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

HD国语版

主演:郭涛,黄渤,苗圃,张达明,林雪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剧照

高兴 剧照 NO.1高兴 剧照 NO.2高兴 剧照 NO.3高兴 剧照 NO.4高兴 剧照 NO.5高兴 剧照 NO.6高兴 剧照 NO.13高兴 剧照 NO.14高兴 剧照 NO.15高兴 剧照 NO.16高兴 剧照 NO.17高兴 剧照 NO.18高兴 剧照 NO.19高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高兴”般活着

    总是喜欢站在20楼的窗边俯瞰路面的车水马龙。那样风光无限的华丽外表之下掩埋的依然是为生计奔波的疲惫怠颜。红灯停,绿灯行,行人眼中充斥的永远只有规则和默然。
    现代人总是妄图寻找着自己所谓的生活,如复一日,年复一年,激情和新鲜却在棱角分明的碰撞中支离破碎,剩下苟延残喘的失望和无可奈何。
    于是,他们麻木了,从激情中退却,从新鲜中抽离;于是他们学会了安于现状,学会了怨天尤人,学会了得过且过,然后朝九晚五的垂垂暮老,直至鬓白苍苍。
    人生如是,十之八九。
    当人们眼中看不到奋发的隐忍,再看不到踌躇满志的昂扬,于是一切色彩变得单调,弥漫着倦怠和腐朽,黯然而嘶哑。
    那生活又该如此?

    《高兴》
    我不敢恭维它算一部大片,因为它不具备大片的资本,画面、剪辑、音乐都不是一流的水准,甚至有“山寨”之嫌,但是我还是固执的把它定为一部好片,在我看来,能让人感动的影片都是好片。就是这样一部低调的影片,让我看到了一种另类的感动。
    放下剧情和穿插于整个影片的歌舞不提,整个剧节成功品的营造了一个搞笑的氛围,经典的人物造型,出彩的台词对白,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恰如片名的“高兴”。
    然,在笑料之外,似乎又有着一种法人深省的悲哀。

    刘高兴是故事的主人公,陕西小镇的一个农民,却一心要成为在西安城立足的市民,他捡破烂却发下宏愿要成为西安城的破烂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遥远的梦想,让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那样高兴着,人如其名,却让所有人费解。
    其实刘高兴和阿Q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都极具自我安慰的精神疗法,然而所不同的是刘高兴的精神疗法是积极向上的追求和目标,他有大志,有目标,有理想,哪怕他只是常人眼中最底层的角色。他要成为破烂王,他要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于西安城上空,他要带给五富城市的生活,他要让心爱的女人去读书,还有很多很多……
    高兴每天都为着这些目标高兴的努力着,奋斗着,而这正是当代人处于安朽生活中所匮乏的。
    但这也正是悲哀所在。
    故事到最后高兴终于成功的制造了自己的飞机,成功的翱翔于西安城,可是生活呢?故事没有写。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
    高兴还是要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收破烂,或许命运有转机,也或许这就是一辈子。
    有理想有大志有目标有追求,固然可贵,可是生活就是生活。
    我佩服高兴的精神,却无法欣然他的生活。
    这就是现实。

    孟夷纯。
    或许是田原的演绎太为出彩,亦或许是这个角色太为深刻,竟让我渐渐分不出吸引我的究竟是田原还是孟夷纯。
    这个在城市中讨生存的按摩女,有着那样性感的外表却极为单纯的内心,终日混迹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只是为了快一点赚钱好再去读书。
    我并不太相信这类人的存在,但是田原的演绎却又让我感觉到这类人是真实存在的,那样的生活化。
    她愿意和一个捡破烂的谈恋爱。
    她说走过白色的墙,心里很舒服。
    她说她想快一点攒够钱好再去读书。
    她说她就是一个小姐。
    ……
    
    “高兴”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刘高兴,而正是这个按摩小姐孟夷纯,或者说是田原。

    当她第一次出现在暖春的阁楼上,她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按摩小姐,一颦一笑撩人心魂。
    当她接过高兴递过来的苹果,低头浅笑时,性感的外表下俨然是一个可爱的小女人。
    当她想要报答高兴时,她是一个挣扎的可怜人,平静的一句“可我是个按摩小姐,我只能用手艺来报答你”之下是汹涌的泪水。
    当她爬上高兴捡破烂的三轮车,眨着眼睛说带我一起去的时候,她是一个在恋爱中享受幸福的女人。

    我不敢说孟夷纯真的“出淤泥而不染”,毕竟那样的风月场所谁也说不清楚。但田原却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我这种“纯净”的感觉。
    “高兴”始终是让人高兴得片子,而我得主题似乎也偏了。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破烂王和按摩女之间得爱情故事,一个社会下三流最底层人物得真实写照,一个为了理想在现实打拼得简单情节,却让我感动或者说心动了一回。

    当我再次俯瞰霓虹灯下的山城,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繁华似锦,但这个城市又有多少人如高兴般执着的生活。
    我不知道,也不想去猜测结果,毕竟有些东西只能是艺术的升华,生活终究也只是生活。
    不得不感叹贾平凹老先生得创作才华,让我看到了如此一个平民化的生活写照;当然,还有田原的孟夷纯,让我“心动”了一次。
    
    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如高兴一样,可又有多少人如“高兴”般活着?
    (个人言论,不代表任何立场)


    

