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夺命心跳》:毛皮与皮毛
我觉得很奇怪,我刚才发了这篇影评,出去一趟回来就发现给我隐藏了,现重发一遍。这内容有什么不妥吗?还是跟豆瓣的经营有什么冲突吗?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惊悚片基本全是忽悠人的,不是拍电影的不会吓唬人,而是有关部门怕吓坏了善良脆弱的观众而设置了很多保护措施。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的拍片计划中都有惊悚片题材的规划,因为这东西投资小,好操作,观众上钩的几率高,这基本上就是卖海报和预告片的一锤子买卖,只要把观众忽悠进来了,到底是吓唬你还是恶心你就是我说了算了,于是就产生了前些日子把观众逼得要求退票的《B区32号》。靠着透支中国电影的信誉来挣黑心钱总不是长久之计,这个以讨巧为主的电影类型要想生存下去,还是要把巧劲用在创作上而不是算计观众上的。
也许《夺命心跳》距离一部优质的商业片还有距离,但我至少在它身上看到了一些成型的类型化创作的思路。首先,它有了一个能够让剧情在相对合理的思路下走向怪力乱神的设定,那就是当心脏被移植后原器官拥有者对现有载体的心理支配。这有点像鬼魂附身,但是以《夺命心跳》的情节,我觉得倒是更像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medium,即通灵者。有一部名叫《灵媒辑凶》的美国电视剧,说的是一个家庭主妇用她通灵的能力帮助执法机关办案的故事,女主角与死者沟通的方式或者是与幽灵对话,或者是死者托梦,提供线索并引导她接近案件真相,这与《夺命心跳》中死者借宿主的身体去追查真凶是一个性质的。当然通灵这种超自然现象是不允许在内地电影中出现的,于是这里就产生了利用心脏记忆的概念来瞒天过海的设置,尽管这个概念纯属伪科学,但影片自有体系之内,还是能够作为一个强力设定被观众接受的,而这个设定的成立就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要知道中国的电影一向在设定创意上很弱的。
此外,《夺命心跳》还在基本故事层面向前走了一步,最后关于交错身份的包袱抖得很响,这种东西在美国电影和香港电影出现都不奇怪,但在内地电影中出现,说明有点上道了。好的惊悚片绝不只是把人吓唬一通就完事了,还是要有点升华的,邪不压正那只是最表层的价值观表达,《夺命心跳》最后走了一下心,让观众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我平常看到的那个我吗?
上面说的是《夺命心跳》接近类型创作真髓的东西,可以算作这件作品的毛皮部分,也可以说这部分是基本成功的,但问题出在外部的皮毛上。影片叙事节奏有点拖,这主要是因为事件不够,特别是通过死者所逗露出来的信息量不够,爆点很少,于是情节就开始打转了,而缺少了情节的压迫感,惊悚效果就只能靠生效和光影来完成,主角真正面临生死考验的只是在下水道一场戏,很多情况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其实对比一下《灵媒辑凶》的叙事技巧会很有说服力,那里的通灵信息不是采用指向性很明确的方式来传达的,更多的是叙事的碎片,观众才开始看会觉得很奇怪,但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些碎片会渐渐显露出叙事意义,从而将故事采用拼贴的方式完整还原,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除了惊悚之外还会享受到悬疑解谜的乐趣。【网易娱乐】
2 ) 在意识被逐渐同化的时候,却找回自己。。。(结局很意外,答案很完美,你看出来了吗?)
不是恐怖片,而是正宗的悬疑片。整部片子一直在给你线索,每次在你以为推理出了剧情的时候,却又突然地峰回路转。结局很意外,答案很完美。只是,你看出来了吗?
