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有儿童角色的日剧,我似乎摸出点门路。日剧的儿童角色大致分为几类: 1.天真纯洁型。这种角色一般有固定喜好,偏向静态,如画画。当大人说了某某提议后,该正太(萝莉)往往会露出灿烂笑容,附带一声非常有力的“嗯!!!” 假如他的家庭成员遇到变故,该名小孩立刻展现出连大人都望尘莫及的懂事,超越理想儿童的范畴,闪耀着圣子的光辉。 2.沉默寡言型。如果某儿童角色属于这种,那么此娃不是家里死过人就是父母离过婚。不过相对的,这种角色往往在某方面有特殊才华。 3.腹黑心机型。这种小孩通常分天赋异禀和报复社会两类。一个坏得没理由,一个往往有黑暗过去。一旦登场,相应的就会出现废柴成年人。不但智商被该儿童碾压,连体力优势都丧失殆尽。 4.阳光健气型。这种角色十有八九学习一般,但运动很好,往往很有人气。个性豪爽霸气不屈服敢于挑战权威。 日剧儿童角色基本就这四种。经过排列组合添加调料会诞生一些变型,如沉默寡言内心腹黑型,看似天真内心腹黑型,天真纯洁沉默寡言型……只要找准了类型,很多作者就不在细节上动脑子了。观众的逻辑是只要具备某种萌属性和话题性,分就往高了打。参考豆瓣的日剧评分。 以上是日剧角色。天朝的儿童角色则是: 1.油嘴滑舌型。小孩和大人一样贫。明明毛都没有长齐却一副欠打的拽样子。喜欢说点根本不好笑的油腻笑话。 2. 圣母玛利亚型。儿童版苦情戏。一般以女孩为主,各种懂事各种苦逼各种忍辱负重。小小年纪就已经具备了封建小媳妇的传统“美德”。 3. 撒娇脑残型。常见情景是摇头跺脚不停重复“不!不嘛!我就要XX(妈妈,爸爸,玩具,食物)!” 国产剧这种角色我一看头就两个大。日剧的乍一看还行,稍微看看就容易审美疲劳。成年人记不起小孩子是怎样还好点,小孩子自己都记不起来就比较悲催。被日本那流水线造星事务所荼毒(z在天朝是被望子成龙的家长推波助澜),掉进娱乐圈大染缸,过早面对镜头,连用什么表情怎么回答问题都要教导成一个模式,标准就是讨肤浅的成年人欢心。 此文没特别说谁,乃泛指,这种剧这种角色太多数不过来。楼主是需要考虑情节的普通观众,不是怪蜀黍怪阿姨。
还是弃了吧~这种世界充满爱的剧不适合我···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到爱菜酱会全身发麻~尤其她一笑~
不想看了。太碎太細太慢。還有我不喜歡愛菜醬了(。
我爱我家mana酱
用芦田小爱菜打温情牌无疑是最成功的,这个神奇的百搭小孩,谁和她搭戏都是都是五星剧哦!
芦田爱菜
痴呆症是早就有了的,剧一开始就处处透露出自觉症状。被砸只是让他去检查,被发现得病了而已。现在混豆瓣的人天天吹嘘自己看推理剧,连亲子剧都看不明白。
宝贝V5
爸爸为八岁女儿准备下未来十几年的生日礼物和信件的段子挺动人。剧情愁人,有那么好的闺女老板同事岳父母,还纠结这纠结那的,烦不烦人。剧情蛮夸张,吓得我赶紧查了下早老年痴呆以及脑萎缩,然而发现其大部分症状吻合豆瓣鹅,嘛,全民脑萎缩还有啥好怕的😂😂😂
剧本太想讨巧了,没有好故事,很难有好电视剧。我期待的是mana酱黑化的故事XD
大概天生抵挡不了这类父女爱的温情剧吧。。悲催的追剧生活又要开始了
父女情,可爱的芦田爱菜,漂亮的吉田里琴
爱菜已经完全掌握了装可爱这项技能lv大概有99吧。。。虽然真的挺可爱的可看着就不如前几年顺心了。。。故事也挺俗一直快进
一集弃。虽然卖萌很有爱,但是也演得太过了吧。大吉桑想你了....
2012年夏季 フジテレビ 日剧
一个字:美!第一集泪腺就有点感觉了
烂尾吧这属于。。。所以不打分了吧。。。
虽然我对爱菜酱已经审美疲劳了
爱菜酱~!!!乃还记得大明湖胖的大吉蜀黍么!!!!!!!
父女版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超级感动,一直在默默流泪。变身爱菜脑残粉!小萝莉可爱死了!!爸爸和女儿都演得好好!强推!
一集弃~虽然很期待丰川叔的技术工人形象——但是对芦田桑真心无爱(如果把女儿换成是八木桑或大森桑的话就果断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