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越战题材的电影,剧情本来不太吸引我,但是镜头太美了,像油画。风景美丽,光影动人,很多镜头都很棒,拍摄手法和剪辑也挺有特点(黎里被枪抵头那一段很棒)。
村子的和平被破坏了,战争带来了满目疮痍。战后多年,黎里重返故乡,村子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打渔的那一个镜头在片头也看到过),但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已经成了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1972年6月8日 越南 潘金福 Kim Phuc 美联社记者黄功吾Nick Ut 摄
这部电影的某些地方给我的印象很像《阿尔及尔之战》和《土地与自由》,电影更是作为一种讲故事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政治性的意识形态工具。电影给我们展现了黎里经历的越南战争,这一段历史。国际纵队也有党同伐异,越共也有强奸犯。
Steve那条线确实看着挺奇怪的,但是结合越战的历史:美国大兵在“为国而战”的信念中回到美国,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全世界对这场不正义战争的控诉以及对越南军人的认可。正是在越南战争的背景下,引发的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发明。
这样就能稍微理解Steve了,尤其是黎里作为越南人,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吧,在黎里面前,他是一个杀人犯,而不是一个荣誉的战后老兵。
“我回家了,但家已改变,而我会永远界于南与北,西与东,和平与战争,越南与美国之间。界乎天地之间是我的命运,我们反抗命运便会吃苦头,接受命运便会开心。我们有许多时间,有永恒去重复我们的错误,但我们只要有一次纠正错误,到最后听到启迪的歌声,我们可藉此永远打破复仇的桎梏。”
——《天与地》
影片蕴含着浓厚的终极关怀。在如此无常的境遇,在生命如此不堪一击的时候,除了佛陀的悲悯和流泪的基督,还能祈求谁?
个体的无能为力,生活的残缺,灵魂的不安往往是生活的常态,只是越战将这种人类的渺小和脆弱放到了一个更极端的环境中。
女主人公坚强而倔强,却遭遇命运的无常——坚守组织的秘密,却被自己的同志猜疑侮辱,被迫背井离乡;真心的爱上男主人,却在怀孕后被抛弃;坚称自己不是妓女,却最后屈从于400美金;以为自己找到了最终的命运归宿,却发现美国繁华取代不了家乡的宁静,丈夫坚强背后是一颗不堪一击的灵魂……
这种天与地的变化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没有理想中的维美无暇,只有残缺而粗糙的真实。但是,正是这种残缺而粗燥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生活啊!她没法做得更漂亮,但是已经做得很好了;她并非自觉自愿的通往不平凡,却是被命运一步一步推向了不同的境遇。
天与地之间,如同宿命的谕告,回响着那句话——反抗命运者必受磨难,接受命运者得享福乐!
看了《天与地》,心情沉重,实在不知如何排遣,或许这样的电影应该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才能观赏吧。在这么一个寂静的晚上,漆黑的天空下,茫然一片,心绪都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不知所措中我只能坐到电脑屏幕前,发着呆。电影的片段渐渐地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回放。
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同一片天地,很美的越南风光,清蓝的天,藏青的山,碧绿的田,勤劳的越南人民在耕作,纯真的孩童在一旁追逐嬉戏,宁静得教人神往。
然而苦难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越战的爆发,完完全全的粉碎了这一片宁静。
故事以一种自述的形式,从一名越南少女丽丽口中娓娓道来。丽丽生活的小乡村,虽然清贫简朴,但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还是觉得美满幸福的。1953年夏,法国入侵,自此丽丽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命运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将丽丽推向了未知的、苦难的未来。丽丽的经历是那段历史的缩影,也是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的最后,无论哪一方胜利,带来的伤害都是双方面的。
在短短十多年间,丽丽遭遇许多,曾由于协助越共游击队被政府军进行逼供,转眼间却又被越共怀疑为内奸,更被越共民兵强暴;后来随母亲到西贡一间富商家里当佣人,却因为爱上了主人并怀孕被赶。面对种种挫折,丽丽还是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依靠贩卖私烟毒品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片中丽丽的爸爸曾对她说过:生命就是追随爱,也许凭籍着这种信念,丽丽才没有绝望,甚至她还能再爱。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一个美国军人詹姆斯,他们相爱了,还生下了两个儿子。战后丽丽随着詹姆斯到了美国。丽丽很快地适应了美国的生活,融入当地的社会;但詹姆斯却无法面对生活和精神的压力,最终自杀了。物质丰盛的美国社会并不需要军人,詹姆斯只能依靠政府的补助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战争时期残酷的杀戮,使詹姆斯备受良心及道德上困扰,最终作出了或许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Different skin, same sadness。
1986年,丽丽带同三个儿子重返故里,探访战争幸存的母亲和哥嫂。事过境迁,可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片尾再现了那一片宁静的天地。“痛苦是恩典,是让我们和神接近;在软弱时教我们坚强,在害怕时让我们勇敢;在迷惘时让我们有智慧;当我们不能再依靠神,长久的胜利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地上。”
这是一部讲述无奈与希望的片子,每一个人只能活一次,只能生活在某一种特定环境里,这要看命运如何安排,可是苦难似乎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战争、疾病、离别、欲望、灾祸等等都给人们带来痛苦,人的渺小,却从来都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必然的痛苦。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承受,坚强面对,并且心存希望,相信一切都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这就是电影所要体现的内心的东西,并不是抗议战争,也不是揭示人性的劣根性,而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在遇到逆境时从容面对,如何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的起落,勿以物喜,勿以物悲。片中总有一两个佛像的镜头轻轻带过,在丽丽遭遇不幸,心生绝望的时候,她就会想起佛,佛像慈祥平静的面容能给丽丽带来安慰,带来力量,让她又再腾升活下去的希望。既然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也许我们只有接受它,顺从它。
如今的社会总是鼓励我们张扬个性,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方式。但其实在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人生如何安排,默默中已有命运在打点,我们其实都没有能力去改变人生的走向,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直至与命运安排的步伐一致。或者这种说法很消极,但在大千宇宙中,本来人就是那么的渺小。既然注定了我也不会再想太多,一切顺其自然而行,在天与地之间默默走完我的命运,这也许就是人生。
可能很难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黄金新娘》里的越南女子形象挥之不去。一切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其实终究可以被一种发自母性的宽容所抹去。没有哪里是真正的天堂或地域,只是心之所在何方。
女主某时像凤姐,某时象蔡依琳,某时象林依晨,原来这三人同属一个style,太有喜感了!!!
