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喜剧

HD中字版

主演:查理·卓别林,马迪·科雷尔,艾莉森·罗丹,罗伯特·刘易斯,安德丽·贝茨,玛莎·雷伊,阿达·梅,伊索贝尔·埃尔索姆,玛乔丽·本尼特,海伦娜·海格,玛格丽特·霍夫曼,玛丽莲·纳什,欧文·培根,埃德温·米尔斯,弗吉尼亚·布里萨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7

 剧照

杀人喜剧 剧照 NO.1杀人喜剧 剧照 NO.2杀人喜剧 剧照 NO.3杀人喜剧 剧照 NO.4杀人喜剧 剧照 NO.5杀人喜剧 剧照 NO.6杀人喜剧 剧照 NO.13杀人喜剧 剧照 NO.14杀人喜剧 剧照 NO.15杀人喜剧 剧照 NO.16杀人喜剧 剧照 NO.17杀人喜剧 剧照 NO.18杀人喜剧 剧照 NO.19杀人喜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杀人喜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凡尔杜先生(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饰)曾经是一名银行的职员,跟妻子莫纳(Mady Correll 饰)和儿子皮特(Allison Roddan 饰)一同过着平静但是幸福的生活。经济大萧条的到来令凡尔杜先生失去了工作,有一个家庭要养活的他流落在街头无处容身,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偶然中,凡尔杜先生得到了一种神奇的毒药,它能够杀人于无形之中,拥有了这一“凶器”,一个绝妙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诞生了。很快,塞尔玛(Helene Heigh 饰)、莉迪亚(Margaret Hoffman 饰)、格罗奈(伊索贝尔·埃尔索姆 Isobel Elsom 饰)等多金但无脑的女人们都成为了凡尔杜先生手下的冤魂,而她们的大笔财产,则都到了凡尔杜先生的口袋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空大挪移轰天密令摩天悍将英语妖女迷行第一季飞来的白鸽美国豚鼠2:血腥冲击策马狂奔重庆崽泰迪熊之玩具大战向前看而立之年绝地战警(2008)深锁春光一院愁猎梦人彼岸岛2009上班族妈妈 第七季造梦之家危机风暴妄想女友黑暗世界2021幕末太阳传骗局2006梦魇三占领大医院 番外篇夏日心跳何文秀传奇

 长篇影评

 1 ) 《凡尔杜先生》:一面夏尔洛,一面凡尔杜

查理·卓别林塑造的最出名的角色是谁?恐怕非「夏尔洛」莫属。那个头戴圆顶礼帽、穿着上紧下松的衣裤、拄着白藤杖、脚蹬破皮鞋、一摇一晃地迈着鸭步到处流浪的滑稽人物。从1914到1936年,从《谋生》到《摩登时代》,夏尔洛出现在了卓别林七十多部作品中。他看似懦弱颟顸,但又驯良仁爱,处处遭受讥笑,却又处处为他人着想。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夏尔洛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凝聚起对底层社会的深切同情,亦令卓别林的艺术被称为「贫困的美学」。及至默片时代结束,夏尔洛也逐渐隐退。自《大独裁者》起,卓别林开始用一种更加辛辣的方式为世人呐喊。

上映于1947年的《凡尔杜先生》是查理·卓别林演执生涯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关于这部电影还有段让人津津乐道的轶事。根据最普遍的一种说法,起初是另一位影坛巨擘奥逊·威尔斯邀请卓别林出演此片,但后来因为卓别林坚持要自己亲自执导,便从威尔斯手里买下了版权,并在演职表里列出了后者的名字。不过究竟完全是威尔斯的点子,抑或只是他激发了卓别林早已存在的想法呢?

