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版的优点是美术,和市川昆是美工出身有关。开篇第一个画面是樱花带雨,一看就是很聪明的导演,和原著四姐妹故事中带点伤感的美非常契合,而且电影的主题在姐妹情谊,以几次赏樱游玩串联,最后姐妹分离,以一个抽象唯美的赏樱画面作结,樱花带雨确实就是最恰当的开篇。
还有一部分的美术体现在服饰装饰上,影片中有不少细节呈现,原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描写的家庭是没落贵族,莳冈家曾经是大阪三大富裕家族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设置,所以姐妹们的赏玩趣味,服饰品味,甚至是为人处事的态度皆与普通家庭不同,表面上当然是由那些精美的服饰等来展现。
当然再深里看去,影片做得还稍嫌不够,比如雪子的婚事是因为贵族遗下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是因为出身导致的墨守陈规旧俗,她的温柔内向,除了性格也有贵族风范,比如接受家庭熏染较少的妙子,就是完全不顾礼数的现代女性,比如在影片里很出挑的阿春。因为贵族礼数,原著中诸多描写都围绕事情都利害考量,礼数周全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细致的一面。
《洗雪》肯定不是一部电影的容量能承载的,因为这本琐碎的著作,并不想要太强的戏剧性,拉拉杂杂讲述下来,每个人物的轮廓才慢慢清晰起来。正是它的“细”和“平”,才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尤其是安排了一条姐夫和雪子的感情线,倒是和谷崎润一郎其他作品气质相符,但是放在这部里简直莫名其妙。雪子本来就是遵循旧礼的保守性格,况且整部小说完全没有这么荒唐的一个角色,因为它根本就不符合小说的气质。
小说中最离经叛道的妙子,最后遭遇了病痛和丧子,丧子的悲痛和雪子待嫁终于形成最后的高潮,故事结束。而描写中那百无一是的富家公子,即使在被最重抛弃,经济窘迫,希望讨还一些金钱,也说得极其委婉,金额也相对合理。其实并非电影中呈现的索要封口费的无赖嘴脸。
这部电影最好的当然还有巅峰时期的吉永小百合,永远低着头,怯怯不敢说话,独处时感怀花木会自言自语,也会将脸贴近那只温柔猫咪,遇到美好和悲伤都会暗暗落泪的雪子,大概这一版是表现得最好的了。
谷崎润一郎说他一定要遇到一位自己敬仰的美女,才能写出好的文字,也许他当时也遇到了像吉永小百合一样自己的雪子吧。
本文初见于「人大电影协会」微信公众号“2021.12.12 周日放映”推送,调整格式后刊评于此。原推文可见末尾链接。
电影《细雪》改编自1948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原著作者谷崎润一郎常被视为日本文学“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笔法糅合了《源氏物语》式的物哀风气和波德莱尔式的现代意识。凭借同样敏锐且深厚的美学感觉,导演市川昆亦在影像上延续了原作的氛围和基调,无论构图的设置还是色彩的调配,都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一幅昭和望族的生活图景。
然而,纵有祖屋旧宅、和服织缎、传统仪式等的多番点缀,终究无法阻拦或掩盖新兴时空的到来。身着传统服饰的莳冈姐妹为赴相亲也只得乘上“有轨电车”,特立独行的妙子为自主之故生活在“新工业区”,而从未离乡生活的大姐最后还是随“蒸汽火车”到东京去。值得一提的是,“火车”显然构成常见于日本战后电影重要的视觉要素和意义象征,从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1953)到木下惠介《楢山节考》(1958)再到本片,火车——作为“黑船”的另一重历史映射——俨然成为现代性加之于日本社会的“闯入者”形象。