 2 ) 俗人的盛宴

      如果拿《阿凡达》与《高兴》作比较,《高兴》显然不是对手,但是作为一部商业性的喜剧片、贺岁片,《高兴》无疑是成功的,最起码它让我笑了,国内很少有喜剧能让我真的从心底里放声笑出来,尽管这笑里有时是参杂着一点悲凉与酸楚的,这大概和贾平凹的原著《高兴》脱不了关系。原著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浑身透着一股悲凉之气,显然不适合娱乐片的要求,于是乎就硬是被导演阿甘改编成了一部喜剧。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低迷,自然灾害让很多人对“高兴”多少有些奢望,所以阿甘把原著中悲的成分都删去了,只剩下喜的部分,表现的都是农民工平日里开心,或者说是自娱自乐的片段,避开了其中的悲苦,而他要表达的也就是片名所体现的:高兴。
       平日里看多了充满哲学符号的文艺片和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这些“阳春白雪”,偶尔看看这种“下里巴人”就显得格外亲切也格外轻松。你不用花钱坐在电影院里使劲思考这个镜头语言运用在这里有什么象征含义,也不用思考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自我与超我的关系,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坐在那儿轻轻松松地高兴一把,过个好年。而对于那些附庸风雅的酸里吧唧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简直就是侮辱他们的智商,而电影也就被冠以“恶俗”的美名,认为阿甘乱改原著,肆意加入幼稚笑料,更朝着低俗路线前进,把精髓降到最浅层次,迎合觉悟不高的市井阶层。但是他们忘了,电影表现的就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小市井,在城里人看来他们当然是俗不可耐,可是套用剧中台词 “再老的城里人,三代五代之前不都是农民吗?”其实我们都是大俗人,只是我们学会了用知识用文化装扮自己,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俗而已,就像剧中那个衣冠楚楚的城里人韦达。其实,俗与雅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但是我们本性中对于俗似乎没有什么好感。《高兴》的确是俗的,但绝不是“恶俗”。相反,它是俗中带着点新意。纵所周知,中国的喜剧片还是比较弱的,而且喜剧难拍,所谓众口难调,轻了,甲不高兴,重了,乙就不买账,把握好那个度着实是有难度的,特看火候和底蕴,且要兼顾好笑点与人文内涵。再者,喜剧这个剧种弄得不好极易流俗,成为恶搞,招来一大堆名曰“低俗”的板砖。这样看来,阿甘是有勇气的,冲着喜剧片就去了,还触及到了各种社会敏感问题,比如卖色情影碟的妇女、按摩小姐的色情形象,影片创造性地将小姐服务客人的场景编排成歌舞剧的形式,但是细究歌词既唱出嫖客的心情,也唱出小姐坦然面对现实的心情,并没有加入过多道德批判。这一点就很不简单,特别是在有常年“宣教”历史习惯的中国电影中。还破天荒地考虑到了农民工的性欲问题,多个桥段都是拿“性”来调侃,那个打蛋的场景就是导演坏坏地逼着我们往那里想,引出会心一笑,但那也只是乐而不淫的,虽然俗,但毕竟都是平日生活的写照,显得亲切自然,真正贯彻了草根的精神。从飘红的票房收入看来,电影成功了。这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喜剧,然而,最高境界的喜剧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以悲剧的沉重作为衬底,就能使喜剧不至于“飘”起来,也避免了浮于表面,使它更接近大地,这种状态是接近真实,接近草根的,正如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说的,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高兴》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底层人物的片子,普普通通地说说农民工的奋斗历程就完事儿了,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赋予电影以超现实、奇幻浪漫主义色彩,使电影成了都市里有关农民工的成人童话,活现出农民工的精神乌托邦。阿甘导演竟然大胆的在这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的歌舞场面,这绝对是别出心裁,因为在内地的影片中还极少看到这样热闹和欢快的喜剧歌舞场面,导演用歌舞喜剧片的形式拍出了和原著小说完全不同的感觉,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舞台剧似的处理手法,加快了影片节奏,像造飞机就是唱唱跳跳的就造好了,歌舞也增加了影片的欢乐气氛和笑点。但是这部电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只能算是一部喜剧,歌舞片在音乐上都要有完整设计,是电影与音乐、舞蹈相嫁接的产物,因为与音乐保有亲密的关系,所以极易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节奏的控制。但是,阿甘导演似乎并没有想要把电影整成一部歌舞片,他只是从歌舞片里拿来了这种形式,使他的电影能更好地表达“高兴”的情绪。民族,流行,rock,rap...这些音乐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富有特色,很有创新感,而又没有脱离草根。比如需要叙事时,就用RAP,要展现乡情,就放民歌进去,诸如此类还有情歌对唱、摇滚,全部混搭。