从一些蛛丝马迹来分析,也许是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方面,卓别林从小就对犯罪和监狱题材十分感兴趣,伦敦著名的「开膛手杰克」以及众多廉价的谋杀传说一直都影响着他,而且还在杂志上发表过两篇自己创作的犯罪故事。另一方面,片中主角「凡尔杜」的原型,法国连环杀手Henri Landru在1921年受审的同期,卓别林也由于巡演到过法国巴黎,他与杀人犯占据了当时的头条新闻。甚至在同年11月28日的《纽约时报》上,文章把Landru比喻成犯罪界的卓别林,经常当庭戏弄法官。而最有力的证据是,在威尔斯向卓别林发出邀约的十多年前,法国传记作家若尔热·萨杜证实了卓别林曾经采访过当时参加审判的记者。因此种种迹象表明,饰演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杀人犯是他由来已久的念头。

撇开这段幕后故事不谈,作为喜剧大师,怎么用喜剧的方式去表现十恶不赦的杀人狂,的确很耐人寻味。事实上,影片公映后反响很差,还遭至了美国富裕阶层的物议哗然,以致卓别林将它冷藏了17年,直到后来才被公认为是一部思想性超前的杰作。

正如其真实原型一样,《凡尔杜先生》中的主角凡尔杜也是一个杀「妻」如麻的恶魔。他原先是一个银行小职员,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勤恳工作,但在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失业,从此开始了铤而走险、谋财害命的道路。他有许多化名和身份,辗转于各个城市,到处寻找一些头脑简单、有点财产的单身富婆。一旦选定目标便展开热烈的追求,与之恋爱直至结婚,然后找机会谋杀她们取得钱财,并以一个古董商的身份进行证券投机买卖。

凡尔杜在影片伊始的个人独白中就提到了自己扮演的是「蓝胡子」的角色(法国民间传说中的杀妻狂魔,该形象被许多文学或电影所借鉴,远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希区柯克的《蝴蝶梦》、近有吉尔莫·德尔·托罗《猩红山峰》)。不过卓别林在电影中没有安排任何一个凶杀或血腥的场景,完全以暗示的方式来交代犯罪事实。再加上凡尔杜平时表现得温文尔雅、口才出众,还时不时穿插几段经典的滑稽噱头,因此就算他身负十四条人命,观众也并不觉得有多少恨意。

更重要的是,凡尔杜是个性格复杂矛盾的人。他有一个残废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需要抚养,这是他铤而走险的原动力。那些靠谋夺和投资赚来的钱财并没有用来挥霍,而是为了养家糊口,甚至他还买下一份房产契约作为给妻子结婚十周年的纪念礼物。同时,凡尔杜一边谋财害命,一边又心怀仁慈,比如在花园里不忍踩死青虫、教育儿子不要做残忍的事。他痛恨那些靠高利贷压榨、过着奢华生活的寄生虫,也会同情那些生活潦倒、品格纯洁的穷人。

最凸显他矛盾性格的是「邂逅贫女」的那场戏。凡尔杜在路上偶遇了一个孤单无助的姑娘,热情地邀请她到家中避雨,还准备了食物和红酒,其实他只不过为了在她身上试验自己新配制的毒药。然而通过与这位姑娘的交谈,了解到她曾有个参军致残的丈夫,为了给丈夫治病只得盗卖了东家的打字机,因而被判入狱。现在刚刚出狱,却流落街头无依无靠。凡尔杜见状动了恻隐之心,非但换掉了毒酒,反而还慷慨解囊给予帮助,给了这位姑娘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可见他的人性与良知并没有完全泯灭。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总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在凡尔杜同一位富孀的「婚礼」上,没想到看到了自己另一位「妻子」,虽然情急之下翻墙逃走,不过事情终于败露。后来战争来临,凡尔杜投资的股票全数打了水漂,妻儿也在危机中双双去世,失去全部寄托的他心如死灰。在绝望之余,凡尔杜又一次遇见了曾经帮助过的那个贫女,此时的她已然成为了军火商的妻子。姑娘希望报答当年的恩情,可是经过一番交谈,他毅然决定投案自首。在法庭上,凡尔杜没有回避自己的罪孽,却也说出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而最响亮的一句则是他在行刑当天说的:「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millions a hero(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就成了英雄)」。