虽然同是“嫁女”故事,较之小津安二郎的系列题材作品,《细雪》的形式手法或电影语言却显著地不尽相同。身为日本影坛“四骑士”之一的市川昆,与另外三位同仁(黑泽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树)一样具备一种内向性的反思精神或批判意图。因此,《细雪》基本上颠覆了“小津宇宙”的秩序结构,并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外显的表意形式来书写另一种“嫁女”。譬如,镜头从低机位的“端坐”(小津)变为高机位的“悬视”(市川),从中景的“端详”(小津)变为或特写或远景的“凝望”(市川),从稳固的“不动”(小津)变为或推拉或摇移或跨轴的“不定”(市川)......而上述一系列形式的嬗变或内在的反叛,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作者及导演的某种立场的悄然显露,并因此使得这个看似古典的故事以反传统的方式遭到书写。总之,或许形式本身就整体性地构成面向那个时代的一道元层面的隐喻,正如寓言——既指向若干内容,又代表某种方法。
从作者立场来看,无论谷崎润一郎还是市川昆,二人都不同程度地主张“反战”而站在彼时主导力量的对立面。而对于作品里的莳冈家族,其生活之流亦不可避免地遭遇战争不同维度的进场。需要留意的是,电影截取了所谓“昭和十三年”即一九三八年的时间片段,后者在历史上则意味着日本全面侵华(1937)与二战全面爆发(1939)的中间过程。实际上,随着叙事的逐步开展,战争的迹象正是会渐渐渗入电影所刻画的唯美现实,恰如作为“实在界”的战争不再停留于某种个人或集体想象,而是“实在性地”重塑以古典为名、以传统为貌的符号世界——由此,入侵他者的锋刃最终也刺向/入侵了大写和小写的自己。因此,《细雪》的走向似乎并不仅仅是微妙的“情哀”,更暗示一种宿命式的“悲剧”。细雪常至,细雪常逝;情常寄雪,雪本无情。
和服大片。东宝五十年纪念,除了和服和口红品牌的强力植入,估计还有关西旅游局的倾情加盟,确实非常美啦。其实既然拍了这么长,可以说更多战争对时局和大户人家的影响,以及对女性心理的刻画,感觉吉永小百合相亲了一万多次,减少为三次即可嘛,相到后来,她没有崩溃,我差不多崩溃了...
细雪过后,春风雨露,已是另一季。
细雨濛濛,京都赏花;细雪纷纷,大阪送站。细节之处见细腻。
诚如佐藤忠男所言,市川昆是超一流的“演出家”:他并不专注于自身作者气质的建构,而是着力于影像化文字原本的灵魂。本片虽然竭力淡化了谷崎文风中“形而下”的部分,但仍不失为一部视觉化谷崎美学的杰作!【9↑】
极致的优雅也是一种残忍。俏皮的“烟火”,也是另一风情万种。新时代里,女人理性的勇敢,男人感性的风流。有淡墨的长久,也有娇艳的美丽。雪细细的下,我在等你踏雪归来。
布景服饰华美,剪辑笨重,特写突兀。新加入了雪子的暗中情愫与原著人物性格不符。大姐鹤子戏份加重,配角小丫头极出彩。
4.5.四种女性是不一样的樱花,华服,美景,美食难掩人生的缺憾,二姐与二姐在各自丈夫面前的失势和埋怨埋下女性意识缺失的伏笔,与其等待对的人,不如先成为对的自己。第一遍看嫌故事推进慢,第二遍才发现各自观念的暗自交锋结合唯美的内外景掩映,看似折衷暧昧实则针尖对麦芒1080p-GCJM
古手川祐子真素太可爱了。难忘四姐妹并肩走在烂漫樱花下的镜头,花落人团圆,雪落人离别。美术设计和场景造型都挺好的,尤其是一套套的精美和服看着就是名家手笔。但是把原著中清清白白的二姐夫改编成暗恋雪子的欲求不满样还是让我很无语。偏偏男演员长得太像梁朝伟加姜大卫的结合体,让我实在讨厌不来
