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春逝》,一种莫名的伤感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挥之不去!韩国有些电影总是能给到这种感觉。看《春逝》是因为源于它被跟《情书》、《四月物语》放在一齐。但是看了之后它比前两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更大,可能是因为它里面有我的影子,它是我曾经走过的路。
沙沙的竹叶声,清脆的雨滴声,嘤嘤的哼调,缓缓的流水声,谱写了一首忧伤的曲子,叙述了一个春逝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意境很美,让人很容易就沉醉其中。正如优尚一样很容易就投入了这场美妙的爱情中。爱情来得真快,然而走得也快,犹如春天一样,春天是美好得,但是它总是要离开得。
奶奶是可爱的,是幸福的,因为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爱情最美丽,那段美丽的爱情让她风雨不改地到车站去等待,一直等待。记得一个场景,优尚很用力拽着奶奶的手要带她回家,而她却固执地不肯走。奶奶的固执令优尚想起了自己的爱情,他哭了。奶奶递给他糖果,因为她相信糖果能带给他快乐,带给他力量。“女人和巴士一样,走了就不会再回来。”奶奶的话是说给优尚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所以最后她穿上了最漂亮的礼服,去寻找她英俊的新郎,永远追随。
感情是微妙的,它来时我们无法阻挡,走时我们无法控制。看到优尚的无助、痛苦,我的心和他连在了一齐。只因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优尚试过争取,试过等待。“我会做得更好的”“你还爱我吗”,但是结果是徒然的。因为爱情已远走。看到此处,我的心不禁揪住了。我也不禁和他发出一样的疑问:“爱情为什么走得这么快”。明白他的不舍,他的心碎,他的绝望。
最后一幕,优尚站在一片摇曳不定的芦苇中间,倾听着沙沙的芦苇摇摆的声音,他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那一笑是如此的恬静自然,是一种释怀,也是一种领悟。爱情来的时候开心地迎接它,爱情离开时微笑地欢送它。
让记忆停留在爱情最美丽的时候。感谢曾经陪你走过一段路的人。
《春逝》,奶奶对她因爱情落寞的孙子说:“巴士和女人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她穿起了结婚时的礼服,将生命终结在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总是有所选择地去记忆,或忘却;支离破碎,浸润着我们的生命,支配着我们的生存。任凭岁月再怎么流逝,那张英俊的脸庞,那付美丽的容颜,依旧是我们最真切的清晰;
剧中的奶奶,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每天去车站等候已去世多年的爱人---在她心目中永远年轻永不变心的英俊新郎;她默默的坐在候车室里,独自发呆,却又有所眺望;儿子唱歌好听了,奖励个铜板;孙子失恋哭了,送上个糖果。我开始怀念上个世纪的女人。
爱情如声音,难以捕捉;爱情如泡面,吃完即抛;许秦豪说,爱情就像一场重感冒,于是爱情在他布置的春天里悄悄溜逝,其实我知道我跟他一样在感叹某种经典美好的不再轮回。
春天去了,爱情没了,爱的情感依旧浓烈,于你的亲人,于你的朋友,于你的同伴,于某个泛起你爱意的陌生人。
(去年无病呻吟的,发表于
http://www.topku.com/archives2/000470.html )
过去一看到韩剧就换频道,现在想想真是有些出自无知傲慢与偏见。只要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好货,又何必一定是惊心动魄的大片?有些韩剧从小角度小人物身上折射出我们真实的生活与心态,也让我暗暗称好。《春逝》反映年轻人微妙的恋爱心理:男主角是个野外录音师,临时为电台女主持人恩素录制野外自然音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自然开始走近。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为了延长在一起的工作日子,他给上司打电话谎称正在下雨不能外出,而身边播放的就是他们采集的雨声!爱情使人疯狂,也容易产生莫名其妙的摩擦甚至裂痕。仿佛金童玉女般的一对,终因女方对自身自由的谨慎保护而愈走愈远。没有经历的男方深陷其中而适得其反,当祖母一句“女人就象巴士,开走了就不会再回头”,他痛苦流涕;终了,分手后的录音师一个人在穗浪起伏的田野中间,入神地谛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最后,他笑了,很美地笑了。或许是从工作中悟出了什么,更多的应该是终于体验到了爱情就是美好的经历,即便最终未果,如同这大自然一样变幻之中美亦在其中,他应该不会再耿耿于怀,爱情的流逝和祖母的逝去,也催促了一个年轻人从激情青涩走向成熟深沉。整个片子男方似乎值得些许同情,但正如一首英文歌中所唱“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我也就觉得一切都应该微笑着接受,甚至感恩了。《春逝》吸引我的,可能还有李英爱扮演的恩素,优雅,知性,工作狂,有些难以排遣的精神伤痛,统一在一个有些经历而美貌依然的女人身上,对男人确实具有巫魔般的力量。
1.
