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2017

已完结

主演:董勇 彭丹 张静静 许铂岑 李强 赵燕国彰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剧照

南泥湾2017 剧照 NO.1南泥湾2017 剧照 NO.2

 剧情介绍

南泥湾2017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主要讲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缺衣少粮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创造生命奇迹的真实而悲壮的故事。

本集简介: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迅速挥师挺进,东渡黄河,全面奔赴抗战前线。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鞭1986旧梦不须记 粤语刑事案十号天命食神第十王朝仙女座报告银河奥特曼兄弟难当萤火虫小巷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延安时期的电影工作》

《延安时期的电影工作》


有着光辉历史的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之下,中国电影逐渐发展、壮大。在艰苦的革命岁月,电影是打击敌人的武器;在火热的建设时代,电影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一部部难以磨灭的电影经典,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延安电影
  抗战爆发后,上海进步电影家纷纷赴前线和后方进行抗战宣传。著名电影家袁牧之希望能拍反映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战斗争,受到周恩来的支持。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由此开创了人民新闻纪录电影事业。
延安电影团(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成立,并于1939年拍摄成功首部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随后,还有《南泥湾》、《十月革命节》、《新四军的部队生活》等大量纪录片、新闻片。
而电影团的第一台摄影机来自荷兰人士。
1938年,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来到中国拍摄。国民党政府不仅限制和监视他在国统区的活动,还对他去延安拍摄的要求百般阻挠。离开中国前,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伊文思设法将一架35毫米摄影机和数千尺胶片赠予将赴延安的摄影师吴印咸。
这就是当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延安电影团拥有的第一台摄影机,它拍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革命活动及延安的生活片断。


第一部延安电影《延安与八路军》1939年摄制
  摄制:延安电影团
  编导:袁牧之
  摄影:吴印咸、徐肖冰
  内容:反映了全国各地抗日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的情景;重点纪录了毛泽东、朱德和八路军其他高级指挥员的风采,以及延安的自然风貌与社会风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