整部电影围绕的是两人的面容这一点来说的。很多人以为二者的身份,其实没这么大。
林嫣其实是安雅,江北燕则应是林熙蕾。
林嫣(安雅)移植了江北燕(林熙蕾)的心脏。
梁家辉家里的心脏是安雅的。梁家辉爱的是林嫣(安雅),黄维德的未婚妻是江北燕(林熙蕾)。
林嫣(安雅)有心脏病梁家辉为了她勾引江北燕(林熙蕾)并利用其噪音恐惧症杀了她,得到江北燕的心脏,救活的林嫣(安雅)可是他却没有料想到心脏有记忆功能。林嫣(安雅)会慢慢的开始有江北燕的记忆。他更没料到的是林嫣(安雅)这时候在对自己的面容方面已经完全被覆盖了(或者说她的心脏正完全控制着她对脸的认识),在她的意识里林嫣就是长着林熙蕾的样子。
本片的开始正是林嫣(安雅)在心脏移植后,她的意识里林嫣应该是林熙蕾的样子,江北燕应该是安雅的样子的时候。这正是电影呈现给我们的。电影也正是林嫣(安雅)在面容被覆盖成江北燕(林熙蕾)后的主观意识和视角拍摄的。
但是她被心脏同化的仅仅只是对面容的意识,在生活,工作上,还是林嫣(安雅)自己的。所以这时候以为本该是林熙蕾样貌的林嫣看到镜子里的脸是安雅的时候会以为见鬼了。于是产生了各种被鬼抱啊等等幻觉。而梁家辉和黄维德不会被同化,所以他们看到的林嫣就是真实的林嫣(安雅)。
电影的开始,面容被同化成林熙蕾的林嫣,工作,身体也开始慢慢被控制,她的陶艺不行了,却会开车弹钢琴。但这时候的她对自己工作生活方面的意识还是清晰地。所以她对此不解。
她告诉梁家辉,梁家辉爱林嫣(安雅),看到的是林嫣正是安雅的样子。如今这些改变却是江北燕的,于是就开始阻止她和黄维德接触,告诉她这仅仅是心理问题,在盘山公路,在湖边借口会停止呼气,他害怕她真的成了江北燕(林熙蕾)。
黄维德看到的林嫣也是安雅的样子,但是却在她身上看到了未婚妻江北燕(林熙蕾)的影子,一方面他以为自己害死了未婚妻江北燕,害怕林嫣想起,另一方面。,他迫切想知道妻子出轨的对象X是谁,于是,让林嫣帮助自己。调查江北燕的死因。
在调查的过程中,林嫣通过另一个医生知道了心脏记忆功能,也知道了梁家辉是X,她告诉梁家辉在心脏移植前若输入血就会有心脏记忆功能,也从梁家辉口中得知其为了自己杀了江北燕。于是因为愧疚而被噩梦困扰,终于选择自杀。
但是,林嫣的自杀没有成功梁家辉救活了她,但单她醒来的时候她却说,“你怎么在这,我的车呢,水”这些的记忆却完完全全变成了江北燕的。心脏记忆真的使她变为另一个人。这是梁家辉最不能忍受的。听到这梁家辉彻底绝望了。于是他在看到黄维德的时候重重的打了他一拳。也正是这拳头上的血让他想到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始的借尸还魂。
林嫣(这时的林嫣依然没有完全成为江北燕,因为在她醒来的时候猴子又活蹦乱跳了)在怪医生处研究所逃出后在街上无助的转,碰到黄维德两人一同回林嫣处,林嫣无意中在黄的包中发现了看见了江北燕的照片,她不知道为什么黄会有自己2008年8月8号的照片,这时黄在喊刀子在哪里,惊吓之余她以为黄是坏人。逃出。
这时候梁在外时机而动,绑走了林嫣。将她关进地下井中。并把绑架照寄给黄,让黄来救,自己设下埋伏,伏击黄。最后将自己的血打给了黄,自杀,将心脏捐给黄。以此通过心脏记忆复活。、
不过最后,林嫣通过警方给的照片,镜子等终于发现自己原来的脸就应该是安雅的而不是林熙蕾的。也终于完全找回了完完整整的自己 林嫣(安雅),而没有变成江北燕。
电影最后一幕像是导演设的谜,梁到底有没有成功借尸还魂。
我个人更倾向是没有的。
首先电影最后黄在拉手风琴,之前他会钢琴就是有音乐方面的修养,而电影中没有体现梁有音乐上的知识。
其次林嫣没有变成江北燕,当然这可以解释为移植前没有输血,但是电影中林熙蕾逃出孟医生的研究所的时候,那只输了血的猴子又活蹦乱跳了。说明孟医生没完结的结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对猴子的研究也只是初期的没有进行到最后。也许之前林熙蕾以及猴子的症状只能说是心脏移植的后遗症或者说是排斥期适应期。
