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除了在电影里大战金刚整了个国际化的怪兽宇宙,动画里也和其他日本的老特摄片在一起整了个日本的怪兽宇宙。当然,我只认识哥斯拉,估计大部分人也是如此,但这不妨碍看这片(我倒是认出来了银翼杀手梗的独角兽折纸)。因为,这版哥斯拉,虽然用了很多无伤大雅的特摄梗,但整体特摄风不算浓,所以非特摄爱好者也可以无障碍观看。或许一开始还有点特摄那味,但在已完结的现在,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保持着特摄风的地方只有昭和感满满的bgm了。
这版哥斯拉根本就是个硬核科幻剧,各种专业物理知识不断啪啪地甩你脸上,很多台词连字面意思都看不懂,有的时候台词与画面中的论文或聊天记录还会同时蔑视你智商两遍。不过啊,这部就是硬核过头了反而变难看了的例子。
对于前半部分,全球各地莫名其妙出现的巨大怪兽、绘着怪兽的古代浮世绘、伴随着怪兽出现的神秘红尘、红尘又似乎有折射时间的奇妙功效、地下的哥斯拉骸骨、跟骸骨有什么关系的印度民谣、角色不仅全员高智商平时的小动作也很写实很可爱,既有悬疑感又能涨知识怪兽还很帅,真正的科幻番,骨头社2D与orange3Dyyds。
但是越看越觉得无聊,剧情看着在前进,但又感觉没怎么前进,就一直边打怪兽边解谜。角色全员都是莫得感情的科研机器,反倒是ai负责卖萌与思考人生,我发誓我看这片比起人类更喜欢那两ai绝对不是因为我xp奇怪。
最后的结局,我最准确的感觉就是:仿佛看到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呢。怪兽打得不尽兴,解密摸不着头脑,角色全员还是那个莫得感情的科研机器,彼此间有着纯洁的科学友谊(虽然友谊也挺好,但连友谊都不怎么强烈),倒是两个ai在未来有了一个孩子……越想越觉得这番不对劲,怕不是未来的ai特意拍出来洗脑现代人的吧。“结局在开始之前就已被注定”,听起来挺震撼,但只要平时科幻看得多,类似的概念想必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所以说,虽然我认为注重科学点子,与注重人物剧情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但一丁点角色都没有怎么说也不合适。例如以晦涩闻名的《玲音》,好歹也讲了她的家庭与朋友,给故事一点感情基础。
我对这部哥斯拉的观感曲线刚好和《电光机王》相反:
哥斯拉开头:老硬核了yyds!
电光机王开头:又是世界系那一套。
哥斯拉结尾:哦,结束了,但似乎也是开始,我看完了,但似乎啥也没看。
电光机王结尾:jk!dk!大哥!合体!嗑糖!板机社真懂啊!
例如,《哥斯拉》里,代码破译出来的时间点刚好能对应男主女的聊天记录,而把他们的聊天纪录按代码所示顺序排序,就能得出关于破局的答案。这个场景确实有把我震到起鸡皮疙瘩,但这是纯粹的求知的快乐。要是把这个点子用到隔壁《电光机王》的jkdk上,在求知欲之上还能甜死一批阿伟。
总之,对于主创们有心跳出套路,做一个以硬核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怪兽故事,这个决心我是特别佩服的。就是,除了科学,其他的东西也很重要嘛。像男主这种高智商白毛,这两个属性简直是长在我的xp上,而我竟然都没有一丝一毫想冲的感觉,却只想撸ai狗,这很奇怪耶。ps. 其实同期更喜欢《巴克亚罗》,角色可萌,剧情可燃,世界观揭秘也大呼过瘾,就是感觉特摄番和萝卜番多少还是有些不同,就没拿来一起比(周毕可冲!)
