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组第五季

已完结

主演:玛丽·麦克唐纳,安东尼·约翰·邓尼森,G.W.拜利,迈克尔·保罗·陈,雷蒙德·克鲁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2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3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4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5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6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3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4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5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6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7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8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19重案组第五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his is Baltimore

1.
cheese说,“你在Baltimore贩毒还赚不够90万,你该为此感到羞耻”
他说得没错。这里有太多的人需要那玩意儿。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平房区、高楼区,每一个能开车经过的街角,你都能看到毒贩的售卖。
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任何跟毒品有关的东西都是非法的,不受保障的,要进入这个市场只有靠枪和拿枪的人,打手,他们是这么叫的。扩大市场份额只有一条路:干掉抢生意的黑鬼
所以,这个市场的商战总是伴随腥风血雨。
3.
the world never changes
Barksdale,joe,marlo,一批批玩家进来了,又出去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蓝盖货,黄盖货,就像任何一个千面女郎,她总是以不同的样子出现在人前,但她还是她,来自纽约的小妞,可卡因,才是永远的焦点
4.
为什么毒贩总是不能被消灭殆尽
忘了是carv还是herc说的:如果他们搞砸了,就会挨枪子儿或者进监狱;而警察搞砸了,只会让你领退休金
5.
为什么总是有人买毒品
这是一个好问题,剧集花了整整三季试图来解释原因——
①教育的缺失
ZF只想省钱,学校想更少的成本拿到更多的预算,只能做足表面功夫。花钱请退休的江湖人把孩子揪到学校刷出勤率,让教师给一帮狗屁不懂的孩子上数月的课程再拿已经教过的考据考试,刷平均成绩。家庭教育更是糟得一塌糊涂,dukie没爹没娘,Michel有个吸毒的妈和她爱好小菊花的男朋友,raymond还是dasmond的爹都是蹲监狱的打手,妈也是个江湖人,有个正经人家继母的randy算是好的,但只是订下各种规矩无视孩子心理也不能算教育。
这里,老辣的编剧用了全剧最狠的讽刺:最热心教育的是一个前警察局长,前帮派打手和一个瘾君子流浪者,他们都做出了一些其他人做不出的成绩,但更多的还是失败。
孩子在学校混不下去,就只会走上街头
②缺少工作机会
码头工人,绝对的蓝领,伟大的马克思口中伟大的无产阶级
他们在干什么?整天无所事事。想要有机会干活要排到三个礼拜以后,还要论资排辈,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基本没戏。没有工时,就没有钱,交不了房租,只能住在爸妈家的地下室,早餐只是加了生鸡蛋的啤酒。满腔愤懑需要宣泄,浑身精力没处使,却哪也去不了,车没油。
想着第二天醒来还会是这样的生活,估计就会让我做噩梦。现在有个摆脱这种生活的机会,你会怎么选择?
--------------------------------------------------------------------------------------
另外吐个槽,标题the wire并非贯穿全剧的主题,但也算一根主线,只是翻译成窃听线或者其他什么不好,翻成火线让我搜索出来的结果除了火线警探、盗火线就是穿越火线了,实在蛋疼

 2 ) 得为神剧写个长评

感觉不给这部剧写个长评简直对不起自己过去几个星期里像上了瘾一样看剧的状态。虽然这几年剧没少看,经典老剧也一直在补习,但是真没有看见过哪一部剧像《火线》一样,不仅塑造了鲜活立体的人物,还对美国社会来了一场全景式的审视并加以深入剖析。《火线》绝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罪案剧,第一季看起来的时候会有这种错觉,似乎是一场单纯的警匪对立,但是随着第二季故事铺陈开来,编剧的野心也一步步展现出来。第二季重点写码头工人,写美国工人阶级面临的困境;第三季引入政治线,同时通过Stringer Bell试图从黑道洗白的经历开始写政商勾结的官场腐败;第四季切换到教育系统,讲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教育系统如何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送上吸毒、犯罪的道路,或是让他们一辈子生存在贫困中无法脱身;第五季加入了新闻媒体线,一家越做越不景气的报社在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自身的生存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人物越来越多,线索越来越复杂,编剧有足够强大的驾驭能力,不仅在单集中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写清楚,同时把每个人物的发展做好规划。在第五季看到结局的时候真的是有草蛇伏线,灰延千里的感觉。
       《火线》有着纪录片一样的写实感,从台词、到布景、再到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简直像是真实事件,实地拍摄。《纸牌屋》最近几季简直是把政治黑暗当作了爆点与卖点,《火线》则与之相反,不管是写官场腐败,司法无力还是执法部门的无能,抑或是巴尔的摩街头上的暴力以及黑道中人的尊严与荣誉,《火线》都是在采用一种冷静的叙述方式——没有花哨的叙事技巧,也从不在镜头拍摄上面炫技,基本没有背景音乐,永远是用密集的台词或者演员生动的表演来使观众全情投入。编剧与导演用这种几乎比纪录片都要冷静抽离的叙事向观众强调着剧中的故事里生活有多么接近。
        刚看完剧时,觉得《火线》传达着一个悲观的世界观。虽然警探们抓住了Avon Barksdale,又成功逼迫着Marlo Steinfeld金盆洗手,但是又有新一代的毒枭在崛起;警察局长换了好几任,却最终还是一个不懂警务,只玩政治的官员;认真办业务的警探还是需要请求法官给警局施压才能开始办案;写新闻跟写小说一样的记者可以代表报社获奖,诚诚恳恳做新闻的记者却要被调到偏远小报社;政客的承诺即使一个都没有兑现也不影响仕途,做完市长留下一堆烂摊子之后,照样可以当选州长……虽然每个人被划分的角色换了一换,但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其实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一切矛盾与冲突都还在,而最根源上的问题似乎没有人能解决,简直可以看到这五季里发生的故事在下一个五年里再次发生一次——更高级的手机,更先进的技术,但是官员依旧操心着连任的可能与民调的支持率,案件能不能被调查取决于舆论的呼声,一代代的瘾君子培养着一代代在街头闲荡的孩子,成为未来的瘾君子……简直是看不到头的黑暗。
        可是后来想,也许真的是在面对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却依然不依不饶地选择尝试的那群人才是让人这么喜欢这部剧的原因。这城市有那么多无能腐败的政客,有那么多杀人不眨眼的黑帮成员,可是这里也有一群认认真真、不求官职、不求名利,只想踏踏实实做警察的好警探;有只关心考试成绩的上级领导,也有真的关心这些孩子的好老师;有一路靠撒谎拼凑报道的记者,也有认认真真体验生活,写干干净净的故事的好记者……于是《火线》的写实也使得这部剧突然很有正能量,一旦感觉剧里所有的阴暗面都是真的,就会觉得那些让你感到这个社会还有救的、让你感到一片冷色调里还有温暖的东西也都是真的。
       编剧David Simon曾经说过,”《火线》不是一个关于美国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那个被遗弃的美国的故事。“比起Major Colvin、McNulty、Lester这些人更让人感动的可能是那些被这个社会遗忘了,但却依然有情有义、有尊严有气节的人,私以为,整部剧最出彩的也就是这些人。从来只劫杀毒贩,不碰正派人士的Omar,是全剧里最有黑道大哥气质的角色,每次出场必然是伴着街上小孩儿一边喊着Omar一边四散逃窜的场景,简直是都市传说一样的存在。Bubbles如果放在现实中,估计是最不起眼的一类瘾君子,既不是敢杀人敢贩毒的黑帮成员,又戒不掉毒瘾,在街头混一天是一天,但是从剧里来看Bubbles的成长简直是一场史诗性的回归,一路过来简直没有那个角色三观要比Bubbles更正:同伙劝他不要做给警察告密的内奸,他教育同伙通过劳动谋生的道理;第二任同伙没接受过任何教育,他会把自己收拾干净把孩子送去学校;本以为会得到Herc的保护,却被警方辜负了一次之后,依然没见他愤世嫉俗;更是在意外害死自己同伙之后,靠着悲痛的力量靠头换面。真的是有一种看了这么多社会阴暗面,可是有这么一个满满的全是正能量的故事,就让你觉得一切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像第四季里Prezbo教过的那么多孩子,最后只有Namond有了好的归宿,离开了街头,但是哪怕只有这一个,之前的那些努力也都值得了。
       当然最后必须得提一下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Stringer Bell。忘了哪一季里从纽约来的杀手质问自己傻呵呵的领班:你知道他们最怕什么人吗?他们最怕读书的黑鬼。不过纽约来的杀手只是读读杂志,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一个装字,Stringer却是真的有头脑有学识,一面是黑帮二把手,取条人命无非一句话的事儿,一面是社区大学的好学生,不仅认真上课,还勤学好问地要把经济学原理应用到毒品交易里。第三季结尾的时候,几个警探冲进Stringer家里大吃一惊,家里布置得如同宜家样板间一样规整有品味,藏书更是让McNulty都感慨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调查的到底是个什么人。不由得想以Stringer的才华与头脑,如果能有一个不同的出身,必然是能成一番大事的。但是毒贩的出身,使得他不仅在生意上被Clay Davis这一群人耍,最后更是沦落到被自己效力了好久的老大害死的下场。恐怕即使是把努力和出身究竟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来一场深入的哲学讨论,也不能解释清楚剧中这些人物怎样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命运。
       经典是可以超越时间的。从第一季用的传呼机到第五季用的彩色屏幕手机,在当今这个满世界全是iphone的时代看起来都是陌生的,然而一边看也会一边感慨,这么多年过去这个社会原来是一样的。走在今天的街头,似乎看见的场景也与剧里没什么不同;当今的政治依旧在纠结种族矛盾,依旧在纠结警察的执法暴力;犯罪率依旧是政客们关心的议题;对毒品发起的战争离胜利也还有着不知多远的距离;依旧有那么多被这个社会遗忘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火线》似乎触及到了整个社会最内在的一些东西,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的观众,都仿佛能跨越时空和这部剧产生共鸣。