1938年10月1日,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陕西省的黄帝陵拍摄了第一个镜头,揭开了“延安电影团”创作的最新一页。《延安与八路军》由袁牧之编导,吴印咸等摄影。影片拍摄前,袁牧之写了影片的详细提纲。提纲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进步知识青年,如何通过重重的封锁线,纷纷前来延安;第二部分介绍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第三部分主要反映八路军的战斗生活;最后一部分则又回到延安,描写从全国各地来的青年怎样经过学习后,分赴前方各地去工作。影片的主题反映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信念。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为了记录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延安成立了延安电影团。电影团成立后,马上着手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青年冲破险阻奔赴延安、延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八路军的战斗生活和抵达延安的青年学习及开赴各地工作的情景等内容的影片就是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摄影队在陕北中部县(今黄陵县)黄帝陵前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
之后,摄制组深入到延安的各个方面去体验生活,调查研究。在袁牧之搜集资料的时候,摄影师吴印咸带着徐肖冰在延安城各处考察拍摄场景。按照拍摄提纲的计划,电影团拍摄完《延安与八路军》在延安地区的全部素材后,将离开延安到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拍摄。
1939年1月下旬,延安电影团即将奔赴华北敌后根据地拍摄前夕,毛泽东邀请电影团主要成员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到他家做客。毛泽东亲切地询问了电影团的工作情况,风趣地鼓励大家说:“你们现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你们的作用和专长,将来胜利以后工作会很多的。比方说,现在拍摄长征就不可能,没有条件,将来胜利以后你们就有可能拍了。”会见后,毛泽东还留大家在他那里吃了饭。
1939年1月下旬,电影团成员东渡黄河,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在晋绥根据地,他们拍摄了贺龙、关向应等人在前线视察,以及一二0师三五八旅活动的许多镜头。在兴县、临县、岚县一带,电影团拍摄了该地区人民群众支援八路军作战的大量资料。拍摄了晋西北地区民兵制造地雷、埋地雷的情况,甚至还拍摄了地雷和石雷的镜头。
到达晋察冀根据地后,聂荣臻建议电影团拍摄白求恩大夫的模范事迹。为此,摄影队跟随白求恩从冀西转战冀中,前后将近两个月。包括当白求恩弯着腰、聚精会神地在手术台上为一个腹部受了重伤的战士做缝合手术时,吴印咸都及时拍摄。吴印咸拍摄的白求恩大夫的照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珍贵文献和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珍贵资料。于1962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辑成纪录片《纪念白求恩》,在国内外发行放映。
1939年12月,袁牧之主持召开了电影团总结会。经过讨论,大家最后决定电影团分为两组进行拍摄:一组由吴印咸带马似友、魏起携16毫米摄影机,深入到根据地最艰苦的平西游击区拍摄;另一组则由李肃带徐肖冰、吴本立携35毫米摄影机,到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进行拍摄。
1940年3月初,袁牧之携带在晋察冀根据地拍好的《延安与八路军》电影底片,从河北省易县出发返回延安。4月。吴印咸一组回到延安,将拍好的素材交给了袁牧之。鉴于延安不具备电影制作条件。中央决定派遣袁牧之和音乐家冼星海前往苏联,完成《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同时学习考察苏联的电影创作经验。袁牧之等人赴苏联之前,毛泽东特意在家里设宴为他们饯行。
5月4日,袁牧之和冼星海带着已拍好的《延安与八路军》部分底片及有关材料离开延安,踏上赴苏之路。由于国民党的阻挠,袁牧之和冼星海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
1940年2月,李肃、徐肖冰、吴本立一组来到了晋东南太行山区,在八路军总部拍摄了朱德、彭德怀、罗瑞卿、左权等八路军总部高级将领,以及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首长和指战员在前线的活动和战斗资料。4月初,摄制组接到袁牧之自延安发来的电报,催要在太行地区所拍摄的资料。晋东南摄影组在这时已经完成了预定的拍摄任务,按照袁牧之的要求,准备派李肃和吴本立先期将片子送回去。恰在此时,朱德在4月12日接到中央来电,请他到洛阳见卫立煌后即经西安返回延安。朱德决定让李、徐两人随自己一起行动。一路上。朱德不忘关心电影团和那些胶片。快到洛阳的时候,鉴于洛阳是国民党占领区,康克清对吴本立说:“吴同志,总司令让你把影片放在他的文件箱子里,以防国民党特务强行检查随行人员。放在他的箱子里,特务是不敢检查的,这样就绝对不会失落这部分材料了。”5月17日,朱德一行从洛阳乘火车抵达西安。在朱德和康克清的保护下,李肃、吴本立安全抵达西安,把电影底片交给了袁牧之。
1940年11月,袁牧之和冼星海到达莫斯科。苏联方面很快将《延安与八路军》的底片全部洗印出来。正当工作接近尾声时,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进攻。由于初期战事失利,苏联实行战略撤退,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及其他一些电影机构也纷纷向后方撤退。在慌乱的撤退过程中,致使已基本制作好的《延安与八路军》的底样片不知去向。袁牧之得到消息后十分焦急。尽最大努力打听和寻找,最终也没有消息。
袁牧之离开延安前,为了胶片的安全,带走了大部分拍摄好的底片,而一部分内容相近的16毫米底片则留在延安,等待袁牧之到苏联后的消息再决定。正是由于他们的明智决定。吴印咸在前线拍摄的部分八路军历史资料才得以保留,其中就包括白求恩大夫的宝贵资料。这部分电影资料后来由延安电影团在延安用手工冲洗出来,随东征纵队千辛万苦带到东北的兴山(鹤岗),新中国成立后又被带到北京保存起来。