       要从沉闷的现实中走出,荒诞而有理,歌舞形式大概也许是最贴切的,因为电影不可能安排广播剧那种旁白,坐在电影院的观众需要明显的线索把背景和时代的感觉串联起来。这种跳跃需要一种打断。歌声起,便是进入时代大背景,你可以直白地听到人物内心独白,对时代的吟唱;歌舞息,便是跟随着主人公一起哀乐,你只能在黑暗中体会到一声叹息。歌舞也最能把悲伤藏在身后,张扬出人物内心的力量。因此,他没有被形式所累,而是随心所欲地,可以不顾现实片段与歌舞片段的关系。虽然有几段歌舞场面出现地比较突兀,比如进城路上的rap说唱:影片开始刘高兴们坐着两辆汽车离开陕北农村,声势还算浩大,一大群人挤坐在车斗里,似乎很要吼几声民歌的样子,孰料冷不丁的两辆汽车就成了个舞台道具,郭涛领着众人来了一段rap风格的说唱歌舞表演,时尚和乡土就在影片开始不可思议地结合了。但是事后一想,正是因为电影本身情节设定的童话化,让这种非常理想主义的场面成为可能。每一段歌舞场景,放在影片中,既是契合了人物的情绪,也是对于剧情进展的一种促进。而拿到片外来看,歌是歌,舞是舞,又很好听很好看。中国非常欠缺歌舞片,近来唯有《如果?爱》做了尝试。阿甘的这种融歌舞于喜剧的做法非常有特点,对于票房更是一大利好。如果做得好,很有可能为中国电影新增一种类型片模式,也即“阿甘风格”。
       歌舞在影片中也起到了贯穿全片的作用,就像是绳索穿串起了珠子而成为项链。片中的每一段歌舞都有自己的特点。
小区里的街舞:影片的第二场歌舞表演发生在刘高兴进城后收破烂的居民小区。如果说第一场歌舞令人感到有些扑面而来的话,这场则就有了刘高兴的一声大喊“收破烂啦”来报幕。这场歌舞是由刘渤饰演的骗子领衔的街舞,整个小区变成了一个立体式舞台,每一层走廊都变成了舞池,舞池里着妆各异的男男女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变成了舞者,小区简直就成了一个大观园。表演在这个空间里无处不在,一段流畅的快速剪接,把街舞的动感和活力表现得韵味十足、快乐冲天!
  按摩店里的按摩舞:这是最具原创性,最有风情的一场表演。站着的小姐用一双手舞动出节奏和旋律,躺着的客人可以顺着节奏在床上舞动,再加上不知所措的刘高兴在里面穿梭,整个场面很有些活色生香的味道。暧昧之中有一种滑稽,滑稽之外又别有一番情致。  
  陋室里的音乐剧:如果说之前的歌舞都是狂欢的话,那么最温馨莫过于刘孟二人在陋室的一段真情告白。这段告白用音乐剧的表演形式,二人借唱抒情,你来我往,有些肉麻直白却有一种浪漫到骨子里的情趣。再加上五富这帮朋友的上阵凑热闹,浪漫之余充盈着祝福和喜悦,这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段落。
草地放歌:高兴与五富在城里受了气之后跑到郊外的草地里方便,说起在城市的生活就一阵酸楚,于是放出一段发自肺腑的陕西信天游。摄影机采取了高机位俯拍的状态,使人物显得分外渺小,并有了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宿命感,很符合农民工的社会状态。如mv般的画面加上响彻云霄的信天游,画面顿时充满情绪张力,听得人心都湿掉了。
慈善晚会:苗圃的一首“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更是“技惊四座”,雷到不少人。
  “欢乐颂”MTV:各地各个群体各个行业都严阵以待唱《欢乐颂》,这个段落有点类似于文章中的点睛之笔,却似乎又过于奇幻和夸张,与整部影片有一定程度的剥离,可以理解为,阿甘在影片最后把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情绪也到达了饱满的顶点。镜头在这里是是随着歌曲的旋律运动的,一推一拉,一升一降,巧妙地和情绪的高低起伏吻合在一起。画面上刘高兴驾驶飞机飞翔在彩色的云端,人们对于他行为的歌颂以及对于现实的美好期许在歌词中得到最恰当的体现。我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领会过《欢乐颂》的含义。但是这部影片对于人性和美德的极致宣扬却使《欢乐颂》唱出了它最重要的内涵:在生活面前,人人平等。
  总结这几段歌舞,虽然有些词有点儿过时,但总体还是不错的,在搞笑的同时还能针砭时弊,音乐也朗朗上口,把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结合到一块儿,颇有种波西米亚的混搭风格。陕西rap部分用的还算成功,娱乐性有了,虽说没什么亮点,毕竟看娱乐电影我们不需要太累的思考,只需要领略到导演传递的意图就足够了,有带着粗口搞笑的对白,有夸张疯狂的肢体,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有不畏生活艰辛苦中作乐的态度,这比拿剩男剩女开涮的高明得多,这恐怕要归功于原作了,学学刘高兴的顽强和豁达,毕竟悲观比死还冷。以上的算是优点,不管是否看过小说,我们都要对生活的快乐符号逐一捕捉,你愤怒也罢,消极也罢,但只要活着,就应该学学三千万秦川人民的,唱起城市时光变迁中信天游。
此次阿甘在音效上还是比较注重的。影片一开场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具体而微,脚步身、零件儿声、风声、破碎音效……在清风镇与西安这两个不同的空间,声效是不同的。并且,导演强化了这一点来区分城市与农村这两个在剧中相互对立的元素。在清风镇,声效上强化了鸡鸭羊等牲畜的声音,并辅之以陕西的山水风光;而在西安城,声效上强化了汽笛声、喧闹的人声、街头流行音乐声,与山水风光相对的,就是城市的纵横交错的交通、马路、街道、高楼大厦、商店。之后,五富摔下楼的碎木板声,跌进轮胎里那一声轻微的“扑”,五富濒危时肚子里发出的“汩汩”声,都增强了影片的逼真感。
     在高兴第一次上街收破烂那一段,“声画对位”的技巧就发挥了作用。当他走进居民区的那一刻,就响起了婴儿的哭声,之后的敲碗声、开门声、滴滴声由弱到强,很好地起到了为高兴的那声“收破烂”蓄势的作用,伴随着“丁”的一声,出现片刻的静场,当窗口传来“诶,收破烂的,等一下”时,演员的表情(笑着眯眼,甩头)加上背景声里的戏班子吹拉弹唱的特效音,整个居民区仿佛成了戏台,而高兴就是主唱。这里的音效用得可谓是精心,那声婴儿的啼哭象征着新生,象征着希望,当高兴成为城市拾荒者,他的生活没有因此失去颜色,反而是充满了希望。
      但是不知是何原因,电影的后期制作有很多硬伤,比如多处对白与歌曲部分的配音没有对好口型,一看就像是在唱双簧,特技部分也显得很假,不知道是导演故意的还是真没考究。如果硬要给它下个人文一点的内涵也可以说成是导演故意要跟好莱坞大片的炫目特技唱反调,走电影的复古路线,使影片少一点技术,多一点人性。
