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电影以思想出格、形式先锋著称。有些创作者走向影像装置/实验艺术,而非电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实验电影刚刚兴起,这股力量和新浪潮一代汇合,诞生了一批杰出的创作者。寺山修司是其一,常被提及。具有学者范,现在较少被提及的松本俊夫,也是当时最有名的实验电影人之一。
寺山修司把自己的人生当成实验艺术来度过,坊间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他是诗人,是剧作家,是电影导演,也是话剧导演,艺术闯进他生活的每个角落。相比之下,松本俊夫作为实验影像艺术家,个人生活没有太多传奇可以点缀,供世人膜拜。最值得拿来当叛逆行为教材的,不过是大学瞒着家人弃医从艺。
松本俊夫出生于1932年,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战败后的经济萧条期。他顺从父母之意,就读医学专业,但并未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是当了前卫的实验影像艺术家。1950年代,日本实验艺术尚未成形,对进口电影管制比较严格,因此松本俊夫是在研读艺术史的过程中,接触到欧洲早期超现实主义和先锋电影的资料,成为他之后投身实验影像艺术的契机。
五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恢复,民主运动进入高峰,学生频繁走上街头抗议。五十年代末,针对即将修改的日美安保条约,日本各阶层发起了20多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包括大学生、知识分子、艺术家,都积极参与到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运动中。松本俊夫和大岛渚在此时创作了与其相关的作品。
大岛渚执导的[日本的夜与雾]上映于1960年,针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抗议还未完全平息,不过败局已定。片中,曾经参与运动的学生在婚礼上展开辩论,争论行动失败的原因,质问正义的理想是否已被抛弃。
松本俊夫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自己的实验影像艺术生涯,同时也拍摄纪录片。1959年,他创作了纪录与实验影像混合的短片《安保条约》,作为对时事的回应。虽然和新浪潮导演走的很近,还和大岛渚、佐藤忠男等人创立了《电影批评》杂志,但他很晚才拍摄处女作,即1969年推出的[蔷薇的葬礼]。这也是他创作的四部长片中,最受推崇的一部。
作为纪录片导演,松本俊夫不是单纯的纪录时事,而是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二次“解读”,即用实验影像的方法赋予纪录片新的意义,或是对其进行阐释。这种方法也被他用在了[蔷薇的葬礼]中,除了加入街头抗议的纪录镜头,还拍摄了素人演员的自白,阐述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阿伦·雷乃的 [格尔尼卡](1950)影响了松本俊夫的创作观。这部短片以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为素材,通过“拆解”细节,“纪录”被德国法西斯轰炸后的小镇格尔尼卡地狱般的景象。松本俊夫把这种创作手法用到了自己的纪录片、实验影像和电影中。[安保条约]是对新闻素材的二次处理,将观众带入思辨的立场,而非被动接受新闻。
有些中文评论文章提到松本俊夫时,称其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鼻祖或旗手,甚至有人把他1969年才完成的[蔷薇的葬礼]夸为日本新浪潮的开端,前者只能说是夸大其词,后者根本就是罔顾事实。日本新浪潮起于19 60年,松竹电影公司的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在这年推出处女作或第二部电影,媒体以法国电影圈刚刚兴起的"新浪潮"形容他们,由此掀开日本新浪潮的序幕。
松本俊夫此时既专心于实验短片的创作,也发表电影评论,同时还为大岛渚的[饲育 ]做了编剧工作,改编自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他和大岛渚、寺山修司等人关系很好,创作上互相帮助,例如松本俊夫的实验短片 [母亲 ],采用了寺山修司的诗歌作为旁白。他们对日本政治、反叛文化、前卫艺术有着共同的兴趣。ATG(日本艺术影院协会)在东京新宿的驻地,是他们在1960年代的活动中心。
