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概括为零特效和简单的爆破场面,聚焦在潜水艇内部发生的事情。
电影告诉观众面对战争时,作为一首潜艇,上至指挥官、下至水手或是新闻兵,在面临危机时的真实反应。当潜艇深入海底躲避驱逐舰的深水炸弹轰击时,到底是指挥官气定神闲、神来一笔地几个命令就躲避敌人攻击并轻易地做出反击击毁敌人,亦或是只能通过改变航道、水深、速度来试图躲避敌人的轰击,潜艇里的每一个军人对敌人未知的攻击尽是感到迷惑和恐惧。德国U-Boat一度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尽管不能与具备高科技仪器的现代潜艇相比较,但却是二战德国海上最为强力的武器。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即时拥有最有经验的船长,每一场战役都不是一次省事的活。作为一部80年代欧洲电影,没有昂贵特效制作,那么就更多地特写在潜艇内不同职责的人的神态,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形时的心理变化。犹豫一场发生在二战战场,一首潜艇上众人的心理历程。
有开始,就有终结。胜利或失败,生或死,战争卷席过的地方,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总会是一片寂寥,那是人心理的茫然,也是战争来临时带给人的那份无助与绝望。战争中,很多东西都是意想不到的。有时候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灾难来临,谁能保证它会留给人类歇息的机会?
要看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209分钟!差1分钟就是3个半小时。有将近3个小时的内容都在狭窄的艇舱里,也进行过许多次“营救”。没有陨石,没有飓风,没有外星人,更没有特效,但说是灾难片也不为过。变幻莫测的海洋、不留情面的敌人,令人恐惧的深海水压都是环境和局势强加于这首潜艇的灾难,给予军人的考验是他们必须顽强地尝试存活;
149分钟的剧场版一来少了太多潜艇中日常的片段,这些是会加深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对在潜艇中执行任务的军人的理解),二来为了匹配院线上映标准而达到时长缩减,对剧情本身有很大的伤害;293分钟的电视版(未剪辑版)则显得太冗长。而今年德国将重新拍摄这个故事,制作为单季8集的电视剧,可以看看经典是如何被翻拍的。
一部男人必看得经典片,片子大概有4小时。此类经典战争片集中展现了男性的一些重要品质,可以用来进行自我教育。 1,男人在组织中要主动承担责任,服从纪律。只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强化责任和纪律,整个团队的效率才能达到最佳,这也是为什么军队重视操练和上下级服从的原因。 2,男人要果断,优柔寡断不但会影响自己,更会影响团队的生存。兵贵神速,所以作为军人若是不能当机立断,在战场上就意味着失败。记得八路军军事手册上有一条,若与大批敌人遭遇,必须立即确定一条突围路线,哪怕是错误的突围路线也比犹豫不决好,原地不动就会被包围。 3,男人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不仅要落实到语言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要做到在行动上贯彻坚持到底的原则绝非易事,要在大量的日常行为中养成这种习惯。首先坚信事情能够做成,然后行动起来。 4,男人要精通自己的业务。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为团队做贡献,要锻造自己的业务强项。正如此片中的轮机长,可以在各种复杂的损坏状况下,修复潜艇机械故障。 5,作为指挥官,男人要沉着。即便事情看上去希望渺茫,也不应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指挥官的责任就是维持士气,发挥团队力量达成目标。而只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士气高昂,团队的力量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指挥官的任何犹豫与动摇都可能影响整体团队的士气。 6,要肯定问题能解决,而不要浪费时间为失败找借口。男人不能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寻找借口上,而要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即便是再困难的任务,只有不找借口,才能最大程度地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
到后面我被震撼了,这帮军人活下来不容易,军人怎么也是政治机器,遭遇不测是正常的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假如命令是错的呢?
