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流金岁月》,能把男男女女的情爱写得不俗竟然还是许久之前的老电影,亦舒女郎们在27岁的时候开始有了一切,一个干得好一个嫁得好,穿着高级套装看着沙滩上年轻的男子开始回顾爱情得失。亦舒是女子的高级消费指南,消费爱情珠宝香水看海豪宅,干得好的说我每早七点赶开工,嫁得好的站在看海豪宅前把百合插入水晶瓶,好一段流金岁月呢~
“我爱你 但是我不能跟你在一起”
朱锁锁是爱宋家明的
但是宋家明给不了朱锁锁想要的生活
爱也要向现实低头
盲目的爱只会让自己生活不开心
在现实面前 爱有的时候会让自己力不从心
两个人在一起的磨合 不是一时的爱可以解决的
电影里的光影处理太好了
透光亮的发丝
柔和的灯光渲染温柔的氛围
这一段的镜头太美啦
构图和光影
红姑好美
易逝芳华。
打开相簿看见许久以前的样子,会有些什么感觉?成功的人士可能会嘲笑以往的幼稚和青涩,庆幸自己在岁月留痕之下,不停的进步,今日更胜往昔。但是曾有辉煌过去的,又会唏嘘万千,或悲红颜的老去,或叹英雄的气短。不同的怀旧相本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旧的还是旧。
艺术品自古有修复这一门学问,破碎的青花瓷在专家的技巧下可以完好如初(注:原作为破镜重圆),一张历尽沧桑的唐伯虎,经过一番名家的璜裱之下,更可在拍卖行以破记录的姿态出现。电影别称第八艺术,当然也少不了修复这门学问,更加因为这第八艺术和新进数码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修复工程也就更加进步,五花八门,七彩缤纷,声音四方走,方便得很,只要你肯花时间与金钱。
去年(注:指2010年)工作清闲,不知哪一阵怪风吹来,忽然不自量力地将几部二十多年没看过的旧片拿出来修复,自己以为应该留个标准的版本,将来后人翻版或下载都像样些。不修还好,当影片走过电脑的时光隧道,才发现这项工作不但吃力不讨好,更是一面自我陶醉的照妖镜,成事不足,羞愧有余。
然而朋友却告诉,你是一个幸运的电影工作者,即使你的电影没有修复的价值,但是你却有其他某些导演所没有的条件与机会。譬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和杨德昌,他们在生之时还没有数码修复这门技术。他们过世后,经典名作被修复后,就被多事而意见又相左的影迷们互相批评,或是色泽太过鲜艳,或是声音太过立体,矫枉过正,失去时代感。亦或是某些大公司,由于片库太大,没有时间通知每个导演前来监督修复,因此出来的影片又被没份参与修复的导演大事抱怨一番。你呀你,片子虽然拍得不怎样,但是版权都在你手上,再加上你仍然活在人间,可以完全按照你意思修复,这样够满意了吧!
当然不满意,我是指对自己以往的电影。悔恨得可否重新拍摄,却又思考是否值得再来一次,有时实在不忍心看当年幼稚的想法与手法,但是某些时候居然还有点自我陶醉。唉,你说我和电影的感情是否太错综复杂。即使对自己的电影有诸多的不满,但是修复的工作还是带来了许多回忆。譬如说,我记得张曼玉的生日是十月,因为拍《玫瑰的故事》那年由于男朋友在她生日那天没陪她,曼玉哭了。又譬如我也听说周润发曾为《玫瑰》而骄傲,除了票房,更是片尾那场由发哥自导自演自摄的撞车戏。《海上花》中我让张艾嘉拍牢房戏时穿高跟鞋,因为走起路来有气势。《祝福》为了郑裕玲拍了两组现场收音戏,因为那时郑九组不接非现场收音戏,而那个年代大家都为了省钱,主要还是事后配音。
《流金岁月》则是回忆最多,印象也最深。记得当初向亦舒买版权是为了要叶倩文演蒋南孙,谁知剧本改了一整年,后来为了首个个人演唱会,叶小姐不得不在开镜前辞演,最终她只唱了主题曲。男主角本来找了钟镇涛,后来他在文华酒店告诉林翠和我,他不能演接吻戏,因为他新婚老婆不准他在银幕上跟别的女人亲热,钟楚红那年和朱公子热恋,有影皆双,张曼玉认真的精神令我感动,于是破例到启德送她去拍《人在纽约》……
其实这次修复《流金岁月》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许多当年忽略的感情。譬如说以往只留意钟楚红美艳的一面,却一直忽略她的纯真。当我看到十七岁的朱锁锁在蒋南孙家,月夜诉衷情的那段戏,就想起那晚二人坐在旭和道的旧石梯上,看到一个没壳的蜗牛在蠕动,钟楚红带着怜悯的口吻说,这个蜗牛真可怜,没有房子住。于是我又想到另一件红姑的轶事,当年《意乱情迷》上映时,红姑为我拍了一辑泳装照登在《花花公子》,一日售罄,传为佳话,但亦有友人说红姑不必如此牺牲,红姑却答,杨凡用自己辛苦钱拍戏,需要帮助,当此话传到吾耳,能不感动?即使四分之一世纪后,仍牢记这话。有一次张曼玉对我说,感情上我什么都告诉你,你什么也不跟我讲,但是都和红姑说,我莞尔一笑,这也可以说是人缘吧!
