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高檔酒店內,年輕女傭自有心事。日復一日的漫長工作,總有打掃不盡的房間。她長途跋涉上班,無法照料年幼兒子,卻要幫客人看顧小孩。參加進修班,望能晉升到尊貴樓層。偶然拾獲紅裙,盼失物無人認領可據為己有。抹窗工人隔窗傳情,她其實更需要找到女性自我的聲音。來自劇場的阿維萊絲首拍長片即備受注目,以紀實眼光看打工女的生活與生存,發掘角色沉靜外表下的豐富情感,暗暗接通戴丹兄弟和艾方素卡朗的《羅馬》(2018)。
Celeb Five: 会议中青春之旅第一季今夜,可否拥你入怀寻宝假期2:自然召唤孤身一人欢迎来到王之国青春期音乐大师告诉我,我是谁脱单大作战富美子之足镀金时代第二季棺姬嘉依卡 第二季英雄假期K王之王之失控羔羊查佩尔明星队–唐尼尔·罗林斯:崭新的一天龙胆荡时间机器2002律政英雄2014儿女传奇之选美我的爸爸是小学生曼青女人莲心黄大年他在网上买来的新娘痴汉艳娃治疗尸末日之塔面子游戏名门绅士2 淑女之心之四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真不错!光源君秀丽江山之长歌行艾曼妞4东游金库阿加正妻国语空中浩劫 第二十一季可爱的中国2009横沟正史短篇集3
今天看了墨西哥的本届申奥片《女服务员》。这是一部没有剧情、没有配乐的剧情片。严格地说,它介于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或者说,它是一部很像纪录片的剧情片。摄影、美术极为考究。
无疑,这部电影涵盖了女性主义、社会阶层划分等主题。所有剧情全部在酒店内展开。通过那些琐碎的细节处理,我们看的出来,编导对酒店服务员的工作了如指掌。除此之外,编导更想说的是,服务员无论多么努力,始终是这里的客人,而客人才是这里的主人。
总是这样:长时间的肃整、静默之后,偶尔的身体暴露,就显得既小心翼翼,也惊心动魄。阶层的上升通道被忽略,乃至被堵死。
玻璃窗外的景色始终模糊。她是安静的、甜美的、谦卑的,只在与家人打电话时,音量和表情才会丰富起来。女主角的正脸特写,总是处于镜头的一角,只有侧脸和背景才会处于画面正中。她唯一一次的爆发,只露脸和挥舞的手臂,身体全部被一堆待洗的床单掩盖。
06u�\��P
我曾经,也把一条红裙子丢在酒店过。
那是一条在淘宝买的裙子,大红色拖尾长裙,站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上,就像ins上拍出来的那些照片,分外好看。
699包邮,丢了确实有些心疼。但是实在太占地方了,要为它腾出半个行李箱的空间。所以它的拍照使命完成后,就被我留在了酒店。随后我便继续下一程旅行,没几天就把这条裙子忘记了。
谁能想到,会有一个女服务员为了一条红裙子,心心念念惦记了那么久。
影片中,伊芙一共问询过三次裙子的情况,小心翼翼,察言观色,耐心地等待后勤部的答复,尽管得到的只是敷衍式的官方回答,但每次都满怀期待地再回去继续等待。为了能穿得下那条小号的裙子,她开始减肥,每天只吃一点点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东西。
她确实努力在让自己变得更好:她在辅导班上努力学习;她偷偷地好奇翻看客人看的书籍文件;她想去42楼的行政楼层工作,想要跟更“高级”的人打交道;她手脚麻利,默不作声地帮同事加班,毫无怨言。
莉拉·阿维莱斯刻画出来的这个女服务员,看起来只是我们每次住酒店时候擦肩而过的小人物,渺小到我们根本就不在意她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就是酒店里的那些客人,带着耳机打着电话,甚至不知道有人进来给你换了厕纸;我们拖着箱子有条不紊地入住,不知道就在一分钟之前有人为了房间里马桶上的一点污渍紧张地出了一身汗;我们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随叫随到的服务,却不知道面前这个满面笑容的年轻妈妈也许前一秒正含着眼泪和儿子通话。
可是我们跟她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后勤部日复一日接电话的那个女人也曾有过去意大利的梦想,在电梯间日复一日按楼层按钮的女人也会好奇伊芙在读什么书……对于伊芙来说,她想穿漂亮的红裙子,也想要去42楼的工作机会;可是不管是后勤女还是电梯女,不管是红裙子还是42楼,都没有逃出这个酒店的空间。