「杀一人是罪,屠百万为雄」,这与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何其相似。由此可见,《凡尔杜先生》的立意根本不在于表现这么一个杀人犯,而是更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更凶残的战争贩子。本片诞生在美国电影界大肆展开「驱逐异端」运动之际,卓别林因自己的左翼信仰而遭到了攻击(后来本片在美国被很多影院拒映,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卓别林也被迫离开美国)。但是,我们在影片中仍然可以看到他对资本主义制度、对垄断资本家、对军火商、对法西斯头子的尖锐抨击。辛勤工作者一夜间家徒四壁,投机资本家和军火商却转眼暴富。在这种结构的社会里,生意凡是要做得兴隆,都必须要「杀」人,可是又有谁来控告这些真正的刽子手呢?

艺术,尤其是喜剧,可以成为既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一种有意对抗疯狂的方式,它可兼容或抗击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威胁。从《淘金者》开始,卓别林早期的棍棒喜剧元素就渐渐失去了纯噱头的作用,而是越来越有机地趋向于和每部电影中的具体环境或背景相符合。到了后期的《大独裁者》和《凡尔杜先生》,喜剧表面下的悲剧张力变得愈发鲜明,甚至在本片中的喜剧元素已不再用于批评讽刺,而仅仅是对过往的提及。

因此,《凡尔杜先生》本质上是一部悲剧,有让人捧腹的时刻,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泪水上涌。法国电影理论宗师、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曾说:「夏尔洛无法适应社会,而凡尔杜却适应过了头。」这话说得真好。夏尔洛和凡尔杜仿佛是人类命运的两种极端,前者是自我放逐、不随波逐流的圣人,他的生活选择是没有动机的;而后者是认清真相、遵循社会潜理的庸人,他选择生活的动机非常丰满。圣人始终是受害者,庸人始终是霸凌者。只是,凡尔杜终究做不到冷酷无情,所以他也是受害者。感谢卓别林的幽默,提高了我们求生存的意识并使我们保持理智。由于幽默,我们才不会被生活中的变故所压垮。

 2 ) 电影教父巴赞对卓别林的评价

转载自得到听书《电影是什么》

卓别林为什么吸引人?巴赞并没有简单地讨论他如何制造笑料,而是从更本质的角度思考,卓别林引人发笑的机制是什么。他发现,这些笑料有一些共同特质,这就是“人与物的疏离”。事物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遵循人类规定的用途:本该好好走路的鞋子突然将人绊倒;本该被切开的面包开始围着人跳舞;人伸手去拿闹钟,闹钟散作一堆零件……这是一个处处不正常的环境。一般的喜剧在这里会有停顿,引观众发笑,而卓别林却更加高级,他一切如常地行事:绊倒后爬起来继续走,把面包从空中摘到盘子里……巴赞由此得出结论,这便是卓别林的喜剧性:用简洁的方式表现出小人物与世界的不融洽,最终,主人公用他的智慧化解现实遇到的种种麻烦。卓别林唤起了人们心中对小人物的同情和喜爱。 巴赞对卓别林最精彩的点评发生在卓别林晚年,它体现出巴赞的电影眼光远超同时代人。说到卓别林,人们都会想起那个戴着高礼帽、留着小胡子的经典电影形象。这个可笑的小人物实在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卓别林本人都被他覆盖。然而在晚年,卓别林抛弃了这一形象,拍摄了更尖锐、更讽刺的电影。比如,在1947年的电影《凡尔杜先生》里,卓别林竟然讲了一个杀人狂的故事。影片以20世纪初法国的连环杀人犯为原型,讲述在大萧条中失业的小人物凡尔杜的犯罪经历。为了抚养妻儿,凡尔杜不断骗取富裕老妇人的钱财,再将其杀害,最终被送上了绞刑架。这样一部电影极大地冒犯了观众,票房仅有可怜的五十万美元,批评家也大多认为,像这样尖锐的批判损害了卓别林的喜剧风格。 巴赞却激烈地捍卫他欣赏的人,为此同整个电影批评界展开了论战。他没有简单地为卓别林的社会立场辩护,而是将《凡尔杜先生》放在卓别林的整个创作中看。他发现,凡尔杜的形象正是高礼帽、小胡子的对立面:卓别林的经典形象是个完全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的可怜人,他滑稽又纯真;而杀人犯凡尔杜却摸清了社会最冷血的规则,他可怜又可恨,引人深思。凡尔杜杀死了卓别林的经典形象,却加深了他的创作深度。巴赞将卓别林电影分为三个时期:早年的卓别林多扮演街头小混混,单纯引人发笑;经典时期的卓别林饰演小人物,激发了观众的道德感,让观众同情地笑;而在晚年时期,凡尔杜这类的人物超越了道德,让观众不仅仅发笑,还能沉思。《凡尔杜先生》非但不是败笔,还让卓别林实现了自己的电影进化。 可以看出,巴赞在评价电影作者时,有自己的方法。他会将电影放在整体中考量。他以突出的风格元素为切入点,以同类型作品作为参考系的横轴,以该作者自己的作品序列作为参考系的纵轴,寻找其中有差异、有转变的地方,探寻这种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们能够学习和模仿的一种方法。

