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残障人士为主角的电影已经非常多了,而且每年都拍,但套路基本没变过,无非是讲角色如何忍受病痛战胜残缺,凭闪光的灵魂去超越意志和肉体的极限,获取惊人的成绩,去年还有《127小时》这样话题大于内容的好莱坞作品。所以看《站起来》之前有些担心,怕又是一部《隐形的翅膀》,无意贬低另一些生命的勇士,只是《翅膀》捧场奥运会的价值观过分主旋律了,人各有志,我从不鼓励任何人成为冠军式的英雄,赛道上拼命跑在最前面的人值得尊敬却不值得羡慕。
很好,《站起来》演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苦中作乐的自强自救要大过赛道高手,兜售快乐也远比贩卖悲情更感人,尽管他残缺得让人一眼看上去有点揪心,尽管他没什么大本事一度靠要饭度日,胸中最大的志向就是向公家讨一对假肢,尽管他拖累着一双父母和女朋友还不见愧意,尽管他总是凭着一点小聪明在并不高明的小把戏中自娱自乐,但这个叫宋学文的青年人比很多健康人都懂生活,比很多冠军式的英雄更珍爱自己,也懂得如何爱人。
故事就是从青年工人宋学文无意从拾到一根“链子”讲起,他因链子的核辐射被截去了双腿、左臂、四只右手指,两年后大病初愈,已经成了失去自理能力的废人。开场用很短的篇幅就把气氛拢得非常沉重,而主人公躲在伞后和父母身前的镜头也是非常压抑,好在剧情随后锋头一转,从一通故意打错的电话、和幼儿园女教师杨光互相电话猜谜解闷开始,宋学文用顽皮的行为打破了这种压抑,后面的故事则渐行渐快,特别是他和杨光的相处,下棋,学着照料自己,行为幼稚却挺真实,毫无蓄意的煽情,银幕上散发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让观者也格外享受。
以一对青年人离开吉林去北京寻访公道为界,影片在后半部分加重了一些对现实问题的描写,两个人先后遇到了狡猾的骗子,冷漠的官员,粗暴的领导,按章收钱的律师,等等,展现人心不古的同时对体制和社会形态也有所触碰,好在没有用强硬的论调去评判对错,而是以男女主人公的很宽容的主观视角化解了理应爆发的愤怒,这份胸怀实属罕见,符合《站起来》的主题。
可能是创作者无意纠缠于社会问题,也可能是主人公的个性已经天然的破解了重重磨难,宋学文和杨光从小租屋到废墟中围起的篷屋,无论是被骗、被冷眼,被欺侮,始终能在捡瓶子、吃“西餐”、卖人参、捏脚、找工作这些原本苦味十足的人生剧情中得到快乐,这些生动的片段富有很大的趣味性,可是整体气质比较统一,也使故事后半段缺乏节奏的变化,韵律过于平和。另外,宋学文亲身演绎自己的故事,举手投足和语言都活灵活现,真实感无需质疑,只是毕竟不是专业演员,他在影片前半段刚出院的戏分没能很好的进入非常沮丧和自卑的状态,略有瑕疵。
盖括一下,女导演敏卉执导的《站起来》没有像以往的励志电影那样打鸡血似的积极向上和惯用的残上加惨、暴力式煽情法,这部电影展现出一个非常人士在苦难磨难中自我酿造的快乐,有人性、很温和的一种状态,电影值得在看完后深思片刻,这样一个时代,幸福到底是如此简单,还是那么艰难。
脚入画,踩到放射链,捡起换角色主观,冷色晨光中链子特写,放入裤兜,急促的铃声响起,铃声被刻意放大;紧接着画面是一个工人在用电锯锯一段钢管,火星四射,声音是电锯锯钢管的声音,尖锐刺耳;下一镜医院走廊空镜,冷色调,缓缓推镜,声音是电锯截肢,两次电锯声音类似,再来一次锯钢管画面和声音,切回来镜头继续推进,两组画面交织,声音持续,就算没有台词观众也已经猜到在截肢了。
今天加班看片,上午看了一个以现有的类型定位方式无法定位的片子,一个东北的年轻人在工作中遭遇核辐射而高度截肢,和女朋友来北京讨回公道,因为深层次体制问题导致的司法、保险方面的非人性,遭遇种种碰壁,最后突然就用字幕说明凑足了律师费打赢了官司获得了赔偿。
男主角就是故事原型的主人公演的,演得挺好,一个失去双腿和半只胳膊的年轻人,坚强,乐观,不失幽默,在人生最悲惨的时候,还能坚持追求公平和正义。
如果放到好莱坞,起码可以走两个类型,一个是温情的励志片,一个是揭露体制和司法黑暗的剧情片,但在中国这里,都不好办——因为你那是鼓励人们挑战现有的司法,以中国电影管理者的思维,国有国法还有青天,不需要美国人像《杀戮时刻》中一样向法律条例挑战,甚至以法律的名义维护自身的权利都是很难的。同情弱者的人们,都要站在这个没有维护人性和尊严、没有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体制的对立面。而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向来都需要和政府搞好关系的,司法不独立,什么都是白扯。
看完片子,导演登场,女导演,留学美国多年学电影,回国创作了这样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残疾人经历的故事,说实话,这个电影的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乃至在人物的塑造和处理上,都远比中国很多同样类型的片子高明许多——所以我觉得这个女导演是学了真本事的。