 3 ) 角色短评。几乎每一个角色我都喜欢,大爱泛滥

      昨天晚上看完了The Wire 第五季, 彻底服气了。 什么叫神作,这就是神作。
   我挺喜欢看电影的,IMDB 250 里的我基本全看过了, 不在IMDB250里的乱七八糟也看了好几百部。我看完没看完的英文连续剧大概有50部上下,算来看过的片子也不少了,至今认真写过两个剧评,一个是 电影 The Cinderella Man, 中文叫铁拳男人, 这片子纯从电影角度看不算顶尖,但是着片子完美诠释了啥叫男人,实在打动我。 还有就是这部 The Wire,比较喜欢另外一个翻译:窃听风云。这部片子在IMDB 排第二,在我个人排名第一。 套用别的剧评里的话,再过10年,就算别的经典作品,比如24小时这类的作品,都被人遗忘的时候,The Wire 仍将熠熠闪光。 The Wire, 可以称得上“伟大”。
   一定有人会有疑问,这么牛逼的作品为什么没拿什么大奖,播放时收视率也不是最高? 因为这部作品不纯粹是以娱乐为目的电视剧。我非常同意当年 Chicago Sun-Times 对这部作品的评价:“这是一部最有野心的电视剧,但是受制于剧情的复杂性和情节的缓慢展开。”这部作品真的够复杂,出场人物众多,片子里满是连英语地区观众都不懂的俚语黑话,主题涉及广泛。单单想看破案剧的观众不能忍,单单想看黑帮片的观众也不能忍,单单想看律师片的观众不能忍,单单想看友情亲情剧的观众也不能忍,单单想看政治阴谋,校园暴力的观众也不能忍。只有一种观众忍了,看完了,高潮了,这种观众就是最有野心的那部分观众:嘿,老子还真不服,我倒想看看你编剧把这么多东西够揉巴在一起能整出个什么幺蛾子?于是, 最有野心的观众被最有野心的电视剧折服了。别人服不服我不管,我彻底服了。
   说说这部片子的题材。这部片子的内容大约可以用以下关键词概括:毒品、黑帮、警匪、政治、阴谋、法律、教育、就业、媒体、工人阶级……靠, 连工人阶级都弄出来了,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啊?你很难想象把这么多内容凑在一起,还要把几十个人物,发生的大小故事全部理清楚,是不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但是编剧和制作人,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来讲这个故事:他们想描绘的是城市,Baltimore,当代美国众多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时代杂志评此剧: "no other TV show has ever loved a city so well, damned it so passionately, or sung it so searingly(没有其他任何一部电视剧象本剧一样如此的深爱一个城市,如此激情的批斗一个城市,如此热情的歌唱一个城市)。
   本作的编剧是Baltimore Sun 的前记者,干了12年的市政记者工作,整天就跟这些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政治、凶杀、毒品打交道。人家用了十二年的积累憋出来一个剧本,你可以感受得到里面的含金量。每一句对白都那么精辟,那么真实,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说到这里得说一下国内的电影,国内的电影制作现在不差钱,摄影、特效,演员也不差,但是那个剧本真的让人吐血,把观众都当傻B呢?
       本剧没有主角,对我而言全都是主角儿。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拿出去单独拍一个电影讲它的故事。下面对我喜欢的角色做一个短评。
  
  Omar Little: 够胆,够酷,够狠,有情有义,江湖豪侠, Indeed ! (我买了两件Omar 的T恤,有一件是Omar’ coming, YO. 酷毙了)
  
  Bubbles: Bub’s depot 那小推车太有型,是反抗毒品、反抗自我沉沦最好的象征。有剧评说Bubbles 自杀了, 我擦,人家明明最后活的好好的。
  
  Snoop: 邪魔小女魔头,杀人不眨眼,说话超级吊。临死之前很镇静的对着汽车后视镜疏了疏自己的小辫,问杀手:姐的发型咋样?那一刻,哥真被你迷住了……
  
  Jimmy McNulty: 私生活混乱的破案专家,我行我素,从来不服上级管教,敢于打破常规达成非凡的目标。他和乔布斯本质上是一种人,推动世界前进的那种。人家Beadie 挺好的,以后就不要乱睡觉了,……估计不太可能。
  
  Bunk: 真正的凶杀组警察,找朋友就得找这样的。那肉肉的黑脸越看越可爱。
  
  Avon Barksdale:他不要当生意人,不想统治整个城市,只想要他的Corner. 江湖大哥。哥混的就是名气,义气 ,当大哥就得是带兄弟,占地盘,谁不服就打他到服。Marlo, F you.
  
