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围绕“家乡”这个主题,《我和我的家乡》的五组导演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点和不同的喜剧类型。相比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部最新的姊妹篇在风格和故事类型上其实截然不同。
这次的几位导演拿手的都是喜剧片:“疯狂系”黑色幽默的宁浩、“囧”系公路喜剧的徐峥、“唐探”系悬疑喜剧的陈思诚,以及“开心麻花”的闫非&彭大魔和邓超&俞白眉这两对喜剧导演组合。如果说“家乡”是每个故事发生的地理情境,那么反观每个故事成立的基点,我们又会发现每个导演都选择以“情感触发的骗局”,作为剧情的驱动力。
《北京好人》里,骗局围绕着医保展开,再续了张北京的故事。退休在停车场做收费员的他,正盘算着买辆新车跑专车生意。而去年在徐磊的《平原上的夏洛克》里认识的张占义,这次成了张北京身患重病的表舅。
不知道有医保、错以为自己看不起病的表舅,成了“爱管闲事”的张北京豁出去也要帮助的对象,只能开展医保卡“错位使用”计划,试图以此救治表舅。当然,这个计划执行起来,必定是满地鸡毛、漏洞百出。直到从城市回到农村、回到村委会,两个一路稀里糊涂的男人才发现原来问题早就能迎刃而解。
表舅张占义的出场,让电影瞬间充满了反差式的市井味——即便身处城市空间,我们也能体味到特有的乡土气息与之不断碰撞。人物与其环境间由此产生出不可调和的反差,接着这份反差不断生成出冷幽默,轻巧地表达出:这个时代的“两种地域特性”是如何反射向人本身。
《最后一课》里的骗局,则是一场在双重时空中打捞记忆碎片的尝试。范伟扮演的范老师因脑梗塞诱发老年痴呆症,这种痴呆症甚至不是常规的,而是“记忆停留在了过去的一天”——1992年他在农村支教时的最后一课。范老师在患病后总是需要回忆那天的细节,惶惶不可终日。
影片刚开头时将背景设置在瑞士圣加伦的勃克利大学、医院,随后将镜头扭转向千岛湖的文创小镇望溪村。两种全然不同的空间景观,联结起了范老师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他心中对此的不同态度。在他心里,移民后的生活并非精神的真正寄托,回顾一生,最重要的还是那段支教的日子。
曾经的学生们联手,为范老师还原28年前那间破旧不堪的教室,成为了他找寻自己记忆的途径。这种方式让人联想到了《再见列宁》和《美丽人生》,都同样以一种充满梦幻色彩的调性诉说出历史的今非昔比与新旧错位。徐峥很好地把握住了两个时空之间可供联系的细节和不可逆转的细节,两种细节都精巧地摆了出来。尤其是复原那场暴雨所引发的闹剧、孩子们的出戏这两个段落,引人发笑的同时,又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感伤中。在范伟精湛的表演里,我们能感受到记忆失而复得的喜悦、发觉记忆与现实间的虚假时的刹那失魂,以及最终重拾记忆后强烈而又复杂的情感。
除了上面提及的两个短片外,其他三个短片也同样采取了以反差式骗局为核心的创作方向。
《天上掉下个UFO》联动“唐探”与《疯狂的外星人》两个IP,延续了陈思诚一贯的“悬疑喜剧”风格。只不过这次“侦探探案”成了“采访调查”,并且融入了土味科幻元素。这个故事的反差,来源于给村子带来旅游效应的“假冒UFO事件”,以及事件之下藏着的一段跨越年代的爱情。
邓超&俞白眉的《回乡之路》,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陕西,这是一场有关“身份”的反差。在结局揭晓前,观众大概都会把邓超饰演的乔树林当成是一个爱做面子工程的“小人”,却不料最终迎来反转设计,乔树林人如其名,是带领着村民防沙治沙的第一人。而他一路上做的那些面子工程,出发点正是想要家乡更好的迫切心情。此前对这个角色产生的反向看法,都在顷刻间转换成了敬意。
压轴出场的《神笔马亮》,引发戏剧冲突的根源是家庭关系。马亮响应干部下乡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号召,想去农村担任书记;但他又不得不面对怀孕的妻子希望他能去俄罗斯留学的期许乃至硬性要求。两头为难的他,只能在村里呈现出自己在俄罗斯的假象。
