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总结一下每个小盆友是谁、什么背景以及采访的时候都说了什么。剧组问了小朋友关于打架、异性、金钱、对其他小朋友的看法、理想、有色人种、放学回家的安排相关的问题,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有采访到每个问题,还有一些我没听清不能确定就去掉了。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严重剧透预警!!!
贫民(没有家庭或者在乡间生活)
Simon - 有色人种、在政府资助的福利院中生活和学习。当被问到对事情(比如打架、女生、未来)的看法的时候,大多数答案都是没有想法,或者回答得不是很清晰。认为富人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以及奴役别人。对将来的想法是四处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和他生活在同一个福利院中的朋友Paul,不知道什么是大学。
Neil - 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郊区生活。想要住在城里。因为冬天乡间太湿冷了,并且没有躲避的地方。在学校里很少打架,因为觉得这很糟糕,而且会受伤。打架就是在学校里假扮骑士互相挑战。放学回家以后妈妈给一杯茶喝,然后出去玩,天黑以后回家看电视。在学校里经常玩catch a boy, kiss a boy and catch a girl, kiss a girl的游戏,女生的反应是尖叫。讨厌坏脾气的女生。长大以后结婚不想要小孩,因为小孩太淘气了还会把家里弄的乱糟糟。没见过有色人种,以为有色人种是怪物(注:不是可怕的怪物,这里是这个小孩的想象)。觉得自己不需要上大学,因为将来不会当老师。长大以后想当宇航员,如果当不上宇航员就当一个大巴司机,载着人们去海边,去乡间,在车里放一个大喇叭告诉大家下一站要去哪。
Peter - Neil的朋友。不喜欢有色人种。如果不能当一个宇航员,就像爸爸一样做个巡警。以为自己想当宇航员的话就不需要上大学。
Nicholas - 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一所距离家4英里远的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小学上学。喜欢住在乡间,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孤独。当问到喜欢乡间还是喜欢城里的时候,回答得不是很清晰。不想回答有没有女朋友的问题。只在电视上看过有色人种。长大以后想探索宇宙。
中产(住在城里的普通家庭)
Jackie - 在伦敦的居民区上学。妈妈7年生了5个女孩,家里一直都想要一个男孩。熟知小朋友间的八卦。长大以后要结婚,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男生,但是这个男生要有一点钱,但不是很多钱。觉得有色人种是好人,只是和他们肤色不同,很多非洲人来英国。接下来没啥打算,准备给自己买一个xx(没听清)。
Susan - Jackie的朋友。 “有时我们和男生相处的不好,有的时候我们会和男生争论。“
Lindsey - Jackie的朋友。觉得打架很蠢,因为如果在教室里打架,被老师抓到会被骂。长大以后要生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如果有2英镑,会把钱给穷人。接下来准备去两元店工作。
Tony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非常有活力,一开场跑着跑着摔倒了,立马爬起来继续跑,他女朋友说他是个猴子。觉得打架很重要。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有时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觉得富人很蠢,因为富人不让穷人碰他们。长大以后想当一个赛马师。
Michelle - 在东伦敦的一所老学校上学,是tony的女朋友。喜欢和Tony打着玩,tony在厕所里往她身上扔肥皂,她就追着tony跑。周六早上会去看电影,有时候跟朋友去,有时候跟tony去。不喜欢男孩子,喜欢女孩,觉得男孩子对什么都品头论足,还爱打人。将来想当女明星。
富裕(伦敦城里的有钱人)
Charles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和Andrew、John是同学。幼儿园里会教拉丁文歌曲。觉得女生很无聊,因为没办法和女生玩摔跤游戏,女生总是喜欢玩洋娃娃,还爱哭。接下来要读预科学校,记不住学校的名字,妈妈知道要去什么学校,大学想去牛津。
Andrew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在纪录片一开始在游乐园里带着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在John制止以后说,我知道不让扔吃的,但我觉得这个不是很重要,是个很自信、很活泼、很健谈的小朋友,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觉得beatles的音乐太吵而且发型很糟糕。觉得小组长的制度很好,因为可以管理那些淘气的学生。想把表现差的学生移出自己的小组。放学回家先喝茶,然后练钢琴,玩录音机,然后看电视,晚上6点洗澡,7点上床,阅读到7点半,然后睡觉。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不常想起她。觉得女生一般都不做男生们想让她们做的事情,在男生们想跟她们玩摔跤的时候玩洋娃娃,并且不让你玩你喜欢玩的游戏(7岁就看穿一切了hhh)。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不收钱校长没办法付老师的学费,校长就会很生气。喜欢读金融时报,因为在里面有股价的变化,周一不看报因为周一股价不变(可能因为是美股?)。觉得有钱人经常取笑穷人,欺负穷人。觉得party的时候自己和其他小孩相处的很好,也觉得其他小孩人很好。
