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记录片,我们出生在中国和地球四季,都是讲自然的片子。
关于物竞天择
我们出生在中国里面有一句旁白说的非常有道理,剥夺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这是自然法则。我们人类以前喜欢把动物分为有害动物和有益动物。比如说我们喜欢把温顺的羊当作有益动物,我们说狗是人类最好的盆友,但绝不会有人说狼是有益动物,也绝不会说猪是人类的好盆友。而我们通常区分有害或有益动物除了看她的颜值就是看他是不是对人类本身有益。所以狼巴拉巴拉这种难驯服的动物就成了有害动物,经常死在人们的枪口下。但其实他又没做错什么,他就是为了活下去,而去吃羊。而我们人类这种破坏自然法则的行为也是欠考虑的。亚马逊流域有一种青蛙,比较珍贵,所以被保护,但突然这群被保护的青蛙得了种青蛙界的传染性疾病,久离自然的他们毫无抵抗力,最后很不幸,一个庞大的物种就只留下两只青蛙,然而更不幸的是这两只青蛙都是公的,所以这个物种的灭绝已经成为定局。所以我想说,物竞天择,便是最好的法则,人为地干预,反而适得其反。
关于纪录片本身
去年一部因制片人下跪导演去世火遍大江南北的百鸟朝凤刷了下票房奇迹,还顺边间接反衬一下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电影确实火了,但是唢呐没火,这种传统乐器依然处在逐渐消亡的过程中。而同为艺术片的这两部电影,也没火。
这只能说明两个现象,一艺术片需要一个商业化的噱头才能吸引人,二人们对艺术片的评价会比实际水准高很多,不管这电影实际拍怎样。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杜甫的一首绝句。生动的描写了春光沐浴下秀丽的江山,呼吸着随风飘来花草的香气。燕子忙着筑巢,鸳鸯惬意的睡在沙滩上。一幅祥和宁静美好的画面,单从文字里就能想象出徜徉在大自然美景中那份心旷神怡的感觉……时光飞逝日月流梭,离诗人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千年,历史记住了无数人的名字却没有保留曾经存在过的更多的美好过往……
5年时间,300多人团队,8个国家,100多个景点。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9月27日最新作品《地球四季》上映。
虽然电影的名字称为《地球四季》,不过电影并非讲述春夏秋冬的变化多端。而是将时光拉回万年以前从冰河世纪到森林世界及至人类主宰时光变迁中动物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主题是在人类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下如何继续生存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在影院观看纪录片,对于在自然纪录片地位颇高的雅克贝汉来说,这部《地球四季》是他纪录片生涯的一次小结。天空、海洋、陆地等等我们生存的所有空间里,借着导演的镜头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
不同于导演以往的作品,这次的镜头主要对准于森林里生活的动物们。狼群猎杀、野马相争、熊之搏斗还有山猫、雪枭、麋鹿、耗牛等等许许多多的动物们在大银幕上都有自己的生活体现。
在那些生产哺育的一个个镜头前,令我感受到什么舔犊之情。在那些被母亲关爱的小鸟一张张可爱的小嘴那里,我感受到什么是嗷嗷待哺。在强大的摄影技术下,那些围猎奔跑的画面告诉我什么是风驰电掣。这都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
在记者采访导演团队如何拍摄这些超近距离以及长途奔袭的画面时,导演说:拍摄过程中,镜头的精髓就是跟随,但是以人的运动能力完全无法追踪那些高速运动的动物。加上此次拍摄的地点大部分在丛林,非常的崎岖不平。再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也无法扛着机器跟上他们的动作。为此仅仅在技术上,他们通过一年时间准备,才发明了一种可以高速追踪动物并且平稳拍摄的“四轮电子山地车”,这种山地车在运行中没有声音,所以并不会影响动物自己的运动,始终能够将镜头对准飞奔的动物。
感谢电影团队不懈地努力和坚持让观众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这些精彩绝伦的画面。
电影的开始是冰雪覆盖的冰河世纪,一群鸟儿在崩塌的冰山面前飞翔而过,森林时代里母鹿慈爱的照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啄木鸟和它的小鸟家族像一群训练有素的歌舞演员,在这个依附生存的森林里每天都在歌唱。马儿在吃草,不知名的老鼠在树枝上窜来窜去,饥肠辘辘的土狼和山猫伺机而动。在这个食物链的森林里各有所求各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森林还是那么茂密,食草动物肚子上的肥膘都是满满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清泉干净甜美,小鸟和麋鹿都在汲取着大自然给它们的馈赠。唯一有些令它们担心的是不时会出现的人影、突如其来的暗箭以及偶尔无法挣脱的陷阱……
啄木鸟还在嘟嘟的敲打着粗壮的大树,这时候的它似乎成了一名歌唱家。只是在这独奏曲中似乎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啄木鸟停下了自己的嘴,声音仍在继续,紧接着树倒了……
人,踏入了森林。从此这些动物们的未来变得不再与以往相同。导演用许多的时间给观众们描绘了一个原始森林的景象就是让观众看到当人进入到森林的领地和动物的领地将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有火光,有帐篷,燃烧树枝的烟顺风飘散。鸟儿不在有栖息的树枝可以歌唱,田鼠伴随着战争的炮火狼狈而逃。曾经森林的一霸土狼被猎枪一个个放倒。青翠的森林没有了,只留下一个个伤疤还插在土地上……
狼变成了狼狗,桀骜不驯的它们为了一根骨头为了生存出卖了自己,甘愿匍匐在老人甚至孩子之下低头接受人们的抚摸。奔腾潇洒的野马穿上了军装,背上坐着主人去战斗。它们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不再属于自己……
