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题是反映家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灵异只是一个壳。所以看到最后,其实已经不关心是否真的存在鬼。
不过演职员表播放时插入了一些此前的视频图片,我个人感觉有点画蛇添足。因为这带来了一些设定上的小缺陷,从而破坏了影片苦心为观众营造的代入感。
演职员表中插入的视频图片中,出现疑似Alice的人影,暗示Alice的鬼魂出现次数比正片中所描述的要多。
但其中一份插入的素材有问题——Matt伪造的照片。从最后的特写可以看到,Matt伪造的照片上,除了有伪造的Alice形象之外,在一个角落里还有另一个疑似Alice。
按道理,Matt伪造照片时需要对照片做仔细处理,理应率先发现照片上不妥当的地方。根据影片描述,这个质疑可以反驳:Matt只是用机器把Alice的影像合成到后院照片上,没认真观察照片似乎说得过去。
然而还有第二个质疑:Alice灵异照片对家人冲击这么大,大家肯定会仔细研究照片,正如他们在发现录像不正常后也研究过所有录像。大家一起仔细研究之下,伪造照片上的真正鬼影理应被发现。
我们作为观众,一般镜头特写哪里就观察哪里,所以观众直到最后演职员表时才发现后院照片中有真正鬼影,这可以理解。然而代入影片中的角色来看,他们对灵异照片的研究一定不会像观众那样只关心镜头特写的区域。假如他们反复观察照片,真正鬼影不可能会被忽略。
Alice死前,没有人理解她;Alice死后、闹鬼事件出现时,她的家人在挥之不去的阴霾中,寻找Alice存在的痕迹。影片显然想通过Alice的悲剧揭示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背后的压抑与不安,但影片并没有直接怪责其他家庭成员自私、冷漠、保守,而是指出家人沟通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大家各自习惯了一种压制自己情感的状态(尤其是June和Alice母女),导致沟通机制长期失灵,家人之间看不见的裂痕逐渐加大。
作为观众,我能清晰感受到这种裂痕。Alice与邻居私通、Alice在父母床前的崩溃、Matt自以为能用灵异照片解决母亲的偏执、June的母亲讨论她与June的关系……这些桥段都在强化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固然都有自己的缺点,但他们并非完全的大奸大恶或者麻木不仁,只是意识不到危机的存在,最终陷入悲剧。
影片的原意在于强调一种无力感:爱的本意再真诚,也会因为疏于表达或表达方式错误而引致悲剧。简单来说,家人们“爱而不懂爱”。
然而伪造照片中出现真正鬼影,破坏了主题的表达:假如家人仔细观察照片,都发现不了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那就坐实了这些“家人”,确实根本不关心Alice;Alice的悲剧,就不是“表达、沟通”的问题,而是家人彻底的“麻木”的问题。这时候,家人“爱而不懂爱”的设定就被打破了。
当然,瑕不掩瑜,我很喜欢伪访谈形式所带来的代入感,也灵异元素的整体拿捏。而即使我认为最后的灵异照片桥段导致了设定缺陷,但毕竟已经是片尾,不影响我对影片的整体观感。我认为,在演职员表中插入灵异内容特写,这个手法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素材中不包括Matt伪造的灵异照片即可。因为演职员表中的其他灵异素材都是视频,从动态的视频中发现鬼影,显然比从静态的单张照片中发现鬼影难。我可以理解人们没有从视频中发现更多的灵异现象,但不相信对着一张大家都关注、两三个巴掌大的照片看半天,还会找不出照片上的异常。