看看蛮多人吹它科幻,其实作为个老科幻迷来说,这部作品科幻角度不算出彩,不过感觉还是到位的,至少吊打99%”科幻“皮动画 我觉得主要问题,这部作品做得太收着了。。。 论人设制作演出脚本,都是ok的,至少是我今年看到里面仅次于奇蛋的(ssss之类几部画面更精细,但论演出之类差距明显)。故事设定的底子也很好,是可以深挖的,而且差不多就是适合一个季度+一部电影这个篇幅。 但是,作品完全没有深挖。按理说这部作品在第四集左右就可以开始飞翔了,设定里的很多细节都可以一边抛一边接,再藏一半,配合更奔放一点的演出完全可以一层层堆上天的,到最后来个逻辑闭环,爽爆。但是,制作组最后的选择是仅仅把这些设定通过密集的短信与交谈平铺出来,去佐证每个情节的合理性和单纯的推动。 固然通过优秀的演出和脚本,节奏控制得很好,可以保证大部分观众都能看得下去,作品整体也不会嗨了收不了场,但是太可惜了。它本来是可能成为魔圆那样,十年二十年后还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而不是现在这样,多半只能在十年后的某个杂谈某个回忆里被草草带过
作为一个哥斯拉系列的作品,却是难得的没有以哥斯拉为主体讲一个故事,而是做出了新的创新,这一点就十分难得。
创作团队也是明显都大量的庵野秀明粉,剧中有大量的《Eva》和《新哥斯拉》的梗和元素出现。
如片头在人物剪影里闪过大量的镜头,这是《Eva》TV版第26集里就有大量使用。
大量的宗教引用,《Eva》里也是有大量不明觉厉的宗教设定。
最后拯救世界的来自机器人最后一句“谢谢你,再见”,完全就是《Eva》的结局梗。
对《新哥斯拉》同样也有大量的镜头致敬,在B站上就可以看到类似的视频。不得不说庵野秀明用镜头把哥斯拉作为一个天灾巨兽的恐怖破坏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哥斯拉:奇点》第十集高潮片段致敬《新哥斯拉》的地方-哔哩哔哩】//b23.tv/iuIIYm
瞧瞧这造型对比,完全就是庵野秀明本人。
吹完了我们就可以聊正事了。这部剧虽然好,但距离五星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致敬内容太多,虽说同为庵野秀明粉看得很开心,但作为一个独立作品来说还是差了点味道。不过相比其他哥斯拉系列来说还是做出了很大的创新了,并不再执着于打怪兽打架或环境污染,而是试图讲一个更宏大的故事。
故事本身有些绕,就像其他所有和时间旅行相关的故事一样。不过,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太重要,个人觉得有趣的是,在故事前半,怪兽们出事不就并慢慢侵蚀整个世界的时候的民众们的反应。在一开始的完全不经心,只是以一个谈八卦的态度在聊,到后面灾难慢慢扩大,从影响一个城市到影响一个国家,慢慢的开始进行封锁,国际交流也被切断等。遗憾的是这个视角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后半,为了解释“奇点”到底是什么,在解密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略显遗憾。
这部剧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音乐配合上。每次怪兽出场都能营造出足够的压迫感,但又没有绝望的情绪。哥斯拉的场面上明显大量借鉴了美版《哥斯拉》和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前者很好的营造了一只在浓雾中的神秘巨兽的氛围,而后者则是为哥斯拉真正开始破坏城市时的绝对性压迫感做出了很好的例子。
