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我前几天刚看完《断魂小丑2》,来看看前段时间trail的“氛围恐怖”式惊悚片,结果给我整懵了,我觉得真的可以说超乎预期,确实是反套路,开头阴森气息渲染十分恰当,所有矛盾集中点在这一个门口有灯的房子和里面的基斯和泰丝,让人以为基斯会是什么“双面人”,前几个月的《黑色电话》也有给人这种感觉。(诡异的男性,四周孤立无人的环境以及房子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等因素甚至让我产生了点《万能钥匙》的感觉)
先是铺垫人物,塑造基斯的人物形象(这边涉及电影深层含义暂不过多赘述),地下室的单向门,这个老套路了,不管是《惊声尖叫1》还是前不久的《X》都有这种类似桥段,一般都是想表达外面有人暗箱操作,对应此电影偏向《惊声尖叫1》双人犯案的感觉,然后这个点子先放在这,往后走,女主逐步发现地下室下面等等的秘密,只有女主呼唤男主时,男主才会叫一两声,然后就再不作声,这点就完全像是诱导女主下楼对其行凶,因为首先要明白,基斯下来就是确认那个暗门和后面的破床的,常理来说根本不可能再继续去找第二个暗门,如果“大妈”就在那等着,他也不可能一声不吭的就被抓走了,所以如果不是“大妈”抓着基斯撞墙,前面的种种指向,几乎都是在诱导观众相信是基斯想谋害泰丝,紧接着就是反套路式出来个《死亡录像1》大BOSS僵尸女的“大妈”对基斯大尺度虐杀,前半段戛然而止。
这里也挺反常规的,就根据前半段影片来说,除了女主去城里面试等等,主视角几乎都在那个房子里,那里就是故事主要展开的地方,也没有提起房子的主人是谁(这里我一开始以为只是个悬疑的点,用来和夜晚下雨四周漆黑的环境一起侧面烘托这房子的诡异,没想到算是伏笔),吓人的桥段来了以后,突然另起一段,提起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前面压根没提过名字的房主),并且用不小的篇幅和环境去描述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也涉及影片内核),很反套路。
房主的行为也很反套路(麻麻的智障),为了那点不确定性的计入面积,这都敢下去,明明房子疑似被入室抢劫了,还能出去喝个酒在里头睡一晚,自己一个人发现多个暗门和疑似虐待受刑的房间等地方也依然勇猛直入(纯纯的逆天),如果和《小丑回魂》里的那群小孩选择门时的桥段相比,这个房主根本连群孩子都不如,就仿佛他看到“地狱之门”四字都写门上了,这时他还来一句,“那我还是得进去测一下面积,免得下次搬家下来时,家具不够地方摆”一样,真的逆天。
注:下文有剧透
最近看了《野蛮人》这部恐怖片,觉得它的政治隐喻非常有趣。
但网上的影评,都没有讲到这一点,所以我决定来一篇
《野蛮人》是一部刺激的恐怖片,但它的内核,其实是对底特律,这座被称为“美国鬼城”的城市衰落原因的探究。
底特律曾经是一座繁荣的城市,以汽车制造业闻名于世,最牛逼的时候,一年的汽车产量占全世界的90%。
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底特律的人口锐减,白人中产阶级大量逃离,越来越多的房屋空置,里面住满了贫民和吸毒者,犯罪猖獗。
底特律变成了一座“鬼城”。
在我的印象中,有好几部犯罪恐怖片,都是以底特律为背景。
比如1987版《机械战警》,故事就发生在底特律,片中主人公变成机器后,又回到了当年居住的房子,但那里已经完全空置。
感觉“空置的房屋”就是底特律这座城市的符号。
还有2016年的恐怖片《屏住呼吸》,一伙年轻人抢劫一个底特律荒废街区的老头,结果老头是当过兵的,于是这帮年轻人被虐惨了。
这部《野蛮人》也是讲底特律的。
而且它和上面两部有些不同,它除了带给观众感官刺激外,还结合当下的政治议题,揭示了底特律为什么会衰落。
底特律为什么会衰落?