它是一部不像战争的战争片。很少笔墨放在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呈现上。而是将触角深入了军旅生活的细微处。艇员此起彼伏的鼾声。毫不遮掩的放屁声。对于性粗俗到下流的渴望。艇舱内永远散不去的臭味。漫长无望没有尽头的海上生活。狂吼的暴风雨与整日整日的百无聊赖。因为卫生条件落后而蔓延的虱子。60多个人共用一间厕所的尴尬。它没有去谄媚观众对于所谓的壮伟震撼的战争场面的无稽想象。而是将其无趣的一面如卷轴铺开。讲述的更多的是平淡无奇的千日。场景腾挪转移也永远是那几个。四个人坐在桌旁用餐。一群人站在甲板上举着望远镜瞭望。收到警报迅速下沉时的戒备行动。看似乏味却自有属于真实的千钧之力。
这是一部伟大电影,它有史诗级的画面和能量,在潜艇题材的电影中更是无人能及,在它的面前,《猎杀U-571》只能算是一场令人激动的游戏。电影让人令人无法呼吸般地绷紧神经,在紧张和放松之间往复来回,这源于电影出色的叙事结构和对于人物心理的描绘,带有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潜艇真是个邪恶又让人绝望的发明。
看的是5小时未剪辑版。终于明白为啥有149分钟/210分钟的另两个版本了。因为未剪辑版实在是拖沓冗长。除了艇长和上尉外没有塑造出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的角色。很遗憾。优点也不少,多个出色的长镜头极好地表现出潜艇的幽闭,气氛的紧张。海战戏逼真而震撼。让我怀念小时候玩的《猎杀潜航》,忍不住去找来玩
密闭空间的残酷和求生,不光荣也不伟大,却把战争中最普通的官兵生活心理状态真实的展现出来了。看过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在海上阻击英国货船的那段历史,英国损失惨重。没想到德国潜艇大多数时候都在隐藏和躲避,也同样过的很惨。战争中真的没有赢家。结局反转,在海上遭遇大风大浪和那么多次攻击甚至停车搁浅在海底,都幸运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想到回到祖国回到港口反而送了命,唏嘘不已!看电影的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三个半小时一直揪着心,最后荡到谷底。摄影配乐场景布置都很好,舰长太帅了
10.31 三小时版,窒息、煎熬、等待、致命,欲望无法停息,意志无法止歇。狩猎、鏖战、重生、荣归、消逝。封闭空间,永不放弃希望,憾人心魄。人格完整意志完整,男人教程。
真没想到这部电影是1981年拍的 ,比我年纪还大,佩服那时候的技术,现在看也不会说很过时
结尾沉重一击,群像表演与空间惊叹调度,斯皮尔伯格一辈子也没达到这种高度!
1981年的德国电影,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没有先进的拍摄技术和特效,一部纯正的男人戏,看完心情却异常的沉重。
最好的战争片之一!狭小潜艇中精妙的运镜开创同类题材之先河。加长版近5小时片长却毫无拖沓感,随着剧情时间的流逝,形形色色的细节真切无比。我们跟随官兵们一起体验密闭空间中的绝望与焦虑,在意想不到的结局面前大跌眼镜,潸然泪下。影片消解了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呈现了最真实的人性。(9.0/10)
最后一场潜艇里的戏,泛着青光的场景如地狱一样。写实的战争片,让观众承受如片中人一样的煎熬。一种生与死的对抗,
毫无疑问是最强的潜水艇电影。
一开始觉得冗长、重复、无聊,结果越看越觉得给劲,最后的逆境重“升”真是看high了,演员演技了得;密闭空间,压抑情绪,黯淡的灯光好像在每个船员脸上都写上了悲伤;舰长无情的面对死亡,在生的曙光面前,却湿润了眼眶,这种人格魅力真让我欣赏。
五小时的超长战争写实,拥有潜艇片的一切要素:幽闭空间,深水炸弹,舰艇对战,绝境逢生,不可逆转的命运...
实在是好,5个小时不间断。。。最好的写实战争电影,和它比,各路好莱坞经典战争片儿加一块也是渣
平实、冗长、出彩。都说潜艇电影闷,我倒不觉得,空间限制了只能直线推进,简单舒心,比看那些装逼导演故弄玄虚的解构片好得多,那种看得一头雾水的才叫烦闷。以德方视角拍的,看得情感难分敌我。比起这普通潜艇的伧陋,那“”红十月”核潜艇简直是豪宅,舰长还有小单间。原来还区分得出演员,海底呆久胡子拉渣后脸盲了。
长达五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并未尝有以何般冗长的难耐,相反《从海底出击》严谨的架构,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当那震撼为人唏嘘的结局到来,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
5个小时。原声乐不错。剧情也不错,扣人心悬,虽然冗长但不拖沓。
最好的潜艇片
一气呵成的导演剪辑版,三个半小时竟然不觉得冗长。虽然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沉闷。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配乐的渲染以及演员的表演,就会觉得很精彩。影片用狭窄场景,取得了宏大场面所特有的巨片气氛,被誉为潜艇片的经典。以战争中的一群普通士兵为主角,从人性的角度极其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期间一艘巡游于大西洋的德军潜艇:狭小的空间,让观众完全进入人物的情景,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影史上最好的战争片之一。8.3
5小时版,这长度也更能体现影片主旨。影片并不十分强调视觉效果,更多地是描写密闭空间里真实的在绝望和崩溃边缘徘徊的船员们。战争并不只是英雄和打打杀杀,更是对人类意志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