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童年友好,長大後各有發展,其中二人在黑道打滾,可惜各為其主,由好友轉為仇敵。
故事以七十年代南韓為背景,四位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好友的成長路途各有不同,在老天爺的安排下竟成莫逆之交。
元瑞和東素在命運的安排下分別在黑道上各為其主,雙方的幫派多年來明爭暗鬥,二人的友情不斷受到考驗。重感情的元瑞不想和好友鬥爭,處處忍讓東素,但東素卻想消滅元瑞的幫派,結果......
《朋友》在南韓很受歡迎,其中原因是影片當中穿插不少南韓這二、三十年的歷史和政治等事件,因此引起南韓人民的共鳴。可惜這種特點去到他鄉便沒甚麼價值,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齣古惑仔和男人間的友情的電影。因為本片有不少暴力鏡頭,所以被香港影視處列作三級,所以本片在香港的票房不太好。
我喜歡這齣電影,是因為當中帶有不少韓國文化的關係,從本片可以看到很多他們生活上的文化,例如七十年代的南韓、南韓的黑幫、韓國男性對友情的重視等等。可以令觀眾感受到別國人民的生活、民化,當中體罰那一幕令人深刻,不知現在的南韓是否還是這樣?
近年的南韓的流行文化在港很受落,不少傳媒大肆報道。可惜當中大部份對南韓認識不深,以至把南韓的人名、地名等名詞亂譯。就像本片的字幕,一看便知譯者是從本片的英語字幕著手中譯,不是從韓語直接譯過來,所以很多詞語是英式以不是中式。既然01年有差不多二十齣韓國電影來港,今年亦陸續有來,為甚麼電影公司不做好字幕,令大家看起來不用摸不著頭腦去想當中的意思?
除了語言上的錯誤,當中很多涉及南韓文化和地方色彩也漏譯,例如那個魚市場,其實是南韓最大的魚市場,而在片中就是元瑞那幫的大本營。東素最後出來的酒店,亦是他那幫的大本營。最後一幕山泰到監獄探望元瑞時填寫的探監紙那一刻的猶疑,是因為在他在想身份那一欄應該填甚麼,最後便他填了本片的名稱--朋友。這些細節對觀眾來說看似不重要,但說明了會令觀眾看得更投入、更深刻。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2/01/29/61/ 影片的格调感觉还是有些黑帮片的拼盘,打杀也好、泡妞也罢,总体是南韩七十到八十年代青年人的生活写照.影片显得很深沉、一直给我一种压抑的感觉,就如同元浩对于"朋友之间不言歉"这句话的困惑一样,始终有种酸楚的感觉,每次听片尾曲、看着那四个孩子在海里嬉戏的欢乐场景,只能说那年少的时光再难回去,那海风吹来时孩子们慌乱的游回岸边的镜头只能说明快乐原来是那么短暂.
歌曲名:朋友 친구 friend
作词/作曲:崔万植-최만식
演唱:刘翰星-유한별, 金振硕-김진석
下载地址:
http://220.75.183.34/temp/merit95/frends1.asf 歌词:
언젠간 만나겠지 우리 함께 했던 많은 꿈
힘에 겨운 눈빛만 보며 뒤돌아 서야지 언젠가만나겠지
애써 잡으려한 모든것 아무것도 할수 업는 난 이젠 이젠 안녕
언젠간 만나겠지 우리 함께 했던 많은 꿈 힘에겨운 눈빛만 보며
뒤돌아 서야지 언젠간 만나겟지 애써 잡으려한 모든것 아무것도
할수 없는 난 이젠 이젠 안녕
우리 함께 했던 많은 날 이젠 아픈 추억이 되려해
우리 함께 했던 시간들을 다시 만날수 업는걸까 우우~우우~
언젠간 만나겠지 우리 함께 했던 많은 꿈 힘에겨운 눈빛만 보며
뒤돌아 서야지 언젠간 만나겠지 애써 잡으려한 모든것
아무것도 할수 없는 난 이젠 이젠 안녕~
우리 함께 했던 많은 날 이젠 아픈 추억이 되려해
우리 함께 했던 시간들을 다시 만날수 없는걸까 우~우~우~~우~~
언젠간 만나겠지 애써 잡으려한 모든것 아무것도 할수 없는 난
이젠 이젠 안녕~ 안녕~
元瑞给即将远赴美国求学的山泰的信里写道:“我和东素反目后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爸爸说人要正义地活,但我现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这是韩国电影《朋友》,在元瑞写信之前,四个自幼便在一起的伙伴已经经历了童年和少年,共同走过了十几年的岁月。可是“长久亲密”又能怎样?多年不见,难得聚首,然后又要远隔重洋,四人的圆圈却已多了一个缺口。元瑞特地邀请东素时,东素正眼也不看他一下,只是冷冷地说:且看我有没有空。然后,一边是三个老友相聚,热闹的气氛难掩浓浓的忧伤;一边是黑帮的火并,滴血的刀锋闪着幽幽的寒光。
元瑞写完信,默默地整理行囊,有些事情正在压抑的气氛中发生。他要再去见东素一面,或者从此要浪迹天涯,或者将是儿时伙伴的永诀?他不知道。这个黑社会的冷面老大正经历像当年丧母后一样的迷茫和痛苦。十几年的朋友,怎么就到了这一步?