答案是,过度的自由民主,或者说,过度的政治正确。
片中女主人公为了找工作,在网上租了一家底特律的房子,当她到达后,发现那里是一个荒废的街区。
然后她发现,在这座房子的深处有一个密室,里面住着一个赤身裸体的怪人。
这个怪人平时啥也不干,就一个劲儿地扮演母亲,给孩子喂奶。
她把女主人公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给她喂奶,要是不喝奶,就会死得很惨。
这个情节是什么意思?
它隐喻了底特律曾经的高福利制度,为这个城市带来的弊端。
当年,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底特律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
但这时,一个名叫“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组织诞生了,也就是工会。
这个工会要求厂商提高汽车工人的待遇,还经常搞大罢工,搞得厂商无法正常生产。
无奈之下,厂商只好答应提高工人的薪资福利。
当时的底特律汽车工人时薪极高,每生产一辆汽车,还要享受可观的医疗保险费用。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段时间,通用汽车的时薪高达70美元,每生产一辆汽车,还要给工人1500美元的福利。
这还不算,厂商还要按人头,给工人家庭补贴,当一个工人退休后,厂商还要继续为工人全家终生支付退休金和医保。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为了多拿钱,很多人拼命生孩子,甚至有的人就靠这个生活。
片中,那栋房子的最早屋主,劫持了很多女人,在密室里为他生孩子,生出来的孩子又互相生,最后造出那个怪物。
加上毒品和犯罪,自然就成了片中肮脏糜烂的景象。
这是对高福利造就的恶果的隐喻。
现实中,三大汽车巨头因为每年要支付几百亿的高福利,其中一家已经破产,剩下的为了生存,撤出了底特律,这座城市也就变成了“鬼城”。
此外,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压垮底特律的,除了高福利制度,还有过度的黑人民权保护,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黑命贵”。
汽车厂商入驻底特律,需要大量工人,这个角色自然是由黑人来扮演,这导致底特律的大部分人口都是黑人。
在1967年,底特律爆发了大规模的黑人民权运动,政府甚至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使这个城市元气大伤。
在这场黑白之争中,白人中产纷纷逃离,让底特律损失了大量人才,留下的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黑人。
这对城市发展明显不利。
对应片中的情节,就是第一任房主的邻居说,自己要搬走了,这个地方简直糟透了。
当然,尊重黑人权益,直到今天也是不可触犯的,所以这部电影并没有做这方面讲述。
片中还有一个情节,丰富了这种“政治正确”的氛围,那就是房子的其中一任房主,那个电视明星。
他被指控性侵了一位女演员,急需一笔钱打官司,所以回到底特律的老宅,打算卖掉房子,结果被卷入了一场杀戮。
这个小小的背景细节,无疑影射了前些年席卷全球的me too运动。
前些年没有电影敢提这个事,但最近几年,很多明星被洗脱罪名,逐渐有人开始拍这个题材了。
当然,创作者依然认为,me too运动是合理的,所以这个电视明星一开始还像个好人,但后来就露出了嘴脸,原来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混蛋。
总之,《野蛮人》是对美国“自由民主弊端”的反思,揭示了一个城市走向衰落的根源。
如果再不去反思,这将会是美国衰落的根源。
读到这里,相信你的想法和我一样,那就是,中国啥时候来一部鹤岗?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吴平平观影日记)
想写篇长评,但是想写的我看其他人也表达的差不多了,这个电影不难理解而且剧情上我觉得有很多地方都没有给解释,算是缺点,但是三星就显得有点平庸了,毕竟作为一个惊悚片我觉得它的恐怖氛围弄得还挺好的,就大概写一下哪里吓到我了。
片名叫野蛮人,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一个劲的猜,是不是这个怪物叫野蛮人啊?刚出来那会我以为她是跟上次看吉莫尔奇思妙想里第一集那种邪恶世界来的怪物一样呢,没想到居然是肉体凡胎。
