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É couter son coeur聆听心声
7:55 La sagesse est de tous les ges 古往今来的智慧
14:15 Ding Dong叮咚
21:10 Ce que compet真正重要的事
27:10 La gloire à mes genoux 我要荣耀向我俯首
32:55 Les maudits mots d'amour 爱情的诅咒
39:35 Que c'est bon d'être un bourgeois这就是资产阶级
48:10 Je suis luche ,et alors 我是懦夫,又怎样
54:30 Dans le noir je vois rouge 暗夜曙光
57:40 Quel ennui 百无聊赖
67:05 Tout se perd 一切尽失
73:00 Le temps pass é avec vous与您相伴的时光
77:25 Sans elles 没有她们
82:25 Il aurait suffi 本该知足
91:10 Pour qu'elles nous aiment俘获芳心
94:45 Mis à mort赐死
99:40 Ces peines perdues 前功尽弃
109:00 Ll'amour nous de sarme 为爱投降
117:30 Je vous laisse hélas 我等你
127:20 Eviter les roses 避免玫瑰
形式很新颖,歌曲《荣耀向我俯首》吸引过来的。原卡玛蒂尔德更有那种聪明冷淡大小姐的感觉,不论是声线还是外貌以及演绎。德•雷纳夫人唱功很棒,真的太棒了,但是比原著夫人形象看起来成熟智慧太多了。
感觉还是有很多细节没有表现出来吧,包括于连进神学院,参加重要议会。
《为爱投降》部分好感人啊。前面德•雷纳夫人像布偶一样被操控的部分表现得好好啊,还有玛蒂尔德说他们喜欢我就只是想把我别在胸前当漂亮胸针,拉莫尔侯爵说你的聪明才智必能助丈夫一臂之力,女人的悲惨命运啊。
少了很多政治的内容,有点遗憾这点,还是书里展现更多更丰满,但感觉歌剧确实会比小说少很多内容,形式限制吧,歌的改编真的不错的。然后因为少了很多情节,彼此的互相猜疑没有展露,就显得很单薄了,很可惜。于连的服装也可以换一下,毕竟不同场合不同服装也展现了他一步步进入上流阶层的变化。
瓦勒诺男士家囚徒上的欢宴那段还挺悲凉的,哎。还有一个女士踢到囚徒的小细节,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不小心,但是效果确实拉满。桌子上投影食物也很好笑又讽刺。
很多人都在争论到底爱不爱,哎。其实于连还是更爱自己吧。玛蒂尔德其实也是跟他有精神链接他能坦然自己的真实信仰和内心,德•雷纳夫人就更多是有点慈母那种感觉,就是包容吧。因为少了很多情节拉莫尔侯爵变得像是慈父似的,其实他也诸多猜忌罢了。叹气。
都在追名逐利,又都生似浮萍。不停掩盖遮掩于是自己也看不清本心了。为向上做出的一切努力又变得像是伸进了枷锁中。
看到有网友说,“荣耀向我俯首,我向爱情低头”,还挺感慨的。
于连与玛蒂尔德是头脑精神链接的爱,对德•雷纳夫人是因为被包容而爱。但我忘不了原著他一心并不在想她是否爱我和我是否爱她,而是不能在德•雷纳夫人面前被瞧不起之类的伤面子什么的,其实跟爱也没什么关系。为玛蒂尔德痛苦那段也很真实。其实他也说到底谁都不爱吧。
关于出身阶层的悲剧倒是挺让人痛心的,嗯就是在想同时代的女性就更加悲惨了,至少于连是男人还能工作拿到薪酬,还能进神学院,还有一定的上升渠道。
哎。
里面玛蒂尔德出场那段歌舞编排挺有意思的,无聊的闹剧。鹿角变绿帽的本土化也挺用心,啼笑皆非了属于是。
哎。
玛蒂尔德的选择面太少了。不论是爱情还是事业。
跑步机转盘还挺有意思的设计。在想有的时候是结果加过程,如果你是想锻炼,在跑步机上原地踏步留在原地也没关系,但你想去更远的地方,原地踏步就让你痛苦了。有的时候只能从励志角度想不断的训练才能在走向远方的时候做好准备,但是无法走远又确实让人觉得好辛苦。还是看目的吧。有的时候原地踏步也没关系。但是安慰不了我。