  Russell 'Stringer' Bell: 真让这哥们甩着膀子干下去,真有可能一统江湖,只可惜他太超前了,太心急了,心太黑了。
  
  Jay Landsman:这哥们就是极品啊。看见他手里卷着黄色杂志,色迷迷的,圆咕隆冬的滚过来,凶杀组警察们每次都心里暗骂:F, 麻烦又来了。骂归骂,上级喜欢他,下级也爱戴他,就算换十个警察局长,他依旧还是凶杀组的组长。
  
   Frank Sobotka : 不惜以身试法,想以一己之力挽救前途渺茫的港口业,尽力维护照顾每一个生活困难的工友。倾尽全力,努力了,失败了,他永远活在港口人民心中。 骂完编剧接着看下一季。
  
  Marlo: 知道我是谁吗?我是Marlo! My name , My Crown!!,一拳把街角拿枪的小喽啰干倒,满意的笑了。会咬人的狗不叫,Marlo不吭声, 只咬人,嗜血的街头之王。
  
  Cedric Daniels: 知进退,更可贵的是知道坚守底线,做大事的人。有他当警察局长,乃人民之福。可惜君子斗不过小人啊,古今如此,我擦。
  
  Herc: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玩弄点小聪明,爱贪点小便宜,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Lester Freamon:神探是怎么炼成的?如果你被冷落了13年零4个月,还一直想着怎么破案,你多半也可以成为神探。
  
  Bodie:模范小弟。找50个Bodie帮你守街角,你就无敌了。
  
  Kima' Greggs: 模范女侦探。找20个Kima 去破案,你就无敌了。
  
  Clay: 完美诠释了啥叫:Shiiiiiiiiiiiiiiiiiii t !
  
  'Bunny' Colvin: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敢于顶住压力和风险进行改革,独自承担失败责任。哥,让我跟着你干行不?
  
  Carcetti :我相信Carcetti 是真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但是政客嘛,注定要用妥协来换取利益的,有时候只能让自己的良好愿望妥协了。

最近在重看所有季,补充几个角色的短评。

      Prop Joe: I got a proposition for you". 讲文明,有大局观的黑帮好主席。越看到后面几季越顺眼。

   Chris : 这哥们真乃煞星是也,看他那一身黑漆漆不合身的长衫,谁晚上见到他都得到废弃屋躺下。
   
   Michael: 少年版Omar。送弟弟分别那段,真让人伤心。泪抹完,枪上膛,Michael 的时代到了。

    Slim : 忠心耿耿,老大咋说咋干,不打折扣的兄弟,靠得住。

    Ervin Burrell: 就一个见风使舵奉上欺下的烂人,无耻无原则。

    Randy: 这小子笑起来太灿烂了,给第四季添彩了。

 4 ) 演Snoop的模子14岁犯过二级谋杀罪

如题,演员名叫 Felicia Pearson, 生父母都是嗑药的,在孤儿院长大。

14岁时被判二级谋杀罪名成立,六年半后出了班房。在牢里时她学得了一个GED文凭。

出狱时是2000年。不久后(一年之内)在一个pub里碰到了演Omar的模子 Michael Williams 。聊了几句后 Michael Williams觉得她有潜质在the wire里担任角色,然后就推荐成功了。

主要信息都来自维基百科,看了觉得这条八卦太有意思了不容错过因此分享

 5 ) 美剧 No. 1

Best show forever.

暑假档各剧停播,人生百无聊赖,某日一念忽动,决定重温the wire。网上有侠义心肠者在dvd碟源基础上完美压嵌入风软字幕,做出一套品质高清的中文版本无私share,让我非常感动和感激。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三年前第一次看完风软压制版时,只感觉本剧确实不同凡响,人物众多、各个酷炫自具魅力风情;格局宏大,话题深广,社会官僚民生一网打尽,当得起美剧莎士比亚的美誉。但是太过realistic和沉重,尤其是贫民窟少年们的悲剧人生航向和其他底层平民生活的苦辛写实,让我看了心有戚戚感同身受,实在无法满足我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的娱乐麻木需要,所以匆匆看过一遍,知道了故事大概后,便束之高阁,没胆和胃再去碰。犹如对待一位严肃学究老先生,虽知其博学,虽敬其成就,终因其寡情冷面和自我的轻浮虚怯,而趋避之。

若非无聊,便没这次重看,也就没有这次新的发现和震撼了。人物角色命运结局、剧情发展走向等悬念我早已知晓,所以重看过程中,心态平和,没有什么大的惊诧起伏,有的是一种重逢故人的熟稔,尤其是bodie那齿缝飞痰、herc的满脸诚恳、lester的眼镜罗圈腿和bunk的西装雪茄……,再会他们,感觉很是亲切,音容皆宛如往昔记忆中。也由此可见本剧人物塑造上的成功,各个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很多角色刻画之生动,予人印象之深刻,竟历多年而印痕不褪。这几年观看了很多美剧,文明文化方方面面受到熏陶启蒙的知识和感悟很多,积累下来再重看the wire,理解起来便毫不费力了,更是拾取捕捉到非常多第一次观看时感受不到的东西和细节。感触到那些难以名状的个中三味,是种奇妙的如得收获般的mental上的快感享受。

例如在黑白种族问题上的无声呈现:
a. jimmy和kima去外地调查访谈。遇白人对象,必是jimmy上前搭话,反之则是kima。某次Jimmy和某白人警官开黑人玩笑,结果该警官的老婆恰是黑人,碰一鼻子灰,需kima来救场。

b. Prez岳父valchek开完会后,在电梯与rawls讲话,开口就是称呼bill;rawls与白人小队长jay之间的互动。

c. 忙得焦头烂额的Bunk进jay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个白人探员与jay闲聊。

d. 黑人小编gus和白人高管主编间的微妙。

e.西区分局开早会,黑白警察们各集中坐一边。

f. Carcetti和他的白人上层阶级们。

等等,很多很多,这里不多展开,仅凭记忆简单罗列,有心人自会察到。尤其“正义方”群戏、人物多交锋多的场景里,每个镜头剪辑都有作者背后的深意,那种“嘿,我意会到了”的感觉很美妙。第三季jimmy与rhonda疏远,后者开始欣赏daniel,情愫暗生,表情特写的前期铺垫;未公开恋情但称呼由daniel到cedric转变,引起lester等人侧目的刻画,等等,太多subtle的地方不经意间一闪而过,不禁让我赞叹本剧writing上的精妙,同时暗忖,这般春风细雨润物,识货者几人。这种自以为是的narcissistic感觉很让人陶醉。

艾尼为,在我看来,总结其伟大成就,集归于以下三点:

1. Coverage
Or theme, topic, 即她所覆盖的题材议题等,非常宽广宏大,将Baltimore从上到下、里里外外做了全方位金字塔式立体化地描绘,把一座城市社会和里面生活的人们,微缩进5季60集里。社会话题涉及政选、腐败、官僚主义、权力斗争、种族对抗、商业欺诈、教育危机、新闻媒体良心、同性恋、毒品合法化、暴力犯罪、警察行业、家庭、监狱、港口走私、工人阶级、底层民生等等;演绎了救赎、抗争、宗教、信仰迷失、背叛、友谊、道德崩塌、贪婪、爱恨、人生挣扎与无奈、宿命轮回……,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真正地包罗万象。

