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380
《派对把妹秘诀》的原著短篇小说《给男生的派对搭讪指南》曾获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提名,收录于尼尔·盖曼的短篇作品集《易碎品》(已经在2013年和2016年各有一版简体中文版出版)。这部由《摇滚芭比》《性爱巴士》的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执导的作品,因为爱丽·范宁和妮可·基德曼的参与而早早就获得了媒体的超高关注。不过尼尔·盖曼大神到戛纳来走红毯大概纯属打酱油,因为这部电影跟原著的关系……大概只有“两个男生在趴体上遇到了几个看似外国留学生而实际上是外星人的女孩”这个logline,而且影片还中改成了三个男生;影片中最为出彩的、占据巨大篇幅的朋克音乐,原著中只提及了一句……而令人高呼“什么鬼”的外星人的社会体系、服饰和音乐完全来自影片团队的创造。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部影片都能算的上十分精彩。片名虽然看起来像是个青春片或者性喜剧,但竟然被导演拍成了又飞又躁的朋克音乐片和脑洞大开的科幻片的一个谜之混合体。故事设定在70年代朋克音乐兴起的初年,三个十五岁的中学生在青春躁动的同时,着迷于朋克音乐;三人在一个朋克live演出上把妹未果,回家路上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奇怪的趴体——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群路过地球的外星人正在举行的活动——并各有所获:Enn把外星妹Zan带回了家,肥仔John在一通狂舞之后迷上了外星迷幻音乐,而帅哥Vic则在被外星妹stella爆菊后被多P吓得落荒而逃。原著的情节大概就到这里,后面的主要情节是Zan获得了48小时的外出许可,在Enn的带领下去体验了解朋克文化寻找自我谈恋爱并……怀孕(!!!),并最终在以朋克女王Queen Boadicea带领的朋克军团帮助下,完成了对外星人社会制度的颠覆。这个故事……其实剧透什么的真的无所谓,看过《摇滚芭比》的大概都能想象本身就是摇滚歌手的米切尔能把片子拍得躁到什么程度。剧作嘛……相当于尼尔·盖曼就是写了个开头,要认真分析的话,影片的剧作算的上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尝试。
影片有着对70年代英国伦敦郊区的细致再现,对朋克音乐和文化的理解也相当到位。在影片男主人公看来,朋克就意味着一种打破一切社会规范、挑战一切权威的的自由生活和艺术表达方式;而事实上朋克音乐及文化仍然有着一套十分清晰的表征体系,比如发型、服装、纹身、涂鸦、语言、行动……以及音乐上的某种结构形式。
这些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堪比二次元文化的、某种具备表演性的能指系统,或者说是相对于“普通人”(以片中Enn的母亲为代表)而言的另一个“世界”(展开写的话是詹金斯的脉络……所以就算了)。而外星人则有着等级分明的严整社会体系和社会规则,比如以颜色区分的等级(不得不再次赞美一下片中颇有朋克范儿和二次元感的、乳胶材质的奇装异服……红毯上妥妥儿轰杀一切十八线网红),未来主义式的迷幻音乐与状如某种cult仪式的舞蹈,奇异的性行为方式、“师长”制度(parent-teacher)和吞食后代维持生命的社会组织形式等等——这些是科幻或奇幻类型中所谓“设定”的部分,当然用詹金斯的话说也是一个“世界”。
剧作上的有趣之处就在于经常是三个世界的不同逻辑之间进行的对话,尤其是将朋克世界与外星人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不同层面的差异物,而影片的主人公Enn和Zan分别处于各自世界与朋克世界的交叉位面,并通过“神明附体”般的一曲朋克现场表演(米切尔在这里甚至直接拍成了一段MV)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
说得再明确一点的话,影片是通过把朋克文化与外星文化分别(就现实世界而言)异质化和(就自身而言)体系化,然后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明确的互文关系,可谓是在类型混合(这里是科幻片和音乐片)的时代潮流上的领先之作。做意识形态批评的话,它在某种意义将朋克文化呈现为某种具备革命性的、青春的乌托邦冲动,却将与之形成互文关系的外星文化书写为一个典型的(即将走向灭亡)反乌托邦社会,而两者的结合(男女主角在朋克音乐中完成的的生命大和谐)导向的是一个二难选择的死局,最终也是以想象性的抚慰作为结局——男主不再迷恋朋克,成为了一名作家;而他与女主的后代(……)从无尽流浪的旅途中返回地球,来到他的面前。要这么一看,影片其实还有不少语焉不详和不够完整之处,但跟其本身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比起来,其实并不那么重要。朋克少年与外星少女鸡同鸭讲式的交流笑点密集,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朋克女王和艾丽·范宁的朋克少女是全片最大的卖点也是最具观赏性的点,至于科幻嘛……搞那么复杂的社会设定其实也没几个人关心,搞明白这是为了与朋克文化行程互文,并为叙事动作建立阻力就行了。其实对导演来说,把外星人拍得怪力乱神才是正经事——这才是真朋克呢!