然而张曼玉和我的电影渊源也有故事,第一次和张曼玉合作是《玫瑰的故事》,那时她还是那可爱的兔子牙。她说,我不会流连电影圈,当我存到了足够的钱,就会退出,当我拍《流金岁月》的时候她忽然拔了一颗犬齿,原来是为箍牙,她说:我要好好演戏,不能让兔牙限制我的形象,等到《新同居时代》的时候,虽然她只为我拍了两个镜头,但是那种成熟的韵味真是魅力无法挡。此后张曼玉更发展成为全能花旦,傲视影坛。
然而我更怀念刘兆铭与梁舜燕,他们令我感到温暖,使整部电影有一种以往我影片中欠缺的生活感。我的好友黎小田牺牲演出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小人。有人说我找仙杜拉饰演过气歌星,太残忍,我却喜欢她那乐观豁达的个性。还有曾江的地产大亨李先生,真实生活中我也见过李先生为了朱锁锁专程来看蒋南孙的一幕,谁说不是戏如人生……
记得当年改编《玫瑰的故事》林冰说亦舒看后哭了,我说:真的?她感动得哭了?林冰答说:不,她被你改编得体无完肤而气哭了。我想,那《流金岁月》又该如何?为继续我的「家明系列」,居然活生生加了一个男主角宋家明,我想亦舒和她的粉丝还有这么一些幽默感吧!其实我和亦舒同样是在大会堂看「第一影室」电影长大的,喜欢的和接触的都属于同一阶层,有时倚熟卖熟,就忽略了她粉丝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某些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是不应该。
也曾有人告诉我,电影是「刹那」只有出版才是「永恒」。但是电影虽不是「永恒」,却也是「流行」之道。于是有一天在台北青年公园附近看到一间餐厅叫「流金岁月」,上海一家珠宝店也是这个名字,以前这四个字从来不这样说的,亦舒是第一个,然后拍了电影,又忽然有一天看到电视连续剧也打了这四个字……
流金岁月。
整理自千勣2018-04发行数码修复港版蓝光特别收录 源刊2011年 2018版略有内容增加
看起来低调的白衬衫值得人手一件,可以伴你整个春夏秋冬。亦舒就特别喜欢写穿着白衬衫卡其裤的妙龄女郎。又时尚又美丽。香港有个导演叫做杨凡,拍过美少年之恋,里面有你们的老公吴彦祖,还拍过游园惊梦,里面也有吴彦祖(天哪我觉着最美丽的吴彦祖都在杨凡的镜头里)!除此之外,他还拍过好多亦舒的故事,虽然他的故事,剧情都很弱,但是画面,真的都超级美。
我一直很疑惑亦舒为什么喜欢把版权交给他。玫瑰的故事,流金岁月,都跟原著的精髓真是没有一毛钱关系。尤其是,万万不能接受把蒋南孙跟朱锁锁演成了陈可辛版的七月和安生,让两个女孩儿都爱上了家明。不过那个剧里,演员选角很成功,一个钟楚红,一个张曼玉,都是最好的风华。两个人随便穿了件学校白衬衫制服,望着同一个方向微笑。此情此景,真的就是那句诗,什么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两个人不说话,就非常美好。
