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直到今天,我才看过一部塔可夫斯基电影。我以他的导演处女作《压路机与小提琴》开始了我的塔可夫斯基电影摄影马拉松 。这部电影只有 45 分钟左右,但它在这段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清楚地表明了一位有史以来备受赞誉的电影制作人的开端。即使是一部学生短片,电影摄影也令人叹为观止。
在对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研究中,彼得·格林评论道:“如果不是塔可夫斯基制作,《压路机和小提琴》在电影史上可能没有多大意义”(1) . 诚然,如果没有塔可夫斯基的国际声誉,他的毕业作品电影现在将在俄罗斯档案馆的深处黯然失色,无人看管,但塔可夫斯基诋毁自己早期作品的倾向(最显着的是崇高的Ivanovo detstvo / Ivan's Childhood [1962] 《伊万的童年》【1962】”)已经鼓励评论家和理论家效仿并跳过他职业生涯的形成阶段。只有玛雅·图罗夫斯卡娅 (Maya Turovskaya) 曾对《压路机和小提琴》提出异议,“尽管它是一部短片,也是一部儿童电影,它值得被视为塔可夫斯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时间回到1960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1960年从VGIK毕业,获得了导演的文凭;(VGIK:全联盟国家电影学院, 苏联时期为‘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俄罗斯领先电影学校的缩写,以下简称‘VGIK’)。《压路机和小提琴》作为他的毕业作品电影,1960年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完成。在此之前,他已经根据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故事Ubiytsy(杀手,1958 )和一部名为Segodnya uvolneniya ne budet(今天将不会离开)的“纪录片”导演了一部 20 分钟的电影,于 1959 年在电视上放映。
在 1959-1960 年间,他与他的同学安德烈·米哈尔科夫-康恰洛夫斯基(Andrei Mikhalkov-Konchalovsky)合写了剧本,为剧本工作了六个多月,随后他们将一起写安德烈·鲁布洛夫(Andrei Rublov)。一位波兰记者 Zdzislaw Ornatowski 先生访问了莫斯科电影公司,目的是与当时在那里工作的一些年轻而雄心勃勃的电影制作人交谈。回到波兰后,他发表了一篇名为“年轻人的电影:压路机和小提琴”的文章[3]。在这篇文章中——显然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对媒体的首次采访——安德烈说:
这将是一部短片。我最初的想法不是将这个剧本用于一部完整的故事片——那会毁了整个作品。影片中的故事非常简单。动作发生在一日之内,戏剧没有强烈的冲突,是非传统的。它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在道路施工中驾驶压路机的年轻工人和一个正在学习拉小提琴的年轻敏感男孩。他们成为朋友。这两个在各方面都如此不同的人,相互补充,相互需要。
虽然承认很危险——因为人们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会成功——但目的是制作一部富有诗意的电影。我们几乎一切都基于情感和氛围。在我的电影中,必须有图像的戏剧结构,而不是文学。我向弗拉基米尔·扎米扬斯基(Vladimir Zamyansky)提供了工人的角色,他是最年轻、也许是最有趣的剧院“Sovremennik”的演员。小萨沙由七岁的音乐学校学生伊戈尔·福姆琴科演奏。我对他们很满意。
毕业作品电影需要高度的关注和指导,但也是制作一部作品的机会,可以展示导演的特殊才能,并让他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导致了大量的工作室讨论记录文件。这些会议的记录可以成为一些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因为它们提供了对导演个性以及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想法和紧张局势的独特见解。在这个早期阶段,塔可夫斯基展示了两个有助于定义他职业生涯的性格特征:野心和傲慢。
很明显,28 岁的塔可夫斯基是一个有原则、富有野心的年轻人,如果有损害他的愿景的风险,他决不妥协。作为他野心勃勃的例子,他曾试图为《压路机和小提琴》这部影片聘请曾拍摄过金棕榈奖得主Letyat zhuravli / The Cranes are Flying (《雁南飞》,1957) 的摄影师谢尔盖·乌鲁舍夫斯基 (Sergei Urusevsky )。显然,塔可夫斯基的想法不仅仅是一个敷衍的电影学校练习,它可以让他成为苏联电影机构的一员。当然,乌鲁舍夫斯基拒绝了这个提议,这导致塔可夫斯基和瓦迪姆尤索夫开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后者是导演前三部故事片的摄影师。
VGIK 档案文件显示导演对《压路机和小提琴》的意图旨在描绘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的联系尝试,即艺术和劳动,或者他称之为“精神和物质”的世界。在我们看来,电影中最有价值的时刻之一是男孩天真而热情地将小提琴拉到沥青层上,第一次(也许对他们两人)展示了艺术的超然力量。导演将音乐学院冷酷的形式并列于温暖、激动人心的街头生活中,并试图以盲人拱门的形象将它们结合起来,“拱门具有大教堂的意义,音乐和人类的真诚用情感和天赋照亮了它”。 在《压路机和小提琴》中,塔可夫斯基在音乐、水坑和谈话中发现了美。他甚至设法在被拆除的破旧建筑物中发现美。在最后一幕中,两个主角无法见面,这种简单琐碎的不作为感觉就像是一场悲剧。尽管其轻微的性质和简单的故事讲述,《压路机和小提琴》 最终非常感人,因此值得称赞。似乎从一开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就拥有很少有人拥有的电影技巧。导演对艺术的严肃性和责任感的基本信念在这里得到了明确的阐述。