不要把爱说的那么神圣庄严,它其实只是随便的花朵,那么轻易地就开在了我的心里。
就像是那一天,我爱上一抹鲜红;就像是在某天,我遇见过一个风趣、聪敏、美好、带着无数心事的姑娘。
和你一起看的第一场电影,便是这部《春逝》。见你望着大荧幕端端出神,我便开始提醒自己要从妄想中剥离出来。
我没有料到,爱便从此在电影院的这个黑暗角落里盯上了我。
而屏幕上,爱情故事已经上演。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尚优和恩素的相识是在冬天。尚优坐在漆黑的的雪地里录下雪簌簌的声音,四周有凋零的树,擎起干干净净的温暖。你那么专注地望着同样专注的尚优,认真的眼神衬着你被感动红的调皮的小鼻子,让黑暗中的那场电影永远收进我的怀旧札记。
冬天萌发的情愫盛开在万物复苏的生机之中,属于劫掠了最初爱恋的春天。
尚优的春天,只属于美丽的恩素。
2.
爱并不是那么难觅。
至少遇见你,让我觉得它只是一朵随便的花,就那么轻轻一瞥的功夫,就让我看出了爱的端倪。
因为你是一个这么有质感的女子,一个生活过的女子,一个如此笃定愿意跟随信仰去爱的女子;和她们,很不一样。
但我的失落,也正因为你如此不同。在我的世界,你是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存在。你就是我的宗教,代表着自由与意志,正如你本身,那么追求创造自我、实证自身的权利。
记得《春逝》里的情节吗?
尚优对恩素的爱,一直是无求的,却愿意分享。
恩素是如此优秀、不凡的女子,受到上天宠爱。尚优却隐隐发现,她,原来并不快乐,于是他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或远或近,感受着同样的痛。
“你要吃泡面吗?”
“你会使用灭火器吗?”
“开车的时候慢一点。”
“你会做泡菜吗?”
尚优疼惜温柔的眼神和毫不隐藏的爱既拉近了和恩素之间的距离,可恰恰又是这些张望、渴求、思念和关顾,给了恩素一个背离自己的理由。
恩素对尚优的背叛干脆利落,我知道这本身和对错标准是无关的。就像基耶洛夫斯基所说,当他做一切妥协和错误的决定的时候,他都应该感到一条明确、绝不能跨越的界限,不能避免但是试着不要做,这和每天必须做的日常决定有关。
背叛只是随随便便一个决定,然而人性脆弱,情感含混,向错误随意迈出一小步,都必须承担代价。
到了后来,恩素还是不能自己地后悔了。手指被划破,她高举手臂止血,对尚优的想念如洪水一般袭来。
3.
爱的死亡其实很随便,尽管很多人说难以捉摸。
我有时会忍不住后悔,第一次和你一同看的电影,为什么不是一部更轻松愉悦,不那么令人感念到绝望的故事?它是不是在预示某种让人忧伤的结局?