包括伊芙。失去了42楼的工作机会之后,她也只能在一堆脏被单里无声发泄,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最后只好带上发网,继续回去工作,回到现实,回到这个酒店。
于是,我们最终就在酒店这样的枷锁里,为了红裙子,为了42楼,而日复一日。
自去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原: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颁给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罗马》后,此次墨西哥选出的参选作品,题材依旧类似《罗马》,讲述了墨西哥一位在高级酒店工作的女服务员,她的生活状态。该电影是新人女导演莉拉·阿维莱斯首部处女长篇作,她凭借此片也获得了第6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的提名。目前该片在IMDb上评分7.4,烂番茄上也是100%的新鲜度、65%的受众目标指数。
本片无疑是一部女性题材作品,而电影对女性关注的特别之处在于,采用高度纪实的镜头描绘女服务员的生活,少了份抒情,却多了份暗涌的细腻。
年轻的伊芙在墨西哥城一座高档酒店内工作,她是一位清洁服务员,白日里进出每个空房,收拾清洁客人的房间。为了避免与客人接触,她会小心翼翼到每一个房间,如果撞到了客人,她会一声不吭悄悄走掉。当然酒店内什么样的客人都有,要是整理着床单,忽而发现床底下还有位睡着的客人,那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即便是受到了惊吓或是感觉到尴尬,伊芙也得保持礼貌,赶紧向客人道歉。
要是有迟疑与稍微的不注意,被上司发现打扫时撞见了客人,伊芙就少不了被训斥与责备的后果。所以对伊芙来说,就算是酒店的公共区域,也不是自己能久停的地方;要是实在避免不了被住客看见,那也得当空气,附身擦拭玻璃不要发出声音、从墙角捡起的垃圾,整理在一起也别嘎吱嘎吱地引起噪声。除非是客人主动召唤,否则伊芙就要绝对遵守「空气」法则的纪律。
因为伊芙是女服务员,所以一位阿根廷女住客注意到了她,让她帮忙照看其小孩。忙碌于打扫房间的伊芙看着床上哭个不停的婴儿,最终还是抱起了他,露出久违的笑容,不停拍打孩子的背部哄他入睡,因为她也同样是个母亲。然而当女住客询问她的小孩是由谁照顾时,她只好委婉回答有人帮忙照看,竟没想到的是,女住客称赞她非常幸运,自己也想有人照看小孩,这样就能回去工作。伊芙不再说话,露出了勉强的笑容,谁又知道离开孩子的母亲究竟幸不幸运。
酒店提供员工住宿,所以伊芙很少回家,每当她打电话时,才会露出异常激动而高兴的神情,然而每当挂掉电话,伊芙的神情会再次回归暗淡的面貌,因为她知道需要不停地工作,赚更多的钱来养活自己4岁的儿子。每当中午吃饭的时候,她也会选择吃最便宜的小吃充饥、夜里她还得去参加酒店组织的高中学历同等课程,只有这样她才能提高自己的员工等级、去到更高的楼层,打扫更多的房间,拿到更多的薪酬。
伊芙就是这样一位辛勤工作的女服务员,她很少流露自己的感情或是期待,对于幻想她也总是极力克制,但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伊芙打扫住客的房间时,也会有忍不住去翻阅他们桌前书籍的举动,她似乎想看看能住在高级酒店的人们又在看着什么;亦或是面对窗前的清洁工每每对她的暗示,不做声的伊芙亦会认为那是一种告白,久而久之的暧昧也让她产生了对情欲的渴望,却不知那只是别人无聊时试图找寻的乐子。
也许这些只是伊芙在酒店一日工作的瞬间;也许这又是伊芙从来以往的服务作业,表面上她在持续不变的做每日相同的工作,而内心的波澜也写尽了她渴望改变的尝试。
对女性低层劳动者的细腻刻画使得这部克制的电影,在平静中也依然非常生动,很难不会让人想到去年的《罗马》,它们在题材上、在关注对象上都有着太多的相似性。而这些影片的出现,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去如实描述她们的境遇,也许观众才能在感同身受中对她们更加关注。」