对了想不通于连在唱《荣耀为我俯首》的时候怎么做到爬上二楼的哈哈哈。
最后那段对十字架教士的审判就像对上帝的质疑,很好很反叛很大胆,这幕可以说是非常喜欢了。
出轨笑话那个我没太懂用意,但缺德地说实话还挺好笑的。是用这个来加入幽默以及表现夫人受到的心理煎熬吗?或许。
还有中间三个人分区出场,讲述那种若即若离的爱,于连从蓝色中进入玛蒂尔德的暖黄色,玛蒂尔德又别过身子,嗯设计很精妙。
于连在山谷的独白也很贴合。想到原著对当时他羡慕鹰的自由了。是很喜欢的一段。
于连确实也不安于此,他本可以和木材商朋友一起建功立业的。但怎么说呢,有的人就是有野心的,能怎么办呢。这段在歌剧里没表现出来。
不禁感叹现在舞美技术真的好高级,真的是将舞台的艺术探索到了极致。虽说简陋的舞台布景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演员的演技但个人认为作为戏剧的话舞台肯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将舞台与表演结合得如此精妙,成功展现出红与黑的冲击力,这个作品已经足够优秀了。 但个人感觉剧情上的毛病的确还是挺大的。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根据剧的开头和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了解,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个人在欲望中迷失最终跌入谷底的故事。但剧情发展到后面人物困境大多是为了爱情,可能是想通过他在爱情中的掌控欲展现他膨胀的欲望吧。但剧中展现的不太明显,人物关系显得有些温存(可能是因为Côme面容太可爱了吧),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最后结局以未来换此刻的爱情有些认清了社会地位,名利,荣耀的虚无,和人性的黑暗之后,对于世间不再留恋,死前回归真正纯真平实的爱情的感觉。还是打算去看下原著理解一下
还有一点就是感觉这些戏剧演员给我一种非常享受表演过程的感觉,表演完后回场非常轻松自然的唱歌,和观众合影(我看的是官制版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包括摇滚乐队,全程现场演奏非常投入,基本上听不出来失误。
戏剧,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真的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了
本人《法红黑》入坑史:《声入人心1》——余笛——B站智能推荐——《荣耀向我俯首》官V——啊啊啊啊啊啊啊当场去世——每天魔鬼循环——B站伪官摄——哈哈哈哈哈哈哈剧组的ppt和纸板人太可爱了八——阿殷:上海文广的票买起来——打印歌词本本,网易云加B站教程,什么情况怎么每首歌都是入坑曲级别?!——每天抽空学几句(歌词太烫嘴了呜呜)——《红与黑》原著补课——今天看到现场!!!再次去世!!!
音乐剧较原著有很大改动,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第一遍看剧的时候简直一脸问号。还不停地有弹幕解说原著剧情,所以我必须补课了。音乐剧只有两个小时,不可能讲完全部剧情,于连在游行队伍里骑马、去教会学校、好基友付凯等等很多情节都删掉了,而且歌基本没有推动剧情的作用,抒发角色感情、表达内心世界的居多。所以音乐剧在剧情的过渡和发现上有些生硬,没看过原著的话会有些不明就里。原著中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更多,音乐剧的主线可能是于连在夫人和玛蒂尔德两人间,在爱与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
但这并不影响剧的成功,音乐、演员、舞台、乐队……都非常完美!太适合现场食用了!
