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中的一段台词印象深刻。
“好的音乐,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法国牛奶增加产量
日本清酒更醇
宝宝减少哭闹
还有,曾经降低过加拿大街头的犯罪率
连瘸子都能走动
音乐可以带你看到另一个世界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它可以启发人类的思考
解决焦虑和失眠困扰
让人类更加聪明”
……
虽然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音乐确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是吗?
海上有一间遗世独立的小屋
屋里面藏了一首没听过的歌
还好还是发现了这沧海遗珠
听到了那声音那旋律那歌词
鲜艳的色调
清新的音调
过于浮夸的剧情
却加强了戏剧感染力
音乐响起了
我忽略掉所有瑕疵
旋律跳起来
我听到词曲藏了个故事
有点mv却还是讲好了一件事
大乐师 需要有爱配乐
一个江湖小弟,一个碎碎念的傻白甜,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
等等,说是因为音乐,好像有点牵强,其实是因为“绑架”走到了一起。
身为江湖小弟,郑中基离音乐实在有点远,而且他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跑去唱歌”。不过,这个人骨子里头就有那么一点点“音乐天赋”在作祟,所以他也就不能“安分”的做一个江湖小弟。
哎,唱歌不也蛮好的么,当年的《甲乙丙丁》就非常喜欢。
姜皓文身为“大哥”,有坑小弟的实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缺钱,脑子被打坏了,想出了绑架这一出,结果将俩“音乐天才”凑合到了一块儿。
身为“肉票”,傻白甜的小妹妹一点没有自觉,把“绑匪”搞得鸡飞狗跳,混不吝的忘却了自己的“爱情危机”。
话说,“同步”这个理由,分起手来,算是非常充分了吧。
渣到连警察都看不过去,也算是渣到了极品。
周秀娜难得“保守”一回,当然要为这种现象发声。
不过,音乐发展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就有点玄乎了。在黑社会老大的追杀中,郑中基终于悟道。
唱歌这事儿,最终还是要向“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高度进发。
在艺术的世界里,适度的夸张,可以追求效果。
因为一首歌,把人从轮椅上唱起来,这疗效绝对没谁了。
所以,这是一首没听过的歌。
传说音乐的起源,是从求救开始的。原始人在没有语言,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向同伴求救。慢慢的,他们就发展出一套“节奏”。当双方都专注求救的时候,他们不小心把武器变成乐器,把求救变成合奏,就是因为这个不小心,他们发现了音乐,忘记了争斗。
这段话是这部电影的结尾,却是整部电影的开头。这是一部喜剧,这是一部犯罪片,这是一部爱情片,这是一部音乐片,这是《大乐师·为爱配乐》。
一个对声音极度敏感的小混混,他的生命中却只有一首Demo能让他安静下来,忘掉那些曾经的争斗。而当他真的有一天,遇到了那首歌的主人,却是作为绑匪和人质的身份而相见。
在大海上一个漂浮的小木屋里,两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逃跑计划,却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情感的转变,也完成了一首属于他们俩的歌。他愿意为她戒烟戒辣,游泳练气,锻炼身体,把嗓子养好,只为了为她唱一首歌。她愿意弹着他千辛万苦搬来的破钢琴,在风声、浪声、水滴声的合奏之下,为他奏出最奇特的乐章。
无厘头的剧情设置,使得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可以与周遭的一切融为一体,都变成音乐。你也许从未见过这些乐器,用钢管做的笛子,酒瓶和油桶做的架子鼓,铁盒和钢丝做的吉他,夹子和木板做的键盘,一块黑白布做的钢琴,原来音乐从来不是只属于上流社会,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能够成为配乐。就连打架斗殴也能在莫扎特《小夜曲》的伴奏之下变成了舞蹈,黑帮大哥带着一群小混混跳起了街头舞蹈,连拆车砸玻璃的暴力场面也具有了美感,不禁让人瞪大了眼睛,感叹一声“还可以这样”。而绑匪与人质之间奇特荒谬的关系,浮夸式的表演,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更加凸显了音乐的主题,充分表现了音乐的魔力。
如果说近些年来,作为本片男主的郑中基拍的大多是别人眼中的烂片,但他的演技从未被质疑过,尽管他是歌手出身,却是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而在这部电影中,他同时作为一个歌手和演员的结合,不仅演唱了贯穿始终的那首《没听过的歌》,表现出曾经被誉为“歌神”张学友接班人的动人声线,还饰演了一个为爱和音乐愿意浪子回头的小混混。当他明知警察蹲守,却愿意捂着刀伤,混进大乐师歌唱比赛的现场,甚至不惜曝光在聚光灯之下,只是为了用生命唱完这首属于他们两人的歌。
我终究还是感动了,却是在看了那么多的外国大片以后,在一部只有6.3分的电影面前。当量化研究的方法甚至延伸到娱乐的领域,不管是一张专辑的销量,还是一部电影的票房都成了衡量好坏的尺度,而豆瓣评分更是一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硬性标准。艺术性、思想性也许是构成一部电影的价值高度不可或缺的因素,可是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真正观影的同时是代入了自己喜好的。如果说评分是为了多数人的客观,那么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又被置于何地呢?