一部超HIGH到无法分类的电影。
不要被片名迷惑,其实并没有讲太多搭讪秘诀,倒是充斥了很多天文学 进化论 人口学 食人 邪教 雌雄同体 无性繁殖等等的概念和讨论。虽然主线只是发生在GOD SAVE THE QUEEN年代的外星少女和朋克少年的爱情故事,但PUPPY LOVE甜腻又疯狂,一句let me be your virus就足够打动人。
女主范宁非常可爱,男主的设定让我时不时想到多年前最爱的英剧Skins里的那些wanker少年。
中间那段神交MV应该是在致敬SUEDE的同名专辑和HEAD MUSIC的封面,虽然歌词非常Sex and Pistol。
视觉风格太值得称道,有70年代复古科幻朋克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流派。那些色彩斑斓 诡异怪诞的分裂融合场景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并不由得回想起被Channel V启蒙的少儿时期。
本片道出的真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朋克才能和外星人无障碍交流。一众外星人自称来自美国,却披着米字旗在英国晃荡,被饰演英伦朋克教母的尼可基德曼喊道你们是我们的后代。哈哈。。。以为导演是英国人,结果发现是美国人在自黑。
总之就是Speechless amazing,唤醒了我沉睡多年却不曾改变的朋克少年心!
奇幻荒诞影片吧,不是看的太懂,外星生物吗,貌似人畜无害只是吃自己孩子而已,那你管他干嘛,随他去吧。里面大牌真不少,竟然妮可基德曼,范甘宁都在,范看上去就是邻家少女好看。电影里这邪教组织整的跟无限宝石是的,好几个颜色的衣服排排站表演杂技,没有任何战斗力,只能控制别人还成功率不高,然后帮别人打飞机时候会分裂,这种荒诞幽默确实不太能理解
《派对搭讪秘诀》:极富想象力和炫丽色彩的艺术品,以70年代的狂放朋克浪潮为背景,追逐爱与生命的意义,将爱用潜入身体的病毒作比,I wanna be your virus,配合充满毁灭气质的朋克乐,能量强大到难以自持!
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John Cameron Mitchell)集导演、编剧演员、作曲、作词和编曲与一身。《愤怒的九寸》里化身变性华丽摇滚乐手,追逐爱与自由;《性爱巴士》里打开性别壁垒,创造更为纯粹的爱欲世界,想象力惊人!此次的新作更是加入外星生命的奇幻元素,依然色彩斑斓,外星生命的服饰及风格设计充满浓重的复古科幻气质,生命的同体分裂,堪称行为艺术展示。
看他的电影,绝对是一场先锋艺术体验!