最开始是因为这个女主神经紧张,她的紧张把我都弄得紧张了,然后地下室那里戛然而止,突然变成男主开车那里我觉得挺奇妙,我甚至怀疑了一把是不是播放器出问题了,然后发现他也开始往地下室跑。这地下室在我们家我可不敢下去。地下室那段看不清东西的状态突然来个怪物挺可怕,不过这种可怕感从她强行母性时略微减小,后来逃出地下室之后就不是可怕感而是紧张感,然后男主就做出了惹人厌的行为,这男主可真晦气,还好怪物给他弄死了。女主其实杀了怪物那里我还挺不忍心,但是想想她也必须死,满足了导演希望怪物有人同情的想法了。
刚开始我首先和女主一样疑惑这里的房子都是破烂,后来猜到应该是怪物晚上出去找人时破坏了,其他人都吓跑了,再加上警察不作为,我总感觉其他人应该都知道这里住着什么就是不管,但是为啥不管我挺疑惑的,而且女主朋友显然也不想告诉她;其次这个房子被同时定出去三次,是故意的吗也没讲;感觉真像电影里这社区弄成这样应该也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我是半夜看的。
影片整体恐怖气氛挺足,从头一直拉到结尾,总是让观众猜测是不是要有恐怖出现,可是却又没有出现,有点出乎意料的一种反转。
影片开始,莫名的鬼叫声,搞的我不敢放大声。
女主租的小房,发现已经被另一个男子居住,原来他也是租的房子,女主无处可去只能被邀请进屋休息,半夜、陌生,男子主动交谈,女主由害怕慢慢接受男子,女主由不敢喝茶到跟男子一起喝红酒聊天。
恐怖气氛挺到位,感觉是男子,可是男子睡的呼呼的还说梦话,都是为了增加恐怖气氛,只是不知道这个门是怎么开的,不是怪物就是男子梦游啊,但地下的门是反锁的,估计是男子梦游,有把钥匙也正常吧!
所以,我觉得对方只是认为女主住的地方太荒凉,不安全,并没有提前知道怪物的情况。
后来,女主被困地下,男子回来打开了门,结果男子好奇进地下查看发现怪物,怪物打死了男子,女主又一次被困地下。
男二因猥亵被控诉,他跟朋友也只是说,很自然的推倒根本不是猥亵,但从女性的角度是被强迫。
男二面临经济危机,他来到老房子量尺寸,结果发现了地下,被怪物抓住,还发现了怪物的里屋是个老头,原来老头抓女人,然后关进地下室,在跟女人XXOO,生了孩子,在跟孩子XO,结果就生出了这个怪物,老头的桌子上都是他曾经虐待女性的录像带。而怪物也只是充满母爱,想养孩子,把入侵的人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
女主趁怪物打男二的时候,逃跑出了地下,但想要回去救男二,夜晚怪物可以外出,女主和男二都逃跑了,但二人跑到高处,男二出卖了女主,将女主推下高出,怪物纵然跃下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女主),男二下来查看,被怪物捏爆了眼睛,女主犹豫一下向怪物扣动了扳机。
节奏很好运镜很棒演员表演也很自然,角色的智商也难得地属于正常人水平,没有很多让人智熄的操作,一些反套路看得很愉快。
但。是。我真的不懂就是他为什么铺垫这么多东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前半部分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女性安全啦,性同意问题啦,男性和女性、电影行业里导演和演员的权力关系啦,金钱在这一切中扮演的角色啦(能够合理解释恐怖片角色在那种看起来就不对劲的地方进行智熄操作/能够战胜人类原始恐惧的当然是金钱的力量)。。导致我越看对这片子的期待越高,然后后面导演就把这些都忘记了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女主来这里的动机、她和女性导演的会面、男性导演和女性演员因为性行为的矛盾冲突、第一个房间里的摄像机、其他房间里的老式电视和一堆录像带。。就是你能够看到很多对对电影对摄影对影视以及其中的性别和权力关系的极有自我意识的呈现,然后结果他真的可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对这个主题进行哪怕是不经意的任何一丢丢讨论,这就让我感觉十分离谱。。。女主和好男人争执“下面有什么”的时候女主说了摄像机、床、桶,然而好男人重复的时候只说了床和桶,看的时候我还觉得他对摄像机下意识地省略很有意思,我咋知道这TM就精准概括了这个电影干的事儿。。
包括好男人这个角色,对他的身份性格经历这么多的铺垫,第一天晚上做噩梦,对他的电动牙刷几次特写(虽然可以解释为只是表现他在那生活,但是那为啥变态男开车的时候专门有个刷牙的广告?),然后他就飞速到地下室去送了,然后还送成功了??就这么被撞死了??真的很奇怪啊妈妈怪并不是见人就鲨的设定为啥偏偏一见面就鲨他啊他长得不像个宝宝怎么的??不是导演他究竟是来干嘛的啊来证明世界上还是有好男人的???