看过了《美国往事》和《教父》,看这部韩国电影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如果最初的几十分钟里我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挑它的毛病的话,那么这时候,它前半部的煽情,韩国人一贯有些夸张的表演,它的商业意图,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来说,这只是个关于友谊和成长的故事,四个年轻人的友情和它的断裂,像寂静的冬夜,覆雪的枯枝干裂作响,脆弱而让人心碎。
小时候,电影用山泰的口吻介绍他的朋友:东素三年级转来我们班后和我们成了朋友,两年后我们知道他的爸爸是殡仪员。这是个多么自尊而敏感的孩子!用我现在成人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一切悲剧已经包含在这一句里。当他不愿别人,即便是他的朋友知道他的家世;当他无论何时都只能听命于元瑞,在同学眼里永远是个“二老板”;当他心爱的女孩被元瑞介绍给羞涩用功、有个幸福家庭的山泰,对他的不满甚至以死相胁,那么,东素后来的叛逆和偏激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这些都只能是我度过那个青涩年龄之后远远地回望才能明白的,当年,青春飞扬的你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冷静和警醒?在那个年纪,我曾经也是个山泰一般的少年,永远让人无法指责的功课,适度的叛逆举动,骄傲却不出格,就像元瑞对东素,和自己相像的同学反而最易被我忽略。后来长大了,当年的同学相聚,说起彼此的相似都觉得遗憾,如果再要一点点努力,也许就会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没有,就这样永远地错过了。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却都是老师所谓的坏孩子,如同元瑞和山泰,也不知道彼此是怎样走到了一起。也许人人都是这样,特别是少年,都被与自己异质的东西吸引,贪婪地想像另外一种人生。我从他们那里体会群殴、反叛的乐趣,他们困惑的时候也乐意接受我的意见。在那个北方小城里,冬天我们挤在一张床上取暖,或者熄了灯,围着熊熊的炭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说各自心仪的女孩子,朋友把从我头上拔下来的白头发扔进火里,然后“嘶”的一声,看着它卷曲,发出难闻的焦臭味。夏天,小河涨水的时候,我们一起逃课去河里游泳。成熟的季节,我跟着朋友来到他乡下的家里,白天收获苞谷,晚上躺在空旷的麦场上看着塬上清冷的月亮,像熟透的梨子挂在树梢。
然而这一切,现在想来,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每个友谊似乎必然要经受时空的煎熬,自从我去外地读大学,父母也离开了小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面,偶尔会通信,信中多的却是工作的不易,环境的恶劣。后来,信都少了,只是年节时的一声问候。再后来,就断了联络,没了音讯。以前看藤井树一篇文字里说,缘分也有用尽的时候。真是那样吗?我知道,在心里我们仍然是朋友,可无论什么也改不了一个现实,我们早已在空间、心理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我的两个当年脾气暴戾、性格飞扬的朋友,他们怎么适应各自的成年?现实不像电影,没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戏剧冲突,但时空终究无情地横亘在我们面前,像一个永无尽头的长冬,一点一点冰冻着友情,甚至记忆。
几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回去见到一个朋友。他性情大变,木讷温和,女儿都上幼儿园了,被他宠得不得了。他还烧得一手好菜,在单位是个人缘极好的厨师。我们又挤在一张床上,却不知从何说起,一夜无话。
而另一个——那个童年不幸,从小吃苦,像东素一样敏感的朋友,去了异乡闯生活,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口角之争,伤了自尊,失手打死了人,被判死刑,永远葬在了异乡。我却连在他的坟前烧一炷香、洒一杯水酒的机会也没有。
元瑞去了。为了朋友,他本来也许打算自己远走他乡避一避的,可是东素的决然,由不得他。终于,东素被捅死于雨中的街头,而他在逃亡两年之后也崩溃了。在法庭上,他平静地承认,是他授命手下杀死了他的朋友。
今夜,窗外又沙尘弥天,空气中都是呛人的土味。人们像自己的感情一样,紧紧锁闭门窗,蜷缩在水泥的丛林里。那一方小小的荧光屏上,慢慢现出碧绿的海水和四个天真的少年来,一股像海风的腥味一样浓浓的忧伤扑面而来,却像是来自我心里。感谢电影,在这个夜晚,我几年来第一次想起了我的朋友,还有那苞谷和泥土混合的清香……
`朋友 长久亲密的伙伴` 朋友 也成了虚幻的名词 一生难求
朋友的真正意义就是,长久亲密的伙伴,元瑞演的比东珠还好,那年的昆仑奴相当之年轻.
