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森·伊斯特伍德的故事,她镜头下的人物,让我们悲伤的哭了,却又让我们感动地笑了,我们的心随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大概,此时此刻,我已经不想再去客观地拿她与她父亲相比,或是寻找这个父女二人在创作上蛛丝马迹的相同点,就让我彻底地沉浸到这个既悲伤又充满着温情的故事中去,彻底地去为之感动。
——有志女青年
艾丽森·伊斯特伍德这个名字,让我没有理由拒绝这部电影,虽然这个理由和她父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这个理由,那么我很有可能会错过这部电影。从影片一开始,我就在心里拿这父女俩做起了对比,也暗地里从这部电影中寻找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其他电影中相似的创作风格。或许,这对艾丽森·伊斯特伍德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公平,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她的父亲在好莱坞乃至整个世界的电影界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又或许,将会有很多的影评人和观众,会以一种严厉的态度去观赏这部电影,带着很多的疑问去观赏去走进这部电影,艾丽森是否能继承她父亲的创作风格,艾丽森这个曾经只出演过一些独立电影的女演员能够胜任一个导演的工作吗,艾丽森是否又会因为其父亲的名气而失去自己的创作风格呢?
所有这些疑问和怀疑,都让我们对观看这部电影的目的不再纯粹。是的,就在影片开始的那十几分钟里,我都一直徘徊在影片的故事之外,我所能想到依旧离不开艾丽森·伊斯特伍德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女儿,我甚至还想到了很多克林特的电影,那些让人们为之震撼的电影,我也试图从这一开始的十几分钟里,去寻找这父女二人相同的创作风格。
事实上,我试图从网络上寻找更多地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可惜的是,很少真的很少,我也只想求证,克林特应该对女儿的执导做出了一些指导,也或许是完全地放手让艾丽森自己去创作。从潜意识里,我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摆脱艾丽森和克林特是父女关系这一完全无关紧要的事实,于是,我开始把艾里森看作一个新人女导演,不去想她的父亲,随着影片中那一列疾驰着的火车,真正地进入影片的故事中。
这是一部低调的电影,一群不那么出名的演员,和一个完全不出名的女导演,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故事,一列火车撞上了一个寻死的女人,女人的儿子幸免于难,这一次意外的事故,却让火车驾驶员的家庭与女人的儿子走到了一起。
当疾驰的火车撞上了一辆停在轨道中的汽车,当火车夺走了一个年轻母亲的生命,她的儿子愤怒地指责火车司机没有及时停车导致了妈妈的死亡……影片的故事就以一个残酷的现实开始了。自杀的母亲得到了解脱,可是他的儿子却成为了孤儿,对于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来说,他的生活支离破碎了。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家庭,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却有着那相同的不幸。一个是火车司机Tom的家庭,Tom的妻子是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命随时可能终结,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等死,而他却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冷战不知不觉的在这对结婚15年的夫妻之间爆发了,他们大部分时候几乎相对无言,而Tom也把更多的痛苦发泄到了工作上,就在妻子生命的这最后一段时间里,无力挽回的是生命的消逝,而更加无力地却是这最后的冷战,或许,说不出太多原因的,就这样爆发了,太多的不理解和矛盾也越积越多。另一个家庭,是11岁Davey的和他年轻的母亲,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因为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影片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关于这个年轻母亲的背景),这个母亲患上了某种精神疾病。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非常糟糕,一个不尽责的母亲,一个早熟的小男孩,这个家庭以精神崩溃母亲的自杀彻底消失了。这两个家庭,一个已经面对了亲人的死亡,一个即将面对亲人的死亡,一个肉体健康的女人绝望地自杀了,而一个渴望活下去的女人,却因为病痛的折磨不得不提早离开人世,11岁的Davey成为这两个家庭的纽带,他也最终成为了这个故事里最后的希望。
