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决定每天写一篇东西,哪怕是胡乱写,其实就是胡乱写,也要保证每天一篇。并且有请娘子监督,她都木有回我短信。今天早上看了《月满轩尼诗》,就写写这个。
“记得2005年,《切·格瓦拉》的表演结束,汤唯跟在导演身边,还没有卸妆,身上还带着《切·格瓦拉》里的愤怒和昂扬,大眼睛很黑,看有人看她,就直直地看过来,不服输也不躲闪。”《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汤唯时,记者这样回忆往事。随着《月满轩尼诗》上映在即,汤唯再一次回归大众视线,其实即使是在她远赴英国求学的两年间,有关她的争议和传闻并没有消失。许多人都在为汤唯叫好,“不服输也不躲闪”,也许还是因为她太另类了,尤其是在水深火热的娱乐圈,而见不到她的日子,更增了许多神秘好感。
错过一部烂片《狼灾记》,《月满轩尼诗》演一个据说和她本人更接近的“马桶西施”,还有接下来的《晚秋》,汤唯还只是“小团圆”,回到娱乐圈的大环境里,还能不能保有“凭实力,凭低调”的一贯作风,就看她的把握了。但其实《月满轩尼诗》不是汤唯的电影,而是属于张天王的电影,那个相貌普通嗓音出众——四大天王里唯一没有拿个影帝的,后来有人说这不对,张天王当年凭借一部《男人四十》拿下过印度影帝。或者会计较吧,张天王自己都说了,感觉自己的演技没有那么差,只不过那几个人更帅一点而已。
汤唯签到了安乐,江志强习惯做文艺片,但去年的《苏乞儿》不也烂得一塌糊涂。而导演也是编剧的岸西,也有拿得出手的《甜蜜蜜》这样的爱情故事。但《月满轩尼诗》得首要看点还是汤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看下来,除了是张天王的电影,鲍起静也比较抢戏,汤唯的戏份太少并且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可能还是女导演拍女演员,一般不会拍的那么出众,所以汤唯的风情万种统统没有,只剩下一个本色表演,还有,倔强,有一颗蛀牙,喜欢看侦探小说,寄人篱下,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然后,小团圆。
《月满轩尼诗》很浓重的香港味,很纯朴的爱情小品,张天王的转变最明显,汤唯,这个角色换成别的女演员,大概也不会差。这样的片子是舒服的,甚至是感人的,在当下的大片至上和山寨为王的背景下,其实很难得,很难得,很值得尊敬,千万别赔钱。制作和拍摄都是很用了心的,不是瞅准了钞票,但是,如果换成陈可辛来拍,对不起,他一直在张罗大片了;换成许鞍华来拍,哦她也是女导演并且经常发挥不稳定,但其实,《月满轩尼诗》有不错的题材,有不错的演员,岸西的编剧功力本来一流,还有江志强这样的老板,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拍得更好。
比如汤唯这条线,很显然就像她的身材一样不够丰满,她的取与舍,她的能干和倔强,她的寄人篱下的心情背景,都还很有发挥。即使他和安志杰的感情,也不应该那么突兀,完全不来电的,应该有更多的细节铺陈,让汤唯“马桶西施”的角色更有戏剧性些。月满轩尼诗么,总有个月圆月缺,而这个少女情怀,的自立,的自主,的自我超越,不仅仅是掉两滴泪那么简单。如果汤唯的角色能够和张天王一样有并行,有交叉,命运的乖张,造化的捉弄,最后不得不在一起。
早在《秋天的童话》,张婉婷就说,船头尺和十三妹,最后即使走到一起也不会幸福的,为什么呢?好像原因很复杂。而张天王和汤小姐,就一定会幸福么,幸福又是个什么东西,月有阴晴圆缺,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在当代社会,人本身的戾气和浮夸,不是一个勤奋和倔强就可以搞定一切的。汤唯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并没有折射到电影中,所以《月满轩尼诗》很简单。而这样的简单,对重新开始的汤唯在公众面前是好事,时间长了,就得不仅仅是少女情怀,不仅仅是诗,还得是更多。