即使两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之下,伊芙和《罗马》中的奇奥,两者身上也有着相同的本质。大多时间里,她们都是沉默者,是在各自的遭遇下保持沉默而久久注视着一切发生的女性,也因此她们的眼光中会有失落的时刻,但平静的面貌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超越了隐忍的淳朴善意」。
书写这样的女性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是长镜头前的远景,一些看似不易流露表情的刻画能够顺势下去,但往往这样的情景其实更难将内里的情绪构建出来,而演员在这一过程的自然流露确实尤为重要。无疑,两部片子的主角,伊芙与奇奥都非常动容,亦如The Guardian的电影评论员Simran Hans对处理伊芙的细节评论道「即使她看着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也带有一种强烈的好奇研究心。」正是她沉默中饱含力量的姿态,让整个平静的画面也富含着一份流动的情绪,在渴望与漠然的差异之间不断暗涌。
说起伊芙的渴望与整个漠然环境形成的差异,也让人看到了《女服务员》与《罗马》更多的不同。《罗马》通过整个环境的结合描摹出一份沉重历史背景下的女性面貌,而《女服务员》似乎将束缚女性的这股压抑贯彻到底,电影的拍摄几乎全是在酒店室内直接完成,因而观众看到伊芙不同时间段的劳作也会随之有种错觉,这就如同Screen Daily评论这部电影时所认为的「伊芙这种处于恒久工作的状态,就像是被困在这里,永远走不出这个酒店一般。」这体现了一种室内封闭性造成的压抑景观,但实际上这本来就是伊芙真实的生活状态。
此外,灰冷色调也让整个室内的商务简约性在此充满了矛盾感,这对女服务员伊芙来说,本来就形成了一种距离。这是一种,她就在其中,却永远无法真正融入的差异感,也由她「空气」般的存在与住客们「漠视」的姿态一并造成。
所以白日的房屋与窗外更加明亮的视野也形成了一道对比,她被笼罩在豪华却冰冷的室内不停工作,而那广阔的世外对她来说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某种向往,也许只有出去她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不得不不停工作,所以她出不去,所以未知神秘也不属于她。唯有当她躺在窄窄的床上,在黑暗中看着发光的手机,伊芙在困窘之间却也终于流露出了少有的惬意。然而这样的姿态依然是转瞬时间的,随即到来的机械运作声,立刻打破了那份惬意带来的宁静,似乎也暗示着这里的人注定要像机器一样不停工作。
电影《女服务员》的戏份相对单调,但这并不妨碍它对主人公困境的深刻展现,也许它没有《罗马》那份宏大与精美的视听语言,但主人公伊芙和奇奥一样,会激荡观众的心灵,并且那份来自低层女性的压抑是贯穿始终的。
莉拉是一位年轻的创作者,她早前活跃于戏剧和舞蹈,因而这部电影实际改编自她早前的舞台剧;而创作这出舞台剧的灵感又是来自于法国艺术家苏菲·卡尔的一本书《旅馆》,读此书让莉拉认识到一些人的生活可能一直围绕于一边的垃圾与一边的贵重物品,可以这是一种难以置信的生活面貌,但这就是酒店服务员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与工作,因而她坦言「通过创作此电影,也希望能够表达出一种缺失、张力与对身份寻求的认同。」
而面对很多人认为本片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和现实主义混合风格,导演莉拉则认为她们的创作团队一开始并没有一定要按照所谓的某个风格去走,不如说是在与团队紧密的分工合作中促成了一次有机的成功尝试。这让她意识到一个重要性:「对于女性,或者所有人来说,放手去做,撒手冒险有些时候也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也正是因为莉拉鼓足勇气,尝试挑战困难,提前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最终才能够顺利地在17天内拍摄完了在这所高级酒店的所有戏。
同样,在不可避免的一些粗糙背后,因为其细腻性与对主人公困境的真诚关注,才能让所有观众感受到那份客观冷静背后,温柔目光的注视,而这也来自于女性创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思考。
作者|西西缪排版|林伊纯校对|孙胜男 王施澳
购票链接请点击:公布 | 2019山一排片单及抢票攻略