 3 ) 诗意的黑暗故事--凡尔杜先生

卓别林先生的有声电影完全不逊色于默片喜剧,依旧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内在本质,铺垫于现实社会之上展开的,充满悬疑氛围,以喜剧幽默元素点缀的卓别林风格的电影。对世界和人的深入思考与人文关怀是大师之所以是大师的缘故。当然,卓别林精湛的演技更让电影添色不少,看了这么多卓别林电影,但凡尔杜先生跳出框架,使人印象深刻,完全抛却了查理之前的固有形象,营造出极富真实感的角色,他的习惯小动作和表情都带上凡尔杜先生的独特标记,无疑,大师自来的优雅也同在,一贯的脱帽,微笑致意,少了几分俏皮局促,多了精明和冷漠,但魅力不减。大师的演绎是成就电影的重要因素,在其中少许喜剧桥段中依旧能找到滑稽的影子。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连毛毛虫都不愿踩,跟孩子教导扯小猫尾巴会疼的一个人,成为数年连环杀人凶手,甚至将杀人作为一项事业的超级杀人狂。凡尔杜先生在工作的时间内,即杀人时,是极其冷漠的,不像人类,而是赚取钱财的工具,正如他作银行柜员数钱像极了机器一样,他将自己变成一台没有感情的杀人工具,哄女人的套话张口就来,去见每位夫人都详细安排上日程表,她们是一个个客户,姓名住址被记载在工作簿上,自愿等待着售卖虚假温情的推销员来蒙上美妙的尸布。 实际上是一个很可怕的故事,真实蓝胡子的故事,但卓别林先生用了极其诗意的形式来讲述,在这部电影里,你看不到任何血腥,肮脏,可怕的镜头,最可怕的莫过于股市崩盘时期人们绝望的号叫,卓别林先生将这些凝固的号叫,空洞的眼神,跳楼前的回望,拿枪靠近脑袋,用蒙太奇一笔带过,这是在悬疑而诗意故事下真实而残忍的世界的一瞥,也正如他在赴死前所述,凡尔杜先生的杀人利器,比起战争和世界危机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 开头邻居在说凡尔杜先生烧垃圾烧了三天,而在那死去夫人的残骸熏烟中,凡尔杜先生在剪玫瑰枝桠,随后这束择好的玫瑰,将被他送给下一位女士。在和夫人的约会中,他不断说着月光,芬芳,鸽子与船长,一切浪漫主义诗意的幻想,然而在照耀恩底弥翁的月光,他喃喃着阿尔忒弥斯那永恒静默的爱意,拿着毒药走进女人的房间。杀人的工作于他而言像蒙了层纱布,半梦半醒,一切像是梦境,然而在梦境里又极度清醒冷静,时时刻刻追赶着火车,银行和账户,来支撑背后在这个破碎时代中虚浮堪塌的家庭,一切只有钱,股票,女人,每一件事都需要尽善尽美,他永远在生死时速中追赶限期,不然等待他和家人的就是死亡。想起了甲虫格里高尔,极度荒谬无厘的形式下是黑暗而绝望的现实,用详述的真实塑造虚假,再用虚假铺垫无处不在的真实。卓别林电影中总有一段罗曼蒂克,总之,这种诗意的运用和喜剧元素,中和掉电影过于血腥的事件和恐怖的背景,电影达到接受性更强且层次丰富的观看效果。 