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影片在笑料的设计上也是凸显新意,经常令人有出乎意料之感,而且尺度也比较大,不仅局限于语言,画面安排试图给观众一定挑逗性刺激。还刻意营造出的一种反差效果,前面所说的一些歌舞片,由于主人公或从事艺术行业或本身角色设置上即具有歌舞专长,因此片中出现的歌舞场面可看做是情绪宣泄的强化。属于常态,但“刘高兴们”却只是一群城市低层小人物,与文艺并不搭界,如此一来,这种反差便极具喜剧色彩,从这一点来说,影片处理的相当成功。全片使用陕西方言作为对白语言,最大化地展现了方言本身的喜剧感,词汇的本土化也是影片追求现实感和浪漫感对比时的一个桥梁。影片中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态度是积极的,城市是开放的,就像刘高兴所说“只要咱们挣到钱了,也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了。”采用农民工自身的视点来传达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也是颇为难得的。影片并没有因为主角底层人民的身份对于他倾注过多同情或者把他看做道德感也处于底层世界的人。《高兴》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作中幽默机智的台词段落,除了内容十分逗趣以外,片中的诸多经典台词更是让人叫绝,比如:“但我并没有病倒,是因为我时不时就感谢身体的各个器官。它也是很爱听鼓励的话的”;“我生活太和谐了”“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我挣的钱往我老婆菊额面前一甩,说,给,钱,妈个屁”……这些台词都带着点黑色幽默,又有点阿Q,且充分体现了地方方言的精髓,虽然有些台词显得老套过时,且说地太突兀,比如,在高兴和五富喝酒庆祝飞机制造成功的那场戏,五富喝着喝着就说:“你说我们会不会就死在打工的路上?”,明显不搭前言,只是为了要为下文做铺垫而硬生生地说出来,但瑕不掩瑜。由于剧中演员大多都能操一口陕西口音,所以在念白上比较能把握,原汁原味地活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本片在色彩方面也比较讲究,虽然高兴他们是拾破烂的,场面会比较脏乱,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充满色彩的,红色的高跟鞋(象征爱情与婚姻)、黄色的菊花、五彩的飞机、绿色的草地,在慈善晚会上,他们更是把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于无用之物(垃圾)上得到超级时尚环保的潮服,更有忽明忽灭冷暖色交替的舞台灯效营造气氛。
色彩的象征含义在影片中也有运用。在高兴第一次上桑拿房时,画面上都是亮丽的黄色,来显出一份暧昧与性感,与按摩小姐的身份十分契合。当孟夷纯无罪释放的时候,她身着白色衬衫,象征纯洁,使观众能够尽快认同她无罪,因为影片对她入狱的事情没有太多的交代。
      在技术层面,导演明显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不太考虑镜头语言的功用,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只是觉得怎么活泼就怎么来,所以大量运用运动镜头来变现高兴活泼的气氛。在刚开始的那段表现黄河九曲的风景时,摄影机明显没有运用到位,以至于白白浪费了这么有气势的风景。而在他们刚进城里的时候,运用大量闪切的快速运动镜头来制造农民刚进城时的那种眼花缭乱之感却是蛮到位的。通观全片,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使画面增强了动感与可看性。同时,频繁使用了多画面构图,使画面节奏感强烈,形式活泼。
      就影片的故事性看来,它没有所谓的高潮,故事主线不明显,走一步是一步,这种叙事语态虽然比较接近我们的生活真实,是人性化的,不同于当今很多中国大片习惯了的内容空洞华丽堆砌意向。但是,有些编排就有点不尽合理,拣破烂的男主角,若说他迷恋按摩小姐,为之送钱,还可信。那么他突然弄点废料,便造出架飞机,剧情顿时就变得不伦不类。且先前介绍的刘高兴,既不懂科技,也没受过专业培训,还能随随便制作出真飞机,轻易开着上天遨游,刻意乱凑桥段,缺乏逻辑。女主角因弟弟贩毒牵连,被关进看守所,谁知刚起点悬念,故事再一转,居然说仅需五千元就能赎人,情节设计更匪夷所思,真怀疑阿甘究竟懂不懂法律常识。五富在酒醉后,次日忽然得上重病,在医院吃鱼翅时还断了气,反到被刘高兴拉上飞机,在天空中一转,竟又神奇复活,虽然阿甘这次把玩的是奇幻浪漫主义,但是玩浪漫主义也不能凭空而建啊。但是,撇开这一点不谈的话,电影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菊花这个意向的使用。高兴多次经过一个中风老人,并每次都会停下来,不是帮他推椅子就是送菊花给他,而菊花正象征着纯洁的爱。这是高兴从农村带到城里的,菊花在陕北是珍贵的,珍贵得一如都市中纯真善良的人心,隐喻着农村人要把一份良善与美好带给有病的城里人。在节奏和细节的把握上,阿甘有很大的进步,除了影片后段按摩女孟夷纯因弟弟藏毒被捕与五富“猝死”双线并行时略显拖沓之外,整体上故事清晰流畅,少见拖泥带水,而歌舞的运用又不断在叙事中插入小高潮,看得轻松,难得的是小人物的艰辛生存状态被乐观向上的精神取代。
     就角色塑造来说,郭涛演活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或许要感谢贾平凹,他用完全平等的视角,以一个农民的心态写了这部小说,没有带上同情或是俯视的色彩。刘高兴是一位西漂,他揣着梦想进了西安城,他渴望飞翔在蓝天,也渴望追寻人生的意义,高兴地来到西安做起了废品收购员。刘高兴应该算典型的陕西人形象,他乐观直爽,执着热情,这是西安人优良人品的戏剧写照,无疑角色塑造是成功的。
总的说来,影片是一部俗人的盛宴,它已经完成了自己贺岁喜剧商业片的责任,没有白花我们观众的钱。同时又对中国内地的此剧种电影进行了探索,在现今内容空洞、堆砌华丽、题材雷同的大片充斥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见到了不同于一般的中国电影,其中的创新之处让我们看到了阿甘导演的进步,也让我们在高兴了之余能够思考点东西,口有余香。