其实后半段也不无聊,如果不是前面这些铺垫把期待拉得太高,我应该会挺喜欢这部片子,妈妈怪挤爆坏男人眼珠子什么的怪解压的(不是)
但是这种仿佛当着观众的面以非常诱人的方式码好了做佛跳墙的食材然后炒了盘素蘑菇的操作真的是……虽然蘑菇炒得也挺好吃的吧
最近怎么老碰上这种高开低走前后仿佛两个人拍的电影啊
先是,两个房客租了同一间房子476号,十分尴尬。外面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屋内是不干净的床单,疑点重重的茶,未开封的红酒,陌生男女同处一室,却相谈甚欢。
一觉醒来,恐怖的是,整个镇子俨然已遭废弃。不巧女子为了拿一卷纸巾,被锁进废弃的地下室中,纸巾如同一个陷阱。她发现地下室里机关重重,黑洞深深,潜藏着诸多不测。
接下来,室友犯傻,女子救援失败。
片子跳跃到一个导演的遭遇,由于性丑闻,他即将身败名裂。他也来到476号,想卖掉自己的房子来挽回损失。而地下室里的黑洞会吞噬所有进入的人。这位想卖房的导演,为了测量地下室的面积,不小心闯入了黑洞之中,在地牢里,和原来的女子相遇了。
片子再次跳跃,时间回溯到40年前,一个男人为未出生的孩子准备物资。当时底特律还处于繁荣时代,476号宅子周围一片美丽祥和。
整部片子有一种奇妙的跳跃感,仿佛水上行舟般一波接一波的情节涌浪,推动着释放着诡异而突兀的恐怖氛围。女子逃脱后报警,但似乎并不管用,警察十分冷漠,认为这里早已空无一人,镇子一片死寂,根本不存在犯罪。女子只能孤身再入魔窟。
如果说,一开始女子陷入黑洞是因为好奇和对室友的好感的话,那么回到魔窟救人,那就是为了正义了。男人是弱者,警察更是无种,唯一依靠的,就是女子自己的胆量和良心了。而困在黑洞里的导演真没用,还误伤了前来救他的女子。外援的黑人又死了,导演爬上铁塔,野蛮人紧追不放,关键时候,卑鄙的导演拿女子做诱饵,换取了自己苟且偷生。
到底谁才是野蛮人?是狡诈无情的导演?还是有情有义的恶魔?影片用强烈的对比和反转的情节引发了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野蛮人的杀人动机是为了救宝宝,而所谓现代人,则处于冷漠隔阂与狡诈自私之中。野蛮人的内心并不野蛮,而现代人的内心则非常残忍。在凋敝荒凉的小镇上,这个后工业时代世界的象征中,警察的冷漠,小镇居民的自私,还有导演的阴险,这些现代人的光鲜面孔,其实比面目狰狞的野蛮人还要可怕。
女子逃离了梦魇般小镇,杀死了可怕又丑陋的野蛮人。但谁都不记得的是,这个在坑道密布的476号地下室里,生活了40年的与世隔绝的野蛮人,其实正是她的救命恩人。
我和我朋友又一次连trailer都没看就去了…非常惊喜!女性角色都是受害者,各有各的闪光点,却都被污名化为“野蛮人”。男性主要角色大多是都是加害者,有绝对邪恶的掠夺者,傲慢的强奸犯,还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几位公职人员,却都曾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把责任推到更弱势的女性群体上。啧,点题,到底谁是野蛮人?电影后半段好多笑料,整个电影院都在“吃吃”的笑🤣到了结尾一点也不可怕了。想起了林嘉欣《怪物》,这一晃都17年了,这角色我还记得,不剧透了。
结尾哭死了,的确是女性受害者们的悲歌。剧作依旧存在牵强附会和逻辑漏洞,但在性别议题上的写法很亮眼,种种反套路的惊吓反转点都与“男人不行”&“心疼男人会倒霉”的母题表达环环相扣,在没有用台词做明确观点输出的前提下也完成了对“男子气概”的绝妙讽刺。更亮眼的设置在于女主角是此类电影中少见的存在,她的行为逻辑是完全符合常理且智商在线的,她和“怪物”一起完成了对于过往同类电影之“厌女”属性的打脸。另,A24要不要考虑一下招募这个导演?