纵观《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骗局与假象,每一次都是因为情感触发而出。
想必,每个观众在看到这些故事中蕴含的不同的情感侧面,所得到的信息和感触都是不同的。就像转场时不断叠合发出的“众人的声音”——对你来说,家乡意味了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最能代入的,还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无根者”的视角:我常年在一线城市生活,每年只有几次能回到家乡,那座平平无奇却又充满记忆的小镇。我其实总会纠结,是要继续留在这座没有依靠的都市独自生活,还是回家乡生活。
可以说,《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五组反差,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我们可以不用那么焦虑,回头看看,我们的背后永远都是回得去的家乡。
之前大致看了点评价,所以心里大概有一定预期,看下来总体跟观众反馈的差别不大,在我这是神笔马亮>北京好人=最后一课=回乡之路>天上掉下个UFO
单元献礼片其实和命题作文差不多,在有限的篇幅里讲一个故事并点题,五个故事,平均下来每个故事半小时的时间,其实很考验导演和编剧的功力。我所提到的演员利用率考较的并不是演员,这部片子里演员其实都还可以,至少我个人看来演技这方面并没有谁差到拉垮的程度,我所说的演员利用率,关键点在导演,这五个单元的特点其实蛮鲜明的,可以说高下立判。
三十分钟的喜剧电影其实某种程度上很像一个长小品,所以我不意外这次开心麻花表现最佳,《神笔马亮》这个单元不能说十全十美,但至少在立意,笑点,升华,演员各方面都做到了合格以上,总体的观影体验是最好的,另外我要着重夸一下这单元的配乐,中间的插曲神来之笔,非常合适。
《最后一课》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单元,说句低开高走不为过,缺点在于前半部分非常乱,并且在群像戏部分又犯了《八佰》里一样的毛病:无效角色过多。这两年角色过多且杂乱几乎是群像戏的通病,明星客串角色可以有,但有些真的没必要,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八佰》,典型的有效角色郑恺,只有两句台词几秒镜头,但完成了角色的输出,开启了影片的第一个燃点和泪点,客串的作用体现出来了,而同样作为客串的姚晨,除了让人在看到她时感叹一句“啊这是姚晨”然后出戏两秒以外,没有任何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无效角色,而在最后一课这个单元中,这样的无效角色太多了,几乎没有输出,换了任何人都可以演,事实上,我认为在还原课堂的这些明星演员里,保留张译陶虹雷佳音这三个,已经足够了。
喜剧的客串其实并没那么严格,很多时候演员出现了,有梗并且能让人会心一笑就足够了,比如《回乡之路》中几个客串贾玲岳云鹏孙俪,他们虽然同样戏份不多,但完成了角色输出,能让观众get到梗和笑点,这个角色就是有效的,《最后一课》中其实也有一个明显的有效角色雷佳音,但其他的无效角色实在太多了,他们那点可怜戏份根本无从发挥,偏偏又都是大家熟识的演员,不免生出“杀鸡焉用牛刀”之感。
但《最后一课》的优点也同样十分突出,就是范伟老师的高光段落,不只是演技,这一段的拍摄手法,剪辑和画面相得益彰,在全片五个单元里都应该算是最出彩的一段。
《回乡之路》的开头一段,笑点、节奏都把控得非常好,可惜中段开始逐渐乱掉了,闫妮在这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她的心路历程应该是全片的线索作用,但交代的不够清晰,跟篇幅限制也有关系,《回乡之路》是立意最好的一个单元,但也恰恰因为这个立意过大而故事太短,给人感觉某些地方没到位,差了点什么,当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拍长了会不会暴露出更多问题,仅就这表现出来的半个小时来说,我觉得有一点没扬上去的小遗憾。