傍晚,看完电影节开幕电影《月满轩尼诗》,影片播放前导演岸西演员 汤唯 学友 鲍起静 郭峰 张可頣 等众星到场致辞,场内成千人一起见证汤唯确实下过苦功的流利广东话。
惊喜一是《月》的配乐非常讲究。就连预告片,也有专门主题曲。首映前大家至少把预告片看上一两次来止渴,网上最多人问的,也是问哪来这一首曲。(据知是褚镇东先生所作)
惊喜二是选角和有趣的副故事线安排。演员演出专业,男女主角外,鲍姐朱咪咪李修贤郭峰抢镜自然,组合华丽,巧妙合拍背后的计算精准。
描写三十多近四十岁的七十后男女主角侦探小说迷(所谓迷也是人畜无害的轻度中毒而已)如何缘起期会,这样的设定,让热情欠奉疑心极大的大龄姻亲关系落得活色生香和富有娱乐性,构成了这样一部“疑心越大 惊喜越大”的温馨小品。
我想我和很多人一样,都喜欢英雄,但不是降大任于斯人一身那种好武功超人,而是在际遇惨淡中作点点无力挣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的凡人。《月》片也不主张形式觉醒。学友饰演的阿来,是个毋须勤奋的二世祖,上有一个支撑起成盘家计的电器店店主母亲,家里又有个照顾着他衣食的姨妈,是以浑噩过日也未成危机。这个角色说明,社会是可以为了养得起懒人才富裕起来的;比之一些典型嚣跋膨胀的太子子弟,一个会愿意花时间帮街坊找过时零件修理老旧电器的电器店少东,阿来的善良,有写实价值。
汤唯饰演的爱莲,张大嘴让阿来看她刚补好的蛀牙,那副戆样,是很可爱,但我认为导演和女主角的努力不止于此。听说本片是岸西早年的剧本构思,不是按电影公司要求去做的创作,因此角色本来就没为汤唯打造,只作部份调整。或许有很多人注意到,《月》片中的每本侦探小说,都是「创作」出来的,并无其书。而汤唯在拍摄期间,每天努力看着侦探小说、听着黄耀明的歌,来揣摩岸西所赋的爱莲。对我来说,《月》让我难忘的一幕,是爱莲坐着看书,被叫去看电视,放下书本前,她有像娴熟的小说迷读者一样,赶快看完该页余下段落才把书签夹在下一开页,不知道为甚么,我因为这瞬间的演出,加上爱莲的半咸淡广东话而感动,更喜欢岸西和汤唯了。
* * 别注一 * *
从旧女友来电到自我认知
阿来不是睡就是宅,但原来旧女友会成为他的治懒灵药。
饰演张学友的前度女友敏如,是看惯香港翡翠台剧集的朋友非常熟悉的港星张可頣。敏如这个角色在剧中是一位因为离婚而重获“自由身”的摄影师,正当她要好好把握机会来发展个人事业的时候,她也同时想起了一直放不下的旧情人阿来。敏如的出场,对比起她充满了行动力的适应和果断,使得亚来显得更加被动顺从。
多年没给过阿来一通电话的敏如,突然在早上来过电话,阿来从姨妈口中得悉时,反应激动。
敏如找阿来的借口,除了给兼用为住宅的工作室添置电器外,还要亚来当一回摄影模特儿。单纯的阿来还以为这是对他外貌仪表肯定的表示,为此他改掉懒睡,从此大清早就艰难地从暖暖的床铺爬起来,从湾仔跑步到山顶,这是一条需要超过一百分钟克服四十度斜面毅力程度的克苦路线。
直到阿来在这次与想象不符的模特体验,带来自信心的二重打击,让我们体会到他在上一段关系中经验到的无奈之际;导演巧妙地在这个时候接上阿来梦境中的深层自我认识,这一幕诧异,要直到当敏如向阿来再度表示爱意的当下,阿来坦率地表示,他心里原来早就深埋了另一个跟他处境一样的人。 阿来望向别处:“最近,我喜欢了一个人”。
* * 别注二 * *
彩蛋的隐喻和明喻
《月满轩尼诗》节奏流畅,一些彩蛋自然穿插其中,惊喜有意思。
稍瞬即逝的要数客串饰演牙医的郑伊健和邵美琪客串饰演婚姻注册处证婚人的。二人分别在爱莲与阿来的场景中出现,这对幕后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在幕前气定神闲地相差仅分秒间连绵冒出,玩味十足。