John - 在伦敦肯辛顿的一流幼儿园上学。纪录片一开始制止其他小孩向熊扔吃的。不喜欢beatles的发型。觉得学校收钱是个好主意,因为如果不收钱学校就会人满为患,而且校长会破产,然后进监狱。读《观察者》和《时报》,一般先看标题,然后再读内容。不喜欢穷人,觉得有些其他小孩有点脏。毕业以后打算去预科学校,如果能通过考试就接着去一所私立学校,然后去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
Susie - 在一所教古典芭蕾的时尚女子学校上学。有一次被一个淘气的小男生打到过肚子,不喜欢这样的男生。放学回家以后,先去见妈妈,然后喝茶,然后看电视,然后写作业,然后见爸爸,7点睡觉。长大以后结婚想要两个小孩,要一个保姆帮忙看小孩。不认识任何有色人种,也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接下来要去女子寄宿学校,可能会上大学,但不知道上哪个大学。
Bruce - 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学,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上帝。女朋友在非洲,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还有两个在瑞士的女朋友也很喜欢。长大以后打算去非洲教没被教化的人,让他们变好。
拍了7部,也就是近50年。片头就告诉我们这是为了献礼千禧年。之后绝对是要虐惨的。创意太牛逼太有意义有意思,和少年时代撞上。大家看之前一定要看这个系列纪录片。关于梦想还有对事物看法小孩们都挺可爱的感觉看到了自己。太喜欢这个感觉。/6.9/
七岁的白人小孩周六带上异性朋友去电影院。导演与他们探讨如何看待打架、异性、生育、大学、金钱、纪律以及有色人种等等话题。
所有人的颜值巅峰
每代人滴人生变迁都有属于自己滴阵痛,都会有第一次放弃,取舍……但人生就是个学会做减法滴过程,你孤独滴来到这个世界,也将孤独滴离去……不过是中途你会有这样那样滴可能,但到头来发现一切都只是令你更有存在感……做个纯粹滴随心所欲滴比做个懂得取舍滴要简单滴多……
我们老是自欺欺人地说:人人生而平等。但其实出身和家庭环境决定我们掌握的资源,进而影响所受的教育和眼界。7岁就看financial times并对自己的未来清晰规划到剑桥三一学院的孩子,跟一个连university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大概已经可以预见
从一开始等级就已被注定。不同的生长环境,让小小的孩子已经在自信、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相同的只是7岁时的他们都还有笑容。
A comment on Youtube: What happened to kids like this? a 6 year old reading the Financial Times...all you get out of a 6 year old now is BLAAAAARWWAAA
七岁的英国小孩想的是打架、恋爱、结婚、女孩、理想,七岁的我们想的也是这些,不过只敢在外面谈改良版的最后一个
其实是个恐怖片。想到我小时候总有大段难以消化的空白时间,没有书看,也没有兴趣班去上,被扔在随便的亲戚家自娱自乐。多讽刺,成长之后已经落后了别人那么多,除了学习好一无所成。
我靠,这不是最早的儿童行为观察电影嘛。牛逼。这创意,太屌了。必须好好研究。孩子们远比大人以为的聪明多了。偏见、暴力、观念、未来人生方向,7岁已基本见分晓。五星。
“七岁看老”,在这童言无忌的问与答中,充满了美好人生的各种憧憬。且看N年以后。8.6
1—8 P4 一旦运转起来,我会做的很好,但是动因很难获得。P8 人生必须积极实践,最重要的是一种,总体而言,没有做出太多妥协的感觉。7岁到14岁,从天真灵动,到困惑羞涩。从21岁之后,大多数人,无论贫穷富有,平凡出色;无论是被别人安排还是随遇而安,似乎都过上了一种向前望去缺少惊喜的生活。Neil是最特别的一个。
这个节目的重点当然在于比较,对参与者来说有一点残忍,一生都被展示给所有人看。7岁时能看到一条基准线,有人排在前面有人落后些,但若跑起来或退着走,这条线就会淡一点。
十四个孩子,代表不了整体。富家子弟最大特点,家长传授的事物和底层家庭不一样
英国那时候的校服真是气哭中国学生了!!
youtube上各种全啊 -- - - 非常值得再看几遍。
CCTV9看的,很棒的一部纪录片
修了法西斯主義以後,看這部紀錄片感覺毛骨悚然。。。天壤之別,似乎早已註定。導演像是用孩子進行養成實驗似的。儘管確實可以做出一個巨製的人種志實驗,不過一個人生活的前因後果被完全公佈,這種感覺就像裸體示眾。問的問題倒是太深刻,從對打架的看法,從而激發對制度及紀律的思考;從對班長的態度,拷問他們對民主與專製的意見;從課外活動窺探性別觀念,從家庭時間表反推家教模式,成員地位。他們談種族觀念,貧富觀念,但奇妙的是,對於弱者的看法,沒有顯示出太大階級差異。他們享有的資源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當私立學校的孩子對於未來學業規劃頭頭是道時,農村放牛的男孩在問什麼是大學,他們覺得職業道路不需要學術。女孩想要回歸家庭,也沒有想太多讀書。貌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很早就有了雛形。
英国纪录片。组织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二十个7岁孩子,每隔7年拍一部记录他们现状的片子,从1964年拍到2012年。记录下其成长历程乃至英国社会的缩影。这是第一部,由对孩子们的访谈和生活场景构成。孩子们童言无忌,畅谈男女,工作,金钱…让人迫不及待想看到他们14,21乃至56岁时的情况
这个纪录片创意太好了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7年一部拍了8部纪录片啊 看了这第一部之后立刻想看后边想知道小盆友们最终的情况啊 人数太多 就对几个小盆友印象比较深 就记得那个未来要当传教士的小盆友说我们应该把all。。some。。most of the money给上帝的时候笑尿了 这可比夏洛克牛逼多了 人家7年才出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