在中国现在的电影管理体制下,这个片子用100分钟来讲述主人公面对体制的悲惨命运和万般无奈,最后用字幕交代了一个还算光明的结局,是必然的。它肯定遭遇过作者和审查者的阉割。
说到这里,好像都是废话。不过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在从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若隐若现表现对当下体制不满的电影,作为创作者的女导演,却是受益体制的。据说她的后台是很硬的,上头才压到了国营的发行公司,要求把这个片子发好。
拥有官二代的背景,学的是西方先进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这种表达方式如果抓到中国的题材,那又肯定是与当下这个国家管理者的思维相悖的。这些在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上有了清楚认识的官二代的艺术家们,在权力后台的支持下,将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又能够走多远呢,恐怕在遭遇市场的冷遇和自家当权者的劝阻之后,很快就去享受自己那份既得利益了吧。
还有李芳芳,《80后》的导演,当被怀疑背后的神秘推手的时候,她辩解说:“我没有因为他们获得任何特权。”电影本身确实值得一看,留学经历的李芳芳的确也学到了真本事,但电影对所谓80后青春的表达方式,显然还是无法引起一代人的共鸣,因为电影本身不接地气,小资式的讲述,对于很多上学时只穿过劣质的运动服式校服的同龄观众来说,实在太遥远太奢侈了。但一个年轻的女导演,对电影品质的把握已经足见功底的深厚。
然后呢,她们的艺术理想还能走多远?作为官二代的艺术家,我想那些艺术理想根本打不过这个现状的吧,于是她们可以惬意地去阳春白雪并风花雪月着,因为,如果她们要继续她们的艺术理想,最好就去用自己的权力资源,去跟根源于苏联式的电影管理思维斗一斗,那,才是功德无量。
就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的事件。
如今再看国内还有人给日本洗地,不是蠢就是坏。而且是非常蠢,非常坏。
如果日本真的要在两年以后,排放核废水等同于是在对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人类发动的核战争,祖国一定要阻止日本这样完全不负责任的行动。不能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后代生活在一个满是核辐射的世界。且理由不过是日本为了省钱省时间。
主角拿赔偿后应该买两套房子,然后乞讨还贷,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演员用力在演,导演用心在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V411m7BM核辐射太可怕了。女主很善良,是个好女孩,希望她幸福。你是天使吗?不然怎么会拯救我。这样的老婆去哪找呀,我也想要一个。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想管。北京很大,却没我容身之所。北京很繁华,却没我立足之地。
其实整体处理得非常好,虽然有不接地气的老毛病在,但是大部分情节都真实可信,所以就这样被冷处理了吗?
看的人好少啊。 都让我怀疑当年上映过没
真正的亲历者演绎的电影更好发挥出自己原来的故事
在中国同类题材中,导演的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都是比较好的。
难得的华语好电影
还在坚持买他开的微店农产品,算是尽一点绵薄之力。https://weidian.com/?userid=1339311640&wfr=c&sfr=app&source=home_shop
非常好看。想知道剪掉的九分钟是什么内容。
这女生简直是天使
片名应该改成 : 《一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女人》
真人真事本人出演~虽然不完美还是有感触~力量不够温情有余~
很好的故事,导演也用心雕琢~
生命有重量,但重不过一节铱-192
19年宋去世,说好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呢?
没有多好,可是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电影多多益善。
为真实加一星,教育性加一星
核辐射
站不起来 不喜欢感动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