(这位小音乐家被他的老师批评,尽管演奏得很漂亮,但不遵守形式和秩序。这种对美感和创造力的坚持,而不是传统,是塔可夫斯基与大多数导演不同的原因之一。事后看来,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相似之处。)
在电影的最终版本中,塔可夫斯基和康恰洛夫斯基原创剧本中的一些小场景被遗漏了。只有两个场景在某些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影片的结尾序列,以及显示坦克在城市街道上滚动的五一节游行彩排的序列。后者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建筑物拆除序列 [4]。塔可夫斯基感兴趣的是创造一种悲惨的、威胁的气氛,战争的回忆,谢尔盖 ——压路机的司机 ——在前线目睹的爆炸。取而代之的是,拆除现场的噪音和隆隆的雷声强化了这种战争记忆的想法。五一阅兵只剩下大红旗了和一个孤零零的数字“1”和一个靠在墙上的字母“M”。拆除序列带有一种庆祝新事物和战胜旧事物的感觉。一座新的城市,一座充满光与影的城市。谢尔盖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体现了它的日常生活、街头生活和外在节奏。有趣的是,在拆除现场出现的新建筑是安德烈绝对厌恶的可怕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一个典型例子。起初我们有点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这个怪物插入电影中。或许也可以解释为,确实是最后一刻的替补——他可能是被迫临时凑合,很快就妥协了……或许这一幕构成了“塔可夫斯基的最后妥协”?当然,我也只是推测。
《压路机和小提琴》必须被视为塔可夫斯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在任何意义上都确实是“塔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已经在这里制定了他在余下的职业生涯中坚持的主题、方法和想法。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童年主题,这是他后来主题和风格探索的雏形。影片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小女孩,也是学小提琴的音乐家,男孩向她提供了一个苹果,这将再次发生在《伊万的童年》。最后是令人难忘的梦境序列,在其组成中具有惊人的塔可夫斯基风格。自始至终,在几乎完美主义的水平上,对节奏、质地、灯光(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声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此外,《压路机和小提琴》是一部很长的短片;塔可夫斯基计划和拍摄的电影长度是大多数毕业作品电影的两倍,时长为 46 分钟,而不是通常的毕业作品电影时长 20 分钟。塔可夫斯基对长镜头的倾向在这里已经很明显了。米哈伊尔·罗姆(Mikhail Romm),塔可夫斯基的导师和常驻后卫,批评其长度,指出有些场景持续时间过长。康查洛夫斯基清楚地记得塔可夫斯基的论点:
“如果你延长一个镜头的正常长度,首先你会感到厌烦;但如果你再延长它,你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如果你进一步延长它,一种新的质量,一种新的注意力就会产生。”
经过六个月的剧本创作,塔可夫斯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在银幕上出现什么,并顽固地追求着自己的愿景。演员本身就已经处于他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他对他没有特别的兴趣。根据 VGIK 的记录,对于未能让他的演员——尤其是男孩——成为讨人喜欢的角色的指责,他回答说:
“我不能用图式语言。我不能把一个积极的英雄通过一个积极的外部现实,让人们立刻爱上他。我认为它不够深刻,不够严肃;艺术不是这样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是黑客工作。”
关于电影中成人部分的屏幕测试,他会告诉评论家:
“试镜很差,但至于电影的构想,我已经说清楚了,我会坚持已经决定的,否则我们最终会拍成一部儿童电影……重要的不是演员,而是想法和方法。我无法用公认的语言表达任何东西。”
影片完成后,面临着与苏联电影当局的强制性放映和讨论。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部电影的“不现实”性质以及俄罗斯和欧洲电影的俏皮语录感到不满。但塔可夫斯基很固执——尽管他的职位刚刚起步,但他拒绝妥协,也拒绝委婉和外交,总是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捍卫他对电影的看法。此举得到了回报。这部电影获得了批准和好评,塔可夫斯基从儿童部转移到了莫斯科电影公司的第一创意部。
影片讲述了拉小提琴的小男孩萨沙的直白故事,他与成年压路机司机谢尔盖成为朋友,谢尔盖保护他免受欺凌,并充当男孩的榜样和父亲形象。这是他对与理想化的父亲形象完美结合的沮丧渴望的最清楚的陈述。塔可夫斯基为这个故事注入了大胆的视觉风格和无形的氛围,以及对童年苦乐参半的课程的怀旧感。很久以后,他才能够更简洁地表达自己对演艺界的看法,塔可夫斯基说:
“任何不直接提供给观众的想法,即使经过间接处理也能被观众正确感知,将更加受到观众的赞赏,因为它需要观众本身的创造性努力”[5] 。