《北京好人》是演员利用率最高的一个单元,其实这个单元也很类小品,角色不多但各司其职,没什么高光但整体看下来非常流畅,笑点也足,可惜戛然而止,没什么煽情环节且立意太小,当然这不是缺点,但很像一个医保政策宣传片,相比其他单元的“笑中带泪”路线,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上掉下个UFO》,我愿称其为唐人街探案番外篇,陈思诚强行联动自己的作品并试图加入了许多网红梗,然而这些只会让这个单元显得更土且尬,懂梗的人都很难笑出声,更别说这个电影的观众有很多还未必了解那些网络上的梗,黄渤+王宝强这样的豪华配置也拯救不了这个单元的烂剧情,其他几个单元可以说各有千秋,但这个单元我实在找不出它有什么值得夸的,非要说它有什么亮点的话,那就是佟丽娅确实美得让人眼前一亮,只能说陈思诚至少还懂得充分利用美女资源吧。
再谈回演员利用率这个问题,可能献礼片为了吸引观众就是会加很多年轻演员,但私以为就算用也要用得巧妙,用得有价值,而不是“为了露脸而露脸,为了出现而出现”,按角色有效度简单给这些年轻演员归个档:
第一档:杀鸡用牛刀,无效背景板——杨紫、王俊凯、李晨、陈数(李晨陈数并不算年轻演员但确实也是无效背景板):没有输出,无需演技,换了谁都能演,真正的“为了露脸而露脸”
第二档: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刘昊然、董子健、李易峰、卢靖姗:刘昊然董子健戏份不少,但需要演技的基本没有,李易峰这个角色倒是重要,但两句词一样换了谁都能演,卢靖姗则根本是:这里需要一个混血脸,工具人实锤
第三档:有角色输出或有小高光——佟丽娅、王子文、辣目洋子、王源、韩昊霖,此处按角色重要度递增排序了,佟丽娅这个角色其实也不需要演技,但美丽也是一种输出,她确实够美,能把花瓶当得让人服气也是一种本事,所以给她放这档,王子文,捧哏角色,需要的演技不多,但她演得很贴,还不错,辣目洋子,我开始都没认出来是她,喜剧节奏很好,跟沈马搭上了,王源,造型口音下功夫了,有细节,有眼神戏,韩昊霖,我时常怀疑这小孩是不是重生的,天生的演员,接住了范伟最高光的那一段戏,也一起成就了全片最精彩感人的这一段,重点表扬
以上分类只讨论角色有效度,与演员演技无关,陈数演技公认的好,但这片子里没有发挥空间就是没有,在此呼吁各位大导,请了演员别浪费,从长城到八佰到这部,这么多有名的演员在电影里当背景板跑龙套,何必呢,角色在精不在多,能把每一个演员用到刀刃上才是你的本事。
真不如祖国,大银幕更尬版春晚,歌舞小品应有尽有,张艺谋的监制全在风景摄影了吧......
①北京好人:一星,宁浩水平退步太大了,像是糊弄交作业的。
②天下掉下个UFO:负分,白糟蹋了一众国内顶尖喜剧卡司,也像是故意拍烂的。
③最后一课:二星,看前期待挺高,想法挺好,但这故事真没啥说服力,执行的还不错,徐峥的小故事还是挺有才的,但依然不如祖国里的徐峥。
④回乡之路:二星,好歹能看,无聊的春晚小品。
⑤神笔马亮:三星,全片的笑点全在开心麻花这儿了,故事还算好玩儿,胜在亲民,表演具有信服力,片尾马莉的突然演讲我甚至怀疑是故意的。
总体而言,真白瞎了这大陆全明星阵容,以五位导演的才华来看,邓超+俞白眉还算是超常发挥,但其他真就感觉应付了事,且将自身导演水平的短板暴露的一览无遗。五个故事还互有重合想法,我和我的家乡不应只是祖国大好风光宣传片。
把前几天离家时写下的话留在这,纪念今天的独自观影:
“故乡的美,是一种长在骨血里的骄傲,它或许没有北上广的高楼林立和宽敞街道,但是对于一个离开家的人来说,除她之外,对别处永远只是欣赏的美,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身在其中的踏实,对于别处任何的好,我始终是一个旁观者。
或许世人眼中,女人一生最重要的角色是妻子,是母亲。殊不知在她自己心里,最重要的是女孩儿,是女儿。这里承载着我从出生到长大的每一个瞬间,每一处街道都有着属于我不可替代的回忆。
此刻,我望向窗外,每一眼都是我的生命,即便现在与未来我只能是个母亲,但那个女孩儿却永远在我心里,不曾也不会老去,她不是谁的谁,她只是她自己!我听着出租车司机像小品一样的乡音,是那样的舒服与不舍,看着流光溢彩,湿了眼眶……
请,待我落叶归根!”