PS:借了哥斯拉这个IP,虽说天然就带了一些流量,但同时,哥斯拉粉并不是十分硬核的科幻粉,作品后面的大量设定说明显然也劝退了不少人。
这部哥斯拉的核心并不是哥斯拉,而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理论,从6=9的三角形我就应该反应过来,直到结局的最后一个画面女主穿的衣服上的衔尾蛇图案才一下子领悟,问题从一开始就有答案,不如说问题和答案同时出现,前几集的剧情确实能带动高潮,主角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性格,且有文有武,一组寻找奥义和答案,一组全力打怪,结局可能有点短小仓促,且各种“理论”通过剧中多种说法显得有些眼花缭乱,对我来说会有些不尽人意。哥斯拉是我比较钟爱的一个怪兽角色,在剧中的画面也非常的霸道,特别是发射光束的时候,但是哥斯拉身上还寄生其他奇奇怪怪的生物真是让我起鸡皮疙瘩ಠ_ಠ,最后作为毁灭世界的反派,哥斯拉的结局并没有细节画面,也让我感到欣慰。
目前看到第九集,这部新番,无论是制作、气氛、剧情,都可以说是高水准,虽然我对于作者认为核能已经不够硬核了,得靠高次元科技来给哥总开挂这一点不太喜欢,但勉强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一部仅仅是高水准的作品是不会刺激我来发表评论的,我评论一部作品一般只有两种情况:
1、爱到不行
2、强烈不适
很抱歉,奇点是后者
之前看过一个对于《新哥斯拉》电影的影评,其中有一段我非常认同的话,大致是:“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其实都是动漫角色,各种怪咖、死宅、中二,这些不被主流接受的边缘人用他们的突发奇想拯救了世界”。
《奇点》这部番可以说就是脱胎于这个概念拍出来的,女主抄的是谁就不用说了,红尘的设定(对照电影删减片段),尾巴扬出水面的场景都毫不掩盖它作为一部衍生品的身份。
但同样的一个概念放到二次元里来,或者叫“放回”到二次元里来就能成功吗?我觉得是可以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电影里的那批人物如何在动漫世界里继续她们的故事,无口的可以继续阴沉,中二的可以继续热血,总有无尽的故事可以等待他们去谱写。
但是,《奇点》所做的是,把自己完全“剥离”以后,再放回到二次元去创作。从男女主角的人设上,你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于“边缘人”所遭受的待遇的不满。
主角从一个满怀正义感和单纯热情的年轻政客,变成了……说实话我都不知道《奇点》的主角是个什么东西?某种万能工具人?他的个性是什么?他的动机是什么?他那么开挂的技能和智商是怎么来的?他为什么那么厉害还在这种地方屈就?
所有问题到了第九集还没有端倪,我只能当作剧组没打算写了。他们就算后面补回忆杀我也不会信的,拼装人格在角色描写里是最无聊的机械降神。除非……真相是主角是个机器人,那么这种展开还算有意思,我可以收回前言。
但是目前为止,《奇点》的男主就是个极其无聊、会走路的实体化主角光环。我不知道有任何人能对男主产生共情,即便你是个喜欢科幻、编程、机械、逻辑推理的宅,但是主角行为上的不可理喻你能赞同吗?即便你也会出于好奇对着怪兽发呆走过去,但是异常强大的行动力又和这种性格匹配吗?