 3 ) 既山寨之,则乱炖之

未看《高兴》,先听了满耳朵的评论,——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很搞笑,有的说很低俗,还有个小孩儿说悲喜交集;有人说它是喜剧,有人说它是闹剧,还有人说它是歌舞喜剧片很有百老汇和宝莱坞的范儿。真是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正好赶上那一阵子轮到我带娱乐新闻,想充耳不闻都不行。

我看电影,喜欢拿过一部片子就看,不管别人说什么。好电影烂电影,虽然有那么一个公共标准,但其实是相对的,三十多年上千部电影看下来,我更信任自己的感觉,哪怕它与大家的评价不同,哪怕它可能是错的。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宁肯搞错,也要独立思考。

看完阿甘的这部《高兴》,我觉得它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烂,甚至都不能严格地给它分类。它是一部电影,就像星爷在《喜剧之王》里那句著名的台词,——“我是一个演员”,就是这么个范儿。

其实,《高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山寨大荟萃,——故事把贾平凹的小说原著山寨了,歌舞把美国百老汇印度宝莱坞山寨了,刘高兴的飞机把波音空客山寨了,石热闹把真流氓山寨了,五富把西瓜太郎山寨了,等等等等。片中,一群收破烂的搞了一场山寨版慈善晚会;而这片子干脆把生活也山寨了;甚至孟夷纯连也按摩小姐也山寨了,——相公,我们卖技不卖身,所以,孟夷纯也就是“梦一纯”。

东北有“乱炖”,北京有“折箩”。拿吃食作比,《高兴》是川鲁粤淮扬都挨不上,往好里说,它是乱炖,往贬里说,它是一锅折箩。这《高兴》里边,有故事,有瞎掰,还有一点点梦想;有喜剧,有闹剧,还有一点点感情戏;有现实,有荒诞,还有一点点无厘头;有笑料,有热闹,还有一点点温情;有好听不好听的歌,有难看不难看的舞,还有一点点令人忍不住的恶心;有理想,有低俗,还有那么一点点道德。结尾处,刘高兴开着自己的山寨飞机飞翔在古城西安的上空,送已经死了的兄弟五富回老家,气流颠簸之中飞机翻了个儿,结果五富突然活了,则彻底是为了“皆大欢喜”硬生生贴上去的“光明的尾巴”。

至此,山寨的不管不顾,乱炖的不讲章法,折箩的一勺烩,全齐了。这好吗?答案肯定是茄子萝卜,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说法。但在我看来,作为贺岁档的电影,这其实就是一个“乐呵乐呵得了”的事儿,你笑了你高兴了甚至你有一点点感动了,这就齐了,——即便你大义凛然一脸正气高深莫测抵制低俗而且还真生气了,这也没啥,不就是一电影吗?较的哪门子真儿?大过年的,看一场农民工兄弟的“梦想剧场”,总比板着脸看央视那相声不乐小品不逗的春晚强吧?人家小说原作者老贾都叫了好儿,干嘛还替人家老贾原来那悲剧打抱不平?这不咸吃萝卜淡操心呢吗?

其实,《高兴》挺挑战某些观众或传统或高雅或正经的欣赏习惯的,——这是一部很不同的电影,因为它是如此不同,所以,《高兴》本身也就成了茄子萝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可能真的不能按照一般的套路去评价它。

我倒觉得,《高兴》能够顺利公映本身,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的现实语境里,尤其是在一片“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荡荡春风里。而且,说实话,《高兴》把我看高兴了,一来觉得中国终于有了一部这样的电影,二来觉得中国终于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了,而这,对中国电影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至于《高兴》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实在不能标签成一部喜剧,而应该是一部隐藏在喜剧外表下的悲剧,一部关于艰难的生存的悲剧,一部关于轻贱的底层人们的悲剧,一部可以让我们含泪微笑的悲剧,——尤其是在刘高兴搭载着五富“尸体”的飞机上天,山寨版《欢乐颂》的歌声响起的时候,那些高唱《欢乐颂》的小人物的眼神凝重而明亮,你会知道他们虽然挣扎在底层,但心中却满含着对生活对未来的渴望。

至此,我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貌似低俗的《高兴》能在影片审查程序中过关斩将,因为它其实在表达一种“和谐”,虽然它披着“山寨”的外衣,——毕竟《欢乐颂》是这么唱的:“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4 ) 不恶搞,不煽情,不愤青,但要活出人样来