音乐剧一开场就是歌唱家杰罗尼莫指着观众席的讽刺独白:这都是什么世道,贵族和贱民平起平坐……然后一首《Ecouter son coeur》立马带你进入红黑世界,让你燃起来。全场唱功最稳的,如果夫人排第一的话,杰罗尼莫可以和于连并列第二。瓦列诺当然也很稳,但他的唱段比较少,台词和表演更多些,所以要论全场表演最精彩的,瓦列诺和杰罗尼莫并列第一。哈哈哈。我刷过两遍法扎,也跟大家一样特别喜欢萨聚聚的那两首出柜曲,但是不知道演员是谁,这次法红黑前期宣传,把老航班吹上天,我才知道,原来饰演瓦列诺的老航班就是法扎里的萨聚聚!果然名不虚传!现场嗓音特别撩人,演技唱功双一流,演大坏蛋却让人怎么都恨不起来。
喜欢的曲子太多了,真的首首堪称入坑曲。加上现场乐队帅出天际的摇滚伴奏,我几乎全程抖腿听完。法红黑剧组真的不考虑出场演唱会什么的?谁在乎剧情啊,跟着一起听歌甩头才是正经。
返场唱第一首歌时,我稳稳拿着手机录了下来,这次我们座位在第三排,虽然稍偏右,但视野极好。唱第二首时,我已失去理智,手机一扔,跟着演员唱起来,苦学两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啊,太燃了!这么烫嘴的法语歌词我能跟着唱,不禁感叹我太棒了!
能欣赏到这么美好的艺术,真的非常幸福。❤️❤️❤️
《摇滚红与黑》官摄完食,接力了三天才看完,每隔一阵就在屏幕前被气到送走,而去年原价一排的伤还隐隐作痛。
用上去年写了没发的标题——我一直以为我是喜欢《摇滚红与黑》的,直到我看了现场。
红黑本身只适合小剧场,所谓重新制作类比丰胸都不是注射硅胶,而是往衣服里塞袜子的程度——巡演制作半成品感就是这么强。官摄有时有意识地用特写和画面叠加来藏拙,更多时候,就这么坦然拉一大远景,毫不避讳舞台空空如也的事实。不知是制作方对自身质量认知不足,还是恃粉丝喜爱而不以为然?我不知道其他观众如何消化,我是感受到一种冒犯的。
我不否认曾经我和这部剧的音乐有过的“美好时光”,直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它是工作日隔绝周围环境埋头搬砖的佳选,洗澡时设置一个随机播放也相当合适。它强烈鲜明流行程度十分友好,部分曲子比如Ding Dong在我需要睡前内心戏的时候,也能辅助让我脑出几个场景画面。
整部戏听下来是蛮纯粹的high歌,和速食食品一样,如果便宜大碗,还是可以果腹的。
但这无法弥补整个制作带给我钱包和眼睛的伤害,诚意欠奉至此甚至一度让我产生了一种荒谬感。同为法剧,它和NDP、罗朱、太阳王、法扎放在一起都是吊车尾的存在——甚至于一起被骂我都觉得后面几部受委屈了。另一个让我情绪很波动的时间点,是我在巴黎看完早场的儿童音乐剧,都有种想冲红黑制作人嘶吼“看看人家”的冲动。
首当其冲想狙的就是导演。其实你是能在剧里看到一些巧思的,比如用市长摆弄人形玩偶来表达夫权的无理,比如瓦勒诺家餐桌一点调节气氛的可爱讽刺,比如仿油画房顶的遮幕。但这种本来应该作为完整制作里的配菜,却被堂而皇之地作为正餐。导演好比一个只会雕萝卜的厨师,在一个巨大的空盘子中间放一朵萝卜花,哪个食客看了不会砸盘子?