人在时代的乌云下,随着暴雨的倾泻而翻滚,有人拽住最后一根稻草,有人随波逐流远去,有人水中挣扎沉浮,有人沉落水底,有人稳稳端坐完好的小船享受激流的刺激,在这样的时代里,最不起眼的角落都能上演着戏剧性最强的桥段,上帝之手每天撒播无数的挣扎,矛盾,对立与冲突在人间,这是人间戏剧的黄金年代,是普罗大众的地狱,是人性的少了伊甸园的炼狱山。在这样的年代真是什么都不足为奇,而一份杀女人而获取财富的职业诞生了,社会需求产生职业,一战后众多寡妇丛生,而她们需要慰藉和爱意,而凡尔杜先生则提供上永远不变的真爱,毕竟此爱的支撑在于金钱,保管稳若金汤。社会创造了这份职业,社会创造了凡尔杜先生。当然不是说个人的道德错误全部由社会环境来承担,卓别林要重点探讨的就是在社会中的人性。 影片中最具对比性和矛盾性的莫在于漂亮姐姐(忘了她叫啥)和凡尔杜先生的相遇相助。漂亮姐姐戏份虽少,却是这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和转折点,是十日谈中的猎鹰。她不仅带来了凡尔杜先生暂时的人性回归,还引发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深度思考,甚至是整部影片的光点。卓别林深度批判社会和黑暗现实,但他总会留给观众一点希望,那个希望就是影片中的真爱与真情。一直批判现实,大师却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但并不是傻乐呵,而是直面惨淡人生的真正的勇士。漂亮姐姐就是杀人狂凡尔杜先生,且是相对于异化的他的另外一面,是善良,礼貌,真诚,乐观,坚强,漂亮姐姐像极了卓别林的经典电影形象。正如女性总是被塑造的完美理想模范,漂亮姐姐也是如此,当然她的角色也必不可免受大环境影响,因为典当租来的打字机而受盗窃罪入狱,但观众可能都会笑笑然后赞同凡尔杜“你怎么不做得干净点”。她救小猫,尊重生命,因为凡尔杜赠的钱而痛哭流涕,真性情,相信爱情,愿意为丈夫而死去,是电影中黑暗的另一面,必不可少的光的一面。电影中最具讽刺性的情节,漂亮姐姐因为凡尔杜先生的善意而坚定相信这个世界,重燃生活的希望,然而,最大的善意却源于最大的恶意,凡尔杜先生因为拿她当毒药的试验品才帮助她,所以凡尔杜先生回答,善与恶都是暂时的,她相信的东西过头了。以最黑暗的念头点燃最光明的火炬,反而烧起黑暗中点点火星来,很难不触动人心。 最后也因和漂亮姐姐的再相遇而转向了凡尔杜的自首,也算是大家意料中的完美的结局,最后在法庭的一席经典发言再次想起大独裁者那次演讲,揭露与质疑,冒牌希特勒和凡尔杜先生在心灵的震颤中走向死亡。 对于女性的阐释。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确实是个槽点,影片中的女性都很扁平。时代局限,不多说。 最核心即将一切喜剧化,喜剧能让一切升华!