《圣经》开篇讲到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上帝创造了这些各从其类看着都是好的。上帝又创造了人,将这些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都交给人去管理。因为人是神照着神的形象所造的,比万物都要尊贵,有属灵的恩赐与智慧掌管这个现实的世界。
现在,就是我们掌管的这个世界。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报告中說每年因环境污染恶化过早死亡的人数比因冲突死亡的人数高百倍。2012年有1260万人由于环境原因死亡,占当年死亡率的百分之二十三。在地理分布上东南亚全球最高,占百分之二十八。这就是我们管理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管理的地球。
有次去邹平,这个县城属于山东滨州市。工业厂房林立,巨大的烟囱滚滚的浓烟飘在空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农村老家多年前开发盐矿,每天每夜轰隆隆的盐水车往来不断,刚修的公路也压坏了。没过几年矿停了,水质彻底也完了。小时候井里的水是可以直接舀在嘴里喝的,现在十几年的时间了地下水永远都不能喝了。从隔壁城镇地下引水过来卖,每天到了卖水的时间,路上都是大桶小桶大车小车。又过了几年卖的水也不能喝了,有人买了巨型过滤机器,将引进来的水再过滤一遍售卖,当然价钱也翻了两番。现在只要去大医院看癌症的人,医生直接就说了“你是xx人吧?你们那啊,癌症村”!这就是现实,活生生的现实,貌似说到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真的遥远吗?谁又能离得开空气和水呢?
神看着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宇宙万物日月星辰,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主宰,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祂让我们管理这个世界,可是人们辜负了祂的期望。从亚当夏娃的偷吃禁果罪入世界,这个世界就不再像被造时那么美好。人被罪所玷污,这个地球又被人所玷污。空气中本来应该没有雾霾,可是有时我们无法呼吸。生命之源的水本来可以直接甘甜入口,可是如今需要人为净化。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便吃,神说。可是现在正规市场买来的食物有时都不敢下口。
自然的生命力强过人的生命力,有些动物的生存能力强过人的生存能力,可是为什么看似柔弱的人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呢?不要说人是高级动物这样的话,这样恐怕糟践了你被造的尊贵。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它们不会有人类这样的精神意识和思考能力,而这份独一无二的的尊贵和智慧应该更好的治理这个世界这个星球,可惜被罪污秽了的人失去了这个能力……
如同《地球四季》首日票房的低迷一样,人们不再关心这些,更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用在无病呻吟寻欢作乐的事情之上。诚然这部电影并不完美,缺乏一条清晰的故事走向,旁白也过于说教。但这样一部描写自然描写环境的纪录片还是应该关注一下的,毕竟电影里所描绘的世界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神看着被造的一切都甚好。而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好看的意思不是难看,就是不好看,就像鸡肋一样,不看好像可惜,去看了又失望。
一开始在微信电影票里面买票的时候看到《地球四季》的评分才7.9我是不相信的。我觉得可能是微信里面的评分品位不够,因为像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冲着镜头也至少应该8分以上啊!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感觉7.9分,估计还是因为雅克贝汉的过往名气和好评积累,所以习惯性地给了高分。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7.9分的话仍然是给高了。后来忍不住上豆瓣一查,原来7.5。觉得这个分数更正常一点。
这部电影的评分就应该在7.0-7.5之间,如果是别人导的,可能就是7.0, 7.1了,7.5分是因为导演的声望或者大家对导演的好印象。
雅克•贝汉当然无需多的介绍,代表作都在9分以上,稳稳的高水平。单说他的纪录片《海洋》和《迁徙的鸟》,只要喜欢看纪录片的人估计都会看这两部,只要看过的人必然都被他的高水准的美好而震惊难忘。
但《地球四季》的评分反差确实太大了。和我在观影时的感受一样,这一部纪录片是雅克•贝汉的败笔。
这并不是说这部电影难看,而是对于雅克•贝汉这样的大师来说,这部电影确实太平淡太不好看了。
原因并不复杂:
1.要表达的主题杂多混乱,且每一个主题都没有表达好。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抱着去看《鸟的迁徙》、《海洋》以及《微观世界》那种大自然的优美、狂野、生命的神奇这样一些期待过去的。但这次电影试图表现的主题和风格太多,尤其是环保和生态、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之类,由于电影的时间有限,因此每个主题就像旁白的那几句话语一样匆匆而过,太苍白无力了。这种混乱在前半部分还不那么明显,从下半部分加入环保主题之后就完全失控、每一主题都开始匆忙并因此让人不可忍受了。
2.以往镜头的精美和表现力的水准在这次电影中并没有表现,更别提更进一步了。电影除了开头的一些镜头偶有精彩之外,其他镜头的水准甚至比以往更粗陋。甚至想找几张足够好的图片做插图都找不到,然而按照原先的期待难道不是随便截一幅图都能做海报吗!