浅伏绵延的要数饰演檀岛餐厅印度人服务生的乔宝宝,第一次出场就操着具备印人神韵的流利粤语,摆出道地港式茶餐厅老侍应生才摆得出的老炼架子。充当了阿来和爱莲的第一个话题,也给阿来和爱莲机会,去认识大家都有着享受悬疑的侦探小说迷嗜好。此后印度人失迹于昔,不断在现实和梦境中以各种职业出现,激发阿来的侦探小说迷疑心发作。
善良的阿来,频生了“我可能是某命案的目击证人”的臆想;造成阿来的关注焦点,从而可轻易跳出现实际遇的不顺逐,能人所不能地分心转神到似有还无的疑似案发现场过敏中。
印度人最后出场的时机,是一道技术性的点睛工序。导演岸西匠心独运,安排乔宝宝的真正夫人和他一道出场在这个镜头里,让这个时候的乔宝宝,饰演起乔宝宝本人,疑心终于惊喜的意犹未尽里。
又记:
乔宝宝的作用,或许只作用在部分欣赏的人身上,可能也没必要太在意,是我认为惊喜,不是要人人认同这是惊喜。
我揣猜导演岸西也无意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强作放大,才有终幕时角色的身份还完这样的设计。
阿来和爱莲,只有在檀岛餐厅相遇才举行的侦探同好会,所研究之主题,离不开认为所有现象都有它的神秘性,而所有秘密也必然牵涉到不可告人的罪恶。。。据此推论,这么使人有深刻印象的一名印度人侍应,眼怔怔的身份变换,背后的动机,除了是卧底警察,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坏可能。。。两位主角压根没有从最日常的角度去接纳对方可能只是另谋高就,人家养妻活儿不简单,像很多香港草根一样,经常换工作,有几份制服替换。。。导演编剧神来之笔,是在这么狭短的篇幅内,通过这样的癖好,对男女主角间的交往,有这样可爱、生猛又不离现实的描写。
看看直至今天一样是华洋杂处的湾仔,它的历史,也是香港多元文化锤炼生花的历史;轩尼诗道上,有的是同样说着粤语过着一般一样香港生活的非华裔香港人。乔宝宝的贯穿存在,我认为这既是幽默的,使主题活化的,也是一种对真实的尊重。
我相信台前幕后也不确定这种幽默,是否在上映各地都一样好笑。或许你有四个好笑,别人只有两个好笑。我觉得可贵的,是导演没有做太多的迁就。要寻找轻量的,又不剥离于真实的好笑,这是个永远容易招怨的娱乐工程。
题外话:
我觉得幽默,真是一门大功夫,易地而处要面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偏好、消化和领会,是很不简单的。
国内深圳和广州,是有收到香港电视讯号的,听说因为这样,南方就少人收看CCTV,笑话段子是,其实在北方,根本没人看电视。
我在国内日子久了,才意识到“段子”这种形式,在中国社会是被格外的容忍,属于可接受范围的绷紧放松。因此,你要搞笑,搞笑的形式也有划定的安全区。“哦,你是在搞笑,不是在讽刺我。” 这样,为了人际安全感,和获得政治敏感的放松,幽默就段子化了。
有没有不用抽离于剧情角色,也可以生崩活跳的幽默可能,这应该也是《月》这部电影想去挑战的。
* * * * *
惜今年还未有机会看《岁月神偷》,未能比较。《月满轩尼诗》注重实景白摄,但不是存心赶潮流、趁热斗。导演岸西解释,选湾仔,选轩尼诗,不外乎因为这次特别想说「屎坑西施」的故事,才锁定在这几条集有多家厕洁用品又浓缩了新旧港味交替的街道,凑巧才收录了改建清拆期间囍帖街利东街的影像。
离港经年,不知道为甚么在下对保育城市硬件不大感兴(就是觉得保育不保鲜,保完味道都不一个样),反而对近年香港电影里本地人情面貌消逝的流失趋势有更大的抵抗和不安。《月》片没有刻意迁就所谓的中国观众口味,从哪里到哪里是哪里,学友汤唯不做文化导游,扮演好阿来爱莲就好。典故细节,留给观众自己Google街景Wiki历史。
和料理厨艺是否地道一样,就是没有像导游一样的舍难就易处处避嫌,放胆让观众头上冒一两个无害的问号,才不至于抹煞原味中的勾魂绚丽。试问,其实是否真有属于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这回事? 亲身脚踏香港街道七日自由行的内地人不就是喜爱香港又愿意了解香港的中国观众吗?满足不到当地观众的当地作品,何以能娱乐千里外的人群?
