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对沈腾的演技一直都很推崇,他早年有部特别不火的片子叫做《一念天堂》。
和马丽一起演的,马丽演个女主播,沈腾演一个劫富济贫的牛人,而且有很多身份,一会冒充送外卖的,一会冒充假药公司老总,一会冒充电话诈骗的新人。
他的演技在那里几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且无缝切换。
尤其是有一幕特别赞。
以药厂老板名义的沈腾约了马丽过来吃饭,假装谈什么代言,却偏偏在这个饭店遇到了诈骗公司搞团建。
两桌人挨着。他一面在马丽面前装老板,转身又到隔壁桌装小弟。
电影场景里有面镜子,精准记录了沈腾上一秒装逼,下一秒一转身就满脸堆笑的表情,当时被震撼了。
当然,情节最后有点霸道总裁和灰姑娘的俗套路数,但这是我觉得看得到沈腾的功力。
就好像我说徐峥监制的幕后玩家很垃圾,不是因为他没做好,而是他明明可以做好却没尽力。
沈腾也一样。一念天堂之后沈腾的表演进入了模式化、油腻化、自恋化。
开心麻花演员王宁在接受视频采访的时候说,我们一直不同台,是因为他一直都在打压我,觉得我比他演的好。
夏洛特烦恼是一个成熟的本子,马丽的配合,话剧的底子,票房大卖在意料之中。
西虹市首富这个片子我没看懂的地方是……请问这是【台湾定制片】么?
一大堆台湾演员不说,女主换成台湾人,请问这是几个意思?
我不是说非马丽不可,但女主……不好笑啊~~全篇她应该最鸡肋,且【爱的莫名其妙吧!】
说实话,这里来的莫名其妙的爱情戏,真的太尴尬了。
这个片子让人笑不出来的恰恰是【有了钱之后】,不知道制作团队想说明啥?通篇看下来,我自己的感受就是,随便给谁10个亿,傻子也能赚大钱。
这也太小看有钱人了吧?
本来花钱花钱这种啼笑皆非的桥段,包括遇到那个什么陆地游泳器的发明者啥的。。。已经很尴尬了~~营救阿拉善弄水这件事,为什么我记得开头就说了,只能用在西虹市本市?而且不能是做慈善?那这个不是慈善么?使用范围是不是超纲了???
当然,最看不懂的是,突然来了一个足球队的打比赛,然后给我强行煽情……请问这段是想表达啥?虽败犹荣?梦想不死?吃了那么多龙虾的我们。。。。还是没忘记踢足球??
不论怎么油腻,我都记得我是一个守门员????
这段突然的强行升华,真的没看懂!!
比起这个忽然鸡汤拔高的情节来说,片中的这段爱情几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奉献。
姑娘做了什么?让沈腾值得花那么多钱去救她?到底是为了良心的不安,道德的绑架?还是爱情??
那段楼梯口痛哭流涕说,你对不起我,你要给我生一百个孩子啥啥的。。。我真的是翻白眼都无力啊……
几乎所有麻花的二线演员都是客串一下,比如艾伦。其他的配角演员也都是匆匆打个酱油,那个买烂尾楼的大师在很多话剧和小品里都看过他。
沈腾自己独挑大梁,塑造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性格的人物,搭配着尴尬的爱情戏码,以及结构松散的情节,还要配合煽情的音乐以及足球比赛,自己感动自己……最后告诉我们,有钱有什么好……
这个是个什么鬼!
剧本很烂,沈腾的表演更是稀碎,闭上眼,除了装逼就是大呼小叫,自扇耳光的精神病型的出演,看到片方说,上映几天票房好几个亿了~~
我只能说,祝福你们天天有钱,点一首凉凉送给沈腾,再见~~
最后老金眼角微湿,淡淡说“其实你应该叫我二奶。”的时候,全身鸡皮疙瘩一下子起来了,一下子,老金之前面对巨额遗产的笃定,对脂肪险的支持,以及到最后一刻前都选择相信多鱼 ,都更加顺理成章。作为300亿的仲裁,老金希望不打折扣地完成二爷的遗愿,但所爱的人的亲人——怎么看都是可爱的呀!好甜啊!老金和二爷,我今年大银幕上最戳心的爱情!