前半部分学生时代的很有趣 那老师太逗了 后边的落入俗套了。很不喜欢张东健和他的角色
在这个年代朋友仿佛成了了不起的东西,可望不可求。
导演郭晾泽、演员张东健(장동건)、刘五性(유오성)凭借此片获得2001年第46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由于翻译字幕的原因,对剧情有些疑惑,到底是谁杀了张东健呢?后来通过原著小说了解到了,的确是刘五性安排杀的,给张东健撑伞的就是他的手下。他也非常后悔,然后就崩溃了,影片中KTV一幕有表现。《朋友》会令每个人有不同的共鸣和感动。这就是朋友的精彩之处。而且每个人的感动点可能不一样。影片中,交代了诸多故事,来营造他们四个人的友情。那些点点滴滴中的故事,是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的。所以,有的人在三角恋的时候,感动,有
虽然看海报就能预测出剧情的大致走向,但影片在叙事和镜头上仍然触动了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感应该所有人都会有吧~
惊艳,从校园到社会,横跨整个成长过程,糅杂了残酷现实与真挚情谊,可能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关于男性间友谊的青春片。“朋友”:陪伴时间长久的亲密伙伴,这是字面意义。也是最后“大哥大”元瑞最困惑之处,他与张东健饰演的东洙虽为同道中人,却注定要分道扬镳直至被逼对垒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间会改变最初的记忆,即使最真挚的友谊也要面临最严酷的考验,而这种考验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生离死别……若蔡奥伦和海龟游泳哪个会赢?如果朋友和时间赛跑哪个会输?不知道,那就祝福友谊地久天长吧。
“东洙和我都是黑帮,我们不该感到困惑。” 色调和打光都有编年史的味道,每隔三五年作批注式刻画,手足情不得已与人生际遇擦出火花。对两幕戏情有独钟,奔走电影院,东洙之死,它们之间恰好互为两极。终场,池塘中四个孩子因为涨潮归岸,而这简单的折返却再也无法复制。
“我和东素反目后整天在家,思索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爸爸说人要正义地活,但我现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字幕非常影响观感。奔向电影院和雨中被刺那两段最喜欢。一直说是朋友啊,可其实四个人谁又真正了解过谁?山泰说那个时候元瑞明明是向着东洙的。东洙渴望平等的友情,元瑞却把所有都给了山泰。懵懂无知的山泰,困惑的元瑞,和"无辜"的东洙。人心都是偏的,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一开始就可以想象出电影的结局 人物刻画脸谱化严重 不过几场戏拍的挺精彩 电影院打架 老师打学生 还有吸毒以后去看他 画面是灰蒙蒙的 看完心里堵得慌
元瑞羡慕山泰,希望能做他那样的人,学习好,有干净的家世和背景,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也喜欢的女人推给他,可是他从没想过看重他的东洙对他关注的渴望。这样的错位,生就了这样的剧情。每个人在最后都回望童年,因为彼时,他们亲密无间、没有罅隙。
把“人物的名字和人物”对上号是我观看本片的一个难题~~~
好奇台词发音,是釜山当地话?心地善良的豆子们说东素不是元瑞杀,搬出桃园四结义友情金不换云云,其实元瑞最后和东泰说了杀人理由:“我困惑,我们都是黑帮”,潜台词是都是各为其主应彼此理解,东泰是大学生还和我好的像一个人,为什么你要致我死地,是东素背叛友情在先,元瑞宁可结束也让误会继续。
朋友,就是小时候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长大了以后却不再信任,互相背叛,然后怀念。
朋友!不需言谢,无需多言,交情深笃,至死不相负,不相忘!PS:张东健屌爆了!!!
总是不敢看这种悲伤基调的描述成长的电影,每当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心里都一阵阵抽搐~~
直线叙事,流畅简洁,结局酝酿的有些过头,相比众人追捧的《美国往事》我更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外:张东健的风格很像三船敏郎的中期风格,不过显然缺了气势,只有痞气而无霸气。
韩版<<美国往事>>?不要侮辱莱昂内好吗。生命已逝,但往事并不如烟。在俊硕心中,山泰才是他真正的朋友,东洙却为他们葬送了一生,先是因为帮山泰出头毁了前程,再是因见俊硕丢了性命(果然只有帅哥才能让人心疼)。难怪觉得里面的韩语怪怪的,原来都是釜山方言。
在美国,这是《美国往事》,在中国,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韩国,这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