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大小荧幕的经典CP不胜枚举,但若要说起最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的古装CP,郑少秋赵雅芝当之无愧。
1992年,两人主演的言情武侠剧《戏说乾隆》在大陆播出,一时间风靡全国,引起广泛的收视热潮。这不仅是两岸三地合拍剧的典范之作,而且还开启了“戏说”历史剧的先河。该剧以气势恢宏的时代背景,极富魅力的文学语言,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展现了乾隆三次微服出巡,体察民情,整肃贪官,以及同三位民间女子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寄娱乐于历史,以嬉笑怒骂的口吻和浪漫文艺的笔调再现全新的帝王形象。
自此,“戏说”历史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宫戏遍地开花。《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同类电视剧多次推新收视率,给广大观众和影视创作者带来强烈冲击。作为一种天马行空任由想象的自由文化形态,“戏说”剧渐渐成为历史剧的重要分支,其影响力直到今日仍不容小觑。而郑少秋最初塑造的乾隆,其风流皇帝形象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
倜傥的郑少秋,可算作美男界的鼻祖。无论楚留香还是乾隆,风雅的古装戏,翩翩浊世公子,数十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他仪态端庄、面容清俊、站姿挺拔、气质潇洒,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而一双多情侠客的桃花眼,注定一生要背负情债累累。有人说他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最好诠释,更盛赞其长相可以打破审美年龄壁垒。尤为难得的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中年男人罕见的浪漫气质,少了世俗的烟火气,让人暂时忘却柴米油盐,满心诗情画意。半个世纪叱咤风云,无论豆蔻年华的小姑娘还是徐娘半老的阿姨,几乎都无一例外为之倾倒。
早年郑少秋确实靠颜值打天下,但是能够打下TVB半壁江山,也绝非仅仅靠颜值。
郑少秋适合出演大人物,盗帅和皇帝个个不同凡响,有侠气,更有贵气。玉树临风,器宇轩昂,宜古宜今,只要站在那里,就是一副盛世气象。
但是气质太盛的演员,风采往往会掩盖丰富的内在和精湛的演技。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终身难以甩掉偶像的包袱。
其实,他本系出名门,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艺人,而且颇下苦功,严于律己,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堪称华语影视圈楷模。楚留香和乾隆,观众总会以为那是本色演出,他演的不过是郑少秋自己。但是不要忘记,他还是丁蟹和谢文武,这两个人物足以证明演技。
今年,郑少秋已经70岁,但古稀之年依旧俊朗挺拔,一张过马路的动图刷爆社交媒体。面容隽秀宛如仿宋体钢笔字帖,仪表体态秒杀一众当红男星。这样的演员就算是花瓶,也是价值连城真材实料的古董级花瓶。
郑少秋的最佳拍档是极具东方古典美的不老女神赵雅芝,她演绎的诸多角色,如白素贞、冯程程等,都颇为经典。
作为最受瞩目的荧幕情侣,到底是演技出众还是戏假情真,他们戏里戏外扑朔迷离的感情一度被传为佳话。无论是楚留香和苏蓉蓉,还是四爷和程淮秀、沈芳、金无箴,两人并肩而立,男才女貌,无不惊艳,堪称璧人,深受观众喜爱。
在《戏说乾隆》中,这位被“戏说”最多次的皇帝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文韬武略,侠骨柔情。虽生在帝王家,却不甘寂寞,骨子里有一颗古龙笔下的天涯浪子心。万人之上的天子,任是一朝权在手,苍生尽在掌握,后宫佳丽三千,却更乐于纵情山林草莽,寻觅人生意义。化名四爷微服出巡,一把折扇行走江湖,看皇宫外面的花花世界。走最艰难的路途,斗最凶狠的仇敌,爱最烈性的女子。
多情而不滥情,风流而不下流。 一出帝王戏,可以拍得如此性感,又如此感性。
但你若以为它只讲男欢女爱风花雪月那就错了,它还讲政务,讲时势,讲官僚,讲江湖,讲民情。谋略与权术,都寄予在看似不经意的谈情说爱、插科打诨中。
一部电视剧,三个单元,三组故事,三位女主。最令人心疼担忧、放心不下、难以割舍的,不是英姿飒爽的盐帮帮主程淮秀,也不是婉约清丽的江南绣女金无箴,而是性格刚烈、自以为独立强大到不需要任何男人的复仇女神沈芳。