没想到的是,《西虹市首富》在豆瓣上会产生那么多争议,毕竟在我眼里,它不比之前的“开心麻花系作品”差多少。
反差,素来是开心麻花的“剧作套路”,间而能够带来大量的笑料和思考。《夏洛特烦恼》,时代反差。一场穿越,随之而来的是当年流行文化的浪潮回顾与人生的重新选择。《驴得水》,身份反差。校长把一头毛驴谎报成英语老师领空饷,面对教检,只能拉来一个铜匠,把他“变成”老师,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羞羞的铁拳》,性别反差。不过,个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想探讨的“消灭刻板印象”,本身就是一次“刻板印象展示台”。
到了《西虹市首富》,产生反差的,是贫富阶层。
生活穷困潦倒的王多鱼被一个台湾财团找上门来,惊吓之余才知道自己在台湾有个从未谋面的二爷,有三百亿的遗产要留给他。但他必须在西虹市内,在诸多的限制下,一个月内合理有效地花光十个亿,才能继承三百亿。
由此,这个寻常的剧作概念开始衍变,它成了男主角王多鱼苦恼的根源,也成了诸多乱象的根源。
拥有了一夜暴富/暴穷的机会,接着开始探讨金钱底下的人性善恶,此类展开在喜剧作品中并不少见,《华尔街之狼》、《发展受阻》、《起跑线》等皆如此,马克·吐温在19世纪创作的小说《百万英镑》还和《西虹市首富》撞了设定。
与一百多年前不同的是,这部电影里一夜暴富的设定,被包装成了更为荒诞的十亿挑战,从而抒发贴合这个时代的讽刺意味。
如同马克·吐温笔下那位穷困潦倒的美国人亨利在伦敦得到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后反倒因“风向标效应”成了真正的富翁。“王多鱼”三个字,从拥有十亿后,也成为了一种“风向标式”的存在。
他投资“陆地游泳器”的创意,想着能败一笔小钱,结果刚投入就超10万人试用。
他想要买入夕阳产业的股票,坐等跌停、退市、套牢,结果因为拿了4000万与股神吃饭,被媒体理解为“操盘”,反手就赚了1个亿。
屯上一片荒无人烟的旧宅,都能莫名其妙开发成学区房,赚回10个亿。
就连探讨“王多鱼包下全城传媒资源来求爱的方式是否合理”的电视节目,都要以“王多鱼爱夏竹”来冠名。
最可笑的,则要数王多鱼撺掇起的友谊足球赛。这次堪称花式浪费的行动,最后引来的,却是1亿捐款。
到最后,他花掉剩余巨款的方式,竟然是靠匪夷所思的“脂肪险”,以商业途径进行白送钱,美其名曰“西虹人瘦”。
在这期间,观众可以频繁地看到王多鱼这个角色在重复着做一件事:花钱,不断花钱,然后苦于花不完钱。花钱这一行为,被扭转为了一件令人麻木乃至痛苦的事。毕竟,十个亿比上三百亿,无异于芝麻比上西瓜。
电影用浮夸的喜闹剧表层,让繁复的笑料产生了集聚的空间,人物间的对比随之产生:
一方,是无法将真相告知世人,只能无止境做着败钱行为,还要不断为行为套上借口的“暴发户”王多鱼。另一方,是西虹市里眼红羡艳的人们,他们恨不得他倾家荡产,同时却又都众星拱月,想从他身上捞上一笔。
在荒诞之中暴露真实,《西虹市首富》并不止步于告诉我们诸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类大路货道理。
它还想要告诉观众的是,这些事情的发生,并非是看似不合常理的偶然。
隐性的事实是:
有钱人的钱会生钱,这是至高的资本和资源。
哪怕消耗无度,一个机会捡到了,甚至是机会自己撞上门来,钱就又会越花越多。
穷人的钱呢?穷生穷。之前王多鱼过着的穷日子,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与之对应,庄强为五百块踢了假球。这个情节被藏在笑料背后,直到挖出,方显出一个倾斜的社会翘板:在一次次花钱之后,每笔钱的走向,均是复杂难解的,待它们落进普通人的袋子里,钱已是“不值钱的钱”了。