全场声音震的脑瓜子疼,
回来看影评才知道不是我一个人。
看到最后一个,前面竟然都不记得讲了几个故事?实在笑过哭过就忘了,不接地气。
最后一个神笔马亮看的很生气,感受受到了侮辱。女性角色就是如此无理取闹,男性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人考上好学校去念完了回来再安排扶贫不行吗?非要断人前程,做的是非他不可的工作了?
这工作派遣不知道的以为国家没什么人呢?非要盯着一个老婆怀孕的,考上难得学校的人去扶贫。眼光不能长远一点吗?
反正沈腾确实好笑,但是编剧看的太无语了,让人不适。
不错的国庆合家欢电影。
我个人喜欢的顺序依次是《最后一课》《神笔马亮》《UFO》《北京好人》《回乡之路》。
《最后一课》的故事其实在现实里是略有点难以成立的,但范伟的表演简直太精彩了,无论是犯病的痴呆状态还是回忆里的年轻执着,都精准的在人物状态里,赋予了这个故事立住的灵魂。这个短片的镜头运用是我最喜欢的,每个镜头都有一种水墨画般的清润秀美。这个片子应该也是出场明星最多的一个了吧,彰显了徐导的号召力。略微不足的是结尾弱了点。
《神笔马亮》是把喜剧感和主旋律感融合得最好的一篇,既点了题又无刻意感,沈腾和马丽的金牌组合保证了演绎效果,这是开心麻花的拿手菜。
《UFO》:过年般热热闹闹的一出好戏,土味科技带来的认知冲突是笑点的源泉,里面一些发明道具用了我喜欢的手工耿的点子,不知道剧组有没有给耿哥点版权费啊。
《北京好人》:葛大爷演这种底层小人物简直驾轻就熟毫无压力,令人惊喜的是演对手戏的是素人演员占义大叔,我可喜欢他在《平原里的夏洛克》里的表演了。之所以排第四是因为最后结尾亮出主题有点生硬。
个人觉得最尬的是邓超的《回乡之路》。从《银河补习班》开始就觉得邓超有点用力过猛,这次依然如此,前面非要把人物位置放得很低,刻意造成误会,最后来个翻转,烘托出他的坚持与高尚,这种手法太过老套不显高明。闫妮的演技是没问题的,二字的演技现在距离四字中间已经差了起码五十个三字。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电影院,且应该是国庆期间唯一一部进电影院看的电影,这片的钱花得值当。
像片头那个稻草人一样,又假又空,自我感动,开心麻花意外的还行
包装春晚,开箱村晚;除压轴的开心麻花单元外几乎都趋于尬笑还非要硬拔高的小品范儿。国庆档真正的新片即便都由聪明人操刀,可外表再精致都没能藏住玩命赶工的窘态,这样的复工速度绝非良性电影市场该追求的样态。
为什么这些导演觉得旅游村、度假村可以代表中国农村呢?
真的一点都不好看。。。。。。。。。。
沈腾马丽>邓超闫妮>宁浩葛优>陈思诚黄渤>徐峥
神笔马亮最佳!!没话说!!我的沈马组合,圆满了!