程淮秀可以将与乾隆相濡以沫的往事珍藏心底,然后坦荡荡地相忘于江湖;金无箴可以与岑九过着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生活,不再理睬俗世烦扰;只有沈芳,最后满脸泪痕弃剑而逃,巨大的仇恨与深沉的爱意拧成一个死结。
沈芳常着一身忧郁的紫色,脸上淡漠得没有任何表情。童年悲剧和原生家庭不幸,让她严重缺失安全感。她武功高强,遗世独立,但内心世界却压抑自卑,时刻如履薄冰,脆弱到不堪一击。她表面上几乎没有软肋,时刻披着刀枪不入的盔甲,和煦的阳光也无法照进心灵。她与乾隆父仇不共戴天,褪去女性特有的温情,只剩下文字狱后满门抄斩之恨。当她踏上荆棘丛生布满鲜血的复仇路,简直看得观众心惊胆寒。
剧中乾隆与沈芳偶然相遇,一个不识愁滋味,一个恨海苦无边。他试图救赎她的心,但沈芳半生活在血债血偿的执念里,眼中无时无刻不燃烧着仇恨火焰,无法与往事和解,坦然面对内心。即使男主角放马让她一剑刺过来,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不止有恨,还有人爱着她;她最后仍然选择与情人在泪水中永诀,从此生生世世,天各一方,再不相见。
本剧可以称奇的是,三位女主都是重义轻情、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中丈夫。江湖儿女,至情至性,敢爱敢恨,甚至都有点波伏娃的气质。她们的女性意识都很强,男人不能成为她们的主宰,就连俊逸潇洒、文武双全又痴心一片的皇帝也不例外。她们忠于自我,思想独立,意志自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听从内心的声音,遵循身体的欲望。
她们拒绝屈从于礼法桎梏,不做愚蠢幼稚的女人,每人都拥有一方与众不同的天地,这样自由奔放的灵魂在古装剧中实属罕见。听惯三贞九烈的老故事,很少有女人能够不为儿女私情所困,说出如此胸襟磊落、气场强大的话。
恒河沙数的女子,没有人和她们相似。难怪她们一走后,皇帝的生活都变得没意思。
既可以生死相许高高提起,也可以淡然一笑轻轻放下,不管清朝是否真有这般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90年代初期的影视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前卫的现代意识,都极为难得。这也是《戏说乾隆》的先锋性。
铁打的四爷,流水的红颜。《戏说乾隆》之后,还在上演续集。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剧中乾隆的寻芳史,既是一笔糊涂账,也是一把辛酸泪。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头来,每位佳人都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匆匆过客,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紫禁城中独自徘徊的身影。
天若有情天亦老。
都道是高高在上的天子,看到剧终,我却只见得一个万般寂寞的中年男人。
作者介绍:稻麦青花,生于北京,文艺学硕士,专栏作者,喜欢看书看电影看世界。也许你说我只是个梦想家,我却相信有天你会被感动。
本文发布于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稻麦青花(daomaiqinghua)。欢迎关注!
——记那让我哭过,笑过,更无奈过的他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美丽如此,高贵如斯;优雅如此,出尘如斯。“典雅似芙蓉,高贵如仙芝”,人如其名——赵雅芝。从三岁第一眼看到她的白娘子,便彻底沦陷在她的美目巧笑中。她的眸似磁石,吸走了我心中的所有防备;她的笑如春风,吹皱了我心中的一池清水。从那时起,甚至连她的名字都还不知道,便每日心心念念的只有白娘子的样子,从此心中只驻停她一个人的影子。 就这样过去了十二年,我以为当爱变成一种习惯,便无法改变。谁知让我看到了和她在一起的他。英俊如此,轩昂如斯;儒雅如此,潇洒如斯。那个在舞台上永远都如夏花般绚烂,让人未到天凉便忍不住赞叹:“好个秋!”的男人——郑少秋。 他的出现让我原本坚持了十多年的“芝迷”头衔显得苍白,让我因自己信念的动摇而踌躇不安,让我在众人的群起攻击中孤身抵抗,也让我在彷徨之后做出了无悔的选择。我是秋芝迷了,不是么?曾几何时,我也不想把这些所谓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楚,可是现实总是让人无奈的,尤其是“信仰”碰撞的时候。 迷上秋芝,可不似对白娘子的一见钟情。对于他们,我可是细水长流的点滴积累,就好像他们两个也应该是一部又一部的戏积累起来的革命感情。不知为何,儿时的我很讨厌看《戏说乾隆》,若不是为了我心心念念的美女,可能我正眼都不会瞄一眼。现在想来,真怪那时的懵懂。若我早些年便有如今的慧根,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呢?也不至如今这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心境一连飙升几个境界,多大的起伏啊……不过能怪我么?