并且在电影中,孟医生也只是说,“没有输血不知道会不会带心脏记忆功能,输了血就一定带心脏记忆功能"。但这并不表示心脏记忆功能就能完全覆盖另一个人这只是个他的一个假设,没做过实验。但梁却把这个假设误以为真了。
最后从药家鑫的事件来看这部电影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的。也很可能建立在当前的科学背景下,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心脏记忆复活的结论。当前心脏移植附加记忆有这种现象也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考量的话,这部电影也应当回归当下社会科学背景。
讽刺的是,电影中梁家辉疯狂的病态的爱着林嫣,可是林嫣却并不领情。电影的最后与警员说“我只是一个试验品”。林嫣并不是一个实验品,梁在给他做手术,策划她的移植手术的时候是不知道心脏记忆的。他是真心爱她的。而林嫣的转变让他绝望让他相信心脏记忆并利用了它。也许他是带着一丝希望企图用心脏复活来与林嫣团聚。短短的一年两个月,也许爱上她,只是应为在给她治疗时一个温柔的微笑,也许是她小小的关怀。
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导演到底是怎么想我们也不知道,至少我看到了这些,也愿意这么理解。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部是我看到的水准比较高地悬疑电影了,当然还有点小漏洞。如其他影迷说的片尾梁的眼睫毛在动,影片中小女还不应当说我听到江老师的声音。
3 ) 《夺命心跳》:接口在哪里?
昨晚本来准备看《武侠》的,结果被拉去看了《夺命心跳》。
是一次意外。
很坦白地说,对于国内的恐怖片,我从来没有抱过任何期待。
没法期待。
恐怖从来都不止是技巧。它是一种复杂的非理性的体验,它内在地要求对于一切阴暗的、丑陋的加以直面和审视,对一切神秘的、尚不可知的加以尊重和承认。因为它是电影,它要努力去吓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成千上万人,所以它必须要在这非理性里深入进去,触及到更深层次,以期与更多人达到一种审美心理上的共鸣。换句话说,恐怖或许要比其他电影类型更依赖于文化上的接口。
但接口在哪里?
曾经是有的。比如我们有《聊斋志异》。但在合则用,不合则“保护”的方针指导下,这些传统文化里的妖精狐鬼一路,已经被“保护”进了历史的博物馆,贴上诸如“优美”“不朽”的等等好听的标签制成标本,它好像还活着,但却不被允许继续发展,所以它活跟死也没有什么两样。
曾经是有的。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就知道。他们从他们恐怖片里提炼出来的那些经典的意象:深院古宅、密林枯井、长发遮面的白衣女鬼……有哪样不是从我们这里扒过去的?可我们自己呢?林已经被伐了,井已经被填了,深院古宅已经被强拆了,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几座是要我们掏钱才能看到的,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很远了。至于女鬼,新社会不是已经把她们都变成人了么?
曾经还是有的。即使在最主流的儒家文化里,一样不缺乏取材的对象。无论日韩恐怖片,都有大量讲述当传统伦理道德被违背、被践踏之后所带来的恶果的故事,一样能令人不寒而栗。但在当下,儒家文化又是什么东西?是组织几百个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给母亲洗脚吗?当这个社会已经扭曲到“唱 红歌”要比死老妈更重要,那么“儒家文化”四个字,不提也罢。
接口在哪里?