沈腾马丽的《神笔马亮》牛逼,单凭一己之力让我把片子给多一星。其他单元真的十分so so。
如果说去年的我与国还有那么一点用心,今年的我与乡真的尬死我了,真的求求现在的导演不要一拍电影就拍喜剧,那些烂梗真的不好笑,让人尴尬起反作用。徐峥部分还不错,邓超那部分其实也挺好,开心麻花有点小浪漫,宁浩和陈思诚,真的尬,还放在第一第二部分,差点就想离场。
最后一课>神笔马亮>北京好人>回乡之路=UFO,表演方面能看看范伟老师和韩昊霖,求求别折腾葛优老师了,心疼。PS,陈思诚、徐峥、邓超都拍了老婆,真的就…各有各的境界吧。
徐峥的才华确实被低估了。“乡村教师”这个题材的电影展现出他某个程度的细腻——他很擅长从一个小的切角去展开一个宏大叙题,这样的融合不会过于煽情,却分外让人感动。
邓超墨镜一戴,手包一挎,张口就来两千万的生意,“土”和“豪”那种冲突感拿捏得绝了!而且真的是喜剧效果满满,土味欢乐回乡之路,浓浓的陕北乡情呼之欲出!
作为一名曾经遇到过好老师的人,最后一课哭到不行。脑海里都是那个曾经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点醒我的老师的身影。想说老师的一个小小的鼓励,能够成为学生心里的种子,而这粒种子终将长成大树,影响人一生。
前三个故事不错,邓超+俞白眉真的是不出意外的垮+尬。
“最后一课”节奏很棒,范伟演技惊人,把我的泪点掐住了。“神笔马亮”最惊艳,笑点很高级,从笑到泪的情绪转换自然恰当,看得很舒服,麻花做喜剧还是厉害,超越了以前的自己。
吹爆《北京好人》,观影感觉就是上一秒还让你笑得前仰后合,后一秒就让你哭出来,农村医保问题太扎心了。《天上掉下个UFO》看起来很荒诞,但是背后的农村交通问题又让人没法不深思,拍的还挺巧妙的,挺有陈思诚的个人风格。邓超的《回乡之路》太有陕北的味道了,从演员的方言口音到服装搭配,尤其是王源的黑框眼镜+黝黑晒伤妆,看起来太接地气了。最好哭的还得说是《最后一课》,看完了久久不能忘怀,最后一幕老范和学生说了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哭疯了
当陈思诚和徐峥的长镜头放在一起,高下立见。最喜欢《最后一课》!有人说回不去的是家乡,但是家的意义你看见了吗?
全都是小品的模式,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升华一下,很生硬,甚至很尬。只有《最后一课》像一部电影,《北京好人》和《神秘马亮》一般,《天上掉下个UFO》和《回乡之路》垫底。《最后一课》用老范生病为引子巧妙连接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1992年和2020年。老范得了阿兹海默症,什么都不记得了,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了,但还记得28年前学生的鞋子破了、不会算算术、没有颜料。《北京好人》太短了,拍得不够透彻,不如前作《北京你好》。《神笔马亮》无功无过。《天上掉下个UFO》故弄玄虚,虎头蛇尾。最后应该再加一段,揭晓UFO是假的之后,结果真的UFO来了,但大家都不相信了。外星人入侵地球,冷锋出现了,说道: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回乡之路》题材很好,但导演水平太差。邓超是个好演员,但的确不适合当导演。
《北京好人》讲借医保给表舅治病的故事,不管是反转还是节奏都很招人喜欢,葛大爷和表舅的表演都增色不少。《回家之路》把视角放在西北地区,不管是造型还是口音还原度都不错,还有王源之前为了晒出西北黝黑的肤色,还把自己晒伤了。《最后一课》、《神笔马亮》融合了很多元素,支教、扶贫、带货,故事涵盖的范围很广,也让家乡这个议题更深刻了,不再是单纯的思念家乡,也算是突破了这层命题的限制。
最后一课赚我眼泪
也就徐峥的《最后一课》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