这是本剧最了不起的地方,更是难以被复制的。伟大的美剧有很多,但是大多只能在有限的几个主题角度上,努力经营做到极致,要照顾到各层面、并做到集大成者,我看只有the wire。例如瑰宝mad men,虽然同样涵盖了非常多的社会观察和思考,并且在个人层面的迷失和找寻自我上挖掘很深,但仍有局限,视野基本围绕广告业里的中产小资,故事延展则太多儿女情长,过于靡靡胭脂气,很少涉及残酷现实的写照,为避世情欲之作。当然这些并不影响mad men浪漫主义杰作的伟大地位,更不是想贬低mad men,只是表达the wire做到那种现实主义式的议事广度深度的不易和珍贵。

“纸牌屋”也写政选宫斗,但基本是西装革履的上层阶级们神仙打架;“黑道家族”我只看过第一季,也写黑帮,但核心更多是围绕家庭和中年危机;“毒师”涉毒,声势汹汹,但被严重高估过誉,其胜在胆大和创意。“冰火”人物也多,但叙事结构很烂,且为玄幻,现实启示意义不足,娱乐性倒是很足。

只有the wire充满人道博爱之情,镜头收尽Baltimore各个角落,美丽丑陋、高尚罪恶、财阀政客、中年孩童、毒贩流浪汉一视同仁,毫无矫揉造作,是为野心之作,更是诚意之作。

除了她,再没有第二个剧能够纵横囊括、兜住这么多的世俗人生和百态万象。她的格局太宏大,胸襟气度、眼光境界太高,巍峨如山,深邃若海,大家风范、王霸之气,沛然莫之能御。


2. Character
我们平头百姓看剧就是看人。那些什么背景设定格局架构是否宏大、情节故事发展是否严密符合逻辑、人物形象是否可信真切、人物对白台词是否有深度、拍摄剪辑表演的专业化程度如何等等,都不是庸俗肤浅的我们的关注点,只有人物是否酷炫帅气才是观众的真正心头所系。很多时候,看完一部戏,最先最快被忘记的是情节故事,能够长留心中的唯有那些鲜活生动的角色人物。

Creat人物、develop人物却又是创作中最难,盖人为万物之灵,难以把握,刻画雕琢用力过猛过轻,都很容易造成人物成像失真、面目不可信,脸谱化卡通化是最常见和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世界级难题。再加上,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看不明白搞不懂自我,活得迷迷瞪瞪、一塌糊涂,这种前提下,又怎能观察和读懂他人,进而在作品中造人呢。所以通常文学戏剧、影像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形象,只能算是种架空的figure、image,当不得真,是创作者表达自身郁结之七情六欲的tool,严重受制约于创作者自身的识见;输出后,产生的感受共鸣程度,又再次受制于读者观众的接收破译水准。

这就使得,衡量作品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其所塑造人物的逻辑融洽性和现实反映度。the wire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人物200多个,这些社会代表们有法官、政客、律师、商人、医生、记者、牧师、警察、教师、工人阶级、平头百姓、少年儿童、狱犯、毒枭、毒贩……,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调、衣着服饰,甚至呼吸血肉和思想都清晰真实地展现在荧屏,鲜活灵动。他们的音容谈吐真实可信接地气,大多都有原型,脱胎扎根于社会,富有冲击力和说服力。与之对比的,是通常影视中常见的那些高大全、假大空式人物。不是后者不想讲老百姓真实的故事,而是能力不够,这能力里包括深刻的观察力、思考力、艺术创作力等。可想而知,the wire不但勾勒刻画了如此多性格思想迥异、利益背景不同的人物,而且做到千丝万缕有机连合、交叉不凌乱,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何等得鬼斧神工。

这是the wire第二了不起的地方,成功的人物群画像,其中很多人物即使再微不足道,出场哪怕只有几分钟,但依然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藉之想象其背后的人生沧海,感受到人物的complicated。本剧里处于主视角位的人物角色则有几十个,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和魅力光彩,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和优点缺点,让人又爱又恨又恋又怨,与之同欢喜共忧悲。无论毒贩大反派还是底层打手小混混,抑或代表正义方的警察干探,几乎每个主要角色,你都可以在网上论坛里找到喜欢欣赏他们的粉丝体,可知本剧塑造人物上令人惊叹的成功。


3. Writing
And directing,acting,editing,the wire里这些元素无一不精、契合无间,才能打造出这部伟大完美品。第1季第1集,开端就是法庭上D’angelo逃脱法律制裁,然后本季最后一集,依然是法庭上,dee被判有罪,关进监狱,一个整季从法庭始到法庭终,完成轮回:警探们种种努力,不过是将一个早该被投入监狱的毒贩送往他该去的地方,何等讽刺和精巧。每一季都会围绕一个主干的命案展开,直到季终破案,虽然警方是胜利者,但是总不完满,充满缺憾和无奈,表现了创作者悠远的视野境界。

在the wire里,那种面对环境的乏力无奈,世事人事的轮回,人物的挣扎和难逃宿命,一切都被镜头客观冷静地记录和演诉,影像在这里突破了自身局限,达到了小说才有的、文字才有的那种表达力,呈现出的深刻感、写实感、悲剧感,给人无与伦比和难以言说的艺术感染震撼。

The wire的废镜头、用来充数凑时间的镜头基本没有,每一剪辑切换都有脉络章法和用意,不像毒师,充斥大量的风景静物空镜头、人物神态大特写镜头等来拖时间。而且the wire多数情况下,没有背景音乐,不靠这些技巧来烘托气氛、推动情感(反例可参考“星际穿越”),完全靠实打实的大量人物对白语言和动作来填充每个场景;同时她还有很多的外景街头拍摄,例如多个小分队协同监控疑犯车辆等,类似电影手法的场面动作戏量(拍这种场景,难度系数不低,对比可参考“24小时”里那乏善可陈的类似场面),让你视线难离、耳不暇接,这些都需要wirting上、拍摄调度筹备上的大量工作。她的运镜摄像、角度选取等,同样没有过多的炫技耍小手段,记得毒师有个老白撒尿的镜头,从马桶水下往上拍(记不清了,可能有误)基本属于玩小聪明的伎俩,因为毒师的故事太单薄,经不住压缩精炼,每集只能靠在摄像上精雕细琢、下功夫来硬抻长度,所以厚重上跟the wire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她的火爆口碑和市场成功,只反映了当前观众们欣赏审美上的无学。

除了精巧的故事设计结构和充实丰盈的镜头信息量,the wire在writing上的强大还表现在台词创作功力上。人物角色的台词必须符合其身份背景,又要适用于故事发生所设定的环境场合。书写恰当的人物对白,其实需要相当高的文学文化修养,需要有对生活的洞察,属于一种大的智慧。很多烧钱大制作影视作品,特效绚烂,视听景象恢弘壮丽,但里面人物一开口讲话,一种没文化没内涵的浅薄粗俗气扑面而来,让学究呆人实在吃勿消。

反观the wire,州员议员市长政客们出嘴的话,法官律师检察官控辩双方们出嘴的话,高校教授中学教师教堂牧师出嘴的话,报业新闻记者编辑们出嘴的话,警局高官中层探员底层巡警们出嘴的话,码头工会工人阶级兄弟们出嘴的话,毒贩混混底层无产流浪破落者们出嘴的话,未成年青少年儿童们出嘴的话,官面场面上公开场合和私下里场面下出嘴的话,无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见识、性格品质、职业教育等方面背景。尤其政客级别的那些社会精英阶层人物,他们在政治博弈、争权夺利时的话语,背后机锋暗藏,写得非常sophisticated,这些都是功力造诣的体现,也是the wire让其他剧难以企及的一项高度所在。没有年龄学识上的积淀,没有长期的社会观察和思考,没有多年文字应用上的磨砺,写不出the wire这种水准的人物语言。