之后我想通了,选择这部电影,也无非只是随便的决定。
就像影片中恩素所做的,自顾自地随便决定爱情的开始和终结。
她去找被自己背叛了的尚优,尚优不再允她回头。
曾经他凡事包容相信,凡事盼望忍耐。
现今他依然爱着这个美丽不可方物的女子,几乎将生活的其他种种全盘疏忽,直到现在,他也不忍心责怪。
在《春逝》的情节中,恩素没有理由的背叛只是一种合理的结果。爱,不过是一种随便的体验,一种包含理智和情感的体验,和吃饭睡觉无异。它会带给陷入其中的人一些感受,将它们带向彼方,无论主宰那个世界的是理性抑或感性,结局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好的。
尚优触犯了恩素最隐秘的激情,恩素欣然接受的同时却也开始害怕去生活那个真正的自己,于是她睁只眼闭只眼,对心中翻箱倒海的爱情视而不见,而是让生活继续。
和尚优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只不过快乐于人,往往也是痛苦的根源;危与机,都说不清。
4.
当你一筹莫展、觉得生命不好过,需要的也许只是随便的一点点小聪明,告诉你其实是你希望自己并不在那个环境中。
当你痛苦绝望的时候,需要的或许仅仅是随便一点点理智,去理解爱并不需要回报,而是尽管让它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倘若没有,就请满足于你的心底爱的成长。
尚优的奶奶坐在车站昼夜等待着的是永远也不会归来了的男人,没有人怀疑这一点,包括奶奶自己。
而让奶奶心甘情愿永无止尽地等待的原因,其实不过是生活中那么常见的一种宽容。
奶奶,尚优都是那样执着的爱着自己的所爱和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已经背叛自己甚至离开的事实。身为人,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有限。
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在恩素的懦弱和逃避以及一切人性的扭曲之上,一起努力,慢慢地学会好好生活在一起——包括他人,包括自然。
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尚优去了片芦苇地,在遍天遍野的金黄色和风的飘逝中,脸上带着笑意。
5.
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父,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我们彼此伤害,都只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康德说,人性是一块扭曲变形的木头,怎样的矫也不能矫直过来。
尚优和恩素代表的,是孤独的现代自我对爱的怀疑和与此同时不可遏制的爱的渴望。
所以在这场原本简单的爱恋中,怀疑和渴望,忠诚与背叛的煎熬中男女主角仍旧会互相怨恨、试探、嘲讽,却又不自觉地投入、受伤。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在参与这场流逝的感情游戏吗?比如你我。
曾经和你一起养的小白猫,叫唤着哭坏了整个春天。
暗花闪烁的窗帘,隔断了你无声和我说再见的脸,暗暗移动着周围的日子。
我在每每想念的时刻,常常也会想起你我流逝的爱情,渐渐学懂,爱这朵随便的花儿,同样需要自知,更需要宽容和恻隐。
不愧是以音效师为主角的电影,声效细节细腻动人。李英爱的柔美脸庞里天然有着哀愁与脆弱的特质。春来夏去,爱情始于电光石火的刹那,却逝于不可捉摸的瞬间。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1.两位演员都很不错,格外喜欢李英爱,知道是在演戏,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觉得这俨然就是真实恋爱的模样;2.看到后半段,实在太生气了,严重谴责这部作品,将初涉情场的男主,那种分手后,等电话(不相信)、喝醉后跑去找女主(抱着一丝希望)、刮花女主的车(报复性逆反心理)的“幼稚”行为,简直生动入魂,让我怀疑情场中火热的大叔市场,此片绝对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还未成为大叔而又单身的我太生气了。
录音师这个有趣的职业,融入了这段美好的爱中。
青年女子理应爱
胶片摄影太美好了,干净的发色,温暖的颗粒,画面不染一丝世俗尘埃。// 一段由寂寞空窗引发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如北方的春天般转瞬即逝,个中原因或许永远无解——是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是寂寞有了更好慰藉,还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现实的话,就打破了虚幻遁世的甜蜜——又或者,本就是不该交际的两条直线,即使因缘际会了,也只能灿烂在那唯一重叠的交点。// PS. 李英爱绝世美女。