主角的存在就是作者——在自己擅长的范围以外不想认真对待这个世界但是又不能接受在自己不擅长的范围里自己是个弱鸡的现实。所以才会产生这种“低血压完人”,无敌的外行,民科英雄。让我描述多少次我对这种角色的鄙夷都不为过。
而男主的这种风格,直接带偏了整个片子的人设。尤其表现在女主上,相较于女主在电影里的原型,《奇点》女主的玛丽苏化简直令人无法忍受。对于女主来说,威胁到世界的巨大危机,只好似放在她眼前的一个谜题。说着事态重大,但行动却散漫戏谑,沉迷于吐槽和效率低下的研究方式,全靠拍脑瓜接受作者植入的灵光乍现,对于没有偶然遇到这个人工智能的话,自己在整个事件中将会如何一事无成毫无认识。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本没有责任心。
这种态度,你放在《企鹅公路》的小孩子身上还说得过去。一届研究生还有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让我用剧中的事情来批评的话就是——想要超越相片中那位眼眶深陷的苇原道幸,你不配。作者,你笔下的这种人不配。
不管你怎么包装她们,怎么给他们树碑立传。这些不认真对待任何事的人,都不配被任何人认真对待,包括不会让我记住她们的名字。
亚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亚文化是美好的,但如果一定要描写成这种毫无人性的“完人”,描写成这种谦虚的开挂者,才能让代表亚文化的角色显得有价值,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侮辱。
我爱哥斯拉,我喜欢这部番,我喜欢里面的概念,但我憎恨这两个角色,所以,三分。
哥斯拉奇异点是一部原圆城塔个人特色极为强烈的片子,如果你看过圆城塔的小说的话,会很容易感觉到本片几乎是以圆城塔写小说的思路在展开,只不过加入了针对动画表现形式的改良罢了。 也因此,评价哥斯拉奇异点的时候,就绕不开圆城塔。虽然针对作者展开对作品的评价是一种非常卑劣的技法,但很不幸,我和大家一样,没怎么看懂这部片子,所以只能通过对作者本人的分析来旁敲侧击。 圆城塔是日本985的物理系本科和研究生、东大综合文化研究科的博士,当时好像研究题目是科学哲学相关。博士毕业后他去日本985继续当科研民工,后来又当了阵子程序员,最后终于成为职业作家。漫长的科研经历下,圆城塔对物理学的认识远比很多同行深刻。这种物理思维也深深刻进了他的作品里,使其作品往往具有这样的共同特征:贯穿整部作品,似乎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读者只不过是跟随着角色的视点,经历了一场时空坐标系或者观察者视角的转换。比如从正向演进的时间到反向演进的时间,从欧几里德时空到螺旋状时空的转换。 虽然圆城塔的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信息学、编程和数学要素,但至少在我所涉及的作品中,这些要素很少上升到物理要素一般,直接决定整篇作品结构与发展的地位。 而哥斯拉特异点也不例外,本作品中主角团队虽然付诸大量努力试图解决预言中的末日,但直到参透过去之人从未来发送而来的答案的真正含义为止,似乎绝大多数努力都成了试错和无用功。危机的最终解决虽然离不开主角团队的奋力挣扎,但却是建立在那个宿命论一般的答案的基础之上的。整部作品,我们只是跟随着主角团队的视点,完成了对高次元空间结构和时空构造的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之上猜出了最终的答案。 圆城塔这种创作风格有很大的风险,因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教科书并不有趣。如果读者试图理解圆城塔布下的复杂构造,绝大多数人收获的只能是挫败和放弃。也因此,圆城塔非常激进地,从一开始就拒绝绝大多数读者能够(全面地)理解自己的作品,只留下微量的线索给少数走火入魔的读者参考。所以,在面对哥斯拉奇异点等圆城塔的作品的时候,没有必要苛求自己全面理解,不理解基础之上的阅读本就是圆城塔的目的。 然而在拒绝的同时,圆城塔又具有极为扎实的数理基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会出现类似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种蹩脚把戏。看似纷繁复杂的名词与操作其实内部自洽,基于逻辑和作品中的信息层层推演,没有破绽。这也是圆城塔作品不明觉厉的来源,也正是这种不明觉厉,使得读者能在不理解作品细节的情况下无意识中理解到作品的构造和全局。 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在这种思维游戏的层面上,圆城塔也不会突破科幻小圈子的鉴赏。