这一点是审美和鉴赏上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快节奏生活下的现代人,对付长文字块动辄以“tl,nr”来打发,已经很少有读者,能有耐性和灵性来感受理性和雅致文字之美了,何况是影视剧中的人物对白。The wire人物众多,讲话劈哩啪啦中又夹杂很多难懂的街头俚语土话,本来要跟上故事节奏已然很累,这下更让人难以注意到其角色台词的写作品质。其实对大部分追求娱乐性的观众来说,即使看到听懂,真未必识得妙处。美,需要能够发现她的眼睛。


总而言之,除了人物台词的厚重、布局谋篇结构叙事的强悍、众生人物的琳琅、主题覆盖的深广等这些浮在海面的冰山,the wire还有其他太多微妙无声的东西需要仔细品鉴,是一部艺术高超的电视剧,不世出的杰作。在她之后,好莱坞电视业精品迭出,制作品质和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声势日隆隐隐约有超过电影业的迹象,毕竟90-120分钟里要讲囫囵一个好故事太难。但是在水准上达到the wire的尚且没有,想必以后也不会再有,毕竟那时那地那种人再难逢。超凡作品的出现,需要一群天才,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和环境汇在一起,风云际会下孕成。现在的流行大气候,趋势是故事模式标准化、流水线化、快餐化,市场竞争激烈、唯商业化,很难有金钱投资和创作者们可以不顾及收视率、庸俗观众需要、回报效益等外界波流而特立独行。历史长河,the wire即已问世,也可无憾。

叶公好龙,曲高和众,真知音实寥寥;
买椟还珠,高山仰止,真识者实渺渺。

 6 ) 首先 要拔其网线 摔其手机

(请允许我站在2016年来回顾这部2002年的神剧)

在谈论剧情之前想跟大家讲述一下本人观看《火线》时的心境变化,也是给还没有看并准备欣赏这部HBO神剧的各位打个预防针,人参虽好进补要适量,这口浓汤,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喝得下去的。
为什么会想到要看《火线》呢,还是要怪SPN,人物总试图跳脱次元墙,第十一季重伤的Castiel被Dean安利在家补剧上瘾,什么《权游》《女子监狱》《奥普拉脱口秀》,又一口气看了两遍《火线》,不管怎么样总比看披萨男打保姆屁屁强对不对。然后我就寻思起来要不要看看《火线》,于是就打开了一集……哎妈呀,这节奏比第一集的《权游》更甚,人物众多,叙事琐碎,除了巴迪摩尔(剧中故事发生地)的平房区生活众相一览,完全看不出个鸟。想想我看完第一集《权游》也弃了两年才突然追下去的,于是我决定再来两集……哎妈呀,依旧不知道这个剧要表达什么!是的,从来没有任何一部剧能跟《火线》一般让我每一秒的观看体验都度日如年——即便它每一集只有60分钟,再刨去2分钟的片头曲。有那么好几次我都怀疑自己看错剧,你们口中的神剧不能这么难看吧!原谅我作为一个长期——40分钟观影,20分钟刷汤不热——注意力集中度极其低下的观众,当时真的觉得只有“发条橙疗法”才有可能让我看完这部。即便如此我要对得起流量,自己杀的猫哭着也要看完,于是开始已每天一集的龟速啃食,期间一位朋友问我《火线》好看么,我说好看,就是故事推进的便秘程度也就比《真探》再慢个十倍吧,友淡出。从一开始的如坐针毡到慢慢习惯,就这么每晚坐在黑暗里观看巴迪摩尔的蛇鼠游戏,第一和第二季还是架构相对简单的罪犯和警察的对立,由一起凶杀案开始将剧中人物的关系串联起来,前四集都是背景和铺垫,剧情平淡且琐碎,毒贩子坐在社区街道上聊天,警察坐在警车里聊天,探长在办公室里扯皮聊天,说好的毒品犯罪网络好像和每天上班打卡的吃瓜群众并没有什么区别是怎么回事啊。大概是到了第三季,我才第一次被McNulty的段子逗乐,在看前两季都无法想象我竟然觉得《火线》很好笑。有段时间我跟另一位朋友抱怨《绝命毒师》(又一部神剧)第二季看了一半没看下去,友鼓励我,熬过这段就好看了,后来越来越好看,而这个规律并不适合《火线》,第三季依旧保持着剧集固有的节奏,但由于出现了政府势力让剧情更为复杂,基本上每一集都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更不要说两眼一抹黑的第四季(同时也是最好的一季),那个心情比McNulty看到Stringer的尸体还难过,第五季Marlo的落网也就让人清爽了五分钟,就那么弥足珍贵的五分钟,编剧又一个大手把观众拖入阴谋的深渊。

《火线》讲述发生在巴迪摩尔的一场游戏,你不玩,就被玩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命运中渐渐溺亡。