心疼四妹子,但心疼男人就会跟女主一样吧。这故事发生在底特律我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看到最后甚至有点希望女主不要扣下扳机🚬
全场最无辜选手:黑人大叔。
房地产泡沫崩盘,metoo,无用police,中产阶级的骷髅柜,所有常见话题都精巧点到,但最难得的是真的很吓人
什么玩意儿。前三分之一都很有意思,但后面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恐怖片的元素都来了点但又什么都蜻蜓点水。故事看出来了是想反套路然后教训人渣,但拉Billy做幌子打酱油真的也很无聊。整部电影就像把三部电影给硬生生缝在了一起,观感极为割裂。
每一次在女主做决定的时候都在心里大喊:why!!!理解导演想表达的关于女性生存的问题,但是这是个恐怖片啊大哥!房间的莫名人影、破烂无人居住的小区、朋友的暗示、回家遇见的npc、阴森恐怖的密室、一去不复返的作死队友、终于逃出去之后不顾npc警告还要回去……200年前就用烂了的桥段,主角在每一个选择时候都往更危险的一边选是认真的吗??正常人谁会这样啊
喝一口奶就活命有那么难嘛 一帮笨比哈哈哈哈
这么用力去刻画男租客,结果是个酱油,那何必花时间呢
哈哈哈,后半段搞笑得猝不及防,四妹有点惨惨。这都不算女权片吧,只是讲了点实事。真的不要去心疼男人,会变得不幸。
又不是变异,地窖生存几十年的女人 力大无比 摔不死 撞不烂 厉害厉害
结尾竟然有点感动,发疯了的女人只不过是embody了女人独有的苦
那一跳,我惊了……那一枪,我犹豫了,也心痛了。
airbnb为了硬广不惜自黑,以后小心在上面订到鬼屋。想起几年前用它在花莲订了个公寓,晚上到了以后发现是五十年以上的老屋,木地板咯吱咯吱,且掀开马桶发现有撮长头发……本片在万圣节扎堆的一系列恐怖片中算是质量最好的一个,三段式分的有点儿意思,悬疑基本保持到片尾。
四个字总结:男的不行
第N+1部底特律劝退作品。。结构出彩的密室片,点子类似《寄生虫》,摄影很有恐怖游戏画面感。这年头“有趣的”恐怖片并不多见,三星半。
这电影的割裂感太严重了,前面一直到中间真的很不错,氛围也好,反套路用的也挺好,期待后面能带来一个个揭秘,结果最后几十分钟各种神操作直接给我整的满头问号,最后这是什么沙雕展开,前面埋得坑也一个不填,你好歹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沙雕公司能把一个房子租给两个人还不确认一下?女主再也没打过电话,也不解释这地方为什么荒废,流浪汉哥们更是迷中之谜,前一百分钟是高分恐怖片,后几十分钟是沙雕烂搞笑片
期待很高,看完之后觉的比不上smile。首先这个片子里所有人都有点智熄,女主戏份最多,女主最智熄。导演暗示她不要住那里,她就自顾自的说着没事儿,也不问问为啥;流浪汉说底下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她也不问问是什么。您就没有好奇心吗?所以这个房子是怎么被挂在各种网站上租出去的呢?keith非要拉着女主往另一边跑又是为什么呢?我真的以为地底下还有另一个大怪来着,结果就老的动不了的frank。所以他为什么要挑那天自杀呢?因为枪被送到眼前了?我还以为他要拉铃召唤妈妈怪呢。第一段拍的最好,张力十足,展现女性在社会上面对太多危险整个人都很害怕的样子。。。然后我觉得导演就被夺舍了。。。
今年看过最好的恐怖片。吓人的片段干净利落,很多凝视黑暗的第一人称镜头足够有代入感。怪物背景有交代,并且结尾让观众发现面目可憎的其实另有其人,怪物的形象都丰满起来。结构巧妙,紧张刺激中通过切换主角穿插了很多诙谐幽默,张弛有度。女主和男二完全不是脸谱化的恐怖片主角,形象都很鲜明。本片是底特律以及Detroit Police形象宣传片,Airbnb客服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