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指出戏曲艺术是在我国处于农业社会时期的产物,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毕竟今天工业化时期的生活节奏与农业生活时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很多评论不是就本剧而言的,而是直接就电影与戏曲的结合乃至戏曲未来该怎么办而言的。 电影本身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如果我们要对戏曲的现场的表演震撼力也就是戏剧的一大长处同样看做是戏曲的最高魅力的话,那么将戏曲进行电影化拍摄无疑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是没有办法的,无论是戏曲还是其他的舞台艺术形式,变为电影都会减弱乃至于失去它的现场感,如果观众追求的就是剧场里那种同体共鸣的效应,在电影院或者在家自己看戏曲电影肯定没那效果。 关于戏曲的未来,我们已经讨论得太多太多了,我现在考虑如果有可能(时间、精力、整体风格)我愿意在眼下着手写作的这本词典中加入进戏曲的词条,详论。
李胜素可圈可点,但是这电影的实景布置实在是违和感太重了,近些年出的一系列戏曲电影都是这个问题。
剪辑师也太差了,剪的乱七八糟令人头晕。国家京剧一团的人当然底子都很好,我素美如画❤️,每次看《穆桂英挂帅》都能看哭。😢杨家将为朝廷一次次挂帅出征,朝廷到底还是负了忠臣。
全程看的想打导演。俯拍……特写……各种镜头语言看的绝望……戏曲身段最重要,你老给中景就看脸?而且这个构图和走位……我怕了啊。浪费这么多名家的表演啊!
素素好美
B. 快速的镜头切换无遗切断了连贯的身段表演。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属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当百万兵.
之前都是断断续续听的片段,也算是跟着电影过了遍剧情我挺喜欢京剧电影这种形式,布景道具挺精致的,有镜头切换配合剧情体验感十分新奇,节奏也会快很多小年轻感觉蛮好一分扣在杨文广刀劈王伦那段镜头切的太难受了眼花缭乱看着头晕最后高喊我爱素素(*/∇\*)
1. 主要是无论怎样宣传,戏曲还是越来越小众。主流仍是长者辈。人气口碑方面要是争取不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总体仍旧是个长远的下滑趋势。2. 京剧电影作为创新,其实有点……不伦不类的。看惯剧场的老辈不会喜欢,场子里边看边大声叫好,本身就是京剧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类似现在的弹幕文化。让年轻辈在大银幕上看京剧更加无从谈起。
大素素又好看又好听
只有标清的 看着不舒服
喜欢把结尾精简的改编,“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里已经是全剧高潮了,舞台版后面恨不得还有快一个小时,就非常拖沓,电影版剪掉了这个很好。唱和表演没说的,在当代演员里算顶配了,李胜素唱穆桂英不要太娴熟,年龄也合适,但是演的有多细腻呢?倒也没有的。寇准其实我更喜欢朱强版。以及戏曲和电影如何有机结合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戏曲的表演形式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电影是相斥的,戏曲是高度抽象的,电影是写实的(当然电影也可以写意),怎么找到结合点,显然也需要探索。
第一次在B站看了完整的京剧,画面很干净,剧情很舒服,人间温暖,积极向上。演杨文广那个女演员真的好看。B站大会员,在湖光上班的第三天看的,依然是无所事事,很迷茫
明白李素素和院长为什么那么多粉丝了,他俩真的好可爱。
固定机位不好吗
京剧电影再+1 一台子的角儿,有生之年估计都看不到这个阵仗的现场版了,李胜素老师的身段太美了~ 女小生演杨文广好好看,英气十足打戏漂亮
李胜素也显老了,倒是于魁智那粉底一打,小脸儿还挺平整……
为素素打CALL
戏曲电影拍成这样,其实导演功力已经很高,都是名家荟萃,但是透过大屏幕看戏曲,始终少了一根份韵味
一岁的侄子胡乱在电脑点开了这部电影,其姑姑表示好眼光,是我喜欢的鲤鱼唱的京剧。
李胜素+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