故事从毒品交易猖獗的巴迪摩尔市开始,势力最大的毒贩子兼死党Avon和Stringer控制了街道,Avon将平房区的管辖交给了他的侄子D'Angelo,毒贩通过寻呼机和共用电话拿货交货,一心想整治市内毒品问题的中尉Daniels和部下通过监听平房区的共用电话试图将Avon等人绳之以法,而监听小组也就是《火线》这个剧名的由来。
在贩毒网络中,Avon凶狠而Stringer严谨,他们发明的传呼机密码很长时间让警方不知所以,每次扫荡都扑空,要不是Lester智慧过人(这哥们是火线小组智商担当)突破了Avon的密码,这个贩毒网络几乎无懈可击。但是真正的威胁永远来自内部,D'Angelo背负家族使命成为平房区的分销头目并非出于自愿,他逼迫自己学会叔叔们的江湖道理,但从心底对于犯罪是抗拒的,他和女友去高档餐厅吃饭,怀揣大把票子却格格不入,D'Angelo不属于正常的世界,又无法完全认同Avon的世界,这种矛盾的情绪在他的小弟Wallace卷入一起凶杀后开始动摇,又因为Wallace的被杀彻底崩溃。D'Angelo是剧中第一个出局的玩家,而死亡是退出游戏的唯一出路。入狱的D'Angelo试图与Avon一众划清界限,并期许刑满之后离开过上另一种生活,然而这种期许完全是假象,Stringer权衡利弊后解决了团体中的漏洞。
Avon因为杀害女友入狱后,Stringer独掌大局,除了主使谋杀D'Angelo,他又对团队做了诸多改革,从供货商的变更到地盘划分,更不得了的是染指房地产,试图转型为资本家。Stringer对贩毒网络知根知底且做事严谨,即便火线小组已经盯在屁股上也抓不到把柄,而就是这么个近乎完美的毒枭头子却被炒房地产的无耻政客Clay Davis耍得团团转,明知被骗却无可奈何。Stringer的死很有因果报应的意味,身为打死Omar伴侣的主谋一开始藏得很深,使计谋指向影响他供货的纽约杀手Mouzone进行火拼,最后死在了两位债主的枪口下。Stringer死在他投资建设的大楼里,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转身成了杰出商人。McNutly搜查Stringer公寓时从书架上抽出本《论国民与国家财富》时说:“我他妈的追查的是什么人”。所以司法正义拿Stringer怎么样了么?
Avon的下场是典型的飞蛾扑火,从对待Stringer向他坦白谋杀D'Angelo以后的态度可知,Avon更看重江湖和兄弟义气,Stringer的死让Avon瞬间按耐不住集结了打量军火准备突突了Omar,于是被早就把他的行动轨迹摸清的警方就抓了个人赃俱获。所以Avon的锒铛入狱是持有重军火,而贩毒记录上依旧一片空白。
随着旧势力倒台,Marlo成为新的毒枭头头,他的性格可以视作Avon和Stringer的综合体,既心狠手辣又做事严谨,整个第四季Snoop和Chris埋掉的尸体都该算在Marlo账上,随着野心与日俱增在第五季的两部棋导致了他最终的命运,Omar干了票大的之后本已金盆洗手但Marlo认为不杀之无法巩固他的名号,捅了一把马蜂窝;第二件就是杀死Joe,他借口Joe出卖自己给Omar导致被抢劫,实则为了垄断与希腊人的生意,严重破坏了巴迪摩尔的游戏规则。火线小组最终突破了Marlo的短信密码截获大量毒品定罪,极尽周旋后Marlo断其左膀右臂全身而退,拿着剩下的资本洗白,在Clay Davis的作用下继续Stringer未完的蓝图。最后一个镜头里,Marlo从挤满政客商人的宴会里逃出来和两个街角的小罗罗大打出手,追忆自己独霸街头的岁月,却不知道Cheese已经血债血偿倒在了Slim的枪口之下,打拼下的王国土崩瓦解。
第四季里出现的四个新角色,Duquan 、Randy 、Michael、Namond,这四个人的命运正是揭示了之前提及的毒贩的由来。在进入“街道”之前,巴迪摩尔的孩子也要上学,生活背景原因或多或少都与毒品网络有交集——Namond的爸爸是Avon的手下,所以他的妈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Namond应该子承父业掌管一个街角赚钱,然而Namond和D'Angelo一样不认同家里的期望,他只是个孩子,喜欢玩乐和新衣服,父母施加给他的使命只能让他困惑和害怕,所幸的是他最终被前督查Colvins收养脱离了犯罪,这里就更唏嘘D'Angelo所向往却永远失去的生活。剩下的三位小伙伴就没那么幸运了,命运对于他们甚至是极其残酷,Michael孤僻的性格被Snoop视作冷血杀手培养的条件带走,过早的经历杀人如麻的生活,最终变成Omar这样的孤枪侠;Randy因为害怕校方处罚无意间说出平房谋杀的内容被其他孩子视作“告密者”饱受欺凌,而司法领养程序问题最终被送进少儿看管所,他终于学会了规则,从被欺凌者成长为恶霸,Bodie这些打手成长经历大致如此;Duquan对电脑痴迷平日有点小聪明,离开学校后跟着Michael一起看街角但是无法招架恶霸而退出,又因为年龄关系被打零工的地方拒绝招聘,流落到靠收废品为生的平民窟里,最后他接受了收置他的师傅的针头,这与Bubbles的人生无限吻合。巴迪摩尔并没有给他们任何选择的机会,要么贩毒要么死掉,Namond的幸运只是个例。
Duquan和Michael道别时,问他记不记得故事开始时他们不过是拿着装尿的气球砸恶霸的小屁孩儿,Michael说完全记不起,这是整部剧里最令人心碎的一幕。似曾相识的是,Avon和Stringer最后一次谈心也是类似的内容。
成为毒贩是否是唯一的选择,站在Michael的角度是如此,其实剧中还有一个角色给出了第三个选项,拳击教练员Cutty摆脱牢狱之后发现街道已经不是当年的街道,想重操旧业却被小罗罗打劫,于是开始了后毒贩时期新的生活,面向青少年的拳击训练场。整个第四季都在探讨青少年在巴迪摩尔这样的世界中的成长,Cutty是为数不多的正向内容,和街头的游戏、校方的管制不同,拳击向这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少年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完全不同的C选项,虽然这种努力是微弱的。
同样被排挤在游戏之外的Bubble是挣扎在巴迪摩尔最底层的渣滓,过着最卑微的生活,从垃圾中挤出维持生计的一分一厘,大部分人把他当做笑话,利用他又抛弃他,活着的每一天对于他都是残酷的折磨,相依为命的Sherrod意外身亡击碎了最后的希望,他在凶杀组审讯室上吊希望结束噩梦。尽管打心底Kima也会觉得Bubbles早晚在某个角落里死于吸毒过量,但是还是将他好好安置,戒毒后的Bubbles开始帮助社区服务站帮助流浪者,并和他的戒毒导师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Bubbles的善终也是《火线》少有的温暖之处。
说到死得其所,Omar的结局是对于这座罪恶城市理想派的解读,作为剧中最神棍的存在,以一种匪帮罗宾汉的姿态横扫各大毒枭的窝点打家劫舍,无论是Avon还是Marlo或者Joe都无可奈何,他不在乎钱也不在乎明天,贱命一条早就抛诸脑后悬于裤腰,有人抱怨Omar死得太草率,没死在枪林弹雨的街头也不是顶尖刺客的枪下,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将将能扣动扳机,把Omar的脑浆崩溅在韩国人杂货铺橱窗上,嘭!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

没人能逃离这个游戏,它吞掉了街区里一代代的黑人少年,也席卷着风雨飘摇的工人阶级。第二季(本人最喜欢的一季)将叙事焦点放在了协助毒品流入巴迪摩尔的港口码头,通过码头工会主席Frank在毒枭“希腊人”和火线小组的周旋,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巴迪摩尔人们生活的绝望。在码头集装箱发现14具女尸之后,Frank硬是将凶杀组的Bunk顶撞回去拒绝让工人接受调查,他对着Bunk发飙,实际上是对于每况愈下的工会状况的愤怒,政府的无所作为使Frank决定与希腊人合作偷运毒品,用这笔赃款拯救工会。Frank为了工会卷入了这场博弈,却因为亲人而丢了性命。他儿子Ziggy代表着白人对于毒品犯罪的误解,杀几个人再赚上大钱,这也导致Frank的悲剧收场。尽管侄子Nick转为证人端掉了希腊人的党羽,执法部门中的猫腻使希腊人脱逃,最终工会没能保住,大批工人面临失业,与此同时变卖的码头资产被地产商所利用,成为市政建设的表彰项目。最后一幕里Nick扒着铁丝围栏瞭望码头,他失去了一切而巴迪摩尔的太阳照常升起,毒品还会通过其他途径流入这个城市,游戏不会因为Frank的尸体被发现而停顿哪怕一秒。