天与地是党同伐异般罪恶的永恒对峙,尘世女人颠沛流离,落叶归根获得艰难轮回,再矗立天地间,感受心中永恒的胜利。实在陶醉在完全可以独立成章的旋律中不能自拔,但因老爸喜多郎的音乐伴随我长大天与地带给的也远不止步于陶醉,失望需要很仔细的才能在职员表里找到小小的Kitaro,愧对音乐是本片的灵魂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几千年没有变的村庄,却被越战完全地改变。不义的战争可能会带来创伤,但是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却会带来毁灭。反战要反对的不是不义的战争,而是所有战争。
如果换个语境或国境,天与地同样适用于东亚的任何一个国家。内战,外战,国破,家亡,一个女人在纷繁的乱世中从肉体到灵魂被蹂躏了三番五次。重归故里,依然无法痊愈,就像从娘胎中呱呱坠地,就只能逐渐依靠自己。即使到了丰饶富足的异乡,也还是个过客。根,一直都在那里。斯通三部曲的末尾,柔中带刚
叫这个片名的电影还真多……从越南人的视角看待越战,风格类似于《末代皇帝》,大有小人物被历史挟持的意味。镜头的表现形式很西化,很多剧情带有浓厚的佛教式说教(斯通是佛教徒)。
2019年度观影十佳第二部,奥利佛·斯通将自己母亲的故事搬上了银幕,从母亲的女性视角出发看待越南这个美丽的国家,贫瘠又动荡的故土,独特的视野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世上的幸福大抵相似,苦难却各有不同,当战争让越南姑娘黎里一步步走入军营,供人消遣的时候,个人在撕裂的国与家的夹缝中残喘的压迫感非常真实。奥利佛·斯通的母亲从战乱的越南漂洋过海到美国,在天与地之间显得柔韧又刚强,镜头里的越南呈现出了油画一般的艳丽色彩,我相信这是经过他或者经过他母亲回忆美化之后才形成的画面,没有人愿意沉浸在悲痛之中。画面隽永,情感扎实,一部难得的佳片。
美左导演的心中一定都住着个声音,这声音告诉他们,这些民族在生活习性上或许愚昧无知、异域风情,但追求民主人权的精神确是天生下来就能与美国人比肩的,前者你一定要表现,有那么几个固定元素,后者你一定得充分发挥,因为越过越惹人爱。你虽承诺给它们看越南,但实际上给它们个类似东亚的美国就行了
“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我们有的是时间,重蹈覆辙,但改过迁善,一次足矣。而我们终能听到般若之歌,用它来斩断复仇的锁链。此刻你就能在内心听到,自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灵魂就一直咏唱的这首歌。也许僧人说得对,万般皆有因。那么受苦将赐予我们更接近神灵,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的,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补標】VCD2022-8-5重新再看HD画质字幕在线加一星⭐女性的觉醒,是20多年后重新再看才明白的。也是关注越南女演员居然才知道她已经17年去世。
黎里太美国化美国人眼里的禅机太小儿科,命运岂是一句轮回可以写照的。山光秀美,人灵地杰。
是我看过最动人也是我最不喜欢的越战片 先不说零散的片段和切换 节奏也比较破碎 除了片头和片尾突如其来的升华 以及美国军人的描述 整个片活脱就是用越南苦难包装的美国梦 乱世佳人一般煽情实际上却无法真正贴近越南 相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 奥利弗还是更适合以美国视角去表现越战比较好。
我将永远活在两者之间,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和平,战争,越南,美国。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回溯了一位越战难民颠沛流离的悲苦人生,却拍得荡气回肠。尘归尘,土归土。被战争撕裂、寄生、嫁接出的亲情,其背后掺杂了太多无法控诉的血与泪,终究是无法和解的,所以,我们只能抛掉往昔,无奈又独立地面向未来。
“痛苦是恩典,是让我们和神接近;在软弱时教我们坚强,在害怕时让我们勇敢;在迷惘时让我们有智慧;当我们不能再依靠神,长久的胜利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地上。”。。。电影展现了一个越南女子曲折流离的生活,一个国家的苦痛战事,两种文化的激烈冲突,两种信仰的殊途同归。。。反战,也可以这么表达!
场面调度 镜头感 配乐都一流 故事讲得也很好 悲凉的气息贯穿始终 高质量的影片。陈冲很入戏
最鄙视仗打到哪里就成天想着搞人家女人的军人← ←
斯通爷爷明显是想两边都讨好,真是……
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之三,拍得最好的一部,不过貌似也是名气最小的一部。通过越南普通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战争,太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