叙事上更是惨不忍睹。音乐专辑先行的情况下,段落化是可以接受的,但文戏表演的灾难程度,仿佛演员第一次拿到本子。情绪还没到,该唱了,猝然而至。断裂式的拼接,演员没有情绪,好似只看了招聘启事上的人物定位,就匆忙上阵。除了纯喜剧人物的瓦勒诺夫妇坏得比较由衷外,其他演员感觉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角色。以Come的于连为例,他仿佛一直在愤怒,但这愤怒既没有由来,也没有层次,逼出来的表演满满都是尴尬。
仿佛是为了呼应这种出戏状态,一部分的舞台设计和情节展开方式有意识地放飞自我,特别是瓦勒诺家、书房认识玛蒂尔达、女高音等几场戏,刻意在做“假”。——如果要的就是这种荒谬的讽刺效果(我猜想可能会有人从这个角度来洗),那么问题就在于,编排不连贯。
如果从头到尾贯彻这种荒谬感,不一定不能出奇制胜。但这种感情戏跳回来假装很认真,想要开嘲讽了就在台上装疯卖傻几个场景,卖弄小聪明但却很蹩脚。唯一的解释就是导演想到哪儿排哪儿,从整体构思这一步就没有认真做。
剧中有大量纯色背景,空无一物的舞台中,单人或双人怼天怼地的场景。官摄里看已经十分可怕(如果你不是这名演员的粉丝的话),现场的糟心程度还要至少乘以十倍。没有目的空荡荡不叫留白,叫空洞。舞台元素的欠缺让演员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于是你经常能看见独唱演员在唱的同时靠四处走动假装撑满场面,增加手部和表情的夸张表演来承担全部戏剧责任,冲观众疯狂伸手意图建立情感上的连接——离谱,太离谱了,《荣耀向我俯首》等的多媒体效果赤裸裸90年代播放器可视化音效,稍微讲究点的演唱会都不至于如此贫瘠。要是再碰上个别演员走调或是破音,直接降格成大型ktv。
放置在小剧场时多媒体能把人物包满,大剧场也办不到。剧院中区的镜头一打,就是一把横刀平头切过。场景显得无限促狭。拉进一看多媒体屏幕质量又堪忧,充满了整个画面的水波纹十分令人出戏。
动作编排是零的同时,萦绕在我脑海的另一个疑问是,这部戏里的ensemble到底干嘛来了?出现次数寥寥,在舞台上的作用约等于没有,主要出现时长集中在最后安可返场站着一排唱歌。这里面的演员不说程度,有能唱的也有能跳的,然而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在为数不多的道具替换的时候搭把手?
同样常见垫底剧《乱世佳人》起码能看到导演还原场景的思路和成本所在(虽然也是还没排完就强上让观众看彩排的程度),《摇滚红与黑》仿佛全部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比例腾空间。你拿着放大镜上上下下找舞美升级在哪儿了,大概只能在角落看到一个弃疗状态的割了完事。
评估这部戏价值如果是歌,那直接抛弃掉其他部分重新请导演编舞重制的想法可能都没有出现过吧。去年我曾经安慰过自己,当现场听歌吧,但这在官摄糟糕收音下也能感受一二的音响效果;和把主卡往死里用到后期没有一个人声音不疲惫的现场,也没怎么诚恳对待观众的耳朵。
个人来讲,我为一个幻想中的情怀买单了。但我作为观众我当时的想法是看看新制作能不能妙手回春,而不是我真金白银去陪葬一个死物。要观众花完钱再去论证它并不是一无是处,是不是太卑微了?
到这一步我终于想明白,这部剧激怒我的地方可能在于“不是不能,是不为也”。因为是参与制作而不只是引进,因为利润和成本都攥在手里,所以吃相特别难看了。否则,一个已经被当地市场给淘汰掉的作品,重制时制作人有做任何品控方面的事吗?花钱请个导演请个编舞很难吗?舞美设计和多媒体非得有你没我吗?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当然如果别的观众觉得这些问题都能包容我其实没有异议,你非要论证它优秀我可能张口停顿几秒也就一句fine完事。
当然我也想说明一下,《摇滚红与黑》不是国内音乐剧引进以及衍生出来的联合制作问题的开端,准确来讲,它是某种意义上的“集大成者”。而证实观众,或者说是粉丝主观恶意更是没有必要。这部分受众与一些糟糕剧目及其生产者的关系可以类比慈母与败儿,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向着“唤醒”的方向比把对方立成靶子打明智。
最后,真心觉得,国内观众应该对自己好一点。毕竟赚钱真的,挺不容易的。