《西虹市首富》提出了这些问题,却又并不打算在这条路上继续走地太远。
对这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兼顾足量的笑料与观众渴望“解压”的心情。
作为一部对类型把控到位的作品,《西虹市首富》真正刺中观众神经的,实际上是其中大量的物质生活展示和这套“贫富阶层对撞”的剧作核心逻辑。
幽默与讽刺的结合,是它营造喜剧效果的策略,而对主题的探讨便是在这样愉悦的基调中落下帷幕,使得市场的接受度最大化——现在的暑期档,需要这样一部轻松的喜剧,让观众能够没有顾虑地笑过两个小时。
放在国内的喜剧创作环境下,这部电影更值得去进行鼓励,而非厉声苛责。
我大年初三经历过一场谷歌Global的面试,虽然挂了,但是虽败犹荣,对谷歌心有戚戚焉。
所以想来说说《西红市首富》里的自己的观察。这真是能让你笑到骨子里,但是明目张胆讽刺,但是往深了想,又全是悲哀和疯狂。
都觉得电影荒诞,但是,实际上,你知道的,现实更为荒诞。
不扯多了,还是来说谷歌面试。
谷歌面试,需要的是深刻的洞察力和让人眼前一亮的解题思路。我在Glassdoor上,整理了所有谷歌的面试题,随手扔几个,你们看看:
比如Google 发明了传送门,你会用它来干什么?
Google just invented the teletransporter (传送门). Give me your go-to-market plan. Can you add 3 features to this tele-transporter;
再比如,如果Google发明了快4倍,便宜4倍的飞行方式,你会用来干什么?
If Google has invented a way to make air travel 4x cheaper and 4x faster,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is technology?
在剧集里,沈腾饰演的人生卢瑟,大翔队的守门员王多余,突然天降横财,自己的二爷去世了,留给他的面试题是:
请在一个月内,花光10亿,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300亿。
花光10亿,还有各种额外要求:
1、不允许剩下资产。也就是不能买公司、房地产这类1个月后,还有流动性的东西。
2、不允许哄抬物价。也就是说,不能超过正常人理解的限度。比如不能雇一个人,然后给他开10亿的工资。
3、不能损毁著名物品,比如不能一把火烧了伦勃朗的夜巡,砸了一个鸡缸杯。
4、不可以黄赌毒。
屌丝们天天想的是,如果我有钱了,我要天天躺在家里,不干活儿,混吃等死。但是真的有这么个机会,其实你的生命会变得特别无聊。
但是,电影的编剧,把这种混吃等死,胡天花地的生活,拍成了一个挑战。
王多余虽然生活中是个废柴,但是一旦有钱了,让自己从10亿变成300亿的脑子还是有的。所以他回答这个面试题,给了好几种解法:
1、胡吃海塞,还叫上了队友一起胡吃海塞。每天造50万,一个月也只能花1500万。
2、请长洲的恒太队来,和自己的大翔队打友谊赛,一场一千万。
还是花得太少。
3、胡乱投资,不投资项目,只投资梦想,找10个不靠谱的人,每人给500万,也才能花出去5000万。买烂尾楼,花了1亿,只能用掉10分之一。
4、追女孩,全城打广告,西虹市不大,我看外景很像是厦门。全城线下广告、电视广告包圆儿一个月,最多也只能花出去1个亿吧。
5、买股票,专门挑选烂股票买,只求赔,不求涨。
所以你看看,他都这么努力造了,结果花出去一半不到,反而股票涨了,烂尾楼变学区楼,恒太比赛感动了恒太太,要给他赞助1个亿,来来回回,钱没花出去,反而变成了20亿!