经历过日本90/00年代失业地狱的圆城塔其实也是极具人文关怀的,只不过这种人文关怀的表露极为克制,比较零散,埋藏在重重装饰之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圆城塔的故事里主角往往只是观测者,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通常不以主角的行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因此,主角们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但恰恰是在圆城塔所独有的巨大时空尺度上的结构变幻之下,这种徒劳的努力带上了一种西西弗斯或者是普罗米修斯一般的悲剧色彩,给读者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 同时,作为观察者的主角在故事行进之中所观察到的事物,也是圆城塔式人文关怀的一环。本作中全球被红尘袭击后,两只支主角团队的接力式长跑及其中的牺牲就是一个典型。我个人对于圆城塔故事中的这种支线反而更加喜欢。 圆城塔以及哥斯拉特异点这种奇异的表现方式可能并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但在今日的日本科幻/二次元圈子却日正中天。我个人把这类作品总结为“废土公路片”。其特征是主角团队在末日后或者末日即将到来的废土上旅行,旅行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主角的决定范围之内,主角也基本什么都改变不了,只是拖带着读者在废土上审美。典型的作品除了哥斯拉特异点,还有少女终末旅行和还没有被翻译到国内的异世界野餐等。 这类作品虽然自00年代便已经诞生,但质量和数量大幅上升是3.11大地震之后数年才开始的。3.11大地震在中文互联网已被遗忘,在日语互联网也已经只会在有政治需要的时候和纪念日前后被提及,但其实对日本文艺界和日本民众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这种烙印并不是简单的大灾难后的PTSD,而是集体性地陷入了一种抽离自身的他者视角和超然心态。这种心态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后现代新自由主义社会下流行的个人责任论的冷漠态度,或者是日本要完的普遍认知。这两种态度下,民众依然会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主观能动的参与者,并含有悲喜嗔笑等情感表露,但后3.11时代的日本民众心态却要更加抽离,更加麻木地多,从主观上就不再认为自己是社会构成的有机一员。不过作为年龄相对较大的创作者,圆城塔和创作新哥斯拉的庵野秀明受这种心态的影响相对较小,还尚会在作品中流露出多少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文关怀。 最后,哥斯拉特异点作为一部由动画圈外人主导的作品,展现出了难得的进步性。片中的中国人角色李博士除了视觉要素上多少还留有些刻板印象,其他表现都令我极为满意。中国人终于可以在拳王以外的职业上做个正常人了。李博士和女主两个主要角色以一种主动而自主的态度参与到故事之中,并且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和男主毫无道理地搞浪漫,总算是突破了日本动画的厌女式套路情节,令我极度舒适。虽然圆城塔的这种进步只能算是些小动作,还是希望他能再接再厉,继续狂暴轰入日本动画圈子,让小圈子里的风气一新。
【想看怪兽打架特效爽片的请左转《哥斯拉大战金刚》,别给《奇点》刷低分哦】
【《哥斯拉:奇点》的主题是奇点,所以本质是一部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幻剧,设定十分有趣,剧情非常精彩,逻辑特别自洽。在美版《哥斯拉大战金刚》刷新哥斯拉系列特效和打斗上限的同时,《奇点》也刷新了哥斯拉系列的剧情上限,可以说今年是日美两开花】
我这几年看过的能称为科幻神剧的,有且仅有《太空无垠》,如果算上电影,可以加上《星际穿越》《地心引力》。
《哥斯拉:奇点》到第四集为止,颇有我当时看《太空无垠第一季》和《星际穿越》前四十分钟的感觉。
说说《奇点》前四集和另两部神作的相似之处吧。
1.慢热(劝退)的开头,通过小角色的视角,用大量的铺垫和对白来构架宏大的世界观。奇点的男女主是普通但又天才的研究生和IT男,太空无垠的男女主是太空货船的船员,星际穿越的男女主是飞行员退役的务农父亲和女儿。普普通通但又暗藏绝技的平民人设,通过有限的视角使观众沉浸式代入这个虚构世界。
2.贯穿始终的线索,通过一个个悬疑来推动剧情。奇点的哥斯拉(以及原型),太空无垠的原分子,星际穿越的时间和引力,这些线索出色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让前期平淡的剧情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
3.严谨到像强迫症一般的科学细节。这三部影视剧对科学细节的把握极其考究,几乎没有出现重大的漏洞。