第一二季里另一方重要组成部分火线小组,可能是史上最没有主角光芒的正义方了,申请调查毒品犯罪中各种吃瘪,因为毒品交易不足以立案调查,靠着恶性凶杀案才拿到窃听资格,Daniels向各个部门要人,结果被看做清理麾下的废物和眼中钉的机会,麻烦精McNulty,废柴Pryzbylewski,因为女同身份被排挤的Kima,有小偷小摸习惯的Herc和Carver,与人格格不入的Lester。和其他破案剧集中如有神助行云流水的破案过程不同,火线小组的窃听活动可谓屡屡受挫,谨小慎微如Stringer稍感不对头就停掉了平房区的公用电话,码头的Frank一招空城掉包计让截获毒品的行动扑了个大空,面对这些智商破表的坏人,小组往往无可奈何。
McNulty是Omar之外最有个性的角色了,办案能力出色但不守规矩,私生活一团糟还严重酗酒,要是搁在别的破案剧坨坨的男主光环,在巴迪摩尔只有被操的份儿。司法部门三番五次漏过大鱼让警察工作付之东流终于促使McNulty在第五季赌了把大的,通过制造连环杀手谋杀流浪汉假象骗取政府拨专款投入窃听Marlo走私犯罪的行动中,帮助Lester获取了Marlo的犯罪证据,然而谎言失控,闹剧最终以McNulty离开警局为代价收场。这里其他观众肯定要跳脚怎么能这么对待英雄,事实是,McNulty在这场博弈中无足轻重。
Pryzbylewski正好是McNutly的对立,他在破案刑侦方面完全是个废柴,因为丈人是警局局长的关系一直在部门里供养着,丟到火线小组时包括Daniels也不认为是可塑之材。窃听是一向枯燥且漫长的工作,在这种机械的工作中Pryz渐渐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尤其是监视码头集装箱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原本这样一个笨拙的角色不值一提,直到他在一次外勤中误杀了一名黑人警官,他的命运开启了U型转弯。离开警局后Pryz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Randy因告密被欺凌时他出面阻止,当Bunk试图继续对孩子套话时,他选择保护他的学生。在Duquan走投无路时找到Pryz试图骗走两百块时,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不在乎钱,我在乎的是你是否真的去参加入学考试。” 最后Duquan把两百块交给了收留他栖身的师傅,一个数学老师,在这趟混水里能起到的作用,实在太微弱了。
Herc和Carver代表了警察中最普遍的态度,要打击犯罪没问题,但是我的工作该有所回报。被Daniels抓包私拿赃款后两个人就立马改正,说明他们并非坏警察, Herc想在街上痛扁毒贩,Carver参加警官考试谋求晋升,然而火线小组之外的警局形式复杂,到底是灵活变通还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这个矛盾终于在Hamsterdam(Colvins提出的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激化而分道扬镳,Carver的尽忠职守导致他在部下面前的众叛亲离,所以又如何定义一名“好警察”呢?Herc因搞丢偷领的摄像机而离职,转业成为Marlo服务的律师行的侦探,因为他的关系找到了Lester取证的破绽帮助Marlo成功脱罪,这里是否可以定义一名“好侦探”呢?
Lester作为小组里的谋士成功破译了Avon的传呼机密码,Frank的集装箱猫腻,Snoop的气枪藏尸,还有Marlo的时钟暗语,这么一位神探却熬不过官僚下任由毒贩逍遥法外的现实,在McNulty想出连环杀手的幌子后Lester放弃了作为一个警察恪守的准则,Kima无法认同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告发了此事。火线小组诠释着好警察坏警察以及复杂局势下的灰色地带,不管初衷为何, 最终Lester的名字从功勋簿上悄然抹去。
Lester不是官僚下的唯一牺牲品,第三季中区域督查Colvins(又名Bunny)同样书写了勇为“害群之马”的下场。面对上级要求降低犯罪率的硬性数字指标,Colvins想出了一计Hamsterdam,即将毒贩赶到制定区域,从表面上使毒品交易从社区街道消失。故事节点正值市长Clarence准备下一届竞选,在得知Colvins的小动作后市长并没有马上取缔Hamsterdam,而是继续享受低犯罪率的表功为自己拉选票。纸保不住火,随着自由贸易区内匪帮的争斗,以Herc为代表的片警对Hamsterdam的质疑,虚假的太平盛世终于被戳穿。当媒体开始注意到猫腻后,一夜间Hamsterdam不复存在,Colvins被迫降级辞职,他的上级可以继续享用遗留的数字业绩给自己表功。
从第三季开始,故事的关注点从毒贩和警察的对立慢慢转移到更深层的问题,为何火线行动屡屡受挫,毒贩锒铛入狱也同走马观花,天长地久的街头游戏里,正义方为何如此无力?这里要讲到局子中两种领导,正直的Daniels,和同样正直但更深谙官僚的手腕的Rawls。
Colvins的铤而走险和Rawls为了业绩压榨下级有很大的关系,强硬做派是这片泥潭里生存的必要素质。面对Herc的小偷小摸Daniels不过予以警告,而到了Rawls的管辖范围只有杀鸡儆猴的份儿,从这个角度Rawls对于纪律的恪守更甚于Daniels,但是面对Hamsterdam以及McNulty的闹剧他在其中的斡旋和斟酌更为缜密和严酷,Colvins和McNulty的牺牲是必然的,选择恰当的时间来保全任职的市长才是博弈的首要任务。他的部下Landsman面对Lester要挖出气钉门后每一具尸体时断然拒绝,并非不愿执行公务,更多的尸体不会对局里的出境带来任何好处,哪个市长喜欢在自己的任期内听到重大凶杀案件。Rawls还有Landsman难道不比McNulty、Lester更懂“警察的工作”么?他们故意忽视真相细节来保全部门的利益,这点是后者永远学不会的游戏规则。
再反观Daniels,在抓捕希腊人受挫前后的起了很大变化,一开始他是个一心要打击犯罪的好警察,面对上级的刁难不卑不亢,同时对下属竭力维护,雄心壮志要拔掉城市的毒瘤。希腊人蒸发后,他睡了司法顾问Rhonda,对于执行部门的极度失望转化为对权力的渴望。然而Daniels的仕途命运却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时值Clarence和Carcetti为竞选市长恶斗,作为Carcetti扶植的党羽被恶意中伤,又在Carcetti获胜后顺势提携到副局的位置,而这一切与他在打击巴迪摩尔犯罪上的作为毫无关系。在McNulty的闹剧被揭发后,Daniels本意公事公办,但考虑到会连累Rhonda后终于站回了Carcetti的阵营,风波之后被提携到总局长的位置上,这一次彻底击溃了他对公权力的信心,无论Clarence还是Carcetti,只追求表明的盛世,任何猫腻都可以掩盖在表功大会的欢呼中,牺牲的不过是两个无足轻重的探员。
所以巴迪摩尔这个屎坑是不是该怪在Clarence或者Carcetti身上?Carcetti准备竞选时找到退休的前市长,前辈语重心长的说:我坐到市长办公室第一天,一个黑人端来一盆屎让我吃,我吃完了,第二天来了个白人端来一盆屎,后天又是不同人端来的屎……和Daniels一样,Carcetti新官上任也想过让巴迪摩尔变得更好,然而市长所能做的不过是发表些鼓舞人心的演讲,让群众相信政府正努力着什么。Carcetti面对McNulty骗局和Clarence处理Hamsterdam烂摊子处境如出一辙,比前市长更机警的是,Carcetti和他的班底不但全身而退还借此官晋一级跳上了州政府的大船,而巴迪摩尔的烂摊子就永远留在了巴迪摩尔。
尽管是个屎坑,总有人能从粪球中扒出金子,Clay Davis就是这样的政坛奇才。帮助Avon脱罪,给Stringer洗钱,介入Clarence和Carcetti的竞选,即便被司法盯在屁股上调查行贿也能把来者Sheeeeeeeit到哑口无言,而他在法院门前极尽无耻之能有精彩绝伦的自我辩护堪称政客修养的典范教材,最后一个鲤鱼打挺带着脱罪的Marlo摇身变为地产商继续游戏在巴迪摩尔的淘金天堂里。
第五季出现一个全新的视角就是报业,媒体的介入很大程度促成了McNulty骗局的达成。记者Scott夸大流浪汉身世引起公众舆论同情,报道如同窜火箭搬惊动了市长表达要治理城市流浪人口问题,整个城市陷入了“流浪汉狂热”。通过添油加醋的专题报道,Scott拿到了普利策,而报业去伪求真的行业精神也随之被践踏个粉碎。同时,因为连环杀人案上头条,局里所有人力物力资源统统流入McNulty手里,而Bunk的匪帮凶杀案化验报告被排到了等待列表的末端,官僚的涟漪泛出阵阵恶臭。