空镜头很美,不管是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还是最后的细雪!樱花下,四姐妹,绚丽文雅的和服,犹如古典画卷一样美丽。喜欢大姐二姐,争吵之中突然相对而笑,结尾两人彼此谅解相拥哭泣,总觉得感情好的姐妹就是这个样子。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二姐夫对雪子暧昧的情感,犹如一副完美的画卷沾上污渍一般。
即便主控思想是较为传统保守的家庭团结的"面子",但依旧在四姐妹之间用非常丰富细致的笔触描写别样的矛盾、争斗和利益纠纷。市川昆导演手法稳重老练,2个多小时看下来完全不觉得疲倦,非常顺畅。二本片的"里子"其实已经不像结尾二姐幸子说的"世事常变季节流转,结果什么都没真正改变"那样。大姐迁走到东京,将家族长辈的大权被迫移交给二姐,二姐在没有去送别大姐的前提下到四妹的房间里叹息哀伤,而四妹房里烧茶水连个炭火炉都没有,更别谈四妹将继承的财产放弃。这种此地无银的桥段,正好一刀刀切到了“家族”的命根子上,无比冷血和现实。
嫁女是家庭剧最好看的,就像树木抽芽、开花、结果都有风韵,但暮春落花时最是诗意,凄美有时,明丽有时,叹散也叹聚。雪下了,姐妹分离,规矩破碎,连战争也将有结束,每个人都得到归宿,却免不了怅然若失,或者失,就是得的一部分,惟可惜“明年不能与你在京都赏花。”
早上看了papi酱,晚上看这个,语速简直是papi酱的1/10,喔不,1/100。里面的和服太美了啊。
漫漫樱花,灼灼红叶,皑皑细雪,寸寸和服,款款柔情,娓娓道来,笔调细腻而隽永。新加入的情节线使影片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原著。PS:有人说,市川昆的改编让影片浸染上了简·奥斯汀和小津安二郎的风味,例如隐约可见的幽默感,以及新旧思潮冲突对家庭的影响,深以为然。(9.5/10)
1 最喜欢妙子的长相,萝莉控 2 下雪天喝一盅酒,嫁女儿,秋刀鱼之味喂 3 OAO 原来谷崎润一郎也有写纯爱的时候啊,本来想看看口味重的 4 看着看着就下雪了,也是细雪,这个电影打发了下午,很衬
纵然气质美女再多,但没有长镜头的电影不是好电影,细节刻画不多的电影也不是好电影
市川昆的室内调度:通过「人物-前景物-后景」的构图层次构建出一个视觉上极为丰富的景深空间,在柔光光线的发散中完成前后焦点的转移,却又在人物肢体发生运动时切回深焦,摄影机也总是朝向空间斜角处取景,于是观众对人物-空间的观念被进一步明确。但一到室外戏时,摄影机的运动被明显降级/减速,焦点从未变更始终在人物身上,也就不可能如室内戏般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调度。不过,摄影机其实并未介入影像本身,虽然其在场感是被一直确立的,但所投射的视线却始终站在不同于人物的立场,这也就解释了文本表义象征性与时代性的产生。
儿女情长,家庭琐事,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被放大,可都要事关人生大事。日本的亲情关系与中国无异,辈分与观念的差异造就矛盾,市川崑的镜头好干净,服饰与构图都相当有考究。此外选角,吉永小百合与古手川佑子真的好像姐妹,石坂浩二的女婿却有种梁朝伟的感觉。
嫁与不嫁,美丽容颜皆如樱花般转瞬即逝;叙事与情韵充满古典伤感味;四姐妹代表的四种女性形象,女人的一生都在操持着这些无关时代风云的琐碎事,但它们是永恒的光景。
吉永小百合真是漂亮,又温柔。
“虽然发生这么多事,季节换了又换,到头来其实什么都没变。”该片融合了日本传统家庭文化和服饰文化的精髓,导演将四姐妹拍成了樱花下最美好的景色,实在是美轮美奂。场面调度也同样精彩,三场戏记忆犹新:开篇特写转全景的十分钟、中段两场争吵戏、后段雪子前往贵族后裔相亲。吉永小百合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