电影《高兴》:要活出个人样来

passionfly

2009年2月5号的下午,春节已过,寒假未尽,情人节将至,女友分手,百无聊赖……打开好久没看的田原博客,又推荐了阿若优的两本占星的书,新出了一期原味电子杂志,看到了她在西安拍《高兴》的采访,说贾平凹的原著让她“五体投地”……这份量可够重的,于是我对这部“把伤疤排列组合成的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看看这“50后”是如何用老男人的厚重,征服这“80后”的。

傍晚的时候,在厦门中山路的光合作用买到了我缺的一本阿若优的《生命四元素》。然后直奔金逸影城,用伪造的两年前已经过期的博士学生证买了半价票,25元(真够无耻的)。片子排的场次都在白天和深夜,300人的场子,只坐了不到10个人。电影开场之前,我自顾在空空的影院中央看书。占星大师们说,人之所以会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进退两难,是因为不知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正看到这里,四面灯灭,影片开始,刘高兴架着土制飞机冲下悬崖,冲向黄河,冲上蓝天……

这是一部贾平凹从农村农民走向城市农民工的作品;也是一部阿甘从小成本惊悚片走向正式商业运作的文艺片;是一部让田原从闷骚耍酷的文艺青年,走向从容释放的职业艺人的电影;往深了说,还是一部电影审片制度不断探底和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无论对于哪一方,这种转变的关键都在于——尺度。转变不足,则落于俗套,转变过头,则是自个儿往深渊里跳,谁心里都得要仔细掂量。

要说农村和西部题材的“土”,张艺谋《红高粱》那些个摆在那里;要说城市的地下和文艺,《十七岁的单车》和《小武》也让你没什么再创造的余地;要说闷骚、磨叽和嚼情,《江城夏日》也已经拿到了嘎纳的“一种关注”了;要说搞笑贺岁加点煽情和愤青,人家冯小刚也已经成了品牌,更何况还有疯狂的宁浩。《高兴》杂糅了很多类似的元素,甚至让人联想到了四处向电影大师致敬的《功夫》,而歌舞片元素你也可以说模仿好莱坞或者《如果爱》。我甚至还可以扯到超现实元素的土制飞机,有点像模仿《山峡好人》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这些其实都无妨,关键还是控制这些个尺度的人,是否有信手拈来的勇气和从容不迫的风范,是否把这些元素用到了恰到好处的份上。

首先,导演、摄影和后期制作无疑是成功的,电影的节奏和视听效果一改《天黑请闭眼》当中的小家子气,终于有了商业片照顾影院买票观众的优点,快节奏的剪辑配合节奏感很强的rap和摇滚,展现西安风貌的镜头酷且到位,丝毫不逊色于文学语言,比《江城夏日》里面欲遮还羞的手笔要洒脱很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很大程度上是有审片放松的功劳,而不全是王超当年的问题,冲着得奖去的定位也害了他。《高兴》的市井画面清新、真实、流畅、自如,既大气又不乏细腻,恰当的把西安外在的隐忍与骨子里的高贵展现了出来。

音乐是第二个亮点,rap的歌词妙语连珠,而且很多都超过以往电影的表达尺度,直,爽,痛快,你也可以说它是中国式民谣,且民风十足。绿地里信天游配笛子那段抒情,美到摄人心魄。几段歌舞部分的词曲和编舞也都算认真制作的,义演捐款部分的选曲匠心独运,情节过场的配乐都运用得比较轻快以防止影片基调变得过于苦情。片末的《欢乐颂》将情绪推向高潮,达到了让人含着泪笑,抑或捧腹着哭的效果。田原配唱的插曲首次让她的中文歌以流行音乐的姿态,大大方方的摆上了桌面,原来她也可以玩俏皮的。

也许有人会说,《高兴》搞笑的桥段太过时,太土,太冷,甚至太雷人。孟夷纯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时候,刘高兴其实不该说“你把我打击了”,应该直接说“你雷死我了”。东北版、广东版和陕西版的方言大杂烩也是够惊人的,田原的武汉陕西北京普通话更是叫绝了。不过,这些都不打紧,关键是说这怪腔调的田原再也没有《江城夏日》里的生涩,而是一种调皮,潜台词就是,就是这样怪的,咋啦?这个尺度的把握,也还算及格。

的确,在特技和服化道上,《高兴》没有做到像欧美大片和历史文艺片那样一丝不苟的精致,飞机掉下去打个大问号,也实在有点《功夫》和《无极》。不过,1000万人民币的预算,已经很不错了,贫民窟和旧工厂的那几段,让人有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歌舞里面的几段,也是故意要土的效果,相信真要做成《芝加哥》和《红磨坊》,也不成问题。关键在于,这几段歌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艺人的才气和骨气。

其实,《高兴》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审片上——能让这样的本子开拍,能让这样的片子出来,甚至让他公映,已经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甚至让人“欣喜”和“振奋”的事情了。这部片子涉及农民工进城受到的歧视、户籍、贫富悬殊、卖黄碟、卖淫、贩毒、公安寻租受贿、医疗事故、社会保障等各种时下热点的社会问题,故事原型农民工李绍为千里背尸返乡更成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事件。片中也不乏“低俗”之嫌的桥段。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挡它的上映,实在是难得。

只可惜的是,影片结尾处的那些仰望刘高兴飞天的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最应该是《高兴》的观众,他们应该扶老携幼,走进影院,来看看他们自己的故事,来听听他们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但是他们不在这里,他们是这场自我表达盛筵“缺席的大多数”,因而是“聋闭的大多数”。偶然来这里看电影的,不过是些还没有开学,抽空来看个热闹找个乐子,家境还算滋润的年轻人。如此,公映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只希望那些偶尔看到穷人苦难的年轻人,能懂得在生存边缘挣扎的人们如何坚持做人的尊严;那些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还成天为情所困年轻人,就好像我一样,能够在些许感动之后,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能有所行动,有所作为,并让这个世界有所改变。