相关链接:公布 | 2019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完整片单 “全球狂潮”单元 |女性电影与目光 “非凡女性”单元 | 反抗、遗忘和死亡:三位女导演的传奇电影人生 “华语力量”单元 | “女人是‘一切无’”,是自由
特别鸣谢
官方特约合作伙伴
IAS美妆
官方网站:www.oneiwff.com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微博: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版权说明: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所有,感谢喜欢的朋友转发,转发时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用途时,请务必联系我们。
1、女服務員(La Camarista,2018)故事中的欲望標的有兩個,一條紅裙子和升職,而這兩者間有輕重,有真偽,一則是外在飾物,一則是生活整體的躍升。客人遺落的紅裙子不過是額外的報償,只要稍加等待就能獲得,而且可有可無;至於總統套房的專屬管家工作,那是自己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與能力的應得賞識。
2、就在這嚴謹的工作態度中,這名女服務員有了一次的失誤,這次的失誤從表面來說,是誤信了同事的承諾,極有可能是對方故意的捉弄與惡性競爭,導致工作權責範圍內出現了重大缺失,可是,真正從內在說,其自身態度的鬆懈是無可推諉的。隨著一次來自旅客的額外的器重,給了女主角對未來之不可信賴的幻想(女客戶提議保母一職),一名不懷好意工作夥伴的陷害,還有愛情的誘發和萌芽,讓女主角從可確信的人生中分心,生活終究鬆動,從不可及的高處墜落,終究自棄(把積蓄拿去買保鮮盒等雜物,不再使用員工用電梯與出入口等原則與堅持的放棄)。
3、這名女服務員手中的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1970)在臺灣列為小學課文,這本書充分表示了女服務員的精神世界。
天地一沙鷗: 早晨,旭日東昇,溫柔的海面上波光粼粼。離岸一哩遠處,一艘漁船展開捕魚作業,彷彿向在半空中覓食早餐的鳥群傳布消息。沒多久,上千隻海鷗都飛了過來,推擠爭食。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然而,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卻獨自遠離漁船和海岸,孤獨的演練。他在一百呎的高空中放低有蹼的雙腳,抬起鳥喙,忍痛奮力保持雙翼扭轉彎曲,使他可以慢速飛行。他減速翱翔,直到微風輕聲細語般拂過他的臉,下方的海洋也似乎靜止不動。他聚精會神的瞇著眼睛,屏住呼吸,使勁將翅膀再——多——彎——曲——一吋,接著他羽毛散亂,失速墜落。如眾所知,海鷗是絕不會猶豫停滯、絕不會失速墜落的。在半空中失速墜落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羞辱,而且可恥。但是強納森李文斯敦和一般的鳥不同。他並不覺得羞恥,只是再度展開雙翅,用力抖動,彎曲,放慢,再放慢,然後又一次失速。大多數的鷗鳥學飛只是為了可以飛離岸邊去尋找食物,然後再飛回來,並不想再進一步鑽研。大多數的鷗鳥認為飛行並不重要,吃才是最重要的。海鷗強納森李文斯敦卻熱愛飛行,遠勝於一切。他發現,這種想法讓他受到其他鷗鳥排擠。對於強納森日復一日獨自練飛,不斷反覆練習低速滑翔、不斷的實驗,就連他的父母也感到恐慌……他飛到遠離眾鳥的海上,飢餓但快樂的探索飛行……
論語學而第一(1)「學而時習之」,朱熹四書集註: 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
4、我本來以為台灣片名「厭世女傭日記」的這個翻譯拙劣,可當玩味「厭世」二字,世有何厭之際,我感到電影中對社會環境人物的看法還是比較消極的,包括,那個帶著孩子絮絮叨叨卻只說空話的消費者和總是想要更多免費物品的資本主義社會囤積者,幾個露出笑容與援手而不過為了兜售商品鋪路的同事,帶著拈花惹草玩弄態度的男性同僚。我不禁想起佛洛姆在人類新希望中(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1968)談希望之破滅,歷史與社會國家,還有個人的生命經驗,給人類太多的挫折;在工業社會中,人又變成了機器,重覆不斷的工作;況且,相關機構與當權者又總是說漂亮話,對於既定的一切都不願意朝有生命力的方向作出改變與領導。於是,人們終於變得消極、堅硬,甚至暴力。