每一季的《火线》都会以巴迪摩尔普通的一天作为结尾,街上的交易依旧红火,政客沉浸在权力的狂欢中,有人横尸街头有人纸醉金迷,一些游戏的输家不知何去何从,更多人只是醒来继续这场无休无止的游戏。《火线》被比作美剧界的红楼梦,这是一群人一座城市的故事,有好有坏有忠有奸,权利和游戏,悲剧和最大的荒谬剧,这个故事对于我最大的教育:手机真不是个好东西,早晚坑进去。
尽管这是部漫长、繁琐、沉重、且好人不得好报,现实意义极为黑暗的剧集,如果能下决心断网关机并远离零食,我可以保证最后的观影体验精彩到让人连呼不枉此生。




本人以为《火线》最神来之笔的几处情节

*Bunk和McNulty调查Avon女友被枪杀实地侦查,谋杀现场再现手法碾压全套SCI
*Frank掉包集装箱反侦察
*Omar追杀Stringer
*Snoop买气枪
*Bodie的死
*Kima抱着女友的孩子和巴迪摩尔道晚安
*Michael杀死Snoop
*Clay Davis “Sheeeeit”

————

Carcetti的演员Aidan Gillen因为出演《权游》中的小指头为人所知,看了他在《火线》中对于政客狡猾诡辩的诠释就不难理解其塑造的小指头精妙之处。
Omar的扮演者Michael K. Williams另一个为人所知的经典角色是《大西洋帝国》中的Chalky。《大西洋》也是本人极力推荐的年代剧,前三季。

 短评

‘迈克,我头发看起来怎么样?’

9分钟前
  • K同学
  • 力荐

此剧看了两遍,美剧中的神剧,美剧中的莎士比亚,我这一辈子也不敢奢望、幻想能写出这么深刻这么牛逼这么现实这么神这么精彩绝伦的电视剧。瑕疵:风软翻译的版本是阉割版,许多细节去掉了,最初翻译的第一季被和谐了,虽然完美但已经找不到。

14分钟前
  • 闭关修炼中
  • 力荐

"You feel me?"

19分钟前
  • SUMMER
  • 力荐

搞定!Jimmy McNulty用他40岁的双眼和134岁的爱尔兰鸡巴,带我们最后浏览了一次这个五年来被剧组以极大热情描绘的城市,以及城里这些鲜活的人们。再见啦,毒贩、警察、老师、学生、混混、侠盗、律师、法官、码头工、政客、瘾君子、记者、流浪汉们。

20分钟前
  • 回春堂朱二
  • 力荐

我竟然没有标最后一季…这部剧是当初加入风软的理由,所幸被我赶上翻译最后一季,由于有翻译压力,一集要看好多遍导致失去了一气呵成的激情,但看完之后那种欲罢不能的空虚感记忆犹新,当时感觉自己再也看不下去别的剧了缓了好久.那时的HBO还完全不像网飞丝毫不屌观众的观影愉悦感,可惜这样的剧再也不会有

23分钟前
  • 北落師門Hiruma
  • 力荐

看完只觉得其他美剧都索然无味

26分钟前
  • 走吧走吧
  • 力荐

一周看完五季,我仿佛过完了一生。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现在的心情。任何褒扬对这部剧来说都是不够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30分钟前
  • Rebel Scum
  • 力荐

看到最後,唏噓的東西太多。有感於Carver和Herc這對從第一季就在一起的難兄難弟,一起說黃色笑話,沒什麼身為警察的使命感,只想升官,誰會想到最後兩人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32分钟前
  • SSSSSSS
  • 力荐

简评改了42分钟,最后全删了,我无法在短短140字内称赞完这部杰作,只能说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它(曾经看了六遍第一集都没看下去,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是我所观赏过唯一一部能用伟大来形容的电视剧,如果你这辈子只能看一部电视剧,那请选择HBO的火线

36分钟前
  • Angry River
  • 力荐

看碟中谍什么的就像吃过一顿饭,看the wire 就像爱过一个人!

41分钟前
  • ……
  • 力荐

做你natural想做的,可以做的事情。如果你想获得名利,到头来也只是被名利玩转。别想试图改变系统,象征界的能指链就是死本能,永远致力于重复它自己。任何想要改变系统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系统中的一颗棋子,跟前人一样自动必须按规则行为。快乐最终取决于你的天分的驱使,跟随它

45分钟前
  • Lucie
  • 力荐

这个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但是理想主义永远不死。

47分钟前
  • 石墙
  • 力荐

街角的生意还是会兴旺繁荣,政客们还是会许着空头支票慷慨激昂地演说,警局还是会有人和稀泥混日子有人豁出去前程安危也要查案,还是会有值得更好生活的善良的人深陷毒瘾……没有仙丹良药也没有救世主弥塞亚,只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48分钟前
  • 子酉
  • 力荐

五十年后, 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和《24》,甚至忘记《黑道家族》时,《线人》仍然会被反复地观赏播放,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50分钟前
  • 没来晚的卡夫卡
  • 力荐

the wire绝对是完美的剧本典范,一夜过后醍醐灌顶,涵盖整个美国社会的不同层次,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可能下一刻被爆头,即使最后没有一个人成功,无畏的后继者已经在继续他们的事业,无助却随处可见温暖,这样一个剧集永远都不会终结,因为历史永远没有结局。

52分钟前
  • rivo_boondock
  • 力荐

好警察必须是人渣。如果时光停留在503多好,Omar在圣胡安的海边,买菜归来,身边是 Renaldo。我想像那群孩子一样,一边叫着Omar来了Omar来了,一边从他手里讨要糖果

56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神作完结,感谢风软字幕组的贡献

59分钟前
  • lv0401
  • 力荐

代表了当今电视剧最高水平。完美结合红楼梦的情怀和金瓶梅的现实主义;资本论的最佳诠释,秒杀古拉格群岛,直追老人与海,这不是电视剧,这是一个关于毒品、黑帮、警察、政治、阴谋、法律、教育、就业、媒体、种族、工人阶级的社会史诗。

1小时前
  • 有病要读书
  • 力荐

太好看了。一定要到巴尔的摩逛一次。等几年之后英语学好了,有时间再看一遍。

1小时前
  • 我在地铁看漫画
  • 力荐

这应该确实是看过最好的美剧了。不整虚的,不追求无谓的观影愉悦。只有对巴尔的摩毒品世界各个细节的刻画。对这个城市的忧虑与责任。他们愤恨又爱着这个城市。桀骜不逊的jimmy,敏锐智慧的lester,叱咤风云的omar,精明却被改变的carcetti。这你妈就是最好的美剧。

1小时前
  • Noi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