有小孩子听得懂“中体西用”的吗?什么叫“不三宿桑下”,什么是“三千人不如一个人”?至今把《戏说》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但每一遍仍能有不同的收获。宋项如老先生倾其三十年功力写成的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所以,连男女主角的对话都听不懂的幼小的我,又怎可体会个中那“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无奈、心酸与不舍呢。儿时对这部戏的唯一印象,就是我家的美女外加一个总是色眯眯的看着我家美女的男人。呵呵~其实我的感觉也没有错啊,芝姐不也指着照片说这个男人是“大色狼”嘛!孩子的心总是最单纯的。 《戏说》的三段情,真是无需赘言。单单从那么多朋友写的戏说续,大家对戏说的热情就可见一斑。真的是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呵~淮秀与四爷,沈芳与马贩子,无箴与皇上。无论是谁和谁,终究是我们的秋官与芝姐。于哪一对,都不可能我心不怜,甚至少许微词,也是我所不忍的,即使我偏爱秀四。忘不了盐帮大堂旁那送别的小屋,淮秀秀眉轻蹙,面带娇羞却目光坚定:“旱湖之约,终生不悔。”忘不了承德塞外那飞扬的尘土,沈芳眉头深锁,梨花带雨得痛彻心扉:“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忘不了皇宫藻云轩那夜凉如水的晚上,无箴眼波流转,温声细语令人心驰荡漾:“皇上,会怀孕吗?”忘不了在京城街市上,四爷那一连九声的“淮秀”,失魂落魄;忘不了在承德的塞外上,四爷那句“如果我是个马贩子那该多好”,无比扼腕;忘不了在皇宫的石阶上,乾隆疼惜的说:“你代岑九一死,天下人必不待我”,无可奈何……最忘不了的是故事的最后,主题曲响起,乾隆一人立于紫禁城的中央,镜头逐渐拉远,往事清晰浮现……纵使帝王又如何?辽阔的背景下,他亦不过是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且比凡人更无奈。爱情始于最绚烂时,却因宿命无法相伴。然而有心相守,也是另一种天长地久。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情由《戏说》而起,却远远不止于此。自此之后,我便苦苦搜寻他们合作的每一部戏,共同出席的每一次活动,一起登台的表演,即使二人擦肩,那也至少出现在同一场合。若说看《戏说》时曾兴奋于二人缠绵的吻戏,那么其实我后来更偏爱他们点滴的细节,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更加真实和生活。 七八十年代真是个太美好的年代。于他们,那是青春飞扬,激情挥洒的年纪;于我们,那是从镜头内外都可以看到二人的亲密,毫无顾忌。一部《大亨》,撇开结局,圆了我们所有的梦想。虽然至今不曾有完整版面市,但从各处搜罗的零星片段,阿良和阿芝从相识,相知到相许,整个过程一如我最美好的期许。尤其是身着西服的他在身穿白色婚纱的她的脸颊上印下的深情一吻,美好的似梦幻。不似淮秀与四爷的相许,阿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阿良说:“我是你太太。”除了《戏说》,最让我不敢触碰的便是《楚留香》。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楚蓉的爱情,本该如同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只因Fans间的冲突被硬生生撕扯成那样,同时撕扯的也是我们的心。对于楚大哥在沈慧珊的墓碑上刻下“爱妻”而蓉蓉没有,我是怨恨的。对于楚大哥因对慧珊的愧疚而对慧琳好而忽略了蓉蓉,我也是怨恨的。可是当他怀抱为爱而死的蓉蓉,眼角流下的比黄金还珍贵的香帅的泪,还有那样风度全无潇洒全无的大吼蓉蓉的名字时,我心中再多的怨恨也没有了。因为,慧珊死后,他可以很快恢复,他可以潇洒一如往昔。然而蓉蓉死后,即使从颓废中醒来,他也只能千山独行,他无法面对朝夕生活的环境与朋友,因为那里处处有蓉蓉的影子。都说秋官和芝姐在戏中的关系是与他们的现实一同成长的。在蓉蓉眼中,楚大哥便是她的大哥,是她的唯一,那样毫无顾忌的依赖,那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正如当时阿芝是初出茅庐的小妹妹,而秋官已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秋官教芝姐做戏,让芝姐惦念至今。连她也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的成功,少不了秋官多年的协助。有秋官在旁的芝姐,无论演戏还是唱歌,总是更加沉稳。她是遇强则强的人,需要有人带一下。提到秋芝合作的八部戏,怎么可能少的了《飞鹰》,这部二人唯一的大团圆。