在 ATG的资助下,松本俊夫执导了处女作[蔷薇的葬礼],除了加入其一贯使用的纪录片手法,还大量采用了法国新浪潮惯用的跳切,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影像的叙事功能,突出视觉幻象的心理冲击。这部电影堪称东方文化下,对《奥狄浦斯王》最经典的改编,弑父娶母的古代悲剧,变成现代的弑母和同父亲乱伦的悲剧。
夏尔·波德莱尔写的诗句“我是伤口,又是刀锋”,是[蔷薇的葬礼]的引子,出现在片头字幕中。松本俊夫的一些创作,正是揭开伤口和刀锋并存的现实。
1、想要了解东方古典文化,可以去日本;想要学习西方现代文明,也可以去日本。纵向的继承,横向的移植,日本都做到了极致,古典与现代在日本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2、放眼全球,能把极度的单纯与极度的变态集于一身的,只有日本人可以做到。这些在日本的电影里都有体现,或者天然萌如清水芙蓉,或者变态得直指人心。前者如小津安二郎,目光向上,人性美好的一塌糊涂;后者如今村昌平,目光向下,书写蛆虫,至死方休。 3、日本的电影,在整个20世纪,都是亚洲电影的龙头,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水准,都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对人性的探索,对人内心幽微之地的挖掘,更是无国能及。中国的很多导演,都从日本导演那里偷师学艺,像侯孝贤之于小津安二郎,张艺谋之于黑泽明。 4、还有一点不能不提,日本的床上动作片,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屌丝,对中国的性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依照惯例,选片子,先选导演。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有:今村昌平;松本俊夫;寺山修司;小津安二郎;吉田喜重;园子温;实相寺昭雄;若松孝二;大岛渚;汤浅政明;中岛哲也。 6、本片单推荐的日本电影,始于1949年的《晚春》,止于2014年的《0.5毫米》,时间跨度65年,入选导演51位,电影佳片100部。 7、对于日本电影,我其实最想说的是:我的观影量还远远不够。 话不多说,片单如下: 1、今村昌平5部:楢山节考;诸神的欲望;日本昆虫记;猪与军舰;复仇在我 2、吉田喜重5部:女人之湖;水书物语;英雄炼狱;秋津温泉;女优的告白 3、宫崎骏5部:幽灵公主;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 4、寺山修司4部:死者田园祭;抛掉书本上街去;再见箱舟;上海异人娼馆 5、小津安二郎4部:东京物语;晚春;秋刀鱼之味;麦秋 6、园子温4部: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神秘马戏团;纪子的餐桌 7、松本俊夫3部:蔷薇的葬礼;脑髓地狱;修罗 8、实相寺昭雄3部:曼陀罗;D坂本阵杀人事件;无常 9、若松孝二3部:无水之池;墙中秘事;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见山庄之路 10、大岛渚3部:感官世界;青春残酷物语;日本春歌考 11、高畑勋3部:百变狸猫;岁月的童话;我的邻居山田君 12、沟口健二3部: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山椒大夫 13、北野武3部: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坏孩子的天空 14、三池崇史3部:杀手阿一;拜访者Q;切肤之爱 15、岩井俊二3部:情书;燕尾蝶;梦旅人 16、中岛哲也2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白 17、黑泽明2部:罗生门;七武士 18、成濑已喜男2部:女人步上楼梯时;情迷意乱 19、内田贤治2部:遇人不熟;放课后 20、是枝裕和2部:无人知晓;步履不停 21、新藤兼人2部:裸岛;鬼婆 22、高桥伴明2部:禅;东京新爱人 23、今敏2部:千年女优;红辣椒 24、蜷川实花2部:花魁;狼狈 25、原田真人2部:涉谷二十四小时;狗神 26、汤浅政明1部:心灵游戏 27、合田经郎1部:可玛猫 28、石井岳龙1部:梦幻银河 29、今石洋之1部:落叶 30、泷田洋二郎1部:入殓师 31、深作欣二1部:大逃杀 32、冈本喜八1部:大菩萨岭 