《夺命心跳》这部电影最得我好感的,不是它有多好——事实上它并不够好。但这种“不够好”,在目前国产恐怖片的水准线上,却已经可以大模大样地算是合格了。或许这才是真恐怖吧——而是它有意识地、很努力地想寻找一个接口。
——它想为这个恐怖故事建立一个尽可能可信的“科学体系”。用这个“体系”,把“离奇”妥帖地包起来,把“恐怖”衬好、衬实,让它变得更可信。
这个路子是对的。当非理性越是变得“煞有介事”,变得可信,恐怖越可以被放大很多很多倍。而且,它让电影脱离了一点单纯依靠诸如异物突然入画、音效一惊一乍的廉价趣味,而变得有了些些独特的气质。
可惜,不够好。
我相信导演一定很得意于那个结尾。很多人做梦都在想复制《第六感》式的成功。(的确,相对于国内大部分恐怖片令人泄气的结局,我想《夺命心跳》的结尾反转应该能打到不少观众。)可在我看来,《第六感》的真正的难度,反倒不在结尾的那个“奇”,偏偏正在于揭底之前90分钟一点一点铺陈下来,让你不知不觉沉溺于其中的那个“正”!《夺命心跳》在布局、在剧情设置上都花了心思,缺憾是始终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而达不到将恐怖的效果无声无息地化入肌理,一点一滴,逐渐渗透累积的程度……恐怖始终是来自于细节的,导演努力想要建立的那个“科学体系”,靠演员嘴说的多了,观众切实能见的少了,更主要的,是这个“体系”与电影的整体影像风格还是缺乏关联,依旧“体系”归“体系”,惊吓归惊吓,双方各自为战,没有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这使得当电影进行到结尾时,距离导演所期望的那个效果,终究还是要差了一层。
说到底,还是接口的问题。
《夺命心跳》想接的是科学,想借科学的力来让你相信,然后,恐怖。可惜的是它做不到尽。(而我看过的其他国产恐怖片只有做得更糟。)它的所有的惊悚效果,都依赖于类舞台化的手段:黑夜、阴影、音乐、奇异的色彩和构图……而一旦真进入到生活的戏,真进入到阳光下面,进入到真实的那部分,它就被和上述的那些东西分割开来了,它就现了形,就接不上气。这是国产恐怖片的通病。
可以说,在现在国产片的所有类型里,恐怖片是最假的,最可怜的,最没有地气的。它找不到它的接口在哪里。西,我们连人家的皮毛都没有得到;中,六十年来,几千年所种下的文化的根都几乎要被掘断了。我们的恐怖片总是很“薄”,漂浮着,靠拾人家的唾余混日子。恐怖在电影里缺少一种渐进、渐厚、渐深的层次感,其效果多数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表层上,依靠粗暴甚至低劣的手段做简单的重复。向上,它没有升华的空间;向下,它没有挖掘的余地。它基本没有共鸣,和我们的文化不发生质的联系。
再多说一句。中国的文化是讲阴阳的。恐怖片,大致可以算是阴的一面。而阳的一面,眼下则要属到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了。我一直都认为,“主旋律”电影从来都不是拍得不好看,而是它在人民普遍乐生恶死、追求权利和幸福的年代里,反潮流地强制推行一种宗教式的、抛弃自我的、殉道的价值观。这种“反人民”的精神内核,才是“主旋律”电影真正被观众抛弃的原因。而从这一阴一阳里,中国文化的现状如何,也大致可以窥见到了。
由此写了《夺命心跳》。
4 ) 观感
最近不知为何喜欢上看恐怖片了,看了太多,参差不齐,不过给我感觉这部片子还算不错的。
喜欢林熙蕾这样的装扮,觉得很适合她。
猜不透的梁家辉,看前面觉得他肯定是个坏人,随着情节的发展觉得自己冤枉了他,可到最后才发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这可能就是悬疑吧,自我感觉达到了片子的本意。
还有点觉得不错的是最终的结局竟让是坏人成了胜利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给人一种打破常规的意味。
国产片能达到这种境地还是不错的吧。
看完之后,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心脏记忆,果不其然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已有科学家提出过这种观点,对此我没有权利加以评论,结合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才有看头,超越现实,而又不脱离现实,这应该是一种提倡的做法。
5 ) 这部片子的名字应该这么叫《一个男人的复活与他的试验品》
这部片子的名字应该这么叫《一个男人的复活与他的试验品》,整部片子稍微混乱,其实讲的就是得了脑癌的梁家辉利用职权以及医学知识,先兆一个一个女人做试验品,实验成功后,他自己也通过换心脏复活了自己。
具体不重要,惊悚片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传达的理念:没底线和良知的知识分子是可怕的;同时导演还安排了一个与梁家辉对比的心脏医生,揭露这个社会醉心于科研人物的悲哀,估计导演除了讲了一个故事以外,就是传达的这些内容。
----高智商犯罪,法律无法监控。
6 ) 根本没有试验品,林嫣就是蒋牧的爱人!