电影结束,灯又亮起,田原在唱歌,我的目光又落在阿若优的《生命四元素》上:“人之所以会卡在某段生命遭遇里进退两难,是因为不知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将人与宇宙联系起来理解,就能使人让命定的事件顺利的穿越自己的意志和选择。”而这,也正是贾平凹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时努力打开的精神瓶颈,他借刘高兴说:“你把城里人的钱赚了,还骂城里人。”城市,恰是这么一个人与宇宙相联系的中间扭结。

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人们,也许会遇到更多像《高兴》里一样的窘境与绝境:饥饿、匮乏、鄙视、欺骗、暴力、压迫、掠夺、死亡……但电影《高兴》其实就像刘高兴一样,在面对这些生命苦难时,却并不恶搞,不煽情,也不愤青,而更像是中国版的《恋恋三季》,努力争取和执著期待着change,choices与second chances。也许,所谓“高兴”,就是这样一种面对生命难关时的态度,不流氓耍痞,不悲情自哀,也不愤世疾俗,只是把身上的尘土弹掉,怎么着也要活出个人样来。





http://student.mblogger.cn/passionfly/posts/279920.aspx

 5 ) 《高兴》:半部好戏

阿甘导演的《高兴》是一部根据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和原著小说不同的是,电影《高兴》按照发行方的宣传说法,是一部“山寨喜剧”。如果这部电影按照原小说的风格进行忠实的翻拍,那么它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类似《三峡好人》或《落叶归根》那样风格的影片。但是因为《高兴》的导演是阿甘,所以电影《高兴》就变成了一部混杂着喜剧、歌舞、励志、爱情、恶搞等等诸多风格的影片,以至于很难一下子就将它准确地描述出来。

和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国产喜剧影片《疯狂的赛车》相比,《高兴》这部喜剧无论是在电影的叙事技巧层面还是制作技术层面上都显得很粗糙,以至于在春节期间上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高兴》很容易成为一部被评论和观众所忽视的电影。

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只要看到电影海报上“导演阿甘”的字样,就会立刻掉头走开,并直接将《高兴》这部电影划进“烂片”的行列。 观众的这种评价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并不算刻薄,因为他之前曾经导演的诸多影片都堪称国产烂片的典范(这些电影的名单长到我都懒得一一将它们列举出来,相信很多观众都能随口说出一两部)。

但是对于曾经导演、监制了22部电影的阿甘来说,从他的上一部电影《大电影2.0》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变化延续到了《高兴》后,终于开始直接影响到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和风格。

虽然《高兴》由于电影技巧方面的不足,以及叙事方面的混乱,只能算是半部好戏,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已经能够让观众开始忽视电影在技巧方面的失误,从而真正开始关注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是值得我们去善意地关注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风声水起,不但年度票房达到43亿人民币,而且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有八部。但是在一片热闹喧嚣中,我们仔细回看一下这八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会发现这些影片的故事和主题都完全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即使有个别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但故事和人物都完全和我们的真实生活没有丝毫瓜葛,如同发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

这种对于现实的有意无意隔绝,可能只是制片方为了实现娱乐电影的商业属性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这种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为了弥补叙事上的缺憾,就刻意强调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虽然这样可以暂时支撑观众完成看电影这个消费行为,但是这种单纯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已经越来越不能让观众得到满足。当眼睛已经疲劳,耳朵已经疲惫,身体已经麻木后,还能够让观众有所触动的,就只剩下心灵的震颤。而对于当下的国产电影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影片即使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举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说《高兴》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的心灵震颤肯定是有些夸张了,但是电影中的这个故事、这些人物肯定是能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和产生认同,甚至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温暖。虽然由于导演阿甘的电影技巧还没有达到能够驾驭和提升这样一个故事的地步,让整部电影在叙事和人物方面还留有很多遗憾,但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元素却被阿甘精准地抓住了——那就是情怀。

一个农民进城拾荒的故事,出于商业角度考虑而被改编成了喜剧,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应该是如何平衡喜剧和悲剧的成分。而导演阿甘在这方面虽然很努力但做的并不算成功,其中片中诸多喜剧桥段由于讲述方式和趣味取向的问题,最后沦落为简单的滑稽恶搞,虽然能博取观众的哈哈一笑,但对于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来说毫无帮助,形同鸡肋。但是在正常讲故事的段落,《高兴》就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了,无论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线索,还是男主角的励志成长线索,都沿袭了导演阿甘在《大电影2.0》中就已经开始逐步成形的风格,在小人物艰难挣扎救生的故事中,悄然蕴涵了一种情怀——无论生活怎么艰难,无论环境怎么困苦,我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这种故事主旨对于多数观众来说天然地具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观众都会在不同层面对此感同身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爱情,虽然每个人可能会因为各自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相同,但最本质的那些东西并无不同。

这样的主题并不是第一次在国产影片中出现,但能够象《高兴》这样嬉笑之中让观众笑中带泪的,却是非常少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仍然值得我们去善意关注的原因,因为在影院诸多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中,这部电影有一些不一样的真诚。

