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洙小可怜 整部影片只有两个正脸还是撸管和遗照 心疼我长颈鹿80s 整部片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对不起” 但真的演的很好 通过表情 动作 声音 姿态 感受朴久心态的变化
是为光洙来的 本来是好剧本 可以更深刻 但没拍出来 很多想表达的东西都是浅浅一叙 感觉本可以更好 确实有些失望
没有一个人真心实意想帮朴久 爱的人把他卖掉 律师踩着他成为国会议员 甚至自己的爸爸也是想要钱 还有记者们对舆论的混乱引导 用钱摆平一切的社会 总之人权就是最底层的东西
即使做一条鱼 也不愿再变回人类 真的是对人类世界失望
结局朴久在海里的样子 看上去很幸福
(鱼头明明很可爱很可怜,怎么会有人觉得恶心呢??心疼我光洙)
比起人类社会的喧闹和对人性的失望,朴久或许更向往海洋能给他的安宁,最后科学家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社会一直如此,舆论风向跟着上层人的意愿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绝对清醒反而是错的,控制人性的往往是欲望,而不是所谓的正义,当世人都荒唐糊涂时,又有几个人能明白理解真相呢?整个社会偏激式的冷漠,愚昧的荒唐,但是无论变成什么样,依旧有人会一直爱你。
故事梗概,光洙出演的年轻人参与了一次有偿医学实验,结果突然变异,成了一半鱼一半人的生命体(不是美人鱼那种人鱼额)。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观影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这个世界的恐慌。因为什么?因为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剧中,起初大众态度是很自然的两面性,有追捧,因为喜新厌旧好奇心无限大;有咒骂声,因为这样稀有的存在和人类文明有悖,俨然是个妖怪我们应该打压他。正所谓一个硬币的两面。投放于现实,可以应用到同性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教会我们,当新锐观点出现时候我们要努力去说服对方,不允许对立面存在?然后努力去同化所谓的异类实现天下大同?对于后一种态度,忍不住多说几句。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打妖怪?给出的一种解释谈到,出于自尊心虚荣心“人类特别喜欢征服自然。征服自然不够劲,得把自然拟人化的妖怪给干了,才叫爽脆…于是人类打他们就是征服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个虚构的沙袋。说难听点:人类需要把妖怪编得坏坏的,然后才好去光明正大的揍。”
2. 舆论导向。电影里,受媒体影响,公众出现了几次态度的迂回变化。例如:Byun教授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混合记者们曲解信息的强大能力,硬是把一项试验说成了应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这也不得不谈及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曾在著名学者Innis Harold教授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话,他提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介质,本身其实带有非中立性,故存在“偏见”。另外在新兴传媒时代,营销手段和幕后操作完整控制着舆论走向。换句话说新闻传媒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试图得出一个结论。然而真相则被悄无声息地覆盖起来。比如,电影当中有一情节颇为离谱,因为一个照片借位,在完成制作后被用来控诉鱼人先生对护士小姐有过精神猥亵。导致鱼人先生凭空又多了一项罪名,遭受到比原先更加残酷的迫害。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搜索》实则与该电影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在一篇名为《杀人诛心,残酷未满》的影评中,作者曾写到“那些你在网上骂过的,被妖魔化的人,你在骂的那一刻可曾想过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局部真相,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相。很少,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这种道德优越感,享受惩恶扬善,居高临下的快感,自得于自己唇枪舌战的智慧,宣泄长久压制的情感。屌丝们要逆袭,真相什么的统统不重要。” 补充一点,该文后半部分谈到的利己主义,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尤其是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提到的第三种悲剧观点。