北影节看的第一部片子,全场欢声雷动。
去之前立了个 Flag,满城看电影这么壮烈的事情,要雁过留痕,每部电影写 2000 字影评。看完这个片儿觉得…hummmm…要食言。手机打字,有什么说什么,简单说几句吧…哈哈。
全片是个大拼盘。常规青春电影开头,接着进入 B 级片外星人大趴段落,再到「和莎莫的 500 天」式文艺小清新 MV,再到励志片套路的朋克酒吧 PK,夹杂五毛特效 MV,再到很英式电影的妮可·基德曼阿姨领衔打通关跟外星人谈人生,然后做价值观升华,最后浪漫爱情电影结尾。
外星人设定非常阿西莫夫,一群老不死的视后代如粪土,一边怕死一边守着贫瘠的星球资源等死,还给自己找了很多合理化解释,搞得非常有仪式感,且滑稽,且愚蠢。具体方法是照死里黑 1980 年代的设计师们,Martin Margiela 啊,Alexander McQueen 啊,安特卫普六君子啊…光面材质的外套,性冷淡剪裁,白色蒙面,驴蹄高跟鞋什么的,好看还是好看,但配合神叨叨的举止,就让人看得一头汗。只有灿星出场的时候,导演显得有意进行了正面塑造,但我更多感觉是在向「发条橙」的服装设计师米莱娜·卡尼奥内罗致敬。
男主演,有点像年轻时的 Paul McCartney,又带点「毕业生」里本杰明的色彩,总之懵懂中带着渴望,真诚善良且隐隐发光,很合格的男主演了。虽然我挺反感他用当代地球的价值观去评判外星人的生存选择的,但这是整部电影的问题,不是男主演的问题。
女主演,艾丽·范宁,美是美啦,还称不上好演员。她的角色混合了天使、机器人、公主、邻家女孩等综合特征,一致的部分就是封闭及天真。这类人设有大量珠玉在前,她的表现就很一般。作为一个外星老不死的,她的地球感太重了,太想在表演中讨好地球人了,也是一个当红女星的焦虑吧。相对而言,灿星的角色鲜活的多,她也更有资格担当那个反叛者的身份。但如果把灿星和男二的关系变作电影主线,可就真的深刻了起来,不够爆米花了。
朋克元素,只能被当作蛋糕上的裱花。如今朋克并不是一门显学,片子里提到的老乐队成员们估计都没有力气撑着看完一部 100 分钟的影片不睡着,所以没人提出什么异议。我反正是不高兴。朋克怎么就在片子里成了爱与自由的象征了?退一万步说,哪一种自底层诞生的音乐形式不曾代表过自由?我相信女外星人如果遇见了高司令,她就能演 Lala Land,如果遇见了吴亦凡,就能一起参加中国有嘻哈…但爱呢?朋克爱谁?朋克才不会对另一个世界的价值观指手画脚,朋克爱谁谁!
整片中最朋克的部分就是妮可·基德曼对灿星说:「我没有性生活了,性生活已经过时了。」她实在是相当不适合这个角色,这段表演把她从负分拉回了零分以上。
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部花招密集的「罗马假日」,想到这个本质,让人颇为沮丧(没有谁能拍得过「罗马假日」)。欲望是持久和深刻的,爱情反而只能肤浅且转瞬即逝。地球宅男和女外星人并来不及互相了解,在朋克的感召和庇护下度过了浪漫的 48 小时,就曲终人散。不贪婪地说,这样也挺好。片子临近结尾,我真是提心吊胆怕女外星人留下或回来,那这部电影可就不是肤浅的问题了,会落得一个谎话连篇的下场。
所以感谢导演在通篇 high 大和拼命卖弄的状况下保持的这一点鸡贼和克制。
听片名,你以为这是一部文艺小清新电影,大概会讲一个青涩的小少年和摇滚酷女孩之间的青春爱情,这是一部充斥的暴内容的朋克电影。
导演用了一种很朋克的方式讲了一个朋克故事,大量快镜头和摇滚乐,在感官上给人很躁的体验,广角镜头表现梦境,又显得奇异。
电影中,朋克与科幻结合的最好的地方是小朋克与外星妹的摇滚演出,这对小情侣在朋克精神中找到共鸣,在朋克音乐中灵魂相合 。
整部影片充斥着不满与反叛的故事,但导演以戏谑的方式很巧妙的消解了反抗的严肃性,比如外星妹接吻时吐了,大战外星人时掐对方乳头,朋克教母拿音响来震死外星人。
吵吵闹闹之外,影片还有着深刻的内涵,导演用外星人“吃人”的陋习,来暗讽保守主义对年轻力量的制约,又借外星女孩的出现与离去,妙喻了朋克文化的发展: “就像一颗炽热的流星一闪而过。”
