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剧透慎点!!)
播到中央六正好刚开场就顺势看了。没想到原著作者➕演员➕剧情都很不错。趁着记着来写写✍🏻。
飞来凤和玻璃花这俩名字一开始真是没听清但不影响剧情推动。整体看来画风剧情确实有点像黄飞鸿振我中华之意,借着辫子从【隐—出—亮—残—断】几个阶段把清末民初动荡的历史节点串了起来。虽然有几幕剧情今天看来很狗血,充满上世纪武打片神剧的感觉(比如女盆友带主角上山到密林深处,听闻妹子受过欺凌直接在小树林大吼“为什么告诉我!!”以后一通乱砍乱伐)但是毫不影响主角和所有配角人物形象打造以及片子的整体水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都是实力派➕下功夫的人啊——
先说冯骥才和这篇《神鞭》。风机才先生虽然祖籍在浙江,但他生于天津,主要创作背景也是围绕天津卫展开的。《神鞭也是这么一篇以天津卫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是其“俗世奇谈”系列小说之一,发表于1984年第四期的《小说家》。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卫,小贩傻二接连以祖传一百零八式“辫子功”打败流氓恶霸和日本武士,享誉津门,被称为“神鞭”,然而面对八国联军枪炮,傻二发现自己的辫子功根本无能为力,最终他改弦更张,剪掉辫子,变“神鞭”为“神枪”,成为北伐军中的神枪手。电影🎦基本也是这个桥段,没怎么改动。
再说主角傻二的扮演者王亚为。最近刚读过一篇推送,讲的是现在没有真正的武侠片了(《神鞭》里的傻二虽然不算那么的“侠”但也有自己勇和武的一面),王亚为作为主角扮演者,是真正有功夫的人:王亚为先生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学院警察防卫与控制教研室副教授;中国国家拳击队首任队长;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战胜外国选手的中国队员;全国武术散打及拳击双重冠军获得者;多次获得国际拳击A级赛奖牌;武警部队八次二等功获得者;国家拳击集训队教练;国家级拳击裁判。可以说,这部电影主角没有花拳绣腿,全是真正的功夫,动作行云流水非常耐看!🕺🏼🤸♀️
接着说说“玻璃花”扮演者——也就是现在成为老戏骨的陈宝国。以前只觉得只有葛优才能演那种赖唧唧小混混一类角色,事实上如果需要点儿痞气和狠劲儿那么年轻时候的陈宝国真是完全匹配。一个幕后花絮也是关于陈宝国对这个角色的牺牲是,80年代在没有隐形眼镜的情况下,陈宝国为了角色把一个半透明扣子磨薄了放在左眼,显示出玻璃花打架受过伤的样子,但这也为他之后的视力造成了永久伤害。【玻璃花” 是小混混的“绰号”,在一次打架中,小混混的眼睛受伤,慢慢地失去了神采,跟碎玻璃差不多。为了饰演好这个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角色,陈宝国也费了很多心思。在八十年代还没有隐形眼镜,更没有美瞳。如何塑造一只瞎眼十分为难,化妆师也没有合适的道具来实现特效妆。
一次,陈宝国脱衣服时,突发奇想。找到一粒半透明的扣子,把它磨得薄薄的,然后心一横,将扣子塞进了左眼,遮住了黑眼球,真的跟瞎了一样。然而眼睛是最敏感的部位,平时一粒沙吹进眼睛里,都要流眼泪,更别说一粒扣子了。一塞进去后,陈宝国痛得浑身冒冷汗,但他强忍着剧痛拍完了戏份。戏拍完了,陈宝国的左眼也基本废了,天天流眼泪,视力下降非常厉害。
倪萍后来说:陈宝国有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跟瞎子差不多。付出终有回报,凭借玻璃花这个角色,陈宝国又争取到了《大宅门》的男主角白景琦。】
其他的配角当然各自精彩,比如专业的大爷吹拉弹唱队伍以及各色有自己风骨或特色的配角们。现在这样的原著别说是冯骥才写的,就算是再有名的作家,这种与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本子不会再有人用心改成影视作品,也没有演员能真功夫真下功夫去打磨。噫吁嚱!