33、小林正树1部:切腹 34、敕使河原宏1部:砂之女 35、五社英雄1部:薄化妆 36、市川昆1部:细雪 37、相米慎二1部:台风俱乐部 38、竹中直人1部:东京日和 39、押井守1部:攻壳机动队 40、伊丹十三1部:蒲公英 41、山田洋次1部:黄昏的清卫兵 42、山下敦弘1部:天然子结构 43、降旗康男1部:魔之时刻 44、蜷川幸雄1部:蛇舌 45、广木隆一1部:东京垃圾女郎 46、大庭秀雄1部:雪国 47、西河克己1部:伊豆的舞女 48、安藤桃子1部:0.5毫米 49、小泉尧史1部:阿弥陀堂讯息 50、川尻善昭1部:兽兵卫忍法帖 51、塚本晋也1部:铁男 看过5000部,推荐100部——百里挑二 看过5000部,再推100部——华语电影篇 看过5000部,四推100部——法意德电影篇 看过5000部,五推100部——欧洲电影篇 看过5000部,六推100部——美国电影篇 看过5000部,最后100部——小国电影篇
69年的日本同性恋题材影片居然可以做到如此惊世骇俗:四处游荡的意识流放肆的盛开在啤酒沫中,用快进和异常欢快的配乐将最常见的荒诞演绎成最捧腹的喜剧,像是剥削电影和粉红电影的畸形胎儿,交叉蒙太奇和倒叙的手法将悬疑气氛推向高潮,魔幻和神秘艺术共同营造了最为悲哀的乱伦故事。
品尝现实世界中的存在主义电影是半醉半醒的快感:有时像是穿插着纪录片的真实;有时明白告诉你这是影中影的秘密;有时候将众多的结局糅杂成色彩斑斓的面团先丢向你砸晕你,然后在你面朝天花板背接地气的迷糊时刻认认真真的将每一条色彩的缘由细细讲与你听。
片尾的刀子直直指向围观的群众,沾满了鲜血的刀尖明亮耀过在场任何一个人的眼睛。他们仅仅是围站在一旁,露出或是恐惧或是讥讽的表情,而更多的是什么表情也没有,仿佛只有看着别人的痛苦才能让他们麻木的生活找到一点可怜的存活感。捅瞎了双眼的男妓直直的站在那,就像是堵住了通向圣洁的那条本就是狭窄的小路,不给别人一点救赎的机会。
那些肌肤之亲没有丝毫的猥亵,甚至不带有做爱时那充满占有欲的狂乱和迷离。仅仅是轻吻,吻过另一个人全身的皮肤,用嘴唇去感知对方身体的温度和他的颤动,仿佛所有再熟悉不过的身体部位是一个巨大的漩涡将自己吸进去。黑白镜头下的情欲总是要比彩色的直白来的内敛,仿佛连欲望都来自旧时光,在岁月中学会了慢慢的欣赏和享受。
我是伤口,亦是匕首;我是受害者,亦是刽子手。
影片采访了许多同性恋人的心理活动,但只能让观众从支离破碎的过往中猜测男妓的心路历程。他的父亲不明原因的抛弃妻子,而母亲在寻欢作乐中慰藉人生,对尚且年幼的男妓关注甚少。开始发觉到自身欲望秘密的男妓被母亲所不齿,而羞耻和愤怒让他把尖刀刺向了曾想保护的对象。这成为了他成年后不断的白日噩梦,弑母的痛苦带着迷茫的本能痛觉仅仅揪住了他的心脏,只有荷尔蒙或药物带来的大狂欢才是些许绝望的平静。
写满语言的镜头在黑白色下时而扭曲时而狰狞,人们在虚无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对现实的种种不满都以惩罚自我的方式发泄在了生活中,用带血的热情和坚定的信仰对抗社会的种种荒谬。有时觉得整个社会都像是一锅巨大的温水,慢慢煮掉了自己所有反抗的力量,然后变成这温水中的一份子,去消融下一个带刺的灵魂。
白蔷薇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这一群人既是嫖客与男妓的关系,又夹杂着男同性恋间躲躲藏藏的隐私,复杂程度早已不是简单的爱恋可以满足,而死去的男妓正是绝望的看清了这一点而选择了解脱。周身铺满的白蔷薇是他最终的夙愿,而恶毒的充满了酸味的诅咒让人忍不住发笑,直到它实现了的那刻才惊觉命运之怖。爱情,奇怪又可怕的命题,让人生让人死,让人心甘情愿的用最大的痛苦赎罪。蔷薇没能开出结果,凋零的花瓣撵落成尘,继续酿造下一批悲剧。
这是一部可以闻到的电影,鲜血的腥味、花朵的甜味、旁白的纸味、光影的酒味等等就像一波波海浪,冲刷着观影的人。浪过之后,浑身冰冷。
影片被称为日本新浪潮先声之作,也是开启日本电影同性恋文化的第一部作品。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男同性恋异装者在镜头前演出自己。我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戈达尔、阿伦雷乃、克里斯·马克等法国新浪潮名将的痕迹,一部很新很浪很潮潮潮潮潮潮潮到爆的电影。影片也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对后来库布里克的《发条橘子》有直接影响(人物造型以及里面的暴力场景)。
丝毫不觉得主角是美少年,难看的要命!从来不喜欢这类题材,无论话题有多刺激,观念有多激进,手法有多先锋;作为承上启下的探索过渡,此片形式大于内容。
令人回味悠长的一部片,充盈着种种实验镜头,导演的才华是超赞的!