但是,沈腾,作为谷歌candidate,我说他能被谷歌录取是有原因的。
因为,谷歌二面,我接到的面试题是:
如何设计一项运动的运营方式,让其在1一个月内,全国所有人都开始做这个运动。
沈腾,最后终于开窍了,他开发了一种保险,脂肪险。每人买1块钱投保,减掉一公斤,给2000。然后不到一个月,全民健身,还花光了20亿。
沈腾厉害啊!
他的答案是一套经过完美计算的方案。
首先,沈腾的险种得是众人皆可参与的。减肥这个目标,可谓全员皆可参与。胖子减重,瘦子减脂。
其次,沈腾的知道西虹市的胖子比例(有减肥诉求的人的比例),
然后,沈腾需要设计合理的赔付方案,赔少了,20亿还是花不完。
最后,沈腾还要确定合理的赔付目标,减10斤给10万合理还是减一斤给2000合理,这需要精密的逻辑推演和数据支持。
由于我接到过Google的面试,这题当时答得不够好,所以看到沈腾的脂肪险,当场就鸡冻了。
特别想泪流满面的跟他说,
最后说两句感受,剧集很荒诞,荒诞到了尽头,是疯狂。但是我觉得现实往往比电影更疯狂。
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资本的增殖比一切都快。所以房子涨的比工资快,公司估值涨的比房子快。而一旦掌握了体量足够的资本,就可以依靠杠杆,资本本身的增速,磨平资本背后的一切人的愚蠢。
就好像是电影里,沈腾故意找了最不靠谱的人来做投资,故意去投最不靠谱的项目,比如把北极的通过柴油飞行器凿来,运到阿尔泰。
比如,一种能让你在地面上体验游泳感觉得“陆游器”,比如去买垃圾股,比如去买烂尾楼。
但是可笑的是,北极飞行器项目失败了,遇到的北极熊被俄罗斯收养了,收回了成本,北极熊的肖像权还卖给了可口可乐,大赚了一笔。
可笑。
陆游器因为是首富投的,所以即使蠢得不行,也还是风靡一时,估值蹭蹭往上涨(想想如今的互联网?)
烂尾楼变成学区房,打了房地产和市政规划两个耳光。
垃圾股被买进之后,反而涨了,就更能理解了,这不就是庄家的操作本身吗?
再多说回来,最近的PDD上市的问题。短期的鲜花,在历史的长河里看来,可能变成牛粪,毕竟拼多多除了卖小米新品之外,还卖马上就过期的奶粉。
无疑我是对《西虹市首富》充满期待的。
单单是看见沈腾/开心麻花/喜剧,就对这部电影是否值得观看多少有了些底气。
更何况从药神开始,紧接着各种负面的新闻轮番上演,最近的空气实在是让人窒息,太需要一个轻松的氛围喘口气了。
所以我一早就买好了票,饭都没吃就一头扎进了电影院。
简单的来讲,延续了开心麻花一惯的水准,包袱不断笑料连连,如果喜欢夏洛特烦恼和铁拳的小伙伴,我只有两个字给你们:去看。
只是出了电影院,越品我的步子越开始渐渐不那么轻快。
以我的鉴赏水准,实在没有资格从多么专业的角度对它作甚么评判,只是作为一个观众,笑乐之余慢慢有了些自己的想法。就是个寻常人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吧。
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不负期待,我也认定一定会票房大卖。可是在我看来它依然没有什么突破,我大抵能给到7.5分。
我一路都在想为什么我觉得它缺失了什么,直到我想到星爷,我开始明白是女人。
这次开心麻花没有再用御用女主马丽,女主换成了《我的少女时代》女主宋芸桦,认真讲比几年前好看了很多,我几乎没有认出来。看下来是角色需要。
在这场幻梦一样的狂欢里,她是唯一一个光伟正的存在,也正因为这个存在,使我觉得她更像一个证明男主的工具。而在这场豪赌中,她毋庸置疑就是一个工具。我看着这个“工具”留着感动的泪水,心里有些叹息,究竟什么时候女人才能不是那个被选择的角色呢?