3. 所谓羞耻。鱼人先生有过这样的对白: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片空白。孩子们也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对,上吊自杀。可是他忘了自己一半是鱼,鱼鳃反而救了他一命。此处情节有种以乐写哀的意味,凸显出绝望和悲剧色彩。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鱼人先生作为受害的一方没办法好好活下去。他的台词里最多的就是低眉顺眼地给所有人道歉,反倒做错事的一方变成了国民英雄般的人物。类似的,比方说一桩女孩子被玷污的案子,受害者除了最初收获的一点点同情最后还是过得很艰难或者被抛弃;然后强奸犯反倒不会受到多少惩罚依旧平静活着。那么何为羞耻?究竟是谁感到耻辱?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非常有意思的剧本。近年来韩国电影事业的实力不容小觑!每个角色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鱼人先生多舛的命运到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你以为上演的是“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而半鱼半人的他则被放逐于沙滩?”并非如此。个人而言,欣赏这样的故事结局,不是单纯的悲剧也不是单一的喜剧。悬念留在这里,给观影后的你们去评定。关于键盘党,网络暴力一系列的话题有机会还能讨论更多。
最后,关于电影配乐,给个好评。有反复出现过的,略显荒诞的背景音,运用手风琴为影片增添不少戏剧性。《突然变异》的的确确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佳片。
人鱼竟选择上吊自杀。
失望 平淡如水 浪费了好题材 前面大部分探讨一个fish man的孤独人生 后半段探讨如何当一个好记者 论异种生存的难度 舆论 笑点不少 然而宝英妹纸跟光洙居然没有真正感情戏肯定是在逗我 人们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而惧怕新的东西 便去骂它驱逐它 然而新的东西并不是原罪 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社会
就算长个鱼脑袋,它回到大海里也活不了多久。
看完《假装热情》踪着李光洙过来的,实在不该这么做
我很喜欢尾声那一个镜头——鱼人赤裸全身,面向大海,一步一步走向海的深处。那一瞬间有被打动。从渴望还原为人,到最终放弃做人,这一过程真是耐人寻味。人,太复杂。社会,太浮躁。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鱼,回归自然,远离浮沉,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光洙真可怜,就露两面,其实只算配角吧= =)
比国产电影强的只有创意!贪大求全!电影既有记者坚持还原真相,也有鱼人不听被迫道歉,商业黑幕,政府丑闻应有尽有!乍一看,挺不错的!但是表达的东西太多,说不好故事!聚焦在一个方面会更好!
我以为这是个喜剧片~~~哎~~~结果四不像,野心挺大,媒体黑幕,商业黑幕,人心叵测,社会危机,哎呦喂,这一大箩筐的东西要塞进去,结果哪个都没成功。不过这条人鱼的形象有点意思,竟然没有违和感,呆萌呆萌滴,我的注意力显然又歪了~~~~谁让这电影本身乱七八糟~~~~
最后的那个结局自己有点感触,其他还好吧!
在电影院看的。本以为是喜剧片,结果被导演弄得不伦不类,四不像,索然无味。在大海里生活?真够扯的,小心扯着蛋。
讽刺不失温情
黑色幽默,社会讽刺
我甚至认为编剧的灵感来自《变形记》和《绿毛水怪》,荒诞的故事,内核是现实主义对人性的拷问和自我反省,
没拍俗!这剧本的转折点设置绝了,完全不是一开始预想中的人鱼恋纯爱系或是什么最终康复的治愈系,把其实还算蛮说教的关于人性和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些话题都很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影片里,然后借由光洙哥的一只大鱼头做了很好的掩盖,同时又是一个尖锐突兀的有力反讽,淡淡的又很有力量,大赞!
天了噜,还能再糟糕一点吗?★
黑色幽默诙谐喜剧
这哪里是喜剧!?
想象力倒是挺丰富,又是一个媒体舆论主导审判结果的故事(虽然不是重点)。但是整体来说,对记者叙述过多,我只想看鱼人的故事。
变形记的噱头很棒,但真的好无趣,不知道编剧到底想干嘛?前半段主打变异人生的人情冷暖社会阴暗,主线却搁在记者身上最后来了一个坚持真相还原事实的故事。导演叙事不温不火絮絮叨叨,演员和李光洙的遗照一样都是一会一个蹦出来来吓人的吗?真是浪费题材。
突然变异的鱼人,突然变异的人心。基调很灰暗。
跟學拍片的朋友來看,看畢,朋友高喊「太有創意了!從沒見過這種以獸代人的比喻!」我疑惑道:「你聽過卡夫卡寫的變形記與審判嗎?」他道:「聽過沒看過。我學影像的,看文字看甚麼?」那刻,我深切得開始擔憂起咱們下一批華語電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