神鞭这部电影是由冯骥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可以定义为一篇传记类小说,这类小说的鼻祖至少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而冯骥才又曾被评价为擅长以单个“小人物”的历史映照一个时代的悲苦。看过电影后,的确有这个感受。
电影看了两遍,从几个角度聊聊我的感想。
励志,他告诉你小人物也可以名震四海。一手绝活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另外,绝活也要与时俱进。不让留辫子了他该怎么办?这是我开始看就担心的,最后,他练成了其他绝活——神枪手。在这里我不得脑补一下,他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有练成一手绝活的本事,不仅仅是会一手绝活。不仅有“鱼”还特别会“渔”。放在现实中这个道理也是通的,将一门技能学到极致,你就会火。即使技能过时,你也会很快学会它迭代之后的技能,并且可以做到极致。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现在一些网络大v,他从网络的任何时期几乎都在把持着网络,从论坛到博客、微博再到公众号。不止是会写能写,这里说的是会运营,很快掌握新鲜事物,因为有基础。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发现,这部电影的摄影是顾长卫,现在顾长卫是家喻户晓的大导演了,而他的优点就是画面漂亮。
市井。电影里有好多有意思的场景,可以说是作者体察人性,也可以说国人的劣根性。比如喜欢看热闹。轻轻松松就能引来围观群众,现在叫吃瓜群众。愚昧,那是时代的疤痕,作者写的很传神。
时间。从剧中历史事件可以推算出故事发生的大致时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再前后推五年,基本上是从1895——1915的20年间的事。
武术。从一开始我就有疑问,男猪脚是不是汉人?留辫子是从清兵入关,前后200多年,如果是祖传,什么因缘际会让他祖辈学了这么一项绝活。后来“愣头青”的刘老头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故事的完整性上,至少让我没有遗憾。
命名。男猪脚叫傻二,这绝对是反讽。整个故事里,我看来智商最高的就是他了。开始的弹弓王虽然是败了,却并没有太急赤白脸,是傻二一句“他们拿话赚你呢”化解的。战胜东洋武士后,金老头请他喝酒,老头给他谈民族大义,他适时的谈到自己的单身状况,轻松打动老头,一句话解决终身大事。义和团兵败之后,他很快认识到靠肉身是阻挡不了洋枪洋炮的,也最终练就神枪。最后还是比玻璃花技高一筹。
广告。我不清楚那时候有没有广告植入,电影至少让我记住了“祥德斋”以及它有八大件儿。如今如果没有这个品牌,倒是可以注册,之后可以宣传是百年老字号。
读书。电影里的读书人,几乎都是笑柄,那个津门武林宗师,知识倒是很全面,然并卵。也说明打架还是看体格和年龄的。还有金老头,一辈子之乎者也,也没读明白,不知道与时俱进,因为一头辫子被剪就轻松疯了,蠢极!读书不仅没用,还是有害的,这是佐证。
手冷,就写这些吧。电影我看了,还是两遍。