男主卷入这场豪赌是因为血缘,女主却又是为什么呢?她机械化的做着不出观众意外的反应,在这个逆袭的故事里佐证着男主的伟大。同为女人,我实在无法理解也无法评价。可能看个喜剧我太较真了些,也可能是最近的某个事件让我对此格外的敏感。
很惭愧,听说驴得水有些压抑我一直没看。从我仅仅看到的三个喜剧里,我认为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这三部电影的短板。
我个人觉得,这三部电影里的主要女性角色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脸谱化的并不存在独立人格的工具女。她们依附男人而存在,她们似乎都在两个男人中选择,实际上被框死在一个概念里被动接受。当然,这也是矛盾中的一环,但是她们毫无人味儿。她们是一个老妈子,是一个女汉子,是一个萌妹子,然后没有然后了。
我眼里星爷的伟大也在于他能推出来一批的星女郎,他的作品里女性不单单只是为了矛盾塑造而存在的。个个都出彩个个都可爱。她们不是简单的女一女二主角反派,她们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选择。
回到西虹市首富,当我跟随剧情以男主设定看的时候我笑的很开心,当我以女主视角回味的时候我就剩下三个字“凭什么”。
凭什么要无辜卷入他们的游戏?
凭什么自己的感情要由他人拿着金钱来考验?
凭什么只能选择爱上一个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凭什么一场不为自己而放的烟花一场动机不纯的追求就要交出自己的心?
凭什么自己要成为衡量男主人性的砝码?
一场豪赌,赌注是三百亿和一个女人。
男主如果选择三百亿,真他妈不是东西但是可以理解,毕竟那是三百亿。
男主如果选择女主,只会有“哦应该的”和“真伟大”。
没有人在意那三百亿本身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怎么选都能得到原本不属于他的意外之喜。
没有人问过那个女人愿不愿意被放在天平的一端,愿不愿意参加这场豪赌。
被一个这样的人爱上她就该感天谢地了,那么有钱还喜欢普通的她,为你他愿意放弃三百亿诶!
她不能有所计较,也不能有心机。她必须纯洁也必须无辜,才能证明好人有好报这个永恒的主旋律。
在男人的故事里,她上演了一出霸道暴发户爱上我的纯情戏码,如果说她是隐形的工具,而另一位多次露面的女性就明显且惨烈的多了。
第一次露面她是高级服务的产品之一,第二次露面她是反派派出的破坏工具,第三次露面她是安抚男主情绪的工具。
可能是最近xq的瓜吃多了吧,我觉得很悲哀替这些角色也替现实中的女性们。男性视角这是一出逆袭狂欢,女性视角更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了。
我无法从艺术的视角鉴赏也无法从专业的水准评判,但也不能单纯的说呵这个团队真是直男癌,我只是觉得有趣,视角转换之间从荒诞故事变成了赤裸裸的现实。
男人的世界里的女人,被挟裹着站上砧板,被打量着值多少钱。
那位优秀的高材生男友为了两摞钞票和豪门园丁的位置卖掉了你和自己,这位高尚的有底线的守门员老公用三百亿买到了你和尊重,哦得益于他未卜先知精打细算的二爷他也没花那么许多。
当然在他们看来你也受益颇多,有一堆人羡慕着的眼光,还能和暴发户老公共享290亿,真棒。
嘘,你可别说你其实是看上了那些钱和钱带来的浪漫,不然你就不纯洁了,不纯洁的女人哪里配得上这么多钱呢。
洋洋洒洒码了这些个字,也无意占在道德高地去指责什么,况且也不是团队恶意设计。这是意识的缺失,又或许是艺术的不兼容。我一个寻常观众也无法拍棺定论,更不想用自己的浅薄见识给人扣帽子。
只是,希望国产的电视剧电影少一些不合理的、脸谱化的角色,多一些血肉丰满的“人”。也希望,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有尊严的好好活着,生而为人都不容易。
夏竹你好好看…好好看看我还剩多少钱了… 他们打出了“菊花阵”,第一次听说守门员可以跑这么远的… 严格地说,其实你应该叫我“二奶”…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也就是今天刚刚上映的——《西虹市首富》,老子真的快要笑死了,哈哈哈哈。虽然说它是一部搞笑片,但是看的我哭笑不得。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新喜剧电影的春天吧!