3. 试图以优美、清新的镜头去表现宏大主题。优美清新的镜头是雅克•贝汉的优势,但在表现自然的进化、人类的发展、自然与人类关系变化、生态与环保等主题上,这样的风格是根本不够、不合适,甚至是滑稽的。因为生态、环保这类问题并不是感性问题,而是利益问题、理性问题,也就是说,人类绝不会因为自然界的美或者动物的珍稀就去保护自然,再美再动人的自然物给人的审美,也比不上人类对野味、皮草的追求。保护自然必然建基于人类对自身利益的理性思考之上。归根到底这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
如果要讲述环保,电影所能做的是从感性和直观上对观众造成冲击,让人明白后果的严重性。显然,《地球四季》没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观影的时候感受到旁白那强烈而苍白的说教。(别提配音了,男女配音分分钟让人深感无奈无力,为什么这样的纪录片要用那种一板一眼的主旋律似的男音和沧桑得好像看破红尘的那种女音.....)
如果只是单纯的生态环保主题,影片就不需要讲自然的历史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但《地球四季》很不幸讲述了宏大的主题。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却太过仓促,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太过片面。因此,人类对自然的压制性和剥夺性的影响,电影只能以旁白的方式表现。但作为电影艺术,这样的方式是不能打动人也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从直观上观众不能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剥夺。而旁白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压制显然与常识不符合,因为电影忽略了自然对人类的压制一面,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化为单方面的剥夺。
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表达,甚至还不如《奇幻森林》当中以“火”(red flower)的隐喻来得有意味:人从自然中出发,在自然中觉醒,成为自然的主人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个无名之辈可以随便拍拍像《地球四季》这样的电影,但作为大师应该更加慎重。
不能精进也无法创新、或试图进行新的尝试却未能达到预期值的时候,大师的思想或艺术生命实际上就结束了。
思想和艺术也有其规律。一个人只要活得足够长,他的思想就不能永远犀利,他的创造就不可能永远闪烁火花,除非英年早逝,因此保持其在最鼎盛时的鲜活与力量。
思想和艺术的规律,和生命一样,有生就有死,有鲜活就有寂灭。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EwODIyNg==&mid=2650262698&idx=1&sn=e9de4d1352bd356deb1b0433002b8fd1&chksm=88470147bf3088510f1cf302f440034aace1b031559464176c9603c7edef87e2f995ae8bf72c#rd观影于2016/2/10
是一场亲近大自然的盛典,鸟叫声、溪流声与绿色森林之交融,都市焦躁之心会被触动与感动。片尾曲很好听,男解说说得生龙活虎。中间睡着,快进入到农耕社会时“惊醒”。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1.鹿唯一一次肉食:吃孩子的胎盘,以防止肉食动物很快“闻风”赶来。2.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冲击:当人类骑马驶过时,刺猬蜷缩身体。3. 松鼠会在森林里藏自己的食物(埋起来),不过,会忘记埋藏地点,一颗颗参天大树与绿荫的形成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被忘记的种子。4. 最后,说得感觉“动物的冬天”会结束,但我们都觉得,还是会持续下去。
电影院里看动物世界,没有《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叙事故事性,更多靠想象空间自行发挥。增加了动物视角,旁观其他动物,一言不合就打架,弱肉强食一物降一物、蒋雯丽的声音一出现,说教意味就改变了前面的风格,从人类历史上的动物迁移到人类生活改变动物世界,最后动物的仰天长啸犹如一曲人类的悲歌。