特别提醒写在上面:片尾出字幕千万别急着关掉!要看到最后一秒!不过,本片只推荐给有耐心的观众。 比较特别的伪纪录片,完全按照类似于《走近科学》的探索类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全片几乎都比较平淡(只有一个略微惊悚的镜头),就是对各个关系人物的反复采访,还有很多空镜头。但是,穿插的“灵异”录像和照片,一直放大放大,又长时间定格,有一种模糊的惊悚感。整部片一直给人一种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惊悚。 看本片需要一定的耐心,看完还是会觉得挺不错的。导演很“狡猾”的将“伪真相”和“真相”放在一起,利用人类的“思维定势”进行诱导,而将真正的“真相”放在电影最后出字幕的时候才揭开!真是细思极恐啊! 实际上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没有人真正关心女主,家人的疏离也是女主死亡的原因之一。女主即使死了也还是孤独的呆在角落。父母都是通过死亡后的调查,才发现女主不为人知的一面。结尾处母亲和女儿跨时空的通灵蒙太奇,本以为会来个感人片段,结果依然没有沟通上,让人难过。
那段手机视频确实有被吓到
沉郁的氛围,星点的光影,昔日的相片回忆,几段模糊的影像,串联起了一位藏着心事,郁郁寡欢的青春期少女的点滴,影片不是靠着jump scare来吓唬人,而是用一种缓缓道来的纪录片方式,靠着旁白和一些模糊的影像却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蒙哥湖,在在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至今未能得知,只是知道的是那位少女,她很伤心,很难过,有着不可倾诉的秘密,也在害怕亲人的离去。影片的最后一家人最终释怀搬离了老家,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而窗台边却浮现出了一个鬼影,是女孩?还是...只能留给观众去想象。
伪纪录,恐怖
我一直在那儿,但你们却看不见我.
瘆人又温暖还有点忧伤
这就是一集关于超自然事件的《探索发现》节目。★★
我操 稀烂
类型片其实挺忌讳“有心”的,因为十有八九都会显得多余或者矫情,但这部片子的在情感方面的表达值得肯定,虽然很难不让人觉得作者从《双峰》第一季那里借鉴了许多。
真正意义上的伪纪录片而不仅是found footage,强大地展现了用细细的蓝线的手法拍恐怖片的能力,极度不安氛围中的抽丝剥茧下是一个悲伤而孤独的故事,片尾字幕全部出完之后的最后一幕则直接吓尿。
女孩的名字叫Palmer,是个看片的理由~~女孩生前的冥想里看见妈妈却不为妈妈看见,女孩死后妈妈冥想时走进女儿的房间却以为空无一人,这种对至亲之人invisible的绝望+时空错置迟来的理解,真很赚人泪(又找到了一个《鬼入侵》的创意来源)。家里的鬼,是生前被家人环绕却深感无助,死后挟带秘密又无所适从。世上没有鬼,才是最悲伤的鬼故事叭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当故事本身挖掘出越来越多的秘密的时候,它就变得不再仅仅是一个有关鬼魂的灵异事件。电影视角是尤为值得称道的,在整个形式中,它或许是唯一客观而中立的,有时它与剧中人物的讲述切合、有时相悖、有时又莫衷一是,如何理解这些静谧的空镜,在乎观者自心。
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啊 就是中间一小部分有点闷节奏清晰 剧情合理 也有很多惊悚的地方 比如拍摄到自己的溺水的亡灵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挺悲伤的每个人都必须要往前走 不论失去了谁都必须向前看最后一句She's gone 简直戳心这电影最大的亮点是音乐和音效,与画面配合得相当完美
故弄玄虚
我靠这嘛玩意儿啊
伪记录片手法= =
纪录片形式,但过于冗长的任务叙述有点无聊,做的很精致的,照片运用较多,质疑鬼魂。
近期看过的真有点被吓到的伪纪录恐怖片,而且结局如此《变形记》立马提升了高度
观影过程挺渗人的。当种种隐情随着录像的揭秘与人物的追访而呼之欲出时,故事便不再拘泥于灵异本身,而是转向一种看似温情实则疏离的家庭关系。这种陌生与无助,大概就是连死后的残留身影也只能在边缘处像局外人那样悲伤地凝望着,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吧。阴魂不散的不只是鬼魂,还有无所适从的人心。
我超爱!最后母女心理治疗的隐喻简直神了。人和人之间那种刻骨的隔膜。
20.12 沧海遗珠|近几年流行的family horror应学习此片|拍摄的颗粒感非常舒适|音乐音效及空镜头拍摄太美了|压抑住的未能表达的情绪的完美影像表达|年度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