20191004上海文广晚场repo(没错就是掉落了丽东姐姐和丁丁姐的那一场😉)
先放四张返场图
1.演员
最开始杰罗尼莫的开场就像是一个讲述者给你娓娓道来,慢慢带着观众进入到红黑的世界,我觉得就像是吉屋出租里面的Mark那样旁观者的角色,然后就是一众角色出场了,夫人一直稳的没话说我好爱夫人!于连小哥哥part本来就很费嗓子了,有几个音稍稍欠点感觉但整体真的很稳了,好担心Côme巡演下来的嗓子,今年的法红黑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有46场呀,年初看小米的法扎就好心疼他,然后市长也很可爱就是网上找不到全部歌只能现场听了,老航班的德瑞纳先生虽然是反派,但是完全恨不起来呀,他的低音一出来我听到现场的妹子都醉了😂(我就是刚开始买票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老航班等到宣卡那天要从椅子上跳下来了🤣)这个角色本来唱段不是很多,台词多一些,所以现场会看到老航班很多小表情,一定要去现场体会呀!玛蒂尔德小姐姐我觉得比较平吧,可能是原卡Julie的自带电音效果给我太强烈的感受了
2.道具
一直的梗比如纸板马🐴纸板人超搞笑的,纸板椅子,我好怕哪天道具撑不住了呀hhh,然后于连拿的剑肯定不是纸板剑哈哈哈,因为中间有一个唱段剑要插在台上然后我看见于连小哥哥拔剑的时候是用了力气的(突然笑出声)
3.舞美灯光
最大的功臣就是巨型PPT了!这样的投影效果会更加适合这种心理戏较多的剧,实物的那种道具啊背景啊所展现的不一定适合这部剧。PPT第一个要夸的就是dingdong那里细腻的笔触,于连和夫人的样子精髓都抓到了,第二个就是德瑞纳先生家里,丧尸一样的人,这个是中国巡演加的,感觉不错,然后就是投影版餐桌,包括上菜的时候都是仆人直接从监狱一样的房间穿过铁闸门送过来的,二维的食物二维的手还各种动我真是要笑死了,第三个就是藏书阁的“书架”还有于连“爬”上玛蒂尔德小姐姐的房间窗户,背景踩点踩得太好了!最后一个不能不说的就是绿帽子改的也太好了!原版音乐剧的引进就是需要这种接地气又不哗众取宠的本土化才能促进传播呀!舞蹈吧感觉基本没有,不过这种生硬的上下点头左右摇头特别适合这剧的人物hhh
4.乐队
现场的乐队跟舞台表演融为一体,吉他手🎸小姐姐太飒了爱死了,还有被吹了两个多小时的飘逸的长发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下,很多人所说的这部剧感觉剧情有点不明所以,衔接得比较生硬,可能是最大的硬伤了,我觉得这部剧跟法罗朱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用歌曲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就像歌剧里面的宣叙调也是唱出来的,一个呢就是台词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歌曲更多的是在描写心理,总之音乐剧也是不断发展的
老提穷梗就没意思了,那么多块LED大屏,播放的三维动画,其实都挺费钱的。而且灯光屏幕配合得非常完美了,于连爬小姐窗户那段太有意思了,跟实物道具比是另一番味道。但我有个疑问,最右边的乐手自己带个电风扇吹头发是怎么回事,音乐一起,长发飘飘,感觉他是拍MV的伍佰😂😂😂(更新:看了新的访谈,乐手说电风扇是为了给舞台降温……?行,他说是就是吧┓(´∀`)┏
省略了原著的很多情节,但是台词和歌词还是保留了书中的原话,且还原了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没有演绎成一出狗血的多角恋。重点是Julien的选角恰到好处,似乎就是从书中走出的人物。Louise和Matilde和我想象中的形象有所出入,前者过于成熟高贵,后者又少了几分灵气。但瑕不掩瑜。特别加入了叙述者角色是个点睛之笔,最后一段关于“小说是一面镜子”的论述不失深度。舞美道具别出心裁,纸片马三维餐桌有趣至极。中间和结尾处与观众的互动又营造出了演唱会的热闹效果,音乐剧真是个雅俗共赏的好东西。可以写一个长评了。
又入法红黑的坑了!这个于连也太帅了吧?歌真好听!
剧组真的穷出创意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太期待今年十月北京上演了,快到十月吧!!