在不断自我否定以寻找自我的途中,我是伤人的剑,也是剑伤的人;希腊悲剧的东瀛版本,弑父娶母变成弑母睡父,更突破底线,也更触动人心;导演在艺术手法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跳接、拼贴、快进、闪回、静态图片、仿纪录片……从心所欲不逾矩,令人目不暇接;扭曲的倒错之美,绝望的同性之爱。
一点都不实验呀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可能也是被预告片骗了)。剧情甚至还比较老套:童年阴影,消失的父亲,失足的母亲,出柜,为男人撕逼,撕逼撕出人命... 但是画面和叙事方法都很先锋(好了付兰兰我知道你学的谁了),演员也很大胆犀利令人印象深刻,结局更是惨不忍睹。。#修复版
库布里克发条橙确凿无疑的东瀛源流.重点不在乱伦、异装癖、性爱等各种类别标签之上,亦不在所谓纪录片手法或者先锋电影手法诸如自然灯光、现场录音、模拟采访、快速剪接、快进、多次闪回、黑白等等,重点仍放在情节上,松本俊夫用一切影像手段表达出的是毫不晦涩的、具体的情绪,扭曲的绝望,爱与死亡
如果是彩色的也很好
娇萌美少年!!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个先锋怎么怎么个牛逼,不好意思!!!我只看见那个美少年了!!!我看见那个美少年之后我就看不见其他剧情了!!
果然卸了妆都丑
我一直觉得,同性电影中,无论是0还是T,毕竟还是男/女性,这是本质的东西,如果0就是伪娘T就是男人婆,那么根到底还是异性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同性爱
9.5;won't u follow me down to the rose parade?
以为老男孩够狠了,朴赞郁放到这儿还是保守了啊。
“一个人的精神是通过反复的自我否定而到达极致。”……松本俊夫,高开低走,总在实验,也不愿自我否定踏入主流一回。父亲的扮演者土屋嘉男是七武士中那位妻子遭山匪掠辱的农民,儿子的扮演者池畑慎之介则“将”在十余年后出演乱。同为新浪潮代表的筱田正浩客串出镜演他自己。
看的有点不认真,总之没觉得哪里美~
60年代是《广岛之恋》的年代,这样拍电影,不坏,但也好不到哪里。
悲剧啊。。。
如果宝冢戏剧《凡尔赛的玫瑰》通过全女班扮演的男性提供了一个少女臆想中的梦境的话,那么《蔷薇的葬礼》则是其反向版本,它建立了一个全男性的酷儿乐园,其中男性成为了女性,混乱,毒品,以及焉指不详的政治激进,这同样是一个美学的世界。但《蔷薇的葬礼》通过重置俄狄浦斯神话构成了一种回溯——“父亲的回归”:另类的是,异装癖在语境中更亲源于拉康,弗洛伊德而非“性别搬演”的酷儿理论,“门缝的”母亲与镜像面前的少年,弑杀母亲,以便取代她,当Gay吧老板(与原文本对应的“另一个父亲”)再一次倒下时,我们终于发现了命运的另外的必然性,特尔斐的神谕赤裸裸地曝露在我们面前,最终,她(他)选择不再抵抗,以一种唯美的死亡走向自我之消亡,如同地上的蔷薇。
其实我没看懂,但是电影的感觉我还是很喜欢。
人,都是戴面具生活着
非常西化的日本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