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来没有在豆瓣写过影评,但是这次忍不住要来写,不然对不住我那100分钟的煎熬!
2、如果评价有负五星,我肯定要打负五星
3、请不要把这部“电影”称之为“电影”,把董董称之为“导演”,我怕侮辱了这2个名词
看的过程,我是忍着打人的冲动看完的,这段100分钟的视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尴尬、不知所云、乱七八糟、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虽然说,六小龄童老师这些年口碑不大好,但是仗着西游记的这个金字招牌,仗着他老人家的演技和敬业,我觉得口碑归口碑,电影归电影,这个《财迷》应该不会差吧
结果,我错了,错得离谱!
在这部100分钟的视频当中,充分展示了导演的下三流功底和剪辑的文盲状态,在这种前提下,师徒四人留下的不是演技,而是尴尬,大写的尴尬。
其实,看完电影,看得出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无非就是人要看淡金钱这些身外之物,因为更重要的还有亲情、真情、爱心这些真善美。这个主题其实很好,很正能量,只是可惜,导演的水平还留在幼儿园,话都说不大清,却要让她写1000字的作文,所以,整个观影过程是: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先谈剧情的不合理之处
1、郝坤鹏本身就是个卖菜的,为了体现他的扣,却要安排2次他去买一个西红柿加一根葱的场景,自己的菜不香吗?蔬菜批发市场的东西不香吗?卖菜的还要去买菜?
2、有微信、有支付宝、有银行卡,为啥要把现金取出来?放银行不香吗?存卡上不香吗?一堆钱放仓库,危险不说,还很容易受潮腐烂,这不是毛病么?
3、郝坤鹏想低调的去取钱,可是要么男扮女装、要么蒙面,要么许文强,要么麻袋,生怕别人看不到,这到底是要高调还是低调,还是脑子锈掉。
4、炒股这么多年,郝坤鹏不知道自己以前买的什么股,不知道手机上查,不知道电脑上查,还要去问朱首富?
5、就算这只股是朱首富指导下买的,但是就凭借这个要分一半,这符合逻辑吗?
6、沙大海的出现有必要吗?第四个土豆是自己掉进去的,不是偷的,郝坤鹏和他莫名其妙地吵一架,对剧情有帮助吗?
7、 唐善曾嫁女儿,先不说场景这么寒酸,郝坤鹏莫名其妙上去把人家的婚礼搞砸了,最后唐善曾还感谢他,有病吧
8、郝坤鹏得了个病,回忆起一些事情,然后就180转性,4个人一起成立慈善基金会,他们的心路历程呢,这个弯转的太急太生硬了吧
9、女儿郝元宝不是90天之后要回来么,还有倒计时,结果郝坤鹏胡子苍白了都没回,怎么回事?
10、节目现场,导演说了郝坤鹏几句,郝坤鹏生气了,结果导演反倒被主持人给说哭了认错了,主持人,你的工作是谁给的? ………………
太多了,数不胜数!