4.科学而简单的解决办法。比起其他空想科幻的男女主那样遇到敌人一顿狂轰乱扫,这三部的男女主都非常机智,奇点男主用风洞模拟拉顿叫声,太空无垠男女主通过反作用力自救、星际穿越男主巧用黑洞引力,非常惊艳。
5.角色更多为剧情服务,不媚宅,不卖色。
6.几条线同时进行,交汇时即为高潮。太空无垠第一季几乎全在铺垫,三条剧情线几乎没什么交集,直到第一季结尾才交汇,第二季开幕后全程高能。每条剧情线的铺垫虽然看上去比较冗长,但细节无敌,后面所有线索汇集到一起的时候,那种瞬间迸发的冲击力非常巨大。
《太空无垠》和《星际穿越》的走向大概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世界观的铺垫(劝退阶段),第二阶段为剧情的爆炸式展开,第三阶段为故事线收束和高潮阶段。根据第四集的情况来看,《奇点》很快会进入第二阶段。
另外,科幻TOP1的《2001太空漫游》除了单线推进外,也大致如此。
————更新线————
看完第六集生肉,果不其然,剧情正式开始展开了。拉顿登陆曼哈顿,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哥斯拉水中形态正式登场,安吉拉斯VS喷射杰格。打斗作画非常厉害,骨头社的2D和橘子社的3D结合得很棒。这一集四场怪兽戏,三场打斗,再加上发挥依然稳定的文戏,可以说是全集高能。
————5.19更新————
第八集。整体来说真的太像《太空无垠》第一季了。男主负责冒险和打戏,女主负责解谜+找人,《太空无垠》也是男一负责冒险和打戏,男二负责解谜+找人。哥斯拉准备迎来第二次进化,破坏场景十分不错。《奇点》目前的剧情进度大概类似于《太空无垠》第一季的结尾(太空无垠第一部分是第一季的1-10集到第二季的第1-5集,共15集,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将揭开谜底并进入高潮阶段。
有趣的是,《太空无垠》第一季的评分是8.6,第二季开始立刻升到9.2。
————5.29更新————
第十集。男女主的两条线开始汇集,谜底开始揭开,前两集出现的胖馆长回归,之前花大量笔墨的MD5函数、男女主的聊天记录都派上了用场,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编剧没有忘记填坑。也再次说明本剧里没有一句废话。对于我来说,这集能够封神。
对于无法欣赏这种科幻剧情的观众,我深感遗憾。
————6.10更新————
第十二集。又是没有出现哥斯拉的一集,不过没关系,本集围绕“奇异点”这个标题,揭秘了奇异点计算机,展示了未来的分歧、冲突以及破局的到来,臭狗(佩罗2)分裂成好多个(对应第一集开头),十分科幻。堪称完美的配乐很好地将末日的氛围推到了极点,有了一股最终战前的悲怆感。不过剧情上还是有一些疑点没能解开,希望最后一集能够来个神笔。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集数是:12>6=10>9>4>其他。
————6.17更新————
第十三集。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第十二集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担心来不及完结,或者为了强行完结要么烂尾要么搞个无限循环BE。
但它突然告诉我要有第二季?
好吧,作为第一季,整体收尾得还不错,让人有点意外,但确实符合故事前后的逻辑思路,也让“答案一开始就知道了”这个核心思想贯通这部剧。可以说是和第一集开头连起来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过去传答案,其实有点像《星际穿越》,不过比《星际穿越》复杂一些。结局和我预想不太一样,脑洞并不算太大(但也符合情理),因为我并不知道有第二季,所以预想的时候是想把所有迷题一股脑揭开。
本季还有不少铺垫没有填,看样子剧组一开始就打算做成类似于指环王那样的三部曲。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对两个AI角色的刻画非常好。从旁白可以看出来本作真正的主角是AI,包括佩罗2,钉宫杰格,杰格PP。两个男女主角更多的是代入视角,但也有几个配角塑造得很好,比如苇原和BB。
第一季基本达到了太空无垠第一部分(第一季+第二季1-5集)的水平,因为铺垫比较多,故事应该还未完全展开。就看第二季能不能再接再厉,像太空无垠第二季那样跨进神作门槛了。
感觉最后一集后半段,崩的很厉害,前面一直用各种伪科学解释的有模有样,然后最后还是奥特曼打怪兽套路,不用科学,而是魔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倒数第二集提到哥总身高已经超过一百米
最后一集也能看到哥总比很多建筑物还要高
然后这是主角的机器人伙伴喷射杰格的尺寸
大概5~10米的样子,顶多十五米。
然后这是喷射杰格和哥总尺寸对比
然后在最后一刻,喷射杰格突然魔法降临,毫无说明地变成了这样,和哥总一样高。
体型大了十几倍,到最后也没解释它是怎么变得这么大的,它说它是喷射杰格pp,从未来而来,就说穿越而来吧,但这受伤的部位不还是和之前一样?