亦舒女郎都吃五谷杂粮,生病了要喝药水。不像琼瑶阿姨一样都活在一帘幽梦里,有爱情的滋养就能万物生长。在亦舒的世界里,你爱不爱我跟我有什么关系,老板也不会因此而多给我发工资。我还是要好好睡觉,明天起个大早,继续应对老板,客户,同事。没准还有一堆八卦的亲戚。另外亦舒强调,做人一定要姿势好看。
我的前半生前段时间大火了一把,实际上我就看了一两集,主要不能忍受子君的衣服。在原著里,子君是一个衣着讲究的阔太太,很有品位,也很体面,用她自己的形容,我自问是良家妇女,掷地有声。但电视剧里的她,太浮夸,竟然还说,你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就会认为教养与家庭相比不值一提。吓得我出了一身汗,这么改亦舒真的知道吗。唐晶倒是还不错,本身我也喜欢袁泉。她是小优,云之凡,简爱,也是白娘子。但是我不又不能忍,为什么又设置成了两闺蜜爱上同一个人。是为了节省演员吗。
在那么多亦舒的故事里,我最害怕的是喜宝和圆舞,这两部也是她最传奇、最像言情小说的两部。看完之后心情会不好。其他的,跟爱情的关系很少很少,跟感情纠葛也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在讲一个女孩子,怎么在巨大的都市里,独立打拼,力争上游,赚点血汗钱。还有在这个冰冷的人世间,如何保护自己。
我喜欢她的大多数女主角。包括子君。我倒是不觉着嫁了人嫁得好的女孩儿就不独立。我觉着这算是亦舒的最后一点温情。她整个故事的基调,尤其是感情都很稀薄,很淡漠。一直都理智,冷静,克制。她会权衡利弊,她知道有很多不可能,她完全知道现实的样子,她不会心存幻想和侥幸。她都是在故事的最后最后,才让男主角出现。我甚至觉着,男主角其实根本都不重要,让他出现,只是为了安慰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
我最喜欢的女主角,是成对出现的,就是蒋南孙和朱锁锁。我最喜欢的书,就是流金岁月。我觉着这个故事,既有华丽的传奇,又有人间烟火,而且有脉脉温情。有时候她女主角的世界是冰凉的,什么都不相信,比如我们不是天使,看完之后简直窒息。但这个故事里,她是愿意相信的。
最后,还是很感谢杨凡,虽然你把流金岁月的剧情改得乱七八糟,但是你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丽的蒋南孙和朱锁锁,我觉着新生代小花里,再也挑不出,这样两个从画儿里走出来一样的人物了。
那时候的钟楚红真的是不管颜值、气质、演技,都秒杀了张曼玉。一颦一笑皆自然,反观张曼玉脸上的表情变化就显得生硬青涩很多。
杨凡改编的时候是吃了屎么?跟原著差距还能再大点儿么?看的真赌气
蓝光修复版看 ̄  ̄)σ曾经的香港電影的芳华绝代,女神的花样年华都在電影里尽显,520看这样一部有『愛』的老电影也是回忆也是享受吧!