电影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商业和娱乐双重特性,作为类型片中的王者,喜剧电影无疑最具活力和观众缘,在影史上的地位和对于电影工业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
什么是中国式喜剧电影?
古代说书、近代相声戏曲、当代小品,都是国产喜剧的根。
中国喜剧电影,内地以葛优为代表,传统中式幽默。香港则以周星驰为代表,继承了英国早期喜剧无厘头黑色幽默风格,充满着滑稽。
中国喜剧电影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探索过程。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2010年的《人在囧途》,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2014年《心花路放》都票房和口碑双赢。尤其后几部,成为国产电影票房的新标杆,业内外人士从此对国产喜剧电影刮目相看,电影市场更呈现出一片泛喜剧文化社会语境。
这和90后观影习惯的养成和小镇青年的崛起有关,新观众群体年轻态的审美趣味,随着"互联网+"生态、跨界资本和IP热潮的兴起,新的电影类型促进电影行业不断优化。
而喜剧,是最好的试水类型。
2015年,一部围绕以上关键要素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和后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刷新着国产喜剧电影的规格。尤其前者,堪称“平地一声惊雷”,其风格年轻、紧跟潮流。
去年一部《羞羞的铁拳》,揽获票房22亿,他们的主创都来自同一批人——开心麻花,之后更成了业内喜剧创作团队的标杆。
而今年暑假,一部和上述作品风格近似喜剧片“杀”回了电影市场。
猫眼想看人数32w,淘票票想看人数接近150w——登顶历史想看第一位。
可以说广受期待了,那么,《西虹市首富》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当我们看喜剧电影时,我们在看什么?
观众钟意喜剧片,往往就是图个乐,但现在好笑的喜剧电影越来越少。
开心麻花在近几年之所以在喜剧市场拔得头筹则是因为它对内地传统喜剧和港式喜剧的融合和对中国疯癫喜剧电影的发扬光大。
此“疯癫”并非贬义词,而是满含着奇观,具体表现为女神、女汉子两极分化,宅、衰、怂、屌丝结合,男女性形象的混沌融合。
且有大量的黑色幽默、极端叛逆、戏仿拼贴、荒诞演绎、群体狂欢、类型杂糅,堪称喜剧中的大奇葩。
简直好清纯毫不做作,几乎摒弃了“屎尿屁”传统喜剧观,和外面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
《西虹市首富》也是如此。
本片最“疯癫”之处在于一个月内要花光10亿,大多数中国人一个月生活费2000块左右,撑死算上水电房租高端花费一共1w,如果是有钱人,这个数字扩充100倍,也才是100w,而十亿,简直是天文数字。
做梦做多了真的会实现,十亿就这么砸到观众面前。
一切的剧情围绕怎么花光这10亿展开,毫不意外充斥着消费、花钱、挥霍,这和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兴起的时代语境契合到了极点。
大众消费文化兴起导致草根话语的崛起和狂欢文化的盛行。小成本喜剧电影是最佳媒介。
《西虹市首富》制作上已经不能算小成本电影,但其中蕴含的疯癫荒诞却无比契合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精华。
西虹市宇宙喜剧片首先依托于此前团队用谐音、方言、夸张、双关、反转等拿台词做文章的小品上。