泣不成声。我总是记着谁跟我说:你太死心塌地。我也不知道爱情怎么变成了这样。我不会技巧,不会计谋。我学不会你们的全身而退。我迎接你们的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卑微的跟泥土般,如化雪般。不过,最后,我就算哭着,也会忍住,不再接受。
小时候在央六看过。。当时惊为天人。。特别是配乐好听到不行。。虽然不喜欢这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春逝这部电影对我影响之大。。现在想来。。之后的很多看法和审美就是那时形成的。。最深刻的就是男主角的职业。。他收录着大自然的声音。。竹林婆娑。。流水潺潺。。风铎清鸣。。稻田沙沙。。从此我就再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声音。。再便是李英爱。。美到透明的女子。。饰演情薄意寡的女子。。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今天重看。。依旧不喜欢这样的遗憾。。但心中却是理解的。。春会逝。。情也会淡。。那种落寞的逝去和遗憾的残缺是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许秦豪的风格就是这样。。电影就像缓缓流动的溪水。。每个镜头就像静止了一样写实优美。。爱情怎么会那么短暂?因为谁也留不住春天。。
因为她,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男人在爱情这件事上永远是业余的。因为他们无意精通于此。他爱情的死去,甚至有精确而具体的时刻,他却浑然不知。女人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嘴上什么也不说,也不揭晓标准答案。人生中,来到的,都是应该来到的;离去的,已经离去了。题外话:李英爱年轻的时候有一丢丢像常盘贵子。
春天是如此美好,却如此短暂,逝去时又悄无声息,所以越让人心中感伤,怀有不甘。许秦豪让时间抚平这春逝的伤痕。One Fine Spring Day,在春日,曾和你一起倾听过春天的声音,就已是最美好的回忆。
许秦豪这种小格局的大男子主义最讨厌了,你丫跟李沧东永远没有可比性。两人分手之后的李英爱所表现的那个讨厌的形象,说好听点儿叫您顾影自怜的欲望投射,说难听点儿那不就是你自以为是的意淫么?
爱情是温存过后,为你挠后背的痒。是无法入眠的那个深夜里,一次甜蜜的思念。是酒后的冲动,是长途跋涉后的一个拥抱,甚至是一碗泡面。是雨,是风,是婆娑的竹林。爱情是一种过期的惦记,是最后一次为你整理皱了的衣领,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别离。爱情是生命中唯一一次的脱轨,但是啊,大男孩总会长大,女人也总会离开。我们更愿意将干干净净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并且赋予其名。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爱情的流逝。
爱滋生于山林与流水,又消逝在不经意间
爱情走的那么快,如逝光年.看了以后很心疼.没有开始,才没有结束.是这样吧
一季的情感。消逝得快不代表不真挚。最后那一次樱花下的握手,和好,不能如初。竹叶沙沙声,流水潺潺声,她轻轻哼着一首歌。回忆太美好,遗憾才那么多。
3.5;素雅清新,恬静低柔,爱情如朝露短暂,似春日光景般易逝,留下的唯有风声穿过竹林的婆娑,雨意四起时的朦胧,樱云如雾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曾经相逢,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奶奶的故事恰与之形成映照,爱情的降临与消失皆不需要理由。
男主给女主车门划上的刮痕,就像女主突然之间的热情骤减带给男主的感觉一样,直接得令人惊讶,猝不及防。分手时对女主和背景的虚焦。最后怅然的微笑。
如此真实,好像按了一个replay键……爱从不逗留,来去都不给理由。浓情时窝在被子里嗤笑,半夜三更驾车去江原道相会。冷漠时话都懒得说,面都厌恶见。并且当中缺乏合理的过渡。我睁大眼期盼着一个解释,还是没有。爱情就像春天,盛放之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地走了。可是连恨的力气也没有,好像连无
"清新的爱情文艺电影" 或许是它的标签, 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那些平静近乎写实的镜头, 波澜不惊的故事, 没有噱头, 没有矫饰, 没有传奇, 可依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春逝, 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静美和哀伤, 可痛在没有回头 ---- "爱, 怎么能变的这么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