整部电影,稍微通畅一点的剧情就是从开场到郝坤鹏去银行里去线,还算有条理,观众还能理解
但是当郝坤鹏撞到小偷的那一刻起,电影编辑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文盲功底,观众也就看得莫名其妙了
不是什么蒙太奇,也不是什么顺叙、倒叙,完全就是软七八糟、随心所欲,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所有的情节,都写着大写的尴尬,都没有条理性
所有的所谓搞笑,不仅没有丝毫“笑果”,反倒是一种尴尬尴尬再尴尬
大部分的情节,都可有可无,没有也不对剧情产生什么影响
一部电影,回忆的镜头占了接近一半,主演性格的改变全都靠回忆,这是弄啥捏?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要说,唯一唯美的镜头
也就是后期,郝坤鹏回忆带着女儿骑车成长的那几个镜头,的确唯美、感动,
只是,导演太差、编剧剪辑太差
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塌糊涂
六老师,你还是安安心心的文体两开花吧
从小到大,欠了六小龄童老师很多张电影票啦,每次只要看到西游记,都会看看师徒四人走到哪了,童年最好的回忆。他是演员,拍电影很正常,接广告很正常,宣传也很正常,有什么可反对的,非要强词夺理讽刺挖苦内地老演员。电影轻松搞笑,很多熟悉又亲切的面孔,看着特别暖心。不接受反驳,你们可以直接去舔那位港星叫爷爷,别在大陆丢脸(本来不讨厌那位港星,自从网友喊他爷爷,骂六小龄童老师,就特别反感,他悔名著卖情怀捞了几十亿了,拍的什么玩意呀。和六小龄童老师比品德,他也配)。
内容新颖,剧情不断反转,值得观看,西游人物重聚我的童年回忆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喜欢的人和人一样的感觉真好了,风格独特的设计风格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人员提供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新局面同时进行了全面升级版本号为主的新歌会进行了一次要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我的童年回忆是因为我不喜欢你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喜欢你的样子
导读:“苦练72变,才能笑对81难”,在六小龄童身上,有着孙悟空情怀的加冕,很多人愿意为其贡献票房,然而,《财迷》20天23万的票房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为情怀买单”的魔咒,再好的情怀,也终究不敌不走心的电影创作。
86版的《西游记》是无数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上世纪一经播出,就造就了89.4%的收视神话,9.6分的评分,让它成为了不遑多让的经典,至今仍然是寒暑假期间内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这部剧的成功,也让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人火遍了大江南北,提起他们,仿佛都是童年的情怀和代表,尤其是六小龄童,已经成为了孙悟空的头号“代言人”。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之后,虽然六小龄童也出演过其他作品,比如鲁迅,太上老君,胡适等角色,然而,观众对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要停留在30年前。
在2016年,春晚导演因为没有邀请六小龄童上春晚,还被几十万的网友追着骂了几个月。
可见,章老师的国民度真的不是盖的。
很多观众等待他携带《西游记》再次回归。
然而,距离经典版的《西游记》播出也已经过了30年了,很多网友等待着他的回归。
早在前几年,就传出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西游记》原班人马要拍摄“中美合拍”的大片的消息,猫眼上也有38万人标记“想看”。
然而,一搁就好几年,直到了去年,才有了《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的消息传出。
据悉,这一部电影的投资高达4.5亿人民币,采用的是3D实拍技术,CG和特效化妆外聘国际一线特效团队共同制作。
韩延做导演,六小龄童,马德华等人领衔主演,看看这个阵容,是大片没错了。
六小龄童还上传了动作捕捉的孙悟空照片,海报中,他囧囧有神,摄人心魄的双目,瞬间将观众拉回到了三十年前,是本猴没错了。
大片的诞生本就艰难,在万众期待的同时,六小龄童鲜少有大作出现。
近几年的热度,也大多围绕着“开花”“中美合拍”等词汇出现。
在一次采访中,六小龄童为了证明自己的国民度,问现场的观众:
“我这一版《西游记》一集都没有看过的人请举手?”
而在场的观众没有一个人举手。
“什么叫国际巨星啊?”
说完了这一句话,六小龄童的身子往后仰了一下,这就是大家说的“战术后仰”。
看表面,似乎这个词很自信,然而,根据大多数网友的解释,“战术后仰”更多是下意识的退缩,这个举动恰恰证明了他的不自信。
不管如何,自己有“孙悟空”的情怀加持,很多的观众即使还是会给章老师几分情面的。
最近,他有一部网大上映了,六小龄童领衔主演,马德华、刘大刚和汪粤等我们熟悉的几位演员客串
这部电影叫做《财迷》,已经上映了有20多天了,分账票房仅有23.1万。
不仅如此,这部网大的口碑,更是一言难尽。
2.6分的评分,将这部电影彻底划入到了“大烂片”的行列。
去年被全网骂的狗血淋头的《上海堡垒》也有2.9分,毕导的名作《逐梦演艺圈》2.2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指出,是“昧着良心打5星的”。
也有网友认为:
“据说新版《白鹿原》电影的拍摄权在这位导演的手中,如果是《财迷》这水准的话还是先别拍吧,再多拍点其他电影磨练磨练技术会比较好。”
当然,这一部电影的扑街,并非要导演一个人背锅。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事实上,这部喜剧电影有100分钟。
六小龄童饰演的是一名碌碌无为的“财迷”郝鲲鹏。
他是卖菜的,买西红柿的时候,要“顺走”一棵葱,买土豆还要多加一个。
他有一群“西游迷”的好兄弟,平时喜欢互虐互怼,插科打诨。
这样的困境下,他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一夜暴富。
他10年前买的两万块钱的彩票,十年之后竟然变成了2000万,从一个卖菜商贩转变成为一个千万富翁,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郝鲲鹏成了小城中的名人,也被网络公司们包装成为了明星股神。
他开始了千万富翁般的生活,住豪宅,雇保镖,各样的高消费。
然而,在欣喜之余,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怕被小偷跟踪,身边的亲戚好友的思想转变等。
故事就是这样开展的,剧情一波三折,倒是很符合喜剧的叙事方式。
据了解,剧组为了呈现出个更为逼真的效果,用真钱作为道具,营造出了钱堆的感觉。
在“撒钱”的过程中,也有人将真钱和假钱混在了一起,只能请银行人员检测分辨了。
真的很豪横啊!