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在经历了22部电影的历程之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大电影2.0》开始,阿甘的叙事风格和影像风格正在逐渐明晰,商业化的电影技巧也在明显地进步。相比之前他导演的那些烂片,《大电影2.0》从故事层面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懂得借力弥补自身叙事能力的缺陷,故事直接改编外国成功影片,并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而《高兴》更是直接改编了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虽然因为市场考虑而将本片改为喜剧,但原著小说对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支撑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正是脱胎于原著小说的“刘高兴”这个人物,支撑起了整部电影,并赋予了它温暖和关怀。

《高兴》可能是出于商业和市场的考虑,在片中增加了许多歌舞场面和喜剧噱头,但由于制作能力的限制,这些歌舞场面虽然偶有亮点,但整体上来说并无加分。而那些喜剧噱头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说是在减分,因为它们无论品位如何,基本上都是脱离于叙事主题的,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当幽默变成挠痒痒之后,这些笑声就会变得很廉价,最后伤害到电影的主题叙事。特别是当电影的主题叙事做的还算精彩时,这种廉价的搞笑对于电影整体的伤害就更加明显了。

不过,这些遗憾都属于技巧范畴的问题,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只要有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技巧水准是一个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和提升的问题。而能够赋予一部电影灵魂的,则是导演和工作人员对于电影、对于生活的“爱”。一部能让观众感受到“爱”的电影,才可能让它触及到自己的内心,从而让自己去相信,去感动。


[请勿转载]

 6 ) 他虽然贫穷,但是你还不配给他怜悯

昨晚去看了《高兴》,发现它一点不辜负我对它的期望,真是一部好片子,从编剧到表演,从内容到形式。

高兴很穷,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一无所有。然而他靠着善良、乐观、“高兴”,在这里获得了友谊、爱情,甚至造出了自己的飞机,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立足的位置。

看到有人评论说,“导演没人性,一部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小说,生造成了笑料。刘高兴们忍受着身体的痛苦,精神的侮辱,最后在城里人眼里还整成了一部贺岁喜剧。”

我觉得这样的人除了在欣赏艺术上有障碍之外,还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喜剧的力量是个古老的话题,我不想去说。只说这份怜悯,你不配给他们。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和高兴的处境有某种相似——总有一个方面,我们是贫穷的,从而让我们焦虑,没有安全感;总有一件事,我们是无奈的,面对世界感知和慨叹自己的渺小;总有一个人,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想得到他/她的爱,却除了为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之外,不敢多想。。。

你真的以为你所处的地位比高兴高吗?你真的觉得你的幸福感比高兴多吗?你真的认为你从心里比高兴富足吗?

如果提问到这个地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电影是有普世意义的,它不止是为了弱势群体争取关注,也是对你我的生存态度加以审视。高兴说:我就是高兴,只要高兴,做什么都顺。另一边,五富畏首畏尾地用跟毛片大姐接头的声音说:有破烂卖吗?

高兴说:“收破烂怎么了?额就是收破烂的!”你当程序员怎么了?你当白领怎么了?你扫大街怎么了?开心地面对现实,快乐地工作,在心中怀有希望,而不是整天自惭形秽、指天画地地谴责找不着责任人的“社会”,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勇敢?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坚强?你能说这不是一种智慧?

五富进医院那段,电影的悲剧色彩达到了顶峰。一开始按摩小姐需要的钱不过是几百几百的,高兴还可以挣钱凑;5000的,高兴可以开飞机挣;20000的,高兴和黄八都傻了。教育、司法、医疗,当他们越来越多地遭遇城市中的境遇,他们就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关起门来开慈善晚会的快乐,变得轻如鸿毛。。。能让人笑出眼泪的喜剧,我想应该算是最好的喜剧了。

另外,作为一个歌舞剧,这个电影里的音乐都很好听。苗圃的表演很可耐,我喜欢。

 短评

没感觉、不过瘾、就像冯巩的那些片子一样的窝囊。

3分钟前
  • 较差

加一颗星鼓励吧。

8分钟前
  • 0932313
  • 力荐

有点乱不过挺好看

12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推荐

2.22

13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中国草根CULT

14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超现实主义的小人物的喜乐

18分钟前
  • 追忆
  • 推荐

谢谢徐导

21分钟前
  • ♣ 9
  • 还行

哦,这能掰啊。

2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x

26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演的够烂,故事还成

29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失望

34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果然山寨

38分钟前
  • senna
  • 还行

我一点都不高兴

41分钟前
  • lisa|离
  • 还行

打鸡蛋哟 亲

44分钟前
  • 庆阳公子
  • 还行

老陕这回扎势了

4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女主角还不错啦~~张达明居然都学说了陕西话说得那叫一个orz。。。

5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田原就是给文艺青年YY的。这话可能说得过了点,但戏里田原的表现力与其他老演员相比确实逊色得多。田原的嘴唇和说话的调调让我想起了舒淇,可是她和舒淇没得比,只能说是东施效颦,而她塑造的孟夷纯很空洞,有故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嫌疑。只能说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路线,走对了起码自己爽,走错了包括自己都觉得浑身不对,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想要尝试不同。田原是个很有灵性天赋的艺人,除了演戏其他方面确实不错,面面俱到难,综合素质高的人更少。演员的表演不应该用年龄和作品的多少去衡量的。表演中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感知力。

55分钟前
  • Song³
  • 还行

我觉得至少挺温暖的,郭涛很可爱。我不觉得它是烂片。

58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

乱笑·乱唱·乱跳·乱说·乱死·乱生 乱讲故事···还是去看小说吧······(除非你想看西安)

1小时前
  • Aaroncae
  • 较差

几段rap配得很精彩,草地里信天游最棒。很令人惊喜的尝试。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