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截图说起吧
我上一轮看邵氏中毒的时候
没给狄姜截过图
一半因为我看的很多还是碟,D5
所以,手机看片的方便
那时辰还没有(岁月如小片儿飞刀)
两位爷真的不是靠脸的
看着都是嫩兔子似的好女面
野开来都跟狼崽子一样
(频道切换得飞快)
伸头看自己肩胛(这是什么韧带)
荡吊灯上二楼
说翻就翻,说窜就窜
现在李安都可以拍出120帧
再也不抖动的画面了
可是小姜的勾脚反踢快得让我就是截不住
战后的第一代年轻人
战后的第一代本土明星
他们的一身武艺才艺
是全心全意为了电影养成的
也几乎毫无保留地交给银幕保藏下来
啊
李小龙的粉丝总是忘记说起同时代的他们(死者总是更容易变了传奇),
他们身边背后也还有更多的配角武行,
五劳七伤都靠肉身顶硬上,
各位都能平安来到晚年,
真是菩萨保佑🌈
再看看仔细
张彻的分镜肯定做得非常认真
在摄影机焦距那么短的前提下
演员真实角力的肢体动作幅度
都牢牢卡在“镜框”里
也是服气
要想俏,一身孝,
可张彻的发现是
白衣飘飘,蘸了血筹分外骄
死亡的舞蹈在角色、兄弟间传递,
这种宿命般的论调
出以现代舞似的节奏、力量和曲张,
神秘和壮美都有齐了,
看着他们死去的我们,得到净化。
小楼和正芳约着说:
过了今晚,报了大哥的仇,
我和你远走他乡———
“我们一起到南方去,
那儿和此地不同,
我们可以过完全新的生活”
关小楼没有去
不过,这一个个的故事
都是在南国的电影世界里
生成的美梦。
张彻、狄龙、姜大卫,三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惨烈的悲剧,一场没有结局的戏剧……
在张彻的武侠世界里,少不了的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一身正气的行走江湖,与那些阴险小人一决高下的故事,有真情、有背叛、有侠义、有匪气;有人光明磊落,有人阴险狭隘,总之我们能看到一个是非黑白分明的世界,结局一定是大快人心,但代价同样是沉重的。
在关小楼的心中,一定要为哥哥报仇。他的赤忱抵不过恶人的阴险,好在“好人好报”,花正芳义无反顾的帮着他手刃“凶手”之一。姜大卫把关小楼文质彬彬的气质与他毅然决然复仇的决心完整的融合起来,对着正芳他无限温柔,“我们想亲密多久就亲密多久”;另一面是对仇人的憎恨。最后的决战,一身白衣在一堆乌青色打手中分外显眼。鲜血、白衣,恍惚间他看到了正芳……
(ps,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会有女人背叛狄龙大哥!)
央视电影频道前阵子有天晚上放1974年的邵氏电影《哪吒》,刚好这部我没看过,熬到半夜看了。接近尾声时,看到傅声扮演的哪吒穿一身白衣出来剔骨还父,忍不住笑起来,又是白衣啊张导演,您这是风格呢?还是执念呢?
稍微看几部张彻的电影就会发现,白衣赴死,几乎是张彻的注册商标。
从早期作品开始,就有《金燕子》里的白衣大侠银鹏,《大刺客》中的聂政也在赴死之时换上白衣。张彻自己也曾说:“京戏的人物和造型,其实颇为‘现代’,我拍武侠片深受其影响,我的‘白衣大侠’,是受京戏武生造型和旧小说‘白袍小将’的影响。”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关小楼。
1970年的《报仇》,从南方归来为兄报仇的关小楼以黑色学生装出场,中间曾换过一身白衬衣黑长裤,然后,在电影进行到75分钟的时候,他穿上了一整套白色学生装,从此刻直到剧终,整整二十分钟惨烈血战,观众看到他被枪击中,被数柄匕首刺入胸腹再拔出,鲜血喷溅如泉的画面用慢动作刻意强调,那几秒钟,关小楼身穿任何其他颜色的衣服,都不会有如此触目惊心的效果。最终,这个单薄狠辣的少年摇摇晃晃地站在楼梯上,一身白衣一半染成红色,脚边躺着数十具仇人的尸体。白衣溅血的色彩对比所呈现的视觉冲击,四十年来让每个看到这一幕的观众,在那一刻都忘记了呼吸。1970年第十六届亚太影展,姜大卫以关小楼这个角色获得香港影史上第一位亚洲影帝,那一年他23岁,至今仍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张彻晚年撰文时还不无自得地提到:“……姜大卫在片中穿白色学生装,也开了一时风气,连罗维导演的《精武门》,李小龙也穿上了白学生装,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报仇》的影响。”