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却通过了财迷的经历,来揭示人性的复杂,讲述人在大喜大悲之际道德,金钱,爱情等方面的权衡。
在叙事剧情上有诸多逻辑相悖的地方。
第一,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框架。
虽然是喜剧,但是电影不是舞台剧,电影需要用内容和叙事来反映生活,并非是舞台剧中依靠的走心表演和笑点笑梗。
如果刻意的制造矛盾和冲突,脱离了实际,那就会前后相悖。观众笑了不一定是好,何况,笑点较为尴尬,观众也并没有觉得“好笑”。
第二,就是注水过于严重。
广电总局发布了“限集令”,来控制影视剧注水。
然而,这部电影到了后半段,则添加了很多可有可无的情节。
100分钟的市场,本来可以阐述的内容就相对有限,然而,强行灌水,靠回忆改变意志,节奏紊乱而无章法,也给观众很多的困扰。
在宣传海报中,一切都围绕着“师徒四人30年再聚”为噱头,诚然,《西游记》情怀加冕,是一张王牌,然而,这些情怀若是消费的太多,则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记得六小龄童曾经说过一句话:“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情怀虽好,然而,“西游之路”的确坎坷!
说实话,看了两遍电影没看懂,电影结构七零八落,主线不明确。看完整个人半天没缓过神来。
首先,说一线主线:电影开篇,一群孩子坐在一个黑白彩电前看雪花,这个可能是导演想要表现西游记在给80后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是导演,为了突出情怀,何不如直接在电视上放老版西游记,现实中四个人在孩子周围走个场,不更好吗???接着说到郝鲲鹏是卖菜的,很抠,女儿为了让老爸过上好日子外出打拼,这个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啊,郝鲲鹏作为一个卖菜的,竟然还去别的摊位买菜,你这不是就是想让中间商赚差价,这是不差钱啊,严重不符啊。然后十年前买的股票竟然大涨,假设你买的是茅台股票,股价确实翻了很多倍,也能贴近实际。但是为了显示低调却愈发高调,女装大佬,抢劫犯,强奸犯各种角色轮番上阵,腰不好的真还顶不住,按老人的想法,钱放在银行不是更安全吗?细问,哪个老人会把钱放在家里???我的妈呀!这是微型的赵德汉吗?再说说八戒德华,一个塑料鎏金牛,倒来倒去猴哥二万卖出去,200万买进来,这是做慈善呢??猴哥,我缺钱,要不赞助我点。大闹别人女儿婚礼,还被夸了,我他妈,疯了。这世界都疯了,总之槽点太多,不西数了,给制片人留点面子吧。接下来是我的一些看法。
加入故事主线换成这样回不回更好一些:开始86版西游记开篇播放片段,孩子们坐在树下看,转眼到现在,分三条主线,章天来可以展开做美猴王事业,比如说结合京剧等为美猴王的角色发扬做出贡献的过程。第二条主线其他人参演后回归生活后酸甜苦辣,偶尔拿出师徒四人的合照,心里还美滋滋的,第三条主线,介绍西游记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比如现在大街小巷还有卖美猴王雕塑什么的,最后结束可以放一下采访80后对西游记的记忆,情怀收尾,不比现在这个强??