杨凡把红姑拍得挺美(虽然她真的不会演戏),张曼玉作为设计师的衣品也够亦舒。没了。那时候的电影真是空中楼阁啊。
電影拍得其實一般,不過看來諸多感慨。電影主題原本就是懷舊,而現在過去23年再回頭看當時的懷舊,又是一層新的懷舊感。我相信兩女孩之間有超越一般姐妹情誼的另一種感情。PS.楊凡越老越美了。
红姑和maggie完美地还原了我梦中蒋南孙和朱锁锁的模样呵,在一场恍似梦境的金色太阳雨下,两个美丽少女的雨中邂逅,从此她们穷极一生都属于彼此。惊叹于杨凡在影像中基本还原了南孙和锁锁流光溢彩的少女时代,要是剧情没有三角恋就更好了
感觉这片的评分有点偏低了,反正我觉得还不错,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成了好友,两个女主角的容颜让我挪不开眼睛,尤其喜欢两个人都还在上学时候的部分,两个女生之间纯洁的友情与她们对男主角淡淡的好感,都很清新自然。当然,缺点也是有的,男主角的颜值配不上两位女主角,剧情俗套(两个好闺蜜喜欢上同一个人,她们的父亲先后都因故去世导致家道中落),所幸,没有让两个女主角为了男主角而反目决裂,最后两位女主角都没有和男主角在一起。喜欢两位女演员,喜欢剧中的音乐,喜欢带有一点忧郁感的结局,虽然有人吐槽这部电影对原著的改动很大(增加描写三角恋的篇幅,删去一些角色人物),但我没看过原著,所以没有对比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四星。
锁锁的妩媚世故义气柔情,钟楚红彼时正是最好的时光,朱锁锁果然是朱锁锁。张曼玉不如南孙大方,不过也怨不得她,剧本大刀阔斧地改!南孙哪里会跟锁锁争一个男人呢!变成了三流的言情戏。大概是电影里翻拍亦舒翻得最好看的一个,但仍旧差小说十万八千里
闷又不通情理。钟楚红从纯真到风尘(她脖子微拐一拐),压过曼玉一头。张曼玉是衣服架子,职业套装好看的不得了。导演加进去的男主角确实亦舒也不至于此。师太的作品今日被内地翻拍,是我们的都市化迈进了“小时代”的阶段。男主记者是文艺男青年和资本家角力的自我投射。想多看看曾江的戏,出场自带戏剧张力,镜头落幅在黎小田,这才是不动声色的拍法。导评轨像回忆散文。初见亦舒在朱旭华(朱家鼎父)主编的《香港影画》座谈会。起初是为叶倩文买的版权,本想她和关山王莱凑国语一家人,结果被笑傲江湖两头耽误。新婚的钟镇涛因不被允许拍吻戏而未出演。杨凡拍广告时认识在连卡佛工作的曼玉,介绍她给施南生,却没有拍上片(《阴阳错》落败倪淑君,神仙打架的年代)。这片让人想起红玉的友情八卦,杨凡说玉会吃醋他只和红分享感情琐事。
难得如此清新唯美港片,人美,景美,音乐美,情感美,论风情,不论穿校服还是时装,张曼玉分分钟输给钟楚红,可惜时间跨度大,故事流于表面,不够打动人心。
钟楚红好美啊!估计原著还行,被杨凡糟蹋了。。
除了两位大牌的青春,一无是处,浮光掠影过10年悲欢,如果10年能这么似水流年就太幸福了,要知道越是年轻的岁月,越觉得日子难熬呢!原著没看过(毕竟亦无兴趣),无论改成什么样,对这些兜兜转转的苦情、对所谓金钱和感情之间的选择,太厌烦了!
我不在乎跟师太的版本是不是一样,但看钟楚红就够了。 张曼玉的那几条衣服,太符合师太的审美了。
保留了亦舒原著的人设,却改了大多数的情节。后来的《七月与安生》有这电影的影子,连两个女生之间的男生的名字都是一样的——家明。电影到现在已经将近30年了,同名主题曲真有《流金岁月》的感觉,两位女神也已经老了,那个港片的黄金年代也过去了,戏里戏外惹人惆怅。
楊凡的《流金歲月》絕對是經典,當再看《玫瑰的故事》就會看到張曼玉的小家碧玉,紅姑跟曼玉都是有氣質的人,她們都是大度的。更喜歡改編亦舒的作品,展示出女性主義、有陰柔的一面。電影要打造商業電影故才有三角戀。但事實上電影是聚焦在兩個女仔的友誼與家庭的順流逆流。建議書與電影都看,互補。
钟非常朱骚骚,而张一点也不蒋南孙。
其实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小时代》吧,但是两位少女是不可多得的巨星,看看他们当年多不会演戏也是美的。
两个人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质,但人生轨迹却会随着态度的转变而各自曲折,曾经的快乐与难过均化成了对往事最美的回忆和对现实的种种无奈。那年的曼玉还那么清纯可人,那年的楚红依旧妩媚艳丽,很文艺的电影~
有种30年前《七月与安生》的感觉。当年的钟楚红和张曼玉都太美好了,没怎么管剧情,几乎全程都在看她们而已。。。
跟小说表达的东西完全两样啊……像宋家明这样爱写写新诗谈谈爱情的卷毛文艺男青年本来是槽一万遍也不为过的吧,但是长得像宋家明那样反而是觉得“对啊就是应该这样啊好喜欢啊可以对着他看好几个钟头听他念诗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