把在军浦市山本洞某练歌房认识的裴某杀害之后就开始实施了一系列连环杀人案。负责调查姜浩淳连环凶杀案的韩国水原地方检察厅安山支厅2009年2月22日公布了其最新调查进展动向。连环杀人犯姜浩淳为诈骗保险金,纵火杀害了第四任妻子及其岳母。此外,韩检察厅还在警方扣押并转交的锄头上发现了另外两名女性的DNA。至此除姜浩淳交代的8起案件以外,此连环凶杀案又增加了多名遇害者。)
而忠浩没能落下的榔头也体现出罗宏镇对以暴易暴的犹豫,这也和“姜浩淳连环杀人案”曝光后韩国132名刑事法学教授联合签名反对恢复死刑执行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1997年之后,韩国已有超过10年没有执行过一起死刑,被纳入“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行列。统计数据显示,停止执行死刑后杀人犯数量有所增加。1994年至1997年执行死刑的4年里,平均每年有607人因杀人罪而被起诉。但在暂停执行死刑的1998年至2007年10年期间,平均每年有800人因杀人罪而被送上法庭,杀人犯增加了32%。这是很难理解的局面,公众为保障犯罪者的人权却最终得到了更多犯罪率,在电影中,忠浩的表现也是全体韩国人的意志体现,他作为受害者无比仇恨犯罪者,当他有机会复仇时他会坚决的剥夺掉犯罪者的生命,然而他的行为却还是被赶来的警察所制止,警察再如何无能,依旧是法制的执行者,遍体鳞伤的忠浩只能被压着眼睁睁的看着杀手池英民被抬上担架。
(偏题一下,关于中国的死刑制度,我是支持废除的,具体理由贺卫方教授都说出来了,详见:“九大问题拷问中国死刑制度”)
《追击者》阐明了导演对人性的立场,一个品性不良的皮条客疲惫的靠在病床前,轻轻的握起那个小女孩的手——她的母亲被自己派出去接客而丧失了生命,这个脾气暴躁的“人渣”也会显现出温柔的一面,虽然略显无奈,但也是救赎。
月光如洗,基督不语。
讲的就是一个没有性能力的压抑青年为发泄性欲接连不断的用锤子和凿子代替阳具凿进女人体内的故事 警察什么的都是陪衬
情节不拖泥带水
十三条人命,比不上市长脸上一泡屎
让人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影片。影片让我双手紧握,心跳加速。痛恨整个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的无能与腐朽。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却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在追击者与犯罪者之间的多次交手之间,警察一次次的误事。本来以为追击者会救了美珍,可是,迟了一步,然而这才更现实,让人更心痛。
打死他!!打死他!!打啊!!打死他!!!!!!
被小卖部大妈气死了。。。另外,最近看了日本和韩国讽刺天朝的犯罪片,我国何时才能出现
杀人回忆之后,很让人难忘的韩国犯罪片
关键是人家的处女作啊
欲扬先抑,人渣最后变英雄,比黄海痛心,比杀人回忆亢奋。韩国这种电影最终都表达了一个主题:警察真是无能到牛逼。
不怕变态的杀手,就怕猪一样的小卖店老板娘。
活在一种毫无保障的秩序缺失的世界,毫无安全感可言,警察的办事程序与对案件追查的不置可否令人震惊,是什么让变态杀手嘴角永远泛着镇定的微笑?是整个社会的冷漠。冷漠是源于怯懦与认知错误,他们不知道他们放弃去保护的,其实是自己本身以及身边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人。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一切让你知道是真的,血淋淋和杀手不可怕,是因为它是真的才可怕。它以前发生过,现在发生着,将来也不可杜绝。与之相比,《死神的精度》变得温吞而无力。
太拖了,要不然很好。另外,那女警察纯打酱油的?
非常好,警察无能到了一定程度,方圆走路5分钟的范围,很小了,怎么都查得到;既然知道放的人有问题,不能多派点人手跟着啊?何况凶手还是回家,不能蹲点啊?还有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碰到了什么事被打昏了?
为了塑造孤单英雄的形象,而犯下犯罪片大忌——猪队友使用过度。这招真应该明文禁用的,对观众是一种伤害。
设定其实很简单,但故事走向出人意料。剧本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直接把现实的各种平庸和愚蠢提炼成了大块绝望的黑色。困兽犹斗金允石,平静嗜血河正宇。
疯子和变态不可怕,人群之中毕竟是个别。低效率不作为的制度才可怕,因为它关系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开头处理得太好了不是么,拐来拐去,一场雨干干净净,却…… 很简洁有米有。技术扎实,摄影和剪辑赞,处女作诶这品质。追逐戏。大叔和小女孩的戏。批判现实和故事结合得自然,而且直指体制(导演是有多讨厌韩国警察啊)。人渣。猪头(杰伦在日本拍完AV又跑来韩国演电影戏路真宽啊哈哈)。
世界如此荒唐……
大屏幕的观感实在是过于刺激了,拳拳到肉,次次见血,几乎有生理不适感。铁钩、锤子、凿子,用工具残忍杀人,让人感觉到无边的绝望。更加绝望的是,看似逃生口就在眼前,却又重回魔窟。政府无力,警界内斗,最终靠恶民自己解决问题。而这不就是生活最残忍的真实么?慎看,内伤。
我是王大锤,万万没想到最终我还是把那个女人杀了……故意让人捉急啊,懂了手法后就故意不着急,抻着看,反正可以看小河的高潮演技,他笑着说“我没卖他们,我把他们杀了啊”真是太…原来他和老金当时就交过手了。节奏太拿人,一波多折不留任何希望比杀人回忆节奏还快(视角不同)觉得没必要跟宗教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