这个1986年拍的电影,2015年看特别有感触。小时候就看过,好想有这样的神辫子,自豪感十足;今日再看,觉得电影讲的是另外一回事。不同的想法看这个电影有不同的体会。自干五看完民族主义爆棚。不过电影另有话说。
开场是展老爷家包场的庙会表演。地痞头 玻璃花(陈宝国饰)趁展老爷不在来搅局,因为自己以前的相好从窑姐变成了包二奶奶,包二奶奶神气的坐在台上,摆阔用了祥德瑞八大件点心,台词交代展老爷盐务发家,中国历史上好多朝代盐务是朝廷专营,油水不少。地痞虽然不能当着展老爷的面胡作非为,但是老爷不在自己就成了大王,就开始耍流氓;旁边观看者随着地痞几句话而笑声不断,没有一个人或者官府出来制止,杂耍的人毕恭毕敬。为啥,这个地痞耍起狠来不要命,去妓院收保护费,自己的左眼让人给打瞎了,大家都躲之不及;好人越来越毕恭毕敬,地痞流氓越来越大胆,清廷社会秩序混乱。
玻璃花被傻二打败,被混星子死崔扶进了中药店,就赖在店里了,掌柜知道对赖皮没办法不让老婆报警;不过药店老婆有些路子,用银子打点另外一个地痞死崔想办法,稍微激将一下玻璃花就打发了(或者是死崔和玻璃花合起火来骗店家钱)。这些江湖卖艺的稍微激将一下就去跟傻二比武了。后来请个索老爷,这个排场大,轿子抬着,地痞也开始虚张声势,说功夫高到能踢死苍蝇,很好笑;傻二没见过这阵势,不过索老爷说的那些南北拳法,我觉得他就是个说相声的,平日里就是吹牛混日子;索老爷也虚张声势,想此吓退傻二;跟傻二比武,说不准用鞭子,也好笑。玻璃花连输几场,连中药店老板都看不起了。
这两次获胜,有一句台词展老爷说的好:大清祖先给咱们留下的鞭子可真是出神入化,所向无敌啊。展老板牌局也比较意思,有个杨老板专门贩卖西洋商品给这些达官贵人,展老爷说:这些洋货真他妈好。杨老板借机放出话来,说有个东洋武士很厉害。玻璃花为了请到东洋武士需要铜炉,落魄到拿烙铁烧大腿面的份上,地痞也不是好混的。这个比武的爱国生意,把地痞,东洋武士,买办串起来了。
千总听说了神鞭的故事,要让傻二当什长。一个驻守京师的千总,正六品芝麻官,会面时天津卫各府、 县、镇、署各营的老爷们作陪,清廷官员严重超员。傻二不想当官想卖豆腐,把老爷们笑的前仰后合,老百姓就是傻呀,捞钱都不会。本来清入关时逼迫老百姓留头不留发,蓄起辫子。现在却说是大清祖宗的传家宝,想不到有此神功,由此推据大清江山元气沛然不衰啊。当官的满嘴乱言!
来到租界比较有意思,傻二被飞来网球打脸了,正欲犯浑,被杨老板制止;说这里是租界,如果耍流氓就会被关几个月外加罚银,立马老实,身体软软的把网球还给对方。敢情流氓也怕法律,再看大清国统治的地域,哪有什么法律,就是个丛林社会啊。后面提到洋人在中国社会地位,随便一个洋人都比知府大三品,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好多老百姓加入教会的原因,家里有什么事儿洋人可以出面跟官府交涉,不过这也导致官府,乡绅恨洋人,没入教的老百姓恨入教的老百姓。义和团才在官府纵容,乡绅支持的情况下轰轰烈烈壮大起来。
杨老板来到租借英国人家里,看出杨老板平时与英国人做些倒卖文物的生意,那些流到世界的文物估计好多都是这样流出去的吧。在英国人客厅里遇到了穿制服的侍者,一看就是印度阿三。阿三当年在租界内干服务员,甚至是加入英国军队征讨大清。
请东洋武士到郊外比武,洋人是坐马车来的,有人是骑马来的,有的人是走来的,各个阶层分明。