然后前面提到印度的分线和东京线之间通讯不通,后面就一瞬间两边联系上了。
这个动漫一直到最后一集都还不错,冷静的在分析,在解密,各种解释,然后到最后一集真的特别莫名其妙,故意制造绝望,然后又莫名其妙结束。
【A-】难得的,以全精英视角来引导故事的哥斯拉作品。民众的逃亡与避难已经无关紧要,他们只是各种新闻画面的信息浓缩。于是借由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通过处变不惊的对谈来摆出设定推动剧情。当然不止于此,大段大段的聊天记录更是文字信息的泛滥(也是我最无法忍受的部分),反复的不明觉厉中构建起解谜的形式感。或许是“哥斯拉”这个IP最恰当的动画化改编,让「设定」凌驾于「场面」之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核恐惧的框架,而是利用本格SF的高概念来重构民俗神话。大结局里「过去」与「未来」成功形成了双向回溯,又是另一种语境下的《信条》,还告诉了观众究竟如何设计“AI唱歌拯救世界”的桥段。
为什么会接近9分?不懂,这是我看过的最扯最无聊的一部哥斯拉了。成天念着一堆装逼扯淡的理论,面对怪兽都好像玩似的,半点紧张感没有的。而且都2030年了,这武器装备没有半点进步的?
学术狗在动漫里看到论文了,好难得的严谨,男主开发的软件似乎有点超时代,是从Vivy穿越过来的AI吗?
画风喜欢,第一集搞笑加悬疑慢慢推进,到片尾字幕前随着拉顿的出现,地底怪兽也随之出现。目前来看,男主设计的AI跟老头子的机器人应该在后续剧集会有表现。还有无线电监测站的种种,让人有接着追的欲望。等巨人再有个几集结束了又有可以追的番了。
剧情bug太多,有几个地方强行推进,比如安吉拉斯反弹一颗子弹,男主竟然就直接知道它是主动反弹的,更离谱的是直接知道它会预知未来。而且强行插入一些理论,一些术语胡乱堆砌,并且明明很常见的一些理论非要弄得很高端难懂的样子,再加上高智商之类的人设,就非常违和感。另外卖了这么多集的关子,哥斯拉的出场竟然这么随随便便,甚至没人说都不知道哥斯拉已经出场了
有些差评完全不讲道理啊,从来没说过这片子主要情节是怪兽大战,合着名叫“哥斯拉”就只能拍成奥特曼模式?前几年的哥斯拉电影就不玩这套了,自己先入为主、还要骂货不对板?另外哥斯拉第3集就出现了,第7集上岸,某评论直到第10集原子吐息才知道那是哥斯拉,这智商也告别奥特曼以外的剧集了。前面这么多集都是正经情节,你不能因为你只看得下去怪兽毁天灭地就把编剧用心最多的部分叫做“走过场”……
关于在近未来的世界如何唤醒来自远古的神秘,如何在充满信息的现代社会回归怀旧的神秘之中。那么问题是,纵观近年来日本的“哥斯拉”系列,哥斯拉再也不是中心位置也是事实,这样的仪式需要哥斯拉吗?我认为是需要的。正如哥斯拉曾经一度被打入落后时代的产物一样,现代社会中“巨大”无处不在,《奇点》追求的神秘实际上是对“故事”这种形态进行复魅,以解谜的方式去与哥斯拉相遇,最后和以前的系列作一样、注定去打倒它,便已经完成了对世界、对故事的敬畏的重建任务了。
这妥妥的四月霸权,无论制作内容剧情设置,找不出毛病来。两集了哥斯拉还没出现,但不断的悬疑设置真的把人整个勾了进去。网飞这次的日漫有一股爱死机的味了,希望这也是一部神作吧
完美还原了1954版的悬念营造,整体设定新颖,哥斯拉的崭SHIN起点!