在电影故事的某个时刻,童年的一次发脾气导致萨沙将一条面包扔到地上。图罗夫斯卡娅评论道:“战争结束还没有多少年,当时只有一条宝贵的八分之一的黑面包让人们活着,人们知道面包的道德价值和物质价值” . 这个小小的时刻与破坏球的肆意破坏相呼应,巧妙地唤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通常在塔可夫斯基身上,大的主题和概念似乎发生在银幕外的空间中,只带有轻微的银幕痕迹,但却构成了主角的生活和电影本身。塔可夫斯基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童年经历,以及他认为电影应该具有自传的功能的信念,意味着塔可夫斯基的作品永远不会被视为“小孩子的电影”。
今天看,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与后苏联时期的一些电影产生了共鸣。在《压路机和小提琴》中,一个成年男性可以完全无辜地邀请一个无关的小男孩和他一起去看电影,这显然证明了一个更加无辜的公共话语时代。也就是说,它带有普遍的悲伤和罕见的快乐时刻,使塔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此强大。而且,它在这段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清楚地表明了一位有史以来备受赞誉的电影制作人的开端。即使是一部学生短片,电影摄影也令人叹为观止。它从莫斯科的街道和狭窄的小巷中营造出一种几乎超凡脱俗的氛围。反射镜头很常见:从破碎的玻璃扭曲感知到地面上的水坑将太阳直接照射在相机上。是的,《压路机和小提琴》无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形而上学爆发。
我不禁想到这些倒影对于年轻的小提琴手萨沙和压路机谢尔盖如何看待彼此具有象征意义。萨沙长大后成为一名艺术家;他有严格的小提琴练习和学习习惯。相反,谢尔盖去打仗时和他差不多年纪,现在不得不做压路机来维持生计。萨沙 对谢尔盖 的辛勤劳动同样着迷,就像 谢尔盖对 萨沙 的音乐一样:你总是想要你不能拥有的东西。我现在真的很期待能通过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走上正轨。
我想在很多方面它是塔可夫斯基最容易理解的电影——它在情感上易于理解,情节直截了当——但这也是他最没有回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Peter Green, Andrei Tarkovsky: The Winding Quest,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1992, p. 20.
【2】. Maya Turovskaya, Tarkovsky: Cinema as Poetry, trans. Natasha Ward, Faber and Faber, London, 1989, p. 27.
【3】 "Films of the young. The Steamroller and the Violin" ("Filmy mlodych. Walec i skrzypce"), published in the Polish magazine "Ekran" in 1961, issue 5, p. 13; excerpts presented here by Nostalghia.com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4】. Andrei Tarkovsky, William Powell (Translator), Natasha Synessios (Translator), Collected Screenplays, paperback - 564 pages (September 1999), Faber & Faber; ISBN: 0571142664.
【5】. Turovskaia, Maiia Iosifovna. Tarkovsky: Cinema as Poetry / Maya Turovskaya ; translated by Natasha Ward;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Ian Christie. [Rev. ed.]. London; Boston: Faber and Faber, 1989. Hardcover - 177 pages (April 1990), ISBN 0-571-14709-7.
今天又是无聊的周末,恰逢老塔90周年诞辰 于是乎回顾了他的处女作,他大学时期的毕业作品《压路机和小提琴》 我很喜欢把导演们的处女作找来看,因为有时候这是解答他们后期作品的钥匙 此处插播一段彩虹屁,还是得惊叹一声 电影大师之所以是电影大师,人家学生时代的作品,完成度就如此之高,真是不服不行! 回过头来说这部电影,表面上看似是在说一段温暖感人的忘年交:小男孩萨沙总被欺负(或许是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 PS:父亲角色的缺失真的是俄国电影长久以来的一个重要命题。 亦或者是因为被其所处阶级的影响),路见不平的大哥哥瑟黎卡拔刀相助,数次保护小萨沙,并且萨沙的小提琴又深深的触动了瑟黎卡的心弦,从此俩人成了好朋友。 但当你结合到上世纪60年代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一窥导演的意图 压路机代表着工人阶级,身为压路机驾驶员瑟黎卡,让萨沙很是崇拜 小提琴代表着小资产阶级,这导致萨沙时常被身边的小孩子欺负 我们国家也曾经历过相同历史时期,那是理想主义至上的年代啊,身为工人阶级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 在片尾的幻梦中寄托了导演的美好心愿,此刻的世界中,无产阶级的瑟黎卡与资产阶级的萨沙,共同坐上压路机向远方驶去。 片中出现的镜子,水面,苹果的元素,还有小男孩走神的镜头总会让人联想到老塔后期例如《索拉里斯星》《镜子》《乡愁》这几部神作 但是在老塔的处女作里面好像没有怎么看到他后期很爱使用的长镜头。
蛮有爱的忘年交。小男孩可爱。(说gay片的你们内心肮脏!)