胜了洋人后连中药店都做起这个爱国的生意,特意在店里挂了一个鞭子。傻二家里跑来很多人要拜师学艺,来的都是乌合之众,连傻二都看不上,百姓围观大笑。来剃头的师傅本想把鞭子剪下来去领赏,但是没有下得去手;傻二就纳闷为啥那么多人要这个鞭子啊,金老爷这个乡绅,平日里对洋人不满,这下终于抓住个稻草了,说这是我国民之精神,又是一个爱国生意。
金老爷刚开始是看不起傻二的,现在傻二名声在外,下定了注意把菊花嫁给他。可是菊花年少时受到洋兵奸污,十分恨洋人,这也是前面她鼓动傻二接受东洋人挑战的原因。洋兵欺负老百姓,大清政府不能为老百姓出头,也只能是老百姓对整个洋人形成敌意,义和团不火起来才怪。
现在看傻二感觉没有以前的诺诺微微了,自信起来了。
义和团开始烧抢洋行,烧教堂,菊花看到非常解恨。此时来了个青头楞,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义和团参加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地痞流民而已啊。青头楞开始讲神鞭的来历,原来是脑袋上的功夫,后来因为清廷蓄辫就改成了鞭子上的功夫,有能耐就变,没能耐就完蛋,老百姓混日子的哲学啊。青头楞开始怂恿傻二参加义和团,菊花也支持。这里有意思的是称呼义和团总头领为老师,现如今社会也时兴叫老师。曹福田是义和团天津领导人之一。
义和团这个拜坛也有意思,连孙悟空都来了,真是哭笑不得。 现场表演刀枪不入时很有意思,曹福田拍了‘孙悟空’两下,然后开始表演,估计是作弊的暗号,注意拍了两下之后‘孙悟空’有个反应迟钝的表情;然后开枪打肚皮,演员是背对观众,看不到是不是开枪了,然后大喊一声“毛子们来啊”,估计也是给后台的人给暗号让配合枪声,其实舞台上根本就没开枪。啥刀枪不入啊,都是骗人的啊。
然后就是义和团和洋人大战。洋人镜头:步伐整齐,制服统一。义和团:没步伐,穿啥的都有,打啥旗都有,敲锣打鼓。洋人依次大炮入位,步枪入位,站好队形,开始设计。义和团因为相信刀枪不入,就直接站在枪口上,随着枪射击倒下,令傻二有点吃惊,不相信。后来有个机灵的,马上叫大家趴下,后来大家发现原来那个表演刀枪不入的殷师傅早已倒在炮口下,肚子炸开一个口子,根本不是什么刀枪不入。 后面锣鼓唢呐只管吹,都以为不怕,也慢慢的都倒下了。义和团的人数如此众多,机枪扫射之下还能冲过去肉搏几下,看伤亡人数,义和团全军覆没,洋人死了十几个人。神鞭挨枪照样倒下。不过在这个战场上没有发现总头领曹福田,估计是不是躲在背后默默发财呢。
傻二醒来战场一片狼藉,尸体到处都是,如同做梦一般,说好的刀枪不入呢?胜了这么多回,这回彻底输了,打击不小。
玻璃花到关外混了几年也是个革命的长官了,辫子也剪了。看不过傻二的老丈人,硬逼迫把鞭子剪了,人彻底疯了。满清200多年一直留辫,现在突然一下剪了,让人不适应。参加革命的都是些地痞流氓啊。本来想找傻二报仇的,没有找到,解气的朝神鞭牌匾打了机枪。革命这个虎皮下,个人行者个人的目的。
这个剧里的镜头表现神鞭时玄玄乎乎,配音也是。估计是一种荒诞。这样的神鞭也是吹牛。
辫剪了,神留着;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什么也难不死咱们,什么新玩意都能玩到家,一变还得是绝活。吹牛吧。傻二表情相当坚决,已经混透了世事,流氓地痞玩的咱也能玩的转。玻璃花看着傻二境界比自己高,赶忙下跪,双手作揖,从此不会玻璃花跟着傻二混了吧,是当土匪还是创立了什么教?