看完这部片子,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其实林嫣真正的是安雅,而江北燕其实才是林熙蕾这个事实
而之前的精神错乱是因为器官移植带来了心脏记忆
这部分就不多说了
我要说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试验品
梁家辉饰演的蒋牧,开始就是简单的想救自己的爱人:林嫣
才去杀江一燕的
救了之后等着脑癌,自己死亡
大家记不记得(不记得的再去看一下当时的镜头)
当林嫣(林熙蕾的脸,还没清醒的)在车里面发现蒋牧是X之后
蒋牧跟她表白了,但是林嫣不接受,然后蒋牧在车旁边对着林嫣说了这么几句话
1,我只是没有算到心脏记忆
2,没有算到马本科
所以之前蒋牧并不是安排好的,也灭有安排林嫣当试验品
这才是为什么他极力反对她见马本科,就是怕自己的爱人变成了江一燕
大家都知道蒋牧的同事就是那个猴子实验室的医生说过这么一句话:
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但是注射了器官捐献者的血的话就一定了
我们都只注意了后面这句,但是忽略了前面这句
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不一定,不是说不注射血就绝对没有记忆
所以林嫣就是这个小概率事件的证实,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没有林嫣做手术的时候注射了江一燕的血这样的镜头
而蒋牧看到自己的爱人林嫣不接受自己,同时受到林嫣一些列表现
在他在医院打了马本科一拳之后,手上有了马本科的血
他没有及时擦去,做什么没有交代
我猜测就是这个时候他拿去和自己的血做了匹配,发现他和马本科是可以互相移植的
这个时候才确定了借马本科复活的想法
而猴子医生知道的事(器官移植不一定会产生记忆,但是注射了器官捐献者的血的话就一定了)
他肯定也知道,所以后来镜头给出了蒋牧手抽血的针头
也就是说他让马本科心脏衰竭,然后抽自己的血,注射到马本科体内,移植心脏,心脏记忆,然后复活
最后站在城墙上应该是预示成功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没有成功)
合拍片真tm考验人啊。什么烂悬疑,一惊一乍,不恐怖不引人,还有猥琐搞笑的跑龙套。你以为会做梦就可以是悬疑了啊。我都想扔臭鸡蛋了。。。救命啊
我是在看生活大爆炸的间歇看的,谢耳朵~~~~~我不该背叛你的啊!!!!!!!!!!!!!!!!!!!!!!!PS医生的形象就是这么毁的
就国内惊悚片的普遍水准来说,其实……这片……还行吧……
先以为是惊悚片,后来成为警匪片,快结尾了发现是狗血剧,最后是医学科教片。
华语另类版的《不要回头》
我当时就哭了,编剧你的常识和逻辑被吃了吗(
唉 还是有硬伤 接不上啊 还有 说故事不要都用台词啊
1.他爱她,他以这种方式来跟她在一起。2.他只爱自己,她只是他的试验品。看完一直在想是第几种。片子不错,尤其是后半部分。
这剧本放在好莱坞还能是部还成的B级惊悚片,这个导演手法有点儿贫瘠。吓人全靠闪,结尾真相大白的力度不够。
剧情稀烂 故事根本讲不通 结局又这么狗血 我去!!!
你能有点新意不?
骗观众的钱!导演还钱!怎么能这么烂?可惜了四个演员!居然导演还炮轰梁家辉,没有梁家辉这片子更SB!
其实电影还是有点想法的。
想学禁闭岛,想学盗梦空间,想学好莱坞,可丫你学的来么
什么叫故弄玄虚?什么叫漏洞百出?什么叫装腔作势?请看此片~
给1星都嫌多,这是一部4D电影,因为看的时候观众可以感受到梁家辉的头疼。俗话说红配绿赛狗屁,现今它们却成了国产恐怖片的两大基本色系。在中国拍一部恐怖片只需要这样一堆狗屁和一惊一乍的音效,再配上一个会洗澡照镜子做梦和尖叫的主角足矣。
上映一部悬疑片不容易,看出导演很真诚,但是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东西,下次努力。
中国女版泄密的心
必须打高分,很好看,因为梁家辉的出演的确带动了全部。其次这个故事也是很有一定想法的,看得出导演的用心,请认真观看此部,最后结局的几张照片会颠覆你全部的初衷。哈哈,你会发现中国人在进步。。。
导演也是古典音乐fan?又是月光又是悲怆,为了这个,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