这部电影真服了。各种烂剪辑,还整点倒叙,没用的剧情一大堆,剧情转折生硬,看着都特么尴尬。你圈钱起码把剧情捋顺了吧。除了主题说实话剧情我基本没咋看懂。还有取钱那段,你打扮的社会大哥一样还带个麻袋,你特么是低调高调啊?这是喜剧片吧?喜剧片都没这么扯的吧。我真服了。真的烂!!!!!!!!!!烂!!!!!!!!!!!!
2.0这片名可真证实了你的行为啊
六老师太六了,看半小时以上比进太上老君的丹炉还刺激
两开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希望超过逐梦演艺圈
爱钱肯定是本色出演,剧情嘛漏洞百出,疯狂蹭86版《西游记》的热度(开场彩蛋就是把巡游卖书的耍棍又来了一遍)。2016年拍出来,这么些年都卖不掉,可见品质如何。用了许镜清的音乐,估计也不会给钱。。六爷的《敢问路在何方》看来开花难了,情怀消耗得差不多了。
片子本身实在是烂的可以,结尾硬拐正能量也是让人恶的够呛,但好歹也值个两星,然而你硬拉师徒四人蹭西游记的热点也就罢了,六老师又一开头就跟这狂过猴儿瘾按理说真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总之这是一部片头就高能劝退的电影,能坚持看到结尾的都不是一般人或者不是一般无聊的人。
莫名其妙的剪辑和配乐插入,还有奇奇怪怪的运镜和倒放,影片节奏非常怪异。人物形象塑造太仓促了,有种巧弄成拙的感觉
还算有那么一点创意在里面,然后其他真的太烂了
六小龄童老师真是本色出演啊……
360度无死角的烂片,剧情表演剪辑要啥啥没有,耗尽了86版西游记主演的路人缘。
二流剪辑,三流导演,四流剧情,五流卖弄情怀... ...我看了3/4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董董这导演挺牛的,这么多年了,新片依旧是当年《暴走吧,女人》的杀马特美学。那些故事立意老的像开放前的人,视听垮的像门外汉。如果处女作还能吹是旅行vlog的鼻祖,《财迷》又能是什么呢。总不能是杀马特网络短片复古风吧。嘿,它还真是。
六老师:导演,我要怎么演出财迷的感觉?导演:你收敛点就行了。
看看什么才叫国际烂片!(战术后仰)
哔哩哔哩看的解说版都没坚持下去,什么叫国际巨星啊(后仰)
据说新版白鹿原电影的拍摄权在这位导演的手中,如果是《财迷》这水准的话还是先别拍吧,再多拍点其他电影磨练磨练技术会比较好。
看完“丸子叨叨叨”的剧透来的,下面附上链接:https://b23.tv/NOQssF 。这是何等奇葩的电影,简直烂瞎了我的狗眼。
其实六爷爷演得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本色出演)。但是这部电影适合播出的平台应该是上海地方台的滑稽戏,而不是作为网大出现。本片槽点颇多,电子支付时代一帮人拿着报纸讨论股票堪称迷惑场面之最,而且很多画面都有中间亮两边暗的神秘遮罩。本片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六爷爷数钱+多台点钞机连续数钱的片段了。把彩蛋放在片头也算是一大创举了,自称“开场彩蛋”,我认为是小学生行为,建议看完走人。开篇就是小学生旁白介绍人物,太劝退了。在正片中的所有细节基本小学生的制作水准和制作能力,印证了我的猜想。反正看得我脑袋开花了。加1星给会员免费观看,比隔壁某大制作烂片有诚意,至少不用再付钱。另:六爷爷演啥都像猴子,我服了。
如果为六老师打造一部专属电影,那应该拍一部讲述老北京天桥故事的电影,六老师演一个在天桥耍猴卖艺的老人,然后如何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失业,受迫害,和猴的各种真情互动,应该可以演的很好。
讲个笑话:薛之谦唱《演员》,六老师拍《财迷》。
今年看过最难看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