十几年过去,如今影碟封面上露个大脸的却是当初的配角陈宝国,而且造型似乎还是来自近两年的某部作品。无庸置疑,陈宝国演的玻璃花确实出彩,活脱脱的一身流氓痞气,但这般构图,不说鱼目混珠,也终脱不了扯虎皮作大旗的嫌疑。当然,活该受这指摘的是碟商,不是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改编自冯骥才的小说,跟《京都球侠》应该是同一批的,同时期的还有《老少爷们上法场》吧?年深月久,实在记不清了。不过,斯是时,中国确实拍了不少清末民初的电影。那个时期不象现在那么多花梢,导演们老老实实地叙事,说是手法单一也不冤枉,影片基本都土得掉渣,饶是如此,还是有一批历久弥香的作品留世。时间的伟大作用之一,就在于此。大浪淘沙,还存得下来的,就算不是经典也是精品。
神鞭,应该算得上是一部。
主要的情节跟小说原著差不多,从玻璃花找飞来凤的茬,傻二仗义相助开始,到傻二割了辫子,练成了神枪止。但也有些改编的地方,比如电影里傻二娶了菊花,这个菊花的角色,似乎在原著里并没有。没有再找原著来看,姑且说之,不保证无误。但在我印象里是没有这个人的。记得菊花是遭过洋鬼子兵糟蹋的苦命人,嫁了傻二,整个人都如妇女干部一样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片尾时她也练成了神枪,夫妻恍然是转身就要上井冈山打游击的气势,当然,那时还没国民政府什么事儿呢。居然给我留下这印象,大概导演没少拍过穷苦人民把身翻的片子。
可是,如果这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这股劲儿,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好在,并不尽然如此。
神鞭里有种微妙的反讽味儿,充满了中国式的喜感,滑稽,但一笑之后却总是随着心酸。
比如傻二成名后来踢馆的各色武林中人。最记得的是架子儿倍大的那个爷,一老头,坐着轿子,徒子徒孙开道,来了以后坐轿子里半天不出来,只隔着帘子发话,直到徒弟们全被打趴了才蹦出来,白发白须,仙风道骨,就照着中国武侠小说里武功最高深的人的型长,可不一会也给打趴了。这一幕给我印象太深,以致看梁羽生传里提到龙虎斗京华一书之由来——白鹤门单挑太极拳时,脑中浮现的就是这个。
还有,义和拳,红灯照,挖铁路,杀洋人。不知道现在的历史教材怎么编了,在我读书时,是把他们当成正义典型,革命力量来歌颂的。可在神鞭里,却只是一群打了精神吗啡,自以为刀枪不入的乌合之众。大刀砍在胖子的肚皮上却只留下一道白痕,于是傻二入了义和团,可是八国联军一来,胖子的肚皮被轰了个大洞,傻二的辫子也差不多烧断了毛。拍这电影时是八十年代啊,正是我读书的时候,可见没上御用教材当的人大有人在。可惜的是,有人看到了书不可尽信,也有人仍然上神棍的当,全民、至少大范围的集体癫痫,仍然有爆发的可能,直至今日。中国人似乎天生有造神的本事,影片砸了义和团装神弄鬼的神坛,烧了神鞭货真价实的辫子,可回头塞了他一把枪,却还是“神枪”。
不知该片导演知不知道,这才是本片最大的反讽。
神鞭不能算是伟大的电影,片尾传递出来的傻二有一天仍然要出来干革命的信息让我相当不爽,尽管影片的结局是傻二夫妻的身影隐入苍苍林莽,这应该是个开放式的结局,却给人极不开放的联想。但好在它比较忠实地描绘了一个清末的天津卫的众生相,喜也好苦也好生也罢死也罢,统统呈上,毫无伪饰。虽然也许碍于某些尺度,影片只负责陈述而不负责评价,但有了这些铺陈工夫,也算差强人意了。
至于我想要的结局,这世上可以没有英雄,却不能没有老百姓,我宁可傻二夫妻放下双枪,放下过往荣辱,老老实实地继续当他们的草根小民。什么主义精神抛一边,且顾着当下,管他年来苦乐。
故事情节其实一般。但影片营造的清末天津城郊那种荒颓败落的气氛,与无处不在的看热闹的老百姓,在其他历史影片里几乎再也没有见过。陈宝国的玻璃花在洋人租界之行很值得回味。至于大师兄那一段就只能盒盒盒了。
某年央6。陈宝国那玻璃眼球太有印象了,据说对陈先生眼睛造成了永久伤害。这是中国当时的魔幻现实,那些义和团神功最后幻灭,也换不来国富民强。头上的辫子容易减,心里的辫子不易除,奴才至今尤遍地。7.2
比較遙遠的回憶,“辮沒了,神留著”