虽然过程也是一如既往的波折,但是看到最后的最后,在山顶上仅仅相拥的二人,看着热泪盈眶的丁岚,听到他在天儿的耳畔说:“你不是倪天儿,你是我丁岚的好老婆。”……以为这样也便是一生一世了。 戏外,有1979的桑巴,有1981年慈善运动会,有1981星光熠熠劲争辉的TITA舞,有1987TVB群星璀璨二十年台庆上二人黑白礼服宛若王子公主般的主持……我喜欢二人合照时,秋官总是很有默契的一揽阿芝纤腰,而芝姐也毫不避讳的“回应”,就像TITA彩排时那样,短裤热衫却分外自然,或者像飞鹰花絮照那样,多么“有爱”的第三只手啊!单看如今的芝姐,真让人不敢相信她也有那样奔放激情的一面。如今期望这样的情景再现,无疑是种奢望。 犹恐相逢是梦中。 2005年5月12—5月14日。三天,三天如梦似幻的瑶池盛宴,至今仍使我百提不厌。为何至今我仍对这场郑少秋家传户晓演唱会念念不忘?是因为他那样深情款款的唱着“在很久以后,会陪着你的人是我”?还是因为他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悠扬的唱着“忘不了忘不了”?还是他站在高架台上唱着“爱人结婚了”?还是他为了纪念霑叔唱了《上海滩》?不是,都不是,甚至都不是因为他和她合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在最后的最后,他牵的,只有她的手。“一王四后”是早打出的噱头,但最后上台谢幕时,他自始至终紧握的,是芝姐的手。是偶然?是习惯?抑或其他,我不想深究,但就那一瞬,我感觉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柔软角落被狠狠撞击,眼泪就那么不受控制的夺眶。她说他因为排练而瘦了许多,他哭了;她亲在他的额头,他说“在这里盖个印”;《倚天屠龙记》的音乐响起,他说“周芷若在这里”,隔着雯女,牵了她的手过去。从台上到台下,就连庆功宴,在他身侧的,他握着的,都是她的手。我喜欢看他们比肩的样子,好像对着世界宣誓只有他们两个。演唱会的结尾,其他三后都换上了便装,唯有他和她,丽人华服,那样的璀璨夺目,一如当年。 其实从01年起,从新加坡演唱会,到台湾的楚留香宣传,再到《名曲满天星》,他们有很多交集。单独把05演唱会列出,是我心所偏。新加坡演唱会秋芝为时四分钟的经典对话已无需多言;《名曲满天星》里他们“共并肩,心不变”让我也有爱在心内暖的感觉;而在台湾宣传楚留香时接受采访的一小段,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在谈到台湾有什么美食时,芝姐正在一边思考一边说,而秋官此时很可爱的贴近身来在芝姐耳边悄声说:“WAMISUA”,虽然至今我也不知道说的是何美食,但芝姐随即心领神会的表情,是那样的默契,专属于秋芝的默契。 今夕何夕,不见良人。 孩子的心总是很简单,不明白大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不得已。以前总认为俊男靓女就该在一起,曾经那么好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任性一次,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老去,而我也在长大。多多少少明白了个中因由,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以现今每每想起他们,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词居然是无奈。真是无奈,世事无常多,奈何缘尽情未了。这恐怕是人世间最令人遗恨的事情了。 他们是知道我们这群人的,所以会有他说的:“告诉她,我想她,你们亲亲她。”会有她说的:“下次见到四爷的时候问问他,四爷还记得淮秀吗?”当我们在为他们的感情扼腕叹息时,殊不知他们也在闲聊时叹息我们是帮傻孩子呢…… 也许童话永远都是童话,它永远不会发生在现实中。可是不是说了,希望在人间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我说了 离别不会伤悲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欺骗 因为我最喜欢你的双眼 那么美 不适合掉眼泪 你要好好的去飞 不需要对我想念 我会默默的留下右手边的座位 有一天 当你看过世界 再决定你降落的地点 而我也会继续的 奔驰在这长长的街 左手边是我的心 右手边没有谁 为了你再寂寞我都可以成全 因为我相信 说过了再见 一定会再见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经典之作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只看了部分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小时候的最爱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曾经很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