转嫁到电影里则非常注重人物塑造来达到令人惊喜的喜剧性效果。
他们的主角往往是地位低下甚至卑微的市井小人物,但是具有与自己的身份地位差距巨大的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又不断受挫陷入窘境。
《西虹市首富》的王多鱼,中年油腻男,一身赘肉却梦想当黄金守门员,没对象没存款没车没房并且失业,即便天降大饼10亿人民币,但王多鱼的梦想还是和恒太踢一场足球。
王多鱼和他那长相酷似林子聪的发小所遭遇的窘境,都是日常生活。
而他对为了花光10亿的所作所为和外人不知真相的两种对照现实,又产生了极其滑稽又荒诞的笑料。
笑点来自于观众上帝视角却又感同身受的虚拟交流感。
这也是西虹市宇宙喜剧片和国产喜剧片的共同处:注重戏仿、拼贴、误会与巧合的叙事技巧,泛娱乐化。
但《西虹市首富》这次还加了点不一样的“料”。
好多好多钱。
笑可以作为喜剧电影的目的,但真正喜剧是对人与社会现实的关注上来。
国产喜剧电影在喜剧语言的运用近年来流行古今混用,方言拼贴。导致喜剧性仍然靠网络流行语(某晚),大多呈现炒冷饭式味道馊而怪的局面。
多数创作者往往太依靠网络语言,缺乏独创性,拍出的喜剧片尬的人头皮发麻,每个镜头,每场表演仿佛都在拿着大喇叭朝观众怒吼:笑!都给我笑!
好的喜剧是让观众自然而然发出笑声。正如好的喜剧真正的内核是悲剧,也就是所谓——“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了。”
纯粹喜剧的面子还是嬉笑怒骂,里子才是令人遍体生寒的无奈。
《西虹市首富》带有一定的现实批判和人文关怀,因为本身出发点是落在“钱”上。几乎一切情节都和“钱”离不开关系,说它现实意义浓厚,因为的确戳中许多人的痛点:土豪、贫富差距、十几亿身价的发型、投资梦想、养孩子、二胎等等,中国人可太难了。
这些究极本质极其沉重的话题,都被编导以十分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难能可贵的是,较之西虹市宇宙之前的几部作品,无论是内涵还是立意、讽刺程度,《西虹市首富》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另一方面,闫非和彭大魔两位青年导演的电影感在《西虹市首富》里也得到了提升。
所谓电影感就是要集齐5个要素:构图、镜头选择、摄影机运动、打光、美术。《西虹市首富》室内室外戏旗鼓相当,两位导演技巧和此前相比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在现实性批判之外,《西虹市首富》用彩蛋制造惊喜,这也是一部全程找彩蛋的喜剧电影。
《西虹市首富》融入了许多堪称敏感和大尺度的社会议题,每段相当有梗有料,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重要配角金先生的设定。
演员的配置不再是以前的老搭配。沈腾和宋芸烨组CP,这是东北铁合金与台湾小清新的重要碰面。
当然,最令人惊喜的是还是常远饰演的“西虹王力宏”。和《我的少女时代》里的刘德华遥遥呼应,你一定会惊喜的叫出声来。
喜剧从最初的感官刺激到人文关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虹市首富》起码证明了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努力的尝试。
刚刚上映,快去爆笑一场吧!
承认钱就是那么重要,有那么难吗?
除了尴尬的台湾女主其他人都很好笑,沈腾和常远一出场大家就笑,本来是8-9分的好笑程度,因为女主演技稀烂扣掉2星,最后金先生承认自己是二奶好评,电影现在能公开带一点同性恋内容也不容易
开场的笑点蛮尬的,后面好转了很多,反讽设计还行。
很好奇波米1分是哪来的?谁能给我概括概括?