搅屎棍netflix这次投资的品味似乎难得不错,圆城塔在尸者帝国里的华丽炫技表演虽然和伊藤计划不搭,但是类似的手法却和哥斯拉的神秘感起了美妙的反应。本作流畅度直逼电影,圆城塔完全放飞自我的疯狂假想实验,在13话篇幅内用紧凑的无可挑剔的剧情重启了一次哥斯拉的剧情,不看炫学表演也是极其优秀的悬疑作品。而炫学的部分抛开对ai的妄想等不需计较的毛刺,本身又是一次对时间的正攻,拟似科学体系也托圆城塔的风格做得极其像样,至于里面有没有理反正我还没想清楚,这文本量想要推敲还是颇费功夫的。果然哥斯拉还是要让庵野和圆城塔这些日本人来做,非常能满足已经脱离了怪兽杀戮或者怪兽英雄的直白粗暴血腥审美阶段的观众。美国人懂个屁的哥斯拉
漫不经心的态度,眼睛看起来没什么精神,而且好像还喜欢吃甜点,你难道不是坂田银时吗?
兄弟们,不装了,女主是我喜欢的类型。哥斯拉什么的,随他去吧。
怎么办,坂田银时太让我出戏了…
事实证明大型IP也是能把故事讲好的,可惜这么硬核的科幻作品可能只有在几年后才能被人们发现和赞叹吧,四月番依旧是异世界和泡面番的天下唉
嘛,至少比老虚和静野孔文那部哥斯拉强。用近未来科技来对抗怪兽这个想法很有魅力,以数学为载体所以搞得氛围比较“硬”,这两点比较加分。但圆城塔还是和《尸者帝国》时一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正向上的特摄要素和迷友彩蛋自不必多说,这得益于高桥敦史等主创作为东宝特摄死忠同本作受众间的惺惺相惜,但更大的价值在于从未见得的以如此解构又原创的“研究论文”式文本反向锻造了怪兽冒险电影的新面貌,能够这样独辟蹊径的仅此圆城塔一位,他从内部以反流行高傲而孤勇的凭借科学与神学多重严肃化了流行,达成动画演绎下的高级幻想“文学”。诺兰该感到庆幸,圆城塔暂未有更多的机遇进驻电影圈,实在之前的《自指引擎》等小说,早已构成对诺兰的究极威胁和降维打击。
这种推进故事的风格真的有点像浦泽直树啊。
男女主终于在完结前见上了一面,感天动地……叙事和展开都是电影的手法,观感很像好莱坞电影,非常不日漫风,最后的收尾中规中矩,但好在没垮得太严重,即便看不懂也能吊着你追下去,所以这个故事还是好看的……橘子社的部分依旧很稳,CG3渲2真心业界顶尖……
啃了第三话生肉,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觉得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会更好看,原因很简单,观众已经不买账单纯的大怪兽干架了,我们需要有人的故事,光是拆大楼,拆坦克没有任何意义,人类作为主角才能让我们有代入感,用三话的长度来烘托拉顿的出场恰到好处而又让人期待,作为哥斯拉的全新系列,起码这刚刚开始的第一步已经让人非常满意了!
看第一集就决定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