猜想,或许就是因为处处没怎么费周张向外人解释,不见外,也不怕人家看不懂,获得足够的放松,《月》才有看香港电影的喜感。
有些电影,跟时人地没有什么关系,大制作如《变形金刚》《阿凡达》都在推进工业纪录和标准,这些电影是在鼓励你为自家客厅私人影院升级,大多数人在这类电影落画后收集它们的blu-ray也不是为了翻看,主要作为试机炫耀播放性能的天碟;相反,有些作品,如一两首你特别有感觉的旧歌,你不会介意没有立体声没有以最佳音质播放,甚至庆幸能偶尔在傍晚回家的计程车上的破音收音机上听到。这些作品深埋了你当年当时当刻的回忆,那年那地那人的甜酸苦辣氤氲涌郁交叉流溢再生,触动到3D立体触动不到的人心。
我想,或许找对人进场一起看这样的作品,如《月》片,大概也会成为这样的回忆的一部份。
延伸閱讀:
【访谈】岸西:爱情最大的敌人就是马上要答案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197890/
汤唯很漂亮!
剧本平淡,个别情节扭捏生硬,剪辑混乱,汤唯的表演远逊于前,在误会阿来串通父母逼婚一场更是凌厉到恐怖的程度。若非老一辈演技派们支撑,此片也就2.5星的水平。
1、剧透!宅男是张学友,剩女可不是汤唯——是张学友的姨妈!2、导演功力不足,无论调度还是剪辑都瑕疵不少,剧作还算有点意思。3、看好鲍起静老师明年再靠此片获一个女配提名。4、不是为了去看汤唯(其实也没什么可看),说实话没必要去影院。
我觉得是真好看。港式小甜点深得我心。——“你叫阿来,英文名系唔系叫阿Roy?”——“我叫阿Come,Come here个come。”还有看展览时爱莲笑“哈哈哈”,阿来马上说“好大个牙窿!”还有两个人在幻想那个印度小哥 有默契一句接一句 都让人很磕糖。后来各自找回自己喜欢的人了 爱莲不爱看功夫片 阿来的福尔摩斯念头得到一句“我都觉得你好多事喔”,我突然明白 自己当初执着的爱不用太勉强 还是需要自己放过自己 爱不是不甘心 让自己和会逗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 那才是幸福。汤唯好清纯 导演给了一个天桥上哭的她3分钟镜头 那种情绪递进演得好好!(PS腿长穿平底鞋的女生真好看 就像我看着电影的时候一直想着的她一样。)
汤唯美得令人发指。台词有笑点。相信香港人能发现更多。
淡淡的小品,有点情景剧的感觉。编剧还算不错,可是导演功力有些不足。那个阿三我是完全没弄懂和这个剧有什么关系。★★★
为朴素的电影观打四分。技术性稍微差了些,本来是想打三分的。汤唯有一种女性天然的坚强美,学友的演技舒服,鲍起静气场强大,张可颐依旧是这么惊艳。
这一对儿是能有多灵啊~~~>< 我最爱的淡淡港式小品。。。
汤姐很抢眼、鲍姨很抢戏,但片子好坏主要还是由编导决定。
两个字,失望。
刚刚看了,好文艺的电影,把我这个俗人都看动容了
岸西的失足在于 造了这么一个普通话背景的副线故事 一来汤唯演得虽不算十足地糟糕但也谈不上出彩 仅是合格而已 二来国语对白生硬不自在打破了粤语对白妙趣横生的流畅吸引力 五星打给粤语部分及香港演员 三星打给华语部分及内地演员 说到底 悲剧来自合拍制度 F!
平庸得一塌糊涂的片子。没有情怀没有市井更没有小聪明。岸西这女文青硬生生把学友和汤唯凑在一块儿。
月满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友太神了。鲍姐太神了。汤唯好菜呀。
汤唯~
一个好编剧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导演,因为她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她能好好去讲故事,也能好好去表现故事。尤其是情感上的事,岸西写得很细,也很实。岸西说,她不会拍不说粤语的电影,因为她所熟知了解的,就是香港。香港,不会死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之一 虽然网上的评价不高 但我喜欢片中的安静和内敛 理想中的爱情应该如此 就像花的绽放 就像水的流淌 一切都是静静的 无声的
清新,可爱,隽永,有趣。一个推荐。
香港人笑点真低,整场笑到尾,但是我就一直不懂在笑什么……