1、相比较,《夏洛》文本更出色,但是《西虹市》的电影感更强,整个作品更立体,闫非彭大魔作为电影导演的进步很大;2、全程彩蛋,笑点密集;3、和《猛虫过江》撞了一半演员,可却比它好笑十倍,所以演员不应该为烂片背锅;4、演员该集体减肥了,连常远都肿了,张一鸣肿成个球,沈腾就没消过肿
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重要性,要是二奶合法继承了,还有他王多鱼什么事
虽然评分不高,剧情不佳,女主赶客,但是笑点的编排非常努力,我也靠波波的剧情和周围的观众几乎保持了笑点一致。
其实我就不懂了 为啥现在人的要求就那么高了?人家纯粹的就是为了逗你开心 你哪来这么多事 是不是觉得自己可伟大了?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好笑就对了,什么低俗不低俗的。
作为一个笑点还比较高的人,一度笑崩溃了。亮点很多,惊喜密集。而难得的是,阐述了喜剧比较高级的力量,对当今社会做了不同角度和程度的讽刺。
“孙子,接受这项挑战吧!”小目标主题:赚他一个亿和花光十个亿,哪个更难?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答案。算是今夏最有趣的电影了,依旧是夏洛特烦恼那样“日常の不可能”的爆笑励志,算是不走寻常路的高档爆米花作品,并在其中掺入了心灵鸡汤,格调不高,但真的好笑哦!沈腾真不错,宋芸桦是亮点,‘二奶“笑喷,里面有几处夏洛特的彩蛋,比如出租车司机和冬梅大桥,看来还真是一个世界观的作品
连羞羞的铁拳这样的完成度都达不到,只剩YY和恶俗,像是吃了一口屎还噎在喉咙里……
情节设计有高级的地方,比如放错录像带那里,让我想起数学题,得预设多少种结果得录多少视频呢,两个不同情绪的视频前后放在一起,喜剧效果立马就有了。更为难得的是结尾为同志说话,希望能对观众奏效吧。
又名《当王思聪是怎样一种体验》,表面上是喜剧片,其实内在无比黑暗。有钱可以让最高傲强势的经理俯首帖耳,可以让最思想崇高的教育家唯命是从,可以让股神陪你吃饭,可以让王力宏去你家开演唱会。但有钱同样也可以让你实现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可以让你追到最不可能追到的女生,可以让你和高不可攀的球队踢球,可以让你在朋友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有能力救Ta。钱是王八蛋,钱也是救命药。有钱之后瞎几把投的股票都可以增值,瞎几把投的项目都可以爆赚,钱像有繁殖能力一样越用越多。但这又怎样呢?那些告诉你“钱不重要”“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电影只是毒鸡汤,这种提倡“钱很重要、有钱可以做想做的事、有钱可以提高实现梦想的几率”、号召大家认真工作努力赚钱的电影不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吗?电影只是说了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
十亿元很难花掉吗?投资一部《阿修罗》,瞬间就赔光了啊。这设定太没说服力了。
中间如何花钱的部分比较好笑。不过,宋芸桦重复了一个类似的角色。
一部喜剧让人一直乐,就已经很及格了,没必要一直抓着什么内涵意义价值观不放。何况这也不是没有内涵意义价值观啊。资本市场的荒唐,过度营销带来的诡异效果,现代人对健康尤其是肥胖的焦虑,都有啊。可有些人根本看不明白电影里夸张的讽刺,硬是给理解成恶俗的意淫,不活该去电影院找尴尬和不痛快么。
特理解为什么会打低分,也特理解为什么会打高分。
继承百亿遗产,怼翻穷酸文人,取个台湾太太,生一百个孩子,典型小市民梦想,只是落伍,倒还不算反动。笑料和剧情都中规中矩,拍得没什么电影感。沈腾跟宋芸桦真的可以荣膺年度最违和情侣了。
作为翻拍本土化做得还不错,虽说品味并不高级女主也比较尬,而且电影化程度有限,剧作也有些问题(反对力量不太够),不过在喜剧里面对人性和国民性有探讨,对现实问题有寓言式的揭示(结尾简直太狠了),比同行们还是好那么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