可惜,找了半天,也没寻到全片可观。
电影团从前方回到延安后,由于国民党的封锁,电影器材缺乏,工作开展受到阻碍。我们这时只能根据仅存的一点器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边区军民放映一些苏联电影,拍一些边区军民战斗、生产、生活的照片,开办培训班培训摄影干部,其他的时间就搞生产。



其实延安时期,还有其他几部较为著名的记录影片
《南泥湾》
《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是延安电影团在延安拍摄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影片,边区军民称它为《南泥湾》。摄影:吴印咸、徐肖冰;编辑:钱筱璋;洗印:周从初。
1943年春节,反映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生产的影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在延安放映。这是延安独立完成的第一部完整纪录片,主题好,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之下,放映效果更是出乎观众的意料。影片是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当时电影团只剩下一些16毫米的正片,不具备拍片条件,大家只好用正片代替负片,在曝光上下功夫,终于完成了拍摄任务。毛泽东特为影片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朱德、叶剑英参加完首映式,盛赞这是“纪录片中不可多得之佳作”。放映盛况空前,《解放日报》还专门登出了春节期间排得满满的放映日程。


《纪念白求恩》
影片表现了白求恩同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而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了白求恩在边区工作时多次把自己的血液输给伤员;冒着敌人的炮火、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伤员的事迹。摄影:吴印咸 编导:姜云川、段洪。

《延安生活散记》
影片反映了在延安工作和生活的纪录电影工作者对延安的美好的回忆。延安永远为人们怀念和敬仰。该片是用延安电影团所拍资料于1961年编辑而成。摄影:吴印咸等 编导:高维进、姜云川。

这些工作都是延安电影团的艰苦工作之成果。
放映这些电影变得重要了!“联政”放映队是周恩来亲自组织和培育起来的。1939年秋,周恩来从苏联治疗摔伤的右臂回延安时,带回一台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和一批苏联影片。当时延安没人会放电影,组织上就从抗大等单位调来一些同志,先送去学习电机知识,再由周恩来手把手地教他们放映技术。这是陕甘宁边区唯一的放映队,担负着为部队、机关、学校以及边区150多万群众服务的任务。最早放映的主要是苏联早期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等。1942年,周恩来又从重庆带回一台16毫米放映机,并通过关系引进了一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影片《保卫斯大林格勒》、《虹》和《女战士》等。
看电影是延安群众的奢侈享受。操场上用两根竹竿撑起一块白布,白布两边坐满了唧唧喳喳的观众。天黑下来,观众安静了,银幕上开始出现不甚清晰的画面。俄语原版片观众听不懂,必须进行现场口译。不仅对白要通俗易懂,放映之前或中间,还增加一些简明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介绍。伴着手摇发电机独特的“背景音响”,手持话筒的工作人员用带着口音的解说,把观众带到遥远的令人激动的苏联。放映《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时,为了使这部自己的无声影片成为“有声电影”,工作人员借来了留声机和交响乐唱片,放映时借助扩大器和解说,十分和谐,受到观众欢迎。
放映队的工作是流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匹。只要有任务,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炎夏酷暑,队员们将放映机、马达和拷贝往马背上一放,赶着牲口就走。翻山越岭、涉水穿沟,他们的足迹踏遍了边区的角角落落,甚至远渡黄河到了晋西北的抗日前线。尽管放映一场电影有时要修三四回常年磨损、缺少维修的设备,尽管使用边区土法炼制燃料的发电机常出现故障,但放映队仍是边区最受欢迎的人群之一。许多群众看完电影,抬着猪羊慰问放映队,表达自己的一片真情。
抗战胜利后,电影团在延安的使命完成了。1946年10月,他们来到了东北解放区,加入新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新的任务正等待着他们。

关于延安电影团的历史回顾,根据真实史料改编,导演安澜在2011年拍摄了影片《延安电影团》,主演: 徐箭 / 魏伟 / 刘劲 / 谷洋。、
讲述了上海著名进步影人吴印咸、袁牧之、钱筱璋等在拍摄了《马路天使》等左翼电影后,在周恩来的策划和安排下辗转来到延安,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电影团赶赴抗日战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了八路军指战员们的英勇事迹,还拍摄到国际友人白求恩的珍贵资料。
(延安党的领导层,对于吴印咸等的重视,还体现在给予的报酬上,影片10分钟后那段对话,表示当时毛泽东主席月领津贴5元,吴可得120元啊!)