陳寶國老師的演技是一流的,幾乎蓋過了主角。當年道具简陋,陳寶國老師爲了演好玻璃花這個角色,把紐釦摩薄了塞進眼睛裏。戲很成功,卻對視力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什麼是好演員?這就是好演員。對於好演員,觀眾會尊稱一聲“老師”,這是那些流量明星窮其一生也達不到的高度。
戏说性质的历史片 放在二十世纪之交则让人哭笑不得 一根神鞭能挡得住重机枪吗
由于缺少必要的铺垫,让影片断裂的像两部电影。玻璃花和神鞭傻二过不去,是他的自尊受到了侵犯,打倒傻二就能重新捡起自尊心,这种探讨很有意思。后半部分义和团运动,说教变与不变的大道理,让人不能信服的还是傻二的思想何以如此超脱,分明是主创者发出的声音。主角成为主创的传声筒,让影片降低一个档次。重点表扬陈宝国演技亮眼。
很偶然的看到它的评论,想起来这部片子应该是我看的最早的电影了。那个时候还那么小,还没有上小学,被姥姥带着去看的,而且还是露天的。剧情没有大印象,只是记得那条大辫子。那是个影音贫乏的时代,伴随着燕子李三,十三妹这些所有孩子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慢慢度过了童年。缓慢度过童年,很好。但愿我的孩子依然慢慢走过,而不是跑步经过。
玻璃眼原来是陈宝国演的,皇帝演流氓,一演一个像。这部电影有三句台词很关键,一是辫剪了,神留着。二是什么新玩意都能玩到家,无论怎么变也难不住咱们。豆瓣上的截图只有这两句,看到这里就要问:什么是“神”?如果说辫子是形,神是知,而知只是顺应时势所起的变化,凭什么说一变就变成绝活?影片里给出的答案似乎是头悬梁锥刺股,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结论可能和80-90年代中国史学界转从新教教义中的自食其力和刻苦工夫来研究资本经济有关。其实无论是作家还是导演都忽略了一句重要的台词:神鞭是从佛家回心拳变化而来。而这个变化的神就是回心,所谓回心转(转动的转)意,境随心转的心即是哲学中的知识之源,说它是知识之源只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心无滞碍的虚静状态,学而时习之的不亦乐乎正来自于此,学即觉悟,自悟悟的就是这个不亦乐乎。
早上刷牙时琢磨彪悍这词怎么翻译时,不知怎的突然想到多年以前看的这个老片,纪念一把~
这片一直在脑子里绕着 总觉得特别好看 什么时候能再回顾一下啊
很欢乐的片子,神鞭傻二,辫没了,神留下。
还是小时候看得 虽然教科书里把义和团吹的天花乱坠(中学,高中的历史老师都吐槽了 面团充子弹 堆个神坛祭猪八戒之类) 看的电影里可一直不怎么待见这个 从港产的狮王争霸2 到这部神鞭
估计现在看会各种尴尬癌,那时候看是挺有意思的,各种噗哈哈哈(御林军足球各种花架子)。实际也算反应了清末中国的积弱,各种小丑蹦跶~官僚腐败外交失败,该算是嘲讽式喜剧吧
大我一年,我看它的时候它应该也不满十岁
我小时候可是特迷他那辫子
记得小时候看,觉得那个男人特别性感。让上小学的我心潮澎湃!嗷~!
87商业片热潮,探索艺术与商业平衡,解构武侠片与正统历史,与黑炮事件同为中国最早具有后现代因素的影片;从特定角度探索高档娱乐文化的尝试,力求戏剧性、可视性与传奇性的结合,有因有果,环环相扣,标志着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一变还得是绝活。”
Whiplasher,自备皮鞭≠SM
“打洋人”这个事,特别能调动民族情怀,哪怕不是真的,胡编乱造的也可以。说明了中国人曾经被洋人欺负的,已经到了骨髓了,至今都无法磨灭。从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开始,香港,台湾(不确定),大陆的打洋人的作品还真不少,一直到《叶问》1234,达到了巅峰。……看了《鲁豫有约》陈宝国一期,才知道小时候看的这部电影竟然有他,拍这部戏扮演“玻璃花”,一只眼睛戴了很厚的有机玻璃,导致眼睛现在一直不好。……男主王亚为是个传奇人物,84年全国散打冠军,于是被选为男主角,之后的履历更是惊人,都可以搜到的。……本片的情怀不仅仅是打洋人,历史的厚度,承载的东西,要比虚构的《叶问》高很多,很多……
小时候的记忆 鞭子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