这是一部如此朴实的电影,用最低调也最真实的手法,展现着这一个关于死亡关于爱关于救赎的故事,没有过度的煽情也没有太多造作的细节。当Davey找到了Tom,当我看到一个疯狂的11岁小男孩为了妈妈的死,愤怒地又是那么无力地去攻击一个成年男人时,我早就把看这部电影的所有理由忘记了,我忽然忘记了艾丽森和她出名的父亲,我是那么真切地进入到了影片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里,与他们站在了一起,彻底地融入到了这个虚构的故事中,感受着那完全真实的悲伤、绝望与爱的力量。
这应该就是艾里森的成功了吧,是的,她成功了,她不是一个被父亲光环笼罩的女导演,她用一个女人特有的敏感的细腻的心,为影片营造了一份既充满着悲伤又充满着希望的情感氛围,她用自己的思考为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赋予了一种力量。
Tom的力量在于,他努力地改变了自己,他从新发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并不一定是在工作中才能体现的,而他也终于意识到,他是无能为力去阻止妻子的死亡的,但是他却有能力继续勇敢地生活下去,也因为对妻子的爱,他成为了一个男孩的父亲;Tom的妻子Megan的力量在于,她坚持活下去的勇气,她那珍惜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信念,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她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所有感受,她曾经说,她不害怕死亡,她只是害怕,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她还有那么那么多的事情没有去做没有去体会,她对Davey母亲般的照顾和爱,让她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Davey的力量在于,这个11岁的小男孩过早地承受了太多伤痛,他祈祷上帝的宽恕却又不停地在责备着自己,他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庭,他不过还是一个孩子,他渴望着有那么一个人给他爱给他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于是,那个他认为杀死了她母亲的火车司机的家庭却给与了他太多的爱,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最后他原谅了Tom也原谅了自己,他是这个故事里最终的希望,他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它终究是超越于死亡之上的。
或许,影片没有太多深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思考,这个故事如此地简单,我们却因为这份简单而真实地感受到了太多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情感。艾里森·伊斯特伍德的故事,她镜头下的人物,让我们悲伤的哭了,却又让我们感动地笑了,我们的心随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大概,此时此刻,我已经不想再去客观地拿她与她父亲相比,或是寻找这个父女二人在创作上蛛丝马迹的相同点,就让我彻底地沉浸到这个既悲伤又充满着温情的故事中去,彻底地去为之感动。
在这最后,我想把影片的宣传语写下来,当生活支离破碎的时候,唯有爱让生活再次圆满。也把这句话,献给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依旧在坚持奋斗的人们,因为有了爱,我们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活着,真的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
(芷宁写于2008年6月11日)
虽然影片在部分剧情的衔接和个别角色的情绪转换等方面尚显功力不足,于中段还有那么点不顺畅、有那么点突兀,但作为导演处女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已然显露出了她在导演方面的天分,在特殊情感的纠结处理上还有乃父之风,貌似于影界颇有未来。看来,伊斯特伍德家族有望和科波拉家族一样,呈现出父女执掌导筒皆出色的势头。
凭心而论,这部又译为《车祸情缘(Rails And Ties)》的07年影片,前1/3的节奏和架构都较为自如,各种情感和矛盾的碰撞也交织得合情合理,两个家庭、两条线索各自表述着属于自己的苦痛和无奈,在通往西雅图的列车沿线上,一场因自杀而起的交通惨剧,将这两个在形式上都不够完整、在情感上都各自缺失的家庭联系在了一起……