没有排片,跑郊外小影院观影纪念。此乃自然电影非正宗纪录片,有些闷场。4星给利用山地轮“与动物1米的真实距离”的超高难度摄录。前半段生态映像,后半段穿插人类打破平衡,“时间篇”终章结构未如理想,靠造像与旁白引领。即使黄晓明配音,号召效应竟与《我们诞生在中国》相差那么远。
具有高度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环保宣传片,电影元素精妙无暇,带有强烈的叙事性,而且丝毫不依赖旁白。前半部分让观众彻底浸入,化身原始森林的一员,产生热爱与依恋,后半部分人类的出现与对自然环境的入侵,则如同一个满怀敌意的入侵者,每一个摧残自然的画面都令人痛心疾首。
拍动物的部分已经信手拈来了,四季的转换有点跳跃了,后三分之一说教的部分我居然睡着了!睡着了!因为配乐实在做得太好听太适合当摇篮曲了,看来歌单里又要增加一张原声碟了。
《地球四季》很不错,比陆川打扮出来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好太多了。前者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倾国美人,后者是锥子脸吊吊眼八国混血三线心机网红。诚意、选题、音乐、旁白都爆《我们诞生在中国》几条街。陆川跟人家学学,走点心吧。
温带阔叶林的四季。大量剪辑技巧和配乐的使用极大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感,并不能说这就是动物世界剧场版。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永远都很漂亮,但是这一次,大量的人类摆拍显得不尴不尬,环保主义的宣讲也有些泛泛而谈。另外为啥我感觉教主给一自然纪录片配个音都有点用力过猛?
主题立意还是呼吁环保,前一小时讲动物世界的四季生活,在几乎没有旁白的情况下过渡,叙事比较零散,纪录角度又嫌刻意,就是N种动物生活状态的剪辑合成,成群迁徙,弱肉强食,和谐共处等自然界规律。后半段才切入正题,人类入侵,伐木占地,捕兽猎杀,生硬不自然,说教感严重,几乎就是流水账的阅后感
导演你野心太大了!本质上是拍得更好一些的《我们诞生在中国》
中午包场:)追逐戏看的好紧张,森林里各种动物的萌态拍摄不易,不过说教味真是太浓了点。
技术手法越来越高明,为舒适打量天地生灵提供更好角度。非常丰富的物种,虽是纪录片,但动人音韵下,莫不是有趣的连篇故事。万物都在吃吃吃,松鼠、猫头鹰这些出奇地萌。黄金岁月般的远古转瞬即逝,恍然发现原来要讲现代化对林木鸟兽的逼退。教化意味仍是政治诉求一种,虽留白与连贯少,但足够赤诚。
人类部分编导痕迹偏重,没有前两部震撼却仍值得称赞
万达CBD店2016.9.27.10:35am
【纪录片】地球四季【国语中英双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11h7G1 —— 个人观感和《迁徙的鸟》《海洋》比起来逊色不少,观影过程中感觉影片的整体内容与片名《地球四季》也不太相符(本以为是类似纪录剧集《冰冻星球》二至四集四季主题的呈现形式),而后注意到其原名只是《Les saisons / Seasons / 季节》。
题目与实质的偏差让影片的环保说教显得缺乏力道,前半部分走马观花一般呈现小森林里动物们生存的常态,无新意,无美感,四季变换未加体现,后半部分把人类历史扯进来,只为了说明本是追逐者的狼成了被追逐者,旁白也很节约,基本上属于浅尝辄止。
看《海洋》就觉得并不喜欢,太自傲,雅克·贝汉原来那种单纯地赞美自然的敬畏感没了。这部更糟,莫名其妙的空洞说教。前半部分还算是《动物世界》的话,后半部分就离题严重。而且也别怪人家劳力士,投钱给你把画面拍漂亮,不代表就可以搞些幼稚的价值观来充数。
片子本身很棒,每一帧都在教陆川之流如何做人。不过豆瓣国师们的逼格评语实在辣眼睛。如果说环保是幼稚,我也就不知道你们所谓的成熟是什么了。混吃等死吗?
挺失望的其实。很多很好的画面,拍摄难度确实挺高的,也明显花费了数年,但是线索非常散拍得很乱,色调也太过于朴实,影片的主题和角度也很老套,无非就是人类不爱护自然那一套说教,还有乱入的人类演员,还以为自己花了钱到电影院看CCTV科教频道。
前半部觅食节目,后半部演绎说教,摆拍的部分更是令人失望透顶。立意老生常谈、毫无突破,浅且散,最后摆出一道“现在保护还来得及”的猝不及防草草收尾,景色再美也没用。
到森林去 2016/9/28@万达
3.5 落叶的旋转,一场暴风雨,季节变迁如诗,这些都很美。没有人的话是很好的。后半段太心急了,人类确实是太急进了。狐狸最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