看得出这部墨西哥导演的处女作有受到比利时金棕榈导演达内兄弟的影响,但没看出跟去年横扫影坛的《罗马》有太多共通之处。这部影片具有纪录片的风格,意外地没采用全知视角,而选择女主角的主观视角展开叙事,首先就为这个题材染上了不可忽视的女性主义色彩。整部影片在一间五星级酒店里拍摄而成,而内容并不仅限于女服务员的枯燥日常工作实录,还有她与酒店住客以及同事之间的有趣互动。画面情节在单独的她与双(多)人场景之间穿插,她独自一人时往往是带着欢乐喜悦,反而是在跟别人共同进入画面时表现出不真实、不自然的姿态和表情,暗示了她与酒店这个环境格格不入的基本状态。
零配乐的极简主义处理令酒店渐渐化身为禁锢女主角的象征隐喻,她在此勤勉工作,省吃俭用为家里小孩储更多钱,下班后参加培训班以获得晋升机会,在培训班结识朋友以缓解工作压力和紧张气氛,遇到男同事用尽方法表达爱慕心思。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这一切都没能朝着她计划的方向行进。所有希望落空的结局带有明显的批判意识,却又因为导演的稚嫩羞涩,令女性议题和社会批判无法融合为一体,在某些场景里衍生出奇怪的氛围和思绪,令影片困在自我沉溺的女性成长幻想小品格局里,没能获得更大的突破,稍微有点遗憾。不过这部处女作的完成度很高,值得密切关注这位墨西哥女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山一# 初看时不免有一丝烦闷,而后细细品味才觉出好来。一场灰色调酒店里女服务员对于无奈生活的爆发;两段情感的转变都由红色引出——不小心在床单上留下的经血成为两个女人结交为好友的契机,而后工作爱情两失意的她拿着鲜红的裙子在惨白的洗衣房内声嘶力竭;三段不同情绪的过程其影像处理也不同,当她对生活麻木、失望时连镜头都是毫无起伏的静止,当她终于对生活敞开怀抱之时镜头变成了手持。影片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很棒,印象最深是当她得知42楼被好友得到后偷偷跑到其楼层的房间内检查清洁情况时,从床上挑出一丝头发的一脸不屑。最后的最后她终于走出了围困住她的酒店,也不再在意那一条红裙去向何方。
酒店原本只是一份工作,却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变成一条铁链、一座牢笼,变成全部的生活和“梦想”的所在。摄像机在局促的空间中游走,把观众困于其中。窗外的世界美好得像一幅虚拟图画,那是客人们生活的世界,从来不会也不可能向服务员敞开。酒店楼层暗喻着社会阶层,对42楼的向往,便是对更高阶层的向往。一心惦念的红裙子,在更好的生活面前变得一文不值。这该死的世界,从来不是为默默努力的人准备的。女性气息非常浓烈的影片。/ 09.25 @成都太古里百丽宫影城 3rd ONEIWFF
相较<罗马>的高姿态煽情,观众被迫冷眼审观女主,上下爬升、奋力失落、困顿在这座灰楼小世界,反而体现了创作者的极大耐心与关怀温度
影片纪实感颇具纪录风,却处处有导演巧思—尤其是声音化用.酒店内时常响起机械压迫感的隆隆低音;女主到楼顶天台将城市尽收眼底,其声音密集且永不止息,她仰望镜头随之抬升,无垠天际给予心灵片刻宁静,那里空无一物,终得以在繁忙中喘息,镜头下降城市噪音复又回荡耳边;片尾她步出酒店(唯一离店镜头)人群熙攘喧闹之声逐渐浮现.除声音外,为增进临场感还有大量人物跟拍镜头.她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与繁重工作及内部压抑环境很易联想到血汗工厂,同时还要面对各类恼人琐事,多事客人,微妙人际,事虽小但各方压力却如泰山压顶,女主未表演,只将心力交瘁的绝望与愤怒情绪做最简呈现.她对人生有种种小小期冀,把他人讨好当作真心,但一切只是前路徒劳.本片最精妙之处在于让这些电影节观众在银幕前注视她换洗床单整理杂物.正因她生活如此憋闷无趣,那仅有的几处美好才格外耀眼
同样受阿克曼影响,同样来自墨西哥,很难不让人想到迈克尔·罗的《爱与痛的边缘》,除了通过群像支线侧写编辑数据库的情节组织方式,这两部电影的元素、理念几乎是镜像对称的。