列车工程师汤姆·斯塔克(凯文·贝肯饰演)热爱他的职业,但近来他愁眉不展、心绪不佳,因他的妻子麦琪(马西娅·盖伊·哈登饰演)身患绝症,治疗后又多次复发,目前已进入“第四阶段”,将不久于人世;时日不多的麦琪承受着身体上的苦痛,她最大的遗憾是没生个孩子,她将这个遗憾归结于汤姆的自私,为了他的职业,他们总在搬家、总在动荡;11岁的小男孩戴维尽力照顾着他那患病的妈妈,而这位年仅27岁的单身妈妈,原本就精神脆弱,已然无法承受生活之重、精神之抑郁,于是,她在服了安眠葯后,车载着戴维,把汽车横在铁轨上,等待某辆不走运火车的到来,而这辆被选中的“杀手列车”便是由汤姆行驶的,戴维因早就吐掉了母亲塞给他的安眠葯而得以及时逃脱,然而无法救助母亲的事实和目睹了火车撞向母亲的惨景,让戴维的内心变得拧把起来……
这部分影片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更将每个人所面临的不幸逐一打开,且细节部分处理不俗,当然也和凯文·贝肯与马西娅·盖伊·哈登的出色表演分不开,特别是马西娅·盖伊·哈登,她将生命最后时段麦琪的虚弱、对汤姆的微词以及此生的遗憾拿捏得火候恰好,当她对着浴室的镜子,悲怆而颤抖地摘掉胸罩时,那开过刀的地方赫然眼前,立刻产生出一丝极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对那块垫在内衣里的随即跌落在地上的伪装海绵的特写,更将源源不断的感触和潜台词输送给观众。之后,当麦琪看到戴维时,马西娅·盖伊·哈登又将那份自然、浓烈且绵长的母爱呈现得细致入微又感人至深。而这位天赋出众、勤奋努力、不断奉献出卓越演技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总令人感慨,什么时候能获得最佳女主,这是人们并不贪心的愿望。
接着,影片那不够顺畅的一小部分便显露了出来,满腔怨愤的戴维从寄养家庭里逃出来后,出现在汤姆家,此时小男孩的情绪延展被表现得有点问题,从愤怒到缓和过渡得有点快,缺乏应有的细腻而微妙的心路刻画。另外,他和麦琪夫妇之间产生亲情的最初表达方式也有欠缺,这几处戏分就好似导演没想好、也没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就匆忙完成似的。
影片的戏剧冲突除却显现在人性方面,还出现在人和法律、规则之间,在见到孤独绝望的戴维的第一眼时,麦琪那布有一层薄冰的心便立刻融化了,她决定抚养戴维,然而,这一决定遭到理智的汤姆的反对,因为这样做,将违犯当地的一项法规:肇事者不能以任何形式主动接触受害者亲属。这样做也会使汤姆丢掉工作。而对那起自杀车祸的处理方式,在原则上,汤姆是没错的——如果在急转弯处紧急停车,会导致列车出轨,引发更大的灾难。
当三个善良而不幸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时,影片中最温情的部分便缓缓拉开了:一同外出游玩、一同应对排查人员、一同面对车祸听证会……逐渐地,戴维那颗受伤的心被麦琪的母爱感化,不善言辞的汤姆也释放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然而,一切正如麦琪所言:“生活更多的是一些灰色地带。”她的病危让戴维再一次失控,他偏执地以为“上帝在惩罚我”,这是他在面临第二次失去母亲时的绝望,外冷内热的汤姆此刻肩负起了守护受伤心灵的责任……由此,想起了地震中那些幸存却在陷入深深自责的孩子们,让他们明白灾难并不是谁的错,继而获得健康正确的思维模式,是多么的重要。
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女性导演特有的感性和细腻,如真切地营造出了比死亡更难以应对的是对亲情的割舍的情境,在弥留之际,麦琪虚弱地向戴维表示自己无法再给予他更多的母爱时,戴维泪流满面,“如果你真的想,你可以活得久点……”诸如此类感情充沛的戏分在这段影片中得以充分表达,使得影片具有了相当的张力和感染力。而那个看似平淡的结尾,也被处理得十分真挚,生活虽无法完美,但还要继续,麦琪离去后,汤姆带着戴维去办理收养手续……一场因灾祸而起的亲情洗礼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落下了帷幕。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9985493_d.html)
淡淡的感动
老套了点 玛西亚盖哈登真棒~这片子居然只在5块银幕上放过,票房1万8
竟然比想象中好这么多,不错。不过大半部分功劳归编剧。
感动
真情才能打动人
在伤痛中,也许我们更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夫妻
自然、流畅
母亲自杀,反而促成了一个重组家庭,缘乎?
宽容就会有爱。。
很平凡,但是很真切
让我流泪的影片。
太慢
微妙的情感在脸部上的细微表现是片子的全部内涵 。临结尾那个歌好像是mazzy star的女主唱唱的,好听,但有点喧宾夺主。结尾平了些
老套的剧情,沉闷的对白,拖沓的节奏
可以再细腻点
少女的祈祷
.......
贝肯的 照例多加一颗星~~~
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