尼尔·盖曼的科幻还是挺厉害的,有点像《人体异形》的感觉,不过更厉害的是导演拍1970年代的故事,就真的从服化道到视听风格都在切近那个年代,朋克精神不仅是外在视觉上,还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拍的gay gay的,很欢乐。
别整嬉皮士那一套,都给我朋克起开!!!和导演的频谱成功对接!古灵精怪,天马行空,爱意满满…简直就是给读者的情书~而且还有睡魔彩蛋!盖曼粉真真不能更满足,可惜睡魔项目搁浅不知啥时才能看到了…有男神原作打底这片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以这么小的成本吸引来这么些大咖!…
如果你爱的姑娘恰好喜欢朋克,那你千万注意不要让她怀孕,否则你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Hmm…别人眼中的朋克Vs朋克眼中的自己。
“你是你,她是她,当两个人在一起,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本来以为会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类的东西,结果是这么个嗑药疯逼神棍片,吃不消吃不消
终究,小聪明还是玩不了整部电影,越往后,故事的吸引力真的是不断锐减,而且真的不理解这种朋克。
“只要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她是她,在一起,就会成为另一种东西。”
朋克少年误闯new age外星派对,人类学考察艳遇48小时,迷幻繁殖交配,就是结局太不朋克了不开心
音乐尚可,紧身衣造型不错,其他一般,艾丽·范宁童花头奇丑,妮可·基德曼毫无摇滚气质,长脸男主角是按“The Who”乐队主唱Roger Daltrey的样子找的吗?
影厅仿佛聚众嗑药现场
倘若手指就能抵达高潮,还需要接吻做什么;如果音乐可以医治百病,那少了朋克又如何。每个父母都会饲育孩子,你的星球食用后代的肉体,我的星球控制子女的灵魂。我是生长在缝隙里的番茄,蓬勃而茂盛。你像会感染人类的病毒,野蛮且顽强。你们拒绝被食用,我们反对被控制,还有爱似每种病毒,无孔不入。
第一次去蹦迪,在舞池里看到一群人不管怎么放什么音乐都使劲摇头晃脑,于是乎我冷漠地站在一旁看了许久。今天,我找回了这一久违的感觉。
今年看过最好玩的片子,气氛极好多次全场爆笑,甚至有几位一直在夸张的笑也不烦。导演米切尔这恶趣味,无厘头怪力乱神还一本正经的科幻后现代艺术混搭怀旧玩音乐。片名标题党,其实就是朋克大战外星人嘛,范宁这样的天降女友太满足,演员都很好妮可惊人,反复砸的梗台词的吐槽也很到位。欧盟影展尤伦斯
我的主要问题是,这部电影对外星人的处理太儿戏、太没有想象力了,全片都是这样,导演玩得很嗨,但更像青春期小男孩没头没脑的一场美梦。尤其是对比摇滚芭比而言。
有些地方很喜欢,由原本带来的设定非常带感,但是对不起,还是有很多地方觉得不对路,这次得站在众豆瓣大V的对立面一次了
大家好,我永远喜欢Elle Fanning。
太好笑啦,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是嗑了多少药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朋克不死,脑洞不止,好想也跟外星人谈个萌蠢的恋爱!!!!!!!!!
好久没看到这么带感的朋克电影了,好玩
我靠原来原著是尼尔盖曼……我说怎么红毯上那个大叔看着那么眼熟。拍得各种怪力乱神,美服化道和音乐绝对都是奥斯卡提名级别的而且功劳不小,还做出了二次元感……片子一如既往地飞,青少年科幻。特别喜欢里面普通人、朋克和外星人之间不同体系的鸡同鸭讲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