柏林补片06。对工作场所的解剖,一座酒店分裂成两个世界,一成不变的,瞬息万变的。如蜂巢般的情节组织,像是悬挂在同一棵树上的苹果,节奏不疾不徐,直到人物的行动线被画外的力量完全操控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所有苹果命运的终结,一种汹涌的刺痛感迎面扑来。看好导演新作。
那个天空和我要讲的很像的。唯一的意义和无意义。那么回事吧。此女人很动人。很那么回事。哪哪像你。尤其鬓角。母性也很动人。血
大饭店里无害的于连,摄影一级。
无头无尾撞入了一个陌生女人毫无波澜的痛苦的人生
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却收着小费照顾客人的婴孩。每天都在房间里出入,却不敢弄脏一床被单。想升至更高楼层,拿到更多小费。想得到红色洋装,经历漫长排队。不想理会洗窗员画在玻璃上的爱心,不想购买管理员强行推销的饭盒。她像待洗的白色被单,始终走不出这家酒店,每天生活在这里,这里永不属于她。
字幕差点意思(Amazon版本掉了差不多五分之一字幕吧),有点影响理解。不过片子还是真挺厉害,酒店空间带一点数据库属性(楼层也恰好是阶级图解,但没往这边使劲),用精心的构图(画框非常讲究,经常利用画外空间)和日常的重复([让娜·迪尔曼]式的)来表现底层劳动女性的压抑(片尾几重的希望破灭也挺苦情戏的),声音上也有不少主观的处理(配合浅焦)。选角太准确了,这个圆脸姑娘有种小白兔一般的神情,让人很容易同情。有一处剪辑真的太动人了,女主在员工宿舍夜里玩手机直接切闹钟把她吵醒,极好地表达了女主疲惫到了极点。看完好想去住一下墨西哥城洲际酒店!
NDNF @moma 太棒了 mundane的细节太有电影感 女仆的女人味?情欲?母爱? 简单的电影 所有故事局限在酒店里面发生 但似乎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和人性。超赞超聪明的低成本处女长片!
纪录片风格的故事题材,用女主角的主观视角展开叙事。并不限于女服务员的日常工作实录,零配乐的极简主义令酒店渐渐化身为禁锢女主角的象征隐喻。年轻的女性在此难以享受到家庭温暖,建立信任而结识朋友,获得晋升机会,甚至是纾解自身的欲望。所有希望落空的结局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批判意识,却又因为导演的稚嫩羞涩,令女性议题和社会批判无法融合为一体,在某些场景里衍生出奇怪的氛围和思绪。
#HKIFF 酒店里的世象百态,充满各种细节。从女服务员的视角切入,镜头也不断贴近,特写在电影后半部分愈来愈多,声音也渐渐更主观。
被结尾那个镜头逆转了全片,前面的琐碎镜头和毫无剧情的影像,就如同在监视器背后窥探别人的生活,直到最后发现,窥探的也是自己。在酒店辛苦工作日夜操劳,每天早晚也只能进出员工通道,直到最终被迫离开的时候才能看见一眼酒店的大堂和正门,这就是生活里无处不在的现实和讽刺。希望一次次破灭,生活仍将继续
[SFFilm @ BAMPFA] 超真实主义,同时人物及其心理是音画绝对的中心
山一。非常冷门的电影。比期望值好一些,剧情比较缓慢,但摄影的视角挺有意思的,主人公艾维眼睛里的世界。她最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红裙子,但学业、事业、爱情、友情一一破灭,压垮了她最后一根压力。她最后还是走了,不用走员工通道了。
在服务业,这种用一套光鲜打扮禁锢打工人精神世界的模式随处可见。职场女工的工作时间都按秒计算,但这部探讨的不是压榨剥削,而是工作中的女工的情欲释放,很私人化的小片。。
going down、going up、laundry floor、restaurant floor、maintenance floor、forty-second floor......她终日穿梭于这些floor之间,按部就班地、机械地、重复地做着永远无法结束的客房服务。翻阅客人的相片书籍带来的雀跃,被同事抢走工作的愤怒嘶吼淹没在洗衣房的噪音里,窗外清洁工勾起的情欲,因为一次月经建立起的短暂友情,例行的洗澡例行的夜校例行的询问红裙子的下落......形形色色的客人,千奇百怪的要求,压抑的近景,纪实的风格,生动鲜活立体的人,被乏味的工作折磨到失去了光泽。【NTG,3.2G】
68/100 #柏林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