阶层差异,以及只能在想象中弥合跨越的鸿沟,像压路机和小提琴的区别,也如两个男性年龄的差距之大。苹果和纸飞机,一个情感传达到了,一个没有,条件相近的到了,远的没有。男人对于男孩像是父亲般的存在,于塔可夫斯基的个人家庭情感经历有某种自传性投射。这“半部”毕业作品,已经初显大师风范,镜子、水等意象也已经就位。
青工Sergei与小男孩Sasha的形象与关系设置让人想起《偷自行车的人》:阶层差异、性别关系、亦真亦幻叙事、水光造型、道具(如苹果)运用、微妙细节、父亲形象缺失及代替…(转)
1.摄影机非常活泼,真正模拟了一个放课后的小男孩那种跃动而充满好奇的视角。镜影水光,折射出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孩童的世界,观察多于言说。据说全片只有35句话,正契合老塔电影应该是动作的观念。也想到拉摩里斯的《红气球》。2.坏孩子们打开琴匣,但面对小提琴这样一件凝聚着艺术之美的事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他们不再敢破坏。这里,我们已可窥见老塔对于艺术的态度。3.不说跨越阶层的爱情,连友情都如玻璃般易碎。老塔说:“这是一场悲剧,小男孩没有如约来到,从此一个世界的门在他面前关闭了。”4.我出生的时候,教音乐的小舅送来的礼物就是一把儿童小提琴。可惜没有乐器天赋的我,最终辜负了他的期望。
【上影节特供连映胶片版】老塔毕业短片,讲述一段跨阶级的忘年友谊。部分塔式意象已初露端倪,如雨,水,苹果,镜子。用万花筒般的多面镜子阵列观察路人的场景十分可爱,还有呈现路面水坑反照的镜头。(8.0/10)
镜头配合音乐配合音效太到位了,光影构造出一个万花筒的世界,实在美妙。如果要说到象征,里面几乎每个镜头都是有意义的。
一场无法实现的约会,意味着两个阶层的人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的友谊,时代的改变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的压力与禁锢才是时代的最终压力,要突破枷锁只有众人站起。夕阳下的美景、最后片段的画面是导演对未来的希冀。
4.5 讲真塔可夫斯基生涯之初这调度能力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做不到。隐晦地揭示了苏联社会的阶层问题,以如此童话般的方式。
天才的先声。强势的母亲,缺位的父亲,阶级的隔阂,艺术的共鸣。
重温了一遍,还是很喜欢。里面的内容还挺丰富的。塔可夫斯基真是个天才
6.0 老塔的诗性源头,楼道里的浮光掠影,乐谱化身纸飞机。年轻的他通过镜子看到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用镜子折射世界的镜头,赞...看的第一部塔可夫斯基,真大师。萍水相逢的记性不会长。
旧的崩塌,新的藩篱重新建立。
一个寻找共鸣的故事,天真的共鸣,友情的共鸣,或是暴力的共鸣
在拍摄路人时,老塔用了万花筒式的镜头语言。这是一种模拟孩子视角的手法,万花筒里的世界一瞬间仿佛被人为地童话了。光影一格格流淌开去,晨霞在漫溯,大树在舞蹈,行人在微笑,一切都是暖融融的,就像一场小小的清晨音乐会,连背上的小提琴都唱起歌来了。
孩子拉出的柔弦太恐怖的不符
地球最强毕设好吧
萨沙用红蜡笔写了字的纸飞机轻轻落到谢尔盖离去的脚跟后头,没发出丁点声响,突然间某种爱就在我眼前嘣地断裂开了。学生时代还在讲故事的老塔也值得好好珍惜。
塔可夫斯基的精致小片,水光、苹果、镜片等道具运用得非常微妙,阶层差异也体现在细节中。小男孩Sasha让我想起赫拉巴尔的《河畔小城》里那个作为叙述者的小孩。观看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VhyC7z4MJ0/
压路机和小提琴这俩玩意做隐喻太好了,既可以代入工人阶级和艺术工作者,又可以完美映衬拥有压路机的外表和小提琴般内心的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