 4 ) 杀人狂魔也有爱

        从来从来都不喜欢杀人狂魔的片子,比如沉默的羔羊,比如七宗罪,比如电锯惊魂,对人性失望,对社会报复,这都是理由嘛?杀死几个社会里和你一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不幸人,又会有什么用。可是对于凡尔杜先生,我几乎要掬一把同情泪了。
     影片一开始,我就知道卓别林要扮演一个杀人犯,我很好奇他会怎样演。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做这样罪恶的勾当,都是令人不齿的。而且卓别林并不帅,还上了年纪,也很难像吸血鬼伯爵那样轻易的得到女人的心。然后可以看到卓别林是怎样的不放过看到的每一个师奶,那些养尊处优略有薄财的中年妇人,他讨好她们,给她们念诗,举止优雅,殷勤有礼。这些都是一个年华已逝的女人所不能抗拒的。然后取得他们的信任之后,就将她们谋害,将财产霸占。你可以说,看,多么阴狠的男人。
    随着影片的发展,凡尔杜先生的身世也逐渐明晰,给银行勤勤恳恳服务了30年,危机一来就被辞退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他憎恨社会。这事情不少见,不说美国了,就是十年前的下岗制度,多少个家庭陷入贫困,至今无法脱身,谁能不怨?然后我们还可以看到凡尔杜先生还有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像是乱世之中的桃花源,沙漠里的乌托邦。残废的妻子,可爱的孩子,美满温暖。虽然凡尔杜先生手上沾满鲜血,可是并非全为自己。凡尔杜先生自私嘛?我不这样看,他太爱自己的家庭,太想保持它的完好了。而外面的世界太过于冰冷无情,凡尔杜先生不愿考虑。



     可是影片并没有刻意袒护凡尔杜的杀人魔鬼的事实。从影片的一半开始,凡尔度先生的骗财杀人计划就屡屡的失败。一来他已经老了,二来杀人的买卖做不长久。后来,又一次的经济危机里,凡尔杜先生失去了一切,财产,家人,全没有了。卓别林又变成了流浪汉。某一天,他被捕了。他本来可以逃走的,但还是自首了。在法庭上凡尔杜先生倒是向着法官说了这样的一席话,颇为的义正言辞,你可以将一个凡尔杜先生绞死,但是只要那些个残忍压榨穷人的富人还存在,这世道就不会太平。


    看到关于影片的讨论,一般都说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实这样的事,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嘛?针对于犯罪率的上升,真是闻者足戒呀。
    还有就是扮演者卓别林的身份,早年的贫穷生活显然使他在成为大艺术家之后不忘记为穷人说话。他这样的出色,又这样的勇敢,真不愧为伟大的称号。

 5 ) 充满往日情怀的观影体验

在某文艺女青年的感召下,昨晚我去了宁波路广西北路口的新光影艺苑看了拍摄于1947年的卓别林电影《凡尔杜先生》。那真是一块和其“人民广场5分钟步行地段”大不相符的地域,狭窄的街道,陈旧的楼房,其中不乏一些各种情调和风情的去处。新光影艺苑虽然也重新装修过,但它还是很好的保存好了许多令人怀旧的元素:地处老街深处,只有一个巨大的放映厅(事实上它也是个话剧院),上个世纪的电影票根,单双号左右分开的布局。这样的场合显然适合观看投放在大荧幕上的古老黑白电影,卓别林的作品风格令这种气氛更加完整。