作为电影团负责人的吴印咸在这一时期拍摄了许多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珍贵照片,并切实感受到毛泽东等人特有的幽默与智慧。影片着重表现了电影《南泥湾》的拍摄过程,毛泽东亲自为其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著名题词。
尤其是通过本片剪辑进去的一些镜头,我们可以看见当年老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等片段,不失为补缺。




另,为了弥补原版纪录片不得见真容之憾,观看了一部1961拍摄的经典老电影《延安游击队》。

故事虽然模式化,敌人也总是那么丢乖露丑,但可以透过60年代初的画面,感受到40年代红色延安的面貌!




一些影像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00719/n25715.html
http://tv.cntv.cn/video/C33999/4463aaf1f9684af195e4f761dc58f47b

 短评

珍贵的历史资料,但很模式化,算是样板戏的鼻祖吧

9分钟前
  • at129
  • 还行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儿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11分钟前
  • 豆友219031752
  • 力荐

原名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期配乐:南泥湾,三项纪律八大注意,东方红。开篇宝塔山,结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4分钟前
  • 樾焱
  • 还行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7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延安电影团纪录片

19分钟前
  • YUXIN
  • 还行

看过留痕

24分钟前
  • ajiang8081
  • 较差

健康的正循环 从荆棘野草到庄稼丰收、挖窑洞、用桦树皮柳条编生活生产用品、做机床、纺线织布、造纸 实在不能不令人叹服于人民的双手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昨天这里还是渺无人烟 今天出现了新的家园” “边干边学 边学边干 我们的事业就是这样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一天天在发展”看着他们改造地球、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实在令人振奋、舒畅 “好地方呀好风光” 还有好人民

28分钟前
  • Sydney
  • 还行

好的,很好的。

31分钟前
  • 棂的木
  • 推荐

现在除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部队搞大生产、搞集体劳动吗?

34分钟前
  • 灰啦
  • 推荐

吴印咸是将革命圣地-延安影像化的第一人

36分钟前
  • 第四公民
  • 推荐

正片拍摄,土法冲印,加一分

39分钟前
  • 安托万
  • 还行

【资料馆】不得不承认,作为历史的美学的革命浪漫主义有一种慑人的魅力。不过最让我留下印象的,是郭兰英的歌声伴随着遍地是牛羊的诗意画面那小段,摄影是吴印咸的手笔。1942年延安公映,1961年重新编辑。

44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48分钟前
  • 蛋炒面条
  • 还行

配乐配得挺欢快

52分钟前
  • 结月缘
  • 还行

妈妈身体不好,那天唱这首歌给她听,她跟着唱起来了。真好!

56分钟前
  • 豆友211242313
  • 推荐

电影博物馆看了5分钟片段

59分钟前
  • Daisy
  • 还行

Narcos前传😋

60分钟前
  • 力荐

据说是第一部按照工农兵文艺方针拍的影像作品。很糟糕。

1小时前
  • zitsunari
  • 较差

这次放映的版本是中央新影1961年(?)重新制作的,可以轻松看出经过拟音及后期剪辑(尤其歌词一出简直就是MV)。看到王震老师年轻的时候还是蛮喜庆的嘛。给四星是因为其中构图的形式感,不禁想到丽芬施塔尔的某几部片子。忽略解说词的情况下,本片在文献意义之外还是有美学涵义的。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42年拍摄,61年复制,开头的大全景真美!

1小时前
  • 高玉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