看完一个多月都忘了标记。朋友拿到的招待票。事先听熟的曲目,现场看依然动人,返场尤其震撼,演于连的男生果然如传说啊,是个瓷娃娃,被一票迷妹拥到台前疯狂尖叫着围堵。剧组穷归穷,但多媒体的形式尝试并不省钱。偷情那段戏,还本土特色的加了一个绿帽梗。散场后无意听到一位姑娘的评论音轨:“其实就是一个渣男被骗的故事…” 我:(黑人问号 )?????于连这个复杂的悲剧性人物,如果可以如此一句话粗暴解读,那么,文学与戏剧的存在究竟何用呢?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办法理解于连 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想跻身雨上流社会还是憎恶它 看不出来他是否始终深爱夫人还是早已移情别恋…挺迷 男主角好像从头到尾都挺面瘫 偶尔的情感爆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骑纸马也太搞笑了
粗制滥造
布景好赞,花小钱办大事啊……这个于连样貌身形和懵逼的神态都看着特别中学生(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中二吧)。被叛逆闺女气到rap的老爹戳中我的笑点😂
“或许爱情被感知,被争取,被幻想,唯独不能被成全。”
虽然之前就晓得剧组非常穷,但穷得这么有骨气有创意穷有格调的,法红黑真的是独一份,PPT舞美玩到极致反成特色。
故事算是被巧妙的方式讲了下来,可观感其实并不算好,也少了个贯穿始终能被一下抓到的主题。音乐很不错,但无论角色还是呈现上都显得有点魅力不足。也可能对比几个大作品真的是在很多人心中寒酸出风格了吧,然而“不好看”可能真的是原罪。
2022年看网上录播版本,看到谢幕热泪盈眶,19年的舞台19年的观众……就像顾曼桢说的那句话:“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据说是全法国最穷的音乐剧剧组,主演因为巡演次数太多,嗓子都哑了!到底有多穷?小剧场形式。说书人这个还参与其中的角色,有互动感+真实感!全剧+5人组乐队,好像是17个人;加幕后人员好像能有五六十人吧?都把舞台站满了!乐队成员都很帅气!道具都是由结实耐用环保的纸板做的;餐桌场面连个杯子实物都没有演员要学会无实物表演!感觉真是穷,但很有创意,屏幕置景很生动形象,有时候很燃的。但感觉钱应该是都花在作曲上了,音乐是很好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曲子!大赞于连的扮演者,看起来很年轻,但是演出了于连的自卑不甘心不服气。每一个法语音乐剧的老爸,都是一位被儿女伤到心的小可怜儿,父亲为女儿铺设锦绣前程,却被一个穷小子打乱了计划,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演员表达得特别到位。夫人角色唱得也很好很稳,夫人老公唱得有些差。
虽然剧组穷,但穷得别出心裁哈哈哈哈哈
看到最后竟然泪目,有点同情于连,甚至是德瑞那夫人和马蒂尔德小姐,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不值得同情。这是在礼崩乐坏之际最后的骑士主义浪漫,一个奢望着我来我见我征服的穷小子,什么是他的原罪,贫穷吗?自私吗?欲念吗?桀骜吗?我不知道。于连这个人,连同骑士主义最后的尊严,到底都会像那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的拿破仑肖像,被踩踏被碾过,在没有准则的世界里化为齑粉。【B站满屏的穷穷穷真是笑哭我,小破剧怎么说也是先锋主义尝试好嘛!这个灯光至少我给满分哈哈哈哈!法剧上头is real】
收音有点菜,女孩儿们各有各的生动优雅,资本家们各有各的找不着调。于连有他自己的伟岸高洁,“我渺小,但是不卑贱。”“一个一个偶像,一个个消失,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
想跻身名流或保持尊贵,想若即若离或掌控爱情,是因为心里的爱不够。不要苟且的活着,要让爱在心里取得胜利。不只是黑,也不只是红,要五颜六色地生活。
剧情上瑕疵很多,比如,对夫人和于连间爱情产生过程铺垫不足;再比如,结尾总结陈词是不错,但剧里基本只剩爱情了啊,原著于连的奋斗史被削减了很多,就造成很强的割裂感等等。但于连、夫人、女仆等大多数人的选角就是我心中的形象,音乐非常体现人物,舞台布景特别好玩。且虽然情节删了很多,但原著感情线、角色塑造也得到了尊重。另外它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改编,就是把司汤达、歌唱家、俄国亲王合为一体,综合为一个统一的阐述者和引导者。
“我愿生死不渝,爱到满盘皆输,你们呢?”太赞了!舞美和音乐都超棒!!于连的选角也特别赞,完全小说里走出来的样子啊!好想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