看的是大约50年代上译厂的中文配音版。我一直是很抵制中文配音的,因为中文的腔调会破坏原片的气氛和风格。然而有时候,好的配音演员能在此基础上重塑一种同样很好的气氛和风格,也就是说,中文配音版是另一风格的影片版本。我想《凡尔杜先生》应该在此例。在花店买花的那段天花乱坠的对女性的恭维之词,配音演员邱岳峰用自己的声音,配以卓别林的影像,给观众带来了中国气质的对女性的赞美,算是配音本土化的一个良好例子。

卓别林的电影不可能没有喜剧色彩。本片虽然讲的是连环杀人犯的故事,但卓别林还是将它演绎成了一场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比大悲大切的苦情电影讽刺的更加深刻彻底。50年代的中国会引进这部美国电影,尽管中间被剪切了无数次,其原因我想十有八九也正是因为片尾卓别林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述本片的主题,对资本主义虚伪性的深入批判:“杀一个人是罪犯,杀几百万人就是英雄。”诚然他的批判是有道理的,只是我觉得它更是普世的。

作为1947年的电影,《凡尔杜先生》比我预想的好看。情节丰富不拖沓,其曲折程度不亚于今天的电影,只是表现起来更用力,更有话剧色彩。卓别林的表演天才撑起了这部电影,他在几个老婆之间周旋哄骗的功夫着实厉害,尤其是花店送花一段更是一绝。值得一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一条名叫凡尔杜的鱼

从流浪汉到情圣,到师奶杀手,卓别林让人无迹可寻,大师之谓不谬。
电影结尾,凡尔杜在法庭上慷慨陈辞、在斗室中躺而论道,让人依稀看到近半个世纪后沉默的羔羊安东尼·霍普金森和七宗罪凯文·斯帕西。
邱岳峰的配音很经典。邱岳峰之于卓别林相当于石班瑜之于周星驰,千古绝配。

 短评

不知这是不是卓别林最黑暗的一部电影,虽然仍旧有他招牌的默片式表演,也有搞笑的配角阿姨,但这部二战刚结束后的电影充斥着他对当时社会绝望的控诉,承担杀人罪责的永远都是单独的人。竟是真实故事改编,编剧还有奥森威尔斯...

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杀人者诛,杀万人者侯”“法律专抓小的”,七十年前的电影中,反映的正是当前社会的现状,不禁想起那个为了给妻子治病伪造单据而入狱的丈夫。凡尔杜一定很爱他的妻子,所以听见年轻女孩说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丈夫而杀人的时候,才会放过她吧,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13分钟前
  • 殘荷聽雨聲
  • 力荐

"Wars, conflict - it's all business. 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 millions, a hero. Numbers sanctify, my good fellow!"

18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deleuze说“卓别林不就是想告诉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得到一个潜在的希特勒和一个潜在的杀人魔吗?”杀一个人让你成为罪犯,杀一百万让你成为英雄,不得不说凡尔杜的伦理观很正确。相比卓别林其他电影,这一部是最邪恶的,但也是最深刻的。电影最后凡尔杜没有做一点妥协,薄情世界里最深情的人。

20分钟前
  • Eco
  • 力荐

批判力度极强,角度刁钻,某种程度上比大独裁者还要好一些。卓别林最好的有声片之一,凡尔杜是夏尔洛的黑暗面。邱岳峰神级配音!

21分钟前
  • 王写写
  • 力荐

本片是在美国电影界“驱逐异端”运动甚嚣张之际,卓别林正遭受攻击之时,他沉默了七年后拍摄的影片。片子的剧本由奥森·威尔斯根据法国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而成,并准备亲自导演。在开拍的前几天,卓别林突然变卦,将威尔斯踢出剧组。随后拿过剧本改了几个情节,把威尔斯的名字也从编剧上面划掉了。

24分钟前
  • stknight
  • 力荐

亨利·元宵模子·套路狂魔·点钞机器·凡尔杜;威尔斯式悲剧+卓别林式戏谑;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纳闷这是要玩黑色?后一个小时那位熟悉的卓别林又回来了;一个骗子,会被一个傻子感动吗?;“在你的哲学腐蚀我之前,快点儿离开吧”;“杀一个人,你是罪犯;杀一百万,你就成了英雄”,这台词太威尔斯了