直到中晚期的《少林五祖》,五位英雄最后与清廷走狗决战前也都齐齐换上白衣。《马永贞》中惊鸿一瞥的谭四,出场时一身咖啡色猎装,后来谈判桌上穿深色西服,当他换上白衣出现在画面中时,资深观众立刻预感到,谭四在电影里怕是活不了几分钟了——这预感随后就得到了证实。
白衣成为张彻电影的一大特点,甚至成为一种风格。除了视觉效果外,白衣还象征着英雄无瑕如玉的节操,有影评人说张彻电影中的白衣“如同英雄迎接死亡前穿的礼服”。衣冠胜雪和义气肝胆就这样在镜头前完美呈现给观众一个浪漫的武侠世界。
白衣赴死在其他导演的电影里也出现过,最鼎鼎大名的,当数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在杀手小庄和黑社会老大汪海的最后决战里,用反差鲜明的教堂作为杀戮背景、在枪声中惊飞而起的白鸽、毫无节制的一百万发子弹等等元素自这部电影后几乎成为约翰吴的符号,但有一样元素,却是属于他师傅张彻的,那就是杀手小庄那身在枪林弹雨中被鲜血染红的纯白西服。
慢镜头,平行剪辑,姜大卫一身白衣的复仇形象十分经典。
“别怕,小芳,我们有多亲热就多亲热。”说完都不带笑的。
这个片实在是太适合对我尊发花痴了【当然面对我尊随时发花痴无鸭梨】这个片的设定有问题,大嫂居然能给龙大伯这种美男戴绿帽,怎么可能!除非他是基佬【呃……】大家都说本片是黑客帝国的炫酷祖宗,我觉得大家说的很对,我尊一袭黑衣真是完美。
配乐绝了,与剧情天作之合,纷纷入扣,紧抓人心;慢镜头妙了,渲染情节,突出表现力度。
8.0 重看。不以硬桥硬马的武打做卖点时,变焦被收起来,而用手持与慢镜来映衬惨烈,这次更加上各类闪回的蒙太奇。刚好《报仇》有关戏剧,从戏台上的《界牌关》我们很可以看出动作场面的原型何在,各种夸张而非真实的武术动作,兵器并不真正沾身而不过轻飘飘划过,盘肠大战不消说,简直就是张彻武戏的代名词,罗通将死前的绕圈旋翻正对应各个英雄男儿令人发指的打滚。如友邻所说,亮相才关键,因此姜大卫绝不会脱下自己的白衣,在武戏本身都看起来像是缺点的这些老旧武打片里,白衣染血的气概才是最重要的。关小楼为关玉楼报仇了这么久,只在结尾唯一的镜头里,他们才真正共处一镜。
精致.
哪有那样的少年,人比纸薄,锐如刀锋,一袭黑自暗夜的青石阶踢踏而来.他回过首,全世界都到抽了口凉气.--我就是关小楼.
平行
张彻还真是爱姜大卫啊,白西服关小楼太帅气了
1.不够Cult,不够大快人心,个人觉得不如《残缺》。2.有些动作部分的调度真的非常出彩,但是剧本编的又有不少让人搔头的漏洞。3.不知什么原因是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张彻片……
姜伟年先生与汪萍小姐不解纽的几段“床戏”,还不如他与谭富荣先生练功的一幕暧昧缠绵,即便是临死前的一刹回忆,呜呼,张彻老先生,你是让关小楼去报仇还是一往情深去赴死?
東瀛感濃重。捧姜大衛,在海報上卻又不得不用狄龍的胸脯撐場面,真可謂掛羊頭賣狗肉(大衛在這裏標誌性動作是甩頭髮……不讓大衛脫衣服實在是明智之舉)。聖母-妓女對照如故。值得關注的是夾雜其間的南北意味,去南方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沒有險惡,沒有仇怨。
这个街道,这个狙击枪,这样的情节,有木有让你想到noira啊~貌似见到陈观泰了,然后有个死人眼睛眨了一下...
看到那鲜红的液体,不敢相信那是血。。不过小楼死得太帅了,郁闷的是狄龙的角色每次都比尊的死得早,而且无比惨,新独臂刀里是腰斩,这次是双目刺瞎加穿肠破肚,飚血飚得凶猛
张彻最好的电影,每个动作都踩在节拍上,节奏控制极强...
就姜大卫那小身板儿还打打杀杀呢?头发还很销魂的说。很喜欢影片开始狄龙打架的场景穿插着唱戏的台景。(还有开始狄龙被插双眼那效果简直是西红柿揉碎了直接乎眼睛上了好嘛!武指袁祥仁。
界牌关 听说是这部电影促发了李碧华后来写霸王别姬 确实好片子 年轻的姜大卫有无法言语的魅力!~~
平行剪辑。头可断,发型不可乱;终极大战必穿白衣;狄龙又惨死,陈观泰还连死两回
还真就是黑色电影!加入了现代舞!剪辑也很棒~充满美感的镜头!要翻拍就找周杰伦!
黑▪白▪红,一场绚丽的死亡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