一部电影,只有观众的参与,才真正具有了生命。一首歌,只因为有听的人,才有了灵魂。
最后,两个人都因为音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四年后,阿勇出狱,子牧去布拉格旅行回来,他们重聚在那个小鱼排之上,原来音乐真的能改变一切。
我真心推荐你抛掉一切的评分和评价,只是单纯的沉浸其中,听着这首歌的旋律,看着阿勇对子牧的温柔,想着这些年来有没有这样一首歌的陪伴陪你度过艰难的岁月。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陪我们度过孤独和感伤,带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遇见另一个人。而这正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请原谅,作为一个男生,我还是很感性。
郑中基和颜卓灵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但这部戏的剧作上严重拖后腿,人物的情绪转变毫无基础——听手机铃声会发飙,听音乐又变好,镜头表现苍白,把这种神经质拍成痴线,开场便败,更无助于之后的情节发展。 绑架、出轨、斯德歌尔摩,全是老桥段,表现上也无新花样。而如今的法制社会也再无天若有情的舞台,故而糟成一团。 姜皓文这样挤眉弄眼咆哮的表演居然获得了提名,真是演得多演得久就成了老戏骨,这种敬老不可取。他最好的表演还是在《选老顶》中。 全程中我最心痛的就是像颜卓灵这样的年轻演员在当下这样的电影市道恐怕要被浪费了。与她同出道于《狂舞派》的蔡瀚亿也是一样被滥用,二人皆是灵气逼人的演员,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必是“学校风云”“童党”的不二人选,喜剧、现实题材前途无量。而如今却都包装成小生小花,此片简直颜卓灵强行扮成薛凯琪。同样,白只,在《踏血寻梅》中那么亮眼的表演,到了商业片中只能演低能的胖子(刻板形象)。 长久以往,周秀娜就是颜卓灵的未来——有灵气,却在一部部二三流制作中浑噩下去 。金子终要发光是不假,但是毕竟金子不像人一样会老。
别的先不说,最没想到颜卓灵演技退步这么厉害。
3.5星。好不容易等到粤语版,失望过于期待,但剧情弱,谈音乐也浮于表面,感觉浪费了几位主演,白只同郑中基讲条女胜在干净呢个戏外彩蛋简直笑爆。
好的音乐确实能够直击人心,不过本片的主题歌只能算一般。
音乐可高雅可通俗,充满了无限可能,一部电影想要传达音乐的灵性,不是简单靠一首歌就可以的,而本片的主题,似乎更在爱情方面,虽然编导没这么讲明,但无论在哪方面,演员之间过于生涩,很难达到融合,颜卓灵明显不适合这个角色。
故事簡單,有小小童話化,憑一首「沒聽過的歌」而貫穿整套戲。鄭中基演這些小無賴但又有情有義的角色手到拿來,劏車場的交響樂一幕幾有感,而爛琴襯主題曲目亦非常到題,看得令人愉快的一套。
演技:7剧情:7综合:7.5
故事很不错
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还算不错,郑中基不正经好男人的扮相很讨喜。
各方面都很幼稚的电影,居然能入围金像奖?
冯志强第三部作品 野心是很大的 想借一个俗套的蛊惑仔绑票故事 去讲音乐的力量 骤眼看来 这是两个很难平衡的元素 很难处理得宜 主题是清晰的 用上郑中基主演 他是一位可塑性很高的演员 可以很疯狂胡闹 也可以有深度的去塑造一个角色 而且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也是由郑中基来演唱 他的声音依然那么富有磁性
2.5
浮夸式的表演,还是让人很出戏。人物的转折还稍显生硬,爱情的套路也是落俗套了~~主旨音乐还是不错的
演員鄭中基和歌手鄭中基回來了,如果沒有他,電影真的是一無是處,最令人氣憤的是顏卓靈靈氣全失的糟糕表現。
其实一直都几钟意这种香港片,虽然是小成本制作,部分戏有d假,部分戏有d用力过猛,但系颜卓灵个part真系好like,突然觉得佢有d似Fiona。加油。
小魔女愛大力妹妹, 好歌喉, 好舞藝, 結果大力妹看上了四眼肥仔.....9.1/10 那個鋼琴海屋要保留, 可做香江一景.....
配乐真好
颜卓灵、白只、蔡瀚亿都属于被商业片滥用的好演员
飞机特供片的特点应有尽有,反正看了让你不讨厌,而且催眠
可以说是为郑中基量身定做的电影,将他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上营造出的无赖气质,以及被大家遗忘的优质歌手身份融合的相当成功,他也因此提名了影帝,以片中表现而言,不失礼。画面极尽唯美,剧情既有黑色幽默的部分,也有商业气质的设计感,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戏,是将交响乐融入到黑帮打斗的节奏里,很精妙。有意思的是,同样有颜卓灵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六弄咖啡馆》也有相同的一段设计,但比前者更进步了一点,那就算是学习,不算抄袭。颜卓灵是现在纯港片很偏爱的女主,实在也是没有更多选择,目前她仍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希望她能把握机会,真正能让自己升华。主题曲得到了金像奖的认可,实至名归,无论在编曲和基调的格局上,乃至郑中基的唱功上,都是去年影视歌曲中的最佳。
音乐才是刚需经典即刻召唤学友少安毋躁墙内就快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