29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人是英雄。 谁来控诉那些为一己之利而直接间接伤害无数人的资本家, 商人? 为了生活得赚钱, 想赚大钱,就得“杀人”。

33分钟前
  • 一字
  • 力荐

卓别林的片子看的太少了,今天看了《淘金记》和《凡尔杜先生》,丰富又深刻。我已经把他放置在伍迪艾伦,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之上,可以跟奥威尔、黑泽明、伯格曼、大卫林恩在第一等级里面了。

3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非常好看。从理论上说,个体的善恶判断其实不能作为时代伦理的标准,凡尔杜对“资本家遗孀”的杀戮不是正义的,更不能与纳粹的战争两相对照,这只是弱者的伦理,一旦放大会灾害无穷。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卓别林的深情与演技,以及电影对人间非正义状态的表现。

38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凡尔杜先生 Monsieur Verdoux (1947):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561 —— 最近按上映时间顺序补看「查理·卓别林」的作品,终于因此看了这部迟迟未观影的《凡尔杜先生》。依然习惯看片前没怎么了解影片的内容,没想到讲述的竟然是一个“谋财骗情害命”的故事(编剧一栏看到「奥逊·威尔斯」的名字惊喜一下),让我联想到现代网络世界的“杀猪盘”。剧情于我属于渐入佳境型,风格有些「希区柯克」式犯罪与「卓别林」式喜剧融合之感。…… 凡尔杜:…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这个世界没有怂恿吗?它有没有为大规模屠杀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它有没有将无辜的妇女和儿童炸得粉身碎骨,而且还做得很科学。同样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相比之下我只是业务水平。…… P.S.:又见“人物台词翻译成中字 可影片画面里与情节相关的外文都没翻译”的情况。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卓别林通过凡尔杜消灭了夏尔洛.

4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一个辛辛苦苦30年的小职员失业后,为辛辛苦苦维持家庭,又去辛辛苦苦奔波各地骗取女人欢心钱财,既悲伤又荒诞,究竟谁是真凶;后半部有些流于说教,不过也算点题了。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当你被现实折虐得彷徨/脱力/凌乱/抓狂时,欢迎观看《淘金记》、《城市之光》,或是《凡尔杜先生》,必有一款适合你!【10】

53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別人總問我白羊座有甚麼好。點答好,其實或者真的沒甚麼好。有人說,我們喜歡白羊從來不為他們的好,只為著他們的不好。我覺得所言甚是,看《華度先生》就會明白。

58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杀一个人是坏蛋,杀数百万是英雄。数量决定神圣与否”一部发人省醒的黑色经典。看到的不止是卓别林高超的表演和导演才能,更应看到他的不畏强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小时前
  • 24格
  • 力荐

大情节不错,执行上太粗暴了,各个转承起合都不够圆润,尤其结尾的提升,在人物性格而言太过牵强。然而考虑到创作年代还是要为影片的意识形态加一星。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在萧条年代为了真正的妻儿用哄骗诱杀有钱老女人的方式生存,轻松无忧的面孔下,藏的是悲观冷漠的心,毫不犹豫的向“妻子们”下黑手,却对同病相怜的女犯伸出援手。凡尔杜是社会变革的牺牲品和产物,生无所恋,死无所惧。片子再精炼些会更完美,向Orson Welles致敬,真是位生不逢时的天才。

1小时前
  • touya
  • 推荐

活着有什么好的?女孩:太多了,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音乐,艺术,爱情.... 就这么一个段落,又差点老泪了。相比之下,结尾的控诉确实指向性太明确了,没有那种可回味可反省可自清的余地。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嘴甜哄寡妇,海水变汽油;数钱无影